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南非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第91届)获得者。她的作品以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著称,代表作有《七月的人民》《我儿子的故事》《基本的姿态》等。199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南非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纳丁·戈迪默的:人物生平、 人物关系、人物作品、获奖荣誉、作品特征、人物评价、人物争议、人物轶事、后世纪念等介绍

中文名

纳丁·戈迪默

外文名

Nadine Gordimer

国籍

南非

性别

语言

英语

出生地

斯普林斯

出生国家

南非

出生日期

1923年11月20日

去世日期

2014年7月13日

去世地

约翰内斯堡

职业

作家

所获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保守的人》《七月的人民》《伯格的女儿》《偶遇者》《无人伴随我》《贵宾》等

毕业院校

威特沃特斯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简介

1923年,戈迪默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业小镇斯普林斯。父亲是立陶宛人,母亲是英国人,均系犹太裔。戈迪默先后在一所修道院学校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读书。纳丁·戈迪默年少早慧,13岁(1937年)在约翰内斯堡《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了一篇寓言故事,从此开始了笔耕生涯。戈迪默一生着有13部长篇小说,200多篇短篇小说及戏剧若干,其中她凭借《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获得布克文学奖、凭《贵宾》获得詹姆斯·莱特·布莱克纪念奖。纳丁·戈迪默在她的作品中探讨了压迫性社会制度对普通人际关系的扭曲,比如她经历的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但也正因如此,戈迪默的作品在南非本土数次遭禁:《陌生人的世界》被禁了十年;《晚期资产阶级世界》被禁了十二年;《伯格的女儿》被禁四个月。除作家之外,戈迪默也是一个反种族隔离活动家。1962年,戈迪默就给曼德拉起草了著名演讲词《为理想我愿献出生命》。1986年出庭作证使22名非国大党员免除死刑。她在晚年,又投身南非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公益事业,国际社会把她称为“南非的良心”。2014年7月13日,纳丁·戈迪默去世,享年90岁。

戈迪默聚焦于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与白人的命运,其作品有浓郁的反种族主义色彩。Miriam Berkley在《出版商周刊》上写道“这位作家...使该国种族法的有害,普遍特征变得明显,这不仅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毒害了许多关系,“。曼德拉基金会称她是“南非伟大的女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弗·德·克勒克曾经说,戈迪默的成就也就是代表着全南非的成就,给南非带来了光荣。

人物生平

幼年生活

纳丁·戈迪默出生于1923年,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由立陶宛迁徙到南非的移民,母亲则是少有的对黑人抱以同情的英国白人。纳丁·戈迪默一家生活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一座金矿小城斯普林斯,南非各地的黑人矿工被季节性招募至此,于艰苦的环境中工作。戈迪默深刻意识到黑人矿工的残酷处境。她自小就勤于读书,深受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影响,意识到种族隔离制度给有色人种和白人自身造成的危害。1932年戈迪默开始尝试创作,1937年在约翰内斯堡《周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名为《追求看得见的黄金》的寓言故事,广受好评,自此开始深耕写作。1939年戈迪默的处女作《明天再来》在约翰内斯堡一家周刊上发表,据她自己说,“这是一篇写大人的故事”。

早期创作

1947年,纳丁·戈迪默进入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斯特兰大学学习。在那里,戈迪默首次跨越肤色障碍与其他专业人士交往。一年后她离开学校搬到约翰内斯堡,她一边上课,一边继续写作——她将这些故事集结成《面对面》,于1949年出版。同年戈迪默开始了一段为期三年的短暂婚姻,生下女儿奥瑞安,一年后她的作品在美国几家刊物上发表,反映强烈,美国出版商纷纷向她约稿。1951年,《纽约客》接受了她的故事《亡灵守望者》。1953年,她首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出版,它讲述的是从一个殖民小镇的天真中醒来的故事。《纽约时报》将她与英国作家伍尔夫相比,称她的作品"成熟、洞悉人生"。这标志着欧美文学界对她的重视,她从此主要靠笔耕为生。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陌生人的世界》,该书歌颂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友谊,也揭示了黑人随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在南非被禁十年。

