颍州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阜阳市辖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主城区,也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12994公顷,2022年末,颍州区户籍人口90.55万人,辖1乡8镇5个街道。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颍州区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颍州区

英文名

Yingzhou District

别名

汝阴县

面积

12994公顷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2°45′23"~33°00′58",东经115°26′33"~115°58′4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安徽省

所属市

阜阳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乡8镇5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341202

人口

户籍人口90.55万人(2022年底)

方言

中原官话商阜区

民族

汉族为主,回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

GDP

355.2亿元(2022年)

人均GDP

45228元(2022年,按户籍人口计算)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6元

著名景点

颍州区金种子文化产业园、颍州西湖、颍州区华夏丝绸博物馆、颍州区华夏粮仓博物馆等8个A级景点

邮政编码

236001

政府驻地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129号

电话区号

0558

建立时间

1996年

火车站

阜阳西站(高铁站)、阜阳站(火车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yingzhou.gov.cn/

简介

颍州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属冲积平原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淮河流域,水系有沙颍河水系、汾泉河水系、小润河水系;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今颍州区夏代属豫州,西周为胡子国,战国为楚地,秦始置汝阴县,北魏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年)首置颍州,宋改颍州为顺昌府,治汝阴县,明朝属凤阳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设阜阳县,现今颍州区为颍州府阜阳县辖地,1948年阜阳解放,1996年成立颍州区,隶属新设的地级阜阳市。

颍州区,是阜阳市经济中心,是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形成以蔬菜、生态养殖、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地理标志农产品有马寨生姜、颍州大田恋思萝卜。2022年颍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产业结构比为7.9:22.3:69.8,人均GDP为452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五年位居阜阳市第一。颍州区,自古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衡之地,是由2条高铁、8条高速公路、1个民用机场、1个综合型港口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颍州区,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以淮河文化为主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颍准文化、欧苏文化。颍州区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健身球之乡”,境内广泛流传淮北梆子戏,汝阴侯墓出土的汉简被列入第一批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有颖州肘阁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有颍州卫所、文峰塔、奎星楼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以及革命遗址遗迹23处,先后涌现了法学家何比干、史学家王廉清父子三人、革命烈士张子珍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22年底,颍州区有颍州西湖、颍州区华夏丝绸博物馆等A级景区景点9个,以及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森林城镇4个、省级幸福河1条。

名称由来

1996年成立颍州区时,因城临颍水(颍河古称)、沿袭阜阳古称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在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流经现今颖州区的颖河(又称沙颍河)沿岸已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今颍州区夏代属豫州,西周时为胡子国,战国时为楚地。

秦始置汝阴县,属陈郡;汉朝,现今颍州区为汝阴县辖地;汝阴县,汉属汝南郡,汉高祖封功臣夏侯婴为汝阴候,新朝时改称“汝坟”,东汉时仍属汝南郡,三国时,为魏地之汝南郡,魏景初二年(238年),曾置汝阴郡(治汝阴),不久即废。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后,司马骏、司马谟等先后被封为汝阴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汝阴郡,今颍州区属汝阴郡汝阴县。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汉王刘渊占领汝阴等地,其后汝阴之地的归属在前赵、后赵、前秦以及东晋等之间反复变更,但郡、县设置多沿袭西晋。至南北朝时,汝阴县为南北各王朝争夺拉锯之地,曾为南刘宋、北魏、南萧齐、南梁、北齐、北周属地,其中为北魏所辖的时间最长,北魏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年)首置颍州,今颍州区属颍州辖地。

隋唐至宋元

隋朝,现今颍州区分属汝阴县、清丘县,隶颍州所改的汝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颍州)更名为信州,2年后复名颍州;贞观元年(627年)清丘县并入汝阴县,隶属颍州,但天宝元年(742年)颍州改称汝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颍州。

五代十国时,现今颍州区属颍州治下的汝阴县,先后为梁、唐、晋、汉、周所辖。

北宋,现今颍州区为颍州治下汝阴县辖地,金国沿袭宋制。宋太祖定颍州绅、纶、绵为每年必纳贡品,仁宗景柏四年(1037年)知州蔡齐于颍州西湖建州学,其后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先后为颍州太守。宋政和六年(1116年),颍州升为顺昌府,治所在汝阴县,南宋抗金名将刘倚在颍州创造了以少胜多、载入史册的“顺昌大捷";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后,宋朝将顺昌府等地划归金国。金国改顺昌府为颖州,辖汝阴县等,隶属于南京路;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占领颍州,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于颍州设互市,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阴县,并入颍州,颍州属汝宁府。

明清时期

明朝,现今颍州区属颍州辖地,属凤阳府,并在颍州设颖川卫(军事机构,后称颍州卫),属汝宁府,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等攻破颍州。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占领颍州等地,同年六月,清政府强迫颍州百姓剃发易服;清雍正二年(1724年)颍州为直隶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颖州为颖州府,辖阜阳等县,现今颍州区在阜阳县境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流入颍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阜阳县直隶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阜阳县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4年(1915年)阜阳城各界人士连日游行示威,反对“二十一条”;民国8年(1919年),阜阳县等地师生、工人、商人集会并游行示威,声援北京“五四"运动。民国14年(1925年)张子珍、张蕴华等人组建中共阜阳县小组,民国17年(1928年)4月,中共皖北特委发动和领导阜阳工农兵起义,起义失败;11月,蒋介石于阜阳县检阅岳维竣(西北军)、樊国秀(豫军)军。民国19年(1930年)成立中共皖西北特委,辖中共阜阳中心县委等;民国21年(1932年)在阜阳县设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阜阳县等,阜阳县等推行区、联保、保、甲制度,民国29年(1940年)第七行署改称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县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8年阜阳解放,建立皖北行署所辖的阜阳专员公署,辖阜阳县等;阜阳等县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支援淮海战役,1949年废保甲,建立中共安徽省阜阳地方委员会,驻阜阳城。1971年建立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辖阜阳县等;1975年12月改阜城镇为县级阜阳市,现颍州辖区分属原阜阳县及县级阜阳市管辖,1992年阜阳县和阜阳市合并设立新的县级阜阳市,1996年1月撤地设地级阜阳市,辖新成立的颍州区等。

