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满族,镶蓝旗人,清初著名将领,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人物评价、人物关系、后世纪念、影视形象等介绍

出生日期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去世日期

顺治十二年(1655年)

去世地点

中国北京

民族

满族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建州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

旗籍

镶蓝旗

终年

57岁

追谥

主要成就

参与统一女真各部,清朝开国将领

父亲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母亲

乌喇纳喇氏

钮祜禄氏

富尔敦、济度、勒度、巴尔堪、辉兰、席图库、固美、留锡、武锡、海伦

简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月,济尔哈朗出生于明建州左卫的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13岁时,父亲舒尔哈齐因幽禁而死,之后,他由伯父努尔哈赤抚养,被封为和硕贝勒。天命十年(天启五年,1625年),济尔哈朗出兵援助被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围攻的科尔沁部,次年,他又先后征服了追随林丹汗的喀尔喀巴林、扎鲁特部。天聪元年(天启七年,1627年),他率兵出征朝鲜,并逼迫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年),济尔哈朗代其兄阿敏成为镶蓝旗主,掌六部之刑部事,后又累功被封为和硕郑亲王。在跟随皇太极伐明期间,济尔哈朗战功不断,崇德七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在松锦之战中,俘获了洪承畴,并迫使祖大寿率部投降。顺治帝继位后,济尔哈朗被加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但由于多尔衮排挤,顺治四年(1647年),他被罢辅政叔王之职,次年,又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出征湖广,镇压抗清势力。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被晋封为叔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八,济尔哈朗因病去世,享年57岁。济尔哈朗去世后,顺治帝为其辍朝七日,并立碑记功;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号为献;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下诏配享太庙,复嗣王封号为郑。

学者王思治认为,济尔哈朗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清王朝的长期战争年代里,“委任特重,出则总军,入则留守”,表现出优异的政治远识和军事才能。清史学者萧一山认为,郑亲王济尔哈朗襄赞福临奠定中原,征服华夏,是“开国之大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济尔哈朗出生于明建州左卫的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13岁时,舒尔哈齐因幽禁而死,之后,济尔哈朗由努尔哈赤收养,并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由于战功卓著,他被封为和硕贝勒,参加议政。

平定周边

天命十年(天启五年,1625年)冬,明王朝支持的内蒙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出兵围攻科尔沁部,济尔哈朗奉努尔哈赤之命前往救援,立下军功。次年四月至十月,济尔哈朗又先后征服了追随林丹汗的喀尔喀巴林、扎鲁特部。

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皇太极为了打破和瓦解明朝拉拢朝鲜与内蒙设置的弧形包围圈,于次年正月派济尔哈朗与阿敏等出征朝鲜。济尔哈朗等率军渡过鸭绿江后,攻占了明军毛文龙占据的铁山,之后进逼平壤,朝鲜国王李倧遣使请和。在是否与朝鲜盟誓议和的问题上,济尔哈朗与阿敏产生分歧。阿敏拒绝议和,想要进攻朝鲜国都(今汉城),济尔哈朗等人坚决反对。济尔哈朗以大局为重主持召开了八旗大臣会议,力谏阿敏“不可深入”,阿敏及属领的镶蓝旗大臣仍不听从。因此,济尔哈朗等人不再迁就阿敏,移师平山城,并派人与朝鲜国王议和,逼迫朝鲜签订了《江都和约》。五月,济尔哈朗跟随皇太极伐明,围攻锦州和宁远等城,大败明军。

天聪二年(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内蒙的顾特塔布襄从察哈尔部潜入阿拉克绰特部,煽动内蒙各部反对后金。济尔哈朗与豪格率军征伐内蒙古,斩杀顾特塔布襄,收其部众,随之,东蒙的一些部落先后归附后金。

举兵伐明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济尔哈朗同贝勒岳托、阿济格等率兵攻打锦州、宁远等城,次月,又掳掠宁远、锦州一带。十月,皇太极率清军入明作战,济尔哈朗奉命攻打大安口,五战皆捷,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城俱降。然后济尔哈朗会合阿巴泰等人攻克遵化和顺义,继而击败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等援兵,逼近北京城下。十二月,济尔哈朗同贝勒阿巴泰等攻打通州并占领了张家湾码头。

