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1213-1275年),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半闲老人。父亲为南宋制置使贾涉,台州天台(今属浙江天台)人,历仕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三朝,南宋晚期权相。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贾似道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施政举措、文艺成就、人物争议、人物评价、人物关系、人物轶事、遗迹场馆、文艺影视等介绍

师宪

悦生、秋壑

出生日期

嘉定六年(1213年)

去世日期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

去世地点

福建省漳州市木绵庵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促织经》

中文名

贾似道

别名

半闲老人

性别

身份

宋朝宰相

所处时代

南宋

出身

官宦之家

最高官职

丞相

出生地

台州(今属浙江)

出生国家

南宋

籍贯

浙江天台

终年

63岁

父亲

贾涉

母亲

胡氏

兄弟

贾贯道

姊妹

贾氏

贾德生

简介

端平元年(1234年),贾似道依靠父亲的恩荫,担任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年)贾似道依靠担任贵妃的姐姐,先后历任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副使、江州知州、江陵知府、京湖安抚制置使等职务。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南下,贾似道前往抵抗,在蒙古退却后,贾似道向朝廷告知元军已经被肃清,朝廷嘉奖他为少傅、右丞相。景定五年(1265年)宋理宗逝世,宋度宗即位,贾似道因拥立之功,被任命为太师,朝中官员争相依附于他。咸淳七年(1271年)元军围襄阳,贾似道没有及时率军救援,襄阳守将投降元军。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逝世,宋恭宗即位。同年元军攻破鄂州,逼近临安。贾似道遣使者议和,但遭拒绝。咸淳十一年(1275年)二月,贾似道在听闻前线失败后,便乘坐小船逃往扬州。贾似道因此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安置在循州。贬谪途中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时年六十三岁,另一说为宋朝宗室所杀。贾似道掌权时,打击政敌,遏制外戚势力,分化拉拢太学生,推行打算法、公田法、推排法、囚禁郝经、招降李璮,逼反刘整。贾似道的这些行为,有的延缓南宋政权存续时间,但也有部分举措,加剧南宋政权的内部矛盾。贾似道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除此之外,贾似道还是一个艺术鉴赏家,其藏品不但数量多、品类丰富,而且藏品质量颇高。

《宋史》也曾评价道:“贾似道权倾内外,任用奸邪小人。”清代史学家赵翼也曾评价道:“至于贾似道把持国家,威权震主,甚至度宗为他下拜,他的权力更甚于秦桧和史弥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贾似道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贾涉曾担任制置使,颇有声望。十一岁时,贾似道的父亲贾涉去世,贾家家道中落,贾似道浑噩度日,饮酒赌博,不务正业。而后,贾似道因父亲的恩荫被朝廷补官为嘉兴司仓,成为了一个低级小吏。绍定四年(1231年),贾似道的姐姐贾氏因姿色绝佳被当朝皇帝宋理宗赵昀选入宫中,后因荣宠被封为贵妃。端平元年(1234年)三月,在他的姐姐进封贵妃不久后,贾似道便被调入临安担任籍田令。

接连晋升

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诏前往宫中参与廷对,他的姐姐为此从后宫中送汤药给他。事后,贾似道便被升为了太常丞、军器监。贾似道恃宠而骄,举止放荡,每天都沉迷在玩乐享受中。某次,宋理宗登高望远,见到西湖上灯火通明便询问周边随从。随从告诉宋理宗,这是贾似道在那游玩。第二天宋理宗派人前去核实,发现事情果真如此。此后宋理宗派遣京尹史岩之去告诫贾似道,史岩之告诉宋理宗,贾似道虽然有少年风流气,但他的才能可作大用。宋理宗听后,派遣贾似道前往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任职。

淳祐元年(1241年)夏四月二十三日,贾似道改任太府少卿、湖广总领。淳祐三年(1243年),贾似道被加封为户部侍郎,并于次年修缮江陵城。淳祐五年(1245年),贾似道以宝章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沿江制置副使、江州知州兼江西路安抚使,后于一年内再次升任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灵活掌握赏罚制度。淳祐九年(1249年),贾似道升任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并于次年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调去镇守两淮,时年三十余岁。宝祐二年(1254年),贾似道被晋升为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权力日渐强盛。曾经有台谏官弹劾贾似道的两名部将,贾似道知道后,上书请求罢免台谏官。孙子秀即将上任淮东总领,当时传说贾似道秘密上奏表示孙子秀不行,丞相董槐听说后十分害怕,朝会结束后,独自留下请示宋理宗,宋理宗表示没有这事,但董槐始终不敢派孙子秀上任,而是派遣贾似道的亲信陆壑任淮东总领。宝祐四年(1256年)贾似道升任参知政事,宝祐五年(1257年)加知枢密院事,宝祐六年(1258年)又改任两淮宣抚大使。

