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王国(挪威语:Kongeriket Norge,英语:The Kingdom of Norway),简称挪威,是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截至2023年8月,挪威国土面积为38.5万平方千米,首都为奥斯陆。人口551.40万人,挪威官方语言为挪威语。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挪威的:名称由来、历史、地理、行政区划、政治、国际关系、军事、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等介绍

中文名

挪威王国

英文名

The Kingdom of Norway

本国语言名称

Kongeriket Norge

简称

挪威

国旗

挪威国旗

国徽

挪威国徽

国歌

《对,我们热爱祖国》

官方语言

挪威语

国庆日

5月17日

所属大洲

欧洲

面积

38.5万平方千米(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

地理位置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

地理坐标

57°57′N~80° 49′N,9°4'W~33°30'E之间

时区

时区:UTC+1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首都

奥斯陆(Oslo)

主要城市

奥斯陆(Oslo)、卑尔根(Bergen)、特隆海姆(Trondheim)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执政党

工党(Labour Party)、中间党(Centre Party)

国家元首

国王:哈拉尔五世(Harald V)

国家代码

NOR

国际电话区号

+47

人口

551.40万(截至2023年8月)

人口密度

14.2人/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

民族

萨米族、克文人/挪威芬兰人、犹太人、罗姆人、森林芬兰人和罗姆人/塔特人

族群

北欧人种、挪威人、萨米人

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

GDP

约5268亿美元(2022年)

人均GDP

约9.7万美元(2022年)

基尼系数

0.289(2021年)

人类发展指数

0.961(2021)

中央银行

挪威中央银行

著名景点

盖朗厄尔峡湾、吕瑟峡湾、特罗姆瑟、大西洋之路、巨魔墙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驶

主要机场

奥斯陆加勒穆恩机场(英语:Oslo Airport, Gardermoen,;IATA:OSL)、卑尔根国际机场 (英语:Bergen Airport;IATA:BGO)

主要火车站

奥斯陆火车站

主要港口

卑尔根港口

国鸟

河乌

国花

欧石楠

国树

挪威云杉

最高峰

加尔赫峰

最长河流

格洛马河

最大湖泊

米约萨湖

简介

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纬度较高,西部属于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湿润、冬季温和多雪;东部的山区属于内陆性气候,冬暖夏凉。挪威大部分地区以山地或高原地形为主,狭长多山,南北延伸,由于史前冰川和不同的地形,造成了大量的自然特征。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挪威海岸线曲折,狭长和深邃的峡湾众多。

挪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8世纪。 公元8世纪至11世纪是挪威航海史上的鼎盛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 ”(Viking)或“海盗时期”。该国于9世纪统一,在9-11世纪经历了全盛时期。 1397年成为以丹麦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成员,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统治。1523年瑞典脱离卡尔马联盟后,挪威继续与丹麦合作。 1814年,被丹麦割让给瑞典,1905年6月7日,脱离瑞典成为独立的挪威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德国占领挪威。1945年5月,德国占领军宣布投降,挪威恢复独立。1947年,挪威参与了马歇尔计划,其经济逐渐开始恢复。挪威于1949年加入北约,1960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9年,挪威加入了《申根协定》。该国当前的国王为哈拉尔五世。

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22年GDP为约5268亿美元,人均GDP约9.7万美元。挪威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2020年为第一,2021年为第二。环保、科技、医疗、教育和养老福利水平都较高,其完备的社会保障居于国际领先位置。挪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化工工业发达。此外,挪威在造纸、造船、工程、水电、化工和木材加工等方面的传统工业也很发达,挪威目前是世界第12大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挪威是世界第二大鱼类出口国(价值仅次于中国)。挪威渔业出口收入仅次于石油/天然气,是该国第二大出口收入产业。挪威的维京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在该国众多地方都有维京历史传统、博物馆、旅行项目、村庄以及其他活动。此外,挪威的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布道坛岩(Preikestolen)、巨舌之岩(Trolltunga)等景点等都在世界上闻名。截止2019年,挪威依靠水力发电使得水力发电占挪威电力生产结构的97%。同时挪威政府对海底潮汐发电的开发也高度重视。

在国际上,挪威是联合国(U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创始国之一。

名称由来

挪威有两个官方名称。博克马尔语(Bokmål)的Norge和尼诺斯克语(Nynorsk)的Noreg。英语名称norway来自880年提到的古英语单词Norþweg,意思是 “北方的路 ”或“通往北方的路”,这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大西洋挪威海岸线的称呼。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880年也将挪威王国称为Norðmanna地。

还有另一种说法,“Norway”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单词nór,意思是 “狭窄”(古英语nearu),指的是穿过陆地的内群岛航行路线(narrow way)。

历史

上古时期(公元前8000年~793年)

公元前8000年左右,在挪威的东南部的东福尔郡,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公元前2300年,战斧文化抵达挪威沿岸。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有遗迹证明挪威在此时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被用于制作武器、装饰与工具。岩画上出现的能装载30人的船只、骑马的士兵、二轮或四轮的马车,证明当时挪威的文明程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此后的1000年中,由于气温骤降,上古时期的挪威文明陷入停滞状态,与欧洲其他地区相对隔绝。

公元3世纪左右,北欧出现了最早的古代文字,这些字母来自于拉丁语,变曲为直以便镌刻在金属或石头上。日耳曼人部落迁入挪威,以氏族经营农庄的形式从事农业生产,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氏族逐渐发展为若干松散的小国,分布在奥斯陆峡湾周围、西南部海滨、西部沿海和挪威北方,他们创造了绳纹器文化。这些小国互相为争夺土地进行战争。在公元400年~到550年的欧洲动荡时期,挪威迎来了大量的移民,在动乱时期,各个部族建立防御体系,位于米奥萨湖东岸附近的要塞遗址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维京时期(793年~1066年)

9~10世纪的维京海盗对外扩张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维京人”是古代欧洲对于北欧海盗的统称。在当时,挪威人扩张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西北部的爱尔兰、苏格兰、冰岛等地。

一般认为,公元793年,维京海盗的船队袭击了林迪斯法纳岛(Lindisfarne),洗劫了岛上的教堂和修道院,被认为是海盗时期的开端。8世纪末,挪威人开始将海盗行为发展为大规模军事行为,开始渡海侵袭爱尔兰。公元830年,挪威人在亚尔马定居下来,并且在都柏林建立了王国。公元847年,挪威海盗发现冰岛,并开始移民定居,在9世纪下半叶,奥斯陆峡湾地区的维京人酋长哈拉尔德一世·费尔海尔(Harald I Fairhair)与弗罗斯塔廷斯拉格(Frostatingslag)和古拉廷斯拉格(Gulatingslag)的部分酋长结盟,成功地平定了西海岸地区,在872年成功地控制了挪威的东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在874年,已经有了挪威人定居在今天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

公元885年左右,哈拉尔德一世统一了挪威,他是挪威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国王。由于没有王位继承法,所有的儿子均享有继承权,挪威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动荡不安。公元911年,挪威海盗和丹麦海盗共同南侵欧洲大陆,在赛纳河流域建立了诺曼底公园。公元985年,挪威海盗发现格陵兰岛。995年,奥拉夫一世在挪威的莫斯特建立了一座教堂,是挪威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在奥拉夫的推动下,基督教在挪威传播开来,此后,北欧传统宗教信仰被基督教传统慢慢取代。公元999年,爱尔兰人夺回了都柏林。挪威的奥拉夫二世·哈拉尔松在1015年成为国王之前,实际上是旧的独立传统中最后一位维京人酋长。

中世纪盛期(1066-1380年)

1066年,由挪威国王哈罗德·哈得拉达率领的挪威军队在英格兰的斯坦福德桥战役战败,基本上宣告挪威海盗时期的终结。内战通常是从1130年西格德·乔萨尔法尔去世开始计算的,当时西格德的儿子马格纳斯和哈拉尔德·吉勒之间发生了公开冲突。马格纳斯·埃林松于1163年加冕为国王时,内战短暂平息。斯维尔·西古尔德松于1177年从法罗群岛来到挪威,继续发动战争。七年后,最终以马格纳斯的倒台告终。此后,从1196年开始,斯维尔又对巴格拉尔人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1217年,拉康四世即位,在位期间结束了内战统一全国,并于1260年颁布了王位继承法。在他统治时期,他控制了格陵兰和冰岛,挪威进入了中世纪的鼎盛时期。

和平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加,使得14世纪被描述为挪威的黄金时代。在整个中世纪高潮时期,国王将挪威确立为一个拥有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代表的主权国家。

在1349年,黑死病蔓延到挪威,并在一年内杀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后来的瘟疫使人口在1400年时减少到起点的一半。人口的减少使农民开始从事畜牧业,税收的减少削弱了国王的地位。上层阶级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只有一位主教幸存下来,许多贵族家庭因工人死亡和收入减少而沦为农民。

哈康六世(1355-1380)的权力也受到限制。成为黑死病受害者的高级公务员和神职人员被丹麦人和瑞典人取代。中央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对王国的控制,地方权力逐渐强大。哈康六世与丹麦瓦尔德马四世阿特达格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他们的儿子奥拉夫于1375年当选为丹麦国王。奥拉夫也在父亲去世(1380年)后成为挪威国王,但他于1387年去世,享年17岁,他的母亲曾在两个王国担任摄政王,然后成为统治者。

丹麦统治时期(1380年~1814年)

1380年,挪威的实际统治权落入哈康六世的妻子——丹麦公主玛格丽特手中,此后长达的400年间,挪威成为丹麦附属国。在丹麦的推动下,北欧三国的国王和贵族选择通过建立国家联盟来谋求共同利益。1397年6月,在玛格丽特女王的主持下,丹麦、瑞典和挪威在瑞典小镇卡尔马举行仪式,宣告成立三国联盟,史称卡尔马联盟,联盟拥立玛格丽特的外孙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七世为三国共主,玛格丽特特为摄政。

1441年玛格丽特去世后,丹麦在联盟内部对瑞典和挪威的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日趋严酷,对外则发动战争,招致汉萨同盟对三国联盟的经济封锁。随着联盟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瑞典和挪威先后爆发了反抗丹麦高压统治的暴动。1523年丹麦势力被逐出瑞典,“卡尔马联盟”解体。同期,挪威在阿尔夫桑(KnutAlvsson)的领导下也爆发了反抗丹麦统治的起义,但遭到丹麦军队的镇压。1536年,随着路德教派的传入,天主教主教职务被废除。挪威失去了独立,实际上成为丹麦的殖民地。并且新颁布的教会法《法令》(Drdinance)成为丹麦王室掠夺挪威教会财产的依据,教堂和修道院的地产成为丹麦人的抢劫对象。1537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宣布取消挪威王国的称号,将其变成丹麦的一个行省。这种做法遭到挪威人的强烈反抗。克里斯蒂安三世统治时期,鼓励外国人到挪威投资经商,促进了德拉门(Drammen)、莫斯(Moss)、拉维科(Larvik)、曼达尔(Mandal)、阿伦达尔(Arendal)等挪威市镇的发展。1572年丹麦作出让步,在挪威设立了“副王”职位,由丹麦国王派遣自己的亲属担任,把挪威的地位由行省重新提高到附属国,两国之间的这种“联合”状态一直维持到1814年。1662年实施的“城镇贸易特权法”赋予挪威城镇居民经营木材的垄断权,大批木材被出口到海外,贸易繁荣,挪威城镇发展的新阶段开始。挪威的中产阶级也在快速扩张,不过并不是从周边挪威农民那里吸收人口,而是从丹麦人、德国人、英国人、荷兰人那里补充进来。1695年至1696年的大饥荒导致挪威约10%人口死亡。

1814年1月14日,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在拿破仑战争中宣布投降,并签订《基尔和约》,挪威被割让给瑞典,此后,丹麦失去对挪威的控制权。挪威人民对此协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在同年的5月17日,挪威临时行政委员会在艾兹沃尔召开国民议会并制定了宪法,宣布挪威成为独立的君主国。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挪威人简历现代民族国家的起点,是挪威的“国庆日”与“宪法日”。

瑞典-挪威联盟时期(1814年~1905年)

1814年,瑞典王室派遣军队入侵挪威,挪威临时政府战败,于同年8月14日与瑞典签署《联邦文件》(Riksakten),此文件虽然承认了挪威的宪法和政府,但军事权、外交权和最高政治决策权由瑞典控制,两国拥有共同的君主,并执行共同的外交政策。此时的挪威仍旧处于附属国的地位。19世纪30年代,挪威经济才开始复苏。1854年,挪威修建了本国的第一条铁路,同时还建立了电报线路。同年,挪威的女性获得了财产继承权。19世纪40年代,挪威建立纺织厂和工程公司,工业化进程逐渐与欧洲其他国家实现同步。19世纪50~80年代,挪威的商船队迅速壮大,使航运业再度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1863年,挪威的未婚女性不再被视为未成年。另外,挪威女性也可以从事各种职业,比如老师等。

1830年至1870年间,挪威浪漫民族主义兴起,爆发的一场艺术、文学和流行文化运动,试图定义和表达独特的挪威民族性格。这场运动涵盖文学、绘画、音乐、甚至是语言领域。在语言上,挪威人认为自己要有一个挪威本土的书面语,而不是使用挪威化的丹麦书面语。这导致了后来的挪威出现了两种官方书面语,即博克马尔语(挪威语:Bokmål)和尼诺斯克语(挪威语:Nynorsk)。

1905年8月13日,挪威举行全民公投,高票通过结束与瑞典的联邦关系;9月26日挪威和瑞典双方达成“卡尔斯塔协定”宣布废除《瑞典-挪威联盟法》;10月26日两国代表举行了此协定的签字仪式,挪威从此获得独立地位。同年11月27日卡尔王子正式即位,封号为哈康七世,完全独立的挪威王国正式宣告成立。

