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植体被多细胞长柔毛及少量腺毛,干时暗褐色或稍变黑。茎直立,不分枝,高20-50厘米。叶全部在茎上互生;叶片椭圆形,靠基部的长8-10厘米,宽4-5厘米,向上逐渐缩小,上面几无毛,下面叶脉隆起,被疏柔毛,边缘具三角状粗齿或多少带突尖的粗锯齿,稀为波状钝齿,基部楔形,渐狭成长2-3厘米之柄。花单生叶腋,具粗壮、直立几与茎并行的梗,茎基部的梗在果中长达7厘米,向上逐渐缩短;萼钟状,长1.5-2厘米,上端扩大,与花梗同被多细胞长柔毛;萼齿,5枚,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长5-7毫米,宽3-4毫米,彼此近于相等,或有时后方1枚稍长,或由于前方的1-2枚开裂而使萼齿达6-7枚;花冠紫红色,长4-4.5厘米;花冠筒先端多少扩大,外面被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上唇横矩圆形,长1厘米,宽2厘米,二裂至中部;下唇裂片矩圆形,彼此近于相等,长约12毫米,宽约10毫米,或中裂宽达16毫米,其顶部又开裂成2枚矩圆形的裂片;雄蕊4-5枚,4枚时,前方1对稍长;药室均成熟,矩圆形,长约2毫米,无毛,并行或基部叉开;雄蕊5枚时,则其中有1枚较小,其花丝细弱,其药室二枚均缩小;子房无毛,长约4毫米,基部有一多少偏斜的浅杯状花盘;花柱粗壮,长约2厘米,先端扩大成近于圆形的柱头。花果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拔海1300米之草地上。
分布范围
为我国特有种,产于四川东北部。

该种提示
本种与地黄靠近,不同在于无基生叶;花全部单生叶腋;花梗粗大、直立、几与茎并行;花冠裂片5-6枚,雄蕊4-5枚。
引种信息
门拉丁名 | Angiosperms |
纲拉丁名 | Dicotyledons |
科拉丁名 | Scrophulariaceae |
科号 | 213 |
种拉丁名 | Rehmannia solanifolia Tsoong et Chin sp. nov. in addenda 401. |
引种地点 | 湖北兴山 |
引种时间 | 20051029 |
引种号 | 53047 |
引种材料 | 苗 |
鉴定人 | 王庆 |
Id | 2803 |
栽培地点 | 药园 |
引种数量 | 1株苗 |
栽培方式 | 地栽 |
生长性状 | 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