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泰语名: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英文名:Thailand),全名泰王国(泰语名: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文名:The Kingdom of Thailand)。为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中部,向南延伸到马来半岛北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接安达曼海(Andaman Sea)相接,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国土面积为51.312万平方千米,总海岸线为2637千米,截至2023年泰国人口有7180万人。首都城市为曼谷,佛教是泰国国教。官方语言为泰语,通用语言为英语。2016年10月13日,现任国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即位,是为拉玛十世。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泰国的:名称由来、历史、地理、行政区划、政治、国际关系、军事、人口、经济、社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等介绍

中文名

泰王国

英文名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本国语言名称

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

简称

泰国

国旗

三色旗

国徽

迦楼罗鸟

国歌

《泰王国歌》

官方语言

泰语

国庆日

12月5日

所属大洲

亚洲

面积

51.312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230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地处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亚中心

时区

UTC+7(无夏令时)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首都

曼谷

主要城市

清迈、合艾、清莱、普吉、芭提雅等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执政党

为泰党

国家元首

拉玛十世

国家代码

TH

国际电话区号

+66

人口

7180万(截至2023年)

人口密度

139.5人/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

民族

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等

宗教

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印度教

GDP

4953.4亿美元(2022年)

人均GDP

6908.8美元 (2022年)

基尼系数

35.1(2021年)

人类发展指数

0.8(2021年)

货币

泰铢(THB)

著名景点

曼谷大皇宫、普吉岛

道路通行方向

靠左行驶

主要机场

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清迈国际机场、普吉国际机场

主要火车站

曼谷火车站

主要港口

曼谷港口

国鸟

火背鹇

国花

金链花

国树

桂树

最高峰

因他暖山(DoiInthanon)

最长河流

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

最大湖泊

宋卡湖(Songkhla)

简介

泰国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大于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地形多变,西部是喜玛拉雅山脉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脉(Tenasserim chain)为主的山地,呈南北走向,位于清迈府的因他暖山(海拔2576米)是泰国的最高峰。东北部是呵叻高原(Khorat Plateau),中部是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势逐步缓升;南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山脉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称为克拉地峡(Khokhok Kra)。泰国河网密布,有湄南河、湄公河、蒙河(Mun River)等流域贯穿泰国南北,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泰国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历经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素可泰王朝在兰甘亨统治时期创造了统一的文字,并积极引进经过锡兰改造后的上座部佛教,兴建了许多外形各异的寺庙,由此建立了泰国佛教的锡兰教派;阿瑜陀耶王朝是泰国封建王朝的成熟时期,对内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外进行领土扩张,同吴哥、缅甸之间爆发了频繁的军事摩擦,在1767年,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陷,阿瑜陀耶王朝走向灭亡,这一时期泰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1377年,阿瑜陀耶王国正式被称为“暹罗国”;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也先后到达泰国,对当地实施殖民政策,1688年导致了暹罗革命的爆发。吞武里王朝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时间,1782年,朝内发生军队政变,国王郑信(Taksin)被叛将废黜,代之而起的是昭披耶却克里(Chao P'ya Chakri)建立的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封建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19世纪后半叶,西方殖民者竞相在东南亚进行殖民渗透,先后同法国签署了《鲍林条约》、《法暹通商航海条约》、《暹法条约》等不平等条约。1932年6月24日以披耶·帕凤裕庭(Phot Phahonyothin)为首建立了临时军政府,发表了《政变宣言》,并颁布《临时宪法》。1938年总理銮披汶·颂堪(Luang Pibul Songgram)掌握大权,并于1939年6月42日,颁布《国民条例》,践行“大泰民族主义”,正式将国名由暹罗(Siam)改为泰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1年泰国被日本占领,被迫宣布加入“轴心国”。1945年,泰国恢复使用暹罗国名,1949年5月又改为“泰国”。1951年拉玛九世亲政后,泰国在追求和逐步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军人专制统治,民主政治进程屡次被军事政变和军人执政所打断,使泰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政变最为频仍的国家之一,从1948年上台的銮披汶·颂堪政府至2014年5月结束的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政府,先后历经了19个政权更迭,当前泰国总理为为泰党的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

泰国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泰国GDP为4953.4 亿美元,人均GDP为6908.80美元,通胀率为6.08%左右。截止2021年泰国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各自所占比重为8.53%(第一产业)、34.78%(第二产业)、56.69%(第三产业)。其中先进轻工业、汽车制造业和旅游业是泰国主要产业。泰国渔业养殖业发达,仅次于种植业。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是泰国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主要旅游地点有曼谷、普吉、芭提雅、清迈、清莱、华欣、苏梅岛等。世界遗产共有7处,包括4处历史文化遗址和3处自然保护区。泰国以上座部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拥有各式佛教造像和建筑遗址。泰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较高。

泰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视区域合作,是东盟最早的发起国之一。2013年至2015年作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积极推进东盟一体化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地区论坛(ARF)、博鳌亚洲论坛(BFA)、澜沧江—湄公河合作(GMS)等多边合作组织的成员。

名称由来

泰国,全称为泰王国。据《明实录》卷一五零《洪武实录》载,明太祖朱元璋曾给到访的使臣赐阿瑜陀耶国王以“暹罗国王之印”。从此,阿瑜陀耶王国正式被称为“暹罗国”。“暹罗”可能起源于梵语,有黄金或金黄色的意思,也可能与掸族和阿萨姆邦同根。另一种说法是,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人称这个地区为“西安”。1939年之前都被称为“暹罗”,1938年后随着銮披汶·颂堪政府上台鼓吹民族主义,希望用“Thai”取代汉语文化圈使用的“暹罗”,1939年6月将国名“暹罗”改为“泰国”。根据乔治·科德斯(George Coedès)的说法,“Thai”一词在泰语中的意思是“自由人”,可以与被统治阶级统治的奴隶区分开来。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銮披汶·颂堪政府统治不得民心,1947年军方发动政变建立新的军政府,泰国名称再次变动,直至1948年銮披汶·颂堪重新出任总理并于1949年正式确立国名为“泰国”。

历史

史前时期(公元2世纪以前)

泰国史前时期的时间范围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主要包括了班清文化和在泰国东北乌隆府(Udon Thani)发现的班菩(Ban Phu)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1.3万年至7000年间,在泰国河流附近的岩溶洞穴里生活着一些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居民,已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中国南部(今贵州、广西)的内陆河流域有使用“原始傣语”的民族逐步向南迁徙,直到越南北部的高地好老挝东北部。公元前6000年,泰国人类活动的地域已从山区转向低地,从狩猎和采集的经济方式向农耕经济方式过渡,进入到低地原始农业村社时期到了公元前2000年前泰国农业村寨便已有水稻种植的记录,青铜制作工艺也可追溯到公元前1250年,今泰国东北部的班清(Ban Chiang)遗址便发现了公元前700—公元前500年间铸造的铁器,其中制作年代最早的铜戈便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随着耕作技术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阶级、国家等社会等级也随之产生。

关于泰族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以英国人拉古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认为泰族或傣泰民族起源于中国北方或更远的地方,后来,泰族不断向南方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一度停留在云南,建立了南诏王国。忽必烈平大理以后,泰族才被赶到他们今天居住的地方并建立起他们的邦国。而中国不少学者,以历史学家陈吕范、民族学家黄惠焜为代表认为,傣泰民族是华南百越后人。黄惠焜指出:“就泰族来源而言,他的祖先是越人;就泰族的形成而言,他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

前素可泰王朝时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238年)

据《汉书》所记载的行程路线推断,公元1世纪泰国境内已存在谌离国和夫甘都卢国,位于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东侧和西侧。在泰族来到今天的泰国领土之前,泰国领土上出现的最早国家为缅甸的孟人所建立,分别是以下的几个国家:公元1世纪泰国南部地区被吴哥王朝的前身扶南王国所统治,并在公元初的2至6世纪中在东南亚保持了无可匹敌的强国地位;公元3世纪在泰国中部湄公河盆地建立了金邻和林阳。林阳的领土在今泰国西南地区一直延伸到缅甸西部,首都在今泰国莲边;金邻又名金陈,位于林阳之东的湄南河流域地区,首府在今泰国的佛统(Nakhon Pathom);公元4世纪至公元5世纪在南部沿海地区建立了盘盘、赤土等具有商业性的城邦国家;公元6世纪在今泰国佛统地区存在着由孟人建立的堕罗钵底国,在10世纪时,吴哥王朝将堕罗钵底国和整个湄南河平原地区都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堕罗钵底国国也就此消亡;公元7世纪下半叶在泰国北部南奔地区建立哈利奔猜国,即中国文献中的女王国。此外,这一时期同时还并列着9世纪高棉人建立的吴哥王朝、10世纪兴起的单马令王国等其他国家。

除了上述孟人、马来人、高棉人等民族建立的政权外,傣族和苗一瑶族定居在云南西部,并在8世纪建立了庸那迦国,8世纪30年代时,其首领皮逻阁统一云南西部大理湖周围的六个小王国,皮逻阁也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8世纪40年代,皮逻阁其子阁逻凤统治时期与中国交恶。在752年至754年间,南诏击败唐朝军队,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直到公元939年南诏的力量开始衰退。

素可泰王国时期(公元1238年至公元1438年)

13世纪时,泰人已经在陀罗钵地王国和罗斛国的核心土地到南部的洛坤府中定居。素可泰在当时是附属于柬埔寨吴哥王朝的一个城邦,由于吴哥王朝势力衰微,公元1238年泰族首领邦克朗刀攻克了素可泰城,宣布独立,建立起素可泰王国(The Sukhothai Kingdom),邦克朗刀成了第一任国王,尊号为“室利·膺纱罗铁耶王”(Kamornteng Si Intrati)。当时,泰国北部还有两个由泰族人建立的国家:兰那王国和帕耀王国。1275年,素可泰王国第二任国王逝世后,其弟兰甘享(Ram khamhaeng,1279年—1298年在位)继承王位。

兰甘亨国王执政时期(1279年—1298年)建立了一整套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在军事方面他规定国中成年男子皆为士兵,各地贵族首领,既是各地方的行政官长,又是各地方武装部队的统领。国王自任军队统帅,其下分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棚目等级别。和平时期,人民各自从事生产,一旦国家有对外战争,成年人便组成军队。各地方行政官长,应统领各地军队,听候国王的调遣。在国内政治方面,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实行家长制统治,带有比较原始的部落民主成分。国王还没有被称为“王”,而是称作“泼”(带有父亲之意)。国家社会结构主要由诏、派、子民三个阶级构成(可见下列表格)。

泰国

在经济上,兰甘亨国王鼓励生产,予民生息。文化上,为适应已形成的独立及统一的国家建制,兰甘亨国王在对高棉文字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明了泰文字母表,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奠定了泰国以文字记载历史的基础。立于公元1292年的兰甘亨碑铭是第一块用泰文书写的碑铭,其上留有“所有的马族、卡瓦族、老族和在苍穹之下陆地上的泰族,以及沿乌河和湄公河边居住的泰族,都跑来向膺纱罗铁王的儿子兰甘亨王致敬。”等历史信息。宗教上,佛教在素可泰王朝非常盛行,积极引进经过锡兰改造后的上座部佛教,他还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外形各异的寺庙,由此建立了泰国佛教的锡兰教派;同时吸收了邻近文明的优点,如从柬埔寨借用了政治组织、书法和相当数量的词汇,还从孟人和缅人那里接受了来源于印度的法律传统。在劳动生产方面,素可泰王国以农业为主,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国,但渔业、畜牧业、热带水果种植业和手工业(如制陶业)也比较发达。为巩固素可泰的独立地位,兰甘亨国王在外交上同北方两个邦国兰那王国和帕耀王国友好结盟。公元1283年兰甘亨登基不久,便与兰那的孟莱王和帕耀的昂孟订立友好盟约。据《元史》记载,1297-1323年间,素可泰王朝共派遣使者来到中国7次,1299年元朝送给兰甘亨国王“金缕玉衣”和“虎符”,这是历史上中泰最早的官方关系。文书由广东宣慰使转呈朝廷。公元1294 年,元朝还派专使到暹国,邀请兰甘亨国王到中国访问。