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济尔哈朗随皇太极率军攻打永平,并奉命至山海关追杀该城叛将刘兴祚。大军攻克永平后,济尔哈朗奉命驻守。他在驻守期间,任用汉官,且致书招降了附近各州县,一时控制了蓟东广大地区,切断了山海关和京师的通道。五月,镶蓝旗主贝勒阿敏获罪被削爵幽禁,济尔哈朗率弟弟及诸侄对皇太极盟誓:若因父兄有罪而生异心则“天折”。此后,济尔哈朗取代阿敏独主镶蓝旗,成为八和硕贝勒之一。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明将孔有德、耿忠明率部至镇江投降后金,皇太极令济尔哈朗率兵前往镇江迎接。济尔哈朗所部威慑了尾追孔有德、耿忠明而至的明兵和朝鲜兵,令其未敢交战便撤退。次月,后金设立六部,济尔哈朗主管刑部。上任后,他仿明律整顿和制定了后金法律。八月,济尔哈朗随同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全歼明守军一万多人。

天聪六年(崇祯五年,1632年)五月,济尔哈朗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并攻占了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天聪十年(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济尔哈朗等和硕贝勒率满蒙大臣,以三体表文诣阙,请皇太极上尊号,称皇太极为宽温仁圣皇帝。皇太极称帝后,改元崇德,国号清,晋封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

崇德四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皇太极发动了松锦之战,济尔哈朗领兵进攻锦州、松山,九战皆胜。崇德六年(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济尔哈朗率军围困锦州城,期间,他派人策反守锦州城的内蒙古兵,令诺木齐、吴巴什等人归降,并与清军约为内应,清军得以攻占锦州外城。此后,明军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告急求援,明政府命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军驰援。济尔哈朗获悉后,采取围锦打援的办法,阻击了援锦明军。之后,皇太极从前线把济尔哈朗调回,留守沈阳,自己亲率大军歼灭了洪承畴带领的十三万援军,并围洪承畴于松山。九月,皇太极回到沈阳,又命济尔哈朗率军围攻锦州。次年二月,清军攻下松山,洪承畴被俘,不久,祖大寿率领部众出锦州投降。

渐被排挤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病逝。在诸王争夺帝位的斗争中,济尔哈朗主张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但最终6岁的福临继位为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之后,多尔衮统兵入关,进驻北京,立下清开国首功,而济尔哈朗则因留守盛京(今沈阳),在清军入关的军事行动中无寸功可论,从此,他的地位再也无法与多尔衮比肩。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济尔哈朗护驾进入北京。福临重行登基大典之时,多尔衮受封为叔父摄政王,赏金万两,银10万两,缎万匹;济尔哈朗受封为信义辅政叔王,赏金千两,银万两,缎千匹,仅为多尔衮的十分之一。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指出,济尔哈朗在营造王府时,殿堂的占基超过了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并擅立铜狮、龟、鹤等,将济尔哈朗交刑部议罪,罚银2千两。之后,多尔衮令多铎和济尔哈朗共听政务。不久,济尔哈朗被罢辅政叔王之职,不许干预朝政,多铎被晋封为辅政叔王。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济尔哈朗的侄子告发济尔哈朗的罪状,多尔衮将其降为多罗郡王,罚银5千两。不久,济尔哈朗又恢复亲王爵位。九月,济尔哈朗被任命为定远大将军出征湖广,次年他率军进抵长沙,镇压了南明永历政权总督何腾蛟、总兵马进忠等人以及李自成余部,平定了湖南、贵州全境,但第二年正月济尔哈朗凯旋回京时,朝廷无人迎接。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死,顺治亲政。济尔哈朗等人讦告多尔衮谋篡皇位的罪行,因此,多尔衮去世后被贬削爵,财产籍没。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济尔哈朗被晋封为叔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济尔哈朗致书上奏《请顺民心信诏令立史官奏》,建议“设起居注官”置左右。

因病去世

济尔哈朗晚年,身体日渐不支。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病情加剧,顺治帝亲往探视。初八日,济尔哈朗去世,享年57岁。

济尔哈朗去世后,顺治帝诏令休朝7天,赠祭葬银万两,置守陵园10户,并为他立碑记功。济尔哈朗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的白石桥。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济尔哈朗谥号为献。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济尔哈朗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下诏配享太庙,复嗣王封号为郑。

人物评价

学者王思治认为,济尔哈朗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清王朝的长期战争年代里,“委任特重,出则总军,入则留守”,表现出优异的政治远识和军事才能。