一战、二战时期(1914年~194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挪威奉行中立政策,战争初期,该政策给挪威带来了一些丰厚的利益,但是后来德国的军队炸毁和击沉了挪威许多商船,给挪威带来了极大损失。1920年战后结算,挪威保留了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主权。1920年,挪威加入国际联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挪威议长卡尔都在担任北欧联盟的主席。挪威对于国际维和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挪威再次宣告中立。然而,1940年,德军袭击挪威,6月底挪威全境陷落,王室和主要首脑流亡到英国。整个战争期间,挪威的体育界、宗教界、司法界和教育界等都对纳粹的占领进行了抵抗,包括抵制德国人参加的比赛以及宁愿辞职也不愿意接受德国人的命令,还有多达1000多名教师因参加反纳粹活动被捕。挪威的商船队也对盟军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挪威敌占区的军队也对德英勇作战。挪威第一独立连对里尤坎的重水供应重要目标进行过两次袭击,而挪威当地的抵抗组织米洛尔格则通过袭击港口来干扰德国人的交通线和增援。1945年6月7日,挪威国王哈康重回首都奥斯陆,正式宣告挪威光复。

二战之后

1945年,工党在战后的首次大选中获胜,艾纳尔·基哈德森为领导人,直到1963年,挪威一直是工党单独执政的局面。新政府提出要在五年内重建挪威。

外交上,1946年,吕格伟·赖依率领挪威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的成立大会,2月1日,他出任首任正式的联合国秘书长,这是挪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务的体现。经济上,1947年,挪威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年,挪威加入北约组织(NATO),与丹麦一起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8~1951年,挪威得到了相当于25亿克朗的美国援助。在这期间,挪威的经济逐渐恢复,并恢复到战前时期,此后也保持着稳定又快速的发展。

哈康国王于1957年9月21日去世,奥拉夫五世继位。在位期间受到的赞誉很高,被称为“人民的国王”。1959年,挪威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其创始人之一。1961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法语:Organisation de coopération et de développement économiques,简称OECD)。;1968年7月发现科德(Cod)油田,1969年12月发现艾考费斯克(Ekofisk)油田,1971年艾考费斯克油田正式出油,标志着挪威经济进入了石油时代。1975年,挪威成为石油、天然气净出口国。奥拉夫五世于1991年1月17日去世,哈拉尔五世继位。他是第一位在挪威本土出生的国王,当前仍然在位。在1972年和1994年,挪威公民投票分别反对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及欧盟。1999年,挪威加入申根协定。该协定的目的是消除边界,实现自由通行和无限期居留。

2011年,挪威在遭受了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发动的两次恐怖袭击,袭击了奥斯陆的政府区和工党的夏令营。造成77人死亡,319人受伤。

2017年,议会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市和县的地方结构,改革于 2017 年实施。于是自 2020 年 1 月后,共有 356 个市和 11 个县(较改革前的 422 个市和 19 个县有了重大变化)。2021年10月14日,以约纳斯·加尔·斯特勒为首相的新政府通过选举,由国王哈拉尔五世任命,替代了埃娜·索尔贝格政府,该政府代表的是工党和中间党。

地理

位置境域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经纬度跨度为57°57′N~80°49′N,9°4'W~33°30'E之间 。 挪威大约三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以内,领土面积为38.5万平方千米,除本土外,斯瓦尔巴德群岛(Svalbard)、扬马延岛(Jan Magen)、以及布韦岛(Bouvetøya)也属于挪威版图。其领土面积在欧洲居第六位。挪威位于欧洲西北角,居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侧和北侧,西邻大西洋,东部紧邻瑞典,北部和俄罗斯、芬兰接壤,南部与丹麦之间相隔斯卡格拉克海峡,西南部与英国隔北海相望。挪威拥有漫长而锯齿状的海岸线,连同所有峡湾、海湾以及 239,057 个注册岛屿、小岛和岩礁,海岸线总长102,936千米。

挪威实行奥斯陆时间,即UTC+1,每年3月底至10月底实行夏时制,即UTC+2。

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在北极圈以北。该群岛由斯匹次卑尔根岛(原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熊岛等组成。斯瓦尔巴群岛的总面积为62,700平方千米。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9,04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000人。

扬马延岛(Jan Mayen)

扬马延岛是一个火山岛,位于北冰洋的格陵兰海,由挪威管辖。位于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西南东北延伸约62千米,宽约14千米,面积372.5平方千米,多冰川。该岛没有常住人口。

布韦岛(Bouvetøya)

布韦岛南大西洋的小岛。它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岛屿之一,位于南部非洲好望角以西南约2,400千米,南极洲大陆以北约1,600千米。它起源于火山,岩石多,几乎完全被冰覆盖,海岸周围有冰崖。在岛上登陆非常困难。面积约为59平方千米,海拔935米。无常住居民,建有捕鲸站和自动气象站。

气候

挪威虽地处高纬度,但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1C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11~17C。北部和内地山区气候寒冷,最北端的芬马克郡1月平均气温-15C,极端最低气温达-50C。挪威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完全暴露在大西洋风暴锋面之下,与东部和最北部地区相比,降水更多,冬季更温和,年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3000毫米。沿海山脉以东的地区处于雨影之中,雨雪总量低于西部地区,年均降水不足1000毫米,有的地区甚至不足400毫米。奥斯陆周围的低地夏季最温暖,阳光最充足,但冬季也有寒冷的天气和积雪。挪威的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集中于7、8月。由于挪威的纬度很高,因此日照的季节性变化很大。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太阳从未完全落入地平线之下(因此挪威被称为“午夜太阳之国”),而该国其他地区每天的日照时间可达20小时。相反,从11月下旬到1月下旬,北部地区的太阳从未升出过地平线,而该国其他地区的日照时间非常短。

地质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亚欧板块的一部分,地质年代上比较古老,地壳比较稳定,其地貌主要以冰川为特征,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挪威占据了欧洲北部的芬诺斯坦地盾的一部分,具有极其坚硬的基岩,主要由花岗岩和其他热力和压力形成的材料组成,年龄在10亿至20亿年之间,最低海拔地区含有海洋沉积物。从寒武纪到志留纪地质时期(大约5.4亿年前到4.15亿年前),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海平面以下,获得了100到160米厚的石灰岩、页岩、板岩和砾岩层。随后,地球上的褶皱过程产生了一个山系,它是喀里多尼亚造山带的延续。

挪威部分地质被冰川作用和其他力量侵蚀了地表,形成了厚厚的砂岩、砾岩和石灰岩沉积,被称为石笋岩。此外,还形成了许多被称为半岛的广阔地区,其地势已被大部分侵蚀掉了。这些遗迹包括海拔900米的哈当厄尔高原——欧洲最大的山地高原,覆盖挪威南部约11900平方千米,以及海拔300米的芬马克高原。向西奔流的河流获得了巨大的侵蚀力。沿着标志着地壳弱点的断裂线,形成了峡谷,深入到锯齿状的海岸。在东部,土地的坡度更加平缓,形成了更宽的山谷。在第四纪大冰期(大约260万年前)的反复冰川运动期间,冰川的冲刷作用顺着当时的V形谷地,形成了壮观的U形淹没式峡湾,现在挪威的西海岸也是如此。大量的土壤、砾石和石头也被冰川作用带到了今天的丹麦和德国北部的南部。该地区约40%的基岩在这些物质的运动中被冲刷和打磨。

地形地貌

挪威大部分地区以山地或高原地形为主,由于史前冰川和不同的地形,造成了大量的自然特征,国土面积一半以上都是海拔高于500米的山地。境内绵延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长约1700千米,宽200~600千米。此山脉大多是属于中等高度的古老台状山地,西坡陡,东坡缓,海拔一般为1000米左右。山脉的最北端为芬马克高原,而高原以南的山脉也被叫做“舍伦山脉”(Kjolen),舍伦山脉以南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被叫做“长岭”或“哈当厄高原”。加尔赫峰(Galdhoppiggen)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469米。

以长岭为分界,挪威的南部地区被切割为东、南、西三个不同的地形区:东部地势平缓,有大量的林地和耕地;西部狭窄陡峭,峡湾众多;南部则向着海岸延伸,地势不断降低和平缓。由于第四纪冰川的作用,挪威海岸线曲折,岛屿和峡湾众多,因此,挪威被称为“万岛之国”。

峡湾

峡湾是一个狭长、深邃的水体,远达内陆。峡湾通常设置在U形山谷中,两侧是陡峭的岩壁。挪威峡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第四纪冰期,即通常所说的“冰河时代”。 峡湾是由冰川形成的。冰川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非常缓慢,一旦它们穿过一个地区,就会大大改变景观。这个过程被称为冰川运动,冰川作用形成深谷,这就是峡湾可以深达数千米的原理。挪威峡湾分布于西部、北部,以及远北部。挪威最为出名的峡湾是盖朗厄尔峡湾、松恩峡湾、哈当厄尔峡湾和吕瑟峡湾,它们被称为挪威的四大峡湾。盖朗厄尔峡湾位于挪威西南岸的卑尔根北部,以其众多的瀑布而闻名;松恩峡湾位于挪威峡湾的核心地带,长204千米,深1308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哈当厄尔峡湾位于挪威西部中部地区的霍达兰郡,全长179千米。它是挪威第二长的峡湾,也是世界第三长的峡湾,最深的部分为800米,它是四个峡湾中最平缓的一个。吕瑟峡湾位于罗加兰郡的卢菲耶尔克,在挪威峡湾的南部,总长度为42千米。

冰川

挪威是世上著名的拥有众多冰川地貌的国家。 冰川是由积雪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压缩成冰,这些冰川在冰河时代形成,覆盖了挪威独特的峡湾、山谷和陡峭的山坡,一些史前冰川得以保存下来。据统计,挪威的冰川数量为2534座,挪威的冰川面积为2692平方千米,其中57%的位于挪威南部,43%位于挪威北部。经测量,斯瓦蒂森山冰川(Swatison Glacier)是最厚的冰川,为636米。欧洲大陆冰川的最低点是海拔20米Engabreen冰川边缘。奥斯特佛纳冰川(Ostfona Glacier)、奥拉夫五世半岛(Olav V Land)、乔斯特达尔冰川(Jostedalsbreen)、布里克斯达尔冰川(Briksdal Glacier)、尼格斯博瑞冰川(Nigsbury Glacier)是挪威最有有名的几个冰川。

由于全球变暖,挪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根据国际气候研究中心(CICERO)的数据,在过去30年里,冰川面积减少了1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经减少了326平方千米。其中挪威北部的冰川融化速度最快。

水文水利

水文

挪威境内河流和湖泊的数量众多,河流一般短小湍急,湖泊面积也不大。该国拥有4000多条入海河流,其中最长的是格洛马河,全长58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4.2万平方千米,格洛马河几乎贯穿挪威东部全境,接近挪威南部另外两个大型排水系统的两倍,这两个系统在德拉门(Drammen)和希恩(Skien)市汇入大海。拥有24万个湖泊和池塘,其中最大的是米约萨湖,面积为375平方千米,它位于奥斯陆以北80千米的洛根河。挪威三面环海,自北向南依次为巴伦支海、挪威海,以及北海。其中巴伦支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底部宽达13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挪威海面积138.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742米,最深3970米,海水体积240.8万立方千米。北大西洋暖流自南向北流经海区,表层海水温度显著高于同纬度其地方。

水利

截至2021年,挪威拥有约1660座水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34813兆瓦。挪威以建设中型水电站为主,其中0.01~0.2兆瓦的水电站占总容量的60%。大型水电站数量不多,已建成的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水电站只有两座,分别名为科威尔达尔和西玛。科威尔达尔水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其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最大水头达到538米,于1987年建成。而西玛水电站则从南北两个高山湖泊的水系引水发电,南部赛西玛水系的水流量为每秒80米,水头为894米,装机2台,每台各310兆瓦,共620兆瓦;北部郎西玛水系的水流量为每秒51.7米3,水头为1149米,同样装机2台,每台各250兆瓦,共500兆瓦;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20兆瓦,于1981年建成。

挪威部分装机容量位于前列的水电站

水电站

所在地

装机容量/MW

平均年发电量/ZKW•h

科威尔达尔(Kvilldal)

叙尔达尔(Suldal)

1200

31.75

西玛(Sima)

埃德菲尤尔(Eidfiord)

1120

34.41

唐斯塔(Tonstad)

唐斯塔(Tonstad)

960

41.69

奥尔兰(Aurland)

奥尔兰(Aurland)

840

24.19

索达尔(Saurdal)

叙尔达尔(Suldal)

640

13.00

斯瓦蒂森(Svartisen)

梅勒于(Meløy)

600

22.00

拉纳(Rana)

拉纳(Rana)

500

21.23

托克(Tokke)

托克(Tokke)

430

22.21

迪芮(Tyin)

奥达尔(Ärdal)

374

13.98

布鲁克(Brokke)

东阿格德尔(Aust-Agder)

330

14.07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挪威是欧洲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本土的矿产资源以煤、铁为主。煤储量约为2~5亿吨、铁0.3亿吨、钛0.18亿吨左右。除此之外,该国还拥有非常丰富的铅、锌、铜、铝、硅、镁等矿藏。

和陆地的矿藏资源相比,挪威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气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挪威已探明和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约为158亿标准立方米(石油当量),其中78亿标准立方米已开采,其余产量约为80亿标准立方米(石油当量),其中探明储量约为42亿标准立方米,未探明储量约为38亿标准立方米。挪威目前是世界第12大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2022年挪威油气总产量约为2.32亿立方米石油当量。

石油资源

挪威是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挪威拥有西欧最大的石油储量。挪威所有的石油储量都位于挪威大陆架(NCS)的近海,该大陆架分为三个部分:北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挪威的大部分石油生产发生在北海。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MPE)负责监督该国的能源资源。 挪威石油局(NPD)作为顾问向MPE报告,管理NCS的勘探和生产活动,并收集和分析数据。自2001年以来,随着油田的成熟,挪威的石油产量逐渐下降,尽管2014-2016年产量稳定。 挪威最大的原油和凝析油油田主要位于北海的挪威部分,挪威目前的大部分产量都发生在那里。 新的勘探和生产活动正在更北的挪威海和巴伦支海进行,目前正在生产少量的液体和天然气。挪威石油管理局(NPD)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资源账目显示,挪威大陆架的总体资源量(包括已出售和交付的资源)约为15.8亿标准立方米(Sm³)的石油当量。与前一年相比,石油当量减少了9700万标准立方米。与2021年相比,探明资源量减少了7200万标准立方米。石油的减少量大于天然气的减少量。

