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76(俄语:Ил-76,北约代号:耿直/Candid)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研制的四发涡扇战略战术运输机。该机是苏联第一种喷气式军用运输机,也是苏联空运建设的新起点,具有大航程、大荷载的优势,并被广泛出口,一直服役至今。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伊尔-76运输机的:发展沿革、设计特点、延伸型号、基本数据、服役情况等介绍

中文名

伊尔-76

英文名

IL-76

别名

耿直

所属国家

苏联/俄罗斯

产量

850-1000架

机身长度

53.19 米(MF型)

机身高度

14.45 米(MF型)

翼展

50.50 米

最大起飞重量

210 吨(MF型)

最大载重量

52 吨(MF型)

最大飞行速度

850千米/小时(MF型)

首飞时间

1971年3月25日

巡航速度

800千米/小时(MF型)

最大航程

8200 千米(TD型)

发动机

D-30KU或PS-90A-76

发动机数量

四具

机载武器

部分型号装有2门GSh-23机炮

可挂载武器

部分型号可挂载4枚500千克航弹

最大升限

15,000米(MF型)

服役日期

1976年4月21日

研发日期

1966年

研发方

第240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

生产日期

1974年6月

生产方

莫斯科伊留申机械厂

简介

伊尔-76的研发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的是对标美国C-141“运输星”战略运输机,在安-22的基础上为苏联空军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更快速的战略战术运输服务的新型运输机。设计由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谢尔盖·伊留申领导,1967年定型,1971年首飞,也是谢尔盖·伊留申的最后作品。

伊尔-76以军事用途为主,翼载低、展弦比大、有完善的增升装置,可空中加油,具有全天候的飞行设备,可以不依赖基地的维护支援,独立在野外执行任务。使用成本很低,甚至可与水上运输成本相比,在民用运输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伊尔-76总生产数量超过850架,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装备过。该机能够以 770-800 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运送最大重量为 28-60 吨的载荷并飞行 3600-4200 千米的距离。空载状态下最大航程超过 8000 千米。而且该机的机场适应性高,在一般混凝土跑道或非铺装跑道,甚至是南极雪地都能起降。

伊尔-76还延伸出了空中预警机、加油机、消防机等多种型号。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军用航空运输司令部(MATS)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暴露出的军事航空运输问题,结合新时期的作战需求,启动了一种与此前C-74“环球霸王”和C-124“环球霸王Ⅱ”大型运输机不同的新型大战略运输机开发项目。该项目在1956年诞生了最大起飞重量近130吨、载重量超过60吨的道格拉斯C-133“货运霸王”运输机。与之相对的苏联的第一架专用军事航空运输机则直到次年安-12运输机的首飞才正式登场,但安-12与C-133在性能和规格上有着较大的差距,安-12只能算作战术运输机,为弥补差距,1960年苏联迅速启动更大的新型运输机项目,对C-133形成赶超之势,1964年,新运输机下线,被命名为安-22,成为苏联第一种军用战略运输机。

然而几乎在安-22首飞的同时,美国更快一步入役了性能更好的洛克希德C-141“运输星”战略运输机,C-141虽然在运载能力和航程上略逊于安-22,但由于采用了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几乎是螺旋桨发动机的安-22的两倍,也就意味着在长途运输过程中,C-141要比安-22提前2到3个小时抵达目的地,当时对空降作战的高度重视不能允许这种效率差距出现。由于苏联飞机设计师谢尔盖·伊留申领导的第240设计局在1960年曾提出过一种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新型运输机方案能够与C-141一决高下,苏联决定由第240设计局开始新型喷气式战略运输机研制。

