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师德师风
他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学习的教育管理工作,关心学生,关注每位师生的一切,顾全大局,爱校如家,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
教学成绩
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他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师大、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持国内七所中学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中英合作学校改进计划”等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中“中英合作学校改进计划”项目的研究,2007年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第二完成人。《创新写作点津》一书获2004年河南省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奖),为第三完成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研究项目,2006年获河南省教育实验优秀成果壹等奖。任副主编的创新写作点津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任主编的《创新学习三级训练》(高三语文)2007年7月由南方出版社。其论文《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一文在2007年第3期《中学语文》杂志上发表;《让语言绽放异彩的宝石》一文在2007年6月26日上的《中学生导报》上发表。主编的《成长·纯情校园》一书于2008年元月正式出版,2009年8月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教育管理上,创新思路和方法、科学管理成效显著,在其担任校长的几年中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高考成绩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有12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选举,受到政府的通令嘉奖。
获得荣誉
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4年4月)、河南省优秀教师(2004年8月)、河南省特级教师(2004年12月)、驻马店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3月)、驻马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6月、2006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12月)、驻马店市名师(2006年11月)、驻马店市优秀校长(2007年12月)、省劳动模范(2009年4月)、国家级骨干教师(2010年1月)。
个人作品
主编的《成长·纯情校园》一书于2008年元月正式出版,2009年8月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社会评价
陈水献认为学生“成长比成才重要”。所以他把“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知识丰富、能力高强”作为育人目标,领导学校深入开展德育教育,以此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把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真情关爱结合起来,要求老师对学生做到“爱在细微处,严在该严时”。
“德育工作我们是真抓的,下了很大功夫。”陈水献认为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博学于文”——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行己有耻”——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持有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此,他在学校推行了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亲情教育等,开展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像“文学源于生活”一样,陈水献认为“教育也该源于生活”。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他特别注重与学校、学生现实情况的结合。学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较多,他们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见面时间少、沟通少、了解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很难有机会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他要求学生在春节回家时给父母洗脚,拉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学生了解父母在外打工时的生存状态以及收入情况等,并以此写作文,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父母的同时,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这类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切肯定,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给自己洗脚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们感受到了孩子真正的在成长。
为了对学生们进行爱心教育,陈水献鼓励学生们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让家庭富裕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格外珍贵的,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除了“言传”,他更注重“身教”,2012年春节,他号召副校长、班主任全员出动,到26个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并进行爱心捐赠,让贫困学生家庭过上了温暖的新年。日积月累,这些小事成为了学校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师生们浸润其中,精神和灵魂都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