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美军里历史资历最老的老牌劲旅之一,美国海军陆战队主力师和太平洋美军战略机动部队,组建于1915年,隶属陆战队第一远征军,全师标准编制 20000人,驻扎于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组建历史、组织结构、现役装备、旗徽军服、未来发展、参与的战争和事件、影视作品、游戏等介绍

中文名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英文名

1st Marine Division

别名

(BlueDiamond)蓝钻

成立日期

1915年

所属组织

美国海军陆战队

驻军总部

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

规模

标准编制20000人

前身

是组建于1775 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

主要职责

实施两栖攻击和担负陆上攻防

现任领导

小罗杰·B·特纳海军陆战队少将(Roger B. Turner Jr)

参与战争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

著名指挥官

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

简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下辖第1、第5、第7陆战步兵团和第11陆战炮兵团及6个师直属营,全师主要装备有MIA1型主战担克80辆,AAVs两栖战车233辆,其他装甲车165辆,火炮273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108门,203毫米榴弹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72门、60毫米迫击炮81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65部,防空导弹系统106部。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美军中的精锐,1942年在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之战一举成名,先后参加过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冲绳岛登陆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战争。

组建历史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前身为第1陆战旅,1775年11 月10日效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组建而成,是美军建军首批部队之一。

1778年重新组建,曾参加两次美国-墨西哥战争、美国-西班牙战争、菲律宾内战等海外行动200余次。

1915年,为了入侵加勒比海国家海地,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正式组建。当时辖第1、第5两个陆战团。

该师所属第1、第5、第7陆战团均具有资历都很老。

第1陆战团成立于1846年,1900年夏天由菲律宾调往中国参加 “八国联军” 入侵北京及镇压义和团运动,1911年在关塔那摩湾重新改组,1941 年编入该师,1945年9月再次入侵我国,驻天津等地。

第5陆战团在1914年7月13日美军侵略墨西哥时,在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成立。应该团多次入侵拉美国家。 1917年7月该团进驻法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了丰富的堑壕战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多次担负师的主要作战任务。该团曾于1945年9月入侵中国,驻塘沽、北平等地。

第7陆战团成立于1917年,历经10次组建和解散。1945年9月入侵中国,进占唐山等地。

一战结束后,陆战1师番号微销,但3个团仍独立列编。

1941年2月,以第1、第5、第7陆战团为基础,第1陆战旅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勒热那基地“得克萨斯”号战列舰上扩编为第1陆战师,翌年参加了西南太平洋美 军对日战略反攻的首次战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

组织结构

人员编制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人员建制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第1师师部营

第1坦克营

第1轻装甲侦察营

第3轻装甲侦察营

第1侦察营

第1战斗工兵营

第3战斗工兵营

第3两栖突击营

第1陆战团 第5陆战团

第7陆战团 第11陆战团

第1陆战团辖团部营、第1陆战团第1、第2、第3营、第四陆战团第1营

第5陆战团辖团部营、第5陆战团第1、第2、第3营、第四陆战团第2营

第7陆战团辖团部营、第7陆战团第1、第2、第3营、第四陆战团第3营

第11陆战团辖团部营、第11陆战团第1、第2、第3营、第四陆战团第4营

现役装备 

常规武器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基本制式轻武器有M27自动步枪、西格绍尔M18手枪、雷明顿870霰弹枪和柯尔特M653冲锋枪,压制机枪为M240G和M249E4;M320榴弹发射器、M224a1型60毫米迫击炮、M252型81毫米迫击炮;单兵M2“勃朗宁”点50口径重机枪和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狙击步枪常见的有M110和M40A3/A5/A6两种;反装甲方面,装备有Mk153肩射多用途火箭筒和AT4火箭筒、FGM -148“标枪”和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等。营级还配备M119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M777 155毫米轻型榴弹炮、M142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等。

单兵装备

单兵装备方面,有LWH“陆战队轻量化头盔”以及最新式改良自增强型战斗头盔的高切增强型战斗头盔、NVG风镜、FROG防火头套、MTV防弹衣和更轻巧的IMTV防弹衣、FILBE改进型背包系统。根据作战地域的不同,还会配备有改进型可扩展防弹背心(SPC,常见于中东地区)、快速释放式两栖攻击背心、PRU-70防弹救生背心等。