地理

位置境域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为阜阳市市区,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2°45′23"~33°00′58",东经115°26′33"~115°58′45"。东与颍上县,南与阜南县,西与临泉县,北与颍泉区、颍东区相接壤或隔河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8千米,面积12994公顷。

颍州区

气候

颍州区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接地带,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颍州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109.06小时,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19厘米,年平均降水99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70毫米,蒸发极限深度为4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风速在2-3米/秒,年均大风日数4天。

颍州区春季大约从每年3月开始,3月下旬出现终霜,多吹东风、东北风,平均风速为2.6米/秒;夏季从5月开始,多吹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2米/秒,7月为全年最热月份,该月平均气温为27.7℃;秋季从9月开始,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现初霜,多吹东风、东北风,平均风速为2米/秒;冬季从11月开始,多吹偏北风,平均风速为2.3米/秒,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该月平均气温为1.8℃。

地质

颍州区地质构造系华北陆台南部、河准台向斜,前震旦纪变质岩组成结晶基底,后经燕山运动时,火山喷发沉积形成。颍州区全被第四系覆盖,第四系地层有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地层等,此外还有第三系地层等,但缺失侏罗系、泥盆系等地层。颍州区地层主要为黏土和亚黏土(粉质黏土),厚度一般为10~20米,以及河间平原的厚约20米的底板和灰黑色亚黏土。

地形地貌

颍州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是淮河流域波及区,大部分属冲积平原型地貌,平坦开阔,境内平原可分为北、中部黄泛平原区和南部河间平原区。颍州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缓缓倾斜,海拔高度在32.5米-38.2米之间,区内地面坡降为1/8000,西部高程在30米左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中部高程在29.5米左右,东部高程28.5米左右。

颍州区

水文水利

水文

颍州区为皖北水城,系淮河流域,水系有沙颍河水系、汾泉河水系、小润河水系,河流超过30条,其中3条清河(西清河、东清河、中清河)穿城而过,有沙颖河、汾泉河、小润河、七渔河等河流;此外还有经开挖、疏浚的大小沟渠超过987条。

沙颖河又称颍河、颖水,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其颍州区段长21.5千米、河宽150-240米、河深9-13米,有七里长沟、华桥沟等主要支流;汾泉河又称泉河、小汝河、小沙河,是颍河的主要支流,其颍州区段长40千米,其支流有永丰河、东清河、七鱼河等;七渔河在颍州区境内长6千米、流域面积26. 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米、平均水深2米,是安徽省幸福河,并已建成七渔河河长制主题公园。

颍州区除占地面积为126.8391平方千米的西湖外,还有彩蝶湖、阜临路北湖面、七里沟湖等6个湖池,以及郭庄塘、金种子大塘、袁岗庄水塘等至少42口塘坝。

颍州区

颍州区

水利

截止至2014年8月,颍州区新打恢复机电井近千眼,塘坝扩挖42口等;至2018年底,已有闸坝23座或以上。2021年颍州区有防洪堤236千米;2022年底,已有桥涵工程1487座,沟塘清淤822处、生态护坡36.31万平方米、安全防护网和安全防护栏62.7千米,并自2022年起实施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拟新建泵站5座,新建节制闸坝33座,堤防填筑26.2万立方米,新建智慧水利平台1套等。

颍州区

土壤

颍州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黑礓土、黄礓土、砂泥土、面砂土、两合土等类型,其中以黑礓土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85%,成土母质主要是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淮河及其支流沉积物,土壤质地主要为重壤、中壤,耕层厚度在15-24厘米之间。

颍州区(耕地)土壤的分布情况

地力分级

土壤特点

比例

主要分布地点

一等地

土壤类型以黄礓土、砂泥土为主,质地为重壤、中壤,耕层厚度一般在20-24厘米左右

10.01%

西湖镇、程集镇、三合镇、王店镇等

二等地

土壤类型为砂泥土、黄礓土、黑礓土等,质地为重壤、中壤,耕层厚度15-24厘米左右

20.55%

九龙镇、西湖镇、颍西街道、三合镇、袁集镇、三十里铺镇等

三等地

土壤类型为黑礓土,质地以重壤为主,耕层厚度15厘米左右,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中等

35.55%

马寨乡、程集镇、颍西街道、袁集镇、三十里铺镇等

西等地

土壤类型多为黑礓土,质地多为重壤,耕层厚度15厘米左右,灌溉保证率基本满足

21.09%

马寨乡、西湖镇、程集镇、王店镇等

五等地

土壤类型多为黑礓土、瘦黑礓土、代安(锈斑)黄马肝土,质地多为重壤、轻粘,耕层厚度为15-20厘米

6.56%

九龙镇、程集镇、颍西街道、王店镇等

六等地

土壤类型为代安(锈斑)黄马肝土、面砂土、支湖(锈斑)淤马肝土,质地多为轻粘、砂壤、中粘,耕层厚度为20-23厘米

6.25%

颍西街道、清河街道、三十里铺镇等

资料来源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颍州区2020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地表水资源量1.08亿立方米,有河流水面1.50万亩,湖泊水面0.33万亩,坑塘水面1.81万亩,沟渠3.44万亩,其中可利用养殖水面35550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境内颍州西湖具有较好蓄水功能,湖区面积10800亩,有水资源1200~1500万立方米,水质达Ⅲ-Ⅱ类标准。颍州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可开采量0.8亿立方米左右,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可开采量约为0.28亿立方米。

