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自然村隶属于母享镇三合村委会。位于母享镇三合村西南边,距离母享镇15公里,国土面积1110亩(含、、村民组),海拔1380米,年均气温13℃,适合种植玉米、土豆农作物;全自然村耕地面积160亩,林地150亩,人均耕地为0.4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亩;农户79户,共37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377人,劳动力192人。2006年全自然村经济总收入32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6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为主。水稻,疏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产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村两委成员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为先导,又致力于发展瓜果,蚕桑,木材,白肉等市场的开发,目前己成为全县最大的白肉批发市场,村内建有金寨第一蚕种场,分布于西河,南桥,西庄,染坊四居民组,县冷库座落于南桥组。国家投入近二百万元,为群众购置的蔬菜大棚钢架使我村的蔬菜生产上台阶,成规模,现己成为大城关蔬菜生产基地。境内丰富的黄沙资源为大城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蚕桑种植,批发零售,木材收购,加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发展主产业的今天,村两委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引领全体村民向小康生活迈进。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团结自然村的: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等介绍

国土面积

1110 亩

海拔

1380 m

自然资源

团结自然村位于母享镇东南边,距离母享镇1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全自然村国土面积1110亩(其中:田8亩,地152亩),人均耕地为0.42亩,主要种植玉米作物。拥有林地亩,经济林果地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面633.65平方米。

基础设施

该自然村目前已经实现通电、通水、通路(或水、点、路、电视、电话五通。)全自然村有50户通自来水,(或全部农户都通自来水),20户还饮用井水,9户还在饮水困难;63户通电,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34户。该自然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土路面;共有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户;装有太阳能的农户户;建有小水窖的5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亩。

农村经济

2006年该自然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72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8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1%;畜牧业收入14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渔业收入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林业收入是12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外出劳务收入1010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987元,人均纯收入766元。

该自然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有29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4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住房。

2006年底全自然村拥有汽车辆,拖拉机辆,摩托车辆。

特色产业

团结自然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销售于市场,无完善的销售渠道,2006年主要产业全自然村销售总收入152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

该自然村目前正在发展畜牧产业。

人口卫生

该自然村现有农户79户,共377人,其中:男207人,女170人。农业人口总数为377人,劳动力总数1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56人,外出务工人数36人。

自然村以汉、苗族为主(是汉、苗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05人,苗族9人,其他民族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有更多的农户开始加入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06年底全自然村享受低保人数为3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为58户,共计294人,参合率79%,村民医疗服务主要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提供,村卫生所面积平方米,有村医生人,卫生所设在距离该自然村1.5公里的民族村委会,该自然村距离镇卫生院15公里。该村有公厕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个。

文化教育

团结村小学设在民族村委会,校舍建筑面积524平方米,有教师5人,自然村距离村小学1.5公里,距离镇中学15公里。目前该自然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8人,其中小学生人数为63人,中学生人数为15人。

发展重点

团结自然村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写"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各村提供)。

团结自然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畜牧业(如:增加养殖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亩,养殖业方面发展500头(只),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