研制历程

1966年6月28日,苏联航空工业部长正式签发命令,责成第240设计局正式开展新型运输机的研制工作,要求新型运输机将采用四台涡扇发动机,用于苏联中央部队的战略军事运输和战术前线运输任务,能够执行人员、车辆和多种物资的运输和空投任务。当时第240设计局已经有大型飞机的设计经验,在局长伊留申的领导下1963年就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伊尔-62,为新运输机的研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当时伊留申的身体健康情况已经不佳,新运输机的实际设计由更年轻的副总设计师亨里希·诺沃日洛夫领导,他也是伊尔-62的第一副总设计师。经过研究,第240设计局提交的技术草案采用了当时正在开发中的索洛维约夫D-30KU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该发动机是图-134客机所采用的D-30发动机的重大改进型号。1967年2月25日,经伊留申批准,设计草案被提交到到了苏联中央。1967年11月27日,经苏联部长会议研究决定,正式通过了新型运输机方案,并赋予了“伊尔-76”的编号。

在研制过程中,格奥尔基·帕基廖夫上校和拉迪·帕普科夫斯基担任模型测试工作的首席工程师,通过大量的模型测试充分对伊尔-76的气动布局、货舱布局、空投以及起降装置等细节设计找到了最优化方案,确定了机械化的中后掠翼空气动力学布局、具备反推力装置的四发涡扇发动机强化结构布局和高性能降落制动起落架等与当时国内外运输机所不同的设计特点。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伊尔-76认证了两百多项发明著作权证书和三十多项国外专利。

测试生产

1971年初,第一架原型机在莫斯科第240设计局机械厂完成制造,1971年3月25日,苏联英雄试飞员爱德华·库兹涅佐夫驾机从伏龙芝中央机场起飞,飞行上百千米后成功降落在格罗莫夫飞行研究所机场。在格罗莫夫,这架原型机开始进行更细致的飞行测试,以验证各子系统的性能。1971年5月,这架原型机在伏努科沃机场向苏联高层进行展示,并随后参加了巴黎航展,引起轰动。1972底,第二架原型机试飞成功,1973年5月,第三架原型机也是第一架生产型机从乌兹别克斯坦以“瓦列里·契卡洛夫”命名的塔什干航空制造厂机场成功试飞,同年11月,第四架原型机也是第二架生产型机试飞。到1974年12月伊尔-76通过国家验收时,4架原型机共进行了964次飞行试验,累计飞行1676小时。

伊尔-76运输机

1975年,第一架生产型机调拨给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市第339航空运输团,开始列装测试,1976年4月21日,苏联政府下令,正式将伊尔-76投入现役。此后,伊尔-76的生产工作完全交由塔什干航空制造厂进行,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生产高峰期,该厂的伊尔-76年产量最多达65架。苏联解体后,塔什干厂仍然维持了较高的产量供应外销。2012年后,新伊尔-76的生产被转移到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联合飞机公司航星制造厂。

伊尔-76运输机

设计特点

基本设计

伊尔-76采用和C-141“运输星”类似的上单后掠翼、单垂尾高平尾翼的设计布局,机翼置于机身最上方,位置较高,以最大程度减小对机舱空间的侵占,后掠角度约25度。为缩短起飞和降落距离,机翼上装有经过强化设计的大面积襟翼及扰流板,副翼为静态质量平衡式,并有两段三缝后缘襟翼,共有16个扰流片,整个机翼前缘共有10段前缘缝翼。机头呈尖锥形,分为三层,上层为驾驶舱,下层为安装有大量观察窗的领航舱,中间为圆形雷达天线罩。起落架为前三点式设计,共5组,前起落架单组四轮,后起落架各两组四轮,轮子尺寸为 1300×480 毫米,起落架支柱短粗而结实,采用多机轮和胎压调节装置,起落架支柱短粗而结实,采用多机轮和胎压调节装置,并配备了高性能制动器以缩短降落距离。

伊尔-76运输机

动力设计

伊尔-76采用四具索洛维约夫设计局的D-30KU(Д-30КУ)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1971年随伊尔-76首架原型机的下线同时通过国家验收,是D-30发动机的重大改进型号,在设计上采用3级压缩机和4级低压涡轮与11级压缩机和2级高压涡轮的双轴设计,并设有防喘振旁通阀,风扇直径1455毫米,巡航模式下每小时公斤/千克力比油耗约0.64-0.7,单台推力117.7千牛,涵道比2∶1,翻修寿命3000小时。每台发动机都装有蚌壳式反推力装置,收藏在尾喷管的下部。内翼和外翼前后翼梁之间为整体油箱,总燃油量109480升。

