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UChicago、Chicago或UChi,是一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芝加哥大学被认为是在常春藤盟校以外,美国最顶级的大学之一。芝加哥大学由学校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与学术、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运营和学术事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芝加哥大学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科研、校区、校园生活、行政管理、知名校友、排名声誉、校园标识、校园环境等介绍

中文名

芝加哥大学

英文名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别名

UChicago、Chicago或UChi

成立日期

1891年7月1日

地址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南Ellis大道5801号

办学性质

私立

占地面积

217英亩(主校区,截止于2023年)

学生人数

18523人(截止于2023年)

教师人数

3249人(截止于2023年)

前身

老芝加哥大学

创办者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校庆日

7月1日

知名校友

杨振宁、巴拉克·奥巴马

校训

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让知识不断增长,使人类生活变得丰富)

简介

芝加哥大学的前身是1855年创建的老芝加哥大学,该大学因缺乏经费于1886年停止运作。芝加哥大学创办于1891年7月1日,主要创办者和捐助者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90年12月,学校首任校长威廉·雷尼·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出了将学院组织为大学的计划,并通过“哈珀计划”将芝加哥大学发展为引领美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方向的大学之一。芝加哥大学曾于二十世纪60年代年爆发了多次学生骚乱,最终催生出《卡尔文报告(Kalven Report)》,《报告》被认为是芝加哥大学价值观的象征。2008年,大卫·布斯(David Booth)向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捐赠了价值3亿美元的礼物,大学商学院改名为布斯商学院。

截止2023年,芝加哥大学设有一个主校区和五个外部校区,其中主校区占地217英亩。学校有芝加哥大学由四个部门、七个专业学院和格雷厄姆继续自由和专业研究学院构成,有53个主修专业和49个辅修专业,可授予文学学士、理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公共政策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学位。截止2022年秋季,芝加哥大学有教师和学术人员3249人,学生约18523人。

在各种国际排名中,芝加哥大学常名列前十,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芝加哥大学位列全球第11位。截止于2023年,共有99项诺贝尔奖被授予了曾在职业生涯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员、学生或研究人员的学者。芝加哥大学的知名校友有杨振宁、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II)等。

学校历史

19世纪

19世纪,美国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相对落后,民众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芝加哥教徒曾于1855年创建了一所老芝加哥大学,参议员史蒂芬·A·道格拉斯(Stephen A. Douglas)为学校提供了土地,学校于1859年开始教学。在经历了一系列困难后,旧芝加哥大学于1886年因缺乏经费停止运作。

芝加哥的重建工作得益于浸信会联合神学院(Baptist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影响力,神学院的存在显示了芝加哥作为一个教育中心的重要性,在旧芝加哥大学停办后,相关的教育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1888年,哈珀博士(Dr. Harper)在与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多次协商后,确定了后者通过美国浸信会教育协会(American Baptist Education Society)为大学捐赠60万至100万美元的承诺,为芝加哥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芝加哥大学的首任校长是威廉·雷尼·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哈珀曾是田纳西州梅肯市共济会学院(Masonic College)的校长和耶鲁大学的教授,他于1890年9月正式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

1891年7月1日,芝加哥大学正式成立,威廉·雷尼·哈珀也正式就任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每年的7月1日成为芝加哥大学的建校纪念日。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哈珀校长开始以美国一流大学的标准为各个院系配备教授,但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学校计划在1892年10月开始教学,在学校开学的7个月前,洛克菲勒再次捐赠了100万美元,帮助大学度过难关。

芝加哥大学

1892年10月1日,芝加哥大学正式开学,迎来第一批新生510人,包括研究生126人,新生85人,三、四年级学生85人,特殊生61人和神学院学生153人。学校在创建之初占地17英亩,耗资400万美元,拥有10栋建筑、120名老师,设有学院、两个研究生学院和一所神学院,其中包括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学校的第一批建筑模仿了英国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中包含塔楼、尖顶、回廊和石像鬼等元素。