颍州区

土地资源

根据颍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颍州区有耕地44.24万亩,其中三塔集镇、马寨乡、王店镇的耕地分别占颍州区耕地的15.02%、11.87%、11.13%;园地1.73万亩,林地4.97万亩,草地0.08万亩,湿地0.0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11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1.66万亩,占37.48%,采矿用地0.06万亩,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1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20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68万亩,其中三塔集镇、王店镇的水域面积分别占颍州区水域面积的12.40%、9.89%。

颍州区

矿产资源

颍州区周边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达100亿吨,已探明非金属矿产2种,即黏土和矿泉水,其中黏土主要有耐火黏土和陶瓷黏土,矿泉水主要是偏硅酸、锶类型,每天允许开采量2000立方米。

林草资源

颍州区,2019年底有园地1.73万亩,草地0.08万亩;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21.02%;2022年林地总面积13461公顷。其中境内森林为落叶阔叶林类型区,有黄连木、枫杨、香椿等木本植物251种;草地类型为其他草地,无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京九街道办事处、袁集镇、颍西街道办事处的草地分别占颍州区草地的21.81%、18.48%、18.12%。

颍州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颍州区共有110科348属1000余种植物,其中有硅藻、绿藻、兰藻等浮游植物80种以上,有水竹叶、四角棱、槐叶萍、满江红等水生维管植物38种以上,有谷类13种或以上,蔬菜瓜果27种或以上,花卉54种或以上。颍州区境内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野菱、莲、野大豆等,有珍稀乡土树种30余种1000余株。2015年,颍州区有古树名木148株,分属14科21属22种,其中珍稀树种有厚壳树、黄檀树、枸橘树、棠梨树、枳椇树、无患子树等;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株,为511年树龄的明槐,是境内树龄最老的古树,二级古树8株,其余139株均为三级古树。至2023年2月,颍州区共有挂牌古树名木142株,累计修复古树名木63株。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动物

颍州区发现野生脊椎动物26目58科126种、浮游动物70余种,其中有东方白鹳、大鸨、白头鹤3种国家Ⅰ类保护鸟类,小天鹅、灰鹤、鸳鸯等属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布谷、翠鸟、火斑鸠、百灵、文鸟等省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境内常见哺乳动物有黄鼬、野兔、刺猬等12种,常见爬行动物有蜥蜴、乌龟、中华鳖等,常见昆虫有萤火虫、桑天牛、七星瓢虫、玉米蟆虫等至少18种,常见鱼类有鲫鱼、草鱼、鲢等约50种。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自然保护地

截止至2021年底,颍州区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保护对象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面积818.93公顷。

颖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曾与杭州西湖、扬州西湖和惠州西湖并称四大西湖。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约有80科192属258种,包括芦苇、地钱、节节草、马尾松、枫杨、狗尾草等,主要湿地植被是芦苇、莲、芡实等。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有约50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为最多,约有38种,主要包括鲤鱼、鲫鱼、青鱼、草鱼等;有两栖类动物7种,其中包括蟾蜍科的中华蟾蜍、蛙科的泽蛙、姬蛙科的饰纹姬蛙等;有爬行动物8种,包括中华鳖、黒眉锦蛇等;有15目34科132种的鸟类,其中留鸟27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34种,旅鸟49种;有哺乳动物19种,以及11目83科620余种的昆虫。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白尾鹞、短耳鸮等12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鸿雁、红尾伯劳、暗绿绣眼鸟等28种。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自然灾害

颍州区气候型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春季低温寒潮、龙卷风、雪冻等,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沉降,是全国严重沉降地区之一。

2020年受多轮强降雨影响,颍州区遭受洪涝灾害。截止至2020年8月21日9:00,颍州区受灾人口5114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67.05公顷,其中绝收476.17公顷,农业损失802.66万元。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23年1月,颍州区辖1乡8镇5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129号。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马寨乡

三塔集镇、三十里铺镇、王店镇、西湖镇、三合镇、九龙镇、程集镇、袁集镇

街道

颍西街道、京九路街道、鼓楼街道、文峰街道、清河街道

资料来源

颍州区

颍州区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颍州区委员会书记

段相霖

颍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吕登虎

颍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颍州区委员会主席

汪国兵

资料截止至2023年9月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颍州区户籍人口90.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78万人,乡村人口45.77万人;男性45.76万人,女性44.79万人;年龄结构中,18岁以下人口占25.8%,18-34岁占22.4%,35-59岁占37.3%,60岁以上占14.5%。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颍州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6347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为13361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4年。

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颍州区常住人口中,汉族818296人,回族9046人,苗族191人,满族144人,土家族148人,壮族107人,东乡族86人,以及蒙古族、藏族、布依族等共计20多个少数民族。颍州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三十里铺镇洄溜民族村、鼓楼街道青云社区以及教门庄、龙王两处聚居区,2010年该区有民族中学、小学各1所。

颍州区

语言

颍州区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区,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大力推广普通话,颍州区城区居民说话方式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大部分乡镇农村仍沿用本地方言,但有些词语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

颍州区方言的特点有:“sh”发“f”音,如“书”读成“福”等;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值无入声,且区内东西部方言有一定差异。颍州区方言有部分极具地方特色的词汇,如灰局(不给别人面子)、打啷(拾掇杂物,收拾家务,打扫房间)、喋啦(故作“弱态”)、挨吵(批评、呵斥、吵嘴等)等,“吵”是颍淮老辈人教育后辈的主要方式,“挨吵”是很多人绕不过的必经之路。