蒙古入侵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帝国大汗孛儿只斤·蒙哥挥师伐宋。当时,孛儿只斤·蒙哥亲率西路兵马进犯川渝地区,其弟忽必烈率东路军进攻荆襄,直取鄂州(今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企图两路并进,直逼临安,一举灭掉南宋。次年九月十一日,贾似道上表说元军从黄州沙武口渡江。宋理宗赵昀闻讯后,颇为惊恐,一面令鄂州严防死守,一面调集军队火速增援,急派贾似道领兵驰援鄂州,并派出使者在军中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并进封其为茂国公。而后,贾似道便从汉阳进入鄂州督师,宋军的守卫战打得异常惨烈,城中死伤者达一万三千人。见状,贾似道便暗中派人到元军中请求称臣,交纳岁币,但元军并未应允。正巧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死于钓鱼山,合州守臣王坚派阮思聪跨急流跑来报告给鄂州,贾似道又派人前去元军中商议岁币之事,元人便顺势答应了。而后,元兵大部队拔寨北去,留下张杰、阎旺率领小部队等待湖南的元军。次年正月,湖南元军到,张杰便在新生矶架起了浮桥,让元军借此北上。于是贾似道便利用大将刘整的计谋,攻断浮桥,杀死元军一百七十人,而后便上表说元军已被肃清。宋理宗因此认为贾似道有再造国家之功,以少傅、右丞相的身份召他入朝,文武百官都前往郊外迎接并慰劳他。

当初,贾似道在汉阳时,时任丞相吴潜采用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将贾似道调往黄州,并分曹世雄等兵将划分到长江上游将领统帅。贾似道认为吴潜想谋害自己,因此嫉恨于他。此后吴潜有急事时,贾似道就在事情发生后再上奏。宋理宗打算立荣王的儿子孟启为太子,吴潜发出不同意的意见。宋理宗因此对吴潜怀有怒气,贾似道趁机陈述立太子的事情,并派遣沈炎弹劾吴潜处事不当,导致全、衡、永、桂四个州都被攻破。宋理宗听后,立孟启为太子,并将吴潜贬到循州,他的党羽也同他一起被放逐出朝堂。贾似道则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总理朝政大事。而后,贾似道把持大权,台谏官何梦然、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等都顺承他的旨意行事。将领高达看不上贾似道,每次他督战的时候,高达就嘲讽他无用,表示他只有在慰劳的时候才会出现。除此之外,高达还派遣士兵,在贾似道的营帐前喧哗。吕文德为了向贾似道献媚,便派人呵斥高达派来的士兵。曹世雄、向士壁在军中,发生事情都不向贾似道汇报。贾似道核查军费时,曹向二人都因为贪污军费被贬黜。贾似道常向宋理宗上书请求诛杀高达,宋理宗知道高达有功,便没有答应贾似道的要求。此后论功行赏,贾似道列吕文德为战功第一,高达则屈居第二

而后,忽必烈曾派人带国书出使宋朝,表示愿休兵通好,并要求兑现一年前鄂州撤军时允诺的岁币。但贾似道当时正让廖莹中等人编撰《福华编》为自己大力宣扬“鄂州大捷”的功劳,害怕私下议和的事被传扬出去,便秘密将来使拘留在真州(今属江苏)忠勇军营中,以防消息外泄。