芝加哥大学

学校创办早期,洛克菲勒以及其他创办者计划创办的是一个学院,然而1890年12月,哈珀博士提出了将学院组织为大学的计划,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建成一所可以与美国东部所有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相媲美的大学,大学应当结合英国本科式学院和德国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学院扩建的速度较快,董事会在只召开了一次会议,且学院的公司章程还未得到国务卿批准的情况下开始了学院的扩建工作:洛克菲勒捐赠了100万美元,其中80万美元用于神学院的神学教学,10万美元为学校建造建筑物,并将学校迁入芝加哥城市中,浸信会联合神学院成为了芝加哥大学的一部分,并于1891年4月改名为大学神学院。

1890年12月,在芝加哥大学董事会第四次受托人会议中,哈珀为学校制定的办学计划得到通过,以《第一号官方公报(Official Bulletin No. I)》的形式向公众公布。

《公报》中详细介绍了“哈珀计划”中的大学基本框架:大学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大学本部,设有研究生院,艺术、文学和科学学院,专业学院,预备专科院校和附属学院;其二为大学附设部,为芝加哥地区的工人农民开设各种课程和讲座,为芝加哥之外的人群提供函授课程;其三为大学推广部,负责印刷和出版大学的所有通告、学术著作和杂志。“哈珀计划”的另一个大胆改革是将每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施行主辅修制,允许学生既攻读主修专业,也可以选修辅助专业。这些办学模式具有超前性质,为后续美国其他高校所效仿,哈珀也因此被称为“教师们的教师”“大学预科教育之父”。

到了1894年,芝加哥大学已发展成为引领美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方向的大学之一。1906年,哈珀校长因病突然逝世,哈里·普拉特·贾德森(Harry Pratt Judson)继任校长职务,在贾德森担任校长期间,芝加哥大学各个院系的课程设置已基本确定,“哈珀计划”中的许多目标也已基本或正在实现。

20世纪

1929年,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成为学校第5任校长,开始了学校新一轮的学术改革。1930年,芝加哥大学的39个系被调整为4个学部,分别为生物科学部、人文科学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这4个学部和专业学院一起构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基本框架。

在学习计划方面,哈钦斯提倡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他编著的《美国高等教育》和“西方文化巨著丛书”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哈佛大学等精英大学的核心课程蓝本。

哈钦斯校长取消了芝加哥大学的成绩和课程要求,用广泛的通识课程和一系列综合考试替代,主张将学士学位移到大学二年级,将学士学位的焦点放在通识或文理教育上,把专业化留给硕士学位。

在学术改革之外,哈钦斯校长最受关注的一次改革是他取消了大学橄榄球队,因为他认为学校运动队的受关注程度压过了学校教育项目的。这一举措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学校橄榄球比赛于1939年被取消,这一决定受到许多人的赞扬,但很少有其他学校效仿芝加哥的做法。

芝加哥大学

哈钦斯校长带领学校走过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20世纪20年代筹集的资金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持续为芝加哥大学提供了其他学校所没有的支持,尤其是在大萧条时期。哈钦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反对战争,但在珍珠港事件后,他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大学资源的支持。

20世纪50年代初,海德公园(Hyde Park)由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逐渐走向衰落,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芝加哥大学成为海德公园城市更新工作的主要赞助商,对该社区的建筑和街道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开始在原本完全哥特式的校园中增加现代建筑,新增建筑包括莱尔德·贝尔法学院(Eero Saarinen,1959)和社会服务管理学院(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965)。1963年,大学收购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在1909年建造的罗比故居 (Robie House);1970年在老斯塔格球场(Old Stagg Field)原址兴建了雷根斯坦图书馆(Regenstein Library),该图书馆有七层楼,是校园内的最大建筑。

芝加哥大学曾于二十世纪60年代年爆发了多次学生骚乱,1962年,学生占领了时任校长乔治·比德尔 (George Beadle) 的办公室,以抗议学校在住宿政策中的种族隔离现象。