天然气资源

挪威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国,并提供欧洲大陆消费的大部分石油液体和天然气,2022年剩余天然气储量为1469亿标准立方米。自1993年以来,天然气产量几乎每年都在增加。挪威几乎出口了所有的天然气产量。挪威第一个大型液化天然气液化设施于2007年开业。该设施从Snøhvit天然气田提取天然气,这是挪威在巴伦支海的第一个天然气开发项目。Melkenzymeya设施是欧洲第一个大型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设计产能为每年4万吨(mt/y)。挪威一直处于北欧国家不断增长的小型液化天然气行业的最前沿。挪威拥有几个小型液化天然气设施,包括三个小型液化厂,总产能为0.44吨/年。小型油轮和油罐车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挪威、瑞典和丹麦的港口和内陆设施。

森林资源

斯堪的纳维亚山麓地带分布着大面积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高山草地,挪威的森林面积约为83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左右。该国主要的林业区有:厄斯特兰、特伦纳拉格、索尔兰等地,树的种类主要是云杉和松树,林业产品主要是木材、纸张、纸浆、纸板以及建筑材料和家具等等,也是挪威重要的出口产品。在挪威大约有25,000人受雇于以森林为基础的价值链。据统计,2020年商业砍伐1024万立方米,产值约38.6亿挪威克朗。

土地资源

截至 2023 年1月1日挪威土地面积约为38.5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27814.27平方千米,农田9709.14平方千米,城镇/密集建筑用地1156.52 平方千米,沼泽19503.30平方千米,其余为山地、坡地、雪原和冰川等。挪威的大部分农业用地为私人所有,截止2014年,85%的农场为家庭农场,15%的农场为国家所有,除此之外的大面积的非农场土地由国家森林局拥有。厄斯兰特地区的农业核心位于向东和向南延伸至瑞典边境的低地。由于生长季节降水适宜,7月气温在挪威最高,土壤由相对丰富的海洋沉积物组成,而且附近有大型市场,因此土地被集中耕种。大多数森林是农场面积的一部分。尽管面积不大,但每个挪威农场都由大量的土地组成。许多农场从潮水区开始,穿过森林带,一直到冰川边缘。

水资源

挪威河流和湖泊数量众多,南部和西部年降水较高,拥有大量的水资源。2019年数据统计,挪威的人均国内可再生淡水资源为71,430立方米。在挪威,环境部负责总体水质,石油和能源部负责水量、用水和水体管理,挪威食品安全局管理饮用水和灌溉用水。

海洋资源

渔业是挪威的一个重要传统产业。挪威的大陆海岸线约28953千米(包括峡湾和海湾),岛屿海岸线约71963千米。该国南端临近北海,受到北海渔场的影响,渔业发达。挪威的渔业分为两类: 水产养殖和捕捞。 鲑鱼和鳟鱼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品种;已捕捞的鱼类、贝类和海洋动植物超过200种,主要包括:鳕鱼、黑线鳕鱼、鲱鱼、鲭鱼、毛鳞鱼、鲽鱼、北极虾、龙虾、帝王蟹等。挪威有渔船6000多艘,有水产养殖场数千个,其中99%为鲑鱼和鳟鱼,年产量约130万吨。2004年年底,位于挪威北部小镇克瓦松德(Kvalsund)附近的海底潮汐站正式投入使用,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开发海水力资源的国家之一。

水力资源

由于挪威的河湖总是位于冰川切削的崎岖山地之中,因此通常水深流急,并且拥有众多的瀑布。奥尔默利瀑布是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高达563米。这种特性有利于发展水利工程,因此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水电的国家之一。该国的大约有60%以上的河流落差超过300米,不需要修筑高坝就可以直接发电,因此挪威是世界上水力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根据国际水力发电协会《2021年水力发电状态报告》(International Hydropower Association,iha),2020年世界上水力发电总量达4370TWh,其中挪威的水力发电量占全球总量的3.2%,排名世界第七位。根据2019年的数据,挪威依靠水力发电使得水力发电占挪威电力生产结构的97%。同时挪威政府对海底潮汐发电的开发也高度重视。

生物多样性

2021年红色名录结果显示,在2,752种受威胁物种中,288种为极度濒危物种,960种为 高度濒危 物种,1,504种为易危物种。

植物

挪威有大约2000种植物,主要是山地植物。在挪威东部海拔850米和特隆赫姆地区海拔700米的宽阔冰川河谷中,云杉和松树的茂密森林占主导地位。即使在最茂密的云杉林中,地面也铺满了多叶的苔藓和石楠,即使在最陡峭的山坡上也生长着种类丰富的落叶树,特别是桦树、白蜡树、楸树和杨树。桦树区从海拔900到1200米延伸,上面有一个包括矮桦树在内的柳树带。挪威包括20000种藻类,1800种地衣,1050种苔藓,2,800种维管植物,多达7000种真菌,418 种菌种被列为近危物种。挪威的野生浆果在所有地区都大量生长;它们包括蓝莓和小红莓以及黄云莓,是一种蔷薇科的结实植物,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英国之外鲜为人知。极度濒危物种有蓝紫倒距兰(Anacamptis morio)、贫育雀麦(anisantha sterilis)、Acaulon mediterraneum等。

挪威

挪威

挪威

动物

挪威的物种总数包括16,000种昆虫,450种鸟类(250种在挪威筑巢),90种哺乳动物,45种淡水鱼,150种咸水鱼,1000种淡水无脊椎动物和3500种咸水无脊椎动物。世界上最大的鳕鱼和鲱鱼种群分布在挪威地区。格陵兰鲸和海鸟Kittiwake是挪威的濒危动物。挪威的大量的物种生活在这个大陆架和下面的斜坡上。挪威水域中最大的捕食者是抹香鲸,最大的鱼类是姥鲨。陆地上最大的捕食者是北极熊,而棕熊则是挪威大陆上最大的捕食者。大陆上最大的陆地动物是麋鹿。挪威的驼鹿以其体型和力量著称,通常被称为skogens konge,即 “森林之王”。 2010年,挪威的2398种物种被列为濒危或易危物种,其中1250种被列为易危,871种被列为濒危,276种被列为极度濒危,其中包括灰狼、北极狐(斯瓦尔巴群岛的健康种群)和池蛙、红雀莺、树象甲等。

挪威

挪威

挪威

生态功能区

挪威共有3263个各类保护区,包括47个国家公园,196个景观保护区和2551个自然保护区等,保护面积达到挪威国土面积的17.6%。国家公园的保护面积占所有保护区保护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七座国家公园位于斯瓦尔巴群岛。挪威的国家公园中近85%的面积都是山区,既有延绵起伏的高原,也有陡峭的山峰,既有幽深的山谷,也有壮阔的冰川。而自然保护区则以北欧耶勒自然保护区(Northern Øyeren Nature Reserve)为代表。

  • 斯塔布斯达伦国家公园(Stabbursdalen National Park)

斯塔布尔斯达伦国家公园位于挪威最北部的波桑格峡湾西侧。加伊萨内山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在芬马克县原本平坦的地形中显得非常突出。在斯塔布斯达伦国家公园具有世界上最北端的松树林,麋鹿在这里茁壮成长。这里的松树生长缓慢,一些最粗壮的树龄超过500年。猞猁和狼獾都居住在该国家公园里,还有金鹰、大隼和粗腿鵟等猛禽。有记录的最北端的北极蓝鸟标本和挪威首次确定的地壳真菌cytidiella albomellea都发生在斯塔布尔斯达伦。

挪威

  • 龙达讷国家公园(Rondane National Park)

龙达讷国家公园于1962成立,是挪威第一个国家公园。后于2003拓展,先占地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其中150平方千米位于海德马克(Hedmark)郡。多年以来,龙达讷国家公园里盖了许多小石屋,是当地猎人、渔民、猎鹰者和徒步旅行者休息的地方。主要的野生动物有野生驯鹿、熊、猞猁、驼鹿、麝牛和狼。

挪威

  • 萨尔弗耶勒-斯瓦提森国家公园(Saltfjellet-Svartisen National Park)

萨尔弗耶勒-斯瓦提森国家公园位于诺德兰郡的中心,在博德和莫伊拉纳镇之间。Saltfjellet山脉的大部分地区于1989年被指定为国家公园。目前这片广袤无垠的荒野包含了一个国家公园、三个景观保护区和四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875平方千米。萨尔费耶莱-斯瓦提森国家公园及其邻近地区是全挪威最完整和复杂的荒野。它也是该国唯一的自然环境,从海岸线到瑞典边境的整个国家都享有保护。

挪威

  • 北欧耶勒自然保护区(Northern Øyeren Nature Reserve)

北欧耶勒自然保护区是北欧最大的内陆三角洲,是一个独特的浅水和泥泞地区。三角洲是数以千计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时休息的鸟类的栖息地。是春季和秋季非常重要的鸟类休息场所,每年都会在这里看到数以千计的鸭子、鹅、天鹅和涉禽。湿地地区是北欧水生植物的瑰宝。它栖息着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昆虫和哺乳动物,是该国鱼类最丰富的湖泊,拥有 25 种不同的鱼类。 1985年,该地区被列入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之中,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地区之一。

挪威

  • 斯尔瓦巴群岛(Svalbard Islands)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挪威北部,处于北极圈以内。岛上遍布着苔原、山脉、冰川,近三分之二土地被列入保护对象,其中包含3个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公园、15个鸟类保护区和1个地质保护区。斯瓦尔巴群岛也是全球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生活着大约3000 只北极熊,分布在群岛的各地,其中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东的周边岛屿最为常见。

挪威

自然灾害

挪威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雪崩、极端天气等。1980年至2017年间,挪威77%的自然灾害损失是由于风暴造成的,风暴造成的损失占赔偿金的56%。极端天气事件是比如强风、倾盆大雨、高水位或海浪、干旱、大雪或天气因素的组合,奥斯陆峡湾的风暴以及洛根和格洛马的洪水是较为显著的两种情况。2020年末,杰尔德鲁姆山体滑坡事件成为全球头条,这次滑坡导致7人死亡,3人失踪。

挪威的岩石滑坡和雪崩也被强调为主要风险。如Åknes山崩塌到峡湾,导致潮汐;如1934年造成40人死亡的塔夫约德灾难在灾难电影《浪潮》中也有所描述。除此之外,虽然挪威本土没有火山,但是冰岛以及扬马延群岛上的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挪威的大气污染。

行政区划

政区

挪威实行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分为王国、郡(fylke)、市(kommuner)三级。王国为中央政府,涵盖所有领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群岛两个海外领土,以及布韦岛、毛德皇后地、彼得一世岛三个海外属地。郡为二级行政单位,由多个市组成。截至2022年7月,挪威共设有11个郡、356个市。首都为奥斯陆(Oslo)。

名称

级别

奥斯陆(Oslo)

郡(fylke)

阿格德尔(Agder)

郡(fylke)

内陆(Innlandet)

郡(fylke)

默勒-鲁姆斯达尔(More og Romsdal)

郡(fylke)

诺尔兰(Nordland)

郡(fylke)

罗家兰(Rogaland)

郡(fylke)

西福尔和泰勒马克(Westfold and Telemark)

郡(fylke)

特罗姆瑟和芬马克(Troms and Finnmark)

郡(fylke)

特伦德拉格(Trondelag)

郡(fylke)

西部(Westlandet)

郡(fylke)

维肯(Viken)

郡(fylke)

参考资料

主要城市

奥斯陆(Oslo)

奥斯陆是挪威的首都,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它是1048年由挪威王子哈拉尔建立的城市,于13世纪末成为挪威王国的首都。它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湾。它的面积为45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70.8万。它是挪威政府和王室的所在地。它也是国家政治、商业、贸易、金融、工业、运输、科学和文化的中心。 奥斯陆是挪威的航运和工业中心,有前往德国和丹麦的汽车渡轮以及前往英国和美国的定期客运渡轮经过。其东部和西部有两个铁路枢纽,电动火车服务于奥斯陆的东郊、北郊和西郊。奥斯陆机场(OSL)是该国主要的国际机场之一,有飞往欧洲和世界各地主要城市的航班。著名景区有比约尔维卡(Bjørvika)、埃克伯格公园雕塑公园(Ekebergparken Sculpture Park)、阿克尔·布赖格(Aker Brygge)和朱夫霍尔门(Tjuvholmen)

挪威

卑尔根(Bergen)

卑尔根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在1070年由国王奥拉夫(Olav Kyrre)建立。该市位于挪威的西南海岸,与大西洋接壤。同时,卑尔根港也是挪威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该市位于山脉和峡湾之间,被七座山脉环绕,因此被称为 "七山之城"。该市面积为445平方千米,有25.7万居民。卑尔根的海洋学研究所是欧洲第二大研究机构,其海水养殖和海洋研究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挪威

特隆海姆(Tronheim)

特隆赫姆位于挪威西海岸中部,尼德河与特隆赫姆峡湾的交合处。特隆赫姆是挪威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挪威南特伦德拉格郡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该城市面积为322平方千米,有18.6万居民。它是挪威著名的教育、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研究中心。挪威理工学院和挪威科学与工业学院都位于该市。主要景点有中心广场、尼德罗斯大教堂、皇家离宫、音乐史博物馆。

挪威

斯塔万格(Stavanger)

斯塔万格位于挪威的西南部,是挪威的第四大城市。其面积为68平方千米,有13.2万居民,是挪威著名的石油城。斯塔万格市还是一处大学城,街头艺术和上世纪70年代的木制房屋是当地特色。因北海油田的开发,斯塔万格成为油气田设施和船只的维修及后勤保障基地。挪威的国家石油总部就设在该市,现在该城市已成为挪威著名的“北海油都”。

挪威

特罗姆瑟(Tromso)