此外,1262 年庸那迦王国孟莱王泰国北部结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谷河河谷建立了一个新勐,命名为清莱。1283 年,孟莱王把南奔并入庸那迦王国版图。1287年,为了共同抵抗蒙古人入侵,兰纳国王孟莱、帕尧国王昂蒙、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在清迈举行会盟。1296 年,孟莱王把首都迁到位于宾河河谷的清迈。此后,孟莱王又陆续征服了南邦和难府,建立了兰纳王国,清迈逐渐发展成为泰国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孟莱王朝统治时期(1261—1578年)时期,兰纳王国向四周输出本国文化,老挝澜沧王国的老族人、缅甸景栋的傣艮人、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泐人,都采用了兰纳泰阮人的字母,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达摩字母文化”。。1296年至1338年,兰纳王国先后吞并了孟人建立的南奔王国和泰族人建立的帕耀王国,称雄一方。1526 年,披耶考(1495—1525年)去世后,兰纳王国开始走向衰落。1558年,兰纳王朝被缅甸兼并,结束了孟莱王的统治;1774 年,兰纳王国摆脱了缅甸的统治,成为泰国的藩属国。1939年曼谷王朝初期兰纳王国正式成为泰国领土的一部分。

13世纪末,素可泰的疆域包括今泰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北达老挝的琅勃拉邦,南抵马来半岛北部,西及今日缅甸东南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地区。当时的素可泰王国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兰甘亨国王去世后,素可泰王朝逐渐走向衰落,1378年,素可泰向阿瑜陀耶王朝(Ayutthaya Dynasty)投降。阿瑜陀耶把素可泰一分为二,一部分由阿瑜陀耶直接管辖,另一部分由昙摩罗阇二世(Phaya Leuthai)治理,但迁都到彭世洛,成为阿瑜陀耶的属国。1438年,由昙摩罗阇二世去世,素可泰王朝消亡。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1349年至1767年)

在素可泰利泰王统治时期,罗斛国的中心从华富里迁到阿瑜陀耶。后来通过政治联姻罗斛国与素攀国合并,成为称雄湄南河中下游的强国。公元1347年,由于乌通城内爆发瘟疫,乌通王决定将首府迁至湄南河口的阿瑜陀耶,并于1349年宣布独立。1350年,乌通王重建阿瑜陀耶城,自称拉玛铁菩提一世(Ramathibodi I),封其子为拉梅萱(Ramesuan),让他统治华富里。封坤銮泼旺照旧统治素攀地区。并同北方的素可泰王朝形成40余年的南北对峙局面。最后吞并了素可泰。1767年4月7日,缅军在围困阿瑜陀耶城14个月后,用大炮将城墙轰塌,攻入城中。至此阿瑜陀耶王朝覆灭。阿瑜陀耶王朝传世34代,历经417年,是泰国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也是泰国封建王朝的成熟时期。阿瑜陀耶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家法律建设,颁布了如《证据法》《叛逆法》《取缔拐带法》《使犯人民法》《杂事法》《夫妻法》和《强盗法》等各项内容,反映了阿瑜陀耶王朝在建立之初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斗争。在文化上,继续发扬上座部佛教,印度的婆罗门教也经由柬埔寨传入泰国的上层社会,从柬埔寨吴哥王朝引进了一整套宫廷礼仪和一种特殊的宫廷语言。同时,阿瑜陀耶国王还根据印度的法制,结合泰人的习惯制定了一部用巴利文写成的法典。通史阿瑜陀耶前期,被认为是“泰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借鉴巴利文的音韵规则,形成了许多种类的律诗,有律律体、克隆体、莱体、嘎体和禅体等,标志着诗歌创作进入成熟的阶段。

对外贸易

同中国之间的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阿瑜陀耶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110次,中国明王朝的使臣访问阿瑜陀耶也有19次之多,期间还发生过两次华人移民的浪潮。1377年,阿瑜陀耶国王的侄子访问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专门派使者赐阿瑜陀耶国王“暹罗国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国遂正式称为“暹罗国”。通过朝贡贸易,阿瑜陀耶王朝获得了当时国际市场上需求最大、利润极高的生丝、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而中国从贡品中也获得沉香、苏木、犀角、象牙、翠竹、花锡之类的奢侈品。14世纪末,泰国还派出留学生到中国的国子监学习。中国也曾经于1515年和1577年聘请泰国使者中的翻译作为泰语教员,协助中国人编撰了最早的泰汉辞典《暹罗译语》。

阿瑜陀耶王朝还是泰国最早开始与西方接触的王朝。这个时期,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纷纷进入泰国经商和传教。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最先来到泰国,在1518年葡萄牙殖民总督与阿瑜陀耶王朝签订协议,允许葡萄牙人居住暹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葡萄牙则答应暹罗在马六甲建立据点;16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东来,与暹罗签订《友好通商条约》;17世纪,法国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紧随其后。1601年,同荷兰开始发展外交关系,然而后续由于荷兰葡萄牙在暹罗的利益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在1664年,泰国被迫同荷兰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1612年,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法国与暹罗发生交涉的时间是在17世纪下半叶,1662年法国传教士在暹罗传教,意图让那莱王接受该信天主教;1685年在暹罗任职的希腊人华尔康的招引下,法国使臣肖蒙(Chaumont)来到暹罗开始了传教事业,先后签订了有关宗教和商业贸易的两份条约;1687年法国使节带兵进入泰国,激起了泰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帕碧罗阇(Phra Phetracha)为代表坚决反对法国殖民者。1688年,那莱王病重,华尔康王茹先发制人,打着勤王旗号命令曼谷的法军赶赴驻跸的华富里,以确保信奉天主教的亚派耶脱王子能够继承王位。消息传出后,以帕碧罗阁为首的亲王派立即给予反击,一场由暹罗民众驱逐法国殖民入侵的斗争终于爆发,史称暹罗革命。其后帕碧罗阇逮捕亚派耶托王子和华尔康并将其斩首,同年九月泰法签署停战协议,将法国人驱逐出泰国,自此,泰国对西方关上了门户。1688年以后的140年中,泰国与西方国家断绝了几乎所有的交往。

对外扩张

阿瑜陀耶王朝建立后,公开对日益衰落的吉篾人进行挑战。1369年,阿瑜陀耶国王拉玛铁菩提一世派兵攻打真腊首都吴哥。此后,阿瑜陀耶国王波隆摩罗阇一世(Boromoraja I,1370—1388年在位)多次派兵北伐。1371年,攻打北方诸城。1378年,攻打甘烹碧。1386年,攻打喃邦和清迈,不克。1388年和1431年,暹罗又两次出兵吴哥。最后,于1431年攻陷吴哥,迫使吉篾人迁都金边,以致最后成为暹罗的属国,1438年,又彻底灭掉素可泰政权。

为了争夺清迈和孟人所建王国的霸权,阿瑜陀耶王国与缅甸王国对立起来。16世纪40年代缅甸的东吁王朝在莽瑞体(Tabinshwehti,1530-1550年)和莽应龙统治时期(Bayinnaung,1551-1581年)与阿瑜陀耶王国发生数次战争,1549年阿瑜陀耶王朝内部发生内乱,缅王莽瑞体趁机攻打阿瑜陀耶城,纳黎萱(Naresuan)王子被俘。查克腊帕特王(Maha Chakkraphat)只好向莽瑞体求和,缅王以暹罗不得偷袭缅军撤退和贡献两头战象为条件同意议和,并遣返了纳黎萱王子。

1563年,莽应龙率领90万大军进攻阿瑜陀耶,而阿瑜陀耶方只注重防守,而忽视了北方防御力量的组织,其后缅方逼迫阿瑜陀耶方谈判,向阿瑜陀耶提出了如下条件:第一,将纳黎萱王子等3人入质于缅;第二,每年必须向缅甸贡战象30头,白银300斤,丹芜(mergui)港的税收全归缅甸;第三,暹罗必须向缅王贡献4头白象。1564年2月,这场白象战争以暹罗失败而结束,史称“白象战争”。

1569年阿瑜陀耶王国第一次沦陷,沦为缅甸的附庸国长达15年之久。1581年,莽应里即位后,认为纳黎萱不忠,密令缅军准备把纳黎萱捕获处死。消息的走漏,促成了纳黎萱宣布独立。其后缅军于1584年12月发兵3万征讨阿瑜陀耶,大败。其后缅方1586年、1590年、1592年的先后进攻均以失败告终,纳黎萱因为打败缅军侵略,护卫了国家独立,成为泰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五位大帝之一。1605年纳黎萱去世后,其弟“白王子”继位,号称厄迦托沙律王(Ekathotsarot,1605-1610年在位)。纳黎萱大帝之后,泰国历代国王再也没有重现其先祖的荣光。虽然鼙鼓在耳,这些帝王却耽于梵音,溺于安逸。而此时泰国的世仇缅甸却再度崛起,并趁阿瑜陀耶王国内忧外患之时大举入侵。

1760年1月—5月缅甸借口暹罗境内的孟人经常从土瓦边境侵犯缅甸,开始了对暹罗的入侵。雍笈牙(Alaungpaya)死后,缅甸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讧,暂时停止了对暹罗的侵略活动。1764年缅王辛标信(Hsinbyushin)率领一支拥有100头大象、2万名士兵的步兵联队和拥有1000匹战马的10个骑兵营,于1764年12月向暹罗进发。而暹王波隆摩罗阇五世(Somdet Phra Chao Ekkathat,11758—1767年在位)不思应对之策,而是整天拜神求佛。1767年,波隆摩罗阇王(1758年—1767年在位)面对缅军入侵紧闭城门,将郑信(Taksin,又叫披耶达信)率领的暹军拒之门外,在缅军围困阿瑜陀耶城14个月之后,用大炮将城墙轰塌,攻破阿瑜陀耶王国首都阿瑜陀耶城,阿瑜陀耶王国灭亡。

萨迪那制度

阿瑜陀耶王朝第九代王波隆摩·戴莱洛迦纳王(Trailokanat,1448—1488年在位)时,颁布了“萨迪那制度”,实质是封建授田等级制度。“萨迪那制度”对最高官职“昭披耶”授田10000莱,以下依次为“拍、銮、坤、蒙、攀”,分别授予5000、1000、500、100、50莱田地,一般的平民(称为“派”)也可得到15~25莱土地。至于国王、王储、副王,则可拥有10万莱以上田地。他们的子孙要重新获得国王的诰封。萨克迪纳制的实行,标志着泰国社会封建领主制的确立。

在萨克迪纳制度下,每个社会成员无一例外地分属不同的社会阶级。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面是副王、贵族和各级官吏,贵族和官吏的爵衔又被分为五级,依次排列如下:(1)昭披耶(2)披耶(3)帕(4)銮(5)坤;而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被统治阶级是“派”和奴隶。“派”虽说是普通平民,可以分为三大类:“派素姆”、派銮”、“派帅”。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称为“塔特”,主人除了不能杀害奴隶外,可以对他们任意打骂。萨克迪纳制确立了“派”和奴隶对土地的人身依附关系,把他们紧紧地拴在土地上。封建领主通过占有土地而控制了生产者。同时还颁布了《文官统制法》《军官及各地官吏统治法》《宫内法》等来加强中央集权。

