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义,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杜善义的:人物任职、人物经历、科研综述、科研成果、学术著作、人才培养、荣誉表彰、社会任职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辽宁大连

星座

狮子座0612

出生日期

1938年08月20日

出生地点

辽宁省大连市

民族

学历

本科

职业

科学,物理学家

代表作品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文名

杜善义

性别

主要成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任职

杜善义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

人物经历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

1980年7月-1982年9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的研究。

1982年-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

1987年-199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1993年-199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1990年-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1999年-2003年,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1年-2004年,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综述

杜善义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八十年代初明确提出力学与材料结合,将细观力学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中,建立了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模拟/表征/优化理论。本世纪初构建了“轻、热、功、智”的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需求与发展模式,解决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装备结构轻量化、抗极端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中的多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基础问题研究中做出了贡献。

杜善义

科研成果

杜善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学术著作

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39篇,EI检索48篇。撰写《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

人才培养

已培养博士77名。

荣誉表彰

所创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111”引智团队支持,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工人先锋号等表彰。全国优秀和模范教师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 WORLD FELLOW 荣誉称号,是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

社会任职

2008.03-2013.0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

2003.03-2008.03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

《固体力学学报》,《宇航材料与工艺》

副主编

《宇航学报》

编委

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

执行委员

《复合材料学报》

主编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理事长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

成员

国家自热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

组长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

委员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专家顾问组

成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数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