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多由小脑上动脉的分支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小脑出血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可见于血液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患者通常患有高血压病,常在明显的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后出现,起病急骤,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甚至突发昏迷。小脑出血发生时应积极的止血、防治合并症,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小脑出血出血量小时可不影响肢体活动、意识,如出血量大可致死、致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小脑出血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小脑出血

季节分布

四季

是否传染病

症状表现

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

就诊科室

  •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

病因

  • 高血压病为最常见原因,亦称高血压性脑出血。血压控制不良是其诱发因素之一。

  • 其他如血液病或出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血管畸形、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治疗、烟雾病亦可引起小脑出血。

症状

  • 常见的诱因有:明显的情绪波动、酒后、体力劳动、气候变化、性生活等。

  • 轻者起病缓慢,神志清楚,常诉枕部剧烈疼痛伴眩晕、呕吐,查体可见颈项强直。

  • 重者可突然昏迷、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

检查

  • 需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 体格检查

    • 颈项强直、头痛、肢体活动障碍、平衡障碍等。

  • 影像学检查

    • 脑CT可显示局部高密度影、小脑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

诊断

  • 医生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脑CT、脑磁共振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 明确的高血压史。

  • 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

  • 体格检查有平衡障碍等阳性体征。

  • 脑CT、磁共振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脑栓塞进行鉴别,可通过CT来确诊。

  • 本病发病突然,一般在活动当中出现,栓塞相对在比较平静状态下起病。

治疗

  • 根据病因积极治疗。

非手术治疗

  • 止血、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血压管理、癫痫防治、维持内环境平衡、体温管理、营养支持、神经保护及合并症防治。尽早系统康复治疗,尤其是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帮助神经功能重建,恢复生活自理。

手术治疗

  • 根据小脑出血量的多少、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有脑干受压等评估有无手术指征,如出血量>10ml,则必须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缓解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尽可能降低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危害

  • 致死、致残。

预后

  • 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出血量、出血原因及发病后康复治疗的时间有关。如果尽早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可以生活自理。

预防

  • 血压管理。

  •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酒精摄入、戒烟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合理评估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利弊。定期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