权势颇盛

景定二年(1261年)三月十七日,贾似道等人呈上《玉碟》《日历》《会要》《经武要略》《孝宗实录》《徽宗实录》及《宁宗实录》,并因此连升两级。五月初二,贾似道请求担任祠禄官,但宋理宗发布诏令不予批准。而后,皇帝再次下诏奖赏贾似道鄂州之功,并于次年在集芳园赐予贾似道府邸和一百万络钱。景定五年(1265年)十月二十六日,宋理宗驾崩,宋度宗接受遗诏,登基称帝。因宋度宗是贾似道所立,每次朝见宋度宗都对贾似道回拜,并称其为“师臣”而不称其名字,而朝臣都称贾似道为“周公”。咸淳元年(1265年 ),贾似道请求解除要职,并让吕文德报告说元兵急攻下沱。朝中大惊,宋度宗和太后亲自拟诏起用贾似道。贾似道入朝,宋度宗以经筵侍读、讲官的身份任命他为太师,并依照惯例,授予他镇东军节度使的职位。但贾似道对授予节度使的事情感到不满,认为这是武职,是武人所当的职位。任命的符节发出,都城人都前来围观。贾似道以时间不吉利为由,将符节送回。此事不符合当时的规定,因此众人见贾似道送回符节后都表示惊叹。此后下沱的军报送到京都,并没有发生敌军来袭的事情。

咸淳三年(1267年),贾似道再次请求辞官,朝廷并未应准,并派人前来挽留。而后,贾似道又被任命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每月三次去经筵入侍讲读,每三天参加一次朝会,前往中书堂处理政事。宋度宗赐予贾似道一栋位于葛岭的府第,让他在那养老。让官吏抱着文书前往贾似道的府第,让贾似道签署处理。朝堂中的大小事务,全部由他的门客廖莹中、属吏翁应龙处理,宰执大臣沦为摆设。贾似道虽然身居府中,但是朝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经过他的同意。文天祥、陈文龙、陆达、杜渊、张仲微、谢章等人,因为违背他的意思,轻则遭到斥责,严重甚至遭到革职永不录用,当时朝堂中正直的大臣,都先后被排挤一空。赵潜等人争相贡献宝玉给贾似道,陈弈为了升官,甚至拜贾似道的玉工陈振民为哥哥,一时之间贪污的风气横行。咸淳五年(1269年),贾似道以疾病为由,向宋度宗上表辞去官职,宋度宗哭着挽留他,否决他辞职的请求,让他每六天上朝一次,每月去两次经筵入侍讲读。咸淳六年(1270年)六月初十,贾似道借病辞退,上疏十多次,宋度宗坚决挽留,并以特殊的礼节相待,称其为“师相”而不称呼姓名。随后,马廷莺和省、部、台谏、学、馆、各司,连续上书请求挽留贾似道。宋度宗菲允许他入朝不拜,退朝时,宋度宗站起来目送贾似道离开,此后又允许贾似道每十天入朝一次。

襄阳之围

自元宪宗九年(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病逝后,忽必烈回到元朝争夺汗位。在击败弟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后,忽必烈继位大蒙古帝国大汗,建立元朝,并将灭宋战争的主攻方向由四川转向了荆襄。咸淳七年(1271年)六月,元军集中兵力围攻襄阳,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高卧于葛岭府邸,纵情声色,大小政事全部交由门客处理。贾似道在朝中专横,怕人们议论自己,便以官爵笼络当时的名人,增加太学的餐费,放宽科举考试的恩例。此后朝中言路断绝,贾似道得以沉迷酒色。襄阳被围困,贾似道常常上书请求派自己前往前线,但又派遣台谏官挽留自己。襄阳守将吕文焕告急,贾似道再次申请前往前线。监察御史陈坚等人反对,认为贾似道前往襄阳巡视的话,就难以估计到淮河防线,应当让贾似道在朝中镇守,此后贾似道在中书省设置机速房调度边防。时人认为高达可以增援襄阳,监察御史李旺等人将此事告知贾似道,贾似道不听。吕文焕为阻止高达前来,向朝廷谎报大捷。

