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以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足山与宾川县、大理市接壤,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毗邻,北望玉龙雪峰同丽江市玉龙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鹤庆县政府驻地为鹤庆县云鹤镇北门街2号。鹤庆县下辖有7镇2乡。截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80936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鹤庆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Heqing County

面积

239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高原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云南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

所属地级行政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7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532932

人口

280936人(2022年末户籍人口)

民族

白族、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等12个民族

GDP

1365554万元(截至2022年末)

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45元/人(截至2022年末)

著名景点

新华村、云鹤楼原名安丰楼等

邮政编码

671500

政府驻地

鹤庆县云鹤镇北门街2号

电话区号

0872

火车站

鹤庆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heqing.gov.cn/外链

简介

鹤庆县属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山脉多南北向排列。大地形是新生代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地壳随青藏高原的上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群山林立,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鹤庆县介于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属于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鹤庆地处“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县境内所有河流均属金沙江水大理州基屠一系。汉代以前鹤庆属于昆明、嶲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蒙古宪宗三年(南宋宝祐元年,1253)冬月,置鹤州。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鹤庆府。洪武三十年(1397)十一月,鹤庆府升为鹤庆军民府。乾隆三十六年(1771),降鹤庆军民府为鹤庆州。1913年,初改鹤庆州为鹤庆县,名称沿用至今。1949年7月1日,鹤庆县宣布解放。7月27日,建立鹤庆县政务委员会。2015年,鹤庆县共有7镇2乡。

2022年,鹤庆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6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29亿元、增加11.4%。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2.7:35.7。

鹤庆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悠久。鹤庆坝子四周山川俊秀,有“螺峰野色”“石宝天光”“镜台雪石”等美景。坝子里面有大小龙潭等景点。鹤庆县共有45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鹤庆拥有鹤庆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个,省级项目4个,州级项目9个,县级项目12个。大理州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鹤庆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唐代以前,鹤庆坝子是一个高原湖泊,成群的白鹤栖息于湖畔,因此在盛唐时期就称鹤庆为“漾弓鹤川”,后称“鹤州”,至赛典赤改“谋统府”为鹤庆路时,演化为“鹤庆”。第二种说法是在大理国时期,初建鹤庆古城楼时,正逢城楼竖柱上梁的吉庆日子,白鹤飞来栖息在城楼屋架之上,人们认为这是白鹤也来庆祝,象征着吉庆,“鹤”为白鹤,“庆”为庆祝,白族语通称鹤庆为“熬开”,熬:白鹤,开:一双,寓双双白鹤飞起之意,故而得名。百姓多认同第二种说法,即白鹤前来朝贺庆祝之意,鹤庆县由此意,故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汉代以前,鹤庆县属于昆明、崔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

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112年),在川西南、滇西北地区建越街郡,鹤庆县北部属越想郡。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云南境内设益州郡,于靡莫也置叶榆县,鹤庆县东南部属益州郡叶榆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哀牢地置哀牢、博南两县,并将益州叶榆6县并人新设永昌郡,鹤庆县东南部属永昌郡叶榆县。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益州郡划出手陈县,从永昌郡划出叶榆等三县,从越街郡划出遂久等三县,合七县设云南郡,鹤庆县全境属云南郡叶榆县。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划出南中建宁、云南、永昌、兴古西都设立宁州,鹤庆县属宁州云南郡叶榆县。西晋惠帝光熙元年,成汉晏平元年(公元306年),李维起义军占有南中建立成国后,将宁州分为宁州和交州,鹤庆县属宁州河阳郡叶榆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成汉嘉宁二年(公元347年),东晋灭汉国,重新统治宁州,鹤庆县属宁州东河阳郡叶榆县。

南北朝属宁州东河阳郡叶榆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设南宁先州总管府,下辖恭州,协州和昆州,鹤庆县属昆州。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设姚州都督府,下辖13州,鹤庆县属野共州、和往州。这时洱海地区有六诏,鹤庆县又属越析诏,名漾共鹤川。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在鹤庆县置谋统部,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改为谋统郡,属剑川节度使。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舜化贞中兴五年(公元902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夺取南诏政权,号称大长和国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买嗣孙郑降直,立侍中赵善政,改称大天兴国。次年,杨干贞又废赵善政,自立为王,号称大义宁国。频繁更迭的这三个政权都先后占据谋统郡。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二年(公元936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后,仍称谋统郡。

宋乾德元年,段氏二十六年(公元963年),改为谋统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克大理后,建立鹤州,理宗宝祐五年、宪宗七年(公元1257年),设立二千户,仍称谋统,隶云南19个万户府之一的大理上万户府。

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罢谋统千户,置鹤庆路,为云南建行省前首先设路的地区之一。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又改置鹤州。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升鹤州为鹤庆府,领剑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罢府设鹤庆路,隶云南行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明王朝在鹤庆县置鹤庆府,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鹤庆府辖剑川、顺州(永胜西部)、蒗蕖(宁蒗南部)、永宁(宁蒗南部)、北胜(永胜东部、华坪)、 兰州(剑川马登、兰坪)六州。洪武二十九年(1396),北胜、永宁、蒗蕖三州改隶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后兰州又划归丽江军民府管辖。明代,鹤庆军民府主要辖有剑川、顺州。《明史》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鹤庆卫。”洪武三十年(1397)十一月,鹤庆府升为鹤庆军民府。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鹤庆军民府由土官统治改为流官统治。 