特罗姆瑟被誉为北极之门,是挪威特罗姆斯郡首府,位于北极圈以北350千米,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特罗姆瑟是著名的观看北极光的城市,每年5月1日至7月23日出现极昼现象。其次,挪威最富盛名的电影节——特罗姆瑟电影节(TIFF)也在这里举行。2023年的TIFF将是第33届电影节,于1月16日至22日举行。

挪威

政治

政体

挪威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哈拉尔五世国王自1991年1月21日开始执政,其权力主要是象征性的。挪威的立法机构是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监督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实行的是一院制,由169名议员组成。议会大选采用比例代表直选制,每四年举行一次。挪威的行政机构是内阁,挪威的司法机构是法院,独立行使职能,分三级:最高法院,6个高等法院,64个区、市初审法院。

宪法

宪法于 1814 年 5 月 16 日在艾兹沃尔国民议会通过,并于1814 年 5 月 17 日在艾兹沃尔举行的国民议会通过的《挪威王国宪法》,2014年修宪扩大了宪法的人权目录,增加了一些新的权利。这一扩展既包括经典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也包括新的权利,例如受教育权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自1814年以来,宪法已被修改300多次,至今只有少数宪法条款没有变化。大多数条款都经过一次或多次修改,此外,一些条款已被废除并增加了新的条款。宪法按照分权原则将国家权力分配给各机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借用权力的法律。议会拥有立法权、许可权(授予权)和控制权;国王和政府正在行使权力;法院有审判权。该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他任命总理,但无权解散议会。

政党

挪威的主要党派有工党(Labour Party)、中间党(Centre Party)、基督教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进步党(Progress Party)、社会主义左翼党(Socialist Left Party)、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自由党(Liberal Party)等。

工党(Labour Party)于1887年成立,是目前挪威的执政党,同时也是议会第一大党。该党倡导建立一个充分就业、可持续发展、公平分配和更多社会福利的福利社会。

中间党(Centre Party)于1920年成立,该党派也是执政党。该党维护农民和家庭农场的利益,反对加入欧盟。

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于1884年成立,为挪威第一大在野党。该党代表金融、航运、工业和工商领域的大型垄断企业的利益,重视自由市场竞争,支持加入欧盟。

自由党(Liberal Party)于1884年成立,是在野党。该党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重视社会正义,反对极端垄断和社会化,重视教育和环境问题,支持加入欧盟。

从1884年至1927年,自由党和保守党在议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1927年挪威工党与挪威议会工党合并后,他们在议会选举中赢得了59个席位,首次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尽管工党在1928年首次组建内阁,但两周后便下台了。然而,到了1935年,工党再次与农民党联手组建联合内阁,重新上台执政。随后以工党为首的左翼政党逐渐崭露头角,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则逐渐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在二战结束后的70年代石油危机之前,工党在挪威政坛上建立了优势地位,在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在此期间,从1963年开始,他们长期单独执政。而同期议会中的右翼政党,主要包括保守党、基督教人民党和自由党,但其选票总和也未能超过工党。1963年,上述三个政党联合农民党组成了四党联合政府,实现了战后首次上台执政。然而,到了1973至1981年期间,工党再次连续执政,但逐渐失去了在议会中的绝对优势。冷战结束前后,也就是2005年,工党与中央党及社会主义左翼党联合执政,放弃了战后以来单独执政的政治传统。在同年大选中,右翼政党进步党赢得了22.1%的选票和38个议会席位,成为仅次于工党的第二大党派。2013年保守党和进步党在一会选举中胜出,并在2017年的议会选举中成功连任。

2021年10月14日,工党和中间党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成为执政党,截至2023年11月仍在执政。

元首

挪威国王是挪威的最高元首、三军统帅,拥有形式上的行政权,可以撤销有关商业、关税、贸易、工业和治安相关的法令,但必须遵守议会通过的法律。在听取议会建议后,可以罢免首相、内阁成员和政府官员。议会可以弹劾和剥夺国王的王位。现任国王哈拉尔五世出生于1937年,在1957年9月被立为王储,1991年1月21日即位。

政要

姓名

职务

所属党派

任职时间

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

首相。是政府中最高级别的成员,负责协调和领导政府的工作

工党

2021年10月14日

约恩·阿里尔德·格拉姆(Bjørn Arild Gram )

国防大臣。国防部是负责制定和实施挪威安全和国防政策的政府办公室

中间党

2022 年 12 月 4 日

特里格夫·斯拉格斯沃尔德·维杜姆(Trygve Slagsvold Vedum )

财政大臣。对国家经济政策负有主要责任,并协调国家预算的编制

 

中间党

 

2021年10月14日

埃斯彭·巴特·艾德(Espen Barth Eide )

外交大臣。负责挪威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促进挪威的利益,并负责外交事务

工党

2023年10月16日

桑德拉·博奇(Sandra Borch)

研究和高等教育大臣。负责研究政策、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贷款和补助金、成人教育和技能以及高等教育

中间党

2023年4月8日

 

塞西莉·米尔塞斯 (Cecilie Myrseth)

渔业和海洋政策部长。负责航运、水道、海事和海洋研究与创新、沿海和港口开发、渔业、海鲜和水产养殖方面的政策。

工党

2023年10月16日

参考资料

国际关系

综述

挪威是联合国成员之一,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在2021-2022年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挪威人赖依还是1946年至1953年的第一任联合国秘书长。虽然挪威不是欧盟的成员,但它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申根的成员,非常重视与欧盟的关系。挪威赞成深化和加强北欧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同时重视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并制定了“亚洲战略”和“拉美计划”,与1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该国重视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是首批批准《巴黎协定》的发达国家之一。它重视对外援助,坚持将其国民总收入的1%用于对外援助。

与瑞典的关系

同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和瑞典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邻里关系,挪威和瑞典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紧密合作,在历史上,挪威和瑞典在1814年~1905年达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盟。两国于1905年在挪威和瑞典的联盟解体后建立了外交关系,1952年挪威与丹麦和瑞典组建北欧理事会。挪威在瑞典除了挪威在斯德哥尔摩的大使馆外,挪威在瑞典设立有9个领事馆。瑞典在挪威设立有13个领事馆。两国都是欧洲委员会的成员,瑞典于2022年7月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该组织现任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是挪威人。目前,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一致。

与丹麦的关系

挪威和丹麦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两国在1397年至1523年间都是卡尔马联盟的一部分。挪威在1537年至1814年间与丹麦结盟。1905年,挪威独立,与丹麦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都是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北约组织和欧洲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丹麦在奥斯陆设有大使馆,挪威在哥本哈根设有大使馆。挪威和丹麦还成立了“丹麦-挪威合作基金会”,这是一个双边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丹麦和挪威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与美国的关系

1905年挪威脱离瑞典后,美国与挪威建立了外交关系。挪威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紧密合作,视美国为其重要的盟友。挪威于1905年10月31日在华盛顿特区建立了其第一个大使馆。挪威和美国之间有着紧密的历史联系。在1825年至1940年间,超过三分之一的挪威人口移居美国。从那时起,两国就一直是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同作战,并且是联合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共同创建者。今天,挪威驻华盛顿大使馆是挪威最大的大使馆,有大约50名工作人员,包括来自挪威一些部委的代表。

与俄罗斯的关系

挪威与俄罗斯的关系主要体现于俄与北约的关系之上。1994年,俄罗斯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02俄罗斯-北约理事会成立。2014年4月1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决定暂停与俄罗斯的所有合作;但是,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仍旧存在。

与中国的关系

1950年1月7日,挪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10月5日,挪威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段时期,两国交往不太密切。耿飚副总理于1979年访问挪威,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挪。1980年,中挪签订经济、工业和技术合作协定并建立中挪经贸联委会机制。中挪两国从此开始建立经济上的合作。后来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加深,中挪各个领域的交往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在1996年和1997年,江泽民主席和哈拉尔五世进行了互访;2008年,哈拉尔五世国王访问中国,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挪威王储哈康访问中国,出席上海世博会挪威馆日活动。 其间,挪威政府分别于2001年和2007年发布了关于中国的战略文件。

2016年12月19日,挪外交大臣布伦德访问中国,两国政府就双边关系正常化发表了联合声明,正式标志着中挪关系的转折点。2021年全年双边贸易额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2%。截至2022年2月底,挪威对华投资项目651个,实际投资约9.18亿美元;中国对挪投资约10.7亿美元。

国际组织

挪威是联合国(U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的创始国之一。挪威分别于1962年、1967年和1992年发出加入欧洲联盟(欧盟)及其前身的申请。虽然丹麦、瑞典和芬兰获得了成员资格,但挪威选民在1972年和1994年的公民投票中拒绝了加入条约。

1994年全民公决后,挪威保持了其在欧洲经济区(EEA)的成员资格,这一安排允许挪威进入欧盟的内部市场,条件是挪威必须执行欧盟认为相关的立法(到2010年约有7000项)自1994年以来,历届挪威政府都要求参与欧盟合作中超出EEA协议规定的部分。例如,挪威已获准无表决权地参与欧盟的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申根协定和欧洲防务局以及19个单独的方案。

二战后,丹麦、冰岛和挪威于1949年选择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挪威是北约的共同创始人和战略盟友,前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为现任北约秘书长。挪威强调北约在欧洲安全政策中的领导作用,主张加强跨大西洋关系,并支持在防区外对北约采取行动。 通过外交和军事合作,挪威在北约的组建和运作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它允许有限数量的军事基地和演习在其领土上建立。挪威定期参加北约的常备海上力量。这些海上舰队控制并维护着联盟广阔海域(包括挪威水域)的主权。挪威于2022年底结束了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两年任期。

军事

国王是名义上的军事最高统帅。而内阁通过国防大臣控制整个武装力量。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是最高国防司令部(SCD),武装部队的指挥官是埃里克·克里斯托弗森上将(2020年8月被任命)。该国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是北约联合行动中心的东道国。兵役是强制性的,服役时间为12个月。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总数约为1.7万人。自1947年以来,挪威参与了近100次国际行动,约10万人次。

军事力量

2021年挪威武装部队现役有17,185人。挪威实行征兵制(包括6-12个月的训练),2013年,该国成为欧洲和北约第一个征召女性和男性的国家。然而,由于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对征兵的需求减少,如果没有动机,很少有人要服役。武装部队隶属于挪威国防部。挪威军队分为以下部门:挪威陆军、挪威皇家海军、挪威皇家空军、挪威网络防御部队和国内警卫队。挪威于1949年4月4日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创始国之一。2020年,挪威的武装部队得到加强,拥有一支由F-35A战斗机、P-8海神侦察机、新型直升机、坦克、火炮、防空部队组成的整个舰队,并从2030年开始:计划拥有新的潜艇。

军事活动

挪威是北约和联合国的成员,这使该国在国际上做出了承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超过100万名挪威男女参加了一百多起国际行动。挪威政府和议会决定挪威何时以及如何参与国际行动。自2010年以来,挪威军队参加了阿富汗,马里,立陶宛,伊拉克和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行动。目前,挪威为驻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做出了贡献,此外,挪威还在联合国、北约和欧洲联盟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范围内为一些任务做出了贡献。挪威定期参加北约的常备海上力量。这些海上舰队控制并维护着联盟广阔海域(包括挪威水域)的主权。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于2023年8月,挪威人口总数为5514042人。1-5岁(336670人)约占总人口6.1%,6-66岁(4260471人)约占总人口77.6%,67以上(891843人)约占总人口16.2%。同年10月,挪威人口年龄中位数为 39.8 岁。挪威人口在2020年进一步老龄化,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到2021年1月1日,20岁以下的居民比一年前减少了11000人。2022年新生儿人口约为5.1万人,挪威的生育率2012年为1.85%,2021年为1.55%,2023年为1.41%,总体呈下降趋势。截止2022年,挪威男性占比50%,女性占比49.5%。

截止2023年,入境移民约为9万,出境移民约为3.2万。目前挪威移民比例为16%,2023年统计移民人口为877227人。2022年挪威难民人口为244660人,和2021年相比增长率为1.8%,在移民中的比例为 29.9%,在总人口占4.5%。

族群

挪威人大多属北欧人种。土著民族萨米族约3万人,约占挪威人口0.5%,主要分布在北部。除此之外的少数民族有克文人/挪威芬兰人、犹太人、罗姆人、森林芬兰人和罗姆人/塔特人等群体,其中克文人约占总人口的0.2%。萨米人是挪威远北地区的土著,传统上居住在挪威和瑞典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以及芬兰北部和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地区,萨米人中约有一半的人说萨米语。克文人是讲芬兰语的人的后代,从18世纪到20世纪移民到挪威北部。从19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挪威政府试图同化土著以及少数民族,鼓励他们采用多数人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截至 2023 年初,有 877,226 名移民居住在挪威,此外还有 213,812 名在挪威出生、父母都是移民的人。这两个群体合计占挪威人口的19.9%。最大的移民群体来自波兰(占两类移民人口的 11.4%)。其他移民国家包括立陶宛、索马里、叙利亚、巴基斯坦、瑞典、乌克兰、伊拉克、厄立特里亚和德国,占移民人口的 4.6% 至 2.8%。

语言

挪威的官方语言是挪威语,属于北日耳曼语系,与丹麦语和瑞典语密切相关,除了小规模的移民社区外,挪威以外的地区不使用挪威语。挪威有两种官方书面语言:Bokmål(书面挪威语)和Nynorsk(新挪威语)。挪威书面语以丹麦语为基础,是一种带有挪威东部方言发音的丹麦书面语。新挪威语是由语言学家伊瓦尔·奥森在19世纪50年代从挪威西部方言中编撰而成。书面挪威语在奥斯陆和较大的城市最为普遍,那里有80%以上的人口用这种语言。 新挪威语的使用人数约占人口的10-15%,主要在西部沿海地区。挪威还有大约2万名以萨米语为母语的人。英语和德语是挪威主要的外语。