大型运载装甲

使用“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取代悍马,“JLTV”又分为M1278重火力型、M1279多功能型、M1280通用型和M1281近战型等型号,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量最大的装甲战斗车辆、AAV-7履带式两栖运兵车、LAV-25轮式两栖装甲车、南非“美洲狮”反地雷伏击车和“M-ATV”反地雷伏击车。

空中力量

以往,AV-8B“海鹞Ⅱ”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和F/A-18C/D型“大黄蜂”打击式战斗机是主要空中力量,2007年开始,美国开始使用F-35战斗机取代二者,现交付过程中。武装直升机方面,有贝尔AH-1Z“毒蛇”轻型、贝尔UH-1Y“毒液”、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和CH-53K“种马王”重型运输直升机,前两者装备中型运输中队,用于人员输送,后者装备重型运输中队,用于运输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

旗徽军服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旗即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军旗,徽章标识上,各团营有自各的徽章。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礼服是美国军种制服中最具有历史传承性、改动最小、个性最鲜明、最亮眼的军服,也是唯一取色于美国国旗的礼服,其标志性的蓝色外套与红色镶边的搭配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海军陆战队礼服制作精良、美观独特、裁剪贴合、修身,分为蓝礼服、蓝白礼服、晚礼服和乐团礼服四类。

蓝礼服

蓝礼服是海军陆战队礼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常在美军征兵广告上出现,相当于西方民间礼仪着装系统中的晚礼服,蓝礼服又分为A、B、C、D四型。其中,A型礼服具有最严格的穿着规范和限制,B型、C型和D型的穿着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四种蓝礼服的裤子均为天蓝色礼服长裤,裤腿外侧裤缝上缝有不同宽度的猩红色的“血线”。将官的血线宽度约为5.1厘米,校尉官的血线宽度约为3.8厘米,士官和高级士官的血线宽度约为2.86厘米。

A型蓝礼服  男式A型蓝礼服包含以下品种:贴身剪裁的蓝黑色长袖立领外套(士官、士兵的礼服外套上有红色镶边)、系外腰带(士官与士兵为带金色平板扣的白色编织腰带;军官腰带的用料、颜色与外套)、白色大檐帽、白色衬衣、天蓝色长裤(将官长裤为蓝黑色,与外套同色)、黑色高光礼服皮鞋、黑袜子。左胸设有勋章与奖章佩戴处,若没有勋章、奖章,仅有勋略、奖略,则将其组合成勋表戴在右胸。技能徽章(伞降技能章、飞行技能章等)中,射术等级章无需佩戴。女军人穿礼服裙或礼服裤,着高跟鞋,其余品种与男军人相同。

B型蓝礼服  B型蓝礼服与A型蓝礼服款式、品种相同,仅在奖章的佩戴要求上有所差异,即将全部勋略和奖略组成略表,戴在左胸,以替代A型蓝礼服中的勋章奖章。此外,B型蓝礼服对于射术等级章的佩戴规定为:在没有当地最高军事主官或指挥机构的特定要求时,由个人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射术等级章。C型蓝礼服  C型蓝礼服不同于A、B型,用卡其色长袖衬衣替代了蓝黑色礼服外套,并系卡其色领带。衬衣左胸佩戴略表。在没有当地最高军事主官或指挥机构的特定要求时,由个人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射术等级章。

D型蓝礼服  D型蓝礼服除将C型蓝礼服中的卡其色长袖衬衣换成同色短袖衬衣,并规定领口敞开、不系领带以外,其余与C型相同。

蓝白礼服

在1998年之前,蓝白礼服只允许华府营的礼仪单位穿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仪仗队和护旗队)。1998年以后,该礼服被授权给所有军官和高级士官们作为夏季礼服穿用,以替代2000年起正式废止的军官夏季白礼服。在某些特定社交或庆典场合,根据上级要求,普通士官和士兵也可以穿着该款礼服。

蓝白礼服有A、B型之分,二者的区别和全蓝礼服中的A、B型之别完全一样。A型蓝白礼服亦有严格的穿着规范及限制。

晚礼服

晚礼服是最正式的、最为精致的海军陆战队礼服,相当于西方民间的燕尾服,仅配发给军官和高级士官(SNCO)在国家集会、就职招待会/宴会和正式宴会等场合穿着。晚礼服分以下三种。

