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是一种呼吸系统少见疾病。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一部位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肺隔离症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甚至咯血。本病治疗的原则是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肺隔离症患者会合并肺炎。叶外型肺隔离症常合并其他畸形,如膈疝、室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包囊肿、漏斗胸、脊柱畸形、肺不发育等。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肺隔离症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肺隔离症

外文名

PulmonarySequestrattion

别名

支气管肺隔离症

是否传染病

症状表现

反复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甚至咯血。

就诊科室

内科

显状部位

胸部

原因

为先天性疾病(非遗传性疾病),在肺发育过程中,高压血流压迫部分肺,影响其发育

就诊科室

  • 胸外科、外科。

病因

  •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畸形,系肺先天发育异常。

症状

  • 肺隔离症可分为肺内和肺外隔离症两类。肺外隔离症一般无症状。肺内隔离症患者发生感染时,可以有以下症状:

  • 咳嗽

  • 咳痰

  • 发热

  • 咯血

检查

  • 胸部X线片

    • 胸部X线片检查可清楚地显现出肺部出现的阴影部位。

    • 阴影大小可随病情病程演变而改变,感染时增大,炎症吸收后缩小,但绝不会完全消失。

  • 支气管造影

    • 病变内支气管多数情况下不显影,只有较大的支气管可以显影,加之造影后有可能引起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多无意义。

  • 血管造影

    • 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观察到异常体动脉分支供应病变部位肺组织而得以明确诊断,但此项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

  • CT检查

    • 可以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还可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进入隔离症区域,有利于确诊。

  • 磁共振(MRI)

    • 能检测出胸内边界清楚的团块及其内部结构,在各个断面尤其横断面上能清楚显示,能看出异常肺组织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异常动脉来源,走行及静脉回流情况。

  • B超

    • 可探测出边界清楚,形态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肺内团块,内部可见大小不同的囊性区,如有感染时可见散在的小光点反射,团块周围可见0.5~0.8厘米不等的1支或2支血管进入团块。

诊断

  • 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症状、以及以下检查结果可诊断肺隔离症。

  • 主要依靠X线检查:当肺部相应位置出现囊性肿块或团块状阴影等表现,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 支气管油造影可发现造影剂多数不能进入隔离肺。

  • 薄层CT强化后的病变扫描,有时会发现异常动脉,对诊断亦有帮助。

鉴别诊断

  • 肺隔离症应与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Bochdalek疝及支气管囊肿鉴别。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应治疗。

治疗

  • 肺外型肺隔离症患者,无症状者可不进行治疗。对于肺内型肺隔离症,有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 叶外型隔离症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肺、安全结扎异常动静脉,纠正可能合并的畸形,但若无任何症状时,可暂不行手术。

  • 叶内型隔离症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合并感染,导致粘连严重和血管迂曲,一般不行单纯局部切除,需要做肺叶切除,在分离血管时相对困难。

  • 手术应在控制感染后施行,术后常规选用抗生素。

危害

  • 肺隔离症可导致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给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 肺隔离症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严重者还可累及循环系统,甚至出现心力衰竭。

预后

  • 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好。

预防

  •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此孕母应做好孕期保健。

  • 怀孕早期,避免发热感冒。

  • 怀孕期间避免接近猫狗,避免化浓妆,避免孕期精神紧张,避免饮酒,避免吃含霉菌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