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襄阳攻守双方经过拉锯战后,宋军渐渐不支,襄阳守将吕文焕举城投降。贾似道表示,自己当初多次请求前往边境,如果不是宋度宗阻拦,那么襄阳也不会到这样的地步。同年十月,贾似道的母亲胡氏去世,宋度宗下诏以天子礼仪下葬,坟墓同山陵一般,百官都参与丧礼,在大雨中站着,整天都不敢移动位置。贾似道守丧还没结束,就被朝廷重新起用。咸淳十年(1274年)秋七月,宋度宗在福宁殿驾崩,年仅4岁的赵隰在贾似道的扶持下继位,是为宋恭帝。同年,元军攻陷鄂州,宋军在鄂州江防瓦解,元军越过长江,直逼临安。面对宋军节节败退的危局,太学生们群情激愤,纷纷上书,强烈要求贾似道亲征出战。贾似道不得已,在临安设置都督府。贾似道害怕刘整,便没有动身。一直到次年正月,刘整去世后,贾似道说出天助我的话后,才上表请求出征,并抽调了各路精兵出发,船只首尾相连百余里。贾似道乘坐的船只在安吉搁浅,将领刘师勇率领千余人都没能将船只拉出,便请求贾似道乘坐其他船只。大军到达芜湖后,贾似道便释放了元军俘虏曾安抚,并派人给元军丞相伯颜送礼,请求纳岁币、割地、赔款,但元军拒绝议和。

咸淳十一年(1275年)二月,元军继续沿江东下,池州(安徽贵池)的宋军投降。于是贾似道便命令孙虎臣统领七万宋军主力驻扎在丁家洲(安徽铜陵东北长江中),拦截从池州而来的敌兵,而他自己则与夏贵率领一部分军队驻扎在鲁港(安徽芜湖南)。宋元两军对峙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宋军一触即溃,宋军死伤无数。同月二十九日,孙虎臣向贾似道报告自己战败的事情,贾似道召下夏贵商议。贾似道听取夏贵意见,乘坐小船返回扬州。贾似道招募溃兵,溃兵都没有搭理贾似道。贾似道发檄文给各地,让他们前往海上保护宋恭宗,并向皇帝上书请求迁都。各地官员听闻元军来临,便纷纷逃走。

晚年经历

德祐元年(1275年),针对贾似道不战而逃之事,宰相陈宜中请求诛杀贾似道。但谢太后认为不能因一朝的罪过而抹杀其对三朝的贡献,于是便只罢去了贾似道平章、都督的官职,让他管理祠观。三月,朝廷废除了贾似道那些不抚恤百姓的政策,并恢复吴潜、向士璧等人官职,诛杀贾似道的部分幕僚。次月,工部侍郎高斯得请求杀贾似道,朝廷还是未答应。与此同时,贾似道也上表请求保命,朝廷便下令削去他的官职。贾似道此时还待在扬州。五月,大臣王飊上奏表示贾似道不忠不孝,太皇太后便下诏让贾似道退休。七月,黄镛、王应麟等人请求将贾似道迁移到邻近的州郡,朝廷不许。王飊拜见太后,表示不处理贾似道难以向天下人交代。此后朝廷将贾似道转移到婺州,婺州人听说贾似道来临,就用不缄封的文书驱逐他。监察御史孙嵘叟等人认为对贾似道的处罚太轻,便不听弹劾他。贾似道被转移到建宁府,大臣翁合表示,建宁是朱熹的故乡,当地民众不欢迎贾似道。大臣方应发请求将贾似道流放到广南一带,大臣王应麟、黄镛等人也赞同,但朝廷没有准许。御史陈文龙、及大臣陈景行、徐直方、孙嵘叟都一起上疏,朝廷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安置在循州,家产籍没。

福王宋与芮憎恨贾似道,派遣县尉郑虎臣前往。郑虎臣将贾似道身边的十余名姬妾驱赶走,并让贾似道在烈日下行走,让轿夫戏谑他,使贾似道备受侮辱。大臣孙嵘叟等人,以贾似道有谋反迹象为由,请求诛杀他。皇帝下诏查询,没有找到相关证据,此事不了了之。八月,贾似道到达漳州木绵庵,郑虎臣多次暗示贾似道自杀,贾似道表示没有诏书自己不会自杀,郑虎陈见不能劝说贾似道自杀,便自己动身将贾似道杀死。同年十二月初一,朝廷下诏允许将贾似道归葬,并将其祖先留下来的田庐财产交还。