A型军官晚礼服  A型男军官晚礼服的外套为撞色立领设计,带有袖饰,内衬白色马甲和凸纹布明贴门襟的白色衬衣。深蓝色礼服裤子上的金色饰条上绣有猩红色窄条血线。A型女军官晚礼服包括猩红色翻领的上衣外套、白色礼服衬衣、红色宽腰带、长裙。男女军官均佩戴小型勋章和徽章。带有猩红色丝质内衬的蓝色斗篷为可选搭配。

B型军官晚礼服  B型军官晚礼服与A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男将官需内搭一件猩红色马甲,其他军官佩戴红色宽腰带;女军官着短裙。

高级士官晚礼服  男性高级士官穿着半贴身晚礼服(短上装),袖子上缝有具有17世纪90年代特色的军衔徽章,搭配黑色领结和天蓝色长裤。女性高级士官晚礼服除没有袖饰和军衔外,其余部分同女军官晚礼服。男女高级士官均佩戴小型勋章和徽章。

乐团礼服

海军陆战队乐团礼服分为乐手礼服和指挥礼服两类。其中,乐手礼服上身为嵌有蓝色镶边的猩红色外套,下身为白色长裤,乐团指挥穿着蓝色礼服。目前,美军仅将乐团礼服配发给了驻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海军陆战队军乐团和海军陆战队鼓号队。特殊条件下(例如暑热),乐团成员也可穿着与气候相适应的普通常礼服。

未来发展

2023年2月1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为适应美军事战略向大国竞争转型,特别是加强军事围堵中国的力度,美海军陆战队正在进行兵力结构的重塑,以适应未来可能爆发大国冲突的作战需要。

五角大楼2022年底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步步紧逼的威胁”,并要求美各军种以中国为靶标推进自身兵力建设,但实际上美军早已开始推动着眼中国的内部调整。2020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正式签发《2030年部队设计规划》,阐述了美海军陆战队2030年前改革愿景和兵力设计构想。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美海军陆战队裁撤大量步兵营与榴弹炮营、所有坦克连及相应的支援部队,大幅增加远程火箭炮营,装备“海马斯”火箭炮;建设“濒海作战团”,新编独立的反舰导弹发射营,装备有人或无人导弹发射车,用于岛礁夺控;加强侦察和无人打击系统,应对未来的多域作战需求。

从调整方向看,美海军陆战队未来将注重于强调小股部队分散在作战地域执行作战任务的“分布式作战”理念。这与其对未来战场的认知判断有关。美海军陆战队认为,在未来大国战争中,交战各方普遍表现为激烈的拒止与反拒止、介入与反介入,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大行其道,火力范围较近的海军陆战队难有作为,必须通过反舰导弹和火箭炮来增加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效益。特别是在未来可能与中国发生的战争中,首要且重要的是与联合部队在广阔海域共同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而非传统的两栖登陆作战。因而,未来海军陆战队应当采用灵活的作战编组方式,具备更强的机动性、更大的杀伤力。

参与的战争和事件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942年7月31日,陆战1师1.6万人搭乘特纳海军少将指挥的南太平洋登陆舰队,从斐济岛出发,向瓜达尔卡纳尔岛驶去。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此役美日海军各损失航空母舰2艘,参战的6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有1600人阵亡,4200人受伤。岛上的3.6万日军,阵亡及失踪1.4万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当然,这些数字不包括双方在支援瓜岛作战中损失惨重的海军和空军伤亡人数。

1942年8月7日,范德格里夫特(Vandegrift)少将指挥陆战一师的登陆编队占领所罗门群岛以南的瓜岛,作为进攻拉包尔的第一块跳板。随后日军山本大将命令17军反击瓜岛美军,驻岛美军陆战队在海军支持下与日军精锐部队作战六个多月,完全确保了瓜岛并消灭大批日军。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此役陆战1师因其辉煌战绩与顿强斗志在美军中第一个荣获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并从此在师徽上永远留下了“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字样。

格洛斯特岬登陆

1943年12月,陆战一师又参加了格洛斯特岬战役,此役的目的在于夺取日军在格洛斯特岬地区的机场,以牵制位于新不列颠岛东侧(即腊包尔一带)的日军海上和空中力量,为美澳联军的下一步行动做铺垫。陆战一师自登陆起却几乎未受到有效抵抗。