吞武里王朝(1767年至1782年)

1766年底,当缅军围困阿瑜陀耶城时,郑信奉命率领达府军队前往勤王,1767年,郑信部队到达泰国东南部罗勇,为了便于号召军民参加抗缅复国战争,郑信自立为王,采用暹罗一等城市统治者仪仗。阿瑜陀耶城被缅军攻破后,郑信率残部约500人以东南沿海的尖竹汶作为根据地,继续与缅军展开斗争;又用和平方式取得了达叻城,这样暹罗东南部沿海地区全部为郑信所控制,成为抗缅复国的基地。1767年10月便收复了阿瑜陀耶城,光复国土,1768年1月4日,郑信被加冕为吞武里王。其后又于缅军进行了万公区之战、宋胶洛保卫战,并取得胜利,大大挫败了缅军的士气;又先后消灭了国内的彭世洛、旧王族、僧伽长老等地方割据势力。1770年11月至12月郑信在彭世洛城举行了三天的庆祝会议,庆祝暹罗复归统一,并决定将新王朝的都城迁至吞武里(Thonburi),1776、1778、1782年先后发动了对老挝(Laos)、万象(Vieng Chan)、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柬埔寨(Cambodia)的对外扩张战争。王朝在存在了短暂的15年之后,1782年,朝内发生军队政变,郑信被叛将废黜,后被处死。

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

曼谷王朝初期(1782年至1851年)

1782年,吞武里王朝被推翻后,郑信王手下的部将昭披耶却克里(Chao P'ya Chakri,1782—1809年在位)被加冕为王,1782年,吞武里发生叛乱,昭披耶却克里从柬埔寨前线回京,自立为王,是为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都到曼谷,开创了曼谷王朝,亦称却克里王朝。

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拉玛一世即位后恢复并健全了封建等级制度。他首先给王室成员授予封爵。正宫皇后所生的王子,授予“昭法”爵号;皇妃所生的王子,授予“帕翁昭”爵号,皇孙授予“蒙昭"爵号,这种按血缘亲疏排列的“姓氏爵衔”最初只有昭法、帕翁昭和蒙昭3个等级,到了拉玛四世时代增加了“蒙拉差翁”和“蒙蛮”两等;王朝设立了6个部,即军务部、内务部、财政部、官务部、政务部、农务部。除这6个主要的部外,王朝还设有宗教厅、皇家驯象厅、宫廷安全厅和皇库。中央6个部的部长均由亲王担任;并将全国行省分为四等,如洛坤(Nakhon Si Thammarat)、呵叻(Chang Wat Nakhon Ratchasima)和彭世洛(Phitsanulok)为一等省,甘烹碧(Kamphaeng Phet)和素可泰(Sukhothai)等为二等省,还有三等省和四等省。一等省和二等省都是指派亲王去统治,三等省和四等省也多由王室成员或国王的亲信官吏去当省督;同时对户籍制度、税收徭役等部分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强调。

在社会经济上,曼谷王朝农业生产的基础仍然是个体小农经济,但在19世纪初,新的农业耕作区得到开拓,大田作物的种植已经出现。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此外,暹罗还种植国际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如南部曼谷和北柳府种植的甘蔗、尖竹汶府种植的黑胡椒、北部和南部种植的烟草和棉花都是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种植的作物。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部分传统的家庭小手工业逐步让位给手工业作坊。尤其在中部地区,制糖、榨油、酿酒等作坊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仅在甘蔗种植区的北柳,就有20家制糖作坊,每一家作坊约有200~300名工人。其他如纺织、制盐、金属冶炼等工业也兴旺起来。航海、造船及与此有关的木材加工工业,也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而不断发展。

文化上,曼谷王朝初期专门设立了国家宗教事务厅,把佛教组织及其活动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拉玛三世(Nangklao,1824年—1851年在位)执政时期还下令将重要的文学作品镌刻在卧佛寺的墙上,并将佛教经典、星相卜文和传统医学镌刻在另一面墙上,由此保留了大量的佛教文化精华。

在对外关系上,1785年,缅甸欲再次攻打暹罗,暹罗以乌巴腊(副王)为首率军三万,对付缅军主力;与缅军主力的激战取得胜利之后,乌巴腊立即挥师南下,结束马来半岛战事;1786年、1787年缅军又先后两次进攻暹罗均以失败告终。1797年缅军攻入暹罗北部边界,直到1802年,暹军攻占缅军在泰北的最后一个据点——景线,才把缅军完全从泰北驱逐出去。在对待老挝、柬埔寨、马来半岛南部领土问题上,年,拉玛一世成老挝南部民众发生叛乱之际,攻占巴塞,使其成为暹罗的藩属国;1782年安南爆发西山起义,安南所扶持的柬埔寨国王安英逃到曼谷避难;在1794年,暹罗为安英加冕,1796年柬埔寨由安赞二世继承之后,其朝政由暹罗指定的柬埔寨大臣波克摄政10年之久;1802年,安赞二世亲政后也一直向暹罗表示臣服;马来半岛也在乌巴腊挥师南下之后臣服于暹罗1824年的英缅战争爆发后,对暹罗上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双方很快订立了《伯尼条约》,打破了暹罗100多年来闭关自守、不与欧洲国家往来的局面。1841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引起了暹罗的警惕。1843年,暹罗政府收回英国在暹罗收购食糖的权益,还禁止私人对其他物产如木材等进行贸易。同时,传教士也纷至沓来。1828年,法国、美国等国的传教士相继在暹罗开设了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国王拉玛三世对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感到不安,担心传教士的活动会影响泰国的文化和安全,遂下令取缔教堂和修道院。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项命令最终没有完全落实。西方列强在进行经济渗透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渗透。

拉玛四世至拉玛五世改革时期(1851年至1910年)

19世纪后半叶,西方殖民者竞相在东南亚进行殖民渗透,按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寻找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西方人携洋枪洋炮登陆泰国,企图为本国的产品打开泰国的市场。在1821—1826年,英国4次派人商议降低关税、废除泰国王室对贸易的垄断等事宜,均没有结果。拉玛四世蒙固王(Mongkut,1851—1868年在位)登基之后,英国女王拟派香港总督鲍林爵士(Sir John Bowring)前往暹罗,针对《伯尼条约》等相关条款进行修订。1855年3月27日鲍林使团抵达暹罗,双方谈判进行不到一个月,在4月18日便签署了《鲍林条约》,这是暹罗近现代外交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了:英国在暹罗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臣民在暹罗所有港口都可以自由贸易,并且可以在曼谷长期定居,可以在曼谷周围购置或租赁房屋地产。所谓曼谷周围是指从城墙之外4英里范围内,即离城不超过24小时的行程(以本地的船只速度为计算标准);英国臣民只需获得领事同意,即可在暹罗内地自由旅行;在贸易方面,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与个人做买卖而不必经第三者干预;盐、鱼及稻米等产品无论何时,只要暹罗政府认为是短缺时,可以禁止出口;取消进口船舶根据装载量进行征税的税则,固定新的出入口税则,即所有货物的入口税固定为货值的3%;银锭、金锭及鸦片可免税入口,但必须售给鸦片税的包税人。不论是以往的内地税、过境税或出口税,所有货物的出口,只征收一次过的出口税。此外,在条约中还规定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条款以及英国军舰可以驶入内河及停泊在北榄的特权。英国与暹罗成功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刺激了法国在暹罗的统治争夺。1855年年底,驻上海的法国领事蒙蒂尼这些东南亚的国家与法国结盟,以扩大法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暹罗政府出于争取法国在外交上的支持,以平衡英国在暹罗的影响,1856年8月15日与法国签订《法暹通商航海条约》。1863年,法国在保护其属国越南的“历史权利”的幌子下,宣布法国是柬埔寨的保护国,暹罗政府虽持反对意见,但最后,暹罗使团被迫作出让步,于1867年7月19日签订了《暹法条约》(又称《曼谷条约》)。1868年8月,蒙固王驾崩,其子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1868—1910年在位)继位,是为拉玛五世。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也把它的扩张触角伸向亚洲,英法为了共同对付德国,保住各自利益,在1896年双方签订了《英法公约》,依照协议暹罗被划分为英法两国的势力范围,将湄南河流域设为缓冲国,湄南河谷以西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往东则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也因此泰国成为了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西方殖民的国家。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蚕食东方领土的世界局势下,仅1867—1907年间,暹罗领土便被法国割去了50多万平方千米。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先后进行改革。拉玛四世主要实现了军事装备、交通、教育体制等社会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拉玛五世的改革则更为彻底,逐步废除奴隶制和各式各样的封建依附关系;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军事制度、立法和司法制度。

泰国

朱拉隆功国王的改革,使暹罗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础。拉玛五世国王朱拉隆功统治曼谷长达42年,于1910年结束。

拉玛五世至拉玛八世统治时期(1910年至1945年)

1910年10月23日,朱拉隆功国王驾崩,由其次子时年20岁的王储瓦差拉冗(Vajiravudh,1910—1925年在位)继位,是为拉玛六世。执政期间军队中的一群年轻军官不满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成立了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宗旨的青年军官联谊会,在曼谷、阿瑜陀耶、班武里(Changwat Prachuap Khiri Khan)、北榄坡(Pak Nam Pho)、彭世洛、巴真(Prachin Buri)和洛坤等地活动,1912年发动政变,由实差突上尉、差伦纳·班猜中尉和春柿·沙旺少尉领导,以武力胁迫拉玛六世接受君主立宪政体。但政变并未成功,由于内部有人告密,还来不及动手,他们就在1912年2月27日被全部逮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暹罗加入协约国,参加对同盟国作战,作为战胜国,暹罗在巴黎和平会议上获得了一个席位,并获得了税收自由和撤销治外法权。

1925年,拉玛六世的胞弟帕恰迪波(Prajadhipok,1925—1935年在位)即位,是为拉玛七世。拉玛七世执政时泰国受世界局势的影响处在剧烈变动之中。1927年曼谷军政界任职的留学生比里·帕侬荣(Pridi Phanomyong)与銮披汶·颂堪等6人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会议,组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民党,试图将暹罗的君主专制政体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确定了民党的六大纲领: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争取人民的平等权利,开放人民的自由。在民党组建伊始便存在着两个派别,分别是青年法学家比里·帕侬荣为首的左翼,称为“革新派”;另一派以出身于高级军官家庭的陆军上校披耶·帕凤(Phot Phahonyothin)为首的右翼,即所谓的“军事派”。1932年4月6日在拉玛七世在参加拉玛一世大桥庆典的前后,政变风声开始流传。1932年6月24日深夜,民党逮捕了内政部长、陆军参谋长、警察总监等40多名政府要员和王室成员,占领了车站、警察局、电台等要害部门,成立了由民党领导披耶·帕凤中校等为首的临时军政府,并发表了政变宣言,阐明了政变的目的,并提出了六大施政纲领。1933年6月10日,再次发生密谋政变。6月22日议会正式复会,会上决定取消国王4月1日的复辟令。6月25日,组成了披耶·帕凤为总理的新的立宪政府,母旺绿亲王(保皇派武装的总头目)于是潜逃到呵叻府。1933年6月,披耶·帕凤正式就任内阁总理。1935年3月2日,拉玛七世在英国宣布逊位,保留亲王头衔。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其在瑞士念书的侄儿阿南达·玛希敦(Mahidol Adulyadej,1935—1946年在位)任国王,是为拉玛八世王。1934年3月21日,比里·帕侬荣就任内务部部长。在任期间,比里·帕依荣向国会提出《地方自治条例草案》,并获得通过,正式颁布为国家法律;同外国商讨废除与泰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39年,军人銮披汶·颂堪任总理,并把国名暹罗改称泰国,对内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鼓吹大泰族主义。从此泰国开始了长时期的军人独裁统治,陆续颁布了12项通告(统称为《唯国主义信条》),对非泰族人民(主要是华人)采取歧视政策,1941年,銮披汶·颂堪政府面对国际局势逐渐走向亲日派,导致了泰国许多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动摇了披汶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1年泰国被日本占领,被迫宣布加入“轴心国”,次年泰国共产党成立。1945年,泰国恢复使用暹罗国名。1946年拉玛八世在寝宫饮弹驾崩,其弟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1946年—2016年)即位,尊号拉玛九世,由于年纪仅19岁,没有立即勤政,1951年才正式即位。次年,披汶军人集团发动政变,推翻了时任政府。1949年5月暹罗又改称泰国,海军发动“大王宫”政变,试图推翻披汶政府未遂。从1950年起,泰国与美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两国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以及《军事援助协定》,美国给予泰国大量的军事援助。