施政举措

公田法

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至恭帝德拓元年(1275年),在宰相贾似道的主持下,浙西六郡推行了“公田法”。吴旭霞认为,南宋政权建立后,就存在着经济问题,到南宋政权末年时,该危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军费、官员俸禄以及连年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公田法前后推行了十二年,其主要内容如下:1、开始规定按官品高低限田回买,每户超过一定数量,将三分之一卖给官府作为“公田”,这种办法对大官僚地主,具有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的作用。但是大官僚、大地主凭借自己的权势,少卖或甚至不卖土地,使政府回买的公田极少。于是南宋采取派买的办法,除二百亩以下免行派买外,其余的各买三分之一。这样买田的对象扩大到中等地主。最后,又扩大到百亩之家的小地主和自耕农。2、南宋官府按照田租的多少而规定价格。一亩土地可收租一石的付价二百贯,租九斗的价一百八十贯,租八斗者价一百六十贯,租六斗者价一百四十贯,租六斗者价一百二十贯。出卖土地达到五千亩以上的,付给银半分,官诰五分,度牒三分,会子三分半。一千亩以下,付给度牒、会子各半。五百亩至三百亩的全部付给会子。3、公田法施行之初,由于官僚地主的纷纷反对,宋理宗也感到信心不足,于是缩小了执行公田法的范围。所以公田法首先施行于浙西六郡:平江、安吉、嘉兴、常州、镇江、江阴。官府在各郡设有专官,负责本都回买公田之事。公田法对南宋晚期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江淮军饷等问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公田法并未缓解阶级矛盾,触犯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并自身有许多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因素,公田法最终宣告失败。

打算法

南宋后期军队中存在着克扣粮饷、虚报军额、经商盈利的行为。贾似道在战争缓和时,针对在外驻防的军队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财务审核。学者卫驰认为贾似道的行为存在两个原因,其一是挽救财政危机,其二是为打击军中的异己势力。景定二年(1262年)六月,贾似道针对鄂州之战的军队,让他们交叉审计。贾似道针对反对自己的将领如曹世雄、向士壁、赵葵、徐敏子、李曾伯等,将他们的审计交由同他们不合之人,因此反对贾似道的将领或是被逮捕入狱,或是贬黜偏远地区。将领刘整因此在当年叛逃,率领泸州等十五个州郡,合计三十万户投降蒙古。

公田法

公田法是针对南宋军粮负担严重而推出的法律,官方购买土地雇人耕种,产出的粮食即可供给军队,还可平抑物价。该法律首先在浙西一带的平江、嘉兴、安吉、镇江、江阴六个郡开始,有一定成效后再推行到其他地区。贾似道设置“官田所”,让刘良贵等人负责在浙西一带购买土地。在平江六郡设立分司管理,每乡设一所官庄,负责征收田租和运送粮食。

学者卫驰认为,公田法实施之后,军队的收益最大,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公田法原本的对象是针对官户超出期限的田地,这一类的田地需要卖出三分之一充作公田,但这一类的土地达不到公田份额,相关官员便将回买的范围扩大,比例也相应增加。使得凡是土地超过二百亩的,都需要将田地的三分之一卖出,之后又变成土地超过一百亩的就要卖出。而官方购买公田也并非市场价格,在浙西一带来说,官方的购买价还不到市场价的一半,此后还一再降低,且官方多以度牒、告身或是楮币来支付,当地百姓对此很是不满。此外还存在大官僚、地主勾结地方官吏,隐瞒自家土地,迫使相关官员逼迫普通民众多卖出田地。针对公田的田租也存在相应弊病,官吏将应征收六、七斗的土地全部征收一石,其中差额全部由民众补上。官员征收田租时,也不分土地贫瘠与肥沃,统统依照八斗的标准征收。公田法规定不允许多收斛面,遭遇灾害时可减免田租。但实行到地方时,官员常常用大斗收租,使租户需要付出比规定更多的粮食。在遭受旱灾时,地方官员也不予以减免,而是按照常例征收。

因贾似道带头捐出田地作为公田,故地方反对之声很小。景定五年(1264年)七月,出现彗星,宋理宗让大臣上书陈述朝廷弊病,许多官员要求废除公田法。贾似道在获得宋理宗支持后,将反对者镇压。此后一直到贾似道失势时,受公田法之害的地主对贾似道群起而攻之,公田法也被废除。

