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包括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基因突变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伴基因突变。发病较年轻,以女性为主,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或晕厥、咯血、下肢水肿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若诊断治疗延迟,可进展为右心衰竭,进而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遗传性肺动脉高压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或内科、心外科或外科

病因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在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可能是形成肺动脉高压遗传易感性的主要原因。

  • 环境因素。

症状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较年轻,以女性为主,有遗传早现现象,即在疾病遗传过程中,子代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病情逐渐加剧。

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为最早表现,也是最常见症状,表现为进行性活动性气短。

  • 胸痛。

  • 头晕或晕厥。

  • 咯血。

其他症状

  • 包括疲乏、无力、紫绀、低血压、肢体末端皮温降低,还可出现雷诺现象、声音嘶哑等。

检查

  • 确诊遗传性肺动脉高压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右心导管检查、遗传学分析等。

心电图

  • 提示右心肥大和增厚,可辅助诊断。

胸部X线检查

  • 可见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室扩大,有助于诊断。

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

  • 是筛查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CT检查

  • CT检查可了解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本病和排除肺栓塞。

右心导管检查

  • 是了解心脏血流动力学和血氧含量变化的有创介入技术,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

遗传学分析

  • 如有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对早期诊断家系中的其他成员、告知患者的子代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或协助制订家庭生育计划存在积极意义。

诊断

  • 医生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肺动脉高压,排除其他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根据阳性家族史诊断本病。

  • 患者家族中发现2个或者2个以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或晕厥、咯血等症状。

  • 体征可有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 心电图检查提示右心肥大和增厚。

  •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动脉段增宽和右心室扩大。

  • 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右房室扩大、右室壁增厚及肺动脉扩张等。

  • 右心导管检查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升高、心排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大等。

  • 遗传学分析可检测到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BMPR2)突变。

鉴别诊断

  • 本病需要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HIV感染相关性、门脉高压、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部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进行鉴别。

  • 医生通过家族史、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辅助、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导管检查、遗传学分析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 注意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高原旅行,活动量过大或剧烈运动会引起晕厥甚至死亡。

  • 预防肺部感染和贫血。

  • 低氧血症患者可长期吸氧。

  • 心力衰竭时可应用强心药、利尿药治疗。

  • 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是华法林。

  • 急性血管扩张实验阳性者可给予钙通道阻滞剂。

靶向药物治疗

  • 靶向药物具有扩张肺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减少血管重塑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可选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

  • 可单药或联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运动耐量,延长生存时间。

手术治疗

  • 对于药物或其他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恶化者,可考虑房间隔造口术及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

危害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可进展为右心衰竭,进而呼吸循环衰竭。

预后

  •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预防

  •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伴家族史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或者发生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应做严格的临床检测。

  • 妊娠期妇女已明确有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基因突变者,可在妊娠期进行产前基因检查,通过遗传咨询达到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