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8月,是1997年经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的省级开发区,201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晋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沿革、社会民生、地理环境、经济等介绍

中文名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面积

23.95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主城区东部

行政类别

开发区

车牌代码

晋E

电话区号

0356

火车站

晋城站、晋城北站

开发区级别

国家级开发区

邮政区码

048000

成立时间

1992年8月

管理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批准时间

1997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升级时间

2013年升级国家级开发区

始建时间

1992年8月

所属地区

山西省

简介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晋城市主城区东部,辖“一区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域批准规划面积达9.86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95平方公里,这里西邻市区,东侧太焦铁路纵贯全区南北,东南207国道、二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与晋张公路互联互通,四通八达。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再加上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如今晋城开发区已成为晋城市最理想的工业投资区域。

2020年12月,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历史沿革

山西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辖“一区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域批准规划面积达9.86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95平方公里,区内辖14个社区。区内有博士57人,本科以上学历各类人才5000余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行政机构,对辖区内的党务、经济、社会事务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社会民生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以来,始终把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作为重点。目前,区内基本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热、通讯、通邮、通网络、通广电和场地平整等等“九通一平”要求。

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开发区入区项目日益增多,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光电通讯、机械铸造、丝麻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代表,包括美国、日本、南非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来客商纷纷投资我区。

此外,开发区服务体系完善,管委会及驻区土地、公安、工商、国税、地税、规划、质监、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办事机构健全,凡入区投资的客商均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专人跟踪保姆式服务和委托办理服务等。

地理环境

地理状况

晋城开发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主城区的东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发展经济的其他优势资源,如电力成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等资源都明显低于东部其他发达地区。依托晋城这些特有的区位资源优势,晋城开发区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光机电、精密铸造、丝麻服装、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未来几年内,开发区还要依靠距天津港、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贸进出口业务。

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有“煤铁之乡”之美称。桑蚕丝绸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丝产量占山西省的80%,也是目前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

经济

投资指南

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产业要求

为进一步加快晋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高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2号)精神以及其它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晋城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产业要求:开发区重点优先发展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产业,鼓励发展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兼顾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其它产业。

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基本条件

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工业项目,方可进入晋城经济开发区:(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晋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二)入区企业必须在开发区进行工商、税务登记;(三)符合国土资发〔2004〕232号文精神和具体规定;(四)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五)单位面积税额:不低于10万元/亩。年;(六)项目集约用地指标。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可单独供应土地;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下项目进入园区标准厂房,不单独供应土地。

优先安排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入驻开发区:(一)开发区重点优先和鼓励发展的项目,属于国家和山西省《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列鼓励类的项目;(二)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三)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的投资项目;(四)经省级以上鉴定,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项目或具有国内先进以上技术水平的项目;(五)世界500强、台港澳知名企业或具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出口免验的企业项目。

规划要求

所有准入工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晋城市城市整体规划(现有区域)以及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环保要求

所有准入工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晋城市城区(现有区域)以及开发区的环保要求。

所有用地均遵循占地最小化原则,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工业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按评估价执行。

入区条件实施准则

(一)程序准则

由投资者向晋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入区申请,同时填报《晋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入区评价申请表》,提交开发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评价审批。

(二)法律关系准则

申请入区项目经评价准予入区后,投资者按相关程序与开发区管委会、国土管理部门签订相关合约,详细约定投资者所承诺的“产业定位、投资密度、用地创税、集约用地”等项目入区指标和指标考核办法以及指标考核结果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三)指标考核准则

交地后3个月内,项目应全面动工建设。如项目需分期开发建设,应先征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同意,并按《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规定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亿元及以上项目,交地27个月后开始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0万元及以上、2亿元以下项目,交地21个月后开始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下项目,交地12个月后开始考核。

考核指标及标准:1.投资强度标准。项目进入考核期后第三年按投资者所承诺的投资强度进行考核。2.用地创税标准。项目进入考核期后开始考核单位面积创税额:第一年按投资者承诺的“单位面积创税额”的30%考核;第二年按投资者承诺的“单位面积创税额”的60%考核;第三年按投资者承诺的“单位面积税额”的100%考核。

(四)违约责任准则

投资项目在第三年考核时,两个考核指标同时考核达标确定投资项目投资项目考核达标。两个考核指标中有一个指标考核未达标或两个指标考核被确认被确认被确认为项目考核不达标。

投资者考核不达标时须按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中有关条款承担违约责任,并且不能享受《晋城经济开发区关于鼓励客商投资的实施办法》中的相关优惠。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优惠政策

享受国家及省市一切优惠政策

符合《晋城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入标准》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一律由开发区管委负责代办所有前期手续。固定资产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由开发区负责提供“十一通一平”高标准的用地条件。前期手续和高标准的用地条件。