清代,鹤庆仍为军民府,属云南省迤西道,仍辖有剑川、顺州。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改鹤庆明代分守金沧道衙署为大鹤丽永镇,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改为鹤丽镇直至清代结束。康熙八年(1669),顺州全境并入鹤庆军民府。康熙三十八年(1699),顺州划归永北直隶厅。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丽江木氏土知府原管辖的中甸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军民府跨丽江军民府管。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甸(今香格里拉)、维西划还丽江军民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降鹤庆军民府为鹤庆州,与所属剑川州一并划归丽江军民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鹤庆州为县,6月、划属腾越道。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废除道,直属于省。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展丽江行政督察专区。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丽江行政督察专署移驻鹤庆,改称鹤庆行政督察专区、下辖鹤庆、丽江、剑川、胜、华坪、宁落、中甸、维西、兰坪、碧江、福贡、贡山等县。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初,专署复移丽江、鹤庆仍属其其下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成立鹤庆县人民政府,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驻剑川县)。12月28日,成立丽江专员公署(先驻鹤庆县城,1950年3月迁至丽江县城),鹤庆县属丽江专区。1956年8月1日,鹤庆县由丽江专区划归大理专区。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鹤庆县属大理州。1953年鹤庆县牛街区同文邑划归洱源县。1958年1月25日将牛街区划归洱源县。1959年4月,邓川县黄坪公社划归鹤庆县,与北衙公社南片的姜营4个乡合并成立黄坪公社。2015年,鹤庆县共有7镇2乡,分别为云鹤镇、辛屯镇、草海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龙开口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

地理

位置境域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以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足山与宾川县、大理市接壤,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毗邻,北望玉龙雪峰同丽江市玉龙县相连。县境东西最宽37千米,南北最长85千米,全县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

鹤庆县

气候

鹤庆县介于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属于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复杂,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 带、暖热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水平分布复杂,垂直差异明显等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各种作物的生长。

鹤庆县年平均气温为13.5℃,最高气温24.3℃(1988年),最低13.1℃(1965年)。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1.4℃(1986年6月),最低气温为4.7℃(1983年1月)。年降水总量为25.163亿立方米。年水面蒸发量平坝区为1229.7毫米,河谷区为1475.6毫米。陆面蒸发量平坝区和半山区为600毫米,河谷区为700毫米。平均风速为2.5米/秒。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最少为东风。年内各月平均风速干季大于雨季。一般2-4月平均风速较大,7-9月平均风速较小。

地质

地质构造

鹤庆县境属川滇南北向构造带西南端,南岭纬向构造带的西段,通过县境南部,应力场及构造形迹较为复杂,断裂褶皱发育,主要有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三种构造体系。

南北向构造带 在鹤庆坝子两侧,有两条南北向隐伏断裂通过,把坝子夹峙于两条断裂线之中,形成地堑,东缘断裂在盆地北端有所出露。东西向构造带 分布在鹤庆坝子西面黑泥哨一带,为南岭纬向构造带之西缘部分,林沟造形迹以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北西向构造带 属青藏歹字型构造带中段的一部分,县境内有分布于北街以东的白莲村断裂,呈北西向延伸,长约5公里,倾向北东。由于裂继承性活动明显,下第三系地层中发育有褶皱及断裂。

地层

鹤庆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的二选系、中生界的三迭系和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二迭系上统主要出露于鹤庆坝西面黑泥哨一带。三迭系下统分布于北衡一带。三迭系中统也分布于北街一带、出露面积较广。三迭系上统广泛分布于中窝、松桂一带。

新生界第三系断续分布于鹤庆坝子东侧,为一巨厚的山间盆地粗碎展调堆积。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坝子及河谷阶地,包括湖积层、冲积层、冲胡积层、洪积层、冲洪积层等类型。更新统冲积层分布于中江、朵美一带的金沙江沿岸阶地上,组成一、二级阶地,二元结构明显。全新统冲湖积层主要分布于鹤庆坝子,以灰色粘土为主,夹透镜状灰黑色及土黄中细粒砂层。全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两岸,组成漫摊和阶地。

岩石特性

鹤庆县的岩石种类丰富,包括石灰岩、大理岩、砂岩、泥岩等。

  1. 石灰岩:石灰岩是鹤庆县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东部和南部地区。这种岩石的主要特点是高纯度、高密度、低渗透性,一般呈现浅灰色或灰白色。由于其可溶性,石灰岩形成了石灰岩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

  2. 大理岩:大理岩是鹤庆县另一个重要的岩石类型,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西部地区。这种岩石由碳酸钙和粘土矿物质组成,通常呈现出红色、紫色或绿色等色彩。大理岩质地较软,具有美丽的纹理和光泽,常被用作装饰材料。

  3. 砂岩:鹤庆县的砂岩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北部地区,这种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质地较硬,不易风化。砂岩通常呈现出浅黄色或浅红色,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是建筑和石雕的好材料。

  4. 泥岩:泥岩是鹤庆县另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西部地区。这种岩石主要由粘土质、钙质等矿物质组成,呈现出紫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的硬度较低,易风化,常被用作建筑地基和填充材料。