芝加哥大学

1966年5月,校长乔治·比德尔决定大学将遵守义务兵役制度政策,提供越南战争征兵的学生学术信息,前提是每个学生同意义务兵系统获取他的信息。作为回应,超过400名学生在行政大楼进行了一场静坐抗议。此次抗议活动影响深远,被认为是1969年静坐抗议的前身。

此外,芝加哥大学学生还因学校不重新聘用以激进观点著称的社会学助理教授玛琳·迪克森(Marlene Dixon)、宿舍餐馆缺乏工会农产品、支持大学医院护士、反战等原因爆发了多次抗议活动。

1967年,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小哈里·卡尔文(Harry Kalven, Jr)主持发布了《卡尔文报告(Kalven Report)》该报告提倡个人权利和自由思想,并宣布大学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采取中立的官方政策,并指出中立性仅适用于大学作为一个机构,不适用于其中的任何个人。《卡尔文报告》持续影响着芝加哥大学的言论和行政决策,在2009关于学术自由的演讲中,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齐默(Robert Zimmer)称该报告是大学价值观的象征。

21世纪

20世纪90年代末,时任校长雨果·索南沙因(Hugo Sonnenschein)提出了10年内将本科生学院扩大到1000名学生的计划,该计划在1988年由大学参议院理事会同意,同年,索南沙因批准减少学校著名的核心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计划,以提供更多选修课和留学机会。

有人认为这些举措会降低大学的学术标准,但索南沙因仍然在与学生、校友、教师的冲突中完成了芝加哥大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6.76亿美元资金筹集活动,并启动了学校30年来第一个校园总体规划流程,将大学的捐助提高了一倍多。

2008年,大卫·布斯(David Booth)向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捐赠了价值3亿美元的礼物,大学商学院改名为布斯商学院,这是芝加哥大学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助,也是世界上所有商学院接受过的最大笔捐助。同年,大学计划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名字命名一个新研究所,该计划引起了争议,因为有人认为该研究所会被解释为学校全面支持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

21世纪以来,芝加哥大学不断发展,建成了学校商学院所在建筑查尔斯·M·哈珀中心(Charles M. Harper Center)、雷瓦和大卫·洛根创意与表演艺术中心(Reva and David Logan Center for Creative and Performing Arts)、戈登综合科学中心(Gordon Center for Integrative Science)等建筑。

办学条件

学校架构

芝加哥大学由四个部门、七个专业学院和格雷厄姆继续自由和专业研究学院构成。

部门类别

部门

简介

部门

生物科学部

主要进行生物科学、计算神经科学、神经科学等类目的教学,提供生物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生研究等课程和资源

物理科学部

主要课程分为物理科学核心、数学核心、大学课程集群三类,有天体物理学、生物化学、化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等学习项目

社会科学部

社会科学序列介绍了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以增强学生对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的理解,一些序列侧重于经典文本,另一些序列侧重于探究或研究方法的实质性领域

人文科学部

在人文和艺术核心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仔细阅读、批判性思考、有效写作和说话,或者制作和诠释艺术

专业学院

法学院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在美国一流的法学院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提供严格的跨学科专业教育,将法律研究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

普利兹克医学院

普利兹克医学院是少数几所位于大学校园内的医学院之一,大学的所有部门及其专业学院都位于医院附近,还有广泛的生物和物理科学研究实验室

布斯商学院

布斯商学院在芝加哥、伦敦和香港拥有校区,有全日制、非全日制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也可授予商业博士学位

神学院

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是宗教研究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宗教研究和宗教领导力,注重探究、创新以及对学术如何影响公众和当代关注问题的认识

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

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吸纳来自各个领域、意识形态和背景的学生,可授予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和联合学位

克朗家族社会工作、政策和实践学院

学院教育计划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基础,培养致力于改善弱势和多样化人群的生活并促进地方、国家和全球社会和经济的人员

