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剧是长篇电视剧《长征》的续篇,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以他们无以伦比的胆略和才识,引导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故事。
《延安颂》获得2004年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2008年第五届金鹰节暨第22届电视金鹰奖最佳作品奖,以及2021年的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建党百年全国优秀电视剧。
剧情简介 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唐国强 饰)的带领下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马晓伟 饰)打算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把敌军全部歼灭。之后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1936年2月20日,红军发起东征战役,突破了阎锡山(徐光明 饰)的晋绥军防线,在毛泽东和彭德怀(姚居德 饰)的指挥下,阎锡山组织的晋绥军以失败告终。之后中央于8月10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抗日必须要与蒋介石联合,与南京合作。并于9月1日下发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可是蒋介石反而加快了“进剿”红军的步伐。不久,张学良(徐永革)和杨虎城(孙继堂 饰)联合向南京发起了攻击,将蒋介石等人扣留,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拉开了和谈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之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敌手。接着,日军向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之后太原失守,蒋介石被逼无奈,迁都重庆。蒋介石逃离后,日军侵占南京。在重庆,蒋介石提出要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调,在行经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多人的袭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了。新四军终因弹尽粮绝,只余两千人突围。皖南事变后,各界人士都对蒋介石表示出不满,英、美国也反对蒋介石打内战。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第二日,英国、美国对日宣战。之后,美国又对德、意宣战。1942年元旦,苏、美、英、中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至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而国内,蒋介石给共产党带来了军事、政治的压迫,并派人进攻延安。毛泽东急调部队加强防范,并把蒋介石此举公告于众。为了应付中外舆论视听,蒋介石决定重启国共合谈。会议中,毛泽东向中共七大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建立起来了。
角色介绍 毛泽东唐国强饰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之后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周恩来刘劲饰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 朱德王伍福饰 / 刘润成配音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解放战争中,朱德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协助毛泽东指挥各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少奇郭连文饰 / 李志新配音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思想 张闻天郑强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内战时期,全面系统地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错误军事领导,张闻天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并使其落实的重要人员 朱 德王伍福饰 / 刘润成配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朱德同志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各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彭德怀姚居德饰 / 李立宏配音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之后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形势下,彭德怀运用军事进攻与和平谈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参考资料
电视剧制作 创作背景 电视剧《延安颂》,是为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再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的过程。
剧本创作 《延安颂》展现的是1935年冬至1945年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胆略和才识,引导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光辉业绩。它叙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完善和建设,人民军队的壮大与发展。该剧是反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战斗和生活的宏篇巨作,总耗资约3400万。
团队组建 这部电视剧集中了强大的制作队伍,演员阵容庞大。整部戏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角色就多达三四百人。摄制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拍摄现场最多时动用的群众演员达到上千人。