推排法

为配合公田法的实施,贾似道在景定五年(1265年)九月,贾似道借鉴南宋绍兴年间的做法,开始在诸路推广经界推排法,实为简化的经界法。派遣官吏在原有的土地划分界限,以及田产登记资料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排查土地,故被称之为“推排”。因变革程度不大,故该项法律推行速度很快,到咸淳三年(1267年),浙西的平江、绍西等地以及荆湖南路都已经完成。利益受损的地主官僚,面对贾似道的权势不敢反对,只能作诗嘲讽。推排诸法的初衷是要通过整顿清理田赋,防止豪民大姓隐匿田产,均衡贫富赋税,提高朝廷常赋收入。但该法案虽然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却使江南地区官僚地主不满,增加对贾似道的憎恨,加深南宋危机,使南宋灭亡加速。

关子铜钱法

景定五年(1265年)同年十月,贾似道又着手整顿纸币,先是全面废止严重贬值的十七界会子,限期一月以十八界会子换换。但不久之后,贾似道又实行关子铜钱法,意图即提高纸币价值,扭转钱轻物贵的经济局面,对于挽救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具有一定的效果。

分化拉拢太学生

太学生是南宋晚期政坛上的一股势力,这些人积极参与政治,先后发起过多次抗议运动。贾似道不同于史嵩之和丁大全采取高压的手段,贾似道增加学田为太学补充经费,帮助太学生改善伙食和住宿条件,并增多太学生科举、授官的恩例。对于反对自己的太学生则予以打压,如咸淳三年(1267年)京学生叶李等人上书,批评贾似道擅权误国。贾似道知道后,派人诬陷叶李,将他发配漳州。在贾似道这套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太学生不再抨击贾似道。

文艺成就

文学

贾似道的主要作品有 《悦生堂古迹记》《悦生别录》《悦生堂随抄》《说邪》《奇奇集》等均因废文,今己不传,而贾似道所作的数首诗作则散见于《全芳备祖》《天台山方外志》《台州札记》等书中。只有《促织经》两卷,因斗蟋之风代代相沿 ,得以流传至今。此书上下两卷,一万四千多字,分为论赋、论形 、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这七类 , 每类又分子目,体例完整。《促织经》不仅首次系统而科学地总结了有关蟋蟀遴选和决斗的饲养经验,为研究古代昆虫提供了翔实的史料,而且还开后世蟋蟀研究之先河。

艺术鉴藏

贾似道得权时期,大量搜罗、索要、侵占大量艺术品,并进行专人专项管理。贾似道的藏品不但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贾似道还不遗余力地召集门客刊书刻帖,曾于咸淳间尝命善工翻刻《淳化阁帖》十卷、《绎帖》二十卷,都颇为逼真,后又刻小字帖十卷、王所作贾氏家庙记、卢方春所作秋记九歌。同时,贾似道还派人刻陈简斋去非、姜尧章、 任希夷、卢柳南四家遗墨十三卷,均颇为精妙。贾似道召集诸多文人雅士为其精审校勘,使得贾氏刻帖取得了颇高的成就,如冠绝诸帖的《玉枕兰亭》便是贾似道以爵位激励刻工耗费三年精制而成。贾似道召集门客刊书刻帖,聚集文士品赏艺术、悠游唱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季风雅的繁盛。

人物争议

忠奸之争

南宋士人对于贾似道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对于贾似道持褒奖态度的大多见于贾似道取得鄂州之战胜利后,而对贾似道持有贬低态度的多见于贾似道丁家洲战败后。

贾似道在鄂州得胜后,忽必烈称赞他有督战之功,大臣廉希宪曾称赞贾似道一夜建起木栅栏的功劳。同时代诗人刘克庄曾赋诗一首,称赞贾似道的功劳,宋理宗也曾同样赋诗陈赞他,在二人的诗中贾似道有着一副“中兴名臣”的形象。贾似道在丁家洲之战失败后,原本依附于贾似道的大臣陈宜中上疏弹劾贾似道,称贾似道误国。王宗臣作诗《嘲贾似道》,诗中嘲讽贾似道毫无才略,并将其比作王莽、董卓。文天祥对于贾似道有着较为中肯的评价,他既肯定贾似道在鄂州之战的功劳,也痛恨贾似道在丁家洲的失败。《宋史》将贾似道列入《奸臣传》,字里行间无不在塑造其奸臣的形象。