伊尔-76运输机

运载设计

伊尔-76货舱尺寸20米×3.46米×3.40米,货舱地板用钛合金加固,可运载140名全副武装士兵或125名伞兵;还可装运各种装甲车,运兵车,高炮和导弹;也可装载6个重5670千克的2.99米×2.44米×2.44米的集装箱或12个重2500千克的1.46米×2.44米×1.90米的集装箱或6个重5670千克的2.99米×2.44米的货盘。利用舱段组件可快速改变舱内布局,每段舱段可载客36人(每排4座)、担架病人和随行医护人员,也可载货。每架飞机可载3段舱段,每段长6.10米,宽2.44米,高2.44米。货舱后部有蚌壳式舱门和货桥以及装卸导轨,导轨宽度可调。2台电动起重机,每台起重能力2500千克;2台绞车,每台牵引拉力为3000千克。货舱为气密式,在10668米高空可保持3000米高度的气压。必要时可给驾驶舱增压。

伊尔-76运输机

航电武装

伊尔-76的主要航电系统是包括自动飞行操纵系统和自动着陆系统组成的全天候昼夜起飞着陆设备,是与安-22基本相同的PNPK“库波尔”系统,系统由RLS-P全向地面测绘雷达和RLS-N前向气象雷达以及应答机和光学红外探测设备围绕“侏儒” (BTsVM)机载计算机构成,并设有飞行操纵助力器,由电动泵提供动力,并与中央液压源分开,助力器失效后,可以手动操作。伊尔-76也具备自卫和轰炸能力,机尾设置有两门GSh-23机炮组成的半球自卫炮塔,合计载弹量1000发,配合有光学和测距雷达辅助瞄准设备;机上共设有四具APP-50R自动无源干扰发射装置,可装填共计384发电子干扰和红外干扰弹。翼下共设有四具UBD-3DA型通用挂架,可挂载500千克级航弹,配合机上“库波尔”系统能够执行轰炸任务,便于应对某些空降场的特殊情况。

伊尔-76运输机

延伸型号

型号

类型

时间

性质

伊尔-76

军用

1971

最初生产型,承载能力约40吨,安装的是D-30P涡扇发动机,推力117.7kN。1977年停产

伊尔-76MGA

民用

1976

删除了军用电子设备和武器的民用版,仅制造了2架。1976年12月22日首飞

伊尔-76M

军用

1978

第一次军用版大规模现代化改进型号,加固了机身,优化了空投支持设备,承载能力增加到42吨。1978年3月24日首飞

伊尔-76T

民用

1978

伊尔-76M型的民用版本,删除了机尾机炮、箔条发射装置、和军用电子设备。1978年11月4日首飞

A-50预警机

军用

1978

早期空中预警机型,也称之为伊尔-70,采用背负式圆盘雷达,由别利耶夫设计局设计,1978年首飞

伊尔-76KT

军用

1981

航天训练型号,拆除了部分货运设备,将货舱改用作在失重模拟条件下训练宇航员,共制造了3架,1981年8月2日首飞

伊尔-76MD

军用

1981

第二次军用版大规模现代化改进型号,在伊尔-76M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身和起落架,载重能力增加到48吨,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190吨,40吨载重航程增加到4200千米。电池寿命已延长至两个月,从该型开始具备轰炸能力。1981年3月6日首飞

A-60实验机

军用

1981

空中飞行实验室型,用于测试空载激光武器,共制造2架

伊尔-76TD

民用

1982

伊尔-76MD型的民用版本,拆除了军用设备,载重50吨,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航程3600千米。1982年5月5日首飞

伊尔-76MD

军用

1983

伊尔-76MD的医院飞机型号,机上设置了三个医疗模块,能够分别进行术前急救和护理、手术和重症监护任务。1983年7月23日首飞

伊尔-78

军用

1983

基于伊尔-76MD的加油机。1983年6月26日首飞。主要用于给予前线及远程战斗飞机及军用运输机进行空中加油,也可以同时用作运输机的用途向机场运输燃油,采用了三点式空中加油系统,可以同时为到3架飞机加油,去除所有货运设施节约了约5吨重量,可以运载用于空中加油的油料105吨。最大空中加油能力为1.3吨/分钟

