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语: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英语:The Kingdom of Morocco),简称摩洛哥(阿拉伯语:المغرب;英语:Morocco;法语:Le Maroc),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穆罕默德六世。摩洛哥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千米),首都为拉巴特,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截止2022年,全国总人口有3746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摩洛哥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国际关系、军事、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等介绍

中文名

摩洛哥王国

英文名

The Kingdom of Morocco

本国语言名称

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

简称

摩洛哥

国歌

摩洛哥颂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成立时间

1956年3月2日

国庆日

7月30日

所属大洲

非洲

面积

45.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26.6万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非洲大陆西北角

地理坐标

北纬21°~36°,西经1°~17°

时区

UTC+1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沙漠型气候

首都

拉巴特

主要城市

卡萨布兰卡、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等

政体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西迪·穆罕默德六世

国家代码

MAR

国际电话区号

212

人口

3746万人(2022年)

人口密度

53人/平方千米

民族

阿拉伯人(80%)、柏柏尔人(20%)

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99 %)、基督教、犹太教 (1%)

GDP

1428.7亿美元(2022年)

人均GDP

3900美元(2022年)

人类发展指数

0.686,第121位(2019年排名)

中央银行

摩洛哥中央银行

货币

摩洛哥迪拉姆

著名景点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瓦卢比利斯遗址、得土安城等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驶

主要机场

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

主要火车站

盖尼特拉火车站

主要港口

阿加迪尔、卡萨布兰卡、丹吉尔

主要节日

独立日,国庆日,青年节

国花

石竹

国树

栓皮栎

最高峰

图卜卡勒山(4165米)

最长河流

乌姆赖比阿河

简介

摩洛哥地处撒哈拉沙漠北部、北大西洋沿岸。拥有其多样化的地形地貌,除山地和高原外,还有平原、丘陵和沙漠。境内三分之一是山地,大部分为非洲大陆西北端的阿特拉斯山脉,自北向南分别为:里夫山、中阿特拉斯山、大阿特拉斯山和小阿特拉斯山。气候类型多样,北部和中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中部内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大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及东部地区又属于沙漠气候。由于地质结构和地貌的多样性,摩洛哥的土地、海洋、矿产、森林、水、太阳能和风力等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磷酸盐占世界总储量的75%;沙丁鱼出口居世界首位,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生物类型中动物类群多于植物类群,其代表有:无脊柱动物、水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

史前40-50万年前,摩洛哥就有近似于尼安德特人的人群活动。柏柏尔人是摩洛哥最早的居民,而后相继受到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的入侵与统治。公元7世纪始,阿拉伯人进入摩洛哥,摩洛哥经历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教化的过程,从始建于788年的第一个阿拉伯王国伊德里斯王朝,到延续至今的阿拉维王朝,摩洛哥历经了六次王朝更替。自15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摩洛哥,在1912年摩洛哥还沦为法属”保护国”。1921年,摩洛哥北部里夫地区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建立了“里夫共和国”,虽然最后被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联合镇压下去,但摩洛哥人民并没有停止反抗殖民者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摩洛哥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在以独立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政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爆发示威游行、罢工等运动。迫于摩洛哥人民的坚决斗争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法国被迫摩洛哥最终在1956年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名为摩洛哥王国。独立后,摩洛哥在穆罕默德五世、哈桑二世和穆罕默德六世三任国王的领导下,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科技文卫等方面全面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经过几十年年努力,摩洛哥已经发展成一个开放、繁荣的现代国家。

自独立以来,摩洛哥政府根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在政府多种振兴计划和措施下,摩洛哥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开放性经济体系,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其主要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渔业、旅游业、采矿业、纺织和服装业等。磷酸盐出口、旅游收入和侨汇是摩洛哥主要经济支柱。2021年,摩洛哥成为非洲第五大经济体,2022年,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28多亿美元,2022年底外汇储备达335.3亿美元。随着贸易对象和进出口产品的增加,摩洛哥的对外贸易总额基本呈逐年增加之势。同时,摩洛哥旅游资源丰富,已成为摩洛哥第二经济支柱和第二创汇来源。2023 年上半年,摩洛哥游客人数达650 万,截止2023年9月,旅游收入约71亿美元。

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是摩洛哥的主要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9%。98%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信奉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截止2019年,摩洛哥共有9处历史文化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的景点有拉巴特王宫、穆罕默德五世陵。哈桑二世清真寺等。在风俗和传统文化方面,摩洛哥独具特色,譬如摩洛哥人一日三餐离不开茶;穿长袍戴盘头围巾;妇女爱纹身,还有新娘集市和献羊节等传统节日。其摩洛哥的足球在非洲居一流水平,多次进入世界杯决赛。

名称由来

摩洛哥国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亚洲西部的腓尼基人航海到达非洲西北部,见其景色迷人,风光绮丽,称之为摩洛哥,意为休养胜地。二说摩洛哥源于阿拉伯语“马格里布”的转音,即“西方之岛”“日落之乡”的意思。三是有人认为摩洛哥是马拉喀什的音译,在阿拉伯文中马拉喀什与摩洛哥是同一词,直译为“被装饰起来的”“红色的”意思。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据科学家分析推断,约在40-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摩洛哥境内便有近似于尼安德特人的人群活动。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他们使用和制作石器工具的改进,尼安德特人逐渐离开沿海和山区,来到大陆平原居住,生活方式由天然放牧转向人工饲养,从穴居过渡到固定营地,并在不少河岸和湖边留下生活痕迹。

早期历史(公元前9世纪至前4世纪)

摩洛哥属于北非地区,早期被称为“利比亚”“马格里布”,从远古时期,柏柏尔人就居住在这一地区,并从事游牧活动。

约从公元前1000年初叶时,腓尼基商人到地中海西部海岸建立贸易据点,并在沿海地带建立了一些殖民地。约公元前814年,腓尼基商人又建立了独立的新城—迦太基,并发展成一个奴隶制贵族共和国。而后,便与沿海地区的腓尼基人产生了联系,期间,腓尼基人对内地的柏柏尔人部落采取同盟政策,与上层联姻,但对柏柏尔农民却横征暴敛,致使柏柏尔人经常揭杆而起奋起反抗。于是,柏柏尔人内部开始了原始公社制解体和阶级形成的过程。接着,摩洛哥又经历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的统治。

毛里塔尼亚柏柏尔人王国(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2年)

公元前2世纪初,柏柏尔人进入了利夫山区和阿特拉斯山脉附近的马格里布,当时新石器时代的入侵者与黑皮肤的巴福特人以及早期的萨凡纳人的残余开始交锋。由于没有特定的名称和地缘政治,柏柏尔人主要把自己与家庭村庄联系在一起。各个村庄相互竞争,争夺可用的资源控制权和有限的放牧地,自称“亚玛谢”,意为“自由人”。

期间,腓尼基人试图宣称摩洛哥最北部地区为其所有。一些柏柏尔人的部落趁迦太基人在沿海建立商业时,趁机在内地兼并,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约公元前218年,柏柏尔人由大部落联盟成国家。又在约公元前4世纪,在摩洛哥北方地区建立了“毛里塔尼亚王国”,而后势力一直延伸到迦太基(迦太基的军队主要是由柏柏尔人组成的雇佣兵)。

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42年至公元533年)

公元前3世纪,罗马势力向南扩张,开始侵略迦太基,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史称两者之间的战争为“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到241年,结果是迦太基战败,期间柏柏尔人掀起波澜壮阔的解放斗争,最后被镇压,同时,罗马人占领了迦太基统辖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尼亚岛。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打响,罗马帝国先后经历了大败、意大利等同盟国背叛,几度处于覆灭的边缘。而后在公元202年,罗马击败了迦太基,从此沦为罗马附庸国。公元前149年至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借口迦太基与邻国发生冲突,大举入侵迦太基,而后将迦太基夷为平地,致使罗马的影响开始在整个非洲西北部蔓延。而后又征服了毛里塔尼亚柏柏尔人王国,在摩洛哥建立了殖民地。

约公元3世纪,由于许多柏柏尔人接受了基督教,部分罗马人又信奉犹太教,不同的宗教文化,让罗马王朝陷入危机,从而使罗马人被迫撤回了对摩洛哥的政治统治。到公元5世纪初,罗马帝国的统治逐渐衰落。

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公元429~646年)

公元429年,欧洲的汪达尔人侵占了高卢和西班牙后,越过直布曼陀海峡进入摩洛哥,推翻了罗马人,占领了包括摩洛哥在内的北非。期间,柏柏尔人成为游牧民,试图逃避汪达尔人的暴行。公元534~公元533年,罗马帝国的拜占庭继承者们击败了汪达尔人,并试图将基督教恢复为帝国的国教。

中世纪(公元8世纪至18世纪)

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摩洛哥,由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为君主的王朝便进入到了轮番更迭,先后经历了伊德里斯王朝、穆拉比特王朝、穆瓦希德王朝、马林王朝、萨阿德王朝、阿拉维王朝。

阿拉伯人征服摩洛哥时期(公元683~788年)

640年开始,阿拉伯人先后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和北非地区。公元681年,西迪·奥克巴·本·纳菲率领阿拉伯人首次袭击摩洛哥,之后许多年,柏柏尔人一直抵抗,使得阿拉伯人的控制一直延迟。直到710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丹吉尔,以及摩洛哥一些地区后,阿拉伯人开始迁入,并带来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使摩洛哥逐渐阿拉伯化。

在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柏柏尔人以一种哈瓦利吉教派的形式不断进行反抗。739年,丹吉尔的一个挑水夫(哈瓦利吉教派的信徒)领导柏柏尔人举行起义,起义向东扩展,从而短暂地结束了阿拉伯人对摩洛哥的统治。于742年失败,但柏柏尔人的反抗并未停止。大约在785年,阿拉伯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和逊尼派间反复出现教义分歧,又促使阿拉伯帝国的分裂。公元788年,由伊德里斯·本·阿卜杜拉在摩洛哥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即伊德里斯王朝。

摩洛哥历代王朝(公元788~1669年)

伊德里斯王朝(公元788-985年)

公元788年,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地那的贵族发生内讧,第四任哈里发(继承人)的后裔伊德里斯被迫逃至梅克内斯附近,而后建立起摩洛哥历史上的第一个阿拉伯王朝,即伊德里斯王朝。在公元792年时,被另一个哈里发哈尤·雷席德派的使臣所杀害。

同年,其子伊德里斯二世继承王位,定都菲斯。期间伊德里斯二世大力开展伊斯兰教活动,迅速完成了摩洛哥的伊斯兰化。到公元828年,伊德里斯二世去世,由其长子穆罕默德在菲斯继位。这一时期,王室内部围绕继承和权利的争夺再次陷入内讧,摩洛哥重新分裂。836年,穆罕默德又将政权传于其子阿里,乃至阿里的继承者叶海亚一世。叶海亚一世统治时期,菲斯一直处于稳定繁华,至叶海亚一世去世后,其后继者昏庸无能,伊德里斯王朝趋于衰落。于公元985年,伊德里斯王朝灭亡,此后,摩洛哥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

穆拉比特王朝(公元1061年-1147年)

9世纪时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柏柏尔游牧部落,因占据了摩洛哥南方的绿洲谷地,而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他们已然皈依伊斯兰教,其首领周围又聚集了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宗教修持和军事训练的人士,故被称为穆拉比特,即“驻防军”。于公元1054年,穆拉比特人开始向外扩张,占领了很多地方。在公元1061年,穆拉比特人首领优素福·伊本·塔什芬建立了穆拉比特帝国,次年修建了马拉喀什城,并将其定位首都。

建都后,在公元1075-1094年间,又攻占了菲斯、奥克、特莱姆森、休达,以及西班牙首都。在塔什芬统治期间,穆拉比特王朝不仅统治着摩洛哥,还统治着阿尔及利亚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区,国内商业很发达,国势也很强。直到公元1106年塔什芬死后,穆拉比特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最终在公元1147年被穆瓦希德王朝所替代。

穆瓦希德王朝(公元1128-1269年)

随着穆拉比特王朝衰落,上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马斯木达等部落又兴起了“穆瓦希德”(原意是真主的信徒)运动。穆瓦希德人是虔诚的穆斯林,而“穆瓦希德”意为“信仰独一神的人”,即一神教徒。其创始人是伊本·图马尔特,他主张严谨、纯洁的生活方式,谴责腐败行为。于1121年,图马尔特率领军队向穆拉比特王朝发动圣战。1128年,图马尔特死后,其弟阿卜法·穆明继任首领。并于1147年攻占马拉喀什,建立了穆瓦希德王朝。在穆瓦希德王朝期间,摩洛哥呈现繁荣局面。

在穆瓦希德王朝的鼎盛时期,其疆域十分辽阔,无形中也使其经济、文化和艺术方面得到很大提升,推动了马拉喀什和菲斯等城市的发展。公元1186年,穆明去世,穆瓦希德王朝上层逐渐腐化和争权夺利,而导致穆瓦希德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212年,穆瓦希德的军队结束了对西班牙南部的统治,1269年,穆瓦希德王朝被马林王朝所灭。

马林王朝(公元1269-1554年)

马林人是游牧部落,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交界的南部沙漠。为了争夺阿特拉斯山西部肥沃的牧场,马林人与穆瓦希德人间经常兵戎相见,两者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公元1269年,马林人首领阿布·优素福攻占了穆瓦希德的都城马拉喀什,而后重新修建菲斯城,建立了马林王朝。

马林王朝时期,文化艺术和伊斯兰教得到空前发展。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像探险家伊本·白图泰和历史学伊本·卡尔顿的人物。在菲斯等城市,还建立起了规模宏大的古兰经经学院等建筑。公元1358年,马林王朝的阿布苏丹去世后,摩洛哥又进入到混乱时期,各派政治势力轮番登台,暗杀、暴乱等不断发生。公元1465年,马林人的旁支居住在摩洛哥北部和里夫山区的瓦塔斯人进入菲斯,夺了政权。因同属马林人的泽纳特部落,瓦塔斯人建立的政权实际上还是马林王朝,最终在1554年被萨阿德人所消灭。

萨阿德王朝(公元1554-1669年)

13世纪末期,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的后裔—萨阿德人,在摩洛哥南部的苏斯一带定居,逐渐壮大起来,并建立了一个萨阿德人的酋长国。他们逐步向瓦塔斯国南部发展,在公元1554年消灭了菲斯的瓦塔斯统治者,定都马拉喀什,建立了萨阿德王朝。

萨阿德王朝时期,先后由穆罕默德·谢赫、其子阿布·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和其孙马图瓦克勒继位。马图瓦克勒继位期间,又遭叔父夺权,为了反对叔父,马图瓦克勒求助葡萄牙人。于是,形成了葡萄牙国王、萨阿德王朝国王与萨阿德国王叔父间的三王之战,结果三败俱伤。最后由马图瓦克勒叔父的兄弟阿布·阿巴斯·马利克统治萨阿德王朝,其王号为“曼苏尔”。

曼苏尔统治时期,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建立了常备军,这一时期萨阿德王朝达到全盛,其中摩洛哥南方苏斯平原的甘蔗、蓝靛植物栽培得到空前发展,榨糖业也作为易货贸易,为其换得了大量意大利的大理石、黄金和黑人劳动力。发展到萨阿德王朝后期,外族侵入和宫廷内讧,国家战乱不止,陷入四分五裂。于1669年,被阿拉维家族的拉什德军队消灭。