拉玛九世统治时期(1946年—2016年)

自1955 年以后泰国国内长期反复发生政变,政局动荡不堪。1956年上半年,泰国出现了20多个政党。1957年,国防部长沙立·他纳功(Sarit Thanarat)发动了不流血政变,披汶逃亡国外,议会解散,宪法终止。1959年2月,沙立任总理兼任陆海空三军司令。1963 年12月,沙立病逝,其副手他侬·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元帅接任总理。

1973年,爆发泰国历史上著名的“10·14”事件,他侬政府倒台。1974年5月拉玛九世任命讪耶·探玛塞(Sanya Dharmasakti)为总理,这是国王自1932年以来首次直接干预泰国大选。1975年1月,泰国再次举行大选,克立·巴莫(Kukrit Pramoj)出任政府总理。1976年10月8日海军上将沙岳发动军事政变,推举他宁 ·盖威迁(Tanin Kraivixien)组织内阁。1977年10月,沙鄂·差罗如(Sangad Chaloryu)上将以“革命团”的名义又一次发动政变,三军最高司令江萨·差玛南(Kriangsak Chamanan)上将出任总理。1978年12月2日,泰国新宪法生效,次年成立江萨为总理的新内阁,但就任不到一年即辞职。1980年3月,国会提名陆军司令、国防部长炳·廷素拉暖(Prem Tinsulanonda)上将为政府总理并且借助国王的力量成功挫败了1981年和1985年的两次军事政变。炳 ·廷素拉暖总理还曾两次访问中国。1988年7月,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出任总理。1991年2月军事政变,武装部队总司令顺通·空颂蓬(Sunthon Khongsompong)和陆海空三军司令及警察总监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接管了国家权力,任命阿南·班雅拉春(Anand Panyarachun )为临时政府总理。次年3月经过大选,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素金达·甲巴允(General Suchinda Kraprayoon)上将出任总理,引发曼谷街头“五月流血”民主运动,在拉玛九世干涉下,素金达被迫辞职。1992年9月13日,泰国再次举行大选,以民主党为首的几个反对党在选举中获胜,组成了新的联合政府。民主党领袖川·立派(Chuan Leekphai)出任泰国第19任总理。1995年8月成立由 7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泰国党主席班汉·西巴阿差(Banharn Silpa-archa)出任内阁总理。1996年11月25日,泰国国王颁布谕令,任命新希望党差瓦立·永猜裕(General Chavalit Yongchaiyudh)出任泰国第22任总理。1997年初,差瓦立先后访问了6个东盟国家并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泰国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泰铢大幅度贬值,泰国经济日趋恶化。差瓦立总理于11月提出辞职,川·立派再次出任泰国总理。1998年他信·西那瓦(Thaksin Chinnawat)组建泰爱泰党,2001年1月的下议院选举泰爱泰党牵头组阁,他信出任泰国第23任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民选总理,并且成为首位“一党内阁总理”。2006年泰国发生“反他信”政治运动,军方发动“9·19”政变,推翻他信政府,前陆军总司令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总理。2008年他信密友沙玛·顺达卫(Samak Sundaravej)出任总理,自2008年5月起再次掀起反政府的运动浪潮,要求沙玛政府下台。9月9日沙玛被宪法法院判决违宪而解除总理职务后,人民力量党随即推举他信的妹夫颂猜·翁沙瓦(Somchai Wongsawat)于9月17日出任总理。2008年12月15日,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当选总理。2011年8月,以他信妹妹英拉(Pu)为总理的政府成立。2013年12月,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重新大选。

拉玛十世统治时期(2016年—)

2016年10月13日,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去世,哇集拉隆功国王即位,是为拉玛十世。2019年3月24日泰国举行新一届大选。6月5日新届国会上下两院投票选举总理,巴育·占奥差(Prayut Chan-ocha)高票当选连任。2020年8月,巴育改组内阁。2023年5月,泰国改革派反对党进步党(MFP)和民粹主义保泰党赢得大选,这意味着支持总理的保皇派军事政党失去了权力。2023年8月22日,民粹主义为泰党的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成为泰国新总理。

地理

位置境域

泰国地处亚洲东南部,经纬度为北纬5°30′—21°,东经97°30′—105°30′之间,位于东七区。国土面积51.312万平方千米,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尼、缅甸。其中海域面积2230平方千米,总海岸线为2637千米,其中暹罗湾海岸线1700千米,安达曼海岸线937千米。境域形状宛如象头,南北距离1620千米,东西宽775千米。泰国东南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湄公河为天然国界与老挝毗邻,东南与柬埔寨交界,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陆地边界线总长4863千米,其中与缅、老、柬、马来边界线长度分别为 1800千米、1754千米、803千米和506千米。

泰国

气候

泰国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普吉岛和甲米等地区则属于海洋性气候。全年分三季,即热季(2月中旬-5月中旬)、雨季(5月下旬-10月中旬)和凉季(11中旬-翌年2月中旬)。年平均气温27.7℃,其中热季平均最高气温可为34.5℃以上,最低气温为23.8℃;凉季平均最高气温为23.48℃,最低气温为20.53℃。

由于地形不同,泰国各地的气温有一定差异。东北部远离海洋,四季冷热分明,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5℃,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18.3℃。东部沿海,气候宜人,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9℃,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21.8℃。以首都曼谷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全年炎热潮湿,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5.5℃,而凉季的平均最低气温为21.1℃。南部普吉岛和甲米等地,年温差小,热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3.4℃,凉季平均最低气温为22.45℃。北部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为33℃,但很少存在真正闷热的月份。

泰国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但各地的雨季和降水量并不统一,北部、东北部以及半岛西海岸的降水量最多是在8月,中部和东南部在9月,半岛东海岸为11月。降水量最大的两个地区都濒临大海且处于迎风坡面,如东南沿海地区的达叻府年平均降水量为4767毫米,南部半岛的拉依府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32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中北部地区的素可泰府、甘烹碧府以及西部的达府和北碧府,年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东北部地区除了高原边缘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外,其他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0毫米左右。泰国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3000小时,平均日照时数在10小时左右,夏季日照时间大约在上午6点到晚上6点40分钟左右,12月至次年2月,日照时间相对会短一点,大约在上午6点45分至下午六点10分到6点半之间结束。

地质

从地质构造看,泰国大地构造位置上又处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古大陆三者相邻处,东部属于印支板块,西部归马来巽他板块(Sunda Plate)的一部分。向北经缅甸东北部可与中国西南三江地区近南北向构造带相连,向南经马来半岛和北加里曼丹则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近东西向构造带相接,从而使泰国地质构造线轮廓自北向南呈现出由NNW(北北西)向SEE(南东东)转化的特点。泰国西北部和北部是前寒纪隆起区,其向西与缅甸东,向东与老挝西北的前寒武纪隆起区相连,向南它很可能延到泰国东北部的呵叻高原之下。在现今清迈—南奔—北碧一线以西地区,自古生代至中三叠世是处于大陆架环境,接受了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其中大约在中奥陶世、早二叠世和早三叠世发生了海侵,构成了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岩性岩相的交替化)。在清迈—南奔—北碧一线以东地区比较接近陆地,则表现出许多层位的缺失,特别是中志留世以来,火山喷发活动使该区域地层具有明显的横向变化。

泰国

泰国西部大陆架的构造活动在古生代至中三叠世不断加强,在中志留世之前,除寒武系底部与前寒武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外,其他各段地层基本是连续沉积的。中志留世以后,受华力西晚期运动影响,局部地方二叠系与三叠系呈不整合接触,并且大约在344—266Ma(百万年)发生一次小规模岩浆侵入活动,而在二叠纪以后地壳不稳定性仍在加剧。直至中三叠世晚期,西部大陆架形成了NNW(东东西)向褶皱带。大约在212—198Ma(百万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岩体沿着褶皱带方向呈带状分布。晚三叠世以后,泰国基本上处于盆山构造环境,形成了呵叻盆地地形。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活动影响,侏罗纪早期西部局部地方发生中酸性火山喷发;晚白垩世初期呵叻盆地曾遭短暂的海侵;大约85—65Ma(百万年)之间半岛南部发生一次较大区域性岩浆侵入活动‚沿马泰边境一带形成近NNW(北北西)—SEE(南东东)向的花岗岩带;古近纪初呵叻盆地完全隆升为高原,而西部与南部一些构造盆地继续下陷;更新世又发生一次以玄武岩喷发为主的岩浆活动等等。经过漫长的构造演化,泰国如今在构造上大体可分如下4个分区:西部印支褶皱带、东北部中生代坳陷、半岛南部燕山晚期构造-岩浆带和泰国东南部包括泰国湾的新生代凹陷。

从地层上看,地层分区比较明显。东部主要为中、新生界,西部主要为古生界。泰国前寒武系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清迈、达府、东南春武里一带,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长石片麻岩、黑云母微斜长石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变质程度属角闪岩相。寒武系与奥陶系零星分布在泰国西北部清迈西部、南奔南部、夜丰颂南部及泰国半岛南部的也拉、是贪玛叻和德鲁道岛等地。西北部主要岩性为细粒至粗粒的砂岩和石英岩,半岛南部主要为红色页岩和砂页岩,说明泰国西北部寒武纪是处于大陆架沉积环境,南部半岛属于三角洲沉积环境。志留系—泥盆系分布范围比较广,扩展至中部北碧和东南部武春里一带,主要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杂砂岩。石炭系、三叠系分布广泛,但各有差别。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呵叻高原,西北部与半岛南部仅有零星出现,主要岩性为淡色、浅红色砂岩、砾岩;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呵叻高原,半岛南部有零星出现;第三系在西北部较发育其次在西部、半岛南部以及呵叻高原小范围出露;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流、海湾、海滩以及海洋中,主要为砾石、砂和黏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地形地貌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形复杂多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既有山岭、峡谷、高原,也有平原、洼地和海洋地区,其中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按地形特点,全国分为六大区域: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面积9.3万平方千米,80%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600米,为全国地势最高的地区,有泰国最高峰因他暖山(海拔2576米);东北部地区为呵叻高原,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由西向东南方向倾斜,形成呵叻和沙功那空两处盆地;中部地区大部分为平原,北部为山脉,南部为三角洲平原,河网密布;东部地区的北边为平原,中部为山地和丘陵,南边为沿海平原,近海处有大量的半岛、海湾和各种石滩;泰国西部地区为山脉,西部地区的部分平原与中部地区平原相连;泰国南部位于克拉地峡分布带上,狭窄的平原分布在中间,蒂迪旺沙山脉(Titiwangsa Mountains)构成了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的分界线。