宗教信仰

与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样,古代挪威人信奉一种被称为北欧异教的本土日耳曼异教。到11世纪末,挪威已被基督教化,挪威本土的宗教和习俗被禁止。挪威本土宗教和信仰的遗留物以名称、城市和地点的指称名称、一周的日子以及日常语言的其他部分的形式存留至今。

1536年的宗教改革,挪威成为一个新教国家,福音路德教派成为挪威的国教,挪威教会成为了国家教会,直到1845年《异见者法案》通过,挪威才允许建立福音派路德教会之外的宗教团体。于2012年,国家教会制度才被废除,但福音派路德基督教在挪威仍然拥有特殊地位。挪威人口中的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20世纪60年代,由于难民和移民人数的增加,挪威的宗教信仰变得更加多元化,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伊斯兰教徒主要集中在首都奥斯陆;佛教教徒主要分布于勒伦斯科格,以越南裔为主。截止2023年,基督教徒376555人,伊斯兰教徒182607人,佛教徒22212 人,印度教徒13141人,犹太教徒755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挪威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特别是在年轻人中,53%的人表示他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据Fri tanke报道,自 2015 年起,挪威人中的无神论者或怀疑论者多于有神论者。

挪威教会

挪威教会是一个福音派路德教会,即使在2012年国家教会制度被废除后仍然是挪威的国家教会,受到挪威政府的支持。其教会首脑由国王担任,日常管理则由国王议政会负责,所有主教和教长均由政府任命,最高神职机构为宗教大会。挪威教会的主要职责涉及多个领域,除了管理日常的宗教事务,例如为灾难幸存者提供支持帮助、主持各类宗教仪式和公布教会内重大事项安排以外,挪威教会还会参与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人权、残障人士保障等社会议题。2021年,65%的挪威人是挪威教会的成员。

经济

综述

2021年,挪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1419亿挪威克朗,增长3.9%,人均GDP76.35万克朗,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45%、53%;消费、投资、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25%、12%。根据联合国202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挪威被评为第2名,仅次于瑞士。2022年疫情过后,挪威就业人数增加,经济发展较快。挪威2022年的GDP数字为5,569,173百万挪威克朗,约等于5268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挪威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了3.3%。2022年挪威的人均GDP为1,020,532挪威克朗,约等于9.7万美元。挪威2021年债务为209,319美元;截至2023年1月,挪威失业率为3.7%,主权财富基金市值约1.3万亿美元。

挪威克朗是挪威的主要货币,简称NOK,由挪威银行发行,1克朗等于100分,但克朗现金最小面值为1克朗,购物时若使用现金结算,价格将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在2018年8月,1美元约合8.45挪威克朗。挪威银行是挪威的中央银行,其职责是执行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帮助建设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发行纸钞和硬币,确保对国家金融资产,包括挪威境外、境内养老基金以及外汇储备的有效管理,在伦敦、上海、新加坡等地设有办事处,进一步发展银行的投资与管理活动。

第一产业

2021年,挪威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828.38亿挪威克朗,主要有畜牧业、林业和渔业。鸡蛋和乳制品基本自给自足,蔬菜和水果主要靠进口。该国的农业面积98.2万公顷,占全国的2.6%,其中65.2万公顷为牧场。森林占全国面积的37%。尽管挪威的总面积中只有不到二十分之一是农业用地,但生产性森林却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林业是木材加工业的基础,而且林业对挪威大约一半的农场具有重要意义。渔业是重要的传统经济部门,在西北部,奥勒松市因捕鱼而繁荣。挪威是世界第二大海产品出口国。养殖类以三文鱼和鳟鱼为主,捕捞的鱼类、贝类 和海洋动植物约200余种,主要有大西洋鳕鱼、鲱鱼、龙虾、帝王蟹等。2019年,挪威渔业总捕捞量247万吨,总产值212亿克朗,同比下降7%;水产养殖总产量145万吨,总产值717亿克朗,同比增长5.9%。

挪威曾经是南极捕鲸的世界领导者,自1968年以来,挪威只猎杀较小种类的齿鲸。自1993年以来,挪威已经杀死了14000多头小须鲸。挪威的配额没有得到IWC的批准,而且是用一种没有得到IWC同意的方法来确定的。2020年,挪威捕鲸船捕杀了503头鲸鱼,虽然不到自我分配的年度配额的一半,但仍然是2016年以来的最高总数。三艘捕鲸船(Kato号、Reinebuen号和Fiskebank 1号)对2020年所杀鲸鱼的63%负责。

第二产业

2021年,挪威的第二产业总产值为18638.55亿挪威克朗。挪威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化工、水电和冶金业特别发达。 挪威是铝和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大部分硅铁合金产品都用来出口。 挪威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2022年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约为2.32亿立方米油当量,出口值约1905.2亿挪威克朗,占挪威商品出口总额的73%。挪威最大石油公司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成立于1972年,由石油能源部领导,股份最初为国家所有,2001年6月18日在进行部分私有化后正式上市。该公司同时也是北海最大原油生产商和西欧最大原油销售商。挪威主要的天然气公司是挪威天然气运输管理公司(Gassco As)。该公司是挪威天然气输送管道及相关设备的主要运营商(主要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创立于2001年。挪威天然气运输系统的所有权属于Gassled,是一家合资企业,由挪威大陆架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和外国基金共同合资。而Gassco代表Gassled管理和运营天然气管线、加工厂、供应站等基础设施。

第三产业

2021年,挪威的第三产业总产值为21952.07亿挪威克朗。挪威的服务行业是挪威经济的支柱之一。运输(尤其是海上运输)是最重要的出口部门,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服务、海上运输服务、金融、旅游等。

挪威船级社(DNV GL)是世界著名的认证评级机构,世界最大船级社之一,2012年底,DNV与德国劳氏船级社合并成立了DNV GL,成为世界第一大船级社,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各类评估认证服务,涉及船级认证、技术服务、能源咨询等多个服务领域。DNV GL在 全球130个国家(地区)设立了300多个分支机构,员工约1.7万人,总部设在奥斯陆。

挪威旅游业收入约占GDP总额的5.0%,从事旅游业服务的员工占挪非油气就业总数的7.1%,平均每年接待各国游客750多万人次。海达路德(HURTIGRUTEN)公司成立于1893年,是挪威知名游轮公司,全年经营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至北部边境城市Kirkenes的海岸旅游线路,途经挪威沿海30多个城镇,包括位于欧洲大陆最北端的Honningsvåg,单程航线约7天。2022年其所属的海达路德集团营业收入为5.679亿欧元。

重要企业

康士伯集团公司(Kongsberg Gruppen ASA)

康士伯集团公司(Kongsberg Gruppen ASA)是一家全球技术巨头,为极端条件提供具有极致性能的关键任务解决方案。创立于1814年,1993年开始部分私有化。该公司与国家、企业和研究环境合作,推动技术发展的界限,是一家国际知名的跨国工业集团公司,其业务领域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军用防务系统(KDS)、军用安全系统(KPS)、油气技术(KOGT)、海事装备(KM)。集团总部设在挪威康斯伯格,在25个国家拥有约7500名员工,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7%,达到27,449挪威克朗,2021年的税后利润为2290挪威克朗。

拿默公司(Nammo As)

拿默公司是一家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公司,总部设在挪威。该公司拥有2700多名员工,28个生产基地,业务遍及11个国家,目前是为军事和民用客户提供特种弹药和火箭发动机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之一。拿默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挪威、瑞典和芬兰这三个北欧国家的弹药业务合并而成。今天,该公司公司由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以及芬兰航空航天和国防公司Patria Oyj拥有,双方各占公司50%的股份。该公司的日常业务是通过四个业务部门管理的: 商用弹药、中小口径弹药、大口径系统和航空航天推进器。90%以上的收入来自欧洲和北美洲。80%的收入来自国防,20%来自民用活动,包括商业弹药、太空推进和海上安全。

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 ASA)

海德鲁公司是挪威著名的铝业和新能源公司,也是世界第三大铝及铝制品供应商。公司总部设在奥斯陆。自1905年成立以来,海德鲁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对人类和企业有价值的产品,为其在140多个地方和40个国家的32000名员工创造了安全和有保障的工作场所。海德鲁公司的业务领域划分为四部分:新能源、铝土矿和氧化铝、铝锭和压延制品。2013年,海德鲁公司与挪威奥克拉集团合资成立了萨帕有限公司(Sapa AS),作为世界领先的挤压铝型材制造商。2022年收入为2079.29亿挪威克朗。

亚拉国际有限公司公司(Yara ASA)

亚拉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化肥为主的化学品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奥斯陆,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挪威海德鲁公司,2004年被拆分为亚拉国际公司(Yara International ASA)。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现有员工约17,500名。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持有亚拉公司部分股份。2022年收入为 241亿美元。

社会

教育

挪威的学校教育是十年的义务教育。挪威的学校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 小学(Barneskole,6-13岁)、初中(Ungdomsskole,13-16岁)和高中(Videregående skole,16-19岁)。小学和初中级别是义务教育,通常被称为Grunnskole(字面翻译为 "基础学校")。

挪威有76所高等教育机构,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约为27%和32%。奥斯陆大学是挪威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它成立于1813年,拥有4万余人。2023年奥斯陆大学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为101位。

此外,卑尔根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特罗姆瑟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和挪威商学院也是挪威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

奥斯陆大学

奥斯陆大学(挪威文:Universitetet i Oslo,简称UiO)是挪威王国最高学府,位于首都奥斯陆,由丹麦-挪威联盟时期末代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于1811年下令建立。该大学最初名为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学(挪威文:Det Kongelige Frederiks Universitet),1939年更名为奥斯陆大学。截止于2022年,该校有7000 名员工和25000名学生,授予了424个博士学位,约70%的国际合作出版项目,共有92个欧洲研究理事会项目,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最佳研究型大学排名第67位(上海排名)。2023年该校QS世界大学排名101位。

卑尔根大学

卑尔根大学(挪威文:Universitetet i Bergen,简称UiB)是一所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学术多样性和高质量是该校的根本。卑尔根大学是挪威被引用最多的大学。有7个学院,有近20000名学生。卑尔根大学雇用了4200多名教职员工。博士生是带薪雇员,这使得卑尔根大学的博士学位对崛起的人才特别有吸引力。大约一半的毕业博士来自挪威以外。该校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为207位。

挪威科技大学

挪威科技大学(挪威文:Norges teknisk-naturvitenskapelige universitet,简称NTNU)是一所面向国际的大学,总部设在特隆赫姆,在约维克和奥勒松设有校区。NTNU的主要特色是科学和技术,有各种专业研究课程,学术范围很广,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健康科学、教育科学、建筑学、企业家精神、艺术学科和艺术活动。该大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760年特隆赫姆学院(Det Trondhiemske Selskab)的成立。2016年的合并使该学校成为挪威最大的单一大学。该校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为352位。

特罗姆瑟大学

特罗姆瑟大学(挪威文:University of Tromsø),也被称为挪威北极大学,是一所中等规模的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国家和国际层面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作出贡献。该校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大学。该校的许多研究中心和研究项目反映了挪威北极地区的特点。主要研究重点是极地环境、气候研究、原住民、和平与冲突转化、远程医疗、医学生物学、空间物理学、渔业科学、海洋生物勘探、语言学和计算化学。15500名学生和3300名员工在该校学习和工作。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超过20%的学术人员和10%的学生来自国外。该校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为454位。

卫生健康

挪威的医疗设施和健康保险计划良好,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包括未成年人、学生和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只要他们在该地区有工作许可,就属于当地的社会体系,并有权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医疗设施广泛存在且质量很高,但在较大的城市地区之外可能有限。

2020年,挪威的国家卫生总支出为3866.9亿克朗,占GDP的11.3%,人均卫生支出为71883克朗。 2018年,挪威男性预期寿命为81.0岁,女性为84.49岁。

媒体

挪威新闻社(NTB)是一个成立于1867年的非正式组织。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成立于1933年,是挪威最大的媒体集团,分属文化部的广播和电视。世界上主要的新闻机构都在挪威设有办事处,新华社奥斯陆分社于2009年12月成立。

挪威的第一家报纸出版于1815年,目前,挪威有220多家报纸,日均发行量约为200万份。发行量大、影响力强的主要报纸包括:《晚邮报》(Aftenposten)、《世界新闻》(Verdens Gang)和《卑尔根时报》(Bergens Tidende)等。

挪威电视部门一般由模拟电视系统(如NRK1、NRK2)、数字电视系统、光纤和卫星电视系统以及全国社区电视频道系统组成。 挪威国家电视台(NRK)同样也是较大的频道之一。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一样,挪威人目前最常用的媒体形式是互联网。

科技

挪威研究理事会是负责挪威科学研究的战略决策和财政支持的官方机构。它向挪威政府、国家行政机构和科研界发布声明和建议,以形成研究政策。该国还有12个专业科学园区。

国际公认的挪威科学家包括数学家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iels Henrik Abel)、索弗斯·李(Sophus Lie)和阿特尔·塞尔贝格(Atle Selberg)、物理化学家拉尔斯·昂萨格(Lars Onsager)、物理学家伊瓦尔·吉亚弗(Ivar Giaever)、化学家奥德·哈塞尔(Odd Hassel)、彼得·瓦格(Peter Waage)等。挪威学术界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也都具有开拓性。知名学者包括哲学家和深层生态学的创始人阿尔内·奈斯(Arne Næss)、犯罪学家尼尔斯·克里斯蒂(Nils Christie)、社会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Fredrik Barth)、妇女法的先驱托夫·斯坦·达尔等。2014年,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与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

挪威拥有各种文化机构,包括国家艺术、建筑和设计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地的小型画廊和图书馆。 挪威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管理局鼓励文化机构与当地市政当局之间的协同作用,影响学校、历史理解和社区利益。 1974年,挪威的手工艺人在挪威手工艺艺术家协会的组织下,获得了“国家收入保证计划”的保障。挪威对艺术场所的投资很多,具有许多收藏公有或私人藏品的地标性建筑。挪威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个艺术家(即画家爱德华·蒙克)专门博物馆。挪威歌剧院(Norwegian Opera and Ballet)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名气。