学者毛钦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他在综合分析《宋史·贾似道传》全文时,发现贾似道奸臣形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打击异己、欺君罔上、生活奢侈、擅权专政、意图谋反,而整个《宋史·贾似道传》没有一句关于贾似道正面的评价,然而《宋史·理宗纪》部分却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贾似道功绩的记载。故而,学者毛钦认为关于贾似道奸臣形象的形成,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宋元时期,理学压倒其他学术流派,成为正统流派。理学对道德的评判标准大于对功绩的标准,而贾似道的行为就为理学家所不容,故此贾似道在《宋史》当中就被描述为“奸”。其二元代史官在编修《宋史·贾似道传》时,采用删改、重组史料等手段来塑造贾似道奸臣的形象,使贾似道的形象比其本来面目更为负面。

施政争议

贾似道掌权时期,打击政敌,遏制外戚势力,分化拉拢太学生,推行打算法、公田法、推排法、囚禁郝经、招降李璮,逼反刘整。贾似道这些行为,有的为人称赞,有的则被鄙夷。元代脱脱所编纂的《宋史》当中,直接将贾似道称之为奸臣,对贾似道的行为大加贬斥。

学者卫驰认为“打算法”“公田法”“推排法”,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当时的难题,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打算法”使贾似道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但因大量将领被罢免或清楚,削弱南宋军事实力,此外更引起骁将刘整叛逃。“公田法”“推排法”为南宋朝廷获取相当数量的粮食,使前线军队供给得到保证。但这两条法律,加重地方民众负担,引起大地主、大官僚的不满。卫驰认为,贾似道掌权期间,做出许多失误的决策,也为南宋存亡做出许多贡献。

学者肖崇林、廖寅认为贾似道先后担任过司仓、籍田令、总领、制置使、宣抚大使等职务,在这些涉及理财和军事的职位上,贾似道都有不俗的表现。在担任湖广总领的时候,贾似道成功收兑贬值严重的湖广会字,使得该区域物价重新稳定。贾似道掌权时整顿吏治,宗室、外戚、太学生、宦官群体被打压或清除。二位学者认为,贾似道的解决方法都较为高明,不正面发生冲突,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贾似道改革财政经济,推行公田法、推排法与货币改革,这些政策部分达到目的,延长了南宋政权的存在。

鄂州和议

就鄂州和议一事,根据《宋史》的记载,当初贾似道在鄂州时,曾遣使与忽必烈求和,主动提出纳币、割地、称臣等屈辱条件,鄂州解围后,贾似道却故意掩盖此事,唯以退敌大功自居。及至郝经来寻旧盟,贾似道很害怕他们到临安后会揭露私下议和的真相,所以才不惜违反外交常礼,擅自拘禁使者,不使他们见到宋理宗。

学者屈超立通过对史料的判断,认为所谓双方议定的“鄂州和议”,是忽必烈的策略。究其原因,一是蒙古(元)以此为攻宋找借口、造舆论;二是可以看成蒙古(元)的离间之计,以此制造宋廷的混乱;三是鄂州之役时,蒙军以十万之众不能下一城,无功而返,若将退兵的原因说成是南宋妥协投降,尔后蒙军乃退,这样就可以为失利的蒙军开脱。

死因争议

关于贾似道的死因存在着争议,《宋史》中记载,福王宋与芮憎恨贾似道,派遣县尉郑虎臣杀死他。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军攻入临安的时候,宋朝某位宗室成员在逃亡途中,将贾似道杀死。

人物评价

对于少年时的贾似道,南宋京尹史岩之有颇高的评价,认为他虽然有少年的风流习气,但他的才能可堪大用。

谢太后也曾高度肯定贾似道,认为他为三朝辛劳,颇有功绩,不能因为一朝过失而杀他。

宋理宗称赞贾似道:“忠贯日月,身佩安危,涤除妖氛,再造王室”,认为贾似道的功绩不在赵普、文彦博之下。

宋朝大臣王飊对贾似道颇为贬低,他表示“本朝权臣稔祸,未有如似道之烈者”,认为本朝权臣酿祸,没有比贾似道更严重的。

宋朝大臣文天祥对贾似道曾有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既肯定贾似道在鄂州之战的行为,也对他在鲁港逃跑的行为予以鄙夷。

元代学者刘一清在其著作《钱塘遗事》中评价道,“贾似道以妒贤,无比之林甫,辄自托于伊周,以不学无术之霍光,敢效尤于莽操”认为贾似道嫉贤妒能,同李林甫一样,自称是伊尹、霍光,实际上却效法王莽、曹操。