阿拉维王朝(公元1669至今)

阿拉维家族的祖先是穆罕默德的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和先知的女儿法迪玛的儿子哈桑的后裔。13世纪他们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摩洛哥,定居在东部塔非拉特塔非亚勒特一带。在公元1664年夺取王位,建立了阿拉维王朝。1669年又攻占了萨阿德王朝的都城马拉喀什,从而控制了摩洛哥全境。

在1672年到1727年期间,摩洛哥在阿拉维王朝统治下,十分强盛。期间,该王朝的苏丹是穆雷·伊斯梅尔,他对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其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建树影响深远。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先后从英国人手中收复了丹吉尔,又从西班牙人手中收复了拉腊什和阿吉拉斯,在公元1727年去世。自他死后,1727年—1757年间,阿拉维王朝的王位争夺战争持续不止,自此,摩洛哥长期处于混乱之中。

近代(19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列强轮番蚕食摩洛哥的土地,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在1912年法国迫使摩洛哥苏丹在保护国条约上签字,摩洛哥沦为”保护国”。

西方列强争夺摩洛哥时期(1830~1911年)

15世纪起,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分别占领了梅利利亚、休达和丹吉尔等地。16世纪初,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也落入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手。但摩洛哥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很多地方政权间经常发生冲突,摩洛哥国内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1843年,法国加入侵略摩洛哥的队伍。在1844年9月,摩洛哥与法国签订《丹吉尔条约》,条约规定“摩洛哥不得以任何形式援助法国的任何敌人”。从而使摩洛哥失去了联合抗法的力量。在这期间,美国在1836年强迫摩洛哥签订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1856年,英国又强迫摩洛哥签订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

1859年,西班牙陆军大将奥吉奈尔·霍里斯率领舰队和5万士兵,进攻了摩洛哥。在1860年2月,西班牙攻占了得土安。8月又签订《得土安条约》,规定休达周围地区的主权和伊夫尼的海上基地让给西班牙,并赔款1亿法郎,给予西班牙最惠国待遇。为了偿付赔款,摩洛哥向英国贷款,年息15%,以海关收入作为抵押。随后,在1863年、1865年间,法国、美国、撒拉丁王国等国也强迫摩洛哥签订条约,得到了给予英国的一切特权。又于1880年7月,摩洛哥还与列强代表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条约中规定“承认一切外国人在摩洛哥土地上享有特权”。此时,摩洛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和德国为了争夺摩洛哥,几乎导致战争爆发,这一阶段,摩洛哥遭受到严重危机。于1911年11月,德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权,法国争夺摩洛哥胜利。

沦为法属“保护国”(1912年以来)

1912年3月30日,法国与摩洛哥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根据条约,法国有权在摩洛哥驻军,法国总督有权实行行政、外交、司法、经济和军事改革;不经过法国同意,摩洛哥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条约和向别国贷款。法国将摩洛哥的实权牢牢掌握在法国总督、民政监督和法国军官手里,摩洛哥只是形式上的保留着国家首脑、行政机构和军队。与此同时,法国等国还大肆掠夺摩洛哥的土地,在1913年,法国、阿尔及利亚和德国占有了摩洛哥10万公顷以上的肥沃土地,到1918年,法国人占摩洛哥土地达到17万公顷。

此外,在1912年11月,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将摩洛哥以北靠近直布曼陀海峡的地区、西南部靠近里奥德奥罗边境的地区等划归西班牙。1923年,英、法、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将丹吉尔划为特别区,由国际共管。这一阶段,摩洛哥被分割成法属摩洛哥、西属摩洛哥和丹吉尔国际共管区三部分。

现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独立)

里夫共和国(1921~1927年)

随着法、西殖民者大肆掠夺摩洛哥的土地,摩洛哥的经济命脉一度被法、西控制,摩洛哥人民的处境不断恶化。到1921年,殖民者占有摩洛哥肥沃土地达到90万公顷。其中,摩洛哥里夫地区2/3的土地划归西班牙,1/3的土地划归法国。于是,摩洛哥的人民展开了反殖民主义战争,而里夫地区人民的武装起义尤为轰轰烈烈。在里夫人民起义获得重大胜利后,于1921年9月,成立了“里夫共和国”,阿卜法·克里姆成为里夫共和国的领导人。

里夫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正规军和部落民兵,抗击殖民主义者。至1924年,里夫军队几乎解放了自1921年以来被西班牙殖民者夺取的全部领土,并且保卫了丹吉尔和得土安。这一时期,里夫起义的节节胜利,使法国殖民者感到震惊和不安,于是,法国又勾结西班牙,在1924年底和1925年的4至7月间,组成联合舰队,封锁沿海地区。同时,殖民者还拉拢里夫部分部落,以分裂里夫共和国。在此,里夫军队逐渐失利,很多地方又被殖民者占领。1926年5月底,里夫共和国被法、西力量联合绞杀。

民族独立运动

20世纪30年代,摩洛哥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30年5月,法国殖民当局又颁布了《柏柏尔人条约》,取消了摩洛哥司法机关在柏柏尔人法庭中的特权,交由法国军事当局来管理柏柏尔人的法庭,进一步加强了法国对摩洛哥的统治。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第一政党“摩洛哥行动委员会”,而后又在1937年3月被法国当局取缔。取缔后,摩洛哥民族主义领袖们发生一键分歧,又被分裂成“国民促进改革党”和“国民运动党”,继续进行政治活动和反对西班牙的殖民西班牙。

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摩洛哥已有40万产业工人和农业工人。在摩洛哥共产党和摩洛哥各个工业总会联盟的领导下,罢工浪潮开始了。工人们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还要求废除保护制度,取消外国的军事基地。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摩洛哥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法国于1940年6月投降,法属摩洛哥又被法西斯的维希政府统治。在1942年11月,英、美军队登陆北非,许多摩洛哥士兵、摩洛哥人民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摩洛哥民族解放力量逐渐成长并壮大起来。于1943年.原法国共产党摩洛哥支部正式成为独立的摩洛哥共产党,同年,法属摩洛哥还成立了“独立党”和“人民运动党”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在1944年1月,独立党发表宣言,要求摩洛哥国家独立。

1948~1949年,为了反对法国殖民地当局推行的欺骗性的“改革”,摩洛哥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运动。1948年,在摩洛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阿卜德·克里姆领导下,在开罗成立的“北非洲解放委员会”,联合了包括摩洛哥独立党、独立民主党、国民革新党在内的马格里布各个政党。1950年至1952年间,摩洛哥人民群众在拉巴特、卡萨布兰卡等地举行以示威游行、罢工为主要斗争形式的反帝运动,法国殖民当局实行了大规模镇压,但未能阻止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953年8月,在法国殖民当局指使下,摩洛哥的民族独立运动的遭到政变,又引起了马拉喀什、马拉喀什、马拉喀什等主要城市的武装起义。 1954至1955年间,摩洛哥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

摩洛哥的独立

迫于摩洛哥人民的坚决斗争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1955年8月,法国不得不与摩洛哥代表举行谈判。同年11月,原被流放的优素福回国复位。在优素福复位后,便开始组织民族政府,同法国进行谈判。1956年3月2日,法国同摩洛哥签订协定书,废除《菲斯条约》,法国承认摩洛哥独立。4月,西班牙也被迫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和统一,并放弃原占领的保护地。10月,又废除了丹吉尔的国际共管制度,摩洛哥收复了丹吉尔。1957年8月,摩洛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原苏丹改称国王。

当代(独立以来的摩洛哥)

穆罕默德五世国王时期(1957~1961年)

1957年8月改名为摩洛哥王国后,原来的苏丹优素福也改称为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1958年摩洛哥收回了西班牙所占领的南部保护地,1960年恢复了丹吉尔的主权。还在1958年11月1日,与中国建交。1961年2月26日,穆罕默德五世逝世,哈桑二世继位。

自摩洛哥独立以后,摩洛哥独立党中分裂出许多派别,组成了以迈赫迪·本·巴尔卡和阿卜杜拉·赖希姆·布阿卜德为首的“人民力量全国同盟”。1960年,国王和各政党的关系尤为紧张,独立党和人民力量全国联盟的很多领导人被捕。5月,国王解散政府,重组内阁,并由其亲自主持。他指定王储作为国王的代表,并选择右翼作为各部大臣。

哈桑二世国王时期(1961~1999年)

穆罕默德五世去世后,其子哈桑二世继位,并兼任首相职务。1963年,哈桑二世为加强王权,建立了御用政党“护宪阵线”。1964年,“护宪阵线”分裂为“社会民主党”和”人民运动”。1972年,大臣穆罕默德·欧费凯尔和空军发动政变,哈桑二世进行了严厉地镇压,政变平息后,哈桑二世亲自担任军队司令和国防大臣,直至1973年3月。

1973年3月,哈桑二世宣布“经济摩洛哥化,外国人拥有的土地国有化”,并将领海由12海里扩大到70海里。1975年,摩洛哥组织“绿色进军”,让35万志愿者开进西撒哈拉,占领了西撒哈拉北部17万平方千米领土。1976年,哈桑二世经过同各政党的磋商后,宣布将举行议会大选,选举结果产生一个264个席位的议会,各主要政党参与其中。

1981年和1984年间,摩洛哥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物价飞涨,粮食涨价,引起社会骚乱,军队的镇压造成了一定的民众伤亡。哈桑二世宣布停止粮食涨价,才得以平息。在1984年间,摩洛哥还与利比亚签署了《摩洛哥—利比亚联盟条约》,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1986年,摩洛哥单方面宣布退出条约,利比亚不予承认。到1987年,摩洛哥几乎控制了西撒哈拉全部的领土。1988年,摩洛哥又与阿尔及利亚复交,1989年和1991年分别签署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边界条约》和《西班牙—摩洛哥友好、睦邻与合作条约》。1993年,哈桑二世任命首相拉姆拉尼组建新的政府。在1996年12月,开通了经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到西班牙、葡萄牙的马格里布—欧洲的天然气通道,全长1385千米,摩洛哥每年可获10亿立方米天然气。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病逝。

西迪·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时期(1999年~2022年)

1999年7月30日,王储西迪·穆罕默德继位,称为“穆罕默德六世”。在他继位后,坚持君主立宪制、多党制等既定政策,注重发展经济,强调依法治国,优先解决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同时,加大反恐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

2004年,摩洛哥同突尼斯、埃及、约旦签署《阿加迪尔协议》,宣布成立四国自由贸易区。同年,摩洛哥分别与美国、土耳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2006年7月,摩洛哥与美国自贸协议正式生效。2010年,摩洛哥又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11年,摩洛哥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建立“优先伙伴关系”。同年,穆罕默德六世主动进行全面宪法改革,于7月1日,摩洛哥公投通过新宪法。11月25日,摩洛哥举行众议院选举,伊斯兰政党“公正与发展党获胜”,该党总书记班基兰被国王任命为政府首脑。2012年1月,摩洛哥新政府成立。2013年10月,摩洛哥政府部分改组,政局基本保持稳定。

2016年10月,摩洛哥举行新宪法颁布后的第二次众议院选举,伊斯兰政党公正与发展党再次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2017年3月,穆罕默德六世国王解除班职务,任命公发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前外长欧斯曼尼出任新首相。4月,摩新政府成立。2019年10月,摩内阁重组,欧斯曼尼首相留任。2021年9月,全国自由人士联盟在立法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其党主席阿赫努什出任首相,10月组建新内阁。截止2022年,摩政局总体保持稳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位于北纬21°~36°,西经1°~17°,且全部在格林尼治线以西。国土面积有459000平方千米(不包括西撒哈拉的26.6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4.63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50平方千米,它的陆地边界线长达2017.9千米,其中与阿尔及利亚的边界线长1559千米,与西撒哈拉的边界线长443千米。领海范围为22.224千米,经济区为370.4千米。它位于非洲大陆西北角,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东邻阿尔及利亚,南接撒哈拉,是欧洲、非洲、西南亚和美洲之间的交通要道。其西北部与地中海接壤,形成了一段长达1835千米的海岸线,扼守着地中海西端出入大西洋的门户。

西撒哈拉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1886年时西班牙将该地区划为“保护地”,1958年1月改为海外省。1973年5月10日,西撒哈拉成立西撒人阵,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独立。与西撒毗邻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反对西班牙对西撒的殖民统治。1975年11月14日,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于1976年2月26日从西撒撤离。西班牙撤离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随即签订分治西撒协定。1979年,毛里塔尼亚放弃对西撒的领土要求,摩洛哥占领了毛里塔尼亚退出的地区,并在西撒建起总长2700多千米的防御墙,自此西撒哈拉成为摩洛哥控制区。

摩洛哥

摩洛哥为零时区,与北京时间相差8个小时。自2018年11月起,摩洛哥全年执行夏令时,与北京时间相差7个小时,但斋月期间仍实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气候

摩洛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型和亚热带气候,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复杂,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不同特点。

以里夫山脉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季从11月到3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而且在2000米以上的里夫山脉还有2至3个月的降雪期。中阿特拉斯山以南的中部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温和又湿润,气温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一般年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降水量300~1400毫米不等。

摩洛哥

东部和大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地区比较干燥,主要是沙漠气候,夏季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东南风(地中海的热风),非常炎热和干燥,并且还带有大量沙尘,温度可达35~40度。冬天,海岸线的气温为8-17°C,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阿特拉斯山,有些地方连夏季都积雪覆盖。南部地区属于撒哈拉沙漠气候,白天温度高达50度,晚上又会骤然降到0度左右。

近年,随着降雨量下降、季节性降雨模式的转变,据专家预测,未来到2050年,摩洛哥的气温会上升1-1.5°C,到2100年,撒哈拉地区减少30%,发生干旱率越来越频繁。

摩洛哥

地质

在摩洛哥的地层系统中,蒸发岩在各个层位都是常见的,但仅在三迭纪的层位中,蒸发沉积作用才达到石盐和钾盐沉积阶段。其中,摩洛哥的北部(里弗地带)蒸发岩层位高度发育,在阿特拉斯带的边缘,一般只有小型和分散的矿床。

摩洛哥的里夫阿特拉斯山主要由白垩系—始新统复理层砾石、岩石组成,褶皱复杂,在山的西部和中部沿海一侧有一系列侏罗系石灰岩地层。这种基岩在摩洛哥广泛出露,其岩层不厚,轻微褶皱中常有断层出现,一些沉积厚的岩石,在强烈的褶皱作用下组成山体的岩层呈鱼鳞状。阿特拉斯山脉主峰图卜卡勒山西部有冰斗和短小的槽形谷,谷内有第四纪冰川携带所至的巨大岩石,其西部主峰到大西洋岸边属于一个起伏状断层高原的过渡地带,发育着高原盆地和石灰岩陡崖。

大阿特拉斯山的主体一般覆盖有很厚的里阿斯统和侏罗系沉积岩,中阿特拉斯山南端与大阿特拉斯山连接,其岩溶地貌发育。外阿特拉斯山北坡,前寒武纪和古生代的石灰岩、砾岩已被夷平,并形成较为平整的高原。