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

学院将分子级科学应用于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的设计,以跨学科研究主题为组织,寻求开发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教育快速发展的分子工程领域的下一代领导者

格雷厄姆继续自由和专业研究学院

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在大学水平上组织函授课程的学校,提供与课堂教学相同的严格标准,并为成功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全额大学学分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专业设置

截止2023年,芝加哥大学有53个主修专业和49个辅修专业,可授予文学学士、理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公共政策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学位。

学位

专业

文学学士(BA)

人类学、艺术史、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生物科学、化学、电影和媒体研究、比较人类发展、比较文学、比较种族和民族研究、计算分析和公共政策、计算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创意写作、克朗家族社会工作、政策和实践学院、语言、文化和历史数字研究、东亚语言和文明、经济学、教育和教学认证、英语语言文学、环境与城市研究、基础知识:问题和文本、性别与性研究、地理科学、地球物理科学、日耳曼研究、全球研究、历史、科学与医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研究、人文学科、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国际关系、犹太研究、法律、文学和社会、语言学、数学、中世纪研究、中东研究、音乐、近东语言和文明、神经科学、哲学、物理学、政治学、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宗教研究、浪漫语言与文学、俄罗斯和东欧研究、社会科学、南亚语言和文明、统计学、戏剧与表演研究、辅导研究、视觉艺术

理学学士(BS)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计算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科学、数学、分子工程、神经科学、统计学

文学硕士(MA)

计算社会科学、克朗家族社会工作、政策和实践学院、语言、文化和历史数字研究、教育和教学认证(MAT)、人文学科、中东研究、社会科学

理学硕士(MS)

生物化学、化学、计算分析和公共政策、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

公共政策硕士(MPP)

公共政策研究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秋季,芝加哥大学有教师和学术人员3249人,其中包括终身教授1125人,芝加哥大学的教职人员被认为是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截止2023年,芝加哥在校教员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9人。有99名曾在职业生涯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员、学生或研究人员的学者被授予诺贝尔奖。

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领域

姓名

经济科学

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

迈克尔·克莱默(Michael Kremer)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

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

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

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J. Heckman)

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招生情况

截止2023年,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过率为5%,在芝加哥大学的申请者中,有一半的SAT成绩在1500到1580之间,或者ACT成绩在34到35之间,有四分之一的被录取申请人的分数高于这些范围,四分之一的分数低于这些范围。

申请芝加哥大学需要提供入学申请、补充论文、中学报告和成绩单、教师评价(推荐信)、SAT或ACT成绩等信息。此外,芝加哥大学只招收具有较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学生,所以需要学生提供任何可代表自己语言能力的考试成绩。

学术科研

图书馆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学校中分为六部分,分别是约翰·克雷拉尔科学、医学和技术图书馆,德安吉洛法律图书馆,埃克哈特数学图书馆,乔和里卡·曼苏托图书馆,约瑟夫雷根斯坦图书馆和社会工作图书馆。其中乔和里卡·曼苏托图书馆于2011年开始在学校中心开放,该图书馆由著名建筑师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设计,有高耸的椭圆形玻璃圆顶,180座的大阅览室和最先进的保护和数字化实验室以及地下高密度自动存储和检索系统,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芝加哥分会授予了杰出建筑奖。

截止2023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是北美第九大学术博物馆,有1280万册印刷和电子书和72040线性英尺的档案和手稿,以及324TB的原生数字档案和数字化馆藏。

芝加哥大学

研究设施

芝加哥大学拥有140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医学等领域。芝加哥大学最知名的研究设施是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开设了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实验室,以及学校附属的海洋生物实验室。

芝加哥大学研究设施(部分)

研究设施

备注

海洋生物实验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海洋生物实验室(MBL)成立于1888年,与芝加哥大学于2013年7月1日结成联盟,实验室主要研究细胞生物学、再生生物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等学科

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阿贡国家实验室是曼哈顿计划的产物,自194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美国在能源、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方面的挑战

