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腔内肠道粘连而导致的肠内容物无法在肠道内顺利通过和运行,属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范畴。该病多继发于腹部手术,也有患者因腹腔感染或先天因素等其他原因发病。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主要有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本病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治愈,一般预后较好。未积极治疗者可能并发肠穿孔、坏死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有术后患者并发肠瘘,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粘连性肠梗阻

外文名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是否传染病

就诊科室

外科

显状部位

小肠、结肠

症状表现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

主要病因

先天发育异常,后天腹腔炎症,腹腔损伤、出血,腹腔异物,等

就诊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急诊科

病因

  • 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是腹腔手术,少部分新生儿可能先天发病。

后天因素

  • 腹部或盆腔手术

  • 腹腔内炎症

  • 腹腔积水、出血

  • 腹腔放疗和化疗

先天因素

  • 先天患病者很少,多见于新生儿,肠管发育异常导致本病,或因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症状

  •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与大部分肠梗阻相似,临床以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为主。

腹痛

  • 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患者自觉腹内有气体窜行。

腹胀

  • 腹胀程度可不相同,常表现为不对称的腹部膨隆,梗阻越严重,腹胀部位越低;有时梗阻虽完全,但由于肠管贮存功能丧失,呕吐早而频繁,也可不出现腹胀。

呕吐

  • 梗阻位置较高的患者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梗阻位置低的患者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带有粪臭味。

停止排气排便

  • 早期即可出现此症状,随着病程进展愈发严重,直至完全停止。

其他症状

  • 晚期患者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心慌、尿量减少和意识模糊等表现。

检查

  • 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的检查有腹部X线片、CT、磁共振等。

  • 腹部X线片

    • 腹部立位平片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都有重要意义。

  • CT和磁共振

    • 能帮助医生判断梗阻位置和程度,并指导治疗。

诊断

  • 医生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腹部X线片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腹腔内感染或其他有关的腹部疾病病史。

  • 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剧烈绞痛、腹胀、频繁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

  • X线腹部立位平片可见阶梯样液平面,CT则能提示梗阻部位和程度等。

鉴别诊断

  • 一些疾病如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也会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与本病类似的表现,但麻痹性肠梗阻很快出现休克表现,麻痹性肠梗阻腹痛较轻或不明显,利用腹部X线片、CT等检查也能进一步帮助鉴别。

  • 当患者腹痛剧烈或症状不明显而无法自行判断时,需要尽早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治疗和预后。

治疗

  •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情简单或早期不完全梗阻,一般考虑非手术治疗;经治疗无好转或突然加重,或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则应尽早手术。

非手术治疗

  • 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是禁食和胃肠减压。

  • 使用足量的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和丢失。

  • 通过利尿、脱水等方式,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改善肠壁水肿。

  • 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和供给。

手术治疗

  • 小片粘连可简单切断分离。

  • 合并肠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肠排列术。

危害

  • 粘连性肠梗阻几乎都伴有阵发性的腹部剧烈绞痛,影响正常生活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 少数患者并发肠穿孔和肠坏死等疾病。

  •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能并发肠瘘,术后有再发梗阻风险。

  • 部分患者就诊或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脱水和休克,甚至发展成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预后

  •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可改善症状,病情严重者经手术治疗也能达到治愈,预后较好。

  • 部分患者可能并发肠坏死、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

  •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腹腔内感染,解除诱因。

  • 腹部手术后尽可能早地下床活动,防止肠道粘连。

  • 避免久坐久卧,选择易消化的饮食物,勿进食较硬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尽早行手术治疗,避免导致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