泰国

除了常规的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外,泰国岩溶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5%左右,主要分布在泰国西部,呈南北向分布,从泰国北部湄宏顺(Mae Hong Son,又被称为夜丰颂府)高原岩溶区(北纬19.3°)到南部甲米省攀牙湾(Phang-Nga)滨海岩溶区(北纬8.5°),横跨近11个纬度。具体范围为沿马来半岛西岸泰国—马来西亚边界一直向北延伸到泰国—缅甸交界处的掸邦高原境内。受气候、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泰国的岩溶地貌由北至南有湄宏顺省北部为代表的泰国北部高原峰丛洼地坡立谷、以北碧府中部为代表的泰国中部峰丛洼地谷地、以攀牙湾地区为代表的南部滨海岩溶。

泰国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泰国的两大水系分别是湄南河水系和湄公河,还有许多其他水系和个别河流从泰国境内流入南部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泰国境内包括大大小小的河流约60多条,总长超过1.5万千米,其中湄公河、湄南河和蒙河三条主要河流占泰国国土总面积的65%,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泰国北部分布着宾河、汪河、庸河、难河、麦果河、录河、因河、白河;东北地区有蒙河、栖河、颂堪河;中部地区有湄南河、素攀河、湄公河、邦巴河、巴萨河、萨盖甘河;南部地区有克哩拉河、达比河、朗宣河、董里河、北大年河、甲武里河。此外,泰缅之间有甲武里河、麦赛河、洛河、梅河、萨拉翁河和丹劳河作为分界线;泰国和老挝之间有湄公河和棱河作为分界线;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有巴奥河、南赛河、胆河、功河和本南隆河等一些流量较小的河流作为分界线;泰国和马来西亚之间有哥洛河作为分界线。

泰国

湄公河(Mekong River)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上游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等地,被称为澜沧江,向南流经老挝,其中游至下游部分被称为湄公河,又先后向南流经泰国、柬埔寨、越南。湄公河总长4909千米,在泰国境内的河段长约825千米。受地势影响,泰国东北部的蒙河、颂堪河、莱河等支流分别向东汇入湄公河。

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又名昭披耶河,是泰国唯一一个从境内进入印度洋的河流,发源于泰国北部的滨河、永河、难河、巴塞河等几条支流汇合而成,长1352千米,年平均流量229.76亿平方米。该河流是泰国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7万平方千米,约占泰国总面积的1/3,流经泰国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

蒙河(Mun River)发源于那空叻差是玛(Nakhon Ratchasima)北通差县境内的翁山和拉曼山,全长641千米,流经武里南府、素林府、黎逸府和四色菊府,在乌汶府与湄公河交汇,境内流域面积达11.5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250亿平方千米,是泰国境内第二大河。

湖泊

泰国湖泊不多,南部半岛的宋卡湖是泰国最大的湖泊,东西宽20千米、南北长80千米,湖泊面积为1040平方千米,宋卡湖北面与海湾相连,因此其北部湖水略咸。此外位于中部那空素旺府的博拉碧湖(Bung Boraphet),面积 212平方千米。东北部沙功那空府的农汉湖中,面积170平方千米。此外,泰国还有一些较小的淡水湖,如乌隆府的公博哇丕湖和那空帕侬府的农雅湖,面积不足100平方千米。

水利

泰国拥有悠久的灌溉发展历史。在过去的七个世纪里,历任君主建造了堰、运河、蓄水坝、运输系统等。现代灌溉发展始于1902年,当时拉玛五世国王聘请了一位荷兰水利工程师来制定先进的灌溉系统计划。1957年,湄南河大坝,随后,主要蓄水库竣工,1964年普密蓬大坝(Bhumibol Hydropower Station)和1971年诗丽吉大坝(Sirikit Hydropower Station)。从那时起,泰国建造了许多带有运河系统的大型,中型和小型蓄水坝和堰,以服务于扩大的灌溉区域。截至2020年,泰国总共有682座水坝,其中33座是大型水坝;517座中等蓄水池,总蓄水量为4799立方米,4156个被归类为小型水库。

拉贾普拉巴大坝(Rajjaprabha Dam)是素叻他尼府班塔昆(Ban Ta Khun)区内的一座多用途水坝。其目的是发电、灌溉、防洪和捕鱼。于1982年2月9日开始施工,1987年9月30日建成,大坝高95米,长761米,容量为5.639亿立方米,覆盖面积达185平方千米,该发电厂拥有三台80兆瓦的发电机,总发电量为240兆瓦。拉玛九世将其命名为Rajjaprabha”,意思是“王国之光”,由于其风景又被称为“泰国桂林”,部分湖泊在考索国家公园的监督下。

普密蓬大坝(Bhumibol Dam)位于泰国达府(Tak)桑高县,是湄南河支流平河上的一座混凝土拱坝。1957年7月25日,普密蓬·阿杜德国王陛下授予皇家许可,允许在大坝上使用吉祥的名字“普密蓬”。1964年5月17日,工程竣工后,普密蓬国王陛下按下了第一台发电机的启动按钮。水坝高154米,蓄水量达13.642亿立方米,坝基的水电站由八个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为779.2兆瓦。朱拉蓬大坝(Chulabhorn Dam),前身为“南佛姆大坝”,位于那空拍侬府(Tambon Thung Phra)。该工程于1970年开始,自1972年10月起完工并为该系统供电。大坝水库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淡水鱼类养殖源地。大坝为旱季种植提供灌溉。由于周围风景优美,全年气候凉爽宜人,朱拉蓬大坝被誉为“泰国瑞士”。

潮兰湖(Cheow Lan Lake)水库,位于泰国素叻他尼府(Changwat Suratthani)的考索国家公园,是一个185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在1987年由泰国发电局(EGAT)建造。

华洞道水库(Huay Tueng Thao Reservoir)位于清迈府,是普密蓬国王陛下为解决附近地区缺水问题而修建的。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泰国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干旱土纲外,有九种土纲分布。其中新成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2%,主要分布于泰国海湾沿岸的低地上,大部分属于潮湿新成土,排水良好的新成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砂丘和有沙质沉积物的阶地和海滩;变形土约占全国面积的1.34%,主要分布在中央平原与中央高地的石灰岩区,大部分为湿润变性土和半干润变性土;始成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11%,主要是潮湿新成土,分布于昔日的泛滥平原和低阶地上,此类土壤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软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主要集中与中央平原南部的泥灰岩地区,泰国仅见湿润软土和潮湿软土两种;灰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主要见于泰南半岛和沿海海湾的海滩和沙丘地上,仅见腐殖质灰土;淋溶土分布广泛,占全国土地面积的9.37%,最多为潮湿淋溶土,主要见于中北部平原的低阶地上;老成土是泰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4.5%,其中潮湿老成土、半干润老成土和湿润老成土最为常见,腐殖质老成土较少,限于北部高地;氧化土和有机土各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26%、0.16%。按成土条件划分土类,泰国都属于砖红壤。

泰国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在泰国已发现和勘查的矿种有60种以上,其中钨、锡、铀、钾石盐、宝玉石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这些矿产资源可分为三类,即燃料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燃料矿有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油页岩,泰国天然气最大储量为5464亿立方米,石油最大储量为1.64亿吨,目前在泰国以发现油气田19个,主要分布在泰国湾、安达曼海、南部平原、中部平原、呵叻高原和北部山间盆地,美国雪佛龙公司经营的本扎玛油田是泰国最大的海上油田,泰国湾的邦库气田是泰国最大的天然气田,泰国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烟煤,其中80%分布在北部的清迈府、南奔府、达府、帕府和乌达叻滴府一带。

金属矿有锡、钨、锑、铅、锰、铁、锌、铜、钼、镍、铬、铀、钍等,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中部和北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钨是仅次于锡的重要矿产品,主要分布在清莱府、清迈府、夜丰颂府等地区。非金属矿有钾盐、萤石、重晶石、石膏、岩盐、杂盐(光卤石)、磷酸盐、高岑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泰国是世界萤石主要生产地,储量约为115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奔府、清迈府、夜丰颂府等地;重晶石储量为3353万吨,分布在那空是贪玛叻(洛坤)府、莱府、清迈府和素叻他尼府;石膏产地主要分布在披集府、那空沙旺府、南邦府等地;岩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猜也奔府、那空叻是玛府等地,储量29亿吨。

非金属矿主要有叻武里府、巴蜀府、南邦府的磷酸盐;南邦府、乌达叻滴府的高岭土;占他武里府、清迈府的石墨;乌达叻滴府的石棉、滑石;沙拉武里府、那空沙旺府的大理石等等。此外泰国还生产各类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黄玉尖晶石、电气石、锆石、石英、翡翠等,占他武里府的宝石产量占全国的70%。

水资源

泰国的降水量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少,泰国每年降雨量约800亿立方米,扣除蒸发、蒸散和入渗后,剩余部分为2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如图)。泰国的地下水系统主要由有约4亿立方米的降雨量和河流渗漏补给。水文平衡研究估计,泰国每年有大约12.5%至18%的降雨量会渗入土壤,大约9%的降雨量会到达含水层。然而,这只适用于如北部高地、中部平原上游和海湾沿岸平原等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区。对于其他流域,如曼谷和呵叻高原等下中部平原的流域,估计只有5-6%的降雨量到达含水层。

地区

集水区(平方千米)

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

降雨量(百万立方米)

径流量(百万立方米)

北部

169640

1280

217140

65140

中部

30130

1270

38270

7650

东北部

168840

1460

246500

36680

东部

34280

2140

73360

22000

西部

39 840

1520

60560

18170

南部

70140

2340

164130

49240

总量

512870

-

799960

198880

能源资源

泰国长期以来一直促进和支持能源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已从多方面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包括太阳能,风能,小型和大型水力发电厂,生物质,沼气,城市固体废物(MSW),地热发电和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泰国的水力发电每年可发电190亿度。截至2018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3603兆瓦,较2017年增长1%。泰国风能资源较好,境内50米高度风速每秒5.5米。截至2018年底,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1018兆瓦,较2017年增长62%。泰国光照资源丰富,全国平均每平方米单日日照辐射发电量为4.129千瓦时。截至2018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572兆瓦,较2017年增长1%。

2018年,泰国的发电总量为178亿千瓦时。其中,天然气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5.17%,煤炭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22%,生物质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62%,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0%,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0%,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0.56%。根据2022年数据统计,电力行业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同比2012年增加了2倍。其中,生物质发电厂(约 29%)和太阳能(约 25%)以及水力发电(约25%)占大多数,其次是风能(约13%)、沼气(约5%)和城市固体废物(约3%)。

动物资源

泰国家禽养殖主要以鸡鸭饲养为主,尤以养鸡生产发展见长;泰国水产养殖主要以淡水养殖和咸淡水养殖为主,淡水养殖主要养殖种类为对虾、贻贝、尖吻鲈、罗非鱼、杂交鲇鱼、银无须鲃、罗氏沼虾、蛇皮毛足鲈等; 咸淡水养殖主要种类是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翡翠股贴贝、泥蚶和牡蛎。

植物资源

泰国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黄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此外,泰国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在2017 至2022年间,泰国是东南亚第一大优质草药原料和草药产品出口国,价值超过122.11亿泰铢,有姜黄、穿心莲、黑沙姜、积雪草、余甘子、高良姜、生姜、沙姜、芦荟、葛根、苦瓜、白粉藤、卡痛、大麻、印度草等。