地形地貌

鹤庆是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山峰海拔3200~3900多米。为深切割高、中山地形;东部山峰海拔2500~3600米,仍属深切割高、中山地形;南部山峰海拔2400~3200米,切割深度800~1100米;东部金沙江流域最低,山峰海拔2400~2800米,切割深度500~1100米,均为中切割中山地形。河谷形态以“V“形谷为主,阶地发育不明显,仅在河流的宽缓地带有堆积。由于湖积和供积作用,山间形成一些盆地,较大的有鹤庆坝子和黄坪坝子。境内最低海拔为龙开口镇洛琅村委会下营自然村的金沙江畔1162米,最高海拔为马耳山主峰3958.4米,高差悬殊2796米。

堆积地形 断陷堆积盆地—鹤庆坝子呈长条形,向南北伸展分布,与南北构造线一致。溶蚀构造地形 喀斯特断块高、中山主要分布在九顶山一带,由三迭系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侵蚀构造地形 中切割掉状中山主要分布在金沙江西岸,海拔2400~2800米,相对高差800~1000米,侵蚀切割强烈,山顶较为平缓,谷沟发育,山坡较陡。剥蚀构造地形 浅切割剥蚀构造中山主要分布在六合、松桂一带,海拔2000~250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鹤庆县境内地表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外,主要河流有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金沙江自丽江从北向南流经境内大箐、金河、江东、中江、禾丰、禾米、龙旦、等北、朵美、洛皮等10个村民委员会,境内流程长53.5千米。

河流

金沙江

流经鹤庆县河段位于县境东部边缘,大部分为鹤庆县与永胜县的共同县界,自丽江由北向南进入县境,经大等、金河、江东、中江、禾丰、禾米、等北、朵美、洛崀9个村后,向东进入永胜县境,长53.5公里。

漾弓江

发源于丽江玉龙雪山下,由玉龙河、青龙河、文笔海及沿途的一些水流汇集而成。由北向南自丽江七河坝进人县境,经辛屯、城郊、金墩三个乡后,河边逐渐转向东南汇集黑龙河、银河、枫木河、干河等水流及大小龙潭泉水。流经坝区河段长26公里。据龙华山水文站资料记载,该江最大峰量132立方米/秒(1966年),最枯流量为0.02立方米/秒(1969年),坡度约1%。为鹤庆县主要水源之一。

落漏河

发源于北街乡石宝塔山,上游称锅厂河,流经黄坪乡的河西、潘营、姜营、新坪新泉、围子田、子牙关、黄坪、均华等村,沿途汇集山西河,大王庙河,石洞河及大小山沟水流后,于永胜境内注入金沙江,流程总长48公里,流域面积939.7平方公里。是黄坪乡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河川河

发源于松桂乡大石村石子哨山东麓,汇集大龙潭泉水及其他支流而成。流经上河川、下河川、炼厂、朵美4个村后注入金沙江。流程14.9公里,最最枯流量为0.3立方米/秒,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60亩,是朵美乡的主要水源。

湖泊

境内湖泊(俗称草海)原有面积3000多亩,因漾弓江改直和炸低石门坎后,湖水排干,现仅在鹤庆坝子北部有一草海,分南海北海,面积1609亩,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2.6米,水面海拔2193米,属淡水湖。湖水由五龙河排出,流入漾弓江。

水利

鹤庆地处“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县境内所有河流均属金沙江水大理州基屠一系。装机180万千瓦的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建在鹤庆境内,全县已建成小水电站11.36万千瓦,建成风能发电装机49.5兆瓦、光伏发电47兆瓦,有50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8座。鹤庆县对漾弓江的开发和利用较充分,沿江先后建成7个梯级电站,开挖4条大引水渠和数十条小引水渠,建有20台提水站。落漏河支流大王庙河上修建了全县库容最大(1540万立方米)的三钢桩水库,配套沟渠有子牙关干渠、黄均干渠两条。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48万公顷。

枫木河水库

鹤庆县“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之一,是一座集供水、灌溉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利用型水库,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批准实施的中型Ⅲ等水库工程。水库总库容1284.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727.1万立方米。水库建成使用后可解决漾弓江下游右岸鹤庆县金墩乡、松桂镇和六合乡14个村的4.9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枫木河水库枢纽工程大坝位于漾弓江与枫木河交汇口上游约960米处,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64米,坝顶高程2084.5米,坝顶宽8米、长279米。工程计划投资13700万元,2022年3月19日开始大坝填筑施工。

土壤

鹤庆县土壤类型繁多,土壤肥力好。全县土壤可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69个土种,其中自然土12种,耕作土57种,耕作土中旱作土30种、水田土27种。鹤庆县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繁多,地形变化大,成土母质的种类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湖积母质、河湖相沉积、洪积相堆积、冲积阶地母质、冲积母、残积坡积母质。