佳作频出

在出版商佛罗伦斯·路易·弗里德曼(Florence Louie Lulu Friedman)的房子里,戈迪默遇到了其他反种族隔离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南非政府加强了对非洲黑人和所有批评该政权的黑人和白人的镇压措施。1960年,好友贝蒂·杜托伊特(Bettie du Toit)的被捕和监禁,以及对黑人抗议者的血腥屠杀,进一步助长了戈迪默对政权的反对。她加入了反种族隔离运动。此后,她很快就活跃于南非政治。她与持不同政见的律师布拉姆·菲舍尔和乔治·比佐斯成了密友,他们在1962年纳尔逊·曼德拉的叛国罪审判中为他辩护。1962年,她为曼德拉起草了著名演讲词《为理想我愿献出生命》。当曼德拉于1990年出狱时,她是他想见的第一批人之一。

1960年代到1970年代,戈迪默继续住在约翰内斯堡,偶尔会在美国的几所大学任教。她开始获得国际文学的认可,并于1961年获得了她的第一个主要文学奖,即W.H.史密斯英联邦文学奖。在此期间,戈戈迪默通过她的写作和行动主义继续呼吁南非重新审视并废除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政策。1963年,她出版了小说《爱的时机》,该小说描绘了一个白人女子与一个黑人男子相爱的故事,而实际上,跨种族关系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1966年,她发表了长篇小说《晚期资产阶级世界》,深入探讨了种族隔离政策对白人和黑人都造成的牺牲,但这本书在南非被禁止了十二年。

戈迪默不仅通过她的作品表达观点,还积极参与政治斗争。1968年,她在世界笔会上公开批评了比勒陀利亚的新闻审查制度。次年,她帮助成立了南非作家协会,该协会的成员中有百分之九十八是黑人。1990年,她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组织,她认为这是多年来与该组织共同斗争的结果。

厚积薄发

1971年,纳丁·戈迪默出版长篇小说《贵宾》。《贵宾》既写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也写了黑人集团之间的争斗,引起业界重视而获得詹姆斯·莱特·布莱克纪念奖。而这也被多数评论家们作为她的创作时期的分界线。由于她的写作明确指向实行隔离政策的南非当局,以至于多部著作被禁,但她自始至终没有选择移民,也没有中断过写作。

1974年,戈迪默出版长篇小说《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获布克文学奖。该书的主角是一个白人男性。1976年,她出版短篇小说集《小说选》,获法兰西国际文学大金鹰奖。1979年,出版长篇小说《伯格的女儿》,该书写的是一个南非白人共产党领袖的女儿继承父志勇敢抗争的故事,被禁四个月。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七月的人民》描写了在白人居住的郊区发生了为争取平等而进行的暴力战争,少数统治者被驱逐出去,黑人与白人的角色发生了逆转。一名叫“七月”的黑奴把自己的雇主——一个白人家庭带到自己遭受隔离的村庄并保护他们。这也是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性作品之一。1988年出版随笔集《根本的姿态》,并拒绝入选英国重要女性文学奖兰治文学奖的候选人,因为那是专门为妇女作家而设的,戈迪默反对一切人为分类的所谓奖项。1990年出版《我儿子的故事》写了一个混血角色。1991年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是南非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1年戈迪默深爱的丈夫卡西尔去世,但是她没有中断写作。2005年戈迪默出版长篇小说《新生》和中短篇小说集《贝多芬是 1/6 的黑人》,新作聚焦南非新时代的问题,呈现她面对新生活的思考。2014年7月13日,戈迪默在约翰尼斯堡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寿90岁。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伊西多尔·戈迪默(Isidore Gordimer)

祖籍立陶宛的犹太移民,是一名钟表匠,经营珠宝生意

母亲

汉娜·纳(Hannah“Nan”(Myers)Gordimer)

母亲是来自英格兰

前夫

杰拉尔德·加夫龙(Gerald Gavron)

一位牙医,结婚三年后离婚,与戈迪默有一个女儿

丈夫

莱因霍尔德·卡西尔(Reinhold Cassirer)