贝里琉岛战役

1944年,陆战一师参加了代号为"对峙行动II"的贝里琉战役。此役作为第三两栖集团军的一部分登陆贝里硫岛。占领滩头后的第二天,陆战1师三个团按计划开始了机场争夺战。因日军在岛屿中部的群山中挖了大量坑道工事,坑道里安置的远程火力直接威胁了山脚下的机场,因此若要夺取机场,美军必须穿过机场直插中部山区的南部边缘站住脚跟。到17 日早晨,机场被美军控制,而美军的效率也是惊人,18 日下午就利用起了它。“蚂昨”( VMO-1)开始空中侦查确认目标。到26日,也就是登陆后第 11天,“海盗”(VMF-114)已能在停机坪上降落,并且开始对贝里琉岛上的日军进行轰炸。贝里琉岛登陆一周内,陆战1师伤亡3946人,第三两栖作战军团总司令罗伊·盖格将军不得不让陆军第81步兵师驰援。美日双方在贝里琉岛上对峙70天后也就是11月24日,日军弹尽粮绝,中川州男向总部发送电报“樱”(意为万名士兵战死,犹如楼花飘落),烧掉军旗和机密文件后切腹自杀,一起自杀的还有60名无法行动的伤兵中川在守卫贝里疏岛的过程中获得日军守备总部11道慰问状,并在死后被连升两级被追任为陆军中将。在贝里琉岛战役中,整个陆战1师共有6500余人伤亡,加上81步兵师,美军在贝里琉共伤亡8000余人。而日军在该岛上的1万多守军几乎全员战死。

(新天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二战后期

随后该师又先后参加了新不列颠岛、贝里琉岛和冲绳岛登陆作战,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王牌师。二战结束后,该师留驻日本。

中国内战前后,该师各部在中国青岛、秦皇岛等地登陆,1945年9月,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制造了“平安事件”,1948年,在北平制造了震动中华的“沈崇事件”。

朝鲜战场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史密斯少将指挥的陆战一师会同第七步兵师编为第10军,作为登陆仁川的主力,于1950年9月15日登陆成功,切断了北朝鲜部队的补给线。在1950年冬季的长津湖之战中,陆战一师被志愿军第9兵团包围,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

越南战争

1965年,第7陆战团在南越参加了starlite和piranha作战,这是美军地面部队首次大规模介入南越的战斗。1966年3月,师部作为第1军的一部分。接下来的2年内,执行44次作战任务,全部获胜。1971年,该师撤回本土。在1975年西贡大使馆撤退侨民的时刻,来自第1师的士兵执行掩护任务。

海湾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陆战1师作为沙漠盾牌行动的主要力量部署到沙特,次年的“沙漠风暴”中陆战队担任辅攻,从沙特边境直扑科威特城,配合友军完成了任务。

“重建希望”行动

1992年11月,为拯救遭受内战和饥荒打击的索马里,陆战1师参加了代号“重建希望”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陆战队执勤期间,在398个地点发放了15000吨救援物资。1993年4月27日,该行动正式结束。

影视作品

《血战太平洋》《决战冲绳岛》和《瓜岛浴血记》的作者尤金.B.斯莱奇(E.B.Sledge,1923-2001)和罗伯特.莱基(Robert Leckie,1920-2001)都曾在陆战1师服役,斯莱奇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5团3营K连担任迫击炮副射手,莱基则在陆战一师1团2营H连担任重机枪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1942年,瓜达卡纳尔岛,美军陆战第1师占领了该岛上的日军机场,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上的战略对日大反攻。三个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在太平洋上经历了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上,日本陆军骄横狂妄,对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期间不乏使用自杀式的袭击。从惨烈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贝里琉岛争夺战,到硫磺岛战役直至冲绳岛战役。

游戏

系列游戏《荣誉勋章:太平洋战役》,背景设定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区。玩家将踏上陆战队大兵汤姆.康林(Tom Conlin)的船舰,体验他在美国珍珠港舰队被摧毁时所感受的震撼,随他加入瓜达康纳尔岛韩德森机场(Henderson Field)浴血奋战,并分享他在塔拉瓦岛(Tarawa Island)上获得胜利的喜悦。玩家将独立行动,并协助部队同袍完成他们的任务。当部队同袍获得更多经验时,他们会更具个人风格,且更具战斗威力。援兵会定期抵达战场,而这些菜鸟必须经过战争洗礼,才能成为部队里经验老到的精英。多人模式可让玩家进行无规则肉搏战,或是在任务和团队死斗模式中加入一支队伍完成目标并摧毁敌方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