伊尔-76PS

军用

1984

搜救型号,扩大了机首和机尾的的观察窗,1984年12月18日首飞

伊尔-76TD

军用

1985

伊尔-76TD的极地用型号,加装了能够适应北极和南极飞行的附加导航设备,共制造2架

伊尔-976

军用

1986

空中航天遥测机,用于导弹发射过程中的空中探测和指挥以及信号中继。在结构上是伊尔-76MD和A-50的结合体,货舱改装为能够容纳15人的遥测控制中心。共制造了3架

伊尔-76PP

军用

1987

在伊尔-76MD型的基础上改装的大型空中电子战飞机,两翼尖安装了塔甘罗格航空科技综合体的“Landysh”电子战舱,机头安装了2台AI-24VTTVD涡轮发电机,功率2820马力以供电力消耗。1987年4月29日首飞,该型机后来因无法解决大功率下的电磁兼容问题而放弃

伊尔-78M

军用

1987

伊尔-78加油机的改型,进一步优化货舱设计,将燃油舱从2个增加到3个,载油量提高到126吨。1987年3月7日首飞

伊尔-82

(伊尔-76SK)

军用

1987

与美国E-4B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机(NEACP)类似的空中战略指挥机改型,大量沿用A-50空中预警机的设备,但没有背负式雷达,机头上方有鼓包状突起,机身上也有很多突起,用于容纳多种通信设备,该机也称之为伊尔-76SK型,1987年首飞,共生产了2架,2007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伊尔-76

“阿德南1号”

军用

1988

原称为“巴格达1号”,是在伊尔-76MD型的基础上,在货舱尾部安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虎”式G波段搜索雷达的空中预警机,共制造了3架

伊尔-76MDK

军用

1988

在伊尔-76MD型的基础上改进的航天训练型号,相比伊尔-76KT具有更坚固的机翼和机身,优化了燃油和液压系统以确保在失重条件下平稳运行。货舱壁采用柔软材料制成,货舱地板铺设了运动垫。1988年8月6日首飞,共制造了3架,都部署在莫斯科契卡洛夫斯基机场

伊尔-76

“阿德南2号”

军用

1989

在“阿德南1号”的基础上将雷达改为背负式的旋转盘式结构,仅1架,海湾战争爆发后为避免被美军攻击,该机飞往伊朗,后被纳入伊朗空军,2009年发生事故坠毁

伊尔-76P

民用

1989

消防型,可携带32000千克重的水/灭火剂。1989年9月22日首飞

伊尔-76LL

军用

1991

用于测试新型发动机的改型,左侧2号发动机位置进行修改,能够挂载多种不同的发动机。试验过NK-86、PS-90A、D-18T涡轮风扇发动机以及D-236、D-27桨扇发动机等

伊尔-76MDP

民用

1993

伊尔-76MD的消防型,1993年1月28日首飞。机上两个圆柱体容器可盛44000千克重的水/灭火剂。配备有投放、灌充、排泄(水和灭火剂)系统、投放区瞄准装置,子弹投放器中储备有384个气象弹用于人工干预天气。整个机载灭火设备可在4小时内装在飞机上或拆下,水/灭火剂容器可在10~15分钟内灌满,6~7秒钟内可投放完。投放时飞行速度在240~400千米/小时范围内,飞行高度80米

伊尔-76MF

军用

1995

第三次军用版大规模现代化改进型号,在伊尔-76MD基础上机翼翼根部位的机身上前后各插入了3.3米的延长,使得机身长度增加了6.6米。因此,使得货舱长度从24.5米增加到31.14米,仪表台也首次安装了液晶显示器,优化了布局设置,简便了无线电操作,可以省去一名无线电操作员,机组人员减少到五人。配备了动力更大、经济性更好的PS-90A-76发动机,符合了国际民航组织对现代化民用飞机的噪音和排放要求。载重能力增加到60吨,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210吨,1995年8月1日首飞

