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隶属于美国步兵第7师,是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临时组建的一支团级作战队。 由美国陆军第7师第31团,配属第32团1营、师属野战炮兵第57营以及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编组成团级战斗队,共3288人。美军步兵第7师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为指挥官,因此又称麦克莱恩特遣队,麦克莱恩失踪后,副指挥官费斯接任为指挥官,改称费斯特遣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的:成立背景、作战历程、作战部署、武器装备、战争损失、所获荣誉、名称争议等介绍

中文名

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

英文名

the 31st Regimental Combat Team of US army

别名

麦克莱恩特遣队、费斯特遣队

成立日期

1950年

所属组织

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

参与战争

抗美援朝

军旗

北极熊旗

著名指挥官

麦克莱恩、费斯

简介

1950年11月,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发动圣诞节攻势,为提前结束战争,联合国军第10军向长津湖发动攻击。11月26日,特战队组建完成,次日即投入战场。27日晚12时,志愿军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带领80师和81师242团共4个团,对第31团级作战队展开攻击。当晚美军第7师第31团指挥部被志愿军摧毁,团旗被缴获,31团级作战队指挥官麦克莱恩中枪后失踪,麦克莱恩成为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在战斗中阵亡的第2位也是最后1位上校。战至12月2日,31团级作战队第二任指挥官费斯中校阵亡,作战队在志愿军的攻势下彻底溃散,作战队残部后被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收编。

31团级作战队参与的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兵团以巨大的伤亡代价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逐出了朝鲜东北部,同时也标志着麦克阿瑟“圣诞节攻势”的彻底破产。

成立背景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发动圣诞节攻势,准备在过年之前完全占领朝鲜半岛,结束战争。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由东向西两条战线向中朝边境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西线第8集团军由清川江北上、东线第10军(下辖辖陆战一师及步兵第七师、步兵三师)经长津湖西进。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彭德怀的指令,采取宽大正面运动防御与游击战结合的方针,引诱联合国军深入。

联合国军第10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担任东线主攻,第10军指挥官爱德华·阿尔蒙德在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奥利弗·P·史密斯的建议下,成立第7步兵师的团级单位作为特战队。11月26日,特战队组建完成,美国陆军第7师第31团,配属第32团1营、师属野战炮兵第57营以及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编组成团级战斗队,共3288人。指挥官由第31团步兵团上校艾伦·D·麦克莱恩担任,副指挥官为第32团1营营长唐·费斯中校。负责支援海军陆战队第1师右翼,沿长津湖东岸向东北推进。

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

作战历程

加入战场

11月27日,麦克莱恩率队到达新兴里,下午16时30分,志愿军第9军团80师率先在长津湖以东的新西里向联合国军发起攻击。作战队2个步兵营各伤亡百人,并在白天前退出作战队防线。阿尔蒙德将军及其幕僚亚历山大·海格中尉,搭乘直升机到达第31团级作战队的防线。作战队虽然遭遇重大伤亡但麦克莱恩上校仍然决定遵从命令,不取消进攻计划而是延迟第2天进攻的时间。费斯中校报告前晚遭到两个中国师的攻击,阿尔蒙德坚持认为在整个北朝鲜也没有两个中国师。认为前晚进攻的是早在长津湖附近数周的中国(第42军)第124、125、126师的残部。阿尔蒙德命令第31团级作战队继续向北推进,并给作战队中的三位军官颁发了银星勋章,接着飞返下碣隅里(Hagaru-ri),并深信第31团级作战队具有足够强大的战力发起攻击并对付所有挡在路上的志愿军“残部”。

27日晚12时,志愿军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带领80师和81师242团共4个团,对第31团级作战队展开攻击。238团(附240团2营)从新兴里北侧沿山沟谷地发起进攻;28日晨6时许,志愿军突破美军31团作战队用坦克围成的防御阵地,炸毁敌坦克两辆,歼其步兵一部,控制了新兴里31团作战队据守的最后一个制高点1250高地,尔后向新兴里发起攻击。240 团(欠2营)向新兴里西侧的内洞峙发起攻击,切断两地美军的联系;242团迂回占领新兴里南侧高地,控制后浦至新兴里的公路,切断31团作战队的退路。239团2营4连从南和东南两侧冲进新兴里,受美军火力压制伤亡较大,连长李长言调整部署改变战术,指挥部队交替掩护,攻占美军第31 团的指挥所。麦克莱恩误以为前来的志愿军是混编在美军第7师中的韩国人,走出掩体喊话身中4枪后失踪。撤出战斗时李长言发现31团作战队的停炮场,美军炮兵指挥所被捣毁。4连毙伤美军300余人,缴获榴弹炮12门,战后该连被27军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孤立无援

11月28日凌晨,散落于新西里的美军31团作战队重新集结开始反冲击。美军陆战第1师为救援新兴里的31团作战队,由来自第31团及第57野战炮兵营的指挥部及支援部队临时拼凑的步兵增援,以步兵一部在12辆坦克和多架飞机配合下,沿公路向志愿军242团3营控制的高地进攻,企图打通后浦至新兴里的联系。242团3营9连8班副班长叶永安带领的战斗小组埋伏在公路东侧,乘美军坦克驶近路障减速时,用火箭筒抵近攻击首辆坦克。美军接连损失4辆战车,叶永安因此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称号。联合国军的增援随即转进位于下碣隅里北边的后浦(Hudong),一个距离31团作战队约6.5公里处的废弃村落。