费米实验室(Fermilab)

费米实验室是世界领先的粒子物理河加速器实验室,负责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领域的问题

贝克尔·弗里德曼经济研究所(Becker Friedman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拥有2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全球前沿研究中心。BFI汇集了整个芝加哥经济学界的研究人员,以培养对世界上最困难的经济问题的新颖见解

先进辐射源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Radiation Sources)

先进辐射源中心(CARS)是芝加哥大学的院系级中心,运营是阿贡国家实验室的高亮度同步加速器 X 射线源,有一系列尖端设施

数据与计算中心(Center for Data and Computing)

数据与计算中心 (CDAC) 于 2018 年秋季成立,是芝加哥大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知识中心和孵化器

恩里科费米研究所(Enrico Fermi Institute)

恩里科·费米研究所 (EFI) 于二战后不久成立,原名“核研究所”,现在以其创始人之一的名字命名,是大学的一个物理科学单位,致力于跨学科研究

高能物理项目:Atlas 探测器(High Energy Physics Projects: Atlas Detector)

ATLAS 探测器旨在研究质心能量为 14 TeV 的质子-质子碰撞,是之前设施的七倍,有很好的机会发现电弱对称性破缺(希格斯玻色子)的来源以及可能的新物质形式,例如超对称态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学术成果

芝加哥大学历史上曾产出过许多对世界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

  • 1942年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曾带领一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在芝加哥大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桩”,并在当年12月使反应堆到达临界状态,该项目后续转移至了新墨西哥州,并在两年半后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

  • 20世纪40年代,威拉德·利比(Willard Libby)在芝加哥大学首次开发了碳-14测年法,引发了“放射性碳革命”,影响了从考古学到气候科学的各个领域。

  • 1972 年,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医生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发现了染色体易位现象,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理解和治疗方式。她的工作打开了靶向药物开发的大门,并创建了一个至今仍在推动癌症研究的模型。

  • 20世纪,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科学家阿瑟·康普顿、罗伯特·密立根和恩里科·费米等人与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一起定义了量子力学领域。

  • 芝加哥大学教授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第一个提出“恒星在生命终结时注定会崩溃”的假说,迈出了人类发现黑洞的第一步。

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中发表了896项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包含生物科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健康科学和物理科学,在所有机构的所有研究产出中贡献了225.99个研究产出。

芝加哥大学

校区

主校区

芝加哥大学主校区又名海德公园校区,距离芝加哥市中心以南仅20分钟路程,校区占地217英亩,校区绿化良好,包含哥特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两种建筑风格,是60%以上的教职人员及其家属的住所,提供包括博物馆、参观、艺术博览会、艺术景点、音乐节、电影、戏剧、社区学校等社区活动。

芝加哥大学

海外校区

北京中心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2000平方米,位学校研讨会和会议提供空间,并设有教师办公室和学习区。北京中心重点关注商业、经济和政策三个核心领域,并在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文化、社会和艺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此外,北京中心还为本科生提供海外文明项目和强化语言培训项目。

德里中心

芝加哥大学德利中心位于印度德里,是芝加哥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的聚会场所,重点关注科学、能源、医学和公共卫生三个核心领域,以及文化、社会、法律和艺术等领域的公共项目以及外展和合作。

香港校区

香港校区设有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亚洲行政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及其针对专业人士的行政教育非学位课程,以及该大学在香港的第一个本科海外学习课程。香港校区还举办学术研讨会、会议和公开讲座,履行其作为研究人员和学生资源以及亚洲各地校友聚会场所的作用。

巴黎中心

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位于巴黎左岸大磨坊路39-45号,靠近法国国家图书馆,是芝加哥大学在欧洲的研究和教学机构,是一个由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知识社区,代表了学校与欧洲思想和文化传统上的紧密联系。