宗教信仰

颍州区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4种宗教。

明朝时,境内所建道观极多,如城隍庙、白衣楼等,但1981年当家道士常华庵去世后,颍州区宫观只有管理人员,而无道士,道教活动随即停止。佛教在北魏胡太后当政期间传入境内,2023年颍州区有资福禅寺、东岳禅寺、观音庵、青莲庵等6处佛教场所;伊斯兰教在北宋前后传入颍州区,传入的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在教律上均为哈乃斐派,有青云街清真寺、洄溜清真寺等伊斯兰教场所。天主教在鸦片战争后传入境内,其后在境内开设小学、“难童教养站”等,建有阜阳市天主教堂等天主教场所;基督教在清光绪年间传入境内,传入的基督教教派有内地会、自立会、安息日会等,有阜阳市基督教福音堂等基督教活动场所。

颍州区

颍州区

经济

综述

颍州区作为黄淮新区、皖北明珠、阜阳市经济中心,是安徽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2019年在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得分位居A类第6名,是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颍州区第一产业以品牌粮、蔬菜、生态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以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零售业、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生态旅游等为主导产业。截止至2022年,颍州区新增“四上企业”134家,累计在库344家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9:22.3:69.8;人均GDP为452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6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五年位居阜阳市第一。

第一产业

颍州区是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安徽省粮食大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区,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为“品牌粮、蔬菜、花卉、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五大产业。

2022年颍州区第一产业产值279010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6亿元。颍州区2022年粮食总产量27.15万吨,油料产量3869吨,蔬菜产量49.7万吨,水产品产量6770吨,生猪出栏18.5万头,牛出栏0.41万头,羊出栏12.94万只,禽蛋产量9959吨。截止至2022年底,颍州区累计认证“三品一标”73个,“颍州恋思萝卜”“颍州生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马寨生姜、颍州大田恋思萝卜。

颍州区

第二产业

颍州区以磁性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首位产业,建有磁性材料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2022年实现第二产业产值79279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 415720万元,工业投资增长143.5%,居阜阳市第一,比阜阳市高95.6%。

2022年,颍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涉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2022年颍州区培育了安徽工业精品2个,康桥环保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此外京九丝绸为国家级“龙头企业”,阜阳磁性功能材料是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金种子集团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金种子集团的“金种子”牌、“种子”牌、“醉三秋”牌、“颍州”牌系列白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年,颍州区完成建筑产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8.7%,是首次突破100亿元,总量阜阳市第一。2022年,颍州区新增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家,资质等级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7家。

第三产业

颍州区以零售业、电子商务业、物流业、文旅产业等为主导产业,其颍州中央商务区、558文化创意产业园、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是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阜阳软件产业园已正式开园,已签约入驻猪八戒网、河姆渡、网新高科等60家企业,营销收入超5000万元。2022年颍州区第三产业产值2480015万元,其中 批发和零售业产值343213万元,住宿与餐饮业产值115549万元。

2022年,颍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6亿元,其中城镇完成211.8亿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28亿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0.2亿元,其中商品零售87.8亿元,餐饮收入2.4亿元;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

2021年颍西街道获评安徽省省级电商示范镇;2022年,颍州区新增营收超千万元电商(直播)企业4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个,“颍州云谷”入驻电商企业14家。截止至2022年11月,已建成物流产业园1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1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9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85个。

颍州区

经济功能区

截止至2022年底,颍州区有阜合产业园区、颍州经济开发区、苏阜合作园区、颍州工贸园以及三合智慧家居产业园、九龙农产品加工园、三塔集新型工贸园等。此外安徽省省级开发区——阜阳市经济开发区也在颍州区境内,但归阜阳市委、阜阳市政府管辖。

2022年7月,苏阜合作园区位于阜阳中心城区西南约4公里处,即三塔集镇,目前正在建设中;三合智慧家居产业园、九龙农产品加工园、三塔集新型工贸园正在优化升级。

阜合产业园区

阜合产业园区成立于2011年12月12日,位于阜阳市南部、颍州区境内,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着重发展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元器件、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重点产业,是2022年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综合绩效考评中“6+2”试验区考评第1位。

2019年底,该区拥有企业215家,其中5家公司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规上企业23家;2022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155.5亿元。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经济开发区

颍州经济开发区位于颍州区三十里铺,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8.6平方千米,其磁性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创中心等投入使用。2020年4月,颍州经济开发区划转为安徽省省级开发区——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并成立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园,以大力发展磁性功能材料、高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

颍州区

重要企业

京九丝绸

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安大道76号,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东桑西移实施单位,多次被评为中国丝绸行业竞争力十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旗下丝绸品牌“华诗雅蒂”被授予“中国高档丝绸标志”称号,是国家绿色设计产品、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华诗雅蒂产品多次作为安徽名牌伴手礼赠送给一些国际知名人士。

2015年,该公司打造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丝绸博物馆——华夏丝绸博物馆,已被评为“阜阳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卡登堡酒业

卡登堡酒业(安徽)有限公司现改名为卡登堡酒业(中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天鹅湖,主营精酿啤酒,旗下斑马精酿这一品牌是全国三大啤酒品牌之一、中国精酿啤酒十大新锐品牌,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澳门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颍州区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颍州区有普通高中8所,专任教师990人;初中37所,专任教师2918人;小学116所,专任教师4658人;幼儿园192所;中等职业教育7所,专任教师79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

截止至2022年6月,颍州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8.6%;在各级各类大赛中,8人次荣获国家级奖项、56人次获省级奖项、102人次获市级奖项。2021年,颍州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1.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7.19%。

截止至2023年9月,颍州区有阜阳开放大学、阜阳师范大学、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中阜阳开放大学是阜阳市唯一一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市属高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定向培养军士院校。

颍州区

颍州区

医疗事业

颍州区是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入选国家首个“智慧健康乡镇”试点工程。2022年末,颍州区已建成医保服务站12个,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12个,其中公立医院7所,民营医院24所;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2022年末,颍州区有执业医生(含执业助理医生)6261人,注册护士8119人,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12903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55人。