在挪威,不止在大城市,在许多小城镇也有不少剧院演出,为戏剧和音乐剧等表演的爱好者带来表演。美食、音乐和电影节是挪威文化生活的命脉。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大型文化中心,城市里,包括村庄也常举办各类节日、音乐会,还建有数量可观的博物馆。挪威有900多个节日,涵盖音乐、电影、戏剧、文学等领域。音乐节有厄雅音乐节、by:Larm音乐节和OverOslo音乐节等。厄雅音乐节主要表演独立音乐、电子音乐、嘻哈音乐,在每年三月初的By:Larm音乐节上会聚集大量乐迷,OverOslo音乐节则是在Grefsenkollen高原上举办音乐节。电影方面有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挪威南方电影节是针对电影爱好者的独特电影节。卑尔根国际艺术节,每年从5月下旬或6月初开始,为期14天。演出场地主要集中在格里格大厅、哈康大厅.特罗德豪根以及卑尔根的街道和城镇广场等。艺术节已发展成为北欧国家规模最大的艺术节,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视觉艺术、民俗等多方面内容。OYA 音乐节自 1999 年开始举办,挪威语名称为“Øya”,意思是“岛屿”,每年 8 月举办, 吸引约 60,000 名音乐爱好者。自1990年开始,挪威举办了“易卜生戏剧节”,这是该国最重要的戏剧活动。在此期间,国家剧院会呈现最新版本的易卜生作品,并邀请过去两年内排演的顶级国际易卜生作品前来参演。此外,2001年开始的当代戏剧节也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的委员会提名和颁发,而其他四个奖项都由瑞典委员会负责。诺贝尔本人没有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后人推测其这样安排的原因可能受到瑞典与挪威长期盟友关系的影响,以及诺贝尔本人认为挪威是一个比瑞典更注重和平、更民主的国家,挪威议会在19世纪末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做出了不少工作。最后诺贝尔对挪威小说的喜爱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特别是和平活动家约恩斯特尼·比约恩松(Bjørnstjerne Bjørnson)的著作。

体育

体育是挪威文化的核心部分,流行的体育项目包括英式足球、手球、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速滑、冰球等。英式足球是挪威最受欢迎的运动。冰球是最大的室内运动。

在英式足球方面,女子国家队在1995年赢得了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在2000年赢得了奥林匹克足球赛冠军。女队还拥有两个欧洲女子锦标赛的冠军(1987年,1993年),在2023年3月24日,国际足联公布了世界女子国家队的最新排名,挪威女子国家足球队排名第12位。挪威在国际足联的最高排名是第2位,在1993年和1995年曾两次保持这一位置。

挪威在国际上最为出名的体育运动是冰雪运动,如冰球,它是挪威的一项传统运动,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冬季运动,而挪威是国际冰球联合会的四个创始国之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挪威以16金8银13铜的成绩占据奖牌榜榜首之位。

历史上挪威主办过两次奥运会:1952年奥斯陆冬季奥运会、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

环保

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2年环境绩效指数(EPI)将挪威排在第20位,分数为59.30,紧随捷克和斯洛伐克之后。该指数是基于对人类健康的环境风险、栖息地丧失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

环境署是挪威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的部门。该国涉及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是《污染控制法》《产品控制法》和《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法》。其他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计划和建设法》《环境信息法》《森林法》《自然保护法》《斯瓦尔巴德环境保护法》《基因技术法》等。

为了减少碳排放,2021年1月挪威政府出台了未来10年(2021-2030)的气候行动指南,确立了下一份国家能源白皮书的基础。这份气候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挪威将重点关注浮式海上风电、氢能、电动汽车、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CS)等。

治安

挪威的犯罪率很低,挪威拥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其公民普遍遵纪守法,但也有小偷小摸的风险,特别是在奥斯陆的机场和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外国游客的财物被盗的情况确实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每年6月至9月的旅游旺季。此类案件的破案率很低。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政府办公大楼遭到炸弹攻击,造成8人死亡。随后,枪手在奥斯陆西北方向一个小岛上袭击执政工党组织的一个青年夏令营,打死68人。挪威右翼极端分子布雷维克已经承认发动了这两起攻击行动,并声称攻击的目标是执政工党奉行的多元文化政策。挪威首都奥斯陆22日发生爆炸事件后,联合国、欧盟、北约和一些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对暴力袭击事件表示谴责。这是挪威近年来最大的一起恐怖袭击案件。

社会保障

国民保险计划是挪威社会福利系统的核心部分,所有在挪威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人都需要参加,只有参与了国民保险计划的居民才能享受挪威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国民保险计划提供的福利政策包括失业救济金、疾病津贴、家庭福利、养老金、经济援助、信息咨询建议、资格认证、财务与债务咨询、临时住宿、就业计划、健康服务、工伤保险多个方面,其中以失业救济金、疾病津贴、家庭福利最为主要。

挪威的失业救济金用于发放给失业人员、被临时解雇人员和求职者,只要未满67岁,损失了50%或更多的工作时间,丧失收入或收入减少,在过去12个月内的收入至少达到177930挪威克朗就可以获得事业救济金,其数额根据申请人过去12个月的收入或过去36个月的收入平均值计算,最高可获得过去收入62.4%的比例、并且不超过711720挪威克朗的失业救济金。

疾病津贴用于发放给因病或受伤而暂时无法工作的人。作为企业员工,只要未满70岁,在生病之前已经工作了4个星期,因病假而缺席至少20%的工作时间,收入达到国民保险计划基本金额的50%便可以领取。在前16天由雇主按照原本工资标准支付疾病津贴给员工。17天以后则由挪威劳动和福利局(NAV)根据员工过去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向员工支付疾病津贴。

挪威的家庭福利完善且复杂,囊括生育、儿童抚养、护理、培训、丧葬等多个方面,其中以生育方面的福利较多。孕妇可以申请孕妇津贴,只要在挪威工作4周并且收入达到国民保险计划基本金额的一半具有申请资格。孕妇津贴从中断工作到预产期前3周领取,其金额等于前三个月的平均收入。生育孩子则可以领取育儿津贴,只要过去10 个月中至少有6个月有收入,并且收入达到国民保险计划基本金额的一半就可以申请。申请者可以在孩子年满3岁前连续领取津贴,其数额相当于申请者的通常收入,最高可达711720挪威克朗。

交通

概述

由于挪威人口密度低,形状狭窄,海岸线长,其公共交通不如许多欧洲国家发达,尤其是在大城市之外。挪威有着悠久的水运传统,但挪威交通和通讯部近年来通过众多子公司实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以发展国家的基础设施。

公路

由于山地和丘陵地形,挪威大多数道路都是双车道,限速严格。截至2021年,该国共有约94,000千米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络相对密集,包括10,600千米的国道、44,400千米的州道和39,000千米的市政道路。 挪威的高速公路网络相对发达,共有915条高速公路隧道,总长度超过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另外,欧洲6号公路、39号公路和134号公路贯穿整个国家,将挪威与邻国瑞典和芬兰连接起来。挪威共有28条海底隧道公路,总里程在100千米左右,主要分布于挪威的西海岸,其中最长的一条为Bømlafjord海底隧道,建于2000年,全长7.9千米,深260米。

铁路

截至2021年,挪威的铁路网总长度约为4157千米,其中2552千米为电气化铁路。铁路横穿整个国家,沿线有775个隧道和3000多座铁路桥梁。2020年,有4260万人次的客运量和3389万吨货运量运输。 挪威主要的长途网络包括从奥斯陆出发,沿南海岸向西到斯塔万格,并翻越山脉到卑尔根,向北到昂达尔内斯,并经特隆赫姆到博德的线路。四条线路连接到瑞典,进入欧洲网络。挪威大部分线路穿过不同的地貌,可以看到郊区、山脉、湖泊和峡湾的全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陆和卑尔根之间的铁路线。挪威的铁路线连通了许多城市,如卑尔根和特隆赫姆,以及欧洲大陆国家如瑞典、丹麦和德国。挪威和芬兰政府仍在计划在北部港口城市基尔肯内斯和芬兰的罗瓦涅米之间修建北极圈铁路。截止于2023年3月,挪威还没有修建高速铁路。

航空

挪威地形漫长,多山,航空运输是连接全国的重要手段。截止于2021年,挪威有55个民用机场,其中最重要的机场位于奥斯陆、卑尔根、特隆赫姆和斯塔万格,每年处理近3000万旅客。据统计,欧洲最繁忙的十条航线中有三条在挪威,即奥斯陆-卑尔根、奥斯陆-特隆海姆和奥斯陆-斯塔万格。首都奥斯陆有国际机场加勒穆恩(Gardenmoen)和桑德福约德(SANDEFJORD),从那里可以到达欧洲一些最大的城市。

目前有两家主要航空公司在挪威运营航线: 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由丹麦、挪威和瑞典政府共同拥有,以及挪威航空公司(Norwegian),一家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私营公司。

航运

挪威拥有发达的航运业,在奥斯陆、卑尔根和特隆赫姆拥有港口。挪威的沿海基础设施由挪威海岸管理局运营,而港口则由市政当局运营。卑尔根是挪威最重要的货运港口,2019年挪威港口吞吐量为2.11亿吨,2020年第四季度挪威港口吞吐量为4765万吨,其中1573万吨在卑尔根港处理。

小型峡湾渡船是当地的运输方式,以30-40节的速度航行,大量的汽车渡船也往返于峡湾之间。由于湾流的存在,这些船只可以全年运营。截至2020年底,挪威商船队由1571艘船舶组成,总吨位为1926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8%。

公共交通

挪威的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公交汽车、有轨电车、航运、市郊铁路等,2022年公共交通运输客运量达6.26亿人次,其中以公交汽车、有轨电车和市郊铁路为主,分别达到3.86亿人次和1.62亿人次。巴士快线在挪威十分流行,尤其在挪威西部和一些偏远地区,巴士快线将挪威国内所有大型城镇、机场和轮渡码头连接在一起。一些客运路线间可以相互转乘并且与地区交通网络相接。一般情况下,巴士快线允许携带自行车和雪橇乘。挪威最大的客运巴士公司是Nor-Way Bussekspress公司,有40余条路线遍布挪威全境,与公交线路、火车站和码头等相连接。另外,挪威的快艇和汽车轮渡也十分便捷,链接乡村城镇、岛屿。

文化

综述

挪威保留了许多文化传统。在喜庆的场合,人们会穿上民俗服装,进行民俗演唱——尤其是在宪法日(Grunnlovsdagen),通常称为5月17日(Syttende Mai),这是它的庆祝日期。民族服装,即bunad,其特点是妇女穿双截棍编织的羊毛裙或礼服,配上带围巾的夹克。男子的bunad一般由三件套组成,也是色彩斑斓,绣工繁复。挪威人有两种bunader,一种用于特殊场合,一种用于日常穿着。在饮食上,鲑鱼和鳕鱼等鱼类菜肴很受欢迎。挪威文化部门蓬勃发展,许多文学和表演艺术家,特别是在当代舞蹈,美术和音乐领域,因其作品赢得了国际赞誉。

饮食

挪威的饮食传统体现出海上养殖和陆地养殖的影响,鱼类菜肴,如鲑鱼和鳕鱼很受欢迎。Lutefisk,即用碱液浸泡的鳕鱼,在圣诞节期间很常见。羊肉和卷心菜(Fårikål)、炖菜(Lapskaus)、酸奶粥(Rømmegrøt)、羊肉干(pinnekjøtt)、煮虾(reker)、烤饼(lefse)、奶酪(geitost),以及驯鹿、驼鹿、麋鹿和其他野生动物也是受欢迎的传统美食。用谷物或土豆发酵而成的烈性酒叫aquavit(也拼写为akevitt),也被广泛使用。

腌鲱鱼(Sursild)

腌鲱鱼是挪威的一道传统腌制食品,一般在冬季特别是圣诞节期间食用。腌鲱鱼通常将腌鲱鱼片、洋葱片和各种香料(如五香粉、黑胡椒和芥菜籽)放入罐子中,最后倒入煮沸的醋制成。腌鲱鱼也可以和面包片一起食用,是挪威常见的早餐搭配。也可以配合煮土豆作为晚餐食用。

挪威

卷心菜羊肉(Fårikål)

Fårikål,直接翻译为“卷心菜羊肉”,是挪威的国菜。丰盛多汁,这个食谱出奇地简单。Fårikål类似于炖菜。将羊肉和卷心菜加入水中,用盐和胡椒调味。然后将炖菜在炉子上煮几个小时,直到肉和卷心菜变软。Fårikål主要在挪威温度下降的秋季食用。这是挪威人的最爱,也是挪威几代人食用的传统菜肴。

挪威

炖菜(Lapskaus)

Lapskaus是一种备受喜爱的传统挪威菜。它起源于德国,但自 180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挪威人的喜爱。挪威人全年在一周中的任何一天都吃lapskaus作为晚餐。它有益健康,令人饱腹,尤其是在寒冷的月份。传统的lapskaus是用牛肉,土豆,胡萝卜和韭菜制成的。所有这些都被添加到锅中,就像炖菜一样,将肉和蔬菜煮至变软。lapskaus 通常与大饼和黄油一起食用。lapskaus有两种变体:浅色和深色。深色的那种是用棕色酱汁制成的,赋予它更多的味道。

挪威

习俗

社交礼仪

挪威人遵纪守法,诚实守时,尊重妇女,喜爱小孩,文雅谦虚,有强烈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挪威,应该避免送礼过重,因为它们可能被视为贿赂。在挪威,法律规定在室内禁止吸烟。酒店、餐馆、购物中心和电影院都不允许吸烟,酒店房间和一些公共场所都有烟雾报警器。在公共场所,一定要遵守公共习俗,排队等候,不要大声喧哗。