布斯商学院伦敦校区

布斯商学院伦敦校区位于英国伦敦,靠近英格兰银行和圣保罗大教堂,是芝加哥大学EMBA课程的授课地点,此外,该校区还提供非学位高管教育课程。

海外研究所

埃及芝加哥之家

埃及芝加哥之家是埃及东方研究所的总部,是埃及和外国学者研究埃及学的主要中心,芝加哥之家图书馆是埃及最好的图书馆之一,拥有 20,000 多册图书。芝加哥之家摄影档案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收藏,包含21000多张底片和21000张印刷品,藏品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

芝加哥大学孟加拉国研究中心

芝加哥大学孟加拉国研究中心(URB)是隶属于芝加哥大学的国际非营利研究组织,主要负责开展研究、培训和社区服务活动,以改善孟加拉国及其他地区的人类健康。

校园生活

芝加哥大学拥有面积217英亩的植物园,绵延31英里的湖畔景色,以及39个校内体育俱乐部,18个大学运动队,350多个被学校认可的学生组织。

在艺术文化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机会参与,有专注于舞蹈、运动、音乐、电影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学生组织可供选择,学校国际之家的全球之声表演艺术项目可供个人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团体表演,学校洛克菲勒纪念教堂可供演讲者和国际艺术家活动,同时也是洛克菲勒教堂合唱团的所在地。

在体育和休闲方面,学校有棒球、篮球、越野、足球、橄榄球等多个体育项目可供学生参与,有大约1100人加入了39个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学校每年提供超过32项校内运动并吸引约8500名学生参加。校内和体育俱乐部全年雇用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包括体育主管、办公室职员和比赛官员。

行政管理

管理体系

芝加哥大学由学校董事会管理,由学术、行政部门,包括校长、教务长、院长和副校长等官员管理。董事会和学术、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运营和学术事务。

现任领导

大学官员(部分)

姓名

职务

凯瑟琳·拜克(Katherine Baicker)

教务长

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

医学事务执行副总裁、生物科学系主任、普利兹克医学院院长

胡安·德·巴勃罗(Juan de Pablo)

科学、创新、国家实验室和全球倡议执行副总裁

李家仪(Ka Yee C. Lee)

战略计划执行副总裁

阿明·阿夫萨希(Armin Afsahi)

校友关系与发展副总裁

洛里·贝尔科(Lori Berko)

大学副校长兼秘书长

艾琳莱恩(Erin Lane)

副总裁兼幕僚长

克里斯蒂安·米切尔(Christian Mitchell)

公民参与和对外事务副总裁

詹姆斯·G·农多夫(James G. Nondorf)

招生和学生发展副总裁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历任校长

姓名

在职时间

威廉·雷尼·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

1891-1906

哈里·普拉特·贾德森(HARRY PRATT JUDSON)

1907-1923

欧内斯特·德威特·伯顿(ERNEST DEWITT BURTON)

1923-1925

马克斯·梅森(MAX MASON)

1925-1928

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

1929-1951

劳伦斯·A·金普顿(LAWRENCE A. KIMPTON)

1951-1960

乔治·W·比德尔(GEORGE W. BEADLE)

1961-1968

爱德华·H·莱维(EDWARD H. LEVI)

1968-1975

约翰·T·威尔逊(JOHN T. WILSON)

1975-1978

汉娜·霍尔本·格雷(HANNA HOLBORN GRAY)

1978-1993

雨果·索南沙因(HUGO SONNENSCHEIN)

1993-2000

唐·迈克尔·兰德尔(DON MICHAEL RANDEL)

2000-2006

罗伯特·齐默(ROBERT J. ZIMMER)

2006-2021

知名校友

诺贝尔奖获得者

奖项

姓名

获奖时间

诺贝尔化学奖

蒙吉·巴文迪(Moungi Bawendi)

2023

约翰·古登诺夫(John Goodenough)

2019

艾达·E·约纳斯(Ada E. Yonath)

2009

伊尔温·罗斯(Irwin Rose)

2004

理查德·E·斯莫利(Richard E. Smalley)