伊尔-78MK

军用

1995

在伊尔-78M的基础上改进的多用途型号,将载油舱改为更方便拆卸的设计,能够更快的进行运输机和加油机之间的切换。但该机未获得任何订单

伊尔-76TF

民用

1995

伊尔-76MF型换装PS-90A-76发动机的民用型,并优化了驾驶舱设计,使得机组减少到4人以内

伊尔-78MP

军用

2006

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根据巴基斯坦空军的需求改装的伊尔-78加油机,以适应巴基斯坦空军机型。2009年交付

伊尔-76TD-90VD

民用

2008

在伊尔-76TD的基础上使用更经济的PS-90A-76发动机的改型,由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公司的支持下改装,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第4章对地面噪声的要求,而所有其他使用D-30-KP(D-30-KP-2)发动机的改装仅符合第2章标准,还安装了13种新型机载设备系统,其中包括新型导航和驾驶设备,液晶显示与信号系统,改善了驾驶舱的人机工程学

伊尔-76TD-90SW

民用

2009

根据阿塞拜疆丝绸之路航空公司的需求改装的伊尔-76TD-90VD型

KJ-2000预警机

军用

2003

中国基于伊尔-76改装的空中预警机,采用了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空中预警雷达,工作在L波段,该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伊尔-76MD-90A

军用

2011

第四次军用版大规模现代化改进型号,也是生产线转移到乌里扬诺夫斯克后的主要生产型号,基本改进与伊尔-76MF型类似,但没有增加货舱长度

伊尔-78M-2

军用

2014

伊尔-78M加油机的现代化升级型号,基本性能变化不大,主要提高了操作自动化水平等

伊尔-76MD-M

军用

2016

第五次军用版大规模现代化改进型号,在伊尔-76MD的基础上,换装了圣彼得堡列尼涅茨公司的新型“Kupol-3”导航系统、视野更好的新型玻璃座舱、新型自卫干扰系统、引入液晶显示器优化仪表台布局等改进,但仍然保留使用了D-30P涡扇发动机,根据合同,俄罗斯空天军的所有军用运输机都将进行类似的升级。2016年2月28日首飞,2018年3月13日首架飞机交付部队,经过改进的伊尔-76MD服役寿命延长至40年

伊尔-78MK-90

军用

2016

在伊尔-76MD-90A的基础上新改装的伊尔-78M-2加油机

A-100预警机

军用

2016

基于伊尔-76MD-90A型改进的空中预警机,预警雷达换装为新型旋转双面有源相控阵

伊尔-78MKI

军用

2018

根据印度的需求改装的伊尔-78M加油机

基本数据

伊尔-76M

伊尔-76TD

伊尔-76MF

长度

46.59 米

53.19 米

翼展

50.50 米

机翼面积

300 平方米

长宽比

8.5

翼载荷

最大 567 千克/平方米

最大 633 千克/平方米

最大 700 kg 千克/平方米

高度

14.76 米

14.45 米

空重

92 吨

104 吨

最大起飞重量

170 吨

190 吨

210 吨

最大载重量

40 吨

48 吨

52 吨

最大机身直径

4.80 米

货舱截面宽度

3.46 米

货舱总高度

3.40 米

货舱总长度

20 米

25.75 米

发动机/推力

索洛维约夫D-30KU

4×118 千牛

索洛维约夫D-30KU-2

4×122 千牛

索洛维约夫PS-90A-76

4×142 千牛

最大速度

85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750千米/小时

800千米/小时

进近速度

220千米/小时

240千米/小时

最大升限

15,000米

巡航高度

9,000米

12,000米

13,000米

续航力

5,000 千米(40 吨时)

4,200 千米(满载)

5,400 千米(40 吨时)

4,400 千米(满载)

6,300 千米(40 吨时)

5,800 千米(满载)

最小起飞距离

850 米

1,700米

1,800米

最小着陆距离

450 米

1,000米

990 米

首飞时间

1978年3月24日

1982年5月5日

1995年8月1日

服役情况

军用情况

  • 阿尔及利亚:截至 2023 年 1 月,阿尔及利亚空军约11 架 伊尔-76 和 5 架 伊尔-78 在役;

