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华,男,1971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油气钻井工艺和油井管材料研究。现任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全面主持和负责全院形成工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林元华的:个人简历、主要研究项目、代表性成果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71年

学历

研究生学历

个人简历

林元华博士现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石油管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油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管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P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四川省学术带头人。林元华博士学术研究水平高,教学成果突出,是西南石油大学出色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他率先开展《钻井与完井工程》双语教学工作,能全英语授课并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林元华博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部,申报或获准专利16项。同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并于2008年被评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2005年被遴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9年获第十八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现为中国石油学会与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中国石油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管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CNPC)石油管工程重点实验管柱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天然气与石油》编委、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先后评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并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直致力于油气钻井工艺、油井管力学以及材料、酸性气井井筒完整性管理领域的应用基础与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能较好融合金属材料和力学学科,推进石油管工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创造性强和应用效果显著的工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已承担或完成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获得国家专利2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著作4部,参与行业标准审定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CSCD论文60余篇、EI收录70余篇、SCI收录38篇,申报并受理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4项。

• 1996.06-1999.06: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助教

• 1999.06-2002.09: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讲师

• 2002.10-2006.1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 2006.11至今: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

• 2001.09-2006.05: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人员(兼职)

• 1999.09-1999.12:加拿大APA咨询公司,侧钻水平井培训

主要研究项目

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地层地应力场反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酸性气井环空带压机理及诊断、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腐蚀环境井筒完整性设计研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

高含H2S气藏完井管柱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酸性气井环空带压机理及安全可靠性研究,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续计划

高温高压(酸性)气井井筒完整性设计、环空压力管理规范研究,塔里木油田资助项目

1.

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地层地应力场反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酸性气井环空带压机理及诊断、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腐蚀环境井筒完整性设计研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

4.

高含H2S气藏完井管柱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5.

酸性气井环空带压机理及安全可靠性研究,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续计划

6.

高温高压(酸性)气井井筒完整性设计、环空压力管理规范研究,塔里木油田资助项目

代表性成果

基于深井钻柱动力学的高速牙轮钻头与振动筛研制及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温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200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深井油井管安全可靠性研究,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工况下钻柱安全性关键因素研究,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钻柱动力学研究与现场应用,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复杂岩盐层安全钻井理论与技术研究,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复杂工况油气井套管柱设计及管材选用技术研究,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石油工程本科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石油工程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适应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划转地方高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基于深井钻柱动力学的高速牙轮钻头与振动筛研制及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高温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200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复杂深井油井管安全可靠性研究,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

复杂工况下钻柱安全性关键因素研究,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5.

钻柱动力学研究与现场应用,200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复杂岩盐层安全钻井理论与技术研究,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复杂工况油气井套管柱设计及管材选用技术研究,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8.

石油工程本科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9.

石油工程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0.

适应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1.

划转地方高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