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1902年2月7日-1964年2月22日),原名奚李元,号绍璜,云南大理人,白族。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6军中任团长、副师长,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周保中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人物事迹、人物作品、人物评价、家族成员、后世纪念、影视形象等介绍

中文名

周保中

原名

奚李元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云南大理

出生日期

1902年2月7日

去世日期

1964年2月22日

主要成就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信仰

共产主义

职业

军人

职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主席

女儿

周伟

妻子

王一知

入党时间

1927年

政党

中国共产党

毕业院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1908年,周保中不幸染上天花,后治愈。

1915年,周保中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大理第二中学读初中。初中二年级后由于家乡遭兵匪抢劫,中途辍学回家务农。

1917年,随同堂叔奚济霖的马帮,从大理来到了昆明,报名云南陆军一师士官教导队,被录取后参加了训练和学习,后随军经贵州、四川、鄂西和陕南,参加“靖国护法”战争,由中士、上士升任少尉排长、中尉代理连长。

周保中

1923年,周保中被选送进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工兵科学习。

1924年,周保中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

1925年,到广州加入滇军杨希闵部,后又到河南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退回西北后,他又回到广州,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九师五十六团任上尉军官,参加北伐。

1926年,认识了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中担任党代表的林伯渠、在该军中担任少将参议的同乡杨杰将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3月,周保中担任程潜第六军五十六团副团长,在追击号称孙传芳残部时,奇袭了南京雨花台。7月,在武汉经郭德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52团团长,,驻防湘东重镇醴陵,兼任湘东警备司令,在湘、浙、豫等省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

1928年5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委工作。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苏联回国,在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党中央派他到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到任后,他立即起草了《东北抗日救国义勇军游击运动纲领》,表达了誓死救国的决心,他接受周恩来的建议,改名周保中。

1932年4月,到牡丹江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8月,应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聘请为救国军总参议,前方司令部参谋处长,将一部分愿意坚持抗日斗争的救国军将领和部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与当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组建成绥宁抗日同盟军。7月到,哈尔滨,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5月,先后任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参议、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总参谋长,指挥两次攻克安图县城、三打宁安等战斗。

1933年1月9日—10日,周保中和王德林指挥救国军守卫东宁阻击日军第八旅团进犯。4月,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宁安,创建抗日武装。9月6日,协调救国军余部与东满游击队联合攻打东宁县城三岔口。

周保中

1934年2月16日,领导组建绥宁反日同盟军,任军办事处主任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率部在宁安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35年2月10日,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先后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领导创建绥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大盘道、前刁翎、依兰城等战斗。

1937年3月,指挥部队进行依兰城战斗,歼灭日军300余人。10月,抗联第四、五、七、八、十军改编为第二路军,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中共吉东省委书记。主要游击区包括乌苏里江左岸、沿松花江和松花江流域20余个县,与杨靖宇为首的南满和以赵尚志为首的北满抗日联军形成互为依托的“品”字之势。

1938年1月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成立,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4月,为打破日伪军6万余人对佳木斯地区的“讨伐”,组织指挥第2路军主力从依兰地区向五常地区西征,亲率留守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的“讨伐”。12月,任中共吉东省委执行部主席,后为省委书记。

1939年3月,日伪军6000余人,轮番“讨伐”第2路军。率部向外转移,在葫芦崴子(今属海林县),毙伤日军120多人。

1940年,在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继续组织开展小分队游击活动。3月19日,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军远东边防军司令部,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讨论越界过江野营整训问题,苏方原则同意东北抗联的请求。不久,按照抗联党委统一部署,战略转移开始,第一、二、三路军陆续越过中苏边界进入苏联方面指定区域,组建南北野营,由苏军提供后勤供应和军事训练。

1941年8月初,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成立,任旅长。10月18日,又赴苏联伯力开会,与各路军的领导会晤。

1942年2月,周保中和赵尚志从苏联伯力回到东北二路军总部。8月1日,东北抗联被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88独立步兵旅,周保中任旅长。

1945年8月11日,周保中按预定方案召集部队登舰,跨过黑龙江返回国内。9月,周保中来到长春时,化名黄绍元,担任苏军驻长春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同时担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10月,东北局派陈云到长春,组建了中共吉合区委员会和东北吉合国民军,周保中担任吉合区党委书记、吉合国民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吉合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11月,吉林省工委、吉林军区成立,周保中担任省工委委员、吉林军区司令员。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周保中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4月14日下午,东北民主联军部分主力,加上吉辽(吉林)军区部队,在周保中司令员、林枫政委指挥下,分成3路纵队向长春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于4月18日第一次解放长春。

此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四总队和由伪警察、宪兵、特务、土匪组成的反动武装两万余人,是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对于振奋人心,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遏制其进犯速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周保中

1949年9月,周保中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东满军区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常委。

1950年2月20日,与二野四兵团率部队进入昆明城,3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赓为主任,周保中为副主任;3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张冲、杨文清为副主席。在云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周保中当选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