颍州区部分医疗机构

名称

级别

地址

简介

阜阳市人民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北区)颍州区鹿祠街63号

(南区)颍州区三清路501号

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其骨科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

三级公立医院

颍州区淮河路2019号

是阜阳市妇儿医疗中心,是三级妇产医院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

阜阳市颍河西路1088号

有江淮名医5名、颍淮名医8名

阜阳市中医医院

国家三级综合中医医疗机构

阜阳市颍州区中清路286号

有2个老中医工作室,康复科为安徽省级中医特色专科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文化事业

2022年末,颍州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含个体)个,有剪纸、书法、美术、摄影等9个协会或以上,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4个。

此外,2022年末,颍州区还有文化馆2个,有剧场、影剧院9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文化活动室164个或以上,有农家书屋114家、“五有”城市阅读空间9个,以及博物馆1个、科技馆1座、市规划展示馆1座、阜阳烈士纪念馆1座等。

颍州区获奖文化作品较多,其中话剧《颍州东关》在2011年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获得导演和表演一等奖,摄影作品《节奏》在2014年安徽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获得铜奖,以及包括《顺昌大捷》等六集的大型纪录片《阜阳的盛宴》,横跨24个朝代,讲述了历代阜阳的主要人物史、战争史、建置史、河道史、建筑史、文化史。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科技事业

颍州区是市级“科技进步县”“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进县”,2022年全年专利授权量1170件,其中发明专利131件,实用新型专利937件,外观设计专利102件;有效发明专利58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件。

2021年颍州区建成各类科研创新平台33家,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家。2022年颍州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已培育安徽工业精品2个,1家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体育事业

颍州区是“中国健身球之乡”,2010年有体育协会5个,国家级战判员1人;颖州籍运动员邓琳琳20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金牌、2009年获得体操世界锦标赛平衡木冠军、2010年获得亚运会团体冠军。

2022年,颍州区共有全民健身广场11个,全民健身晨晚练点325处,笼式球场12个,已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人居环境

2022年,颍州区PM2.5年均浓度4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现饮用水水源替换3.59万人,工业废水、工业烟尘、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2021年,颍州区有无害化垃圾处理厂2座,转运站118座,公共厕所645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824台。

截止至2023年7月,颍州区有河长制主题公园2座、口袋公园14个和阜阳双清湾公园、阜阳尧泰汉海海洋公园、文峰公园、刘锜公园等32个公园;绿地面积达6268.0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1927.5公顷,绿地率为40.18%,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6平方米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21.02%。

颍州区

社会保障

2022年末,颍州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5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9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399人;发放各类保障金1.46亿元,36301名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其中3652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96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2941人;并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65308人次。

颍州区是安徽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2022年末,共有各种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7个,其中公建民营14个,社会办13个,床位共4444张,并在阜阳市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08个,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9个,新增托育服务托位976个、残疾人之家12个、残疾人工作站138个。

交通

综述

颍州区自古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衡之地,因“襟带长淮,控扼陈蔡,北接齐鲁,南引吴楚”而著称于世,2010年就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高速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仅次于合肥的安徽省第二大交通枢纽。

颍州区,在2022年底有2条高铁、6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有3个高速出入口,有1个汽车客运站、1个火车站、1个高铁站、1个民用机场以及1个综合型港口;在2021年底有183座桥梁(包括8座立交桥),运营公交车749辆,出租汽车1788辆,已形成颍州到合肥、南京、武汉、郑州“一小时交通圈”,上海、北京“三小时交通圈”,广州、深圳“四小时交通圈”。

公路

2022年末,颍州区通达公路里程1237公里,完成货物运输量8476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60147万吨公里。颍州区境内济广、合淮阜、阜驻、南洛4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的“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此外还有滁新、阜亳、阜六、界阜蚌等高速公路;有G105等6条国道,有S102、S202等省道,有乡道、县道超40条;2021年打通了汇新路、中清河西路等“断头路”,所有建制村均实现沥青(水泥)路畅通,基本达到村村连、户户通。境内有国家一级汽车客运站的阜阳市长途汽车中心站,该站有营运线路84条,日发班车近500台次,日均客流量近3000人次。

颍州区

铁路

截止至2022年底,京九、商阜等6条铁路以及商阜杭高铁、郑阜合高铁构成的普铁、高铁的双“米”字形铁路贯穿颍州区全境,此外还有规划建设的阜阳至北京、香港、徐州、南阳、蚌埠五个方向的高铁。2022年底,颍州区境内设有阜阳西站(高铁站)、阜阳站(火车站)。

阜阳西站是是安徽省两个特等高铁站之一,安徽省第二大高铁站,站房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分为地上2层,地下1层;站型为高架式,采用线上候车、线下出站的上进下出旅客流线模式,站场规模为7台17线(含4条正线),并预留了阜淮城际3台5线。

颍州区

颍州区

航空

阜阳市西关机场与阜阳西站相距仅600米,始建于1957年,1992年“移址扩建”,2023年6月启用新航站楼,是皖北地区唯一的飞机场,且其新航站楼工程获得2023年“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该机场飞行区指标4C级,有4个停机位,跑道长2400米,设一条垂直联络道,可满足波音737、空客320等以下机型全天候起降;截止至2022年底,该机场已开通北、上、广、深、琼、渝等一线城市和国内主要城市20多条航线,每周航班量达100多架次,且正在改建升级为4D级机场。

阜阳市西关机场

2022年,阜阳市西关机场起降5818架次,旅客吞吐量459524人次,货邮吞吐量556.622万吨,分别在全国民用运输机场中排101、116、135名。

颍州区

航运

颍州区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道,境内的阜阳颍州港,是安徽省规划的八大重要港口之一,可通航1000吨级货轮,是阜阳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型港口。