抚顺清前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赵兴诗认为,济尔哈朗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他顺利时不居功自傲,继续低调做官;挫折时韬光养晦,以守为攻,因此声望越来越高,直至死后也极尽哀荣。

清史学者萧一山认为,郑亲王济尔哈朗襄赞福临奠定中原,征服华夏,是“开国之大人物”。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

和硕庄亲王,努尔哈赤之弟,在与努尔哈赤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后,被努尔哈赤囚禁,48岁时去世

母亲

乌喇纳喇氏

舒尔哈齐五娶福晋

妻妾

钮祜禄氏

嫡福晋,即元妃,巴图鲁、公额亦都之女

叶赫那拉氏

继福晋,即继妃,为二娶福晋,名苏泰,德尔赫礼(德尔格勒)台吉之女

叶赫那拉氏

三继福晋,为五娶福晋,继福晋之妹,初为林丹汗的第三大福晋

瑚儿哈苏氏

侧福晋,为三娶福晋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侧福晋,为四娶福晋,巴格贝勒之女

瓜尔佳氏

庶福晋,佐领察喇赖之女

萨尔都氏

庶福晋,云骑尉达祜之女

瓜尔佳氏

庶福晋,扎塔之女

安氏

庶福晋,贴喇尼之女

云氏

庶福晋,德克素尼之女

戴佳氏

庶福晋,云骑尉品级南达海之女

钮祜禄氏

庶福晋,伯尔格之女

赫舍里氏

妾,戴达礼之女

马氏

妾,武赖之女

戴氏

妾,骁骑校松坤之女

晋氏

妾,山隆之女

蒙郭苏氏

妾,迈密山之女

另外,济尔哈朗死后,有五位庶福晋殉葬,分别为:乌努古,舒纪,苏逮,德音,穆克金

儿子

爱新觉罗·富尔敦

悫厚世子,母为四娶福晋扎鲁特博尔吉吉特氏

爱新觉罗·济度

和硕简纯亲王,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

爱新觉罗·勒度

多罗敏简郡王,母为侧福晋扎鲁特博尔吉吉特氏

爱新觉罗·巴尔堪

追封和硕简亲王,母为庶福晋瓜尔佳氏

爱新觉罗·辉兰

都统,母为庶福晋安氏

爱新觉罗·席图库

6岁去世,母为庶福晋瓜尔佳氏

爱新觉罗·固美

辅国将军,母为庶福晋萨尔都氏

爱新觉罗·留锡

母为庶福晋钮钴禄氏

爱新觉罗·武锡

母为庶福晋云氏

爱新觉罗·海伦

母为妾室赫舍里氏

女儿

长女

封和硕格格,母为嫡福晋钮钴禄氏,后嫁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克戴青

次女

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

第三女

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2岁夭折

第四女

封和硕格格,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后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穆章

第五女

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

第六女

封和硕格格,母为三娶福晋钴尔哈苏氏,后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诺尔布

第七女

无封,母为媵妾马佳氏,后嫁完颜氏阿喀密

第八女

无封,母为媵妾戴佳氏,后嫁李氏吴格

第九女

母为庶福晋瓜尔佳氏察喇礼之女,6岁去世

第十女

无封,母为庶福晋安氏

第十一女

无封,母为媵妾晋氏

第十二女

母为庶福晋戴佳氏,9岁去世

第十三女

无封,母为媵妾蒙郭苏氏

第十四女

母为媵妾,7岁去世

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郑亲王府:郑亲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大木仓胡同,明永乐年间为姚广孝赐第。清师入关后,顺治帝将其赐给郑亲王济尔哈朗。后来,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在辛酉政变失败后,被割王爵,赐自尽籍没家产,王府改赐给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诒,改称钟郡王府。同治十年(1870年)又发还给已恢复世爵的第十五代郑亲王庆至,复称郑亲王府。

民国后,第十七代郑亲王昭煦先是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1925年又租给中国大学为校址。今为国家教育部址,中国教育基金会所在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影视形象

时间

片名

类型

演员

1987年

《满清十三皇朝1》

电视剧

凌腓力

2002年

《孝庄秘史》

电视剧

国文学

2015年

《大玉儿传奇》

电视剧

田锋

2017年

《独步天下》

电视剧

刘海宽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