电视剧选角 导演宋业明介绍说,剧中唐国强扮演毛泽东,刘劲饰演周恩来,蒋介石的扮演者换成了马晓伟,主要演员由《长征》和《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班底组成。
拍摄取景 在拍摄《延安颂》时,剧组在环境造型上,具备了各自的地域特点。全片以黄土高原、窑洞为主体支点,折射出西安、山西、河北、南京、上海、重庆、以及国外的环境。《延安颂》摄制组,先后转战山西、陕西、北京、重庆、南京、青岛等省市进行前期拍摄。
拍摄过程 电视剧《延安颂》在拍摄时,即使在非典时期,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拍摄。甚至还会碰到特别的凌汛天气,该天气是上游的冰化冻后顺流而下造成的。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效果,剧组的工作人员不顾寒冷,还在冰水中照常工作。此次拍摄,但凡是演员需要唱歌,说外语的戏,必须提早练习,找到感觉。
服化道具 电视剧《延安颂》为了把战争的场面拍好,用的马匹、车辆则也达到了上百,光拍炸点戏的炸药就数亿吨计,烟火组的师傅们细心布置好每一个炸点。
剧中,红军刚到陕北肖像气质有一个渐变过程,刚出场的造型要朴实自然,不能修饰。而且各兵种、各时期的变化也不同,服装的新旧、更换,尤其是八路军的服装,要做好两手准备。每个主要人物居住的窑洞,各种作战场地、地图、报纸、书籍,以及陈设道具,都要有变化。每一个生活环境,都要提供演员动作的生活道具。
幕后花絮 拍摄《延安颂》时,已是唐国强第四次扮演毛泽东,唐国强坦言压力不小,因为大家对他饰演的毛泽东印象已很深,他希望能更深刻一些、更生动一些。唐国强曾说,为了全神贯注地把角色演好,唐国强决定专注演戏,但在拍摄中他仍然会经常提出一些建议。唐国强说演员到一定程度后,演技已是相对次要的东西,更多的是要看你对历史、事件、人物、情感各方面综合的认识。他认为一个好的演员,需要理解力不断地上升,感受力逐渐地增强。唐国强还坦言,他演毛泽东的招数,以前都用完了,现在还要有所改变,实在有压力。
演员王伍福称,拍《延安颂》中有一场是朱老总打篮球的戏,可他根本不会打篮球,就故意抱着球跑,最后将鼻子撞出血,然后起来接着抱着球跑。
音乐原声 曲目名称
演唱者
作曲
作词
《延安颂》
李双江
郑律成
莫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廖永昌
郑律成
莫耶
《延安颂》歌曲 创作背景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郑律成回忆创作这支歌曲时的心境,他称是革命的激情促使他拿起笔创作这首歌。当时,延安很荒凉,生活很艰苦。但是,充满了朝气,到处都洋溢着热情和明朗的歌声。于是他日夜琢磨着,想写支这样的歌,以它来歌颂延安。193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郑律成和同学们刚刚参加完一个在延安举行的群众大会,在回校的路上,他看到群众精神振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学生们英姿勃勃、抗战的歌声此起彼伏。革命圣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激发了郑律成与莫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莫耶为了作好词,晚上借着残烛,以凳当桌。这首初名《歌唱延安》的诗就此诞生。很快,郑律成也完成谱曲,歌曲最后更名为《延安颂》。
歌曲影响
这首歌鼓舞了一批批爱国者奔赴延安、投身抗战,并在其后几十年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华人音乐经典。它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在抗战年代,它不仅激发了延安军民对延安的情感,更拨动了无数热血青年的心弦,唤起了他们对延安的向往,鼓舞着他们奔赴各个抗日战场。
电视剧特色 全剧在结构上,紧紧围绕民族矛盾、抗日战争这条主线,展现了国内矛盾和党内矛盾,描绘出一部多层次、多信息的抗战史。剧本又通过不同阶层、文化、国籍的人士交往,使本剧增加了丰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延安颂》写的是近代史,对此,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去进行诗化处理。剧作在结构上提供了大量的诗化处理的空间,如所有的画外音,以及战争画卷,大生产运动,安塞腰鼓,黄河大合唱,还有诗人毛泽东所思所想的神韵等。延安的戏总体以静为主,外围的戏以动为主,因政治军事人物均处在中青年期,都是血气方刚的人物,所以其节奏整体上紧凑,不拖泥带水。只有在刻画毛泽东等重点人物时,要运用细节以及镜头语言来表现出他静中的动。所有演员的表演,要追求时代感,避免戏剧化。该片采用的是遮幅式构图,整体色调要模拟出历史的陈旧感,避开色彩的艳丽。延安窑洞要拍出泥土气息,窑洞的光效不能过于明亮,而外围的各都市,拍摄要大气、华丽,与窑洞形成鲜明的对比。
荣誉奖项 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年度大奖 · 全国优秀电视剧获奖2021 / 《延安颂》第五届金鹰节暨第22届电视金鹰奖 · 最佳作品奖获奖2008 / 《延安颂》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 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获奖2004 / 长篇电视剧参考资料
播出与收视 播出信息 播出时间
播出平台
2019年12月19日
CCTV-1
2021年1月3日
CCTV14少儿频道
2021年5月18日
CCTV4中文国际频道
收视信息 电视剧《延安颂》是继《长征》之后又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宏篇巨制,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达到一个新高度。
电视剧评价 《延安颂》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光辉形象,再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过程,讴歌了延安精神。《延安颂》真实地写出了红军在发展方针上的严重分歧,并第一次写了周恩来与张学良第二次会谈的内幕,首次披露了张学良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实。(新浪网评)
《延安颂》用宏大的历史场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再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群众抗日救国,惊天动地的历史。(光明网评)
《延安颂》颂扬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成长斗争的十年史。这十年是共产党的黄金岁月。通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良的美德,他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生生相息。(央视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