1.棕色针叶林土,面积有1122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32%,分布在松桂北街海拔3600米以上的地区。2.暗棕壤,面积有7604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8%,分布布在城郊、松桂北衡海拔3300~3600米的地区。3.棕壤,面积有576738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5%。由玄武岩残积、坡积发育的山地棕壤和红棕壤,多分布于鸡足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地。4.红壤,面积有179645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4%,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自然肥力不高。5.燥红土,面积有104688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主要发育为燥红土的亚类红褐土,分布于黄坪、朵美、中江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和金沙江汇沿岸。6.水稻土,面积有244880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1%,有27个水田土种,是鹤庆县主要的耕作土种,占总耕地面积的70.06%,主要分布在鹤庆坝、松桂坝、七坪坝及黄坪,朵美、中江等金沙江河谷地区。7.冲积土,面积有394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1%,主要发育为菜园土,分布在鹤庆坝区村庄附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鹤庆县地表水年径流总量11.093亿立方米,可控制用水量7034万立方米,占年径流总量的6%。

县境内出露的泉水较多,50公升/秒以上的泉水、自然水有31处,合计流量为10.676立方米/秒。小于50公升/秒的有383处,合计流量为1.129立方米/秒。县境内共出露热水9处,其中低热水3处,中热水4处,高温热水2处。低温热水水质较好,宜于灌溉及一般工业用水。

矿产资源

鹤庆县共发现各类矿产21种。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和总资源储量位居全州前列,拥有全国有名的优质富锰矿和全省有名的岩金矿。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种共11种。已发现矿床(矿化)点50余处,主要矿产有金、银、铁、锰、铜、铅、煤、锌、铝土矿、高岭土、膨润土、白云岩、灰岩。鹤庆探明金资源127吨,估计共生铁5000万吨、伴生银3000吨、铜20万吨。矿区仍然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预计金资源可达388吨、铜100万吨、铅锌415万吨、铁2.9亿吨。鹤庆黄金资源储量居西南地区第一位,北衙金矿为我国十大黄金矿山之一。鹤庆县共开发利用矿产16种,形成规模化开发的有4种,全县持有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38家。

土地资源

根据《鹤庆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告显示,鹤庆县国土面积2395平方公里。鹤庆县现有耕地38737.17公顷(58.10万亩)。种植园用地7116.57公顷(10.67万亩)林地151079.00公顷(226.62万亩)。草地13998.23公顷(21.00万亩)。湿地190.29公顷(0.2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14.95公顷(12.7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922.96公顷(5.8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305.15公顷(4.96万亩)。

森林资源

鹤庆县有林地151079.00公顷(226.6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0039.26公顷(180.06万亩),占79.45%;竹林地10.96公顷(0.02万亩),占0.01%;灌木林地27726.75公顷(41.59万亩),占18.35%;其他林地3302.03公顷(4.95万亩),占2.19%。森林覆盖率达56.76%。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鹤庆县境内树木有48个目,88个科,150个属,519个品种;有历史上保存下来的珍稀古奇树木26个科,1个亚科,28个属,101棵;有植物类的中草药材78个科,218种;竹和木本花卉数百种;属国家和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9种。

根据《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大理州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的通知》(大林﹝2022﹞36号),鹤庆县境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2种)。其中有银杏、喜马拉雅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康天女花等。至2021年年底,鹤庆全县范围内普查到古树名木有25科42属55个树种663棵,其中散生古树371棵,古树群7个292棵,并对其进行挂牌保护。

鹤庆县

鹤庆县

鹤庆县

动物

鹤庆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爬行动物、兽类、禽类等都有存在。根据《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大理州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年)的通知》(大林﹝2022﹞36号),鹤庆县境内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89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0种)。包括豹、野驴、黑麂等。二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白鹇、白腹黑啄木、猫头鹰等。三类保护动物:黑熊、岩羊、獐子、穿山甲、水獭、马鹿、铜鸡、金鸡、雕、鹦鹉、牡丹鹦鹉等。

鹤庆县

鹤庆县

鹤庆县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鹤庆县境内共有3个州级自然保护区(朝霞寺州级自然保护区、龙华山州级自然保护区、草海湿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朝霞寺州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8.00平方千米、龙华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5.01平方千米、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01平方千米。总面积达3401公顷。

鹤庆草海湿地

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鹤庆坝子中部。总面积268.45公顷,分布于草海镇母屯村、板桥村和辛屯镇南河村、妙登村、双龙村之间,范围涵盖波南河、五龙河、海尾河、小龙河等水域。分东草海和西草海。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属于金沙江流域的漾弓江水系,是湿地重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以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越冬水禽及其栖息地,以及野菱、海菜花等珍稀、特有野生湿地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2001年鹤庆草海被列为州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鹤庆东草海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20年12月鹤庆东草海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鹤庆县

自然灾害

鹤庆县境内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虫害。

鹤庆县出现干旱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条件、土壤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赫庆县各类干早出现的概率情况是:冬旱(12月至次年1月)出现的概率为74%,平均14年一遇:春旱(2~4月)出现的概率为67%,平均1.5年一遇:初夏干旱(5~6月)出现的概率为37%,平均2.7年一遇:伏旱(7-8月)出现的概率为28%。平均35年一遇:夏旱(5-8月)出现的概率为26%,平均3.8年一遇;秋旱(9-11月)出现的概率为24%,平均42年一遇。

鹤庆县洪涛灾害的发生多呈局部性,以单点性强对流天气产生大雨暴雨而形成局地洪涝灾害较为常见,虽然影响范围小,时间短,但发生颜繁,危害重。2005年8月11日,金沙江水猛涨,朵美、中江2乡遭洪灾。

地震,鹤庆位于中旬一剑川一南洞地震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历来是地震活跃区。1978-2005年,发生在境内和波及境内的5级以上地震共8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鹤庆县下辖7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地为鹤庆县云鹤镇北门街2号。