阜阳颍州港总占地400亩,设计年吞吐量件杂货230万吨,有港口岸线851米,有货运泊位45个,其中千吨级泊位6个,吊机3台,港区堆场面积8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3万平方米,有三十里铺作业区等。

颍州区

公共交通

2022年底,颍州区已开通6条城乡公交线路、1条延伸线路、3条村村通微型公交线路及部分边远建制村的预约式公交线路,有首末站8个,实现区9乡镇、100个建制村已实现100%通车,公交化运行比率93.8%;但境内无水路客运班线。

2021年颍州区有阜阳客运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省、市际班车客运、包车客运等,营运客车124辆;有载货机动车23659台,客货运力占阜阳市四分之一,截止至2022年底,颍州区公路客货运力、货运量及周转量总量居阜阳市第一。

颍州区

文化

综述

颍州区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所处的淮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以淮河文化为主流的黄淮文化在此集聚吸纳,包容南方文化的婉约、北方文化的豪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颍准文化、欧苏文化。

颍州区,西汉时是汝阴侯的封地;唐宋时,“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4人均与颍州结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阜阳剪纸、淮北梆子戏在境内广泛流传,且2008年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颍州区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革命遗址遗迹2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级12个,先后涌现了法学家何比干、史学家王廉清父子三人、革命烈士张子珍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文物古迹

2022年底,颍州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出土的汉简被列入第一批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此外,2010年颍州区共普查出23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包括烈士墓4处,革命人物故居3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处等。

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时代

地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

颍州区临塔路10号

资福寺

颍州区鼓楼办事处

城隍庙

明-清

颍州区建设街23号

奎星楼

明代

颍州区东城墙南路与阜临路交汇处

金种子酿酒老窖池遗址

明清

阜阳市颍州区

颍州古城墙

阜阳市颍州区

颍州义仓

阜阳市颍州区

颍州卫所

阜阳市颍州区

潘氏公馆

阜阳市颍州区

资料来源

西汉汝阴侯墓

西汉汝阴侯墓是汉初排名第八的功臣夏侯婴的儿子夏侯灶的夫妻合葬墓,又名“双古堆汉墓”,位于阜师大新校区,所出“汉简”和“拭盘”以珍罕着称中外。汝阴侯墓一带有“七十二古堆”之称,是阜阳地区最大的汉代墓葬区,应是西汉汝阴侯家族墓地。

西汉汝阴侯墓经1977年和1983年两次挖掘,共出土了包括铜器、铁器、漆器、竹木简、陶器等390余件文物,其中,汉代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测量仪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同类仪器,是中国古代九大科学发现,证明了中国在赤道天文观测方面至少先于欧洲国家1000多年。

阜阳汉简是双古堆1号墓(汝阴侯夏侯灶墓)出土的简牍,有竹简9000多片、木牍3块,经整理编纂分为10多种古籍和数千碎片,其中《诗经》《周易》《苍颉篇》《年表》《楚辞》《春秋事语》等13种简书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珍贵古籍,填补了中国汉代考古、秦汉史研究中的许多空白;其中《苍颉篇》是中国古代一部启蒙识字课本,完整的字达五百四十一个。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颍州区临塔路10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颍州知州陈九陛倡导建造,《颍州志》记载此塔用以镇压阜阳东南地气。

文峰塔为风水塔,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是阜阳城最高的古代建筑,底层直径6.83米,周长22.91米;是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建筑,每层均有塔心室,其上砖雕有长寿鹿、灵芝草、鲤鱼跃龙门、太极图等,其名称来自: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

颍州区

资福禅寺

资福禅寺位于鼓楼街道大寺街,是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资福禅寺,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扩建于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万历和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进行过重修,俗称“大寺”,是阜阳现存最大、最古老建筑之一。

资福禅寺为宋代风格建筑,现存前、中、后三进院落,南北长117米,东西宽51米,面积5967平方米;有房屋70间,其中有大殿、藏经楼、山门等,且佛像众多,其中地藏殿歇山飞檐结构,环境清幽。据记载,抗金英雄刘锜大将军曾游览资福禅寺,并留下《资福寺》一诗:“迅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气犹横。夜观星斗鬼神泣。昼会风云龙虎惊。重整山河归百地,两扶圣主到南京。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滔滔问姓名。”

颍州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底,颍州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级12个、区级25个。

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级别

名称

类别

批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颖州肘阁

民俗

第二批

颖州枕头馍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张氏玉印篆刻

传统美术

第六批

张氏玉印篆刻

2022年,张氏玉印篆刻已入选第六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因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便形成了“平刀直下”的“切玉法”的特殊篆刻技法。

颍州区

王广膏药

王广膏药是第六批阜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清同治年间,由王广德老先生创立,是外科治疗“疮疡”祖传名家。

“王广膏药”除擅长治疗各型褥疮病外,对疖、痈、疽、丹毒、炸腮、蛇串疮、压疮、膝关节及跟骨骨刺形成、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坏疽、腰椎及膝关节骨质增生等传统中医外科善治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其第二代至第六代传人分别是王木君、王惠臣、王子元、王陆平、王海波。

掩龙贡油

相传起源于西汉末年,由刘秀命名的掩龙贡油的传统生产工艺——传统物理压榨工艺入选第五批阜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掩龙贡油的传统物理压榨工艺分为选豆、冲洗、晾晒、去杂、冲糁、粉碎、制薄饼等步骤,榨出的豆油晶莹透亮、口感纯正。

颍州区

颍州区

饮食

阜阳市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带上,主产小麦等,以面食为主,当地每日主食的主要品种是馍、面条、稀饭、米饭,此外还形成了具有阜阳特色的阜阳菜,其烹饪手法和风味兼容南北特色。