海洋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泰国的泰国湾和安达曼湾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洋渔场,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渔产品集散地,全国77个府市中有23个临海,良好的地理条件使泰国具备了发展海洋渔业的天然优势。泰国的海岸线分东西两侧,天然形成泰国东、西两块海洋渔业产区。东侧接泰国湾,是泰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区,渔场面积为3428万公顷,最高持续渔获量91万吨,其中中上层鱼类14万吨,底层鱼类77万吨;西侧通安达曼海,渔场面积为1942万公顷,最高持续渔获量29万吨,其中包括中上层鱼类9万吨,底层鱼类20万吨。泰国海洋渔业资源种类丰富,经济鱼类约有850多种,其中中上层鱼类包括青干金枪鱼、马鲛鱼、小沙丁鱼、羽鳃鲐等;底层鱼有鳝鱼、金线鱼、石首鱼、大眼鲷等;另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生物,如鱿鱼、对虾、蛤、梭子蟹和乌贼等。

海洋矿产资源

泰国的石油天然气大部分来自沿海大陆架和海洋区域。和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泰国海洋油气资源相对匮乏,2016年底泰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为4亿桶和0.2万亿立方米,储产比分别为2.3和5.4,即保持2016年的产量,2016年底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能持续2.3年和5.4年,远低于50.6年和52.5年的世界平均值。2016年底,泰国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0.1%,而2016年底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比重更是低于0.05%。

生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同时泰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泰国拥有包括近1000种鸟类、1721种陆生脊椎动物、2000种海鱼、11900种海洋无脊椎动物、2000种海洋软体动物、294种哺乳动物、360多种爬行动物物种、160多种两栖动物、淡水鱼570种。以及7000种已知的节肢动物。但另一方面,泰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偷猎、农业扩张和非法木材采伐造成的森林砍伐、破坏性捕捞做法、污染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发展造成的干扰,同时随着外来物种的引进,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土著牲畜数量大幅减少。1975年泰国政府将长尾猴、大灵猫、野象等170余种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将虎、金钱豹、黑熊等29种动物被列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根据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显示,已有65中哺乳动物、67种鸟类、42中爬行动物、12中两栖动物、154种鱼类、16种软体动物被纳入受威胁物种。139种动物被列为濒危物种,351种属于易险物种。如印度支那豹在21世纪之后在泰国北部和中南部森林公园当中不再有记录,2017年,爪哇野牛的数量大约在5000到8000之间、野生亚洲水牛约为2500只、印度象数量至少下降了75%,伊洛瓦底江豚种群数量在2023年不断减少,全球仅存约90头。林牛(kouprey)现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植物多样性

泰国位于主要的生物地理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植被,既有来自中国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温带植物和亚高山植物,也有来自中南半岛的热带植物。泰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泰国拥有约15,000种植物,占世界总量的8%。。根据以往关于泰国植物区系的报道,共有318属826种,可以分为四组:蕨类植物(11科20属22种),裸子植物(6种)、单子叶植物(11科90属219种)和双子叶植物(51科206属579种),但根据202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表示,泰国已有99种濒危植物,如Wrightia lanceolata Kerr(柳叶苣苔属的一种),以及120种易危植物,如Caulokaempferia thailandica K. Larsen(大苞姜属的一种)、Crinum thaianum(文殊兰属的一种)。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全国森林面积约199604 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39%。森林主要有常绿林和落叶林两大类,常绿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 60%,包括热带常绿林、针叶林、沼泽林和海滩林;落叶林则主要沿泰国的干旱带分布。2014 年至 2019 年,皇家森林局 (RFD) 进行了重新造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31% 左右。泰国的热带性竹子至少有80种,包括泰国本土和来自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引进物种。Dendrocalamus khoonmengii(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呵叻府的考莱公园)、Phuphanochloa speciosa(主要分布在泰国东北部地区沙功那空府的盘山国家公园)和Temochloa liliana(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素叻他尼府的潮兰湖)是泰国特有的竹子种类,在其他国家都少有发现。

泰国

生态保护区

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泰国政府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禁猎区。2005年,泰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达9.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3%。其中,国家公园103处,总面积528万公顷;森林公园84处,总面积958万公顷;野生动物保护区55处,总面积357.5万公顷;禁猎区56处,总面积43.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曼谷、清莱府、清迈、大城府、碧武里府等地。

泰国生态公园

类型

名称

森林公园

考艾国家森林公园(Khao Yai National Park)它成立于1962年,要位于呵叻府,延伸到巴真武里府,北标府和那空那育府,高1351米的考罗姆山是公园内最高的山峰

考索国家公园(Khao Sok National Park)是1980年公布的第22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素叻府的 Amphoe Phanom和Ban Takhun,共占地739平方千米

奎布里国家公园(Kui Buri National Park)成立于1999年,位于巴蜀府,占地面积969平方千米

四面佛国家公园(Erawan National Park)成立于1975年,是泰国的第12个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50平方千米

因他暖山国家公园(Doi Inthanon National )位于泰国北部清迈府,占地面积482平方千米,海拔在800—2565米之间,被誉为“泰国屋脊”的因他暖山位于此

岗卡章森林保护区(Kaeng Krachan National Park)

湿地公园

曼谷班嘉琦缇公园(Benchakitti Park)位于泰国曼谷,开放于1992年

自然保护区

通艾—会卡肯(Thung Yai-Huai Kha Khaeng)于1972年和1974年分别设立Thung Yai Naresuan森林公园和Huai Kha Khang森林公园

富娶(Phu Khiao)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猜也奔府,占地1,560平方千米

考帕 - 邦克拉姆(Khao Phra - Bang Khram)野生生物保护区,位于泰国南部甲米府,约183平方千米

考帕泰奥(Khao Phra Thaeo)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普吉岛中东北侧的他朗区,占地约23平方千米,最高点是考帕山,海拔442米

四面佛国家公园

四面佛国家公园位于泰国西部北碧府的特纳塞林山,它成立于1975年,是泰国第12个国家公园,占地550平方千米。公园内主要景点是七层四面佛瀑布(7-tiered Erawan Falls),是泰国最受欢迎的瀑布之一。公园和瀑布的名称是印度神话中的三头白象命名。公园约80%是落叶混交林,其余位于落叶龙脑香和干燥常绿森林深处的高海拔地区。该公园由石灰岩丘陵,平原和许多溪流组成,海拔在165至996米左右。

自然灾害

泰国主要自然灾害为气象灾害影响。由于降水不均和水资源存储的问题,干旱或洪灾也不时发生在泰国,同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泰国中部地区湄南河流域沿岸在多雨季节洪涝灾害频发。此外泰国地处印度洋板块地震活动带,造成了不同程度地质灾害,如地震、海啸等。2011年3月24日,泰国北部泰缅边境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泰北地区有明显震感,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1年10月,包括曼谷在内的多个省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造成近700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上万亿泰铢。

行政区划

行政区

截至2023年,泰国中央行政府以下的行政区分为府(changwat)、县(amphoe)、乡(village)、村(tambon)4级划分,共有76个府(除曼谷以外),下设878个县、7255个区、74955个行政村。从地理位置上看,泰国分为泰北、泰中、泰东北和泰南4个区域。泰国北部有17个府,总面积为16.96万平方千米;中部平原有25个府,总面积为10.23万平方千米。东北部地区有20个府,总面积16.88万平方千米。南部地区有14个府,总面积为7.07万平方千米。各府府尹为公务员,由内政部任命。中部平原首都曼谷是唯一的中央直辖市,曼谷市长由直选产生。

泰国行政区

区域

中文

泰文

英文

面积

中部地区

曼谷

กรุงเทพฯ

Bangkok 

1568.7平方千米

红统府

อ่างทอง

Angthong

968.4平方千米

北柳府(又称差春骚府)

 ฉะเชิงเทรา

Chachoengsao 

5351平方千米

大城府(又称阿瑜陀耶府)

 พระนครศีอยุธยา 

Ayutthaya 

2556平方千米

猜纳府

ชัยนาท

Chainat  

2469平方千米

北碧府(又称甘乍那武里府)

  กาญจนบุรี

Kanchanaburi   

1.95万平方千米

华富里府

ลพบุรี  

Lopburi  

6199平方千米

那空那育府

นครนายก

Nakhonnayok 

2122平方千米

佛统府(又称那空巴统府)

   นครปฐม

Nakhonpathom  

2168平方千米

暖武里府

 นนทบุรี 

Nonthaburi 

622平方千米

巴吞他尼府

ปทุมธานี  

Pathumthani 

1526平方千米

 佛丕府(又称碧武里府)

   เพชรบุรี

Phetchaburi

6225平方千米

 巴真武里府

  ปราจีนบุรี

Prachinburi

4762平方千米

  巴蜀府

 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 

Prachuapkirikan 

6367平方千米

叻丕府(又称叻武里府)

 ราชบุรี 

Ratchaburi 

5196平方千米

北榄府(又称沙没巴干府)

สมุทรปราการ  

Samutprakan 

1004平方千米

龙仔厝府(又称沙没沙空府)

สมุทรสาคร

Samutsakhon   

872平方千米

夜功府(又称沙没颂堪府)

สมุทรสงคราม   

Samutsongkham   

416平方千米

北标府(又称沙拉武里府)

 สระบุรี

Saraburi

3577平方千米

信武里府

สิงห์บุรี   

Singburi    

822平方千米

素攀武里府

   สุพรรณบุรี  

Suphanburi  

5358平方千米

尖竹汶府(又称占武里府)

   จันทบุรี

Chanthaburi  

6338平方千米

春武里府

จังหวัดชลบุรี

Chon Buri

4363平方千米

罗勇府

 ระยอง

Rayong 

5196平方千米

沙缴府

 สระเเก้ว 

Sa kaeo

7195平方千米

达叻府

   ตราด  

Trat  

2819平方千米

北部

清迈府

  เชียงใหม่ 

Chiangmai     

2万平方千米

清莱府

  เชียงราย

Chiangrai

1.17万平方千米

 甘烹碧府

    กําเเพงเพชร

Kamphaengphet

8607平方千米

南邦府

   ลําปาง   

Lampang

1.25万平方千米

南奔府

 ลำพูน 

Lamphun  

4506平方千米

夜丰颂府

เเม่ฮ่องสอน    

Meahongson  

1.27万平方千米

北榄坡府(又称那空沙旺府)

นครสวรรค์

Nakhonsawan 

9597平方千米

难府

 น่าน

Nan

1.15万平方千米

  帕耀府

พะเยา  

Phayao

6335平方千米

碧差汶府

พชรบูรณ์

Phetchabun

1.27万平方千米

披集府

  พิจิตร   

Phichit    

4531平方千米

 彭世洛府

พิษณุโลก 

Phitsanulok   

1.08万平方千米

 帕府

     เเพร่    

Phrae 

6536平方千米

 素可泰府

สุโขทัย

Sukhothai  

6596平方千米

达府

  ตาก  

Tak 

1.64万平方千米

乌泰他尼府

 อุทัยธานี  

Uthaithani 

6730平方千米

程逸府 (又称乌达叻滴府)

 อุตรดิตถ์  

Uttaradit  

7838平方千米

南部

 春蓬府

ขุมพร   

Chumphon    

6009平方千米

甲米府

กระบี่     

Krabi  

4709平方千米

 洛坤府(又称那空是贪玛叻府)

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 

Nakhonsithammarat 

9942平方千米

陶公府(又称那拉惕瓦府)

นราธิวาส   

Narathiwat

4475平方千米

北大年府

 ปัตตานี     

Pattani    

1940平方千米

 攀牙府

  พังงา  

Phangnga  

4170平方千米

博达伦府(又称高头廊府)