南非罗斯班克的艺术品商,与戈迪默有一个儿子,2001年去世

女儿

奥瑞安(Oriane)

\

儿子

雨果·卡西尔(Hugo Cassirer)

一名电影制片人,并有三个孩子。和戈迪默合作拍摄了两部纪录片

参考资料

人物作品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原文名

年份

长篇小说

 

《说谎的日子》(《虚妄年代》或《缥缈岁月》)

The Lying Days

1953

《陌生人的世界》

A World of Strangers

1958

《恋爱时节》

Occasion for Loving

1963

《晚期资产阶级世界》

The Late Bourgeois World

1966

《贵客》

A Guest of Honour

1970

《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保守的人》)

The Conservationist

1974

《伯格的女儿》

Burger's Daughter

1979

《七月的人民》

July's People

1981

《大自然的运动》

A Sport of Nature

1987

《我儿子的故事》

My Son's Story

1990

《无人伴我》

None to Accompany Me

1994

《家藏的枪》

House Gun

1998

《偶遇者》(《搭便车》)

The Pickup

2001

《新生》

Get a Life

2005

《现在是最好时机》

No Time Like the Present

2012

短篇小说

 《面对面》

Face to Face

1949

《蛇的低语》

The Soft Voice of the Serpent

1952

《六英尺土地》

Six Feet of the Country

1956

《何种新时代?》

Which New Era Would That Be?

1956

《星期五的足迹》

Friday's Footprint

1960

《不宜公开》

Not for Publication

1965

 《利文斯顿的伙伴》

Livingstone's Companions

1970

《短篇小说选》

Selected Stories

1975

 《没有这样的地方短篇小说选》

No Place Like: Selected Stories

1978

《士兵的拥抱》

A Soldier's Embrace

1980

《城市和乡下的恋人们》

Town and Country Lovers

1980

 《有什么东西》

Something Out There

1984

《函授课程短篇小说集》

Correspondence Course and other Stories

1984

《开枪前的一刹那》

The Moment Before the Gun Went Off

1988

《往昔岁月》

Once Upon a Time

1989

《跳跃短篇小说集》

Jump: And Other Stories

1991

《你为什么没有写作:1950年至1972年短篇小说选》

Why Haven't You Written: Selected Stories

1950-1972

《昙花一现:1950至1972年短篇小说集》

Something for the Time Being 1950-1972

1992

《战利品短篇小说集》

Loot: And Other Stories

2003

《贝多芬是1/16的黑人》

Beethoven Was One-Sixteenth Black

2007

戏剧

 《第一回环》

The First Circle

1949

论文

《黑人解释者》

The Black Interpreters

1973

《今日南非创作》

 

1967

《基本姿态》

The Essential Gesture: Writing, Politics and Places

1988

 《写作与存在》(《创作与生存》)

Writing and Being: The 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

1995

编辑作品

《爱的讲述》

Telling Tales

2004

《讲述时代:1950年至2008年之创作与生活》

Telling Times: Writing and Living

1950-2008

其他

《在矿山》

On the Mines

1973

 《种族隔离制度下的一生》

Lifetimes Under Apartheid

1986

参考资料:

获奖荣誉

文学成就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作品

获奖结果

2013

英国小说M-Net奖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提名

2002

英联邦作家奖非洲最佳书籍

《偶遇者》

获奖

2001

布克文学奖

《偶遇者》

提名

1991

诺贝尔文学奖

 《七月的人民》

获奖

1990

中央通讯设文学奖

《我儿子的故事》

获奖

1988

阿尼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

《大自然的运动》

获奖

1976

获法兰西国际文学大金鹰奖

《小说选》

获奖

1981

中央通讯社文学奖(南非CNA文学奖)

《七月的人民》

获奖

1979

中央通讯社文学奖(南非CNA文学奖)

《伯格的女儿》

获奖

1974

布克文学奖

《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获奖

1974

中央通讯社文学奖(南非CNA文学奖)

