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罕见肺部疾病。淋巴管肌瘤病病例均为女性,而且以育龄期女性为主。淋巴管肌瘤病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淋巴管肌瘤病早期症状轻微,病程中可出现反复发生的气胸和乳糜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等。淋巴管肌瘤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淋巴管肌瘤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气胸、乳糜胸和肾血管肌脂瘤。局灶性的LAM病变切除后可长期生存,广泛累及肺实质者,常在1~10年内因发生肺功能不全而导致患者死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淋巴管肌瘤病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分型、分期、鉴别诊断、治疗、危害、转移性、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淋巴管肌瘤病

外文名

lymphangiomyomatosis

症状表现

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等

就诊科室

内科

多发人群

育龄期女性

就诊科室

  • 呼吸内科、内科、心胸外科

病因

  • 淋巴管肌瘤病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有关。

症状

  • 淋巴管肌瘤病早期症状轻微,病程中可出现反复发生的气胸和乳糜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等。

  • 早期患者常活动耐力差。

  • 随疾病发展呼吸困难逐渐明显并进行性加重。

  • 反复发生自发性气胸、乳糜胸。

检查

  • 确诊淋巴管肌瘤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胸部X线片

  • 患者的胸片不能显示肺部囊性改变,仅可显示透亮度增加。出现胸膜并发症时可显示气胸和胸腔积液。

胸部高分辨CT

  • 胸部高分辨CT对于淋巴管肌瘤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典型的影像改变具有诊断意义。

  • 普通胸部CT在显示淋巴管肌瘤病肺部改变时敏感性不如胸部高分辨CT。

腹部CT

  • 腹腔CT或其他影像检查(B超或MRI)可以了解有无腹部肿瘤。

病理学检查

  • 特殊的病理改变是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诊断

临床诊断要点

  • 育龄期妇女。

  • 活动后呼吸困难、反复发生自发性气胸或咳嗽、血痰、胸痛、乳糜胸腹水等。

  • 肺功能改变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

  • 胸部高分辨CT显示肺内弥漫性均匀分布的大小不一的薄壁囊性气腔。

  • 可有肾脏实质性肿块或后腹膜、盆腔淋巴结肿大。

  • 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肺间质、支气管、血管和淋巴管周围未成熟的平滑肌异常增生,免疫组化显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阳性。

诊断标准

  • 欧洲呼吸病学会2010年的淋巴管肌瘤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淋巴管肌瘤病提出了诊断标准。

  • 确诊淋巴管肌瘤病

    • 具有特征性或符合性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肺活检符淋巴管肌瘤病病理标准;或具有特征性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项:肾血管肌脂瘤、胸腔或腹腔乳糜积液、淋巴管平滑肌瘤或淋巴结受累、或结节性硬化症。

  • 拟诊淋巴管肌瘤病

    • 具有特征性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和符合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病史;或具有符合性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项:肾血管肌脂瘤、或胸腔或腹腔乳糜积液疑诊淋巴管肌瘤病。

  • 疑诊淋巴管肌瘤病

    • 仅具有特征性或符合性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而缺乏其他证据。

分型

  • 淋巴管肌瘤病可分为两类,即散发的淋巴管肌瘤病(S-LAM)和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淋巴管肌瘤病(TSC-LAM)。

  • 散发的淋巴管肌瘤病发生的是体细胞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淋巴管肌瘤病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较大。

分期

  • 淋巴管肌瘤病没有明确分期。

鉴别诊断

  • 淋巴管肌瘤病表现为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等症状,需与哮喘、COPD、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特发性气胸、肺朗格汉斯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和Birt-Hogg Dube综合征等相鉴别。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 淋巴管肌瘤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对症治疗

  • 气道阻塞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气急症状。

  • 发生气胸、胸腔积液时给予相应的抽气、抽水治疗或胸腔切开闭式引流。

  • 反复发生气胸或胸腔积液不能控制者,有必要行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但胸膜固定术有可能增加肺移植时手术难度,以及围术期出血。

  • 乳糜胸腹水者,建议用低脂或无脂饮食。

肺移植术

  • 肺移植术被认为是治疗本病最有希望的手段,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晚期患者,有单肺及双肺移植,5年成活率达65%。

  • 但有报道移植成功的供体肺脏也发生了复发。

mTOR抑制剂

  • 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依维莫司)目前被认为是治疗淋巴管肌瘤病的有效药物,已在多国获批临床适应证。

  • 对于肺功能迅速下降、合并乳糜胸腔积液、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淋巴管肌瘤病患者推荐尽早使用mTOR抑制剂。

抗雌激素治疗

  • 淋巴管肌瘤病被认为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故孕激素或抗雌激素治疗曾被用于临床,但疗效并不确切。

其他

  • 国外尚有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羟氯喹、他汀类等治疗本病,但还处于临床试验中。

危害

  • 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 常并发自发性气胸、乳糜胸腹水。

  • 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转移性

  • 淋巴管肌瘤病属于基因突变类疾病,可遗传,一般不发生转移。

预后

  • 本病预后较差。近年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及mTOR抑制剂应用于本病,其预后有较大改善,近年报道的生存时间较前明显延长,在非肺移植患者中10年生存期为86%,从症状出现后平均生存期为29年。

预防

  • 本病属于基因突变型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