南宋大臣陈宜中对贾似道有过很高的评价,称赞他“天下方共仰为救时之良相”,陈宜中对贾似道有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是救时的良相。

元代宰相脱脱在《宋史》曾评价贾似道:“贾似道权倾内外,任用奸邪小人。”

清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贾似道:“蔡、秦、贾、史之挟奸私,遂至于斯哉”,将贾似道同蔡京、秦桧等人并列。

清代史学家赵翼也曾评价道:“至于贾似道把持国家,威权震主,甚至度宗为他下拜,他的权力更甚于秦桧和史弥远。”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评价贾似道:“是表面上似有才气,而不能切实办事的人。”

人物关系

关系

名字

备注

祖父

贾伟

先后出任秘书郎、朝散大夫、知汉州(四川广汉)等官职

父亲

贾涉

死后追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后追谥忠肃

母亲

胡氏

被用天子仪礼下葬

姐姐

贾氏

被宋理宗封为贵妃

姐夫

赵昀

宋理宗,宋太祖第十世孙

儿子

贾德生

-

人物轶事

颇具权势

宋度宗曾经赏赐贾似道一座位于葛岭的府第,贾似道常年居住在其中。朝廷官吏每天抱着文书前来,等待贾似道签署。朝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属吏翁应龙决定,宰执大臣也沦为摆设。当时朝中的事务,都需要经过贾似道的同意。对于违背他意见的官员,轻则遭受斥责,严重者被贬黜或是永不录用。

蟋蟀宰相

当时襄阳被围,形势紧急,贾似道则每天呆在葛岭,修建楼台亭榭,娶宫女、伎女、尼姑美貌的为妾,日夜淫乐。只有从前的赌友每天都来赌博,没人敢偷看他的府第。贾似道的妾的哥哥来,站在府门像是要进的样子,贾似道看见后,便绑着他投入火中。贾似道曾与群妾蹲着斗蟋蟀,还同他亲近的客人开玩笑,问斗蟋蟀是不是军国重事。

豢养苕鳊

《四库全书》中记载,贾似道非常喜爱浙江湖州苕溪的鳊鱼。为了方便食用鳊鱼,专门建立一片大池塘,在此豢养上千条鳊鱼。运送鳊鱼的船只,来往络绎不绝。

遗迹场馆

宰相故里

王里溪村坐落于天台屯桥鹧鸪石壁岭下,王里溪继承了官宦的风水,贾涉为制置使,作为南宋抗金名将,以名臣入《宋史》。贾涉的三子贾似道作为官至南宋宰相,虽然在《宋史》中名声不佳。但当地民众依然称王里溪为“松溪宰相家”。

贾似道

文艺影视

戏曲形象

年份

戏剧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44

京剧

《文天祥》

刘连荣

1945

京剧

《文天祥》

袁世海

1953

川剧

《红梅阁》

龙江城

1955

晋剧

《游西湖》

王福贵

1956

滇剧

《红梅记》

杨培源

1956

秦剧

《游西湖》

田德年

1960

京剧

《红梅阁》

汪志奎

1961

昆剧

《李慧娘·游湖》

周万江

1961

杭剧

《红梅记》

祝红君

1962

秦剧

《游西湖》

胡海民

1979

京剧

《李慧娘》

许洪良

1979

川剧

《红梅赠君家》

萧海卿

1987

芗剧

《肃杀木棉庵》

韩天嵩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48

电影

《国魂》

顾而已

2003

电视剧

《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

何冰

2014

电视剧

《马可·波罗》

黄经汉

贾似道

注释

[a]

古代针对出家人的证明

[b]

古代官员授官的凭信

[c]

古代一种纸质货币

[d]

三分天下二分亡,尤把山河寸寸量 。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e]

“贾秋壑,魏公爵,台州鬼,扬州鹤。气盈色骄逞才略, 欺天罔人无愧怍。帷幄不能筹,金汤弗能作。费尽世间铁,铸此一大错。关子形模贾字同,生儿德祐纪元中。甚惭婴杵心莽卓,十可斩书真谔谔。锣声三下东江头,铁鞭一挥南海角。假贾伪魏至于斯, 呜呼似道道奚若。宋亡感激忠义多,遗臭如君枭獍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