《自然资源保护论者》

获奖

1971

詹姆斯·莱特·布莱克纪念奖

《贵宾》

获奖

1961

W·H·史密斯文学奖

获奖

个人荣誉

1961年

获得W·H·史密斯文学奖

1961

华盛顿特区的当代艺术学院演讲

1969

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客座讲师

1969年

获得南非英语科学院托玛斯·普瑞格尔奖

1970

密歇根大学客座讲师

1971年

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

1974年

和另一作家共同获得布克文学奖

1975年

获得法国埃格尔文学大奖

1975年

担任巴纳德学院客座教授

1979

美国艺术和文学学院会员

1980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

1979年至1981年

三次获得南非CNA文学奖(中央通讯设文学奖)

1981

美国英联邦杰出文学贡献奖

1981

苏格兰艺术委员会Neil M. Gunn奖学金

1982

现代语言协会奖

1984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荣誉院士

1984

罗马奖

1985年

获得意大利马拉帕尔特奖

1985

贝内特奖

1986

法国艺术与文学奖

1986

获得德国奈莉·萨克斯奖

1986

布罗克波特作家论坛国际奖

1987年

获得美国班奈特奖和法国文学骑士勋章

1988年

橙色奖入围名单;她拒绝了

1991年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91

获得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

阿兹特克鹰勋章

1996

国际博特夫奖获奖者

2007

荣誉军团勋章

2008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院士

15个荣誉学位

2009

美国成就学院金板奖

作品特征

政治性

纳丁·戈迪默的作品获得了持久的国际认可,其中大多数涉及政治问题,以及“她种族分裂的祖国的道德和心理紧张局势”。她的作品以种族隔离政策下的南非白人和黑人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南非的政治格局和动荡的社会、以及白人和黑人觉醒后的革命运动。戈迪默揭露了种族隔离政策给男人和女人、子女和父母之间造成的严重后果。

戈迪默的作品主题广泛,涵盖爱情、激情、背叛,家庭与独立的冲突,无辜的丧失和青春梦想的破碎。这些主题在种族隔离的严酷背景下被突出展现。在她的角色中,南非的制度化种族主义不是抽象的政治问题,而是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大自然的运动》和《我儿子的故事》还深入探讨了政治承诺如何影响人际关系,个人情感如何影响意识形态立场。戈迪默笔下的许多角色发现,南非的现状要求他们持续的承诺和选择,这使得他们无法与国家问题保持距离。《伯格的女儿》的女主角努力接受她的魅力四溢的父亲的信念,即"真正的孤独定义"是"生活没有社会责任"。而《我儿子的故事》的主角冒着破坏自己家庭幸福的风险,追随政治命令。种族隔离制度产生的情感和精神扭曲,以及在那个社会中生存的体面,都在戈迪默的小说中被记录下来。戈迪默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自己的政治意识和艺术成熟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南非政治气候的变化。

本土性

纳丁·戈迪默的文学创作之路是因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而开启的。在抗击这种因西方殖民历史而造就的非自然社会形态的过程中,戈迪默构建出富有主体性、民族性和革命性的本土化艺术表达,并由此帮助南非人民转变固有的认知模式,进而重塑家国理念和民族精神。

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作品中,纳丁·戈迪默始终将小说的主要场景定格在南非社会,始终将小说的主人公设置为南非人。戈迪默毕生致力于发展不以肤色为区隔、跨越种族鸿沟、融合西方与非洲文化的民族文学新样式。这种跨越肤色壁垒的民族主体意识就是戈迪默从对南非本土现实生活的关注发展而来的。不论是戈迪默创作前期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南非种族主义的种种罪恶,还是后期以“预言现实主义”手法在展现南非社会现实的同时,加入对南非未来命运的“预言”,都是基于南非社会发展变化而转变的。她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元性不仅是对南非社会万象的艺术性呈现,更是对南非历史节拍的生动回应,演绎了南非人民的百味人生和南非历史的百年变迁。

人物评价

“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描述了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戈迪默的文学作品深入地考察了历史的过程,同时又有助于历史的进程。她的获奖是因其壮丽史诗般的作品使人类获益匪浅。”  ——瑞典文学院1991年颁奖词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社会个体,纳丁戈迪默以表率性的勇气及开创性的力量,直面她所在时代的巨大挑战——无情禁锢南非人民的种族隔离制度。她视十九世纪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为典范,并从中汲取养分,用自己的丰硕作品塑造了一个不可磨灭的二十世纪晚期南非的缩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人物争议