挪威人认为,男女之间不应有歧视,他们喜欢直接称呼人的名字(不使用姓氏),他们在工作中穿得比较随意,在宴会上则比较正式。挪威人不与陌生人交谈,在挪威,对话者之间大约1.2米的距离被认为是最佳的,更大或更小的距离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会冲淡谈话内容或成为一种尴尬的形式。挪威人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如果不能遵守,应该打电话取消或重新安排时间。挪威人不希望被问及他们的工作、工资、社会地位等,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事情是个人的,不需要被问及或打断。适合的话题是兴趣爱好、政治、体育和旅游。“13” 和“星期五”在挪威是禁忌,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坏运气”和“灾祸”的数字和日期。握手或交谈是挪威人的禁忌。互相握手或交头接耳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民族服饰

挪威的“bunad”,布纳德是一种广受喜爱的传统民族服装,男女皆宜。其特色在于时尚的外观,色彩丰富,由羊毛制成,并配备有纽扣、珠宝和金属扣。男性的“bunad”包括及膝长裤、亚麻绣花衬衫、夹克、背心、鞋子、丝袜和帽子,相对于女性的装饰更少。

女性的布纳德上总是装饰有许多刺绣,这些刺绣贯穿服装的每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绣的颜色可以透露出很多关于穿着者的信息,例如婚姻状态。具体来说,穿着带有白色刺绣的布纳德意味着你是单身,彩色的则代表已婚,而黑色则通常为寡妇所穿。布纳德在挪威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征着挪威人的爱国精神。如今,布纳德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传统服装之一,常常在特殊场合和活动中穿着。每年挪威宪法日,成千上万的挪威人都会穿着色彩鲜艳的布纳德,走在街头巷尾。

挪威

萨米人习俗

在挪威北部,许多萨米人过着“现代”的生活,但仍然忠实于他们的萨米遗产、传统和文化。长期以来,他们以驯鹿牧民著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虽然许多萨米人已经现代化,很少有人继续从事传统的游牧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变种仍在继续。以前全家都跟着鹿群,现在只有男人跟着,妇女和儿童则留在城镇和村庄里。驯鹿放牧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许多萨米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大约有5000名驯鹿主人。萨米人的“Joik”可以说是欧洲最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 “Duodji”是萨米人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在萨米人中很多人都在使用天然和剩余的材料,如木材和树皮,以及驯鹿的每一部分,包括皮、鹿角甚至骨头。在这里没有任何东西被浪费,早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天的流行语之前,萨米人就在过着生态友好的生活。

“gákti”,即萨米人的传统服装,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但主要是在庆祝或聚会时使用的装扮。而 “kofte”也跟随时尚的波动。Duodji是萨米语中 “手工艺 ”的意思,许多手工艺传统,如锡绣、珍珠绣、编织鞋带、夹克缝、木雕和制刀等,都被刻意保留。萨米人的靴子里装满了水泡草,比最新开发的生存设备还要保暖,当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时,萨米人就会勤奋地使用。

挪威

周末活动

根据挪威的传统,周五晚饭后,人们通常前往市镇享受娱乐,特别是年轻人常常彻夜不归。周六上午,他们开始购物、在公园漫游或者观看足球比赛,晚上则会去朋友家聚餐或者举办派对。由于外出用餐相对昂贵,人们通常会邀请朋友到家中共进晚餐。但是挪威的所有酒吧都非常热闹,深夜过后,酒吧才会逐渐变得冷清。朋友和邻居们会受邀到家中,主人会用自家食物款待客人。周日被挪威人称为"途日",尽管大多数人在周六晚上尽情享受深夜,但第二天他们仍会穿上登山靴,前往山上,享受与家人和朋友独特的漫步之旅。

节假日

商店的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六,周日和公共假期休息。挪威主要的公共假期(节日)有: 元旦(1月1日)、立圣餐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劳动节(5月1日)、耶稣升天日、圣灵降临日、国庆节(5月17日)、圣诞节等。

宪法日

宪法日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在5月17日举行,是该国最大的节日之一。挪威的国庆节是对民族自豪感和尊重的庆祝。国家在挪威城市的街道上组织各种节日活动和群众性的欢庆活动。在宪法日皇室总是出来迎接数以百计的欢呼市民并参加庆祝活动。在挪威,5月17日也被称为挪威独立日。

挪威

圣奥拉夫日

7月29日是挪威的守护神——圣奥拉夫的日子。这个节日有9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奥拉夫最初是国王,后来成为圣人,继续在挪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上,圣奥拉夫日的第二个名称 "Olosk "在全国各地以节日的形式进行庆祝,人们通过唱歌、跳舞和组织有关这位杰出人物的生活和功绩的服装表演来纪念奥拉夫。

挪威

艺术

音乐

挪威的古典音乐代表为浪漫主义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挪威的古典音乐表演者包括世界上较著名的钢琴家之一莱夫·奥夫·安德斯和杰出的大提琴家特鲁斯·莫克。现代音乐代表为阿纳·诺德海姆(Arne Nordheim)。同时挪威也有许多国际流行艺术家,如a-ha、Sigrid、Kygo和Matoma。挪威民间音乐有两种类型:器乐和声乐。大多数时候,器乐性的民间音乐是舞蹈音乐(slåttar)。

挪威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包括哈当厄尔小提琴家安德里亚·恩、奥拉夫·约根·黑格、维达尔·兰德和安比约格·连,小提琴家苏珊娜·伦登,以及声乐家阿格尼丝·布恩·加诺斯、克尔斯滕·布拉滕·伯格和奥奇·诺德斯托加。

挪威全年都有许多音乐节,遍布全国。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极限运动节之一的主办国,即每年在沃斯举行的Ekstremsportveko节。

挪威

文学

挪威文学的历史始于9世纪和10世纪的异教埃达诗和斯卡尔德诗,诗人包括布拉吉·博达松(Bragi Boddason)和埃温德尔·斯卡达斯皮里(Eyvindr skáldaspillir)。对挪威文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有北欧文学,特别是斯诺里·斯图鲁森的作品,以及最近由彼得·阿斯比约恩森和约根·莫伊在19世纪收集的民间故事。在20世纪,有四位挪威小说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Bjørnson)以《挑战的手套》于1903年获奖,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因《土壤的生长》一书于1920年获奖,Sigrid Undset(以Kristinlavransdatter闻名)于1928年获奖。约翰·福瑟(Jon Fosse)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

挪威

电影

1959年,阿纳·斯库恩的《九命》事实上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该片由伊沃·卡普里诺(Ivo Caprino)执导、于1975年上映的动画长片《平克里夫大奖赛》是根据挪威漫画家谢尔·奥克拉斯(Kjell Aukrust)的角色改编的。它是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挪威电影。1987年,尼尔斯·高普(Nils Gaup)的《开拓者》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并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Berit Nesheim的《星期天的另一面》也于1997年获得奥斯卡提名。 挪威在国际上有名的电影的是《克里斯汀·拉夫兰斯达特》《电报员》《古林与狐狸尾巴》《夏威夷,奥斯陆》《人民公敌》《重现》《奥斯陆,8月31日》等。

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每年1月,挪威在北部港口城市特罗姆瑟举办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TIFF),是挪威和国际电影业的一个交汇点。

挪威

美术

挪威最早的知名风景画家为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Johan Christian Dahl),该画家以描绘挪威西部风光为主。挪威20世纪较为著名的画家有瓦尔·埃里克森(Thorvald Erichsen)、亨利克·索伦森(Henrik Sorensen)等人。

挪威的艺术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他是一位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画家,因《呐喊》而闻名于世,据说该画代表了现代人的焦虑。其他值得注意的艺术家包括哈拉尔德·索尔贝格(Harald Sohlberg),他是一位新浪漫主义画家,因为他的勒罗斯画作而被人记住,还有奥德·内德鲁姆(Odd Nerdrum),一位坚持认为他的作品不是艺术,而是媚俗的具象画家。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是挪威美术界的主要流派。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象征主义画家、版画家,也是表现主义艺术的重要先驱。他最著名的画作《呐喊》(1893 年)是名为“生命的楣板”系列作品之一,蒙克在其中探讨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的主题。虽然在风格上受到后印象派的影响,但蒙克的主题在内容上是象征主义的,描绘了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外部现实。蒙克感兴趣的不是描绘现实的随机片段,而是充满情感内容和表现力的情境。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艾可利逝世。

挪威

戏剧

虽然挪威的剧院无疑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在现代早期之前,关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文献证据却很少。传奇故事表明,在维京时代就有宫廷艺人的存在,但最早的确切证据是1539年的表演。可以认为,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与邻国一样,宗教戏剧的表演是基督教主显节和复活节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改革后,戏剧经常被纳入学校课程。1562年,阿布萨隆·佩德森·拜尔(Absalon Pedersøn Beyer,1528-1575)在卑尔根的大主教官邸导演了一场《亚当斯的堕落》("The Fall of Adam")的演出,这被认为是挪威的第一次戏剧表演。参加该剧的学生之一尼尔斯·赫耶尔特被称为挪威第一位演员。17和18世纪期间,在克里斯蒂亚尼亚(现在的奥斯陆),贝恩特·安克尔(1746-1805)成立了戏剧协会(Det Dramatiske Selskap),1800年在卑尔根,1816年在特隆赫姆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戏剧院。戏剧被认为是一种流行的爱好或休闲活动,卑尔根的戏剧协会在其鼎盛时期有600名成员。1825年,一位名叫约翰·彼得·斯特伦伯格(Johan Peter Strömberg)的瑞典人在奥斯陆创办了挪威第一所表演学校,两年后,他在同一城市开设了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这是挪威第一家永久性的专业剧团。卑尔根国家剧院成立两年后(1850年),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加入公司,担任常驻剧作家和舞台导演。其使用的语言是卑尔根方言,成为舞台上使用的语言的非官方规范。易卜生和比昂斯滕·比昂松(Bjornstjerne Martinus Bjornson)的作品对挪威和国际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19世纪70年代,挪威戏剧一直以浪漫主义的理想为特征,但现在更多的现实主义戏剧被引入,从更多的心理学角度解释生活和人物的新趋势要求采用新的形式,这导致了表演艺术中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爱德华·德拉布洛斯(1883-1976)和胡尔达·加伯格(1862-1934)于1913年成立挪威剧院。

建筑

在中世纪早期,挪威各地都建造了木板教堂。其中许多教堂保留至今,代表了挪威对建筑史的最重要贡献。乌尔内斯的木板教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现在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此外,卑尔根的Bryggen(码头)也是木制建筑的案例,它由一排沿着码头的狭窄木制结构组成。17世纪,在丹麦君主制下,建立了诸如拥有巴洛克式教堂的康斯伯格和拥有木制建筑的勒罗斯等城市。挪威较出名的现代建筑是由斯坦因·哈尔沃森和克里斯蒂安·桑德比设计的位于卡拉什约卡的萨米议会。其辩论厅是一个抽象的Lavvo木制版本,Lavvo是游牧民族萨米人使用的传统帐篷。

挪威

传统建筑

布赖根的木制贸易房屋是挪威传统建筑的一个著名典范,其特点是紧凑的城市结构、狭窄的木制通道,以至于该地区成为挪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地区曾多次遭受火灾,所以今天的建筑都是18世纪初的。汉萨博物馆可以参观这些房子。其次挪威较为知名的传统建筑是木板教堂。木板教堂是中世纪时期起源于北欧的木制结构。今天,大多数残存的木板教堂位于挪威,通常在农村地区发现。“stave”这个词的意思是直立的木板。在教堂的建造过程中,木材被用来支撑建筑的精致外层,它们几乎完全由木材制成。挪威传统建筑的惊人因素之一是根据其气候类型对木材的周到处理,使它们在严酷的冬天、暴雪和冰川中安全。

现代建筑

挪威的现代建筑无疑受到了挪威平等主义社会理想的影响,它鼓励在气候和社会因素方面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和环境。近几十年来,挪威建筑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并赢得了著名的国际荣誉,包括1997年斯维尔·费恩(Sverre Fehn)获得的普利兹克奖和2009年Snøhetta设计的奥斯陆歌剧院获得的密斯·凡·德·罗奖。他们最成功的项目的特点是对景观和社会背景的明确态度,以及可读的形式和对材料的直接使用。挪威的建筑设计除了担心空气和水污染外,还强调与自然地形的融合。最近,该国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合作,充分利用能源、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等稀缺资源进行设计。

奥斯陆歌剧院

奥斯陆歌剧院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是Snøhetta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7年完成的作品。建筑的总体面积为38500平方米,共有其独特的外观造型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视觉印象:35000块白色大理石板覆盖了剧院巨大的倾斜屋顶,这构成了建筑的主体风格。整个剧院看起来既像是一个现代的滑雪跑道,又如同一座巨型冰雕耸立于奥斯陆的海岸上。屋顶是由挪威艺术家Kristian Blystad、Kalle Grude和Jorunn Sannes设计,铺有大理石。剧院分为三部分:大量公共房间、大厅、600多名歌剧和芭蕾方面专业人士所使用的工作区。主剧场采用了精巧的马蹄形结构设计,暗合经典的剧院。剧场的大幕由艺术家Pae White设计。

挪威

北极光大教堂

北极光大教堂坐落在北极圈以北的挪威小镇阿尔塔,是北极光美景的绝佳观测点,也是阿尔塔城市的特色展现。建造于2009~2013年,规模为1917 m²,由Link Arkitektur A/S设计建筑螺旋上升,其内部的核心空间是教堂中殿,设有供人们沉静思考和冥想的座席区。建筑内部静谧的空间与外部动态的造型形成对比,成为该项目的醒目元素之一。建筑包含了可容纳350人的教堂、行政办公室、教室、展览区和一个教会区。

挪威

冰川博物馆

挪威冰川博物馆是一个经授权的国家公园中心,建于1991年。该博物馆由建筑师斯维尔·费恩(Sverre Fehn)设计,他的作品曾获得国际奖项。斯维尔·费恩为其设计了尖锐、有棱有角的形状,以暗示Fjaerland山脉和冰川的锯齿状。他选择了粗犷的灰色混凝土来与Fjaerland山脉和冰川相协调。沿着挪威冰川博物馆的每一侧,有两条巨大的楼梯通向屋顶俯瞰。入口处的倾斜屋顶造成了巨大距离的错觉。从博物馆的屋顶上,可以看到冰川和周围景观。

