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勇龙(属名:Ouranosaurus),又名无畏龙,意为“勇敢蜥蜴”,是种奇特的禽龙类,生存于早白垩纪(早阿普第阶),约1亿1000万年前的非洲。豪勇龙身长7米,重达4吨。在1966年,法国古生物学家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在尼日阿加德兹Gadoufaouna沉积层发现了两个完整化石,属于El Echkar组,并在1976年正式叙述、命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豪勇龙的:物种简介 、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下级分类等介绍

中文名

勇猛龙

别名

无畏龙、勇猛龙、天堂龙

拉丁学名

Ouranosaurus

分布区域

西非的尼日尔

动物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蜥形纲

亚纲

双孔亚纲

鸟臀目

亚目

颌齿亚目、角足亚目、鸟脚亚目

禽龙科

豪勇龙属

尼日豪勇龙

食性

植食性

外文名

Brave lizard

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生存时期

白垩纪

物种简介

在1965年1月,菲利普·塔丘特在尼日阿加德兹的Gadoufaouna 发现一个鸟脚类化石。在1976年,菲利普·塔丘特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 尼日豪勇龙( O. nigeriensis)。属名里的 ourane,在当地图阿雷格语意为“勇敢的”;种名则是以尼日为名豪勇龙,意思是勇敢的爬行动物。

豪勇龙

豪勇龙

生活习性

豪勇龙生存的时候,夜间寒冷,白天则又干又热。它的“帆”大概可以帮助它保持体温的稳定。经过寒冷的夜晚,它会在早晨美美的晒太阳,“帆”上皮肤内的血液在阳光下,就像一块太阳能聚热板。到中午的时候,“帆”又起到散热板的作用。豪勇龙有两辆小轿车那么长,像今天的大袋鼠和小袋鼠一样,它可以用两条腿或四条腿走路。它的后肢强壮有力,可以支撑体重。当它需要休息时,它能向前倾斜而用四肢着地,很容易用它蹄状的爪子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豪勇龙的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长拇指钉。当它在蕨类植物的枝叶中觅食的时候,肉食恐龙也许在埋伏等待。豪勇龙不是最机灵敏捷的动物,所以它的拇指钉就是最有用的武器。它能刺伤进攻者,使用这种拇指钉就像使用匕首一样。

豪勇龙

形态特征

脊椎

豪勇龙一度被认为有大型背部帆状物,由厚、长的脊椎神经棘支撑,长度约50厘米,并横跨整个背部与尾巴,类似同时代著名的肉食性恐龙棘龙,以及二叠纪的异齿龙。事实上,这些高大神经棘并不完全类似棘龙的帆状物。其他动物的棘柱未端变细,而豪勇龙的棘柱未端末端则是变厚。豪勇龙的棘柱由肌腱连接在一起,可牢固背部。最后,棘柱长度在前肢位置达到最长。所有这些特征显示豪勇龙并未拥有帆状物,而是拥有隆肉,类似美洲野牛的隆肉。

豪勇龙

当前还没有发现前四节背椎,第五节背椎有32厘米长的神经棘,末端尖、略呈钩状。菲利普·塔丘特推测,这些神经棘生前可能支撑肌腱,肌腱连接头部与颈部。第10到12节背椎的神经棘最长,约63厘米长。第17节背椎是最后一节背椎,神经棘后缘有沟。第一节荐椎的神经棘低矮、呈钩状。荐椎有六节,其神经棘较为低矮。前段尾椎的神经棘则较高,后段尾椎的神经棘则逐渐低矮。

豪勇龙的隆肉可能用来储藏脂肪或水,以度过季节性、干旱的气候,如同骆驼。隆肉储藏脂肪或水,也可能是为了长途迁徙,或者是强化前肢以为更节省的长程迁移。隆肉也可能有吓阻作用,使得豪勇龙看起来比实际体型还大,威吓竞争对手或掠食者。