地形地貌

摩洛哥的地形地貌非常多样化,包括了山脉、平原、沙漠、海岸线等多种特征。大部分为非洲大陆西北端的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这是由在第三纪时期形成的最高和最崎岖的山系组成的;山地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阿特拉斯山脉从北至南有四大山脉贯穿全境,分别是:里夫山、中阿特拉斯山、大阿特拉斯山和小阿特拉斯山,这些山被狭长低缓的平原和高原围绕。在西北部的沿海一带为狭长低缓的平原和台地,向南为加尔布低平原、塞布平原,其地形较宽阔;东南部则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在摩洛哥的东北部都是石灰岩的高原和绍特洼地,森林少。

里夫山位于摩洛哥地中海沿岸,为一弧形山脉,与地中海平行,西起直布罗陀海峡,向东延伸至穆卢耶河下游,最高海拔2465米,是由石灰岩和砾岩构成的东西向的一道天然屏障。

中阿特拉斯山在里夫山的南部,位于阿尔及利亚西部和摩洛哥大西洋沿岸之间,高约3000米,中间有一隘口构成两国间的边界屏障。它是划分从西流向大西洋的乌姆赖比阿河和从东流向地中海的穆卢耶河的源头,其山大多由被河谷切割的石灰岩高原组成,有火山岩和熔岩。

大阿特拉斯山在中阿特拉斯山南部,从地中海沿岸的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的边境地带到大西洋沿岸的阿加迪尔,由东北到西南斜穿中部地区,其山地险峻,多是悬崖峭壁,高约4000米。大部分山峰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图卜卡勒山(Toubkal)海拔高达4165米,是北非最高峰,其山脉背后是撒哈拉大沙漠。

小阿特拉斯山位于大阿特拉斯山的南部,是由大阿特拉斯山边缘的抬升而形成的山,属摩洛哥最低和最南部的山,最高为2531米。其南山坡由峡谷组成,地质贫瘠。以南是热不尔—贝尼山脉,海拔1000~1600米。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水文水利

摩洛哥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包括内陆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绵长的海岸线。

摩洛哥境内主要河流有乌姆赖比阿河、德拉河、木卢亚河、塞布河。这些河流均源于中部山地,流向大西洋、地中海和撒哈拉,形成一个近似辐射状的水系。其中乌姆赖比阿河长达556千米,是摩洛哥境内第一大河,其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德拉河是最大的间歇河,长1150千米,大多流向撒哈拉沙漠,雨季上游水量丰富,下游潜入沙漠;木卢亚河全长520千米,河口宽,在春天可达100米,其水流量每秒高达1000立方米,注入地中海。旱季全河流断流,干涸见底,留下一道道沟壑。

截止2016年,摩洛哥修建了140座大型水坝,蓄水达到176亿立方米,形成了约1.5万平方米的灌区。此外,摩洛哥还有13个跨流域调水系统。还计划每年修建3座大坝,将蓄水能力从2016年的176亿立方米提升至2030年的250亿立方米。

土壤

摩洛哥拥有大面积的肥沃土壤。在海滨平原上广泛发育着红色的砂质土、沙壤土和粘黑土。在比较湿润的山坡地带分布着棕色森林土。在其梅塞塔、中阿拉特斯与高阿拉特斯干燥的东坡和姆卢伊雅河谷分布着栗钙土。

同时,由于摩洛哥大部分地区干燥度和降雨变率大,加上与之相关的地形因素,摩洛哥部分放牧区和农业区的土壤质量呈现贫瘠现象。其中又以变性土和钙质土占大多数,这些土壤物理性质和结构差,有机质缺乏,使得土壤容易发生水蚀和风蚀,在大型机械碾压下又容易发生压实,从而降低了土壤蓄水容量粒,也产生了荒漠化的土壤。

自然资源

摩洛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矿产资源尤为富足,生物也具多样性。此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盛产沙丁鱼。它的风力资源也具有巨大潜力。

土地资源

摩洛哥的土地总面积为 710,850 平方千米(274,461 英里),在全球排名第40位。可耕地面积共计9.256万平方千米,其中农业用地为8.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摩洛哥全境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为沿海平原,东西部、南部是高原和沙漠地带,西部是高原和平原。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20.7%,森林面积约占20%,沙漠、荒地和城市约占51%。

生物资源

摩洛哥位于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摩洛哥全国约有1/5的地区为森林覆盖,主要树木资源有西洋杉、枞树、杜松、野橄榄和矮棕榈等。草原也占摩洛哥领土的大部分,在大西洋北岸、地中海沿岸生长着广大的栓栎树和密灌丛和矮棕榈。沿着间歇河和水源附近还生长着枣椰树。各种高低植物互相相生,从而保护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稀有和濒危物种。在阿特拉斯山区有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绵羊、大耳小狐和猕猴等。在摩洛哥东部多有豹、猞猁、胡狼、狐、鬣狗等食肉类动物,蹄类动物有羚羊,啮齿类动物有跳鼠、兔子,以及蛇、蜥蜴等爬虫动物。

海洋资源

摩洛哥海岸线绵长,气候温和,从中部偏南的阿加迪尔到北部的丹吉尔,整个沿岸线海都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主要有沙丁鱼、鲔鱼、青花鱼、大虾、龙虾和海蟹。其中以肉厚味美的沙丁鱼产量最高,占整个水产品产量的98%,是摩洛哥渔业的支柱。每年捕获的沙丁鱼除在本国销售外,大部分加工成罐头、冻鱼出口,行销世界各地,其沙丁鱼的捕获量与出口量占据世界首位。

矿产资源

摩洛哥的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磷酸盐、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无烟煤、铁、磁铁、铅、锌、铜、钴、锰、钡、锡、金、盐、石墨、云母等。其中,磷酸盐是摩洛哥主要的矿物资源。

其磷酸盐资源主要分布在摩洛哥中部地区,从大阿特拉斯山脉西部到大西洋沿岸,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矿石品位高,磷酸盐含量高达70%以上。 探明储量约为1100亿吨,占世界总蕴藏量的75%,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是摩洛哥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肥料生产和工业领域。此外,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以上,含原油60亿吨。

摩洛哥

森林资源

摩洛哥有森林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的12%,盛产雪松、杜松、杉木、橡木、枫木,以及茅草。主要的森林地带为大阿特拉斯、中阿特拉斯山脉的西侧,以及拉巴特附近和里夫山脉一带。其中阔叶林占75%,主要分布在低地,平原和低山区。针叶林一般分布在山区。生产林几乎完全集中在阿特拉斯山区和里夫山区。

它的森林有湿润林、半湿润林、半干旱林、干旱林和撒哈拉林5种类型。其中湿润林的北非雪松分布在海拔1500-2800米的山地,是摩洛哥主要用材林,成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380-400立方米。半湿润林主要包括栓皮栎林、冬青栎林、海岸松林。它的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低地,是摩洛哥主要出口物资。半干旱林和干旱林以侧柏林、桧树林、意大利柏木林和橄油刺榄为主,撒哈拉林主要是各种灌木林。

水资源

摩洛哥境内拥有广阔的永久性河流网,最大的河是乌姆赖比阿河,全长556千米,其次是塞布河、穆卢耶河、德拉河。据官方统计,摩洛哥国内的自流井和河流的自然水资源超过210亿立方米。雨水的64%可用于灌溉。

另一方面,摩洛哥的水资源在整个区域分布不均,沿海平原经常被洪水淹没,而南部则常年缺水。自1960年以来,由于北方人口增长、灌溉扩张、城市、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等非气候压力因素,人均可再生水资源减少了近60%。同时,气温上升和更不稳定降雨减少了河流流量,增加了蓄水坝的蒸发和淤积,导致年水资源总量减少20%。

风力与太阳能资源

摩洛哥面临大西洋,40米高度风速超过9m/s的资源储量约4000~10000MW,北部沿海地区平均风速为10m/s,风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摩洛哥的风电装机585.9MW。与此同时,摩洛哥的太阳能可开发量达1080MW,面积可达170万平方米,太阳能每天可发电4.7~5.7KW每平方米,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南部为2800h,北部则超过3000h。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摩洛哥境内的阿特拉斯山临大西洋而耸立,拦截了从大西洋吹来的水汽,形成山脉面海一侧丰沛的降水,这一区域的植被十分繁茂。在西部的大西洋沿岸分布有非洲刺山榄(Argania spinosa)树,林相稀疏。灌木种类主要有忘忧枣、树胶金合欢、地中海藜(Atriplex halimus)等;草本植物有旋钮针茅(Stipa tortilis)、Lygeum等。

冬青栎(刺叶栎)林,是山地型树种组成的群丛,一般生长在海拔400-600米以上的地区,它占摩洛哥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广泛分布在 摩洛哥东部的高原和里夫山区一带。在冬青栎林中灌木层中还分布有乳香黄连木、荚蒾、欧洲女贞、岩蔷薇等植物。此外,在摩洛哥大、中阿特拉斯山南坡冬青栎林带以上,还有阿勒颇松林,在其松林的灌木层中又有矮棕榈、迷迭香、球花等植物;摩洛哥乌季达平原周围高原丘陵等低海拔地带分布有侧柏和刺柏树种。

动物

摩洛哥的动物界属于古非洲动物地理区域的地中海副区,其动物类群要比植物类群多。公元4世纪时,摩洛哥有鳄鱼、河马、长颈鹿、水牛、大象等。后来,受到人类大面积开垦农田、森林的缩减、移民的发展和狩猎等因素影响,摩洛哥的动物资源受到很大破坏。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大动物灭绝,狮子和多种羚羊的数量骤减。

巴巴里猕猴是摩洛哥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由于贸易、城市化、木材和房地产扩张而导致猕猴栖息地森林面积的减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位于摩洛哥北部和中部的高山区,有许多昆虫类的动物、鱼类、水陆两栖类和鸟类,以及阿尔卑斯种的鱼(淡水鲑)、地中海种属的北非饲兔和猿猴、热带种属的猛兽,如土狼、豹。大西洋沿岸区域,有热带种属的脊柱类、爬虫类和哺乳类(松鼠)。摩洛哥东部区域,有丰富的啮齿动物,如兔、跳鼠、家鼠等;蹄类动物有阿非利加羚羊。此外,在摩洛哥南部区,还有非洲眼镜蛇、有角的毒蛇、鸵鸟、砂土鼠和跳鼠及少量的猎豹属动物。

摩洛哥的野生食肉动物包括了赤狐、小黄鼠狼、胡狼、欧洲水獭、豹、狮子、非洲野猫、条纹土狼、猞猁、猢狲等。由于过度猎捕和非法贸易的挑战,摩洛哥经历了狮子和豹的灭绝,为此,摩洛哥政府将豹、狮子列入了摩洛哥的受保护物种的名单上。在2014年摩洛哥当局又制定了对《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授权立法,在此期间,必须停止使用和出售野生动物,摩洛哥官员必须广泛宣传该法律,并投入足够资源,以实现积极变革。

自然保护地

摩洛哥拥有多种多样的气候区,高阿特拉斯山被认为是地中海地区的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其中的雪松和冷杉林,由于人口增长和继续使用木柴作为燃料,这些森林已经面临压力。同时,海岸侵蚀和海平面上升威胁着穆卢亚河三角洲等湿地和河口的稀有和特有物种的栖息地。

自然灾害

自1950 年以来,摩洛哥已有超过 16,600 人死于地震。摩洛哥最强烈的地震于2023年9月8日发生在马拉喀什萨菲地区,里氏6.8级。18公里深度的板块移动导致2946人死亡。与此同时,摩洛哥平均每年还会发生一次飓风,通常从六月初持续到十一月下旬,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杜卡拉-阿卜达和丹吉尔-得土安。

摩洛哥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摩洛哥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包括西撒哈拉),62个省和13个省级市,1503个市镇。首都拉巴特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首都。卡萨布兰卡拥有约全国33%的工业企业、55%的生产企业、60%的手工企业,电力消费量占全国35%,是摩洛哥的经济首都。

十二大区分别为: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东部大区、菲斯-梅克内斯大区、拉巴特-萨累-盖尼特拉大区、贝尼迈拉勒-海尼夫拉大区、大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马拉喀什-萨菲大区、德拉-塔菲拉勒特大区(驻地拉希迪耶)、苏斯-马塞大区、盖勒敏河大区、阿尤恩-萨基亚-阿姆拉大区、达赫拉-黄金谷地大区。

摩洛哥各大区划概况

大区

面积(km2)

首府

下辖

人口(万人)

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

15090

丹吉尔

胡塞马、沙万、法希安拉杰、拉伊什、沃赞、得土安、丹吉尔-艾西拉、迈迪格-费尼迪克

约372.5(2018年)

东部大区

 90127

乌季达

拜尔坎、德利欧奇、菲吉格、盖尔西夫、杰拉达、纳祖尔、陶里尔特、乌季达-安加得

约240.3(2018年)

菲斯-梅克内斯大区

 40075

 菲斯

布勒曼、哈杰卜、伊夫兰、塞夫鲁、穆莱雅各布、塔扎、陶纳特、菲斯、梅克内斯

约434.8(2018年) 

拉巴特-萨累-盖尼特拉大区

 18194

拉巴特

盖尼特拉、海米萨特、西迪卡塞姆、西迪苏莱曼、拉巴特、萨累、斯希拉特-特马拉

约477(2018年)

贝尼迈拉勒-海尼夫拉大区

 36258

贝尼迈拉勒

阿其拉、贝尼迈拉勒、弗基赫拜尼塞拉赫、海尼夫拉、胡里卜盖

约258.1(2018年)

大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

 20166

卡萨布兰卡

本苏莱曼、拜赖希德、杰迪代、梅久那、努瓦舍、塞塔特、西迪本努、卡萨布兰卡、穆罕默迪耶

约721.8(2018年)

马拉喀什萨菲大区

39167

马拉喀什

豪兹、希沙瓦、斯拉格奈堡、索维拉、赖哈姆纳、萨菲、尤素菲、马拉喀什

约468.8(2018年) 

德拉-塔菲拉勒特大区

 88836

拉希迪耶

拉希迪耶、米德勒特、瓦尔扎扎特、廷吉尔、扎古拉

约167.3(2018年)

苏斯-马塞大区

 51642

阿加迪尔

希图卡-阿伊特巴哈、塔鲁丹特、塔塔、提兹尼特、阿加迪尔、因兹甘-阿伊特迈卢勒

约281.7(2018年)

盖勒敏河大区

46108

盖勒敏

盖勒敏、坦坦、西迪伊夫尼、阿萨-扎格

约44.2(2018年)

阿尤恩-萨基亚-阿姆拉大区

 140018

阿尤恩

卜杜、斯马拉、阿尤恩、塔尔法亚

约38.9(2018年)

达赫拉-黄金谷地大区

 50880

达赫拉

奥塞尔德、黄金谷地

约16.5(2018年)

参考资料

主要城市

摩洛哥的主要城市有拉巴特、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菲斯、丹吉尔、梅克内斯、得土安等。其中,拉巴特、菲斯、马拉喀什和梅克内斯号称四大皇城。

拉巴特

拉巴特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是历史名城。它建于公元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位于大西洋沿岸,包括城北的萨累在内,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市内人口有62多万,其中所属拉巴特的萨累大区人口约230万。