戈迪默作品的“殖民主义”

学界普遍肯定戈迪默的作品中抵制殖民主义、颠覆和解构殖民话语的后殖民特征。他们认为戈迪默在南非的解殖民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斯蒂芬·克林曼认为,戈迪默成功地超越了许多白人作家所困扰的"殖民困惑",并深刻地融入了南非正在发展中的非种族文化。中国学者王旭峰认为,她的作品维护了正义,并富含对新南非未来的美好愿景和深深的爱意。

然而,有一些批评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作为一位白人殖民作家,戈迪默的作品"深深根植于西方个人自由主义传统",加强了典型的殖民话语模式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对南非黑白世界的描绘。凯斯琳·瓦格纳认为,尽管戈迪默处理了"后殖民现实的各种问题",但"本质上,她仍然卷入了一些殖民主义的典型模式"。蒂姆·布勒南认为,戈迪默和其他来自白人殖民地的作家,尽管显然在调和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更适合被归入欧洲帝国小说的类别。

未经授权的传记

2006年,罗纳德·苏雷什·罗伯茨(Ronald Suresh Roberts)发表了戈迪默的传记《没有冷厨房》。实际上纳丁·戈迪默并没有授权刊登。其实最初,戈迪默是允许罗伯茨接触她的个人文件和采访,并授权给她先传记,作为回报,她有权在出版前审阅手稿。然而,他们未能就罗伯茨对纳丁的丈夫患病和死亡的描述以及戈迪默据称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不正当恋情达成一致。她对以巴冲突的看法也是分歧的一部分,罗伯茨批评了纳丁代表南非黑人的后种族隔离政策,特别是她反对政府处理艾滋病危机。罗伯茨独立出版,不是“授权”。戈迪默拒绝了这本书,指责罗伯茨违反了信任。

除了这些分歧外,罗伯茨还代表黑人南非人批评戈迪默的种族隔离后倡导,特别是她反对政府对艾滋病危机的处理,作为家属和虚伪的白人自由主义。该传记还指出,戈迪默的1954年纽约人散文“南非童年”并非完全传记,并且包含一些捏造的事件。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海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戈迪默禁书”的文章。标题解释说,纳丁·戈迪默在2004年8月曾试图阻止《不冷的厨房》的出版。不仅撤销了项目授权,还说服她的国际出版商放弃这本书,他们也这样做了。但这本书通过STE出版商以神秘的书名和不寻常的包装(上面有’戈迪默禁书’报刊剪影和戈迪默2003对罗伯茨的致谢)完整地出现了。在2005年出版后,戈迪默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充满她赞美的作品展示具有误导性,因为她只看到了最终产品出现在约翰内斯堡的货架上。

人物轶事

家中遭劫

在丈夫卡西尔去世后,戈迪默在2006年遭歹徒入室抢劫,在交出现金和珠宝后,她拒绝交出卡西尔给她的结婚戒指,最后,她和女佣被歹徒关进了库房。尽管女佣设法按下报警按钮,但歹徒已在保安赶来之前逃之夭夭。

艾滋救援募捐写作

戈迪默从不满足于写作本身,在81岁高龄时,当她看到流行乐坛很多巨星以举办义唱的方式为艾滋病救援募捐的时候,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自问,身为作家我们做了什么?答案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她找到20位顶级作家,合作推出一本短篇小说集《爱的讲述》,将收入全部捐献给艾滋病防治工作。这些人包括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阿瑟·米勒、大江健三郎、约翰·厄普代克等,他们一起为当年12月1日的国际艾滋病日献出一份力。所有作家都应允不拿版税,戈迪默还联系了不同国家的13家书商,他们也同意不取分文利润。

后世纪念

2015年9月20日,谷歌用谷歌涂鸦庆祝了纳丁·戈迪默的92岁生日。

纳丁·戈迪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