1951年10月,政务院任命周保中兼任云南大学校长。

1953年8月7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周保中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为西南政法学院历史上首任院长。

1954年,由于心力衰竭严重,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再继续担负繁重工作,党中央决定,周保中调离现任职务,8月,赴北京治病休养。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由毛泽东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0月18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9月,在中央“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2月,在吉林通化参加了杨靖宇将军烈士陵园揭幕仪式暨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公祭大会,作长诗纪念战友,并和抗联战友冯仲云等人一起,为英雄杨靖宇遗体盖棺封墓。5月,应邀前往北京市第八十五中学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七周年大会。

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63年6月,带病参加国务院为来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一行举行的欢迎仪式。

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事迹

直接取弹

1933年10月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宣传部编印发行了《中国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记载了周保中左腿被子弹惯通伤:周保中1932年10月17日在三打宁安战斗中左腿下肢负伤,在蓝棒子山密营里用刮骨疗法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挖出了子弹头。

1932年,周保中作为指挥官率部攻打宁安县城的军火库时,冲锋在最前面,被日伪一颗子弹打在左腿上,卡在两个骨头中。他简单包扎后强忍疼痛继续指挥战斗。为了防止伤口感染,他又让人用刀子把那些烂肉刮下来。

1934年9月20日,宁安平安镇战斗中周保中肠子被打出,后用鸡皮糊上,担架抬着继续指挥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智斗日寇

1938年,周保中暗赴苏联,希望借共产国际联系上失联已久的中共中央。但其赴苏和返回的消息被隐藏在内部的奸细泄露给了敌人。在得知周保中向宝清出发的时间和路径,伪靖安军骑兵团分两批在日军率领之下,急行军埋伏在周保中行程的必经之地,准备截击、捕获周保中。

周保中

敌人假借抗联部队名义,称来接应周保中,但却被周识破了这一诡计。他镇定指挥撤离,率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催马飞奔,但马被绊倒,周保中摔落在了雪地上,就在敌人即将追上他之时,周保中的副官陶雨峰乘马赶回,端起步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打倒了靠近周保中的几个敌人,并大喊“我们的人马到了”,周保中这才趁乱与陶雨峰逃脱了敌人的追杀。

1937年11月22日至12月24日,日军出伪币10万元悬赏购买周保中人头,后加码为一两黄金买周保中一两肉。

民族英雄

1937年,在攻打依兰城的战斗中,时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提出了8项作战命令,分兵四路攻击并配以迫击炮队,攻入依兰城市街,破坏了敌人的中央银行,几乎占领了依兰城。撤离之时又伏击追出的日伪,以少胜多。

1941年,抗联形势严峻,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领导人相继牺牲,周保中独撑危局,在两次“伯力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指导抗联部队在苏联建立了南北野营,并随后建立了抗联教导旅,领导抗联教导旅继续抗战。

1945年7月起,周保中调度抗联教导旅,兵分多部,协同、配合苏军光复了东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建军、建党、建政”工作,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为最终解放军进入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金日成

1940年,周保中率领的东北抗联被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88独立步兵旅,周保中任旅长,金日成任第一营营长,是周保中的部下。1945年朝鲜光复后,周保中与金日成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1946年,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的周保中前往朝鲜会晤金日成,请求朝鲜方面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提供支援。金日成同意提供帮助。朝鲜随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方通道,帮助转移了大批起义部队、伤病员、家属和战略物资。

1948年11月,周保中访问朝鲜时,金日成全家出迎,并安排周保中住在金刚山温泉疗养所。

1954年12月22日,金日成访问中国,专程到颐和园介寿堂看望周保中。1964年周保中逝世后,金日成立即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并指派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到灵堂吊唁。

2002年3月20日,纪念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百年诞辰活动在昆明举行,时任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还专程从北京赴昆明参加活动,并在会上发言,讲述了金日成与周保中的战斗经历和深厚友谊。

人物作品

自1954年下半年开始,周保中先后回忆、撰写了《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等重要史料,共计20余万字。

周保中

整理出1936年至1939年间日记。周保中将这段日记分订成两部分交给中央档案馆,后连同1940年至1945年日记一起,收入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编辑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周保中简短日记》,共计4卷。1991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以《东北抗日游击日记》的书名正式出版发行。

周保中抱病写出很多反映抗日联军斗争历史和英烈事迹的文章,如《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松江长虹——袁珍杀敌记》《松柏长青——纪念杨靖宇同志逝世20周年》《永不褪色的红旗——人民英雄车老四殉难纪实》《抗日小英雄姜墨林》等,共计10余篇。

人物评价

“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女儿

周伟

1942年在苏联出生,196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73年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先后从事麻醉医学和高压氧医学专业工作,直至退休。

妻子

王一知

于1939年10月6日在二路军总部临时驻地与周保中结婚。

后世纪念

2015年9月20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庆65周年纪念日上,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雕像在西南政法大学勤业楼前落成。

影视形象

年份

电影、电视剧

饰演者

2015年

《东北抗日联军》

史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