现存老城为18世纪所建,称为阿拉伯区。拉巴特新城建于20世纪,是1912年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建设的新区,称为欧洲区。旧城内有王宫、穆罕默德五世墓、舍拉废墟、乌达雅堡、老城等旅游景点。城区的卡斯巴城堡和梅迪纳城堡,保持着典型的中世纪风貌。公路、铁路和国际航空业通畅,城区的穆罕默德五世大街尽显壮观本色,一派典型的现代化城市风貌。

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市(简称卡萨,又称达尔贝达),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市内拥有全国工商、金融中心和海运、航空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其中卡萨港是摩洛哥和非洲最大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约2000万吨,占摩洛哥进出口总量的70%。市内有近400万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其工业人口占全国工业人口的46%。摩洛哥的新闻、文化、主要出版社、全国最大的新闻机构、广播电视台都设在卡萨。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旅游城市。它位于坦西夫特河以南的豪兹平原中心地带,旧城创建于1062年,“马拉喀什”源于柏柏尔语,意为“上帝的属地”,曾在1147年定为穆瓦希德王朝的首都。其建筑颜色均为红褐色,故称为“红城”,于1126年建成,至今保存完好。

城中有库图比亚清真寺、伊夫·圣·洛朗的私家花园马若尔花园(Jardin Majorelle)等古迹景点,其中老城中的杰马·福那不眠广场,以各种传统杂耍、小吃摊以及附近的阿拉伯市场尤为特色。在马拉喀南部的阿特拉斯山的雪景,也是有名的冬季运动场地。此外,城中设有国际机场、众多星级旅店和会议中心。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丹吉尔

丹吉尔位于摩洛哥北端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处,扼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战略地位重要。在摩洛哥独立后,于1962年收回丹吉尔主权,并成为自由港。

摩洛哥

历史上,丹吉尔曾先后被腓尼基人、克尔法克尔人、汪达尔人、罗马人、拜占庭人、维斯古特人占领。公元7世纪至15世纪被阿拉伯人占领,1471年后,又被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占领。直至17世纪末,摩洛哥才恢复对丹吉尔的统治。

市区分布于海滨山坡上,海滩绵延10多公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宜人。旧城多阿拉伯建筑,有大索科广场,卡斯巴城堡,苏丹故宫等。城内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比如:清真寺、犹太教堂、天主教堂、斯巴特尔角、大力神洞等。

菲斯

菲斯是摩洛哥又一个皇城,分为老城、皇城和新城三部分。其中老城占地250公顷,城内留有许多历史古迹,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它始建于公元789年,先后为伊德利斯王朝、穆拉维德王朝、穆瓦希德王朝、梅里尼德王朝等几代王朝的宗教、文化、商业首都。

在14世纪菲斯城居民曾有20万人,1549年萨阿迪王朝重点建设马拉喀什市,菲斯城开始衰落。17世纪阿拉维王朝又修复菲斯市,19世纪成为伊斯兰思想的传播地,又重新得到发展。1912年穆莱·尤素夫苏丹从菲斯迁都拉巴特后,菲斯失去首都地位。

摩洛哥

政治

政体

摩洛哥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实行两院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拥有最高决定权。现任的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坚持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多党制等既定政策,注重发展经济,强调依法治国,优先解决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

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在元首的授权下执行政府计划并确保法律的实施。行政机关受其支配,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实施监督和监护。首相行使监管权,并可将部分权力委托给部长。

政府由首脑和大臣组成,首相即政府首脑。由政府首脑主持,管理行政、实施法律,对国王和议会负责。政府首脑从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产生,拥有提名和罢免大臣、解散议会等重要权力。政府内阁成员根据政府首脑建议,由国王任命。政府首脑在完成组阁后要向议会两院发表施政纲领,阐明政府有关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施政方针。

宪法

摩洛哥自独立以来已颁布六部宪法。现行宪法于2011年7月1日经公投通过。宪法规定:摩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选举中得票最多的政党任命,拥有提名和罢免大臣、解散议会等重要权力,议会拥有唯一立法权,众议院占主导地位。与旧宪法不同的是,国王不再独揽大权,首相也不再由国王任命。

议会

摩洛哥的议会由众议院(代表院)和参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全部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共325名,任期5年;参议院议员共270名,由地方行政机构、各行业协会和薪俸阶层代表选出,原则上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众议院议长在议会任期开始时选出,任期内第3年的4月份再次选举,一直担任到议会任期届满。参议院议长及其办公室成员在本届议会的首次会议上选出。每当1/3议员轮换时,议长办公室成员按集团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

议会设专门常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根据议会党团代表比例选举产生。除常设委员会外,可根据国王提议,或两院中任何一院大多数医院的要求,在两院设立临时性调查委员会,按照议院的委托开展工作,或审查某些特定事项,然后向议院进行汇报,但不能调查可引起司法诉讼,或正在司法诉讼程序中的事件。有权制定议会议事规程。

2017年1月16日摩洛哥众议院举行议长选举,哈比卜·埃尔·马尔基当选摩洛哥众议长。

法律规定,参加选举议员的候选人,如果在选举期间有违反选举法的行为,将有一定的罚款或1个月至20个月的监禁。国家官员、行政人员如果以不正当方式影响选民投票决定或影响投票秩序者,加倍判罚。

政党

摩洛哥实行多党制,各党均宣布拥护国王和伊斯兰教。2021年9月立法选举后,共有12个政党在众议院中拥有席位,形成联合组阁的多数派(全国自由人士联盟、真实性与现代党、独立党等)和在野的反对派(公正与发展党等)。

(1)公正与发展党(Parti de la Justice et du Développement),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人民民主宪政运动”,1998年更用现名。系摩洛哥的爱国政党,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整体,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拥护君主制,反对暴力和恐怖主义,主张以渐进方式对社会进行变革、实行“轻度”伊斯兰主义。也是众议院第一大党,在395个议席中占13席。现任总书记阿卜杜拉·班基兰(Abdelilah Benkirane)。

(2)独立党(Parti de l’Istiqlal),1943年成立。系摩最早的民族主义政党,代表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开放民主和自由。该党是摩众议院第三大党,在395个议席中占81席。现任总书记尼查尔·巴拉卡(Nizar Baraka)(摩经社理事会主席)。

(3)人民运动(Mouvement Populaire),1957年成立,是传统保皇党,无保留地支持国王的各项政策。代表柏柏尔族部落酋长和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在伊斯兰教的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在众议院395个议席中占28席。现任总书记穆罕尼德·安索尔(Mohand Laenser)。

(4)进步与社会主义党(Parti du Progres et du Socialisme),1943年成立,是21世纪初北非地区最大的共产党,也是阿拉伯国家中人数较多,且具有一定政治影响的共产党。旨在摩洛哥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众议院395个议席中占22席。现任总书记穆罕默德·纳比勒·本·阿卜杜拉(Mohamed Nabil Ben abdallah)。

(5)全国自由人士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des Independants),成立于1978年,长期参政,在2011年11月众议院选举后宣布成为反对党。其联盟鼓励自由竞争,实行土改。系众议院第一大党,在395个议席中占102席。现任主席阿齐兹·阿赫努什(Aziz Akhannouch)。

(6)真实性与现代党(Parti Authenticité et Modernité),在2008年成立,由5个小党派合并而成。系众议院第二大党,在395个议席中占87席。现任总书记伊利亚斯·奥马里(Ilyas Omari)(2017年8月辞职,但该党中央政治局驳回了其辞职请求)。

(7)人民力量社会主义联盟(Union Socialiste des Forces Populaires),简称社盟,1975年成立。1972年7月从人民力量全国联盟中分出,主张对摩洛哥经济结构和体制进行根本改革,让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上获得真正民主。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利益,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人中颇有影响。在众议院395个议席中占3,4席。现任总书记德里斯·拉什加尔(Driss Lashgar)。

(8)宪政联盟(Union Constitutionelle),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主要由资本家、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和律师等自由职业者组成。联盟主张经济自由化,优先发展农业、矿业和加工业,发挥私营经济作用和对外开放。在众议院395个议席中占18席。现任总书记穆罕默德·萨吉德(Mohamed Sajid)。

摩洛哥主要政党

政党名称

英文名

成立时间

现任党首

政治主张

公正与发展党

Party of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1967年

阿卜杜拉·班基兰(Abdelilah Benkirane)

主张以渐进方式对社会进行变革、实行温和的伊斯兰主义

独立党

Independence Party

1943年

尼查尔·巴拉卡(Nizar Baraka)

/

人民运动

The People's movement

1957年

穆罕尼德·安索尔(Mohand Laenser)

主张在伊斯兰教的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

进步与社会主义党

The party of progress and socialism

1943年

穆罕默德·纳比尔·本·阿卜达拉(Mohamed Nabil Benabdallah)

在摩洛哥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社会

全国自由人士联盟

The National League of Liberals

1978年

阿齐兹·阿赫努什(Aziz Akhannouch)

鼓励自由竞争,实行土改

真实性与现代党

Authenticity and the modern party

2008年

伊利亚斯·奥马里(Ilyas Omari)

/

人民力量社会主义联盟

Socialist Alliance of People's power

1975年

德里斯·拉什加尔(Driss Lachgar)

主张对摩洛哥经济结构和体制进行根本改革,让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上获得真正民主

宪政联盟

Constitutional Union

1983年

穆罕默德·萨吉德(Mohamed Sajid)

主张经济自由化,优先发展农业、矿业和加工业,发挥私营经济作用和对外开放

参考来源:

元首

摩洛哥的国家元首是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他于1999年7月30日登基。是摩洛哥的第22位君主。国王在政治和行政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广泛的权力和影响力。国王是国家的统一象征,也是伊斯兰教的精神领袖。国王对国家事务具有决策权,并且在军事、外交和司法等领域拥有重要职能。 

国王穆罕默德六世,1963年8月21日生于拉巴特,是已故哈桑二世国王的长子。1985年毕业于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法学院,于199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爱好阅读、游泳和赛艇运动,精通阿拉伯语和法语,也懂英语和西班牙语。已婚,夫人称“拉拉·萨尔玛公主”,有一子一女。1979年被立为王储。1985年被国王任命为皇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协调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1999年7月30日登基。

摩洛哥

政要

首相阿齐兹·阿赫努什,2021年9月被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任命为首相。1961年1月生于摩洛哥西南部苏斯马萨大区。已婚,有3个子女。1986年获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商,系摩洛哥首富。2003年当选苏斯马萨大区议会主席,2007年加入全国自由人士联盟,并被任命为农业大臣。2016年起任全国自由人士联盟党主席。

摩洛哥第34届政府成立于2021年10月,内阁成员共25人。主要包括首相阿齐兹·阿克努什(Aziz Akhannouch)、内政大臣阿卜杜勒·瓦菲·拉夫蒂特(Abdelouafi Laftit)、外交、非洲合作与海外侨民大臣纳赛尔·布里塔(Nasser Bourita)、司法大臣阿卜杜勒·拉蒂夫·韦贝(Abdellatif Ouahbi)等。

摩洛哥主要政要

名字

职务

人像

阿齐兹·阿克努什(Aziz Akhannouch)

首相

摩洛哥

阿卜杜勒·瓦菲·拉夫蒂特(Abdelouafi Laftit)

内政大臣

摩洛哥

纳赛尔·布里塔(Nasser Bourita)

外交、非洲合作与海外侨民大臣

摩洛哥

阿卜杜勒·拉蒂夫·韦贝(Abdellatif Ouahbi)

司法大臣

摩洛哥

穆罕默德·哈吉

政府秘书长

摩洛哥

纳迪亚·法塔赫·阿拉维夫人

经济财政部长

摩洛哥

以上资料均来自

司法

摩洛哥的司法独立于立法和执法机关,由国王根据最高司法委员会建议颁布法令任命法院法官。摩洛哥采用民事法和伊斯兰教法并存的体系,在司法领域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 

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分四级:最高法院、上诉法院(21个)、初级法院(68个)和初级法院派驻的法官处。全国还设有最高司法委员会。法院院长和法官由国王任命。摩洛哥最高法院是摩洛哥最高司法机构,下设六个法庭,分管民事、人权与遗产、商业、行政、社会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最高法院设办公厅、书记室和检查总署秘书处。第一院长主持最高法院的司法和行政工作,由国王任命。

司法体系

摩洛哥的司法体系包括各级法院和法官。最高法院是摩洛哥的最高上诉机构,负责统一解释和执行法律。各级民事、刑事和行政法院则处理相应领域的案件。 摩洛哥的司法体系采用民事法和伊斯兰教法并存的原则。民事法适用于大部分案件,包括民事纠纷、商业合同和家庭事务等。而在个别领域,如家庭法和继承法,伊斯兰教法(夏利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最高司法委员会

最高司法委员会(Conseil Supérieur du Pouvoir Judiciaire)是负责监督司法机关的独立机构。它由法官、检察官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确保司法独立、公正和透明。最高司法委员会会对驳回全国各法院的最终判决的申诉予以裁定,对要求废除因有关当局或首相个人所作出的决定的申诉予以裁决,也会对法官的越权行为和越权作出决定的申诉予以裁决,对法院间的职责纠纷进行裁决。

国际关系

对外政策

摩洛哥王国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的特点是高度重视建立基于团结、相互尊重、维护和促进共同利益和理想的广泛双边关系,同时有效和​​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其加入的各个机构的支持下,努力解决区域、大陆和国际各级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发展问题。

摩洛哥奉行不结盟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和平合作。作为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它致力于维护阿拉伯国家和非洲的团结。摩洛哥实行全方位外交,重点与美、法和阿拉伯海湾产油国发展关系,同时也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友好往来,现已与12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摩洛哥还是联合国成员国,赞同其宪章所规定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在经济上对欧盟依赖较大,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四国同属马格里布国家,与海湾产油国和美国关系密切。1958年11月1日与中国建交,近年来,在中摩两国高层领导互访的推动下,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良好,政府间、企业间的合作进展顺利且十分活跃。

同西班牙关系

西撒哈拉问题是摩洛哥的首要任务。摩、西有着殖民时代保护与被保护的历史,两国之间有领土纠纷,摩要求收回现为西占领的休达、梅利利亚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小岛,西则认为这些领土主权属西。两国曾因摩北部地中海沿岸雷拉岛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端,但双方都没有为此动过刀枪。自1975年西班牙军队撤离和哈桑二世国王的绿色进军以来,摩洛哥对西撒哈拉沙漠领土行使了事实上的管辖权,该领土仍然是《联合国宪章》含义内的“非自治领土”。

2001年,摩、西双方在渔业、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石油开发等问题上一直磕磕碰碰。2002年7月,两国又因摩北部地中海沿岸雷拉岛主权归属问题发生争端,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均出面调停,最终两国外长通过谈判达成妥协,暂时化解海岛冲突。2021年4月,西班牙接受西撒人阵领导人加利在西治疗新冠肺炎。摩随后放松边境管制,约1万名非法移民自摩越境进入西在北非飞地休达。摩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摩随后召回驻西大使。

经济上,摩、西两国间保持着密切关系,自2012年以来,西班牙一直是摩洛哥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西班牙出口的主要非洲和阿拉伯目的地,有20000家西班牙企业在那里经营。此外,两国领导人互访也非常频繁。

