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硬化病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骨结构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好发于颅骨。本病分轻、重两型,重型又称恶性型。轻型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重型常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震颤等。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有效治疗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骨硬化病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胎儿常为死产或出生后死于贫血,预后差;青少年及成年人,预后也较差。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骨硬化病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骨硬化病

外文名

osteopetrosis

别名

大理石骨症、原发性脆骨硬化症

症状表现

贫血、出血、肝脾增大,脑水肿、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震颤等

就诊科室

外科

多发人群

近亲结婚的子女

就诊科室

  • 骨科、外科、小儿骨科。

病因

  • 本病为家族性遗传病,其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

症状

  • 本病分轻、重两型,重型又称恶性型。轻型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重型常见于婴幼儿。

  • 青少年及成年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无明显症状。

  • 婴幼儿可有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震颤、斜视、面瘫、耳聋、精神迟钝、癫痫等。

检查

  • 确诊骨硬化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 X线颅骨平片显示颅骨异常致密及增厚,内外板及板障合为一体,难以分辨,颅骨高度钙化,密度显著增高等。

诊断

  • 医生诊断骨硬化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 幼年发育迟缓,出现脑积水和慢性压迫性症状,如面瘫、听力下降、视力减退等,颅骨易发生骨折,骨折后难以愈合。

  • 影像学检查:X线颅骨平片,显示颅骨异常致密及增厚,内外板及板障合为一体,难以分辨。颅骨高度钙化,密度显著增高等。

鉴别诊断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贫血、视力下降或骨折等症状,容易与骨硬化病混淆,这些疾病有致密性骨发育障碍、颅骨干骺发育不全综合征、颅骨骨干发育不全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氟骨症病变等。

  • 本病还需与重金属中毒、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先天性梅毒等区别。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 本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一般给予对症综合治疗,脊髓移植治疗以及药物治疗。

  • 对症综合治疗

    • 对良性型,给予综合治疗,如控制感染、输血、加强护理、防止外伤性骨折,给予低钙并磷酸纤维素食物,可延缓骨硬化过程。

  • 脊髓移植治疗

    • 对恶性型,有效的治疗途径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用激素、骨髓移植治疗可取得一些疗效。

  • 药物治疗

    • 强的松有时用以控制贫血,但对骨生长有不良影响。

危害

  • 骨硬化病可造成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震颤、斜视、面瘫、耳聋、精神迟钝,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 骨硬化病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

  • 骨硬化病的治疗效果与严重程度有关,胎儿常为死产或出生后死于贫血,青少年及成年人,预后也较差。

预防

  • 婚前应该了解双方的家族病史,实行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