挪威

国家象征

国旗

挪威国旗(博克马尔语:Norges flagg;尼诺斯克语:Noregs flagg)为红色,上面有一个靛蓝色的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以白色镶边,一直延伸到国旗的边缘;十字架的垂直部分按照丹麦国旗Dannebrog的风格移到了升起的一侧。

目前的挪威国旗是由议会(Storting)成员弗雷德里克·梅尔策于1821年设计的。国民议会两院分别于5月11日和5月16日通过了该旗帜。然而,国王拒绝签署国旗法,但在1821年7月13日的御前会议上批准了该设计用于民用。1844年,一个结合了挪威和瑞典颜色的联盟标志被置于两国国旗的顶端。然而随着与瑞典的联合越来越不受欢迎,挪威议会于1898年废除了国(商)旗和州旗上的联合标志。尽管这项法律没有得到国王的批准,但由于它已经连续三次获得议会的通过,因此开始生效。纯粹的“国旗”于1899年首次悬挂,但在战旗上必须保留联盟标志。联盟解体后,1905年6月9日,联盟标志也从海军旗帜上被移除。

挪威

国徽

挪威国徽整体呈盾形,描绘了一只站立在红色背景上的金狮,头戴金冠,手持带银刃的斧头。金狮象征力量,银斧象征挪威国王自由的保护者圣·奥拉夫。盾面上端是一顶镶嵌着圆球和十字的金色wang'guan。

挪威

国歌

“对,我们热爱祖国”("Ja, vi elsker dette landet" )是挪威国歌。它最初是一首爱国歌曲,自19世纪60年代与“Sønner av Norge ”一起使用后,于20世纪初被普遍认为是挪威事实上的国歌。它于2019年被正式采用。歌词由比约恩斯特耶恩·比约恩森在1859年至1868年期间创作,旋律由其表弟里卡德·诺德拉克在1863年和1864年冬季的某个时候创作。它于1864年5月17日首次公开演出,与宪法50周年纪念有关。通常只唱第一节和最后两节。

国鸟

挪威的国鸟是河乌,也被叫做白喉北斗星。它长到大约18厘米长,尾巴很短。从视觉上看,它并不突出,除了其特有的白色喉咙和上胸部外,它有黑色或棕色的羽毛“外套”。

挪威

国树

挪威的国树是挪威云杉(Picea abies),挪威的国树是挪威云杉(Picea abies),原产于中欧、北欧和东欧。这棵树是一棵常绿的大针叶树,有向下垂的小枝。它是世界许多国家主要圣诞树的流行选择。年轻时,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挪威云杉因其耐用且柔韧的木材(称为白木或黑木)和用于生产纸张而被广泛种植。每年圣诞节,挪威首都奥斯陆都会向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圣诞树)、华盛顿特区和爱丁堡赠送一棵华丽的挪威云杉,以感谢这些国家在二战期间给予的支持。 

挪威

国花

挪威的国花是欧石楠,该花叶子细小,花朵也袖珍小巧,每一个都是铃铛形状,直径不到5毫米。颜色有白色、桃色和紫色等,常在冬季开放。

挪威

风景名胜

综述

挪威的主要景点是跨越北极圈的各种地貌。它以其峡湾环绕的海岸线和山脉、滑雪场、湖泊和森林而闻名。挪威南部的西海岸和挪威北部的海岸呈现出一些视觉效果良好的海岸风景。《国家地理杂志》将挪威峡湾列为世界顶级旅游景点。挪威也是“极昼”(夏季)以及被称为“极光”的自然现象的所在地。

挪威的文化是由于其人口稀少、气候恶劣以及与欧洲其他国家相对隔绝而演变而来的。因此,它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富丽堂皇的宫殿和城堡较少,农业面积较小,而且旅行距离较远。各个民俗博物馆中展示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手工艺和艺术,通常是基于民族学的角度。位于奥斯陆比格多伊的挪威民俗博物馆是其中最大的博物馆。

挪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包括四大峡湾以及附带的景点如布道坛岩和山妖舌、大西洋之路、特罗姆瑟、巨魔墙等。挪威的大部分自然环境仍未受到破坏,因此吸引了众多徒步旅行者和滑雪者。挪威西部和北部的峡湾、山脉和瀑布每年都会吸引几十万外国游客。在城市中,诸如斯塔万格等地区文化特质吸引了许多游客,还有科学能力和文化学习以及诸如卑尔根的布吕根(Bryggen)和奥斯陆的维格兰雕塑公园等。Valdresflye路线,海拔1060米,是北欧海拔最高的游船路线之一。乘坐格延德堡号穿越挪威东部中心的格延德(Gjende)翠绿湖可以到达国家公园约顿海门(Jotunheimen)。

人文景观

沃斯度假村(Voss Resort )

沃斯度假村位于挪威峡湾的中心地带,靠近沃斯(Voss)镇中心,距离卑尔根(Bergen)仅99千米。拥有总长 40 千米整洁的滑雪场,分24 个滑雪场,包括一个国际大回转滑雪场和一个超级大回转滑雪场,滑雪场地共有11 条滑雪缆车(包括 1 条缆车),造雪设备可确保度假村大部分地区在整个季节都能下雪。

挪威

特吕希尔滑雪场(Skistar Trysil)

特吕希尔滑雪场是挪威最大的滑雪胜地,拥有 69 个滑雪道和 32 部电梯。滑雪场地由四个相连的滑雪场组成。特吕希尔费莱特(Trysilfjellet)及其周边地区有超过 100 千米的越野滑雪道,整个市内总共有超过 500 千米的滑雪道。夏季,特吕西尔是挪威最大的有组织的越野自行车活动场所,自行车道长达数英里。

挪威

布吕根镇(Bryggen)

布吕根镇,这个位于卑尔根附近的挪威小城,是古建筑集中地。这座古镇建立于11世纪,是航行者们的落脚点。镇上的房屋多为木结构,高三层,拥有狭长的窗户和陡峭的人字形屋顶,山墙则由木条拼成。这些古朴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北欧木建筑的珍贵遗迹。1979年,布吕根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挪威

北极大教堂(Arctic Cathedral)

北极大教堂(Arctic Cathedral)于1965年兴建,常被称为特罗姆斯达伦大教堂(Tromsdalen Church)。教堂内,11个三角形拱架的存在唤起了人们对冰川裂缝和极光幔的联想。几乎整个东面墙壁都被宏伟的彩色玻璃所覆盖,散发出绚丽夺目的色彩。

挪威

自然景观

布道坛岩(Preikestolen)

布道坛岩是挪威最大的景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位于吕瑟峡湾上方海拔604米的著名岩层,从接连的山脊突出30多米,形状似讲道坛,命名为布道石。 从岩石上可俯瞰吕瑟峡湾,是领略峡湾景色最佳的地点之一。徒步到那里大概需要四千米的路程,常年开放。曾是电影《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一处取景地。

挪威

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

盖朗厄尔峡湾长达 15 千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里有几乎垂直的山坡,山坡上有无数的瀑布,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看起来像巨大的冰淇淋蛋卷。De syv søstrene(七姐妹)、Friaren(求婚者)和 Brudesløret(新娘面纱)三个瀑布尤为著名。盖朗厄尔峡湾是斯托峡湾最里面的分支,从挪威峡湾北部的新艺术城市奥勒松可以轻松到达。

挪威

松恩峡湾(Sognefjord)

松恩峡湾被称为“峡湾之王”,位于挪威峡湾的中部,是挪威最长的峡湾峡湾绵延 200 多千米,最深处达 1,308 米。松恩峡湾也是最宽的峡湾之一,但它有许多狭窄的侧臂。 沿着峡湾及其支流分布许多小村庄,包括巴莱斯川 (Balestrand)、莱达尔 (Lærdal)、弗洛姆 (Flåm)、索尔万 (Solvorn)、松达尔菲约拉 (Sogndalsfjøra) 和费耶兰 (Fjærland) 图书小镇。

挪威

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

哈当厄尔峡湾挪威第二长的峡湾,从卑尔根以南的大西洋绵延 179 千米,一直延伸到该国中部的哈当厄尔高原。哈当厄尔峡湾是国家的标志,部分原因在于其陡峭的山坡上的苹果树在春天会开花结果。这里也是挪威苹果酒和果汁生产的中心。南峡湾和艾德峡湾是其最长的侧臂,前者是的精灵之舌徒步旅行的地方,后者靠近的沃尔令斯瀑布。

挪威

吕瑟峡湾(Lysefjord)

吕菲尔克 (Ryfylke) 的吕瑟峡湾 (Lysefjord) 是挪威西部的峡湾中最南端的峡湾。这里有许多受旅客欢迎的目的地和活动,包括徒步前往谢拉格和布道台的壮观观景台。从附近的斯塔万格市出发,一日游即可到达这两个地方 。乘坐游船游览峡湾也很受欢迎。有多种不同的一日游可供选择。峡湾沿岸没有道路,但汽车渡轮(夏季运力有限)可以带您前往内陆地区的吕瑟博滕(Lysebotn)。渡轮停靠在弗洛利 (Flørli)小社区,旅客可以在那里睡觉、吃饭,还可以沿着世界上最长的木楼梯爬上 4,000 多级台阶。 

挪威

灵恩峡湾(Lyngenfjord)

灵恩峡湾被认为是挪威极光最好的观光地点,位于挪威北部,处于北极圈以内。在灵恩峡弯正好位于极光椭圆区以下,是良好的极光观光地点,只要在当地找到一个光污染小的地方,就可以在住宿处外观赏到极光。最佳的观赏时间为九月中旬至三月底,游客最好在21:00至02:00之间外出,当地北极光通常会在23:00-01:00左右出现。除此之外,当地还有其他户外活动可以体验,如午夜阳光徒步之旅、寻访虎鲸之旅、滑雪、垂钓、攀冰、蹦极、狗拉雪橇和驯鹿拉雪橇等。灵恩峡湾地区还有绝佳的文化场所和活动,如展示当地萨米文化的北方人中心(Centre for Northern people)以及一年一度的Riddu Riđđu音乐节。

挪威

世界遗产

挪威共有8个世界物质遗产。

文化遗产

挪威的文化遗产有7个分别是布吕根、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阿尔塔岩画、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奥尔内斯木构教堂、维嘎群岛文化景观。

布吕根

布吕根地区是卑尔根的一个旧码头,该遗迹告诉人们这是14世纪到16世纪中叶汉萨同盟贸易帝国的一个重镇。多起火灾(最后一起是在1955年) 烧毁了布吕根地区美丽的木头房子,但是其主要建筑仍然保存下来。如今残存的58幢建筑大部分被用作艺术家的工作室。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尤坎-诺托登工业遗产

这片遗产地坐落于一片壮观的群山、瀑布与河谷之间,包括一整套由水电站、输电线路、工厂、交通和城市网络所构成的整体。挪威水电公司最初建设这里是为了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生产化学肥料,以满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诺托登和尤坎这两座以工人为主的城市里有工人的住房和社会机构,并由铁路和渡轮与运输化肥的码头相连。尤坎-诺托登遗产地体现了融入当地自然景观的工业概念和设施的独特结合,提供了20世纪早期世界新工业的范本。201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阿尔塔岩画

临近北极圈阿尔塔海湾的这组岩画是公元前4200年至公元前500年人类居住遗迹的见证。数千幅岩石画和雕刻增加了我们对史前时代北极地区的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认识。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勒罗斯矿城及周边地区

勒罗斯城的历史与当地的铜矿紧密相连,这一发现于17世纪的铜矿,其开采利用一直持续到1977年。勒罗斯城在1679年被瑞典军队夷为平地后,得到了彻底的重建,迄今城中仍有约2000幢木结构的一家庭和两家庭建筑以及一座铸造厂。许多木屋仍然保持着黑色的建筑外墙,呈现出一派中世纪的城市风格。扩展的部分由包括勒罗斯城及其工农业文化景观;费门兹塔(Femundsytta)铸造厂及其相关区域,以及冬季运输道路等一系列遗址组成。勒罗斯周边的缓冲区与优惠区是丹麦-挪威王室向当地的矿产开发公司授予的(1646年)。这一遗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如何在气候严酷而偏远的地区,建立起一种以铜矿开采为基础的文化。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线穿越十个国家,长2820千米。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于1816至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这个弧线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弧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奥尔内斯木构教堂

奥尔内斯教堂是木建筑,坐落于松恩-菲尤拉纳自然风景区内。教堂建造于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是斯堪的纳维亚木结构建筑中的一个特殊遗迹。那里汇集了凯尔特艺术、 维京传统以及罗马式空间结构的各种不同的风格。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维嘎群岛文化景观

在北极圈的南部维嘎群岛有几十个岛屿,该地区总面积达107294公顷,其中岛屿面积6881公顷。这些岛的遗迹反映了当地居民在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依靠捕鱼和加工鸭绒毛为生的特有的俭朴生活方式。岛上的渔村、码头、仓库、鸭房(为绒鸭栖息而建)、农庄和灯塔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独特的北极民俗图。这里也拥有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生存和居住遗留下的痕迹。9世纪时,维嘎群岛已成为当地重要的鸭绒毛供给中心,此项收入约占岛上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维嘎群岛文化景观反映了在过去1500年间渔民/农民始终如一的古朴生活方式,以及妇女对绒毛加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自然遗产

挪威有一个自然遗产,就是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

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位于挪威西南部,卑尔根的东北部,相互间隔距离120千米,是挪威西部峡湾自南部的斯塔万格市往东北方向绵延500千米至安道尔森尼斯风景的一部分。这两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峡湾拥有原始秀美的海湾景观,是风景最为秀丽的地区之一。挪威海上,耸立着1400米高的狭窄而陡峭的水晶岩壁,在海面以下绵延500米,造就了此处独特的自然美景。峡湾中,悬崖峭壁上是数不清的瀑布,自由欢畅的河水穿越落叶和松叶林流入冰湖、冰河和崎岖的山地。一系列的陆地和海洋景观,如海底冰碛和海洋哺乳动物,共同构成了这里突出的景致。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挪威

注释

[a]

绳纹器文化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