 พัทลุง  

Phatthalung 

3424平方千米

  普吉府

    ภูเก็ต  

Phuket 

543平方千米

拉侬府

ระนอง 

Ranong

3298平方千米

沙敦府

  สตูล  

Satun 

2479平方千米

  宋卡府

    สงขลา 

Songkhla    

7394平方千米

素叻他尼府

สุราษธานี 

Suratthani  

1.29万平方千米

董里府

    ตรัง 

Trang

4917平方千米

 也拉府 

ยะลา   

Yala  

4521平方千米

东北部

安纳咋能府

 อำนาจเจริญ 

Amnat Charoen

3161平方千米

武里南府

 บุรีรัม    

Buriram    

1.03万平方千米

 猜也奔府

 ชัยภูมิ 

Chaiyaphum     

1.28万平方千米

加拉信府

   กาฬสิน 

Kalasin      

6946平方千米

 孔敬府

 ข่อนเเก่น      

Khonkaen 

1.09万平方千米

黎府

เลย   

Loei    

1.14万平方千米

玛哈沙拉堪府

    มหาสารคาม  

Mahasarakham

5291平方千米

 莫达汗府

 มุกดาหาร   

Mukdahan   

4339平方千米

那空帕侬府

   นครพนม

Nakonphanom   

5512平方千米

 呵叻府

    นครราชสีมา

Nakonratchasima 

2.05万平方千米

廊莫那浦府

หนองบัวลำภู 

Nongbualamphu

3859平方千米

廊开府

หนองคาย  

Nongkhai 

3027平方千米

黎逸府

 ร้อยเอ็ด 

Roi-et  

8299平方千米

色军府(又称沙功那空府)

 สกลนคร     

Sakonakon   

9605.8平方千米

  四色菊府(又称是刹吉府)

  ศรีสะเกษ 

Sisaket       

8840平方千米

素林府

 สุรินทร์       

Surin  

8124平方千米

乌汶府

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

Ubonratchathani 

1.57万平方千米

耶梭通府

 ยโสธร  

Yasothon  

4161平方千米

乌隆府

อุดรธานี 

Udon Thani

1.17万平方千米

汶干府

บึงกาฬ

Bueng Kan

4305平方千米

主要城市和区域

泰国

曼谷

曼谷是泰国的首都,位于湄南河下游,距出海口约15千米,人口约1082万,是泰国最大的城市。曼谷市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1782年以前,曼谷只是一个小渔村。1782年,曼谷王朝一世王昭披耶·扎克里(Chao P'ya Chakri)推翻吞武里王朝定都曼谷,建制为“京都府”。1971年,泰国政府将一河之隔的吞武里府与京都府合并,仍称京都府,亦称曼谷市。现曼谷市仍为府的建制,下辖50个区。曼谷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除王宫、中央政府、议会各机关等都在曼谷外,全国绝大部分工业、商业、银行、高等学府等几乎都集中在曼谷。曼谷不仅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枢纽,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航空港之一。曼谷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全市商店林立,服务行业分布比较均衡,还有多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饭店,旅游业十分发达。曼谷市华人较多,市区内的耀华力路、三聘街、石龙军路等都是华人比较集中的街道,有“曼谷唐人街”之称。

清迈府

清迈府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和泰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泰国北部,距曼谷约696千米,海拔310米,面积20107平方千米,人口约177.9万。清迈府下辖25县、204镇、2066村。清迈北部与缅甸接壤,东北部隔清莱府与老挝相望。清迈市始建于公元1296年,是兰纳古国的首都,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清迈西北部为山区,居住着阿卡、苗、瑶、侗、克伦等山地少数民族。清迈府主要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畜牧、餐饮、木材加工、建材和纺织等,出产大米、黄豆、大蒜、葱头、龙眼和荔枝等。清迈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普屏行宫、素贴山双龙寺、兰花园、美莎大象园、茵塔农国家公园和乃帕萨夜市等。清迈还每年举办宋干节、水灯节和花卉节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清迈交通、通讯设施便利,酒店、餐厅、超市众多,人民热情好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呵叻府

呵叻府(Chang Wat Nakhon Ratchasima)位于泰国东北部,素有“东北门户”之称,下辖32个县,人口263.32万(截至2023年),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曼谷。总面积20453.96平方公里,是泰国面积最大府。呵叻府历史悠久,孟王朝和高棉文化遗迹众多,其中披迈石宫最为有名,建于公元968至1001年,被喻为“泰国的吴哥窟”,2009年1月已申报为世界遗产。呵叻府传统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也是泰国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丝织品和陶器等手工艺品久负盛名。每年最流行的庆祝活动是3月底至4月初举办的陶顺娜丽巾帼英雄节,陶顺娜丽巾帼英雄纪念碑是当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芭提雅

芭提雅(泰文名:พัทยา,英文名:Pattaya)原名帕塔亚,隶属于春武里府,地处曼谷湾的西部,距曼谷154千米,地理位置优越 ,距离曼谷机场仅有160公里。 有芭堤雅海滩、乔木提恩海滩(南海滩)和拉库拉海滩(北海滩)。13 世纪的芭提雅曾是那莱王休息的地方,越南战争期间美军驻扎在此地。美国撤军后,芭提雅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根据1978年泰国城市管理办法,芭提雅成为特别了管辖区,拥有独立行政权。

政治

政体

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国家主权和统一的象征。通过国会行使立法权、通过政府行使行政权、通过法院行使司法权。

议会

1946年,泰国首次成立由上下两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上议院审议或推迟颁布下议院通过的法律。首届80名上议员由下议院178名下议员间接选举产生,下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947年新宪法规定上议员由国王任命产生,下议员仍由民选产生。1951年泰国政变当局将上下两院合并,规定议员由直接选举和任命制产生。1968年,新宪法制定完成并恢复实施两院制议会。1991年宪法颁布后,上下两院制议会一直保留并延用至今。

议会成员

泰国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两院可依据宪法规定举行联席会议。下议院议长为议会议长,上议院议长为议会副主席。上议院由150名上议员组成,其中直选制上议员76名;其余74名为遴选制上议员。上议员每届任期为6年,上议员不得连任两届,任期满后须继续履行职责直至产生新一届上议员。

下议院由480名下议员组成。其中选区制下议员400人,比例制下议员80人。每届任期4年。每届下议院自选举之日起任期4年。期间不允许拥有下议员议席的政党相互兼并。下议院结束任期后45天内国王须御准新的大选日期,全国须在同一天举行大选。

议会形式

议会会议分年度例会、年度立法会及特别会议三种形式。会议国会由国王召集,并由国王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从下议员选举日算起,30日内须召开首次国会全体会议,暨年度例会首次会议,是为本届国会本年度第一次国会联席会议例会。会首次全体会议后,上、下议院的年度例会和年度立法会交替召开,上、下议院各自召开会议,国会主席可视情批准召开议会秘密会议。除特别会议外,年度例会及年度立法会会期均为120天,闭会前由下议院规定下一次会议的会期,期间为休会期。如需提前休会,须经两会过半数议员投票通过方可实施。未经国王御准,不得延长会期。。在讨论商讨以下6点: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审议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监督内阁成员及政府工作;审查通过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宣战或停战令;通过王位继承人人选及摄政王人选,修改宫廷法中有关王位继承条款时,需要召开上、下议院的联席会议。

议会职权

依据泰国宪法,议会职权主要包括立法权(制定宪法附加法、制定法律条例)、监督权(监督有关法律的制定是否违宪、监督国家管理工作)、预算审批权、人事权(推荐或罢免政府、议会、法院及其他独立机构主要成员)等。

宪法

1932年,民党发动六月革命夺取政权,宣布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泰国的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泰国的宪政开始。1976 年至1991年由于政坛党派林立,政府更迭频繁又先后颁布了5部宪法。1992 年泰国爆发 “黑色五月”事件,军人势力退出泰国政坛。1997 年颁布的宪法是泰国的第 16 部宪法。宪法草案由专门委员会拟定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泰国社会各界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要求,是泰国有史以来最为民主和自由的一部宪法,是泰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预示着泰国步入宪政的新阶段。2006 年10月颁布实施临时宪法。2007 年颁布了泰国第18部宪法。

现行宪法系泰国第20部宪法,于2017年4月6日经哇集拉隆功国王御准生效,分为总章、 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基本国策、国会、内阁、法院、宪法法院、独立机构、检察机构、权力监督、地方行政、宪法修订、国家改革等16章279款。

政党

民主党

泰国历史最悠久,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成立于1946年4月6日,党员人数超过17万人。其成员主要来自政界、法律界、经济界以及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政策趋向于维持君主立宪制度,维护泰国中产阶级利益。2019年5月,朱林(Jurin Laksanawisit)当选民主党新党首。民主党作为当前联合政府成员,掌控商业部、农业与合作部和社会发展与人类安全部。

国民力量党

国民力量党是在2018由现任泰国军政府中的部分平民阁员所创立的亲军方和主张保守主义的政党。2019年3月举行的议会下议院全国选举中,国民力量党获得选票数量第一,是现任联合政府中掌控部委席位最多的党派,包括国防部、能源部、财政部、外交部、教育部、劳工部、内政部、工业部、文化部、数字经济与社会部等。

泰自豪党

2008年11月5日成立,创始人是披帕·普隆瓦拉蓬,党员7.5万人,2019年大选时主张以“大麻自由化”推动发展泰国经济,现任党首阿努廷当选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泰爱泰党

曾是泰国的主要政党之一,1998年由前总理他信创立并任党魁,2001年至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前为执政党。2007年泰爱泰党被判在大选中舞弊罪名成立,遭解散。部分党员在泰爱泰党解散之后加入1998年成立的人民力量党,该党被视为泰爱泰党的化身。2007年,人民力量党在大选中获得多数票,并与其它五党共同组成联合政府。2008年12月,宪法法院裁定人民力量党在2007年的大选中贿选罪名成立,予以解散。后人民力量党再被解散,部分党员重新成立为泰党。

为泰党

成立于2007年9月20日,创始人是班中萨·翁拉达纳万,为泰党与泰国前总理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主张上一脉相承。该党曾于2011年7月3日的国会选举中赢得500个议席中的265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和执政党,该党总理候选人前总理他信·西那瓦的妹妹英拉·西那瓦出任泰国第28任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后因“大米贿渎职案“被泰国最高法院判决罪名成立,英拉流亡海外。2019年3月举行的议会下议院全国选举中,为泰党获得下议院席位数量最多,成为最大反对党。2023年为泰党人赛塔·他威信当选泰国总理,重新组建内阁成员。

远进党

成立于2014年5月1日,原名泰国共同发展党,创立之初以“共同发展,打击腐败,坚持泰国特色”为口号。2020年5月,原新未来党副秘书长披塔被当选为远近党党首,支持者以年轻群体为主,反独裁,反巴育,主张民主,该党在社交平台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元首

国王哇集拉隆功是为拉玛十世。2016年10月即位。2019年5月4日至6日举行加冕仪式。泰国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泰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宗教的最高护卫者。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君主,国王在政治领域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宪法规定,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加以指责和控告;国王有权召集国会会议,解散下议院,任命总理,并可根据总理建议让内阁成员离职;在紧急情况下,有权颁布具有与国会法令相同效力的法令;有权与外国签订协定,在国会同意后,有权决定宣战、赦免、任免法院审判官、各部次长、厅长或与此相当职务的军职和文职官员。2023年10月泰国现任国王为哇集拉隆功国王,现任总理是为泰党的赛塔·他威信。

政要

职务

姓名

国王

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

总理兼财务部部长

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

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

副总理兼商业部长

普坦(Prasert Chanthararuangthong)

副总理兼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

帕察纳瓦(Patcharawat Wongsuwan)

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班彼(Parnpree Bahiddha-nukara)

副总理兼能源部长

皮拉潘·萨利拉塔维帕克(Peeraphan Salirathaviphak)

国防部部长

苏丁·昆桑(Sutin Klungsang)