  • 安哥拉:截至 2023 年 1 月,安哥拉人民军空军约6 架 伊尔-76TD在役;

  • 亚美尼亚:截至 2023 年 1 月,亚美尼亚空军约2架伊尔-76在役;

  • 阿塞拜疆:截至 2023 年 1 月,阿塞拜疆空军约2架伊尔-76在役;

  • 白俄罗斯:截至 2023 年 1 月,白俄罗斯空军约2架伊尔-76在役;

  • 中国:截至2013年,有至少10架伊尔-76在役;

  • 埃及:截至 2023 年 1 月,埃及空军约2架伊尔-76在役;

  • 印度:截至 2023 年 1 月,印度空军约17架伊尔-76和7架伊尔-78在役;

  • 伊朗:截至 2021年 1 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约5架伊尔-76在役;

  • 俄罗斯:截至 2016 年,俄罗斯空军约有 119 架伊尔-76、19架伊尔-78在役;

  • 苏丹:截至 2023 年 1 月,苏丹空军有1架伊尔-76在役;

  • 叙利亚:截至 2021 年 1 月,叙利亚空军约2架伊尔-76在役;

  • 乌克兰:乌克兰空军从苏联空军继承了大量伊尔-76,但截至 2023 年 1 月,只有约2架仍在服役;

  • 乌兹别克斯坦:截至 2023 年 1 月,乌兹别克斯坦空军和防空部队约5架伊尔-76在役;

  • 伊拉克:伊拉克空军曾有伊尔-76服役过,但目前已经退役;

  • 利比亚:利比亚空军曾有伊尔-76服役过,但目前已经退役和被摧毁殆尽;

  • 也门:也门空军曾有伊尔-76服役过,但目前已经退役和被摧毁殆尽;

  • 津巴布韦:津巴布韦空军曾有伊尔-76服役过,但目前已经退役。

民用情况

  • 亚美尼亚高度航空(Air Highnesses)公司在营1架伊尔-76TD;

  • 阿塞拜疆阿维亚货运(Azal Avia Cargo)公司在营1架伊尔-76TD和1架伊尔-76MD,丝绸之路航空公司(Silk Way Airlines)在营5架伊尔-76TD和2架伊尔-76TD-90;

  • 白俄罗斯跨阿维亚出口货运航空公司(Trans AVIA export)航空公司在营6架伊尔-76TD;

  •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航空公司在营1架伊尔-76TD,“GST Aero”航空公司在营2架伊尔-76TD;

  • 吉尔吉斯斯坦博蒂尔阿维亚(Botir Avia)航空公司在营1架伊尔-76MD和2架伊尔-76TD;

  • 朝鲜高丽航空在营若干伊尔-76;

  • 俄罗斯多家民间航空公司目前共在营超过70架伊尔-76,多为伊尔-76TD型;

  • 乌克兰多家民间航空公司目前共在营超过30架伊尔-76,多为伊尔-76TD型;

  • 苏丹阿扎航空运输公司(Azza Transport)在营2架伊尔-76TD;

  • 美国战术防空服务公司在营1-2架伊尔-78执行消防任务;

  • 阿联酋凤凰航空(Phoenix Aviation)航空公司在营2架伊尔-76TD。

失事情况

  • 1979 年 11 月 23 日,注册号为 CCCP-86714 的苏联空军伊尔-76在维捷布斯克机场降落时飞机坠毁,七名机组人员遇难;这是伊尔-7 的第一次失事事故;

  • 1988 年 12 月 11 日,俄罗斯航空公司的一架伊尔-76在亚美尼亚坠毁,机上 77 人遇难,这架飞机正在执行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的救援行动;

  • 1989 年 10 月 18 日,注册号为 CCCP-76569 的苏联空军伊尔-76在阿塞拜疆苏姆盖特附近的里海坠毁,机上 57 遇难,事故原因是发动机空中起火;

  • 1990 年 2 月 1 日,注册号为СССР-86021 的苏联空军伊尔-76在立陶宛帕内韦日斯空军基地起飞后不久坠毁,全部 8 名机组人员遇难;

