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停搏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人体心脏有一个特殊结构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规律地产生电信号,进而带动心脏跳动。窦房结不能产生电信号,就称为窦性停搏。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药物影响,均可能导致窦房结细胞受损,引发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如果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不会感觉到不适,或者出现轻微的心悸、头晕或胸闷。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引起胸痛、胸闷、晕眩、黑矇或昏厥。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频发的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功能衰竭的表现。常需要安装人工起搏器治疗。停搏时间过长,可导致晕厥发作,严重者会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窦性停搏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等介绍

中文名

窦性停搏

外文名

sinus arrest

别名

窦性静止、窦性间歇、窦性暂停

病原学

器质性心脏病、药物或手术导致

症状表现

气短、疲劳、头晕、胸闷,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抽搐等

显状部位

心脏

原因

器质性心脏病,药物或手术导致

多发人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就诊科室

  • 心血管内科

病因

  • 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药物影响,均可能导致窦房结细胞受损,引发窦性停搏。

  • 心脏疾病

    • 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窦房结和心房肌退行性纤维化、心脏手术损伤窦房结。

  • 其他疾病

    •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颈动脉窦过敏、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等,均可能引起窦性停搏。

  • 药物影响

    • 应用洋地黄、奎尼丁、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也可引起窦性停搏。

症状

  • 窦性停搏如果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不会感觉到不适,或者出现轻微的心悸、头晕或胸闷。

  • 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引起胸痛、胸闷、晕眩、黑矇或昏厥等不适。

检查

  •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 常规心电图

    • 常规心电图可以准确记录心脏跳动的节奏和次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窦性停搏,确诊疾病。

  • 动态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全天的心脏跳动状态,可以确定患者出现的不适表现是否与窦性停搏有关,还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诊断

  • 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进行诊断。

  • 出现轻微的心悸、头晕、胸闷,或者胸痛、晕眩、黑矇等不适。

  • 常规心电图检查:

  • 在正常窦性节律中,突然出现一个长PP间歇,即较长时间内无P-QRS-T波。

  • 停搏的长PP间期与正常窦性周期不呈倍数关系。

  • 长间歇后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但通常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以及逸搏心律。

鉴别诊断

  • 窦性停搏,需要与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 如果出现心悸、头晕、胸闷、胸痛、晕眩、黑矇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挂号就诊。

  • 医生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 没有不适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 频发的窦性停搏,可试用药物治疗,出现昏厥者可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

  • 病因治疗

    • 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等疾病的患者,医生会针对其原发疾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

    • 伴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者,急性期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可以提高心率。

  • 植入心脏起搏器

    • 如果窦性停搏发作频繁,出现明显不适,特别是出现晕厥,或者引起阿-斯综合征者,应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

危害

  • 停搏时间过长,可导致晕厥发作,严重者会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

  • 本病一般较好。

  • 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预后不佳。

  • 出现阿-斯综合征者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4%,但经心脏起搏治疗可有效提高阿-斯综合征患者6年以上的生存率。

预防

  • 在使用洋地黄、奎尼丁、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时,如果出现心悸、头晕、胸闷、胸痛、晕眩、黑矇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