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

自1976年以来,摩与邻国阿尔及利亚一直因西撒哈拉领土纠纷,令两国关系长期徘徊不前。1976年阿尔及利亚承认”西撒国”,摩与阿断交。后在1988年,摩阿两国复交。1994年,摩洛哥国内发生由阿尔及利亚极端主义分子策划的枪击外国游客的暴力事件后,两国关系高度紧张。1995年,又因阿尔及利亚直接插手西撒哈拉问题,致使马盟活动陷于全面停滞。直至1999年,穆罕默德六世继位,两国关系出现新机遇。

2001年5月,摩洛哥与阿拉伯国家联合筹建阿拉伯自由贸易区时,穆罕默德拉上了阿尔及利亚,同年11月,摩洛哥还积极救援了阿尔及利亚的水灾。2005年3月,摩国王与阿总统恢复中断14年之久的元首会晤。2012年1月,摩新任外交与合作大臣欧斯曼尼访阿,成为自2004年以来首位访阿的摩外交大臣。2013年10月,摩方为抗议阿在西撒问题上的相关表态,一度召回摩驻阿大使,两国关系有所紧张。2017年,阿外长梅萨赫勒称,摩向非洲贩卖大麻并洗钱,摩对梅上述言论反应强烈并召回其驻阿大使。2020年11月,阿方谴责摩对西撒哈拉盖尔盖拉特缓冲区发动军事行动。2021年阿因摩方在联合国散发文件支持阿卡比利地区独立及利用间谍软件在阿实施窃密,阿方召回驻摩大使。8月,阿尔及利亚宣布同摩洛哥断交。2022年7月,摩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在其登基23周年纪念日的讲话中表示,摩希望同阿恢复外交关系。11月,摩外交大臣布里达出席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第31届阿盟峰会。

同法国的关系

摩、法双边有传统关系,法国在摩洛哥有六个领事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集和定期的对话。自2013年至2022年间,摩洛哥与法国元首和首相双方互访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国间的经贸、国防等方面的合作和关系巩固。

自1999年,两国逐渐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上,法国已然是摩洛哥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约占摩外贸总额的1/4。法在摩的私人投资超过摩外国投资总额的30%,摩洛哥拥有超过 950 家法国公司子公司。而且法是摩最大的债权国,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每年向摩洛哥提供 4 亿欧元贷款。2012年至2019年,法国对摩洛哥的进口增长了70.5%,出口增长了18.3%。

摩法军事关系密切,摩军装备大部分由法国提供。在国际领域上,两国领导在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教育领域,摩洛哥批准设立的44所法国教育机构(包括法国海外教育机构的22所机构)迎来了42,800名学生,其中69%是摩洛哥人。此外,法国还是摩洛哥的科学伙伴,每年支持摩洛哥研究所发展 60 至 70 个项目。

同以色列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洛哥因保护过犹太人,与以色列关系一直融洽。1973年10月阿以战争后,哈桑二世国王倡导穆斯林-犹太人的恭谦礼让精神,积极寻求推进阿以解决方案,在阿以外交中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4年9月1日,摩洛哥首先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设立了联络处。此后,以色列也在摩洛哥的拉巴特开设了类似的机构,从此,两国之间有了正式的沟通渠道。2000年9月底以巴发生冲突后,摩召回驻以代表,关闭以驻摩代表处。2006年2月,以工党领袖佩雷茨访摩,摩国王会见。2007年7月,摩外交大臣本·伊萨与以外长利夫尼在巴黎举行非正式会谈。2014年至2017年间,因摩谴责以色列政策,两国关系再次僵持。

2020年12月10日,摩洛哥与以色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2021年7月,以色列开通摩以两国商业直飞航线。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摩以两国领导人互访增多,到2023年7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向摩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致信,表示以政府决定承认摩对西撒哈拉地区主权,正积极考虑在西撒地区达赫拉市开设领事馆。

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摩洛哥于1958年11月1日建交,自此,两国先后签订了经贸、文化、投资保护、货币互换、基础设施合作、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协议和协定。在其双边各层次往来较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也有广泛共识,中摩互访也积极。

在摩中两国元首共识推动下,双方在经济金融、现代科技、基础设施、汽车和航空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摩洛哥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矿产品、铜制品、铝制品、盐及石灰水泥、电机及零件等,合计占摩洛哥对中国出口的88.65%;摩洛哥自中国进口商品有电机及零件、核反应锅炉及零件、药品、车辆及其零件和纺织品,合计占摩洛哥自中国进口的57.26%。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摩双边贸易额为65.1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其中,中国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3%;中国进口8.2亿美元,同比增长38.3%。

此外,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对摩洛哥直接投资流量2400万美元,同年中资企业在摩洛哥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9.4亿美元。

同美国的关系

摩洛哥是最早承认新美利坚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即1777 年,美国革命爆发后不久,摩洛哥允许美国船只进入摩洛哥港口。之后不到十年,两国签署了《友好与和平条约》,并于1836年无限期续签。与此同时,摩洛哥的丹吉尔城市曾是美国的古老城市,也是美国唯一位于境外的城市,自早期以来,美国和摩洛哥就在大西洋彼岸建立了密切而持久的关系。

自摩洛哥于 1956 年脱离法国获得独立后,摩美两国高级政府官员频繁互访,两国关系继续变得更加密切。哈桑二世生前曾七次访美,与美国签署了多项经济贸易投资协议。1999 年 7 月 25 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在哈桑二世国王的葬礼上首次会见克林顿总统。2000年6月20日,他以国王身份首次访问美国。2012年9月,摩美在华盛顿举行首届战略对话,从2014年至2023年间,两国间的高层领导联系和互访频繁,其关系更加紧密。

2004年,美总统布什宣布给予摩非北约成员主要盟国地位。同年,摩洛哥与美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自此美国大大增加了对摩洛哥的农产品出口,摩洛哥的农产品市场也在15年内逐步对美国产品开放。2006年,美国在摩洛哥的国外直接投资总额为3.31亿美元。2007年,美国向摩洛哥出口的商品总额为13亿美元,从摩洛哥进口的商品总额则为6.48亿美元。

自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与摩洛哥的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生效前一年)的9.25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3亿美元。2020年美国对摩洛哥的出口总额为23亿美元,摩洛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为10.4亿美元。摩洛哥目前是美国商品第55大出口市场。

2021 年美国对摩洛哥的贸易顺差约为 15 亿美元。2021年从美国出口到摩洛哥的商品总额为28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近55%。大约 150 家美国公司在摩洛哥开展业务,涵盖从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的各种类型。消费品和制药公司在当地生产一些产品,并进口其他产品进行分销。航空航天业吸引了美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卡萨布兰卡 Midparc 和 Aeropole 贸易区。农工公司也在该国进行了大量投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摩洛哥和近海拥有勘探特许权,而其他能源公司正在可再生能源和液化天然气(LNG)领域寻求新机遇。摩洛哥当地美国商会拥有近300名会员(约一半是与美国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摩洛哥公司),积极发展美国与摩洛哥的商业关系。

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摩洛哥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摩洛哥同海湾产油国关系尤为密切,海湾国家是摩洛哥外援和能源的重要来源。沙特每年向摩洛哥提供大量财援,摩洛哥40%以上的石油由沙特赠送。同时,摩洛哥与伊拉克、苏丹等各类型国家均有来往。巴勒斯坦在摩洛哥设有使馆,摩洛哥也在加沙设立了联络处。

国际组织

摩洛哥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机构,以及阿拉伯联盟、非洲联盟、马格里布联盟等重要地区组织的成员。1996年,摩洛哥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2008年,摩洛哥获得欧盟给予的优先地位。201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与摩洛哥建立“优先伙伴关系”。摩洛哥主张对西撒哈拉地区拥有主权,1984年曾因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非盟前身)接纳“西撒国”而宣布退出该组织。2017年1月,摩洛哥重返非盟。

军事

军事力量

摩洛哥现无国防部,只设国防行政管理机构,主管国防行政事务。陆、海、空三军均设有总监(将军、大臣级),由国王直接指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为军队最高统帅兼总参谋长。1966年7月,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兵役期为18个月。他们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战斗机、主战坦克、装甲车、潜艇等。

截止2021年底,摩洛哥三军总人数约有23万人。还有预备役15万人,准军事人员4.2万人。其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美国、法国等。他们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编有3个司令部,4个机械化旅,2个伞兵旅,11个机械化团等。配置有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等,其中还包括有美制M1A1主战坦克和雷神公司生产的自行火炮等。空军1.35万人,配置有各种类型的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海军1万人,还拥有一定规模的舰艇,包括护卫舰、巡逻舰、两栖舰艇、导弹艇和潜艇等。

军事活动

2018年11月20日至21日,摩洛哥参加了北约总部情报专家举行的第16届北约-地中海年度对话会议。此会议旨在加强北约和地中海对话国家在情报领域的互动,在情报界建立个人联系和关系。

2019年6月17日至18日,摩洛哥军官首次访问大西洋联盟总部,北约政治事务和安全政策司接待了摩洛哥皇家武装部队高级军官代表团。

2023年7月4日,摩洛哥参加了北约联盟的地中海对话(MD),旨在促进更广泛的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促进参与国和北约盟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和理解。

人口

人口数量

摩洛哥人口总量约为3746万人(2022年),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首都拉巴特人口60万,卡萨布兰卡人口约351万,菲斯人口约117万,马拉喀什约113万,丹吉尔约98万,其城市化率为64.6%。近几十年来向主权争议地区西撒哈拉迁移的摩洛哥人增多,该地区人口已超过44万。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等原因,摩洛哥人迁往欧洲的移民有约132.2万人,其中移民法国的摩洛哥人约42.5万人。

1965年~1980年,摩洛哥的人口年均增长2.5%,1980~1987年,年均增长2.7%。总人口1950年为895.3万人,1987年为2300万人。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2001年世界人口数据表》统计,预计到2025年摩洛哥总人口将达到4050万,2050年将达到4840万人。

摩洛哥

族群

摩洛哥人口中,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占人口的99.1%,犹太人占0.2%,其他人占0.7%。

阿拉伯人是摩洛哥最主要的民族群体,约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主要定居在平原和高原的草地、大西洋和地中海沿海地带以及各大城市。南部和西南部半沙漠地区和中部地区约有250万阿拉伯游牧民和半游牧民。

柏柏尔人是摩洛哥的土著居民,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他们大多生活在山区。在柏柏尔人中又分为桑哈贾人(Sanhaja)、扎纳塔人(Zenata)、马斯穆达人(Masmoda),其中桑哈贾人是柏柏尔部落中最多的部族,通常都是来自南方草原和沙漠的游牧民,分布在中阿特拉斯山和大阿特拉斯山的东部;扎纳塔人从事游牧业,控制着塔扎走廊;马斯穆达人是摩洛哥最古老的柏柏尔人部族,生活在大阿特拉斯山西部、里夫山区和大西洋平原地带,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此外,摩洛哥境内还有约30万的欧洲移民,犹太人和非洲黑人 。欧洲人和犹太人比较集中在摩洛哥的城市,自摩洛哥独立后,许多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截止2022年境内的犹太人约有3000人。 

摩洛哥

语言

摩洛哥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其次是柏柏尔语和法语。阿拉伯语有超过70%的人口使用;说柏柏尔语的占30%,主要流行于柏柏尔人聚居的农村和山区;法语主要用于商务、政务和外交事务。在其政府文书中多为阿拉伯语和法语共同书写,涉及法律、司法的文件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为工作语言。此外,在摩洛哥北部及撒哈拉地区,西班牙语使用更多。

柏柏尔语是摩洛哥柏柏尔人族群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方言,胡塞马地区使用的是塔里非特方言;西南地区、马拉喀什东北部和德拉山谷东部地区使用塔舍里方言;中阿特拉斯地区使用塔马塞特方言。2011年,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宣布柏柏尔语为摩洛哥的官方语言之一,可在政府等使用,在柏柏尔人社区成为必修课,许多大学也设有柏柏尔语课程。

宗教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8%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信奉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由于摩洛哥长期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对其宗教信仰较宽松。在摩洛哥宗教官员采用宗教律条时,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调整,比如伊斯兰教一般不允许偶像崇拜,但摩洛哥穆斯林却可崇拜修士或圣者,许多摩洛哥会敬拜修士的坟墓或神龛。

信奉基督教的摩洛哥人占总人口的1.1%,大约有2.3万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徒占0.2%,在丹吉尔和卡萨布拉卡等城市,都有天主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此外,在摩洛哥还有极少数人信奉印度教。

经济

综述

自独立以来,摩洛哥政府根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变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经过多年努力,在政府振兴经济的计划和措施下,摩洛哥构建起多元化又开放性的经济体系。

摩洛哥主要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捕鱼业、旅游业、采矿业、纺织和服装业等。磷酸盐出口、旅游收入、侨汇是摩洛哥经济主要支柱。其农业在摩洛哥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截止2017年,农业人口达1346万,约占全国总劳力的42%。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向日葵、亚麻、烟叶等。随着摩洛哥政府推出的“绿色摩洛哥”计划,摩洛哥还发展了果树栽培,水果产量相当丰富,大部分作为出口,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渔业资源丰富,产量居非洲首位。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涉及纺织品、化工、汽车制造和矿业等,其磷酸盐储量居世界之首,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服务业是摩洛哥经济的主要支柱,尤以金融、旅游和物流等领域为主。 

摩洛哥金融体系在北非地区比较发达,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原来使用摩洛哥法郎,与法国法郎等值。1959年10月17日,摩洛哥迪拉姆发行,成为官方货币与现行通用货币,由摩洛哥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财政部外管局负责外汇管制,2021年汇率换算1美元约等于8.9迪拉姆。摩洛哥于2019年11月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了10亿欧元,摩洛哥财政部还动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 2012 年以来授予的全部预防性和流动性额度(30 亿美元)。在国家风险和企业分类方面,COFACE 维持摩洛哥的双A4评级,在世界银行 2020 年“营商环境”排名第53位。

1980—1985年,摩洛哥的GDP平均增长率为2.9%;2006—2011年,GDP的年均增长上升为5%。通货膨胀率自2010年以来稳定保持在2%以下。2021年,摩洛哥国家GDP达1327.3亿美元,人均GDP为3496.8美元;2022年国家GDP为1428.7亿美元,其中国民总收入(现价美元)达132.38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582美元,在全球排名第59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调查,预计摩洛哥2023年实际GDP的变化比为2.4%,预计消费者价格变化比为6.3%。

第一产业

摩洛哥的沿海地区和高原是其商业化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该地区气候温暖,雨季充沛,冬季适合小麦和大麦生长,夏季又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多类果蔬。同时,摩洛哥政府优先投资农业,使其灌溉区域增加,也使得茶叶、甘蔗、棉花、烟草、向日葵和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有所增加。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估算,摩洛哥2019年的农业面积约44.63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约29.6万平方千米。它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农业食品工业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年收入超过170亿美元,创造了超161000个工作岗位。2019年出口额达3.5十亿美元,2014-2020年投资达697百亿美元。它的农业采用了创新的、绿色的和结构化的发展,运用了数字化的科技;而食品工业种类包含有果蔬加工、乳制品、面食和蒸粗麦粉、橄榄油、肉类加工、BCC工业等,其中BCC工业在2018年至2020年摩洛哥对中东的出口增长了71%。