开发区工业项目准则的准目则的

发展前景

在山西省的东南部,从繁华的晋城市主城区中心出发,沿着宽阔、平坦的凤台东街东行2.5公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整洁优雅的现代化工业新区风貌,这里就是被称为晋城市对外开放窗口的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完善、优质的基础配套设施,道路宽阔,绿树成荫,通讯畅通,水电充足。基础设施是开发区的硬件,更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王牌。开发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建区以来,晋城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文明和谐、开放创新、科技生态、活力竞争”的全省一流开发区为目标,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硬件建设上,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25亿元,建成道路约18公里;建有110KV变电站2座、10KV开闭所1座;建有日供水量5万立方米的第二水厂、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的市自来水公司分水厂;建成集中供热站2座,可满足供热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煤层气管网已覆盖全区。园区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热、通讯、通邮、通网络、通广电和场地平整“九通一平”,为项目落户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软环境建设上,我区秉承“小政府、大服务”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积极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构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对入区企业实行“一条龙”、“一站式”和“保姆式”服务,做到办事不出园区,营造了企业家舒心、放心、满意的投资环境。

开发区不仅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环境优雅,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备,是理想的工业集中区,而且具备体制优势,她是晋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区。

在管理体制上,开发区实行管理委员会体制,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行使市一级综合经济及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目前,在开发区内,土地、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办事机构健全,凡入区投资的客户均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足不出区,便可办妥自投资立项、项目审批到注册登记的全部手续。

为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广泛引进技术、人才,开发区管委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入开发惠入开发策入开发凡入开发区投资客商,除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以外,还可按《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客商到开发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税费减免、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等许多方面享受开发区赋予的各项优惠。为加快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开发区管委会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开发生产潜力产品,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先进技术企业,以及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转让的单位和个人,开发区半给予最大程度的政策、资金倾斜。

生命线生命线生命线生命线生命线。在坚持不断改善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同时,管委会始终把项目引进工作放在首位。建区以来,入区投资企业不断增多,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目前全区企业总数达到61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2家,已基本形成了以光电通讯、机械制造为主导,以丝麻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国内500强企业晋煤集团金鼎煤机为代表,包括美国、日本、南非、萨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来客商纷纷投资开发区。目前,区内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通讯连接器、光学镜头模组生产基地,煤矿瓦斯抑爆设备、氧化镁泡沫陶瓷等高新技术项目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的一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总额的90%,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税收已占全区工业企业纳税总额的33%。开发区在推进产业转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2001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776万元。到2002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可达1500万元。目前,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主要有:江淮机械厂总投资12800万元,主要生产“军爵”牌无名石棉汽车制动器刹车片、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中航一集团5716工厂总投资6000多万元,现已开发了JBM金属防盗门和阀控式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山西森鹅服装有限公司投资1680万元,引进德国先进的丝绸服装染整设备,生产“森鹅”牌真丝、针织服装、服饰系列产品;山西爱德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引进美国最新技术与工艺主要生产儿童专用感冒药--爱德儿康,目前已建成年产1亿片生产线,并通过国家GMP认证;晋城市太阳石实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无机型煤粘结剂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02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其配套建设的型煤设备制造项目投资1000万元,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各种型号型煤制造设备12套;富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高校最新科技成果,结构陶瓷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碳化硅结构陶瓷机械密封件150吨;晋城抗磨材料厂自主开发的泰工牌贝氏体磨球畅销国内,其最新产品奥贝体球铁铸件,打入欧美市场,深受客户欢迎;富晋精密模具(晋城)有限公司由台湾著名实业家郭台铭先生独资兴建,一期项目投资500万美元,该公司引进当今世界先进的精密机构制造设备和精密量测设备,主要从事资讯、通信、消费性电子类精密模具、自动化零配件以及工装夹具的制造,现已形成了精密模具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及最终品栓的完整体系。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75亿元,增长73%;工业总产值完成76.27亿元,增长102%;财政收入完成4.38亿元,增长35%;外贸进出口额完成7.52亿美元,增长73%;当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增长73%。连续三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中排名第一;连续5年实际利用外资排名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连续3年外贸进出口额排名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连续两年被省商务厅评为“投资环境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十二五”期间,晋城经济开发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确保翻两番,冲刺一百亿”的奋斗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速新兴产业工业园开发进度,着力提高产业层次,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旧村改造,提升区域城市形象,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资服务环境,着力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居民增收和民生改善,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全市最具生机活力、发展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

晋城经济开发区以蓬勃的发展姿态,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正成为山西省解放思想的先导区、转型发展的引领区、产业集群的示范区、投资兴业的集聚区,成为华北地区投资的热土,成为中部崛起的一颗闪亮明珠。

区内知名企业

晋城市环球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晋城市富基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

山西晋城汉通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兰花汉斯瓦斯抑爆设备有限公司

山西晋城小笠原铸造有限公司

山西森鹅服装有限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