乡镇、街道名单

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草海镇、西邑镇、龙开口镇

金墩乡、六合彝族乡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鹤庆市委员会

县委书记

段红丽

鹤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杨金钊

鹤庆县人民政府

县长

张洪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鹤庆县委员会

政协主席

朱建斌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14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80936人,总人口按性别分:男性140948人,女性139988人。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77842人,乡村人口203094人。年内出生人口1889人,出生率为6.72‰;死亡人口1942人,死亡率为6.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3162人,占总人口的50.68%;女性人口为119869人,占总人口的49.3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75%。

民族

鹤庆县人口以白族为主,目前居住有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3866人,占总人口的69%;白族人口167292人,占总人口的59.5%。

方言

鹤庆县的方言主要为白语,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人认为语支未定,并有不少学者主张应该单独划为白语支。白语按地域范围分成南、中、北三大方言片区,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比较接近,与北部方言差别较大,但能互相通话,使用南部方言的人较多。白语有22~29个辅音。有大量汉语借词,新词术语都直接借用汉语,是藏缅语族中汉语借词较多的一种语言。词汇近60%为汉语借词。

鹤庆白语语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声母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特征突出;二、没有除了塞擦音ts、ts"和tc、tc"之外复辅音声母,有3个鼻声母m、n、ŋ,除了n、ŋ在汉语借词中可以充当韵尾外,都只能做声母,不能作韵尾;三、元音分松紧,且松紧对应整齐;四、复韵母介音主要为i和u;韵母鼻化的区别特征突出,单韵母和复韵母都可以分鼻化和非鼻化两组,对应整齐;五、声调和松紧关系密切,根据松紧可以把声调分为:55(松)、33、35、31松调类和55(紧)、44、42、21紧调类。六、音节结构简单,均以元音收尾,白语属开音节型语言。

宗教信仰

鹤庆县境内的宗教主要有本主崇拜、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原始巫教。

本主崇拜,本主崇拜是县境内各族群众特殊的宗教信仰之一。白族、汉族、葬族均有本主崇拜。特别是白族比较崇奉,较大一点的村寨,都有本主庙,供奉本主神。

本主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之神。白族本主“人间气味很浓”,有妻子儿女、兄弟朋友,本主有喜怒哀乐,甚至本主之间“谈恋爱”。“鹤庆本主达531个之多”,有:创世之神(如:水草大王、五谷娘娘),有自然崇拜之神(如:黑龙老爷、介嫫龙王),有民族英雄和好人好事之神(如:白洁圣女己、张老人),有统治阶级人物之神(如:雪山太子护白景帝、阿利帝母),本主庙多多修在“高亢向阳”、“宽敞空旷”之处,风景秀丽之所,向着本村社。本主庙有专门的祭祀日(本主会)和祭祀仪轨,祭祀群体多以居住区域和灌溉水系划分,本主信仰功利性较强。

佛教,鹤庆是佛教传人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志书记载,其年代可追溯至唐代,即南诏蒙丰祐保和年间,其教派为密宗。鹤庆县目前有鹤阳庙等佛教活动场所。

道教,一般认为,道教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与佛教传人的时间大体相同,或略早,是由中土传入的。鹤庆县目前有太元宫等道教活动场所。

伊斯兰教,元代,鹤庆设军屯和民屯,其中有部分是回族,大约也就在这时,伊斯兰教传入境内。

基督教,基督教传入时间不祥,民国时期的地志资料载:“此教成立未久,入教者寥寥。教只一堂。暂质民铺而居之,“教堂暂设在城后街大井巷口,信者不多,只传播、赠赐一些圣经、福音之类书画。在境内流传不广。

天主教,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前后传入。

经济

综述

鹤庆县经济中主导产业包括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有色金属及建材等,其他重点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鹤庆县重点项目主要包括新能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境内重点企业主要有云南电网公司鹤庆供电局、云南黄金集团鹤庆龙开口矿业有限公司等。

经初步测算,2022年鹤庆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65554万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5903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2068万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567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4448万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587478万元。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6:42.7:35.7。

第一产业

鹤庆县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小,为18.9%,第一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259038万元。鹤庆县第一产业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其中重点产业主要有高原特色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鹤庆县特色农产品和品牌主要有鹤庆米糕、羊生皮、朵美葡萄、黄坪柑桔、奇峰蔬菜、鹤庆火腿等。境内第一产业重点项目主要有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庄园、特色农业项目。境内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5家,县级认定新型经营主体691家,农业中重点企业主要有云南欧罗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丰泽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大滇园食品有限公司等。截至2022年底,鹤庆县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34个,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有机认证1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1个。

2022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86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96774万元;林业产值16283万元;畜牧业产值279689万元;渔业产值899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121万元。

第二产业

鹤庆县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为45.5%,第二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622068万元。鹤庆县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为第二产业主导产业。工业中重点产业主要有有色金属及建材业、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企业这主要有云南黄金集团鹤庆龙开口矿业有限公司、鹤庆溢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其亚金属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鹤庆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18942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55678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4468万元。