1996

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

1995

F.舍伍德·罗兰德(F. Sherwood Rowland)

1995

李远哲(Yuan T. Lee)

1986

亨利·陶布(Henry Taube)

1983

赫伯特·C·布朗(Herbert C. Brown)

1979

伊利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

1977

威廉·H·斯坦(William H. Stein)

1972

格哈德·赫尔茨伯格(Gerhard Herzberg)

1971

罗伯特·S·穆利肯(Robert S. Mulliken)

1966

卡尔·齐格勒(Karl Ziegler)

1963

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1960

格伦·西博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

1951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

1934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

2023

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

2022

大卫·卡德(David Card)

2021

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

2019

保罗·M·罗默(Paul M. Romer)

2018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

2017

拉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

2013

尤金·F·法玛(Eugene F. Fama)

2013

托马斯·J·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

2011

利奥尼德·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

2007

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

2007

爱德华·C·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2004

丹尼尔·L·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2000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J. Heckman)

2000

罗伯特·A·曼德尔(Robert A. Mundell)

1999

迈伦·S·舒尔斯(Myron S. Scholes)

1997

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

1995

罗伯特·W·弗格尔(Robert W. Fogel)

1993

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

1992

罗纳德·H·科斯(Ronald H. Coase)

1991

哈利·M·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

1990

默顿·H·米勒(Merton H. Miller)

1990

特里格韦·哈维尔莫(Trygve Haavelmo)

1989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1986

杰拉尔·德布勒(Gerard Debreu)

1983

乔治·J·斯提格勒(George J. Stigler)

1982

劳伦斯·R·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

1980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1979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

1978

弥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76

特亚林·科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1975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974

肯尼斯·J·阿罗(Kenneth J. Arrow)

1972

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70

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M·库切(John M. Coetzee)

2003

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76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950

诺贝尔和平奖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

2009

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烈亚·盖茨(Andrea Ghez)

2020

乔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

2009

南部洋一郎(Yoichiro Nambu)

2008

弗兰克·威尔切克(Frank Wilczek)

2004

亚历克谢·A·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 Abrikosov)

2003

小柴正敏(Masatoshi Koshiba)

2002

徐承德(Daniel C. Tsui)

1998

杰罗姆·I·弗里德曼(Jerome I. Friedman)

1990

利昂·M·莱德曼(Leon M. Lederman)

1988

杰克·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

1988

苏布拉曼扬·钱德拉塞卡尔(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1983

詹姆斯·W·克罗宁(James W. Cronin)

1980

J·罗伯特·斯克里弗(J. Robert Schrieffer)

1972

默里·格尔曼(Murray Gell-Mann)

1969

路易斯·W·阿尔瓦雷兹(Luis W. Alvarez)

1968

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海(Hans Albrecht Bethe)

1967

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

1965

玛丽亚·哥普特-迈耶(Maria Goeppert-Mayer)

1963

尤金·P·维格纳(Eugene P. Wigner)

1963

欧文·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

1959

李政道(Tsung-Dao Lee)

1957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57

恩尼科·费米(Ernest Orlando Lawrence)

1939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

1938

克林顿·约瑟夫·戴维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

1937

弗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1932

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

1927

詹姆斯·弗朗克(James Franck)

1925

罗伯特·安德鲁斯·米利坎(Robert Andrews Millikan)

1923

阿尔伯特·阿伯拉姆·米歇尔松(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90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布鲁斯·A·比特勒(Bruce A. Beutler)

2011

杰克·索斯塔克(Jack Szostak)

2009

罗杰·W·斯珀里(Roger W. Sperry)

1981

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

1967

查尔斯·布伦顿·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

1966

康拉德·布洛赫(Konrad Bloch)

1964

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

1963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1962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George Wells Beadle)

1958

爱德华·劳里·塔图姆(Edward Lawrie Tatum)

1958

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

1946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Edward Adelbert Doisy)

1943

亚历克西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

1912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各界校友

领域

姓名

简介

政治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II)

美国前政治家,2009年至2017年担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是民主党成员,是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

伯尼·桑德斯(Bernard Sanders)

美国政治家,自2007年起担任佛蒙特州美国资深参议员

詹姆斯·科米(James Brien Comey Jr.)