摩洛哥渔业资源多元化,不仅有新鲜的海鲜,其渔业也能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譬如沙丁鱼罐头、半腌凤尾鱼、鱼油、鱼粉等。摩洛哥85%的海鲜产品或罐头,出口到100个国家以及五大洲,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15-2020年,沙丁鱼罐头平均每年向国际市场出口15.1万吨;2020年向美国出口水产品约2亿美元;2020年水产品出口额约57亿美元。从北部的丹吉尔到最南部的达赫拉,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渔业产品工业。

第二产业

摩洛哥的工业虽然不发达,但却在非洲名列前茅,自摩洛哥独立后,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占86%,职工总数达27.4万人。工业企业主要部门有化工医药、纺织皮革、采矿和机电冶金工业。其中,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1%,其矿产直接或间接创造四万余个就业岗位,并间接推动矿区铁路公路网的建设与完善。

摩洛哥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条装配线,发展到如今的汽车制造商和数百家装配业的国际供应商,其汽车工业已有50多年的经验,在2019年汽车行业的出口营业额达到8.3十亿美元,整合率为60%,并以每年7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引领非洲汽车工业。摩洛哥的航空航天公司现在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参与者,拥有世界级航空平台。

在药品业,摩洛哥已拥有60年的经验,工业GDP比为5.2%,总营业额达1.7十亿美元。它的制药平台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欧洲药品和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局等最高国际标准,其药品生产是非洲大陆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品范围涵盖所有治疗领域,医药产品定期大量出口欧洲、北美、非洲、亚洲、中东等地区。在COVID-19危机期间,摩洛哥的制药业表现出了高度的可靠性和韧性。在2021年7月5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还签署了与摩洛哥生产COVID-19疫苗和其他疫苗类别相关的多项协议。

外包是摩洛哥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由CRM(客户关系管理)、BPO(业务流程外包)、ITO(信息技术外包)、ESO(工程服务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5个生态系统组成,因其很好的适应性和敏捷性,而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2020年出口额达1.4十亿美元,截止2023年,该行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期。

除此以外,手工业也在本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产品有毛毯、皮革制品、金属加工品、陶瓷和木制家具等。主要出口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其中,纺织业拥有超过189000名员工,是摩洛哥最早的工业雇主之一,同时还拥有传统的专业知识,被认为是摩洛哥工业的旗舰。其纺织业的出口占12%,2019年出口额达到3.6十亿美元。

第三产业

摩洛哥的旅游业发达,其旅游业收入是摩洛哥第二大外汇来源,占国家外汇收入的13%。该国充分利用了摩洛哥古代柏柏尔人、罗马人和伊斯兰遗址及其景观和文化历史,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其主要旅游城市包括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菲斯和拉巴特等。 摩洛哥全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人口约有40多万人之多,并且摩洛哥国家旅游局在国外设有17个代表处。

2023 年上半年,摩洛哥迎来了 650 万名游客。摩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9月,旅游收入达713.6亿迪拉姆,同比增长32.5%。其中,旅游支出165.2亿迪拉姆。因此旅游盈余为548.4亿迪拉姆,同2022年(420.1亿迪拉姆)比增加30.5%。该国旅游部预测,到 2023 年底,摩洛哥游客可能升至约 1450 万人。

财政金融

摩洛哥的财政年度从当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摩洛哥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4类。中央银行为马格里布银行,负责发行货币,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监控全国的商业银行,对政府的金融政策提供建议。

摩洛哥的资本市场有6个主要参与者组成:卡萨布兰卡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管理局、摩洛哥中央证券托管所、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其中,卡萨布兰卡证券交易所,是北非地区交易最活跃的证交所,上市公司55家,现有市场资本总额150多亿美元。

摩洛哥迪拉姆(MAD)是官方国家货币,仅在西撒哈拉和摩洛哥使用。从2017年1月到2023年11月,1 MAD 的汇率从0.11 美元升至0.10 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广义货币 (M3) 总额达1.685 万亿迪拉姆(仅摩洛哥数据)。用于货币对冲的储备总额为3283.3亿迪拉姆。黄金储备占货币储备的约130.9亿迪拉姆(4.0%)。

税制概况

摩洛哥现行的税种主要是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房地产税和消费税等。应纳税期为 12 个月,第一个纳税期可以少于一年,但不得超过一年。2023年,摩洛哥财政法案将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地为:应税净收入超过 1 亿迪拉姆的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2%;个人所得税为38%;增值税税率为20%,7%、10% 和 14% 的较低税率适用于特别指定的业务;金融机构、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租赁公司适用37%的高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薪金所得、农业收入、资本收益、租金收入、动产收入等。

对外贸易

摩洛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是非洲和欧洲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国。其中,欧盟(EU)是摩洛哥的主要贸易伙伴,提供摩洛哥65%的进口商品并接收摩洛哥70%的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商品有磷酸盐、传统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包括能源、机械设备、化工品、运输设备、粮食等。2022年进口方面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西班牙(15.4%)、中国和法国,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西班牙(23.9%)、法国和意大利。

摩洛哥近年外贸情况(单位:亿美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总额

632

561

596

601.7

643.4

600

671

688.2

950.3

889.6

1152

出口

209

172

198

222.3

227.9

210

237

243.4

365.1

548.9

422

进口

423

389

398

379.4

415.5

390

434

444.8

585.2

340.7

730

逆差

214

217

200

157.1

187.6

180

197

201.4

220.1

208.2

308

参考来源

投资

摩洛哥政府鼓励外国投资,上世纪80年代后,把鼓励和促进外国投资作为有限政策之一,颁布了“投资法”“投资指南”,放宽外汇管理,保证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供税收优惠、法律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并促进本土企业发展。

近年来,鼓励投资和改善营商环境一直是摩洛哥王国的战略重点。发展至今,摩洛哥的外国投资已从传统的纺织、渔业和农业领域扩展到能源、基础设施、交通、电信、金融服务等附加值较大的领域。2018年摩洛哥吸引了创纪录的335亿迪拉姆外国直接投资,较2017年增长28.6%,其主要国际公司有:雷诺汽车、赛峰航空、伊顿、Aerolia、美铝、山东、标致雪铁龙、雪铁龙等。其中法国投资35亿美元、中国投资28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7亿美元、美国18亿美元、西班牙16亿美元。2021年,摩洛哥又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1.5亿美元。

外国援助

摩洛哥接收的援助主要来自欧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21世纪初,摩每年可从欧盟、美国、海湾产油国得到约10亿美元的固定援助。摩是法国的第二大受援国,西班牙的第一大受援国。

社会

教育

摩洛哥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强调教育普及化,教材统一化,教师摩洛哥化和教学阿拉伯化。每年教育预算约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1/4。全国文盲率已从1960年的87%降至2015年的25.4%。其教育由中央政府管理,中央下设国民教育、高等教育、干部培训和科研部来统一管理各级各类教育,由国民教育大臣领导,负责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政策的颁布。中学教育的授课语言为阿拉伯语,法语从8岁开始必修,英语是中学阶段的外语。高等教育的理学课程均由法语授课,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授课语言通常为阿拉伯语。大学里大多数工程、科技类专业教材使用的是法语

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现有小学4350所,中学1168所,高等学校46所。6岁儿童入学率95%,7-12岁儿童入学率为94.5%,12-14岁少年入学率为73%。其国立中、小学教师已全部摩洛哥化,大学教师97%为摩洛哥人。大学有24所,其中,较为著名的高等学府有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季达穆罕默德第一大学、马拉喀什卡迪伊亚德大学、卡拉维因宗教大学和西迪·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菲斯大学。此外,除了大学之外,还有工程学院和研究所、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等。

穆罕默德五世大学

穆罕默德五世大学(Mohammed V University)位于摩洛哥的拉巴特,前身是摩洛哥一所高级研究所,即Institut Scientifique Chérifien,后来成为Institut Scientifique。主要研究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和人类学等科学学科。在1957年时,由穆罕默德五世国王重新兴建而成,是摩洛哥成立后的第一所现代化国立大学,现任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曾就读于该校。1975年10月该大学分为两大校区,分别为穆罕默德五世阿哥达勒大学、穆罕默德五世苏伊西大学。截止2022年,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在摩洛哥最好大学排名第3位,非洲最佳大学排名第41位,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1002位。

哈桑二世大学

哈桑二世大学(University of Hassan II Casablanca )位于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郊区,创立于1975年,由18所大学组成,有5个校区,分布在卡萨布兰卡和穆罕默迪耶,后在2014年合并。合并后的大学拥有 103326 名学生、2124 名研究教授以及 982 名行政和技术人员。拥有 123 个实验室、10 个研究中心、两个技术平台、一个天文台和10个博士研究中心,提供46个博士课程。截止2022年,哈桑二世大学是摩洛哥最好大学排名第1位,非洲最佳大学排名第28位,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860位。

阿拉伯语和法语是大学的教学语言。法律、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以及博士研究,必要采用法语和阿拉伯语,但技术课程仅用法语授课。因此,该大学的外国学生主要来自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法语国家。

媒体

摩洛哥出版的报刊共约560多种,其中阿拉伯文版375种,法文版185种。涵盖各种主题,如政治、商业、社会和体育等。主要报刊有:官方阿文《新闻报》、法文《撒哈拉晨报》和《摩洛哥晚报》、法文《舆论报》、阿拉伯文《旗帜报》《马格里布报》《解放者报》和《解放》等。

马格里布阿拉伯通讯社,成立于1959年,1977年成为国家通讯社。现有记者247名。与阿拉伯国家通讯社间有供稿联系,与法新社、美联社、塔斯社和新华社等签有交换新闻的协定。截止2022年9月,与亚、非、拉70个通讯社签有合作协定。在13个国家设有分社。

摩洛哥广播电台建于1928年,1959年归国家掌握,由新闻部领导。其广播电台在全国设有9个分台,采用阿、法、英、西班牙和柏柏尔语三种方言广播。提供新闻、科教、文化和音乐等广播节目。另有私营的地中海国际广播电台,于1980年7月成立,采用法、阿文广播。

摩洛哥电视台建于1962年,1972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建有64个转播站,平均每天播放12小时,全国84%的人可收看电视。1989年建立私人电视台摩洛哥电视二台,每天播放10小时左右的节目,1996年被政府收购70%的资本。

科研

摩洛哥设有摩洛哥皇家科学院、非斯经济法学与社会科学院、拉巴特法学经济学与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与文学院、国家应用统计学与经济学研究所,以及摩洛哥未来研究协会。其中皇家科学院于1980年4月成立,由30名摩洛哥常任院士和30名外籍联系院士组成。由穆罕默德六世领导,国王委派常务秘书主持日常工作。旨在促进神学、哲学、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数学、实验性及其非实验性科学、教育、医学、外交、行政、经济学、工业、城市规划、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聚集摩洛哥王国内外的卓越人才,进行共同兴趣和对人类造福的合作工作。

2001年,摩洛哥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卫星。2005年,摩洛哥加入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成为第一个加入该计划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也是继中国、印度、以色列、乌克兰后第五个加入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2017年11月,摩洛哥地球观测卫星穆罕默德六世-A号在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

通讯电信

摩洛哥具有良好的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5条国际海底电缆和3个卫星地面站与国际卫星组织和阿拉伯卫星组织相连。通讯枢纽是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主要的电信运行商是摩洛哥电信(Maroc Telecom,MT)和地中海电信(Meditelecom,Meditel)。其中摩洛哥电信公司的交互式网络协议电视平台是由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造和运维的。2004年有固定电话12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2万,居非洲第二。2004年摩通讯电信业营业额30亿美元。农村电网覆盖率72%。截至2019年,摩洛哥互联网用户达2257万。截止2012年6月,摩洛哥电信公司共有3.4万电视用户。

卫生健康

摩洛哥总体医疗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截止2021年,摩洛哥实行公共卫生机构与私人卫生机构共同发展政策和医药分开管理政策。其医疗系统分公立医疗和私立医疗两部分。该国主要的医院、病床、医生集中在西部沿海和中部几个大城市,有公立或私营的综合性医院或分科医院,类别较为齐全,设备相对先进,医生水平较好。而东部、东南部、南部荒漠、半荒漠地区缺医少药。

其公共卫生机构分为乡村诊所(不配医生,流动式医疗服务)、乡村卫生中心(配有医生,负责日常医疗服务)、乡村妇幼卫生中心(配有医生)、城市卫生中心(提供内科、儿科和产科门诊和妇幼保健)、地区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私人卫生机构又分为私人医院、私人诊所、私人实验室、私人药房等。

公立医院由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组成,截止2019年10月,全国共有149所公立医院,10所精神病院、113所血透中心(2213台血透设备)。医务人员共有12304名,其中3857名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7559名。除此以外,还有838家城市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中心,1274家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私立医院共有359所(10346张床位),门诊工作室9671个,共有医务人员13525名。

摩洛哥的医疗保险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一般预期寿命 ,摩洛哥男性年龄为71.9岁,女性为76.4岁。在医疗保健上,每年由国家出资人均187.40美元用于保健措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6.0%。在国际上,这一数额平均为1,177.15美元(占相应国内生产总值的10.9%)。 此外,摩极少见疟疾等传染病。据摩计划高专署数据,2020年摩新增艾滋病患者542例,肺结核患者29018例,疟疾患者542例。

体育

摩洛哥的足球在非洲居一流水平,多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其发展历史较短,于1955年才成立国家足协,它的第一届全国比赛于1916年举行,在哈桑二世国王的亲自推动下,成立了摩洛哥国家足球队。

60年代时,摩洛哥国家队的战绩平平,两次世界杯足球赛的外围赛都没有出线。在1976年的非洲国家杯赛中,曾夺过冠军。进入70年代,摩洛哥足球水平大幅提高。1970年,摩洛哥国家队击败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和苏丹队,首次夺得世界杯赛的参赛证。在墨西哥第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中,摩洛哥国家队战平保加利亚队。1985年,摩洛哥国家队第二次代表非洲参加墨西哥第十三届世界足球杯赛,在外围赛中先后淘汰了塞拉利昂、马拉维、利比亚、埃及等队;在比赛中又战平了实力很强的波兰队和英格兰队,接着以3比1战胜了葡萄牙队。自此,摩洛哥足球运动载入了世界足球发展中。

2018年,摩洛哥足球队进入俄罗斯世界杯小组预先赛,虽未能晋级,但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他们以2比2战平西班牙。2021 年,在立陶宛举行的首次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比赛中获胜,以 6-0 击败所罗门群岛和 3-2 击败委内瑞拉,然后被淘汰出局四分之一决赛0-1负于巴西队。2022年获得卡塔尔奥运会资格,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 16 强,并成为第一支在 FIFA 世界杯小组赛阶段获得 7 分的非洲球队。此外,摩洛哥的女足,在2022 年举办的女足非洲国家杯时,在决赛中以 2-1 击败南非队,获得亚军,并首次获得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的参赛资格。还获得了参加 2023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世界杯的资格。