第三产业

鹤庆县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为35.6%,第三产业在2022年总产值为484448万元。鹤庆县第三产业的主要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等。其中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丽鹤临港经济物流区、县城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北衙矿业工业旅游开发项目等。重点企业主要有大理州银都水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鹤庆银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鹤庆县茧丝有限责任公司、鹤庆乐玛特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等。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截至2022年末,鹤庆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3852.6万元。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完成408202.7万元;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41677.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2541719万元。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085万元。

经济功能区

云南鹤庆产业园 云南省重点园区。近年来,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36亿元,园区内已建成西邑铁路货场专用线,可办理公铁海联运及代办国际联运业务,货物可从货场直接发往全国各地,距最近的海运出口港广西防城港1430千米,距最近的铁路口岸云南河口口岸788千米,通往越南。可享有运输相关优惠政策。目前产业园已有鹤庆溢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其亚金属有限公司、贵州鑫兴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哲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2022年鹤庆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州级评审。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末,全县拥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119所,幼儿园119所,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33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722人,初中在校学生9171人,小学在校学生17790人,在园幼儿7553人。2022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36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665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2人,小学专任教师113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58人,教研室及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47人。

卫生健康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个(含个体),其中:医院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个体)34个。实有病床954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875人,卫生技术人员1658人,其中: 执业(助理)医师541人。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全县拥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8.52万册,年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9.9%。本年度播出7810条新闻,其中:被州级采用401条,省级采用186条,国家级采用15条。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有效商标达2206件、专利授权量达113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1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416块篮球场,9块标准11人制足球场,健身路径器材101套,篮球架408副,乒乓球桌112张。成立体育协会11个,现有会员5057人。

2023年,鹤庆县成功举办大理州中长跑比赛和第七届校园足球啦啦操联赛。

环境保护

202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022年全县国考、省考的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全县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2022年,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设测点102个。根据监测结果统计,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2.7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经全面排查鹤庆县无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2022年1-12月,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系统完成管理计划112份、申报登记产废单位93家,全县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均基本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全县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或因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全县15411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领取人数40251人,全年共发放基础养老金5306.35万元。392人享受55—59岁重度残疾养老补助,发放补助金额54.83万元。9212人参加失业保险;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91%。26596人参加工伤保险。10714人参加生育保险。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066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974人。355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1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交通

综述

鹤庆县境内高速公路为骨架、铁路为动脉、农村公路及航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通车里程3718公里。境内丽上高速大大缩短了鹤庆和两大城市大理和丽江的时空距离,在建的宾鹤高速、鹤剑兰高速。鹤庆县城距离丽江机场12公里,航线辐射国内外100个省市城市及国家和地区;设鹤庆站,鹤庆20分钟可到达丽江、1小时内可到达大理、3小时内可到达昆明。

公路

截止2022年底,鹤庆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717.8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69公里,一级公路29.07公里,二级公路102.143公里,三级公路144.697公里,四级公路2191.757公里,等外公路1185.511公里。

2020年12月29日,大理鹤庆至丽江关坡的鹤关高速建成通车,鹤庆至关坡高速公路位于大理州鹤庆县、丽江市古城区境内。路线起于大理州鹤庆县松桂镇格局村北侧、蝙蝠洞南侧,途径金墩、鹤庆火车站、丽江机场、七河,止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关坡垭口。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25.5米。项目主线全长42.449公里(其中鹤庆县境内长26.453公里,丽江市境内15.996公里)。

新建宾鹤高速公路,线路全长67.209公里(其中宾川县境内18公里,鹤庆县境内49.209公里)。

截止2022年底,鹤庆全县完成了松桂至六合公路改造工程、 剑川至鹤庆二级公路(鹤庆段)西邑至奇峰公路合作建设项目,建设里程75.463公里;西邑至黄坪公路改造工程全长21.317公里;前期项目松桂至朵美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全长25.22公里。

铁路

2004年12月20日,大丽铁路动工兴建,铁路线将从鹤庆境内过。2009年9月28日,大丽铁路开通运营暨列车首发,火车第一次驶入了鹤庆。2012年1月16日,大丽铁路鹤庆站客运开通运营。

公共交通

鹤庆县目前共有67辆公交车,运营8条线路,覆盖6个乡镇,平均每天输送7000多人次。

人文

综述

鹤庆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悠久。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鹤庆坝子四周有“螺峰野色”“石宝天光”“镜台雪石”等美景。鹤庆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白族打歌、白族田埂调、白依风情、龙狮灯、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集中展示了鹤庆的民族风情。其中,银都水乡——新华村,景色秀丽,积淀着浓郁的白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名扬中外的“民间艺术之乡”。

鹤庆县共有45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象眠山古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鹤庆文庙、云鹤楼;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菩提寺、文笔塔、龙珠风雨桥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碑廊、尊经阁碑记等。鹤庆拥有鹤庆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个,省级项目4个,州级项目9个,县级项目12个。2022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1.0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亿元。

文物古迹

鹤庆县共有45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个:象眠山古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鹤庆文庙、云鹤楼;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菩提寺、文笔塔、龙珠风雨桥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碑廊、尊经阁碑记等。

