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英文:Bengbu Medical College,简称“蚌医”)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安徽省政府主管的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蚌埠医学院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区情况、学校领导、杰出校友、学校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蚌埠医学院

别名

BBMC

外文名

Bengbu Medical College

成立日期

1958年7月

所属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

地址

龙子湖校区: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安徽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1751.8 余亩(截至2023年5月)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176名,硕士研究生2754名(截至2023年5月)

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1054人(截至2023年5月

前身

原上海第二医院和安徽医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蒋家平;院长:翁建

校庆日

11月8日

校训

“笃学、精业、修德、厚生”

校歌

《蚌医之歌》

院校代码

10367

专业数量

30个本科专业

简介

1958年7月,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与安徽医学院共同援建蚌埠医学院。1968年8月,蚌埠医学院改名为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11月,该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原名蚌埠医学院。1979年,该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该院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23年2月,该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并进入公示阶段,同年11月20日,教育部拟同意校名变更,进入公示阶段。

截止2023年5月,该院占地面积1751.8亩,共设有五个校区,即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此外,还设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共有30个本科专业,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54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176名,硕士研究生2754名。学院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历史

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

1958年7月,该院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与安徽医学院共同援建蚌埠医学院。学院校舍与附属医院系由原水电部治理淮河委员会办公楼及淮委医院改建。教学人员主要由上海第二医院支援和培训,行政管理人员由原省委和蚌埠市委调配。安徽医学院支援了部分行政领导干部和教学骨干。该校开办后第一学期所需教材、实验器材、标本以及课桌等均从上海运来。1958年9月15日,该院正式开学。1966年,因政治特殊原因,学院停课,学校停止招生,附属医院停诊。1968年8月,经安徽省革委会批准,蚌埠医学院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2月,学院与安徽医学院等院校合并。1970年10月,学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0年11月,安徽省革委会决定将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反修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

蚌埠医学院

蚌埠医学院

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蚌埠医学院原名。1979年,蚌埠医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蚌埠医学院为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1993年,经学院党委研究同意,决定成立蚌埠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1993年,经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院为全省高等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主考学校。2003年,蚌埠医学院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4年,该院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蚌埠医学院

蚌埠医科大学

2023年2月13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蚌埠医学院更名蚌埠医科大学,并进入公示阶段。同年11月20日,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蚌埠医科大学。公示时间为2023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11月,蚌埠医学院共设有 5 个学科门类,30 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

直属附属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荣军医院等9所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学制

医学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检验技术

四年

医学影像技术

四年

护理学

四年

医学影像学

五年

药学

四年

药物分析

四年

临床药学

五年

预防医学

五年

精神医学

五年

口腔医学

五年

麻醉学

五年

儿科学

五年

智能医学工程

四年

生物医学科学

四年

助产学

四年

康复治疗学

四年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四年

卫生检验与防疫

四年

生物医学科学

四年

理学

生物技术

四年

应用心理学

四年

应用统计学

四年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健康服务与管理

四年

工学

制药工程

四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医学信息工程

四年

教育学

运动康复

四年

学科建设

截止2023年4月,学院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此外,学校设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十二五”重点专科,4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类型

专业

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授医学、理学学位)、医学技术、护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生物与医药、应用心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骨科

国家中医“十二五”重点专科

康复医学科

省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神经内科

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

呼吸病科、骨科、胸心外科

师资规模

截止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54人,其中教授179人、副教授392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644人。其中,学校有国家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9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特支计划、江淮名医等84人,皖江学者4人。

蚌埠医学院名师(部分)

类型

姓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潘立民、何先弟、周建生、刘学刚、王震寰、程新德等

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牧林、陈余清、肖玉周等

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陈余清、高涌、胡建国、詹晓东、肖玉周、王洪巨、刘学刚、刘会春、李伟等

安徽省江淮名医

钱军、陈卫东、赵守松、王振杰、王启之、马士崟、刘会春、李志军等

教学建设

截止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设有112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17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2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其中,2021 年新增省级线上一流课程7门、线下一流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1门。此外,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

类型

项目名称

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 医学影像学实验中心、 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制药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实训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显微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医学检验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医学检验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生物科学、药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科学、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合作交流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先后与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讴亚途国际教育公司等开展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一共有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创新中心,1个省级创新联盟,4个省级诊疗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类型