摩洛哥

摩洛哥

安全

摩洛哥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摩洛哥没有反政府武装组织,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势力是影响摩洛哥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曾在2003年卡萨布兰卡发生过爆炸袭击,致45人死亡。又在2011年,马拉喀什发生过死亡袭击,有17人遇难。2014年,据摩洛哥情报报告显示,其国内存在严重恐怖威胁,于2015年摩洛哥新建立了一个不同安全机构间相互协调的体制框架。在2017年至2018年,摩洛哥安全局势总体平稳。

此外,还有一些因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引起大批难民进入摩洛哥境内,以及摩洛哥对很多非洲国家的持开放政策后,引起的大批非洲人员非法滞留摩洛哥的现象,而造成的沿街乞讨等,都是摩洛哥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交通

综述

摩洛哥拥有多样化的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表现为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的扩建和延伸,其交通较发达。

在铁路方面,摩洛哥投入运营线达1907千米,其中64%线路已实现电气化,其铁路网络的长度,在世界排名第74位。铁路运输层面,摩洛哥选择鼓励有承载能力的多式联运大众运输,在丹吉尔和卡萨布兰卡两个城市之间开通了高速“Bourak”列车。公路建设方面,摩洛哥政府期望拥有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为此制定了全国乡村公路10年计划(2005-2015),计划每年新建1500千米公路,届时将全国80%农村地区通公路。在其资金上,摩洛哥政府计划每年投入约1200万美元,用以完成1500千米乡村公路建设。截止2018年,摩洛哥公路总里程达57334千米,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78位。

在海运领域,摩洛哥从港口进出的船舶数量、集装箱容量、大型船舶数量以及在这些港口提供服务的公司数量,与世界潮流同步,成为港口中的重要一站。2018年海上互联互通指数在非洲排名第一,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二。截止2019年,摩洛哥拥有38个港口,大部分是货运港口。其中卡萨布兰卡港口最大,丹吉尔地中海港为世界前25名港口。

在摩洛哥的航空领域也经历了重大变革,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目标市场的特殊性,还创建了新的航空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截止2022年,摩洛哥有18个国际机场。

铁路

摩洛哥的铁路由ONCF统一经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一百多个车站,轨道交通便捷,车况良好。摩境内建有一条高铁线路(丹吉尔-卡萨布兰卡),是非洲的第一条高铁。2003年,摩洛哥与西班牙达成协议,两国共同修建一条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底复线铁路,它是连接欧、非两大洲的首条铁路线。

摩洛哥

据摩洛哥铁路管理局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摩洛哥铁路总长2295千米,投入运营线路1907千米。其中64%线路实现电气化,高速铁路200千米。其铁路网络的长度,摩洛哥在世界上排名第74位,人均仅有0.056米。2019年,铁路客运人数达3500万人次,货运量为2700万吨,整体实现营业额约合4亿美元。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摩洛哥交通基础设施在全球排名第41位,非洲排名第1位。

在2018年11月,非洲大陆首条高铁丹吉尔——盖尼特拉线正式通车,全长200千米,运营时速320千米。摩洛哥政府计划在2030年建成两条高铁线路,分别是丹吉尔——卡萨布兰卡——阿加迪尔线和卡萨布兰卡——乌吉达线,总长度达1500千米,造价约合125亿美元。此外,政府还计划到2035年建设2743千米的普通铁路。

公路

摩洛哥公路连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两个国家。截止2018年,摩洛哥公路总里程达57334千米,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78位。其中沥青铺装路44180千米,占比77%。此外,还有国家高速路公司专门负责运营的高速公路,总里程1800千米。政府还计划到203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千米。

根据摩洛哥2035年道路规划,摩洛哥还将修建2100千米的快铁路,还对现有的7000千米道路进行翻新,以及在乡村地区新建30000千米道路。

水运

截止2019年,摩洛哥拥有港口38个,其中13个为商业港口、19个为运输、捕鱼用港口和6个游艇停泊港。主要港口有卡萨布兰卡港、萨非港、丹吉尔地中海港、纳祖尔港等,其中卡萨布兰卡港口最大。

摩洛哥

丹吉尔地中海港是通往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通道,与欧洲最近距离仅有14千米。从2007年投入运营,截止2022年,该港口成为世界前25名港口。于2017年超过埃及塞得港和南非德班港,成为非洲第一大集装箱港,在全球500个集装箱港口中排行第45位。丹吉尔地中海港二期于2019年6月底投入使用,其处理能力提升至900万个标准箱,同年实现吞吐量480万TEU,2020年增至577万TEU,2021年,该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跻身全球亿吨大港行列,并在2022年达到1.078亿吨。2022年全年,共有14404艘船舶挂靠丹吉尔港,同比增加32%。截止2023年,丹吉尔港的航线已遍布全球70个国家、180个港口。世界银行联合标准普尔为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进行评估排名,丹吉尔港口排名第四。

摩洛哥

摩洛哥政府计划到2030年港口年货物运输量由1.4亿吨提高到3.4亿吨,并且发展5大中心,包括北方中心港(纳祖尔城市港和地中海西港)、西北中心港(丹吉尔城市港和地中海新港)、盖尼特拉-卡萨布兰卡中心港(包括盖尼特拉、卡萨和穆罕穆迪亚三个港口)、Abda-Doukkala中心(包括Jorf和Safi港,面向重工业)和Souss-Tensift中心(包括阿加迪尔港口,主要是渔业和集装箱)。

航空

摩洛哥拥有18个国际机场,10个国内机场和一些供轻型飞机起降的小型机场。主要有卡萨布兰卡的穆罕默德五世机场、马克喀什-梅纳拉机场、阿加迪尔-阿尔马西拉机场、丹吉尔-伊本巴图塔机场等,均归摩洛哥国家机场管理局管理。

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的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是摩洛哥最大的机场,有 27 家航空公司运营并提供往返 87 个目的地的航班。不仅有往返境内主要城市的航班,还与欧洲欧洲美洲、亚洲中东地区、北非和西非等国有往返航班。与此同时,法航、土耳其航空、西班牙航空、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汉莎航空等航空公司在机场都设有办事处。

在卡萨布兰卡,还有摩罗哥皇家航空公司,总共103 个航班目。它是非洲主要航空公司之一,拥有58架客运飞机和1架货运班机,开通105条航线,航线通往四大洲33个国家。皇家航空公司还制定了2016-2025年发展规划,拟增设新航线,飞机数量于2025年扩充至105架。2019年,摩洛哥机场接待旅客约2506万人次。

其他交通

市区也配备了中短途交通,主要有城际大巴、出租车。其中城际大巴属于国营巴士,价钱与火车差不多,出租车一般有老式奔驰和普通出租车。

文化

饮食

摩洛哥地处北非,而且作为法国殖民地多年,其菜式深受欧洲口味影响,口味不重,整体菜式比较清爽。主食多为面包和发面饼,除了沙拉,其他主菜大部分用焖、煮而成,并且使用很多天然花草香料,不使用味精,有时也用少量黄油、奶酪。对肉类一般都要烹饪到烂熟,不吃半生不熟。此外,摩洛哥人一般喜欢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较少去饭店请客,待客时主要用牛羊肉,一般离不开古斯古斯(Couscous)、烤全羊(Mechoui)、大炖锅(Tagine)和酥皮馅饼(Pastilla)四道大菜。

他们吃饭要用手抓食,一般用前三个指头抓饭,也允许用四个或五个指头抓食。与人同桌吃饭时,如果长者停下不吃了,别人也都要随即停住。反之,即使自己吃饱了,也会小口吃几口,免得别人会停下来不吃。做客时,桌子上的菜,还要尽量保留一部分干净又完整的食物,以便让主人端回厨房后继续食用。

因恪守伊斯兰教教规,绝大多数的摩洛哥人不饮酒。他们酷爱饮茶,一般为绿茶。煮茶方法十分讲究,传统上是将绿茶与新鲜的薄荷叶放在一个特制的铁壶里煮制或用开水冲制,一般加糖饮用。这种茶是很高的礼节,客人不喝被视为无礼。在节日、宴会和社交活动中可以以茶代酒。

摩洛哥

古斯古斯

古斯古斯是一种用硬麦粒磨得面粉而制成的颗粒状食品,再配以清炖的牛羊、鸡肉、土豆、胡萝卜、西葫芦、南瓜、洋葱、豆角和鹰嘴豆,以及葡萄干、香菜末等佐料,同时搭配后上锅蒸熟,上桌时再浇淋煲好的肉菜汤汁,吃起来像盖浇饭。更讲究的古斯古斯,还要拌入少许番红花一起蒸制,出锅后黄灿灿的,有活血强身的作用,一般待贵客。食用时,一般用右手手抓。

摩洛哥

大炖锅(塔吉)

大炖锅是一道炖肉,因盛用的器皿叫Tagine而得名,锅盖呈圆锥形,高高翘起,多为陶瓷材质,也有铜质和镀银的。烹制这道菜,须用清水洗净的整只鸡或大块的牛羊肉,浸没在足量的橄榄油里,然后加入土豆、扁豆、洋葱等耐炖的蔬菜和李子干、杏干、葡萄干、椰枣、蜜饯温饽果、腌橄榄和蜂蜜等配料,再用炭火慢炖。

摩洛哥

摩洛哥

酥皮大馅饼

大酥饼要用上等的精面粉,和面要放入植物油,面和好后再醒面,而后再制作面皮。馅料一般用去骨的鸽子肉或鹌鹑肉,伴以鸡蛋丝、粉丝、青菜叶和杏仁,主要佐料有油、盐、糖、洋葱末、姜粉、番红花和香菜。制作时,用又薄又大的面皮打底,然后在放2到3层的小面皮,将搭配好的馅料均匀平摊面皮之上后,再铺2层面皮,将底部面皮收口,表层刷上蛋液后,放入烤炉烤熟即可。其熟后口感外焦里嫩,甜咸相间,十分爽口。

习俗

生活和社交

婚姻习俗

婚礼要持续3天。第一天,男方应向女方赠送彩礼,第二天是女方答谢男方的日子,只有到了第三天,女方在沐浴七次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洞房。

摩洛哥不用牧师或宗教礼仪主持婚礼,男女双方家长只参加婚礼不主持婚礼。迎亲时,男方用花轿去迎娶新娘。举行婚礼时,新娘由一队手持竹竿的青年(竹竿上悬挂着白色纸盒),引导新娘抵达礼堂。婚礼后,新郎便出外招呼宾客,新娘由女佣陪伴步入洞房。新婚之夜,新郎不喜欢新娘,可以拒绝同房,可抛弃新娘,也可随时和她离婚,但妻子不能主动提出与丈夫离婚。在新婚第二天,新郎要将一条带有血渍的手帕抛向窗外,以示表明新娘是贞节的。新娘婚后不准见生客,如遇有客人,她们需回避,不可同餐,只能吃剩菜饭。

在柏柏尔族的一些部族流行“抢新娘”习俗。在村子里有人举行婚礼的当天,村里一些小伙子串通姑娘们,用种种方法将新娘抢走,并且占有她一段时间。新郎和双方家族不但不恼,反而为此高兴。而新娘被抢走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她的姿色和容貌。

妇女纹身

摩洛哥的妇女普遍纹身。一般在前额和下颏刺有对称的蓝黑色花纹,也有的将花纹刺在胸部、肚脐和腿等隐蔽部位。

传统服饰

在摩洛哥,城市和乡村的服饰有明显区别。城里女子多穿白色、灰色长袍。男子常全身披裹白色或带黑色的斗篷。摩洛哥人多用宽大的盖头布做头饰,需要时可以遮脸。他们通常用着装颜色的差异来表示自己的身份或职业,一般国家首脑穿橄榄色,高级官员穿蓝色,一般职员穿紫蓝色,男艺人穿燕尾服,女艺人穿彩色裙。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传统的摩洛哥服装是一件齐脚连帽的白长袍,一顶上缀黑流苏的四寸高的硬壳红绒帽,一双生羊皮落底尖头拖鞋。此外,摩洛哥柏柏尔族妇女还喜欢戴各式传统头饰,未婚女子采用圆形头饰,已婚女性用尖形头巾。未婚男子一般头缠白毛巾,脑后飘着白方巾。此外,摩洛哥的女性还会以指甲花为染料,画出一种原生态的花纹作为装饰。

礼仪

摩洛哥人很注重礼仪,与客人相见识,一般惯用拥抱礼,握手礼也日益普及。在握手时不能搓手或洗手,这些行为都是极不礼貌的。握手后,摩洛哥人还会抽回手来摸一下胸部或额头,以示尊敬。此外,还可行贴面礼(无论男女),但男士不能主动对不熟悉的女士行贴面礼,摩洛哥女子与客人相见时往往施屈膝礼。

和摩洛哥人谈生意时,对其他们的迟到要有所准备,不要责怪,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社交风度。在态度上,宜保守和正式,交易时,一开始最好用现金,建立信用后,再改为其它付款方式。

对死者的吊祭

斋戒月的9月27日以及回历的1月10日,是摩洛哥人的扫墓节,当天死者的家属会纷纷前往墓地祭拜和清扫。

主要禁忌

由于宗教信仰原因,摩洛哥人禁食猪肉、血液,以及自死物和诵非安拉之名宰杀的动物;禁止饮酒,也很少抽烟;在斋月期间,禁止在公共场合饮食;一般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不得进入其宅居。他们宴请宾客一般要上茶三次,客人若谢绝,会被认为不礼貌。在摩洛哥,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年龄、收入、情感等隐私。

他们对“13”反感,认为是个消极的数字,也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贫穷。而且摩洛哥的妇女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吃鸡蛋,否则会认为干了一件败坏风俗的丑事而遭到谴责。

摩洛哥的阿拉伯人送礼与接受礼物时,只用右手而不能用左手。去摩洛哥的阿拉伯人家里做客,遇到主人妻子时,不能主动去握手。

节假日庆典

摩洛哥的节假日主要有:国庆节、独立日、独立宣言发表日、劳动节、收复(西撒哈拉地区)纪念日、国王和人民革命日、青年节、绿色进军节等。这些节假日都有一天的全国性的假期。每年8月前后为摩休假期,摩政府等公职部门、企业等职员将陆续休假。此外,还有赛马节、献羊节、庆生会和割礼、新娘集会等。

摩洛哥主要节假日一览表

元旦

1月1日

独立宣发表日

1月11日

五一劳动节

5月1日

开斋节

随伊斯兰历变化

国庆节(登基日)

7月30日

宰牲节

随伊斯兰历变化

收复西撒纪念日

8月14日

国王和人民革命日

8月20日

青年节(国王诞辰)

8月21日

伊斯兰新年

随伊斯兰历变化

绿色进军日

11月6日

默罕默德先知诞辰

随伊斯兰历变化

独立日

11月18日

参考

赛马节

古都梅克内斯的赛马节是全国性的节日。在每年的5月举行,为期5天,全国出类拔萃的骑士都赶回来参加。比赛时,骑士们身着白色长罩袍,脚穿皮质民族鞋,肩扛旧式大火枪,然后骑上全副戎装的高头大马。待冲锋一声令下,骑士们便列队冲杀,比赛结束后,骑士们高举火枪,齐声欢呼,生动表现出摩洛哥人民的英勇顽强和不畏强暴的气概。

摩洛哥

献羊节

献羊节是摩洛哥具有历史感和特色感的传统节日,也是摩洛哥的和平节。每年1月23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只羊,摆设羊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其献羊典礼在节日中最隆重的活动。