鹤庆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项目名称

类型

时期

保护等级

批次

象眠山古道

古遗址

唐至民国

国家级

第七批

鹤庆文庙

古建筑

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

省级

云鹤楼

古建筑

明朝

省级

象眠山古道(茶马古道鹤庆段)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榜上有名,鹤庆古道作为云南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鹤庆古道由南至北总长约90公里,宽度一般在2至4米之间。其中舍茶寺段、松桂段、象眠山段,保存相对完好。象眠山古道南起松桂镇文星村桥头自然村,北至金墩街,古道旁的魁阁、本主庙、佛寺、古桥梁、白族民居等建筑,很多仍然保存完好。

鹤庆县

鹤庆文庙

位于鹤庆县城西南隅。始建成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迁于今年内址。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地震庙倾圮。后改元化寺拓而营之。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冬庙灾,次年由丽江土同木增等人鼎建,奠定了今日规模。鹤庆文庙建筑主体体现和保留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严谨,雄伟庄严,斗拱、彩画雕刻十分精细。在结构体系上突出了梁、檁、斗拱的直接结合,层层抬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鹤庆文庙于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庆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21个,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个,省级4个,州级项目6个,县级10个。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8人,州级传承人6人,县级传承人144人。

鹤庆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类别

名称

保护单位

级别

批次

传统技艺

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县文化馆

国家级

第四批

传统音乐

甸北田埂调

鹤庆县文化馆

省级

第五批

传统村落

六合五星彝族“白依人”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鹤庆县文化馆

省级

第五批

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鹤庆县文化馆

省级

第五批

传统服装

民俗白族服饰甸南新娘装

省级

第五批

银饰锻制技艺 鹤庆因银器手工艺加工闻名,素有“民间工艺之乡”之称。鹤庆新华村银器锻制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南诏时期,以新华村为主的鹤庆匠人就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鹤庆银器品类众多,做工精细,造型匠心独运,融合了錾刻、浇铸、错金、焊接等中国传统金工工艺和少数民族银器加工工艺的特点,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变通,创造与发展出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银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极高的艺术造诣。2014年11月,“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9年9月,新华银器小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鹤庆县

传统手工造纸技艺 鹤庆手工纸分白绵纸和竹麻纸两种。白绵纸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制作,因纸白如棉而得名。鹤庆产的白棉纸薄如蝉翼、韧似锦绫、纸质细腻薄厚均匀、质软防蛀、吸水性强,是书写契约、抄写经书的上好用纸。竹麻纸俗称“土纸”,用竹麻为主要原料制作,有粗细两种。细纸薄而透明、吸墨性能好、柔软不易老化,主要用于拓印木刻年画、甲马、描绘刺绣的花样;粗纸主要用于习字或作烧纸用。

鹤庆县

饮食

综述

鹤庆农作物主要种植豆、麦、水稻为主;其他有玉米、马铃薯、各种豆类等杂粮。汉白两族的交流比较早,白族烹调技法受汉族菜影响较深,烹调技术的发展也多半向汉族学习。白族擅长凉拌、煮、炒、烤、蒸、炖、煨、烧、腌制等一系列手法,口味偏好酸、冷、辣、甜、微麻,喜食“剁生”,比如生猪肉。另外腌菜技法纯熟,并且腌菜种类丰富,擅于腌制火腿、香肠、腊肉、吹肝等肉类及咸菜,制作豆瓣酱、豆豉、面酱等。

七彩稻香米糕 

鹤庆米糕香甜、柔软、色香味俱全,容易携带和保存,一直是老少咸宜的传统食品,米糕还有“高升”“节节高”“年年高”的文化寓意,由于得天独厚的食材、水、气候和加工工艺,鹤庆米糕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云南著名小吃。作为传统小吃,鹤庆米糕是鹤庆人逢年过节、婚丧娶嫁款待宾客或祭祀所用的传统食品,可分为干糕和水糕两大类。

鹤庆县

柳蒸猪头  

是使用柳枝蒸制出来猪头肉,其选料精致、烹制过程细腻。柳蒸猪头肉色泽金黄,肉质鲜美,味道清爽,食而不腻,是鹤庆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鹤庆县

鹤庆吹肝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而大理鹤庆人则将新鲜猪肝用插入的麦竿儿吹胀到最大,然后撤掉麦竿儿,将胀大的猪肝用蒸笼蒸熟,放凉,切片,拌入芫荽、酱油、醋、辣椒、味精和盐后即成,其味极爽口并且没有通常猪肝特有的难吃的味道。切片略带甜味,切面有无数小气孔,像海绵一样吸水。

鹤庆县

习俗

民族文化方面,鹤庆白族民居,甸北姑娘、甸南新娘服饰,甸北田埂调、西山打跳,六合白依人民风民俗,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白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是鹤庆一年一度地白族火把节,村村寨寨都会点燃火把。在鹤庆,按白族群众的传统习俗,基本上每年每个自然村寨都会共同扎一棵笔直的松——真正的大火把。竖火把的费用由本村当年添丁进口(新婚之禧及生小孩)的家庭拼伙共同负责。扎火把很讲究,一般年份扎12台,闰年要扎13台。在火把节前许多天,村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就会组织大家一起筹备火把材料,后由村里的老人、文化人耐心仔细的扎松明火把,易燃经烧的松柴劈成长长短短薄片,长的扎火把根,短的扎火把尖,顶端一层全是松明,上面还要扎裱三个纸糊升斗和鞭炮等,寓意节节高升,并在升斗上书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字样,用来向上天祈福。火把需端正清洁,形如比萨斜塔却又不能歪斜。