头颅骨

豪勇龙的头颅骨长67厘米,头部长而平坦。豪勇龙的口鼻部比近亲禽龙的口鼻部还长。当它们活者时,口鼻部由角质鞘包覆者,喙状嘴外形笔直。豪勇龙的下颌前方有短的前齿骨,也覆盖者角质喙状嘴。嘴部前方没有牙齿,而是非常宽的角质喙状嘴,如同鸭与鸭嘴兽。豪勇龙嘴部两侧的大群牙齿系,牙齿旁边有一排替换用牙齿,是用来咀嚼植物;豪勇龙只有一排替换用牙齿,而其近亲则有多排替换用牙齿。上颌、下颌的每边约有22颗牙齿,总计约88颗牙齿。

豪勇龙的鼻孔大,且离口鼻部非常近。鼻孔的位置非常高。鼻孔到眼眶之间的两侧,有个不规则隆起;这两个隆起部的作用未知,但可能作为社交或求偶功用。

豪勇龙的小型颞颥孔位在眼睛后方,而头与下颌间肌肉较大,附着到下颌骨头的冠状突(coronid process)上。头颅后段狭窄,无法提供足够面积使下颌肌肉附着,而冠状突提供下颌肌肉更大的附着面积,可形成更强壮的咬合力。另一较小的下颌降肌(Musculus depressor mandibulae,用来使下颌张开),位在头颅骨后方,连接至宽而明显的副枕突(Paroccipital process)。豪勇龙是草食性恐龙,可能使用其复杂齿系咀嚼植物。它们可能以树叶、水果、种子等高营养价值植物为食。另一种看法是,根据其宽广喙状嘴,它们会以大量的低营养价值植物为食。豪勇龙生存于河流三角洲地区。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豪勇龙

棘龙

外观

豪勇龙

豪勇龙

生存时期

白垩纪

白垩纪

食性

植食性

肉食性

鸟臀目

蜥臀目

身体结构

豪勇龙的每个手都有拇指尖爪,但与较早期的禽龙的拇指尖爪小。中间三个指骨宽广,类似蹄状,在生理结构上适合行走。为了支撑行走,禽龙的手腕大,且愈合在一起,以防止脱臼。最后一个指骨很长,被推断是用来挑起如树叶、树枝等食物,或者是将可勾到高度内的树枝降低高度。

豪勇龙的后肢大而结实,以支撑身体重量。禽龙的股骨比胫骨长;它们的脚掌小,有三个脚趾。从这可以导出一个结论,豪勇龙的后肢是用来支撑,而非奔跑用。

豪勇龙的口鼻部比近亲禽龙的口鼻部还长;当它们活者时,口鼻部由角质鞘包覆者。豪勇龙的鼻孔大,且离口鼻部非常近。鼻孔到头颅骨顶部之间,有个不规则隆起;这个隆起部的作用未知,但可能作为社交或求偶功用。

豪勇龙是草食性恐龙,嘴部前方没有牙齿,而是喙状嘴,如同鸭与鸭嘴兽。豪勇龙嘴部两侧的大群牙齿,是用来咀嚼植物。豪勇龙的下颌前方有前齿骨。

豪勇龙的颞颥孔位在眼睛后方,而头与下颌间肌肉较大,附着到下颌骨头的冠状突(coronid process)上。冠状突提供下颌肌肉更大的附着面积,可形成更强壮的咬合力。另一较小的下颌降肌(Depressor mandibulae),位在头颅骨后方。

下级分类

虽然豪勇龙与禽龙拥有某些相似处(例如尖状拇指),豪勇龙并不置于禽龙科,禽龙科目前被认为是并系群。豪勇龙被置于鸭嘴龙超科,鸭嘴龙超科包含了真鸭嘴龙类与它们的近亲。豪勇龙应是鸭嘴龙超科的早期特化支系。模式种是尼日豪勇龙(O. niger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