11月28日晚,志愿军各部奉命第二次进攻31团作战队,238团从新兴里东南侧突破,239团从新兴里正南、西南进攻,240团配属师炮兵营6门75山炮,围攻内洞峙。18时30分,志愿军各团发起进攻。战至29日凌晨,31团作战队遗尸300余具,弹炮4门,在飞机掩护下返回新兴里。途中又遭志愿军240团7连截击杀伤一部,安全返回不足300人。志愿军参战部队冻伤、冻亡和伤亡减员已达三分之二,当日未进行进攻。

临战换将

11月30日晨,志愿军调81师241团直接参加对新兴里的战斗,242团归还81师建制,241团接替239团的1250高地。当晚天降大雪,气温骤降,中美双方多人冻死在散兵坑内。费斯中校自麦克莱恩上校失踪后接任任指挥官率第32团第1营进入第31团第3营阵地,费斯收拢31团作战队兵力并加固防线,坚守阵地2天。史坦福指挥海陆航空兵40架飞机强大火力进行空中支援,海陆航空兵以21枚汽油弹、16枚500磅炸弹、21枚杀伤弹及190枚火箭攻击志愿军攻势。截止11月底,作战队伤病人数达到600人。11月30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兵力,再次对新兴里地区美军发起进攻,238团从东南、第240团从东北、第239团从南面、第241团从正西和西南会攻新兴里,第242团位于新兴里以南,担负阻击援军与截击逃敌之任务。

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

血战被歼

12月1日上午11时,联合国军此时已陷入弹药不足、半数士兵与极大比例的作战队军官非死即伤的困境。31团作战队在40余架飞机和10多辆坦克掩护下,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241团、242团层层设防扼守,31团作战队背水一战拼全力向我志愿军241团、242团阻击阵地倾泻火力。黄昏时分,一部分失去指挥的31团作战队员企图越过冰封的长津湖面进行突围,向联合国军势力范围逃跑。冰面无法承受重击,许多联合国军被冻溺而死。费斯带领另一部分残部在北浦被志愿军拦截阻击,31团作战队再次伤亡300人左右。十二时左右,31团作战队到达1239高地,志愿军在此处用机枪和迫击炮进行阻击,费斯在车内被炸身亡。第31步兵团第3营营部执行官哈维·史多姆少校身为最后一位指挥官,尝试组织反击,但身中数枪后阵亡。第31团作战队全线溃散,部分投降美军在缴械后被志愿军释放。12月2日凌晨3时,第31团作战队被志愿军全部歼灭。

新兴里地区的第31团级作战队最终约1600人成功突围(包含从后浦撤退的31团团部与被拦阻的战车连共325人),将约1150多名伤兵以飞机后送后,还有战力的490多人组成1个营,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突围。美方记载31团余部在整补后,重建团部,次年继续作战。临时组建的团级作战队RCT-31与其他的作战队一起被撤销。志愿军战史记载,至2日4时,联合国军第31团除2百余人逃入下碣隅里外,其余全部被志愿军歼灭于后浦、泗水里地区。

作战部署

驻防地点

部队

内洞峙

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

新兴里

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

下碣隅里

陆军第7师第31团第2营、第31团坦克连

参考资料:

武器装备

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由3个步兵营、1个坦克连编成,主要武器装备除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外,还有大量60、90火箭简,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和22辆坦克。此外,还配属有各种火炮46门、坦克37辆。同时,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每天作战都能到航空兵2一8架次的航空火力支援。

战争损失

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全部、第32团1营和炮兵第57营共5个营兵力被志愿军全歼,31团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团旗被志愿军239 团 3营缴获。此战31团级作战队死伤2807人,被俘虏384人,坦克损毁7辆、汽车161辆;志愿军缴获火炮100门,火箭筒127具,枪2445支,坦克11辆,汽车199辆。

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

所获荣誉

奖项名称

姓名

所属部队

美国最高荣誉荣誉勋章

费斯中校

31团级作战队指挥官,死后追赠

银星勋章

爱德华·史坦福德上尉

为海陆前进空中管制员

哈维·史多姆少校

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艾伦·麦克莱恩上校

第31团级作战队指挥官,死后追赠

乔治·寇迪上尉

第31团重迫击炮连连长,死后追赠

詹姆斯·高弗瑞下士

第32步兵团第1营D连

哈洛德·霍格兰中士

第15防空炮营D连,死后追赠

查尔斯·加里格斯中士

第32步兵团第1营,死后追赠

罗伯特·琼斯少校

第32步兵团第1营作战官

约翰·葛雷中尉

第31步兵团第3营M连81毫米迫击炮排排长

厄尔·乔丹上尉

第31步兵团第3营M连连长

罗伯特·施密特中尉

第31步兵团第3营M连

史丹佛·康纳中士

第57野战炮兵营A连医护兵,死后追赠

名称争议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摧毁31团级作战队的指挥部,缴获“北极熊团旗”,因此在志愿军文献中将美军31团级作战队称为“北极熊团”。

美军的北极熊团指的是1917年成立的美国第7师第31团,该团因为在一战战场上直接攻入了西伯利亚,因此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直接授予了“北极熊团”的称号。朝鲜战争陆军第31团配属第32团1营、师属野战炮兵第57营以及1个重迫击炮连、1个高射机枪连的编组成团级作战队,该作战队在与志愿军的战斗中被志愿军歼灭。31团的番号在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余部组成的预备役部队相继解散,后来参加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