美国律师,自2013年起担任联邦调查局 (FBI) 第七任局长,直至2017年5月被解职

罗伯特·托德·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

美国律师、军官、商人和政治家,是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和玛丽·托德·林肯总统的长子

连战

中国台湾政治家

文学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美国作家和幽默作家,以其讽刺和黑色幽默小说而闻名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美国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再见,哥伦布》《波特诺伊的抱怨》等

经济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美国商业巨头和投资者,他是美国计算机技术公司甲骨文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首席技术官(CTO)和前首席执行官(CEO),他还因拥有夏威夷群岛第六大岛拉奈岛 98% 的所有权而闻名

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美国投资银行家,曾担任大通曼哈顿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美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因其在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以及稳定政策复杂性方面的研究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学

杨振宁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可积系统、规范场论以及粒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政道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以其在宇称不守恒、李杨定理、粒子物理学、相对论重离子 (RHIC) 物理学、非拓扑孤子和孤子星方面的研究而闻名

卡尔萨根(Carl Sagan)

美国天文学家、行星科学家、宇宙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天体生物学家、科学传播者、作家和教授。他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对外星生命可能性的研究,包括通过辐射从基本化学品生产氨基酸的实验演示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美国天文学家,在建立河外天文学和观测宇宙学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视

安娜·克鲁姆斯基(Anna Chlumsky)

美国女演员,因在电影《我的女孩》(1991) 及其续集《我的女孩 2》中扮演瓦达·苏尔滕弗斯而闻名

其他

艾略特·内斯(Eliot Ness)

美国禁酒令特工,以推翻阿尔·卡彭并在芝加哥执行禁酒令而闻名

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

美国报纸出版商,1963 年至 1991 年间,她领导家族报纸《华盛顿邮报》,格雷厄姆主持该报,报道水门事件丑闻,最终导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辞职

(表格内容截止于2023年)

排名声誉

芝加哥大学被认为是除常春藤盟校之外,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在各种国际排名中名列前十。除了艺术和科学之外,芝加哥还因其专业学校而享有盛誉,包括普利兹克医学院、布斯商学院和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学院。芝加哥大学的校友对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批评等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芝加哥大学位列全球第11位。

校园标识

校徽

芝加哥大学的校徽是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象征着芝加哥老大学校园的火灾,老芝加哥大学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和拆除的历史。

芝加哥大学

校训

芝加哥大学的校训为“拉丁文: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意为让知识不断增长,使人类生活变得丰富。

校园环境

芝加哥大学主校区占地217英亩,校区内制备覆盖密集,有众多哥特式建筑以及石像鬼雕像,此外,学校还有许多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的现代建筑。

阿贡国家实验室

阿贡国家实验室是曼哈顿计划的产物,成立于1946年,实验室占地约1500英亩,设有实验室、办公室、自助餐厅和厨房区以及会议室等设施。

芝加哥大学

艾伯特大厅

艾伯特大厅(Abbott Hall)建成于1940年,耗资175万美元,建筑高20层,在建成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学宿舍,可容纳800多人居住,是芝加哥大学学生、教职员工的宿舍。

芝加哥大学

约翰·克雷拉尔图书馆

约翰·克雷拉尔图书馆(John Crerar Library)是北美第九大学术图书馆,由著名建筑师赫尔穆特·扬(Helmut Jahn)设计,有高耸的椭圆形玻璃圆顶,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芝加哥分会授予了杰出建筑奖。

芝加哥大学

注释

[a]

1969年的静坐抗议是指在芝加哥大学发生的一系列抗议活动,主要反对越南战争以及表达学生们对大学政策和参与军事研究的不满。这次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越南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