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稃雀麦(学名:Bromus epilis Keng)是禾本科雀麦属下的一种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顶节位于秆的中部。其叶鞘无毛,干时折卷,下面微粗糙。圆锥花序开展,带紫色,颖披针形,脊上部粗糙,先端渐尖成短尖头,与其下部小花近等长。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背部无毛,具黄褐色狭膜质边缘,基盘平滑无毛,芒顶生,后期向外反。脊具纤毛,颖果长约7毫米。花果期为7-8月。光稃雀麦主要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丽江、四川省理县海拔约300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沟谷,以及云南西北部的山坡、云南松林及云杉林下草地,海拔280-3300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光稃雀麦的:名称类别、形态特征、分布地区等介绍

中文名

光稃雀麦

拉丁学名

Bromus epil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雀麦属

光稃雀麦

分布区域

云南省

命名者及年代

Keng ex P. C. Keng

名称类别

种 名:光稃雀麦

学 名:Bromus epilis Keng

科:禾本科

属:雀麦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秆高50-70厘米,径1-2毫米,具3节,顶节约位于秆的中部。叶鞘无毛,顶生者长约10厘米;叶舌长约1毫米,具缘毛;叶片长15-30厘米,宽2-4毫米,干时折卷,无毛,下面微粗糙。圆锥花序开展,长15-20厘米,下垂;每节具2-4枚分枝,基部主枝长4-6厘米,具1-2小穗;小穗长15-20毫米,宽约10毫米,含5-7小花,带紫色;小穗轴长约3毫米,背部具刺毛而微粗糙;颖披针形,脊上部粗糙,先端渐尖成短尖头,与其下部小花近等长,第一颖长10-12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12-15毫米,具3-5脉;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12-15毫米,每侧宽2毫米,具5-7脉,背部无毛,具黄褐色狭膜质边缘,基盘平滑无毛,芒顶生,长8-14毫米,后期向外反;内稃长约10毫米,脊具纤毛;花药长2.5-3毫米。颖果长约7毫米。花果期7-8月。

分布地区

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