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1963年4月-2016年5月28日),男,汉族,陕西志丹县人。1979年2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李建民的:人物生平、人物逝世、人物事迹等介绍

中文名

李建民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陕西志丹县

出生日期

1963年4月

去世日期

2016年5月28日

民族

汉族

职位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入党时间

1986年7月

参加工作时间

1979年2月

简介

曾任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建民同志出差期间,在西安不幸突发疾病,于2016年5月28日23时10分逝世,享年54岁。

人物生平

1979.02至1984.09,志丹县王渠小学、市镇小学教师。

李建民

1984.09至1987.01,志丹县教育局文书、副主任科员。

1987.01至1988.06,志丹县委办公室机要秘书。

1988.06至1991.03,共青团志丹县委副书记。

1991.03至1992.09,志丹县杏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2.09至1997.08,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1997.08至2002.12,延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2.12至2004.07,吴起县委常委、副县长。

2004.07至2006.07,吴起县委副书记、县长。

2006.07至2007.01,中共彬县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代县长。

2007.01至2010.03,中共彬县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

2010.03至2015.02,中共彬县县委书记。

2015.02,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人物逝世

李建民同志出差期间,在西安不幸突发疾病,于2016年5月28日23时10分逝世,享年54岁。

人物事迹

悼念好书记李建民

2016年5月28日深夜,时任安康市副市长的李建民出差期间,在西安不幸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4岁。当时,距李建民从彬县县委书记任上调往安康,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噩耗还是在当晚就传到了彬县。当天夜里,在彬县这座“川城”,不少人泪湿双眼,一夜未眠。2006年7月,李建民从吴起县调到彬县任职,一直到2015年2月离开,在彬县整整工作了10年。

李建民去世的消息传到彬县后,当地群众的手机朋友圈迅速被李建民三个字刷屏,屏幕上遍是悲伤、遗憾、怀念、感谢等字眼。悲伤的情绪在5月30日晚达到高潮。当天下午开始,上千人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开元广场,聚在彬塔下面悼念李建民。群众们在塔身上挂起“建民书记一路走好”的挽帐,在地上点起了寄托哀思的蜡烛。

当天参加悼念活动的彬县人老刘回忆,现场的花圈最少有上百个,都是老百姓自己买的:一位干部拿着花圈来了,一路走一路哭,他说他是代表他自己来的;一位卖兔子肉的老板带着女儿来了,他至今还记得李建民到他小饭馆吃饭后硬给他塞钱的情景;三位女中学生手捧鲜花来了,一脸崇敬;一群环卫工来了,现场大哭,他们感念李建民让他们有了一份事情做;一位80岁的老干部过来点了一炷香默默离开;北塬上一位村民骑着摩托车,驮着花圈也来了……

夜色渐黑,广场上的人也越聚越多,想上前上香献花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悼念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许,直到活动结束,不少人还久久不愿离开。

家中唯一的电器是洗衣机

李建民家的院子里有四个窑洞,他和哥哥一人两个。贴瓷片的房子六间是两年前移民搬迁时盖的,国家补贴一半,自己掏一半。

辉煌地产老总焦晓锋,彬县电视台原国家一级播音员史爱群等人看到房子后放声大哭。

焦晓峰大哭着说:“人说李书记不贪是因为不差钱。这算个啥吗!这叫有钱?”

国家贫困县变成陕西十强县

40多岁的朱先生说:“自从李建民到彬县后,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北滩的变化最大。”60多岁的退休干部张女士说,李建民好不好,看看他做的事就知道了,开元广场和泾河河堤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朱先生和张女士口中提到的北滩和泾河河堤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件事,不少彬县人一提到它,就会说起李建民的好。

“十年,十年的轮回中,在这座城,在百姓心中。这座城,是对你最好的铭记!”李建民去世后,有人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

2006年之前,彬县还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这里,李建民展现了清晰的思路和超前的眼光,仅用4年就带领彬县成为陕西十强县。

当时,彬县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有近30年的楼龄,楼内门窗破烂、桌椅陈旧、墙皮脱落、厕所渗水。“办公条件差,一点面子都没有!”不少公务员都抱怨过当时的办公楼,盼着李建民能拍板拿钱翻修一次。

李建民

“钱应该先紧着教育花!”李建民初来乍到就定了调子。他认为,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发展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

在这一发展思路之下,彬县教育异军突起,在陕西省率先化解了“普九”债务,实施了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

彬县的穷困还与泾河泛滥有关。泾河从彬县穿城而过,两岸常年没有河堤,大小水灾年年有。李建民亲自带队考察之后,决定斥资3.2亿元启动防洪工程。

贫困县花这么多钱筑堤,随即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争议还没停止,一场大暴雨就给了彬县人答案。

2010年7月23日暴雨突袭彬县,水位已经超过1米,眼看县城就要被毁。晚上10点,李建民站在齐胸深的洪水中调度挖掘机、铲车,迅速疏通了3条通往泾河的支流。个把小时之后,城区的洪水就全部泄走,新修建的河堤在考验中岿然不动。

从那以后,反对修堤的声音烟消云散。

我儿脾性不好,伤着大家的多原谅

不仅在彬县备受尊重,在李建民的家乡志丹县张渠乡,老百姓至今念着他的好,最多的评价是“好人啊!”称赞他当官不忘本。在李建民的张罗下,这个昔日闭塞的乡里拉上了电线,通上了自来水。当地群众说:“我们有个三长两短、七难八过,只要给他说一声,没有跌在地下的理儿。”

李建民

在另一个工作过的地方延川,老同事评价李建民“思路极其精明、点子非常多”。

“精明的思路”来自扎实的基层调研。每到一个地方,李建民都要卷起裤脚,挨个乡镇调研、挨个村子探访。延川县的705个自然村中,李建民去了703个。经过实地勘察,李建民敏锐地发现枣业的巨大潜力。他随即发动农口同志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延川县统计数据显示,李建民任职期间,红枣种植面积从7.8万亩扩大到了21万亩,成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对老百姓,李建民总是笑脸相对,但对那些不好好干事的干部,脾气不太好,他只认工作不认人。一位与他共事过的彬县干部说,李建民在工作上也从来没有虚的,不讲“套路”。检查工作时总是先到田间地头亲自看,而后才听取汇报。在志丹县殡仪馆举行的追悼会上,李建民的老父亲当众哽咽着说,“我儿脾性不好,伤着大家的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