阜阳菜,又称颍州菜,初步形成于宋代,是沿淮风味菜的代表之一。 历史上,颍州菜由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清真菜、素菜构成,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刀工讲究,追求原汁原味等;据不完全统计,颍州菜的烹调方法有扒、烧、炝、蒸等50余种,其中扒菜较为独到,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颍州菜的经典菜肴包括葡萄鱼、四喜丸子、冰糖肘子、八宝布袋鸡、葱扒羊肉等,此外还有具有石器时代“石烹”遗风的石子馍、枕头馍、阜阳焦馍、格拉条等风味小吃。

枕头馍

枕头馍,也叫阜阳大馍、大卷子馍,每个长约10-15厘米,宽约5-8厘米,重约2-6斤,是阜阳地方著名特产之一,人称“人间第一大馍”“天下馍王”,2017年,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宋顺昌大捷作战期间,为了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今阜阳市)百姓蒸制出形如枕头状的大馍送至宋军军营,每位士兵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可做枕头而卧,“枕头馍”之名由此而来。枕头馍,以米酒发酵,配以颍州区精细面粉蒸制而成,整个过程分发酵、和面、轧面、过秤、揉馍坯、汤面、上锅蒸制七道工序;馍焦金黄,厚达半寸,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以个头大、香醇、筋道、耐放易储闻名,为旅行食用佳品。

颍州区

颍州区

阜阳焦馍

阜阳焦馍是第五批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皖北地区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美食。阜阳焦馍,是在烙馍的基础上、未擀成时,在上面撒一些芝麻粒,再用擀面杖略擀,把芝麻嵌入面中后,按烙馍的做法做好即成半成品,吃时要在微火上烤后放凉,即成焦馍;是阜阳人一种闲食,口感微咸、又脆又酥、香味四溢。

颍州区

“颍州八大碗”烹饪

“颍州八大碗”是代表皖北颍河流域风味的八样菜肴,即红烧皮丝、虎皮肉、香菇鸡、四喜丸子、糖熘鱼片、八宝饭、红焖牛肉、葱扒羊肉,虽菜的做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时节调整变更,但基本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八大碗体现了颍州菜香浓味厚、咸鲜甜辣的特点,其烹饪技法几乎涵盖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阜阳传统烹饪手法,是颍州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八大碗一直是阜阳人在重要场合下的餐饮形式;过去,阜阳有“七个碟子八个碗”款待尊贵宾朋的风俗,“七个碟子八个碗”指的是宴席的丰盛。

颍州区

马糊

马糊分为咸马糊、淡马糊。咸马糊里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带、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脑的,阜阳城人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刚炸出来的油条揪成段,泡在咸马糊里。淡马糊就是黄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里,洒上芝麻盐、腌制好的黄豆和芹菜,两种马糊也几乎是遍布颍州区街头巷尾。

颍州区

习俗

颍州区有融合南北文化的各类习俗,如饮食习俗、节令习俗、耕种习俗、娱乐习俗等,其中节令习俗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中秋节、重阳节、腊八、祭灶等,娱乐习俗有抵牛头、滚铁环、打嘎子、陀螺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火把节,颍州区有节前互赠月饼的习俗,中秋节当天有吃月饼、吃焦馍、撂火把子、摸秋、拜月光、追月等的习俗。

相传,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人民反抗蒙古贵族的统治,借中秋节吃月饼的时机,在月饼内夹一“杀鞑子"的纸条,切月饼见纸条,一起动手,杀死管家鞑(负责掌管菜刀的鞑子,元朝规定每十家用一把菜刀),此后节前赠月饼的习俗沿袭至今。

颍州区

颍州区

打嘎子

打嘎子,又称打马嘎,是颍州区旧时特有的一项游戏运动,道具是两头削尖的直径约2厘米、长约10厘米的木棍以及约50厘米长、5厘米宽的木板,该游戏可以两人对决,也可以分成两班,按游戏规则将嘎子打出去,以打出的距离定输赢。

艺术

阜阳剪纸

阜阳剪纸,作品有单色的、填色的、染色的,绚丽多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阜阳市重要的文化名片,下辖的颍州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阜阳剪纸,兼备“审美”与“实用”两种功能,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应用范围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灯花、喜花等,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代表传承人物有程建礼、刘继成、葛庭友、吴青平、程兴红等。

颍州区

颍州区

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原名梆子戏,又称沙河调、梆子,广泛流传于安徽阜阳、淮北、淮南等二十余县市,是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2011年由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联合申报,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淮北梆子戏源头为山陕梆子,前身是沙河调,分为分为生行、旦行、丑行、脸子行四大行当,唱腔属板腔体,既高亢、粗犷、豪迈,又婉转、低沉,朴素大方;唱词较整齐,强调平仄和韵律,在表演上乡土气息浓郁,动作夸张,花腔多,甩腔多,节奏强烈;板式包括慢板、流水呱达嘴、滚白等;伴奏乐器有月琴(四弦)、三弦(三弦)、狗头翁(二弦)和一支尖子(唢呐)。淮北梆子戏传统剧目就有700多出,取材自历代经史文集、志书演绎、民间传说等,有较强的教化特点,有《喊衙》《吊孝》《焚祭》等剧目,而现代戏有《永远的大别山》《打神告庙》《梳妆》以及大型现代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等,《风雨王家坝》入选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项目。

颍州区

颍州区

颖州肘阁

颖州肘阁约在清代中叶形成,系祖籍颍州区袁集镇的一代舞蹈大师王醒,在民间古老舞蹈“驮歌”基础上经改革创新而形成的,已入选第二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州肘阁发源地在颍州区袁集和阜南朱寨一带,保留了几乎失传的“驮阁”的诸多表演技巧和原始风貌,也开创了“抬阁”高空表演技巧的先河,是阜阳民间文化的“活标本”之一。颍州肘阁伴奏乐队一般由5-6人组成,乐器有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镣等,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场”“前后翻”“后空翻”“自由摆”等技巧与难度并重的动作。