  • 1991 年 5 月 24 日,阿联酋“Metro Cargo”航空公司的一架伊尔-76TD(LZ-INK)因燃料耗尽在克尔曼沙阿机场迫降时坠毁,10名机组人员中 4 人遇难;

  • 1993 年 7 月 8 日,俄罗斯空军的一架伊尔-76M (RA-86039) 在普斯科夫机场附近坠毁,机上 11 名机组人员遇难,事故原因是飞行中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

  • 1996 年 8 月 19 日,一架俄罗斯斯派尔航空公司的伊尔-76T,由于飞行员失误导致机上电力故障试图迫降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时坠毁,机上 14 人全部遇难;

  • 1996 年 11 月 12 日,哈萨克斯坦航空公司一架伊尔-76与沙特航空一架波音 747在印度查尔希达德里上空相撞,两架飞机上的 349 人全部遇难,事故原因是空中交通管制失误;

  • 1996 年 11 月 27 日,俄罗斯空军的一架伊尔-76MD(RA-78804)在阿巴坎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21人全部遇难;

  • 1998 年 7 月 13 日,美国国际空中运输航空的一架伊尔-76MD (UR-76424) 从哈伊马角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海,机上8人全部遇难,事故原因是货物超载;

  • 1998 年 7 月 17 日,保加利亚索非亚航空的一架伊尔-78 (UR-UCI) 在阿斯马拉国际机场的附近坠毁,机上 10 人全部遇难;

  • 2001 年 12 月 2 日,俄罗斯边防局一架伊尔-76TD在俄罗斯新伊尼亚坠毁,机上 18 人遇难;

  • 2003 年 2 月 19 日,伊尔的一架伊尔-76在伊朗克尔曼附近坠毁,造成 275 人遇难,多为伊朗革命卫队军人;

  • 2003 年 5 月 8 日,刚果政府租用的一架伊尔-76从首都金沙萨起飞后,货舱坡道在高空中意外开启,货舱120多人中14人坠落遇难;

  • 2008 年 6 月 30 日,苏丹的一架伊尔-76在喀土穆附近坠毁,机上全部 4 名机组人员遇难;

  • 2009 年 1 月 15 日,俄罗斯内政部的两架伊尔-76MD在马哈奇卡拉机场发生地面相撞事故,事故造成一机失火报废,一机受损,3人遇难;

  • 2009 年 3 月 9 日,南非“Aerolift”公司的一架伊尔-76 (S9-SAB) 从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维多利亚湖,机上 11 人全部遇难;

  • 2009 年 9 月 22 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一架伊尔-76MD在瓦拉明附近坠毁,机上 7 人全部遇难;

  • 2009年11月1日,俄罗斯内政部的一架伊尔-76在米尔内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1人遇难;

  • 2010 年 11 月 28 日, 格鲁吉亚太阳之路航空的一架伊尔-76(4L-GNI)从真纳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坠毁,机上8人全部遇难,并导致地上2名普通群众遇难;

  • 2011 年 7 月 6 日,丝绸之路航空公司一架伊尔-76(4K-AZ55)在阿富汗坠毁,机上8人全部遇难;

  • 2012 年 11 月 30 日,刚果“Aéro-Service”航空公司的一架伊尔-76T布拉柴维尔在暴风雨期间降落,造成 32 人死亡,其中包括 5 名机组人员、机上另一人和地面上的 26 人;

  • 2016 年 7 月 1 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 (EMERCOM) 的一架 伊尔-76TD (RA-76840) 在伊尔库茨克附近扑灭野火时撞上了 Rybnyi Uyan 附近的山坡,机上十人全部遇难;

  • 2018年4 月 11日,阿尔及利亚空军的一架伊尔-76(7T-WIV)从阿尔及利亚布法里克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 257 人全部遇难;

  • 2022 年 6 月 24 日,俄罗斯空军伊尔-76MD RF-78778在发动机起火后降落在梁赞市附近时坠毁并起火,机上九人中有五人遇难。

注释

[a]

伊留申去世后,第240设计局改称伊留申设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