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坚(1962- ),曾用名:杨健夫、杨奇志,江苏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理学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理学硕士、北京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理学博士,先后在新华通讯社技术局、日本国家核研究所工作。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冯坚的:人物介绍、学术成就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

出生信息

1962年,江苏

母校

北京大学

学历

研究生学历

学位

硕士、学士

职业

教师

人物介绍

冯坚参加了《经济日报》社的“计算机-激光报纸编排系统”的研制和使用,该项目于1988年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参加了新华社新闻大厦建设,是获新华社通讯技术进步奖社级一等奖的“新闻编辑系统”的子系统负责人;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时,由东京大学推荐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合作科研三年;在南京大学主持了国家八六三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完成两项国际合作软件开发项目.

学术成就

冯坚1996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优化的断层成像重构算法,同时提出了带角插值的滤波逆投影算法的公式,分别对从六个方向和从三个方向的投影数据重构做了数值试验。1999年在美国发表了采用带角插值的滤波逆投影算法的数值试验结果,体现了算法的效果。2000年在法国的IEEE 医学成像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针对颅内平滑分布的从不完全投影数据重构的数值试验结果。2002年在美国的期刊上发表了2000年的结果并公布了带角插值的滤波逆投影算法的一个C语言的实现。2005年在瑞典IEEE-NPSS Real Time 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带角插值的滤波逆投影算法的合理性的一个公式推导。针对从不完全投影数据重构的带角插值的滤波逆投影算法,将原来只能用于完全投影数据的滤波逆投影算法应用到了不完全投影数据,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从不完全投影数据重构的算法,在新一代低放射剂量医学成像设备的研制、核工程和国防建设中都有相应的应用。

冯坚迄今独自、合作和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发表了九篇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了十四篇学术论文,涉及计算断层成像、核医学成像、协同工作、图像处理、科学可视化、计算机软件和高等教育改革等领域;2007年合作出版高等学校教材《科学研究的道德与规范》。(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