颍州区

地方特产

颍州恋思萝卜

颍州恋思萝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由朱元璋下旨命名的恋思萝卜,又名鸭蛋酥或凉酥萝卜,宋朝时大田集就已有种植,呈卵圆形,外皮翠绿、质脆味甜、食之如梨、无丝无渣、营养丰富,放入水中能自动炸皮、落地可摔成数瓣;《中国蔬菜品种志》称其“赛似梨”。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生姜

颍州马寨生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颍州区马寨的生姜被统称为“马寨生姜”,其中的小黄姜,又被欧阳修称为“佛手姜”,小而辣,口味足,驱寒除湿效果十分显著,此外马寨生产的鲜姜、脱水姜片、姜精、姜油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马寨因此有“生姜之乡”的美誉。

颍州区

风景名胜

综述

2022年底,颍州区有A级景区景点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星级酒店2个、旅行社91家,有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4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有双清湾水街、保利清河宋街、U悦青年·潮玩运动等特色街区;且颍州西湖是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皖北水乡游船观荷农耕研学之旅路线中的一个景点。

类别

景区名称

国家AAAA级景区

颍州区金种子文化产业园

国家AAA级景区

颍州西湖、颍州区华夏丝绸博物馆、颍州区华夏粮仓博物馆、颍州区558文化创意产业园、颍州区阜阳颍淮花园景区、阜阳尧泰(汉海)海洋公园、阜阳市植物园

国家AA级景区

颍州区文峰公园

重要景点

金种子文化产业园

颍州区金种子文化产业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颍州区河滨路302号,建筑面积24591平方米,是以酒文化为主题的阜阳市最大的工业旅游园区,主要参观点有游客中心、明代古窖池群落、封坛地下酒窖、酒体设计大厦、现代化灌装中心等。

颍州区金种子文化产业园分为南区的金种子生态产业园、北区的金种子生态文化园,南区是生态酿酒基地,有8个酿酒车间、储酒库、制曲楼、培曲楼、灌装车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已投产。北区是是阜城东部重要的综合性公园,其景观分为一池、三区、一带,即瑶池、酒文化区、生态游憩区、金种子文化游览区和东部至京九铁路的生态防护林带。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是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会议餐饮为主题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区,也是“宋韵文化最佳体验地”,有20多个景点。

在颍州西湖南游客服务中心寄存、购物、休闲、租借汉服后,可以先后游览碧波琉璃、宋韵市集(含美食、戏台、蹴鞠场、射箭场、宋代游艺等)、撷芳园、涵春圃、“宋潮乐园”、兰园、怡园等,此外还有女郎台、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园、清涟阁、九曲桥、梳妆台、苏堤、欧堤等多个景点。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华夏粮仓博物馆

华夏粮仓博物馆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颍州区人民西路、七渔河风景带西侧,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以粮仓文化为主题展示的大型主题博物馆。

华夏粮仓博物馆以阜阳粮囤为原型,分为三层,有序厅、神州仓廪、天下粮仓等展区,以粮食仓储为主线,展现粮仓文化的历史、农业的起源、城市的兴起等。序厅主要讲述谷物的种植与储藏,神州仓禀区展示中国古代的转运仓、军仓、太仓、常平仓等,天下粮仓展区主要展示国内各类传统粮仓以及农耕工具等。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著名人物

颍州区,历史上人文蔚盛,不仅涌现了法学家何比干、史学家王廉清父子三人、革命烈士张子珍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而且“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4人也与颍州结缘,留下“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的佳作。

颍州区主要人物

姓名

时代

简介

何比干

西汉

字少卿,汝阴(今阜阳颍州区)人,著名法学家,汉武帝时任廷尉正;主张法治,执法公正,经他审判的案件,史称"狱无冤囚",淮汝的老百姓都称他为"何公”,58岁时因病去世

欧阳修(1007-1072年)

北宋

宇永叔,号醉翁,庐陵(今属江西)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二月,调任颍州太守,期间政、轻刑、倡学、兴农、兴修水利,创建颍州第一所书院——西湖书院,并留下许多佳作

苏轼(1037-1101年)

北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元佑六年(1091年)八月二十二日,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在任期间,大兴水利、赈济灾民、兴利除弊,力阻开八丈沟等,并留下不少佳作

刘锜(1098-1162年)

南宋

宇信叔,甘肃静宁人,公元1140年,以完颜兀术为首的金国主战派撕毁和约,大举南下,其率领军民死守顺昌城,并最终以两万人击退十余万金兵,史称“顺昌大捷”,随后,顺昌城人民捐资修造刘锜祠,“八百余年祭祀不绝”,现为阜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刘锜公园

王廉清(1127-1214年)

北宋

字仲信,汝阴(今阜阳颍州区)人,史学家,与王明清、王得臣并称“一门三士”,著有《京都岁时记》《广古今同姓名录》《补定水陆章句》等

张子珍(1905-1927年)

中华民国

又名哲民,阜阳县人(今鼓楼街道小隅首西),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参加了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观音山瘦狗岭中弹牺牲,时年22岁

王克勤(1920-1947年)

中华民国

阜阳县人(今颍州区王店镇人),是解放军"三大互助运动"的倡导者、"一级杀敌英雄""模

范共产党员",1947年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2009年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重要荣誉

时间

获得的荣誉

授予部门或单位

1999年

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县

-

2007年

安徽省蔬荣十强(县)

-

2008年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文化部

2009年

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

-

2010年

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区

人民网

2020年

第四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

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

2021年

安徽省文明城区

-

2021年

安徽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

安徽省委农办等

2021年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1年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

2021年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

2022年

安徽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

-

注释

[a]

23.7 平方千米

[b]

7.2 平方千米

[c]

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