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60年的“德宏州卫生学校”,2008年升格为德宏职业学院,2009年教育部审批备案,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13年学校通过了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2014年被云南省列入全省创建12所国门大学之一,2015年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并入德宏职业学院。
截至2023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830亩,固定资产总值11.4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8亿元,馆藏图书28.9万册,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200余个;有9个学院,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设46个三年制高职专业、五年制高职专业20个、三年制中职专业5个;有教职工512名,其中专任教师437名,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5082名。
历史沿革

德宏州卫生学校始建于1960年8月,最初设在潞西县芒罕寨,招收学生130人,其中初中生编为医士一班,小学生编为护士两班。
1962年停止招生,原医士一班改为护士一班,直到1964年恢复招生。
1965年,学校新建了校舍,在1966年2月迁入新址。然而,学校并不幸福,于1969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撤销,设备和4名教师并入保山卫校,其余教职工下放至卫生所和五七干校,直到1974年1月,学校恢复招生。
其后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德宏州财贸学校、德宏州农业机械化学校、德宏州技工学校分别成立于1980年5月、1980年5月、1987年6月。1995年11月,德宏州技工学校与德宏州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合并,创建了德宏州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这也是一次重组的体现。
1999年,学校被评定为“合格中专学校”。
2003年被评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其后的荣誉逐渐攀升。
2006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4年,德宏州职业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列入全省创建12所国门大学之一。
2020年,成为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院共有9个学院,设置三年制高职专业46个、五年制高职专业20个、三年制中职专业5个,涉及医药卫生、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资源环境与安全、教育与体育11个专业大类。
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护理学院 | 护理 | 3年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3年 |
助产 | 3年 |
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 | 3年 |
中医学 | 3年 |
针灸推拿 | 3年 |
眼视光技术 | 3年 |
医学美容技术 | 3年 |
口腔医学 | 3年 |
康复治疗技术 | 3年 |
医学技术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3年 |
医学影像技术 | 3年 |
药学 | 3年 |
财经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3年 |
市场营销 | 3年 |
大数据与会计 | 3年 |
电子商务 | 3年 |
学前教育 | 3年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3年 |
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 | 工程造价 | 3年 |
建筑工程管理 | 3年 |
供用电技术 | 3年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年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3年 |
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 | 3年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3年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年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年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年 |
大数据技术 | 3年 |
室内艺术设计 | 3年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校内实践基地114个,其中获国家级支持建设15个,获省部级支持建设7个,获地市级支持建设1个。在2020年,学校在云南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2项、铜奖11项和优秀组织奖1项,并在第九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6项和优秀奖1项。此外,学院共派出16支团队参加2021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中中职组获得4项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高职组获得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校内专任教师共获得了495项各级别的奖项,另有2项教学成果获得云南省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项目 | 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 现代护理实训中心 |
云南省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参考资料
并且,学校还有中央财政支持项目3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2个,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骨干专业)6个。
项目 | 基地 |
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 护理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护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 |
云南省特色专业 | 护理、医学影像技术 |
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骨干专业) | 护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会计、旅游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 | 医学影像技术 |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共有51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37名,校内职工65名,校外兼职教师55名。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教授总数的28.11%,高级职称教师则占25.12%,而拥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则占了51.99%。此外,学校还有两名来自缅甸的籍教师。共有4人获得云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并有7人担任云南省级学科带头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在2020年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杨菊芬等4名教师荣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杨子平名师工作室等也是学校的亮点。
合作交流
在2019-2020学年,学校与10家企业/医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并派遣教师和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等项目,推进产学合作。此外,学校还与北汽集团瑞丽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了汽车技术学院,与3家企业(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暹逻泰餐饮公司、秦瑞电力集团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同时,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成为示范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德宏分院在学校设立了中缅关系研究所,学校设有中医蜂疗研究所。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5月,德宏职业学院图书馆积累了28.9万册的藏书量,每个学生平均可使用82.3册。另外图书馆还拥有122GB的电子图书以及317种不同类型的期刊。
学术期刊
《德宏职业学院学报》是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德宏职业学院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期刊的主要栏目有民族医学、高职研究、和谐社会、禁毒防艾、管理科学、教学探索、医学教学、乡镇医疗和民族文化等。此外,期刊曾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优秀学报和边疆民族地区医学优秀刊物等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德宏州职业学院的教师们共参与了137个各类研究课题的项目,总经费为203.5万元。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占据主要比重,有125项,项目经费共计163.25万元;而自然科学类项目则有12项,项目经费共计40.25万元。此外,学校教师还发表了938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3篇和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6篇。他们还主编或参与编撰出版教材65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并获得了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可。在科技进步方面,学校赢得了德宏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的殊荣。
学校荣誉
学校在2019-2020学年荣获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并在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校园文化
校徽

学院的校徽图案以蓝色为主色调,代表学校永恒博大的特点,同时寓意明亮活泼、严谨庄重。整个图案结合了中文和英文,采用圆形设计,中文字体稍大,易于识别。中心主要图形似孔雀和手的结合,象征学校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注重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多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自信自励的精神风貌。上半部分的图形呈半握形态,寓意学校由四所中专学校整合而来,共同拼搏向上;下方的“1960”字样标明学校成立时间,体现着校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
校旗

学校的校旗为长方形,采用蓝底白字或红底黄字的设计,长宽比为5:3。校旗正上方为标识图案,下方分别是中文和英文校名。
校训
厚德自强,诚信和谐。
校园环境




展开学院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营水路11号,占地面积830亩,下设13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党务机构,9个教学机构,10个教辅机构,2个科研机构,3个群团组织,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200余个。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等现代教学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梅学能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何超 |
党委副书记 | 杨菊芬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杨清成、邵维涛、董保强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李蕙萍 |
党委委员,德宏职业学院办公室(党委巡察办)主任 | 袁国俊 |
党委委员,德宏职业学院组织部部长 | 邵兴周 |
党委委员,德宏职业学院宣传部部长 | 陈敏 |
党委委员,德宏职业学院统战部部长 | 韩永信 |
参考资料
注释
[a]以上信息来源学校官网,截至2023年,详情请前往学校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