鹤庆县

甸南刺绣 鹤庆县金墩乡化龙村位于鹤庆坝子的南端,属于人们口中的甸南地区。甸南地区最具特色的,便是白族妇女的穿着。在甸南一带,刺绣一直流传于妇女之间。甸南刺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种是小孩的用物,如虎头帽、虎头鞋、围嘴、站腰、绷子、腰靠等,另一种便是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新娘装。

鹤庆县

待客吃“碗“宴 “碗“也叫八碗,是指鹤庆各族群众遇婚丧嫁娶,起房盖屋,贺生三祝寿等红白大事待客的传统宴席,为五荤、三素菜,外加一个拼盘和一道小汤,寄寓“丰衣足十(食)“之意。

庙会 鹤庆地区龙潭多、庙会多,开始过春节,就耍龙灯,直到正月十八,才到西龙潭谢龙,这半个多月里,日日对唱山歌,夜夜耍龙唱灯,十分热闹。由正月直到春耕大忙,月月都会有庙会,各村还要迎送本村崇奉的本主。每逢这种日子,庙前有业余剧团演唱滇戏,有的人家在空地上支起帐逢,全家在野外拜佛敬香,乞求神灵保佑全家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青年男女则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唱山歌的方式谈情说爱。

特产

鹤庆乾酒

据考鹤庆乾酒始创于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1954年前,鹤庆乾酒主要以华家、陶家、汪家生产。1955年,成立海北坪酒社,乾酒转由集体生产。1957年,成立国营鹤庆酒厂。乾酒由国家生产经营。1997年9月,国营鹤庆西龙潭酒厂改制为民营企业。随后,成立鹤庆乾酒有限公司。“鹤庆乾酒”商标被云南省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云南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鹤庆乾酒被大理州列为“名牌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云南省商务厅认定为“云南老字号”、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鹤庆县

马厂当归

马厂山区坐落在鹤庆县城西部的剑鹤两县交界处,海拔2800—3300米。这里气候寒冷,含有腐殖质的沙土较多,自然条件适宜于当归种植。马厂当归味甘微苦、气芳香,性温,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破瘀生新、调经止痛和治疗血虚顽症等功效。药用功能归头补血,归须破血,全归和血。而马厂生产的归头,是选用有两年生长期的肥壮当归主根,精心加工而成,具有个大(最大的身干在100克以上)、肉肥和结实的特点。

鹤庆火腿

鹤庆火腿,又称“圆腿”或是“盘腿”,源自其腿部弯曲、外形圆整的外形。鹤庆白族腌制盘腿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把鹤庆火腿作为纳贡和远销外地的著名特产。清康熙《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名宦查伟“丰酒肥腿飨客”,这里的肥腿,指的就是盘腿。鹤庆盘腿肉质细嫩,色泽鲜艳,肥瘦皆备,香气浓郁。鹤庆盘腿可保存三至五年。

风景名胜

综述

鹤庆位于大理、丽江两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旅游区之间,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属白、汉、藏、纳西文化的交汇地,素有“泉潭之乡”“中国名兰之乡”等美誉。鹤庆有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AA级景区,以及草海湿地、云鹤楼、天子洞石刻、奇峰古树梨花、马耳山杜鹃花等大量旅游资源、景区景点。

鹤庆县部分旅游景区

单位名称

国家A级景区等级

详细地址

新华民族村

AAAA

鹤庆县北部

边陲古寨

AA

鹤庆县城南12公里处

大理州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

新华村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位于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鹤庆县城西北部,距大理古城126公里,距丽江古城39公里,距丽江国际机场12公里,距大丽铁路火车站8公里,便捷的交通优势使其成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必经走廊,也是历史上著名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大理的小别院、丽江的后花园”。

鹤庆县

鹤庆县

云鹤楼

云鹤楼原名安丰楼,又名钟鼓楼,是鹤庆县城内跨正街而建的阁楼式建筑物,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

鹤庆县

后毁于明末兵燹,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道光初年又焚于火,道光乙未年(1835年)重建。

光绪二十三年三月(1897年)因东门街失火,殃及安丰楼第三次被焚,烧成一片焦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邑绅丁彦、丁泰、丁槐三兄弟捐资重建,改名为云鹤楼,盖取“云中白鹤”之意。云鹤楼至今已有490多年历史,从最后一次重建算起,也有103年。云鹤楼是传统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明三暗四层,高19.4米,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4米,通道拱门长16米。楼跨南北通道,东西要冲,屹立于云鹤镇中心,斗拱交错,飞阁流丹,其实庄严宏伟。拱门背面横书“民安物阜”四字,南面书“文武通达”四字。

对外交流

2023年8月,辽宁省庄河市与鹤庆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鹤庆县部分著名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生平

李宗黄

1887-1978

字伯英,白族,辛屯镇逢密村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云南省政府代理主席、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要职

赵学谦

1927-1983

白族,云鹤镇人,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

王求保

1913-1991

苗族,六合乡人,1960年4月,王求保出席了全国民兵英模代表会,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荣誉

鹤庆县部分荣誉

年份

所获荣誉

2022年

入选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示的2022年云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优秀典型名单

2022年

入选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名单

2021年

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1年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1年

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

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2020年

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

云南省旅游强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

2019年

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19年

云南省扶贫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