名称

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实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呼吸系病临床基础省级实验室、癌症转化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慢性疾病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感染与免疫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医学与智慧健康重点实验室

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高校创新中心

安徽省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省级创新联盟

安徽省生化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省级诊疗中心

蚌埠、阜阳、芜湖、安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2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7项;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44项,发表SCI、SSCI检索收录论文2471篇,其中在《Science》发表研究型论文2篇。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23年10月,学校图书馆有龙子湖校区中心馆及治淮校区、淮上校区两所分馆。龙子湖校区图书馆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750个。蚌埠医学院有纸质图书135.8万册,中外文期刊212种(其中中文期 刊195种,外文期刊17种),文献资源覆盖医学、社会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门类。该馆还有253.7万种电子图书,分布于29种中外文知名数据库。同时拥有馆藏电子期刊18.52万册,学位论文456.85万册,音视频67.56万小时。

学术期刊

截止2023年10月,蚌埠医学院有3种学术刊物在公开出版发行,分别是《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该刊创办于1976年3月,为月刊,由蚌埠医学院主办,主管单位是安徽省教育厅。它是综合性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稿和征稿。已被认定为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且还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及等十余种数据库收录。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个案报道等多个栏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该刊创办于1996年,为月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被认定为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目前有述评、断层解剖与影像、应用解剖与临床、实验研究、短篇论著、个案报道、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等多个栏目。连续多年荣获包括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高校期刊在内的多个奖项及称号。

中华全科医学

该刊创办于2003年,为月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它被认定为是国家级全科医学领域科技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届优秀期刊的荣誉称号。主要设置有专家论坛、全科医学讲堂、全科医学论著、社区卫生研究、全科护理研究、慢病防治研究、妇幼卫生研究等多个栏目。

校园文化

校歌

学校校歌为《蚌医之歌》。

校徽

学校校徽标志是圆形的,圆形的上面是中文校名字样,由郭沫若题写。下面是英文校名字样,中间的背景则是安徽省地图轮廓和国际通用的医学标志蛇杖图案,外围由五角星、麦穗、齿轮和建校年份“1958”环绕着。

蚌埠医学院

校旗

学校的校旗规格为240cm×160cm,单面单色,旗面正中央是郭沫若题写的中文校名字样,左上角为学校的校徽标志。

蚌埠医学院

校训

“笃学、精业、修德、厚生”

笃学的含义为专心致志,严谨治学。

精业的含义为学生要精通所学专业,老师爱岗敬业,师生共同要精益求精。

修德的含义为修身立德,培养良好德行提高自己的素养。

厚生的含义为学医者要以生命为根本,厚待敬畏生命。

校区情况

截止2023年5月,该校一共有五个校区,分别是龙子湖校区、治淮路校区、宏业路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1751.8亩。

龙子湖校区(主校区)

该校区为学校主校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东临安徽财经大学、西临龙湖体育馆,距蚌埠南站2.6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校区内设有理论楼、实验楼、图文信息中心等,学院本科生均在此校区学习。其中,龙子湖校区文化广场为学校各类文艺汇演承办地。

蚌埠医学院

治淮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路800号,主要负责专升本专业招生,如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等。学习形式采用业余形式,授课采取“线上”远程教学+“线下”短期集中教学方式。此外,该校区也是蚌埠医学院老年大学的授课地,开设有中国旅游文化等课程。

宏业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20号。

淮上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633号,是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总院所在地,也是蚌埠医学院老年大学的授课地,主要开设有中医养生、老年慢性病防治、体育健身、老年心理保健等课程。

高铁校区

该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铁新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蒋家平

院长

翁建平

党委副书记

姚文兵

副院长

陈昌杰、姚强

纪委书记

马哲锐

注: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9月16日

历任领导

职位

姓名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高怀荃

2017-2022

齐玉龙

2012-2017

党委副书记

王俊和

2017-2022

齐玉龙

2008-2012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9月16日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

称号/荣誉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先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福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洪洲

教育部长江学者

高强

2021“强国青年科学家”获得者

周彩存

入榜世界顶尖科学家之列

注: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9月16日

其他领域

姓名

称号/荣誉

刘晓林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卢洪洲

法国医学科学院“夏邦克-杜博赛”获奖者

李鹤成

2022 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获得者

注: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9月16日

学校荣誉

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获2020年度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好”的等次。

2023年5月,蚌埠医学院获“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