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所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是蒙自市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同时又是一个坝区、半山区、山区融为一体的乡镇,国土面积87.2平方公里。地处北纬23°15′—23°21′,东经103°24′—103°31′之间。东界芷村镇;南连期路白乡、冷泉镇;西、北接文澜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海拔1959.3米,最低海拔1309米。山区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降雨量1012毫米;半山区年均气温17.5℃,年降雨量950毫米;坝区年均气温17.8℃,年降雨量900毫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新安所镇的: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人口民族、文化、社会、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新安所镇

面积

87.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蒙自市东南部

所属地区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行政类别

人口

45124人(2020年)

邮政区码

661106

电话区号

0873

政府驻地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新安所镇水果交易中心内

下辖地区

辖五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

车牌代码

云G

机场

红河蒙自机场

火车站

蒙自站、蒙自北站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色产业

农业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简介

2021年,蒙自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安所镇人口为45124人。

自然资源

截至2007年,有耕地总面积20887.49亩,人均耕地0.6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54.60元。经济作物以种植石榴、桃子、枇杷、优质梨为主。

新安所有700多年种植石榴的历史。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石榴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面积达4万多亩,产量8万多吨,产值1.6亿元,人均4967元,为红河州最大的农业产业。1996年蒙自万亩石榴园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个农业生态旅游项目。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蒙自甜石榴获水果名优产品大奖。1996年蒙自万亩石榴园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个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还被评为“中国石榴之乡”,并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无公害水果农产品基地”、“全国亚热带作物名优产品基地”,荣获“石榴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新安所镇

区位交通

昆河公路穿境而过,镇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北上昆明289公里,南下国家级口岸河口168公里,抵达越南、海防港569公里,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东经文山到广西壮族自治区800公里。

人口民族

截至2007年,全镇辖五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7397户,总人口32408人,其中,汉族27323人,占总人口的80%;少数民族5085人,占总人口的20%。

2021年,蒙自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安所镇人口为45124人。

文化

新安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建立贲古县,设治于新安所一带。公元1508年(明正德三年)在新安所设立守御千户所,驻扎军队,屯田戌边。之后,地名一直沿用新安所。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建新安所古城。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裁所归蒙自县。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1000多年的军事活动,孕育了新安所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区域内星罗棋布的文化古迹,截至2007年底,有明清历史街道11条、军事遗址5处和古寺庙9座、古民居68座、古墓葬800多座、古石碑23通和古戏台、古商铺、古驿道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新安特色的妆会、洞经、书法、绘画、雕刻、刺绣、诗词、小吃和刘洙、肖崇业历史名人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明清军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的实物见证,比较完整的保存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

社会

集镇建设

新安所是蒙自地区的一个农业种植大镇和人口大镇,交通便利带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1991年前,新安所的集市贸易集中在菜市街,街面狭窄、铺面设施破旧,长年以街为市开展农副产品交易,人流拥挤、人车混行、交通受阻、排水困难等因素,使新安所镇集市脏、乱、差现象日趋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镇容镇貌。为了充分发挥镇政治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改变脏、乱、差、挤的状况,新安所镇历届党委、政府开始着手旧城改造工作,于1992年6月28日成立新安所镇旧城改造领导小组,负责旧城改造的全面工作。

1993年12月28日,建筑面积7136.9M2,投资65万元的新安所农贸市场竣工投入使用,至此,彻底告别了以街为市、拥挤不堪的局面。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1994年4月,新安所镇集镇建设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五百家小城镇试点,首批153家示范镇之一”。

至2004年,新区集镇建设共开发利用土地373.18亩,累计投资6513.80万元,完成东西向、南北向主干道建设10条,累计全长2800米。全镇有乡镇企业225个,其中:镇办4个,个体221个,企业从业人员1759人,总收入完成1060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205万元,实现利税269万元。新安所镇的集镇建设以原来不足1平方公里的状况,发展到3.2平方公里。

至2007年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镇内道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户户联电网,90%农户拥有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84%的自然村实现道路水泥硬化。集镇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2%,形成了“三纵六横”的集镇道路网络,水电及排灌设施齐全。

新区集镇建设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卫生

2007年年底该镇共设5家村卫生所分布在各村委会驻地,有乡村医生16人;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全镇全年参合率90%,至10月全镇门诊减免2784人,费用11.1万元,住院补助2230人,费用35.4万元;做好各类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和食品卫生等工作,全镇食品从业人员319人,体检314人,体检率98.43%,办证验证203户,达100%,各种疫苗应种1521人,接种1498人,接种率98.5%。

文化教育

2007年,该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启动建设中心学校幼儿园,投资12.5万元,改造中山堂操场,建设新校区停车场,投资0.5万元,构建校园广播系统。整合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2007年新安中学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该镇为表彰优秀,对取得好成绩的新安中学及十名中学毕业生给予奖励,教师论文、教学设计30篇获州级奖、34篇获县级奖。同时,继续抓好“两基”工作,进一步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小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16%,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2.6%,参加绿色证书培训378人。

新安所镇

获得荣誉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