庆生会和割礼

摩洛哥的孩子出生,按照惯例要举行庆生会,并把孩子的头发剪掉,让它重新生长。施行割礼的年龄,随各地习俗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在孩子出生后40天举行。庆生和割礼时,亲戚好友要参与祝贺。

新娘集市

摩洛哥艾特-哈迪杜的柏柏尔部族的新娘集市,又叫穆塞姆节。在每年9月举行,为期三天。它既是求偶盛会,又是一个贸易集市。在集市上,离过婚的妇女和寡妇被认为最会持家,也最受欢迎。商人们会搭白帐篷,摆放各种商品、用具和书籍等进行贸易。

摩洛哥

新娘集市当天,待嫁女子会身着白衣,外披绣有部族标志的花格羊毛披风,罩着白色面纱,仅仅露出头部。男子则身穿白袍,头裹白毛巾。求婚男子会在自己中意的女子面前停下来,并伸出右手,向女方示爱。如果女子也中意面前男子,便会说一句:“你掳走了我的肝。”一旦姑娘口出此言,便算作姻缘结成,征得家庭同意后,就商定婚期和签订婚约。

历法

摩洛哥部分节日按照伊斯兰历计算,公历日期每年有所不同。伊斯兰历新年元旦,放假1天;开斋节,庆祝斋月结束,放假2天,有为小孩添置新衣、给零用钱习俗;宰牲节,为最重要传统节日,地位等同于中国春节,放假2天,届时全家聚会,有宰羊等系列活动;先知生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放假2天。

艺术

摩洛哥有文化部、电影中心、电影制片人协会、作家协会、大阿特拉斯协会、得土安传统艺术学校、民间歌舞艺术团和拉巴特国家图书馆。

音乐

摩洛哥音乐大致可分为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中包含有古典音乐。北非一般称古典音乐为马路夫,摩洛哥称为纳乌巴。

纳乌巴是一种有声乐和器乐合奏的音乐形式。全部由5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称为“图西雅”的器乐前奏,进而是全曲之前的“兰夏利亚”序曲。其中,摩洛哥民族器乐合奏《黄昏》就是属于序曲性质的器乐合奏。它使用乐器有:乌德琴、小提琴、塔尔鼓、塔拉布卡鼓,纳依笛。

舞蹈

摩洛哥的舞蹈集合了诗歌与音乐,不同地区对这种歌舞的形式称呼也不同,东北部称为“哈依斗斯”,西南部又称为“阿候阿赤”,一般出现在节日和集会上。舞蹈过程中,舞者们互相挽着胳膊排列成圆圈队形,或者并排站立,一边舞蹈一边唱歌。其舞蹈源于柏柏尔人的群众性集体舞蹈,舞蹈时众人围坐篝火旁,敲着当地特有的鼓,由一人领唱,其他伴唱,随着音乐节奏逐渐加快,动作也越来越欢快。

影视

摩洛哥的影视具有多样性特点。最初主要从事短片和纪录片生产,早在1896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经吸引外国人前来拍摄一些短片。从1919年到1956年,欧洲人在摩洛哥拍下了约50部影片,其中故事片有30多部,主要作品有安德烈▪祖波达的《第七道门》《沙漠婚礼》和雅克▪贝克尔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其中《沙漠婚礼》曾获194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独立后以独立制片人为主,国家公司资助独立制片人合作拍片,共同发展电影工业,都是以和外国合拍片为发展民族电影的开始,没有将电影国有化,而由本国的私人和外国共同控制电影发行,也没有专业演员,都是由话剧演员参加电影演出。比如和法国合拍的《潜网》和埃及合拍的《安达鲁西亚之夜》《男人家》等。期间,也涌现起像穆罕默德▪阿布杜拉赫曼▪塔齐、艾哈迈德▪迈斯诺伊等电影的核心人物,作品贯穿整个摩洛哥电影史。

进入70年代后,摩洛哥的电影开始运用世界现代电影语言,触及变革中的社会现实,进行电影创作。其主要作品有《一千零一只手》《血的婚礼》《杀人狂》等。其中摩洛哥最多产,最有影响力导演之一的吉拉尼▪弗尔哈梯的《狱中忆事》在2004年的开罗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佳编剧奖和大奖的提名。

文学

摩洛哥文学在20世纪初,只局限于阿拉伯古典诗歌的古老形式和传统的学术著作,其代表作为穆罕默德▪阿里▪卡塔尼(1858/9—约1927年)的《安慰灵魂和论说有关葬于菲斯的圣人学者的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洛哥的文学才开始活跃,它是在继承和发扬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化,并借鉴法国文学和阿拉伯国家新文学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包含了现代散文、小说、现代阿语诗歌、阿语戏剧风格的文学,除用阿拉伯语写作的作家外,还有用法语发表作品的作家。如散文作家阿赫默德▪谢福利乌依、德利斯▪什莱比、穆罕默德▪海列金,诗人和哲学家穆罕默德▪阿济兹▪拉赫巴比等。其代表作有谢福利乌依的中短篇小说《琥珀念珠》和中篇小说《宝合》、什莱比的长篇小说《驴》、拉赫巴比的诗集《黑暗与光明》,以及海列金的中篇小说《阿戛季尔》等。

建筑

摩洛哥的建筑受到本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它的海滨住宅、山区别墅、宏伟的清真寺和华丽的皇家庭院,交相辉映,其风格极具异域风情。房子一般采用泥砖、木头和石块材料建造,墙壁又厚又坚固,其结构都具有外部简单,内部迂回的特点。传统的房屋在临街的墙上没有窗户,为的是不让外面行人看见屋内清形。一般屋门都是用优质木料雕花油漆而成,形状多用长方形和拱形,且围墙还被漆成传统的泥土色或淡蓝浅绿色。内部庭院经常作为户外的起居室,也会铺上花砖,摆上几盆盆景或种上芬芳四溢的花朵。此外,房子顶部的凸起的穹顶设计,还能排雨水和隔热。

摩洛哥

摩洛哥人一般偏爱艳丽的色彩,采用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制品装饰房子内部。房顶采用雪松木雕和石膏雕刻,地面铺上柏柏尔手工织地毯,墙壁上贴着手工马赛克,器具、家具一律手工雕刻着阿拉伯风情的纹饰,甚至灯具都采用各种传统的鱼皮鱼皮、金属镂空灯、玻璃镶嵌灯等,看上去极其精致和讲究。

摩洛哥

摩洛哥

手工艺

摩洛哥的菲斯手工皮革制品声名远扬,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探索与发现》栏目专门报道。它保留了鞣制、染色、晾干和裁剪等繁杂的传统工艺,约300名工匠在菲斯手工皮具制造作坊进行劳动,重要设施是距今200多年历史的100多个大染缸,其传统步骤都是由工匠手工完成。

摩洛哥

此外,摩洛哥的手工木制品和手工羊毛毛毯制品也非常有名。通常木制品手艺代代相传,大部分采用胡桃木、杜亚木、橄榄木等,工匠们在木料上挖出凹槽,然后镶嵌贝壳,再雕刻出纹路,制成八角木几、茶几等传统工艺品。羊毛毛毯由工匠手工织成,图案多采用阿拉伯文化中的几何图形,颜色鲜艳,摩洛哥常作为国礼馈赠给其他国家。

摩洛哥

摩洛哥

国家象征

国旗

摩洛哥国旗呈长方形,旗底色红色,中间有一颗绿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勇敢和坚定,绿色则代表伊斯兰教和信仰。五角星象征着自由、平等和人民团结。 

国徽

盾形的摩洛哥国徽曾经是王徽,上面一轮光芒四射的金色太阳正普照白雪覆盖的阿特拉斯山,天空、国王和御座的意义包涵其中。山前的红土代表沙漠及火焰般灼热的烈日。盾徽两侧各绘有一只向着徽顶王冠攀登的雄狮,勇猛而威严。在国徽底部的金色饰带上,用阿拉伯文书写“你助真主,真主助你”。

摩洛哥

国歌

摩洛哥的国歌是《摩洛哥颂》(Le Royaume du Maroc),歌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荣耀,赞颂了国家的伟大和进步。 由阿里·斯夸利·候赛尼作词,里昂·摩根作曲,于1956年摩洛哥独立时采用。

歌词:自由的源泉,光明的源头,主权与平安在此聚首,愿平安与主权结合无尽头。你生存在国际间把美名守,深入人心,脍炙人口,你的拥护者响应你的号召正昂首。在我嘴里头,在我血里头,你的清风有光明和火焰相投。起来,同胞们,朝着高峰奋斗。告诉世界我们已在守候。我们向国徽、真主、祖国和君王致敬问候。

国花

摩洛哥国花为石竹。是一种属石竹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呈条形。花色绚丽,有红、淡紫、白、杂等色。摩洛哥人民喜爱,故定其花为国花。

摩洛哥

国教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在1962年12月7日经摩洛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的宪法规定。摩洛哥是一个阿拉伯穆斯林王国,国家保障所有人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由公元7世纪—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包括摩洛哥在内的西亚非洲,带来了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教在摩洛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便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有98.7%的摩洛哥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信奉逊尼派的马立克教法学派。

风景名胜

世界遗产

根据世界遗产城市联盟公布,摩洛哥共有9处世界遗产。

摩洛哥世界遗产清单

名称

位于

列入时间

瓦鲁比利斯遗址

梅克内斯以北30千米处

1997年

历史名城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1996年

阿伊特·本·哈杜城堡

瓦尔扎扎特省

1987年

索维拉麦地那

摩洛哥西海岸

2001年

菲斯麦地那

摩洛哥北部菲斯省

1981年

马拉喀什麦地那

马拉喀什城

1985年

得土安麦地那

摩洛哥蒂尔山谷中

1997年

马扎甘葡萄牙城

达尔贝达西南90千米大西洋海岸

2004年

拉巴特

拉巴特

2012年

参考

瓦鲁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省,是一座体现史前时期到伊斯兰时期多个文明的古代遗迹,伊德里斯一世被埋葬在附近的穆莱伊德里斯。在公元1世纪时,曾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由古罗马人建造,它占地0.42平方千米,基本保留了罗马时期的防御工事,建在杰贝尔泽洪山脚下的一个制高点上。于18世纪遭到遗弃后,部分建筑材料被拆除,用以修建梅克内斯附近的穆莱宫殿。此外,该遗址拥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古城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保留完好,街道、民居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清晰可见。产生的艺术材料包括马赛克、大理石和青铜雕像,以及数百个铭文。它们在城镇的城市演变、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和景观创造中都具有鲜明的影响力。

摩洛哥

历史名城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由阿尔摩拉维王朝于公元1061年作为军事要塞建立,后来成为阿拉维王朝创始人苏丹穆莱·伊斯梅尔(1672-1727 年)的首都,其名称源于柏柏尔部落Meknassa。该城布局宏伟,融合了伊斯兰和欧洲建筑和城镇规划的元素。其城墙高达15米,防御墙后面有九座巨大的大门,包括二十五座清真寺、十座土耳其浴室、宫殿、巨大的粮仓、方杜克(商人旅馆)和私人住宅的遗迹,是阿尔摩拉维德、梅里尼德和阿拉维时期的见证。此外,还有军事防御工事、民用的土制建筑、宗教建筑和广阔的花园。

阿伊特·本·哈杜城堡

阿伊特·本·哈杜城堡位于瓦尔扎扎特省高阿特拉斯南坡山麓,是撒哈拉沙漠前的传统栖息地,也是连接古代苏丹和马拉喀什的商业路线上的众多贸易站之一。在建筑上,该城采用了传统的土质建筑技术,居住区聚集在防御墙内,形成一个紧凑的建筑群,并由角塔加固,部分高角塔还装饰有粘土砖图案。ksar 是主要的集体住宅群,其社区区域包括一座清真寺、一个公共广场、城墙外的谷物打谷区、一座防御工事和一个位于村庄顶部的阁楼、一个商队旅馆、两个墓地(穆斯林和犹太人)以及圣西迪圣殿阿里或阿米尔。

摩洛哥

主要景点

拉巴特王宫

王宫位于拉巴特西南角,占地0.45平方千米,由高大的宫墙包围,建于18世纪,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王宫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提供国王办公和接待外国友人等;外城坐落着摩洛哥各大政府部门、王家中学、王家卫队等设施。沿袭18世纪的传统,王宫大门设有卫队哨兵值勤,卫兵们由身材高大的黑人组成,他们身着红色礼服,头戴蓝色小帽,手持长刀,十分威严。

摩洛哥

穆罕默德五世陵

穆罕默德五世陵是拉巴特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它始建于1962年,1971年竣工,其风格延续了阿拉伯的传统,体现了摩洛哥早期建筑艺术。陵墓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建成,屋顶呈金字塔形,覆盖绿色琉璃瓦;陵墓内的穹顶用红木和雪松雕成,檐壁绘有阿拉伯文书法,并贴有彩色瓷片。墓室内安放着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的石棺,两侧分别安放有哈桑二世国王和其胞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棺。陈列馆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穆罕默德五世遗物和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游人只能从二层俯视瞻仰,官方代表团才能进入墓室。

摩洛哥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立于穆罕默德五世陵对面,以前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长186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大门。18世纪一场大地震使其夷为瓦砾,只剩下300多根断柱和哈桑塔(宣礼塔)。其塔高44米,塔体四面宽16.2米,用玫瑰色石块砌成,四周雕刻着各种图案,是拉巴特的标志性建筑。

摩洛哥

卡拉维因清真寺

卡拉维因清真寺,位于菲斯老城中心,始建于公元857年,后经几代国王改建和扩建过,占地584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可供2万名信徒祈祷。该寺有16座平行大厅,每个大厅各有21个马蹄形拱劵,拱劵由270根廊柱支撑,气势恢宏。同时,卡拉维因清真寺也是一所宗教学院,比牛津大学还早390年,曾出过像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卡尔顿和哲学家梅茂尼德等学者。

摩洛哥

摩洛哥

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位于马拉喀什西郊,始建于1147年。寺中的宣礼塔名扬四海,据说当年建寺时在泥浆中拌入近万袋香料,故宣礼塔也被称为“香塔”。其塔为方形石头结构,高77米,分上下五层,每层朝四面开有窗洞,窗檐和塔身有壁画和浮雕,并镶嵌有精美的马赛克。塔顶有三个大小不等的金色圆球,分别代表天界、地界和精神世界。

摩洛哥

巴希亚宫

马拉喀什的巴希亚宫建于19世纪,占地约8000平方米,包括了诸多花园和房间,非常豪华。它是当时一位大臣的府邸,后来成为摩洛哥苏丹妃子们的行宫,其巴希亚之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闪亮的”。巴希亚宫所用的建筑材料全部从意大利、印度和中国进口,装饰极其奢华,庭院十分隐秘。庭院地面由大理石铺就,房间地面采用手工马赛克铺设,房顶采用雪松木雕成,其风格是19世纪摩洛哥装饰艺术的最典型代表。

摩洛哥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位于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脉深处,于1471年,由一群摩尔人建立,在1920年之前一直与世隔绝。城镇部分被围墙环绕,保留了古代山村的氛围,它的旧街区、房屋街道甚至台阶都被粉刷成蓝色。由于错综复杂的小路遍布,也被称为“蓝色迷宫”。

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