注:截止到2023年9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国际关系

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泰国政府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的口号,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和平共处。泰国在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扩大同中国、日本及西欧等国的“合作基础”,努力改善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的“真正伙伴关系”。并于1988年提出“变印度支那战场为市场”的口号,采取更加弹性的外交政策,主动加强与印度支那国家的经济往来;继续增进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与合作,在“南北关系”和“东西关系”中起积极的桥梁作用。进入21世纪,泰国他信政府提出了“新思维、新做法”的执政口号。为了给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泰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同时争取和发挥泰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权,他信政府在外交上推行“进取性”外交政策。2011年英拉上台之后,强调经济联系在外交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扩大与邻国特别是东盟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投资、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提出泰国要为在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做好准备。继续深化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以及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泰国的建设性作用。

泰国是东盟最早的发起国之一。2013年至2015年作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积极推进东盟一体化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地区论坛(ARF)、博鳌亚洲论坛(BFA)、澜沧江—湄公河合作(GMS)等多边合作组织的成员。

与东盟的关系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的前身)最早的发起国之一。1961年泰国和当时的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成立了东南亚联盟;1967年,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联合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时泰国还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之一。泰国在地缘政治上位于东盟地区的核心地带,是东盟的物流、贸易和金融中心,2022年8月31日,泰国参与东盟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在2018年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决定到2022年将根据不断变化的贸易模式对东盟自贸协定进行升级,包括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东盟与对话伙伴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5份贸易协定,即东盟分别与中国、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的自贸协定。

与柬埔寨的关系

泰国与柬埔寨在边境柏威夏寺附近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柏威夏寺建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所有,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国有关柏威夏寺的主权争议升级,双方在该区域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互有人员伤亡。

2009年11月4日,柬埔寨宣布正式任命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为柬首相洪森和柬王国政府顾问以来,泰柬关系出现紧张。两国于5日互相召回驻对方大使,12日又各自驱逐1名对方的外交官,27日,柬埔寨政府正式宣布废除与泰国政府签署的关于修建柬埔寨68号公路的贷款协议。双方同意避免采用武力手段解决边境争端。

与越南的关系

古代泰、越两国“曼陀罗体系”与“亚朝贡体系”的竞争长期主导中南半岛地区秩序。冷战结束之后,泰国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成为地区经济中心的诉求;而越南也表明想要成为连接中南半岛和东盟的桥梁。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次区域合作制度和具体项目的竞争。制度层面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之间的竞争,如黄金四角(QEC)、三河流域机制(ACMECS)和柬老越三角(CLV)、柬老缅越四国机制(CLMV);二是同一制度内围绕规则设定的较量,湄公河委员会成立之时两国关于具体规则的分歧和竞争是典型案例。在具体项目推进中的竞争表现在对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争议。泰国由于国内发展电力需求支持老挝沙耶武里大坝建设;越南为了湄公河三角洲发展利益对此表示担忧和反对。

与马来西亚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马来西亚和泰国之间建立着密切友好的国防与外交关系。2023年9月22日 ,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和马来西亚总理拿督斯里安瓦尔易卜拉欣(Datuk Seri Anwar Ibrahim)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UNGA)期间举行会议,同意深化贸易,投资和旅游合作。

与中国的关系

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8月,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就推进中泰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2年4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10月,两国政府发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2017年9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2019年11月,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声明》。两国互设大使馆,中国在泰清迈、宋卡、孔敬设有总领馆,在普吉设有领事办公室。香港在曼谷设有驻泰经贸办事处。泰在广州、昆明、上海、香港、成都、厦门、西安、南宁、青岛设有总领馆。

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6月,两国签署《扩大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协议》。2012年4月,两国签署《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2014年12月,两国央行签署《关于在泰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01年,两国国防部建立年度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中泰双方成立了泰中友好协会(1976年)、中泰友好协会(1987年)。

与美国的关系

1833年,泰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之间,军事和安全合作是泰美关系的基础。1954 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马尼拉公约》),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在越南战争期间泰国一直与美国合作,美国向泰国提供安全援助。美国于2003年给予泰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

重要的泰美合作:泰美联合军演“金色眼镜蛇”从1982年开始连续举行,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美国是泰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是泰国第二大外国投资者,美国是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主要出口产品有电脑设备及零件等,美国是泰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主要进口有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泰美两国于2013年8月6日签署了科技协议。双方同意推动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和环境领域的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于 2016年3月7—8日在曼谷举行,2016年10月19日至22日举办了STEM教育区域研讨会,泰国和美国建立了三边公共卫生伙伴关系。

国际组织

泰国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地区论坛(ARF)、博鳌亚洲论坛 (BFA)、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入国际竹藤组织。2008年泰国正式成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

军事

军事力量

泰国军队共包括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分支,其中陆军占据泰国军事力量中的主导地位,包括骑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17个兵种。在军事力量上,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军事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之一。2023年数据显示泰国军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24位。泰国还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拥有直升机航母的国家(差克里·纳吕贝特号——世界上最小的一艘航母)。2017年泰国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截至2020年泰国皇家武装部队已有360850名现役人员和200000名预备役人员。截止至2022年底,泰国军费57亿美元。

军事制度

泰国于1905年引入征兵制度,1954年颁布《兵役法》,同时根据泰国宪法,在武装部队服役是所有泰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泰国服兵役制度规定了泰国的所有男性公民都必须在18岁时登记参加征兵,也存在着少数人在21岁才被选中服两年兵役,且应征入伍的人大多数来自农村社区。征兵在每年四月举行,在点名期间,符合条件的应征入伍者可以要求自愿服务,也可以选择留下来参加抽签,在抽签中,选择黑牌的人免征兵,而红牌的人将被征召两年。然后,那些志愿者接受身心健康检查,包括尿液药物测试。19世纪中叶仿效西方建立陆、海军,1915年建立空军。宪法规定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国防决策机构,隶属内阁,总理兼任主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实施国防政策和计划。最高司令部为军队最高指挥机构,下设陆海空三个军种司令部,负责指挥和协调三军行动。

泰国

军事活动

2001年和2002年,泰国和缅甸的仰光部队在泰国境内发生冲突,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近年来,泰国皇家海军则主要参与安达曼海的监视,主要关注泰国渔船队的利益,参加了一些反海盗任务。泰国边境还面临来自跨境活动的若干威胁:泰国军方阻止了来自缅甸和孟加拉国的数千名罗兴亚难民在泰国海岸登陆,这些与缅甸接壤的人涉及处理少数民族叛乱分子、难民和非法越境,通常与毒品和武器贩运有关;泰国和缅甸边防部队之间不时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导致大约98000名克伦族难民居住在缅甸—泰国边境上靠近泰国一侧的难民营中,难民内部的反叛成员与泰国军队再次发生冲突;同时,据称泰国南部以穆斯林为主的分离主义叛乱分子在邻国马来西亚开展活动,导致两国政府合作并逮捕分离主义头目。2013年、2023年中泰双方举行陆军联合军演。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泰国共有7180万人,其中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各占总人口的15%、69%、16%。泰国男性预期寿命为76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4岁。

族群

泰国是一个以泰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共有30多个民族。按照这些民族使用语言的语系进行归类可以分为:南亚语系民族,包括孟高语族,如归族、克木族(作族)、卡包族、高棉族、乔本族、松族、沙盖族、瑟芒族、孟族、拉佤族、粟族等;侗台语系民族,这一语系民族人口众多,占到泰国人口总数的94%左右,包括大泰族、功泰族、艮泰族、雍泰族、阮泰族、黑泰族、泰族、老族、老哀族、老亢族等;汉藏语系民族,包括贺人、克伦族、傈僳族、拉祜族、阿卡族;南岛语系民族,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地区,如莫肯族;苗瑶语系民族,大部分居住在泰国北部地区,如苗族、瑶族。在这五个语系民族中,泰族所归属的侗台语系民族人数最多。据2010年数据显示,泰国总人口的75%为泰族,14%为华族,3%为马来族。

泰族

泰族被认为是傣泰民族的支系民族。傣泰民族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至中南半岛和印度阿萨姆邦这一弧形地带,自称为Thai(或Dai、Tai)。泰国的泰族依分布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北部的兰那泰人、中部的暹罗人(狭义)、东北泰人和南部泰人,其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与其他傣泰支系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华族

华族是泰国第二大民族,指移民到泰国的华人,广泛分布于泰国各府。据相关资料显示,公元13世纪左右,泰国就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华人移民。到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华人聚居。17世纪末,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定居在泰国,他们多来自福建和广东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他们的职业不再局限于经商而是开始多样化,多群居于沿海的港口城市。1938年,銮披汶首次上台便宣扬“大泰主义”,通过推行经济泰化管制政策,把大批华人的中小企业合并进国营或公私合营的企业中,导致大量华人失业。1948年,銮披汶二次上台执政,推行“泰人的泰国”的政策,坚决控制华人的所有活动,限制父母为华人的泰国公民权利,以清除华人学校为行动第一目标,促使华人迅速同化为泰国国民。泰国华人是外来移民中与当地社会融合程度最高、最融洽也是最成功的一个民族,泰国人习惯称他们为“华裔泰人”(Sino-Thai)。

马来族

马来族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或巫族,是东南亚的原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和菲律宾等地。泰国的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是泰国穆斯林的主体。85%左右的马来族都居住在泰南与马来西亚相邻的地区,剩下的则散布于泰国各地,其中以曼谷等中部地区为最。

语言

泰国以泰语为官方语言,以中部曼谷地区的方言为标准语,潮州话、海南话、广东话在泰籍华人中使用较为普遍。此外按照区域方言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功勐语(北部泰语)、伊善老挝语(东北部泰语)、中部泰语和南部泰语。地方性社区语言又可以分为泰国语 ( 泰国境内各民族语言的总称) 和外语两大部分。如以汉语和越南语为代表的城镇语言; 在边境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如克伦语 (Karen)、 傈僳语 ( Lisu)、 拉祜语 ( Lahu)、 阿卡语 ( Akha)、 苗语 (Mien) 等。 北高棉语 (Northern Khmer) 和马来语 (Malay) 虽然也属于为边缘地区语言, 但其使用者多是大型民族语言群体,所以也被该地区其他较小群体用作通用语言。另外还有泰国中部的亚哈衮人 (Nyah Kur)以及靠柬埔寨边境的崇族 (Chong) 等所使用的飞地语言。

泰语

泰语旧称暹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泰语有中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4种方言。中部泰语即曼谷话,是泰国通用的标准语言。泰国东北部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与老挝寮人相近,官方场合使用泰语,民间通用寮语。北部地区官方场合使用泰语,民间仍然使用兰那方言,又称“清迈话”。泰国南部的泰人历史上和孟人、马来人以及来自于北部、东北部的移民相融合,语言上形成南部方言。除了人们常用的语言外,还有宫廷语,即王室用语,或对于王室重要成员说话用的语言。同时泰语拥有庞大的词汇系统,广泛吸收了邻近的高棉、孟等民族的词汇以及佛教传入时所使用的巴利语和梵语。进入近代社会后,泰语以巴利语和梵语的词根为基础,创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词汇,一些常用的英语、汉语等语言的词汇也为泰语吸收,以泰文形式拼读,称为“外来语”(或称“音译词”)。

马来语

马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主要分布于泰国南部。15世纪初,室利佛逝王室后裔在马来半岛建立马六甲王朝,马六甲宫廷的马来语是当时马来语的典范,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大量俚语及外来语的马来语,统一被称为市场马来语,并通行于马六甲两岸,在整个南洋群得到广泛传播。

高棉语

高棉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高棉语支,是柬埔寨的官方语言。高棉语是在古高棉语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由于历史上与印度宗教之间的关系,高棉语吸收了许多巴梵语词汇,巴梵语的大量借用对高棉语的构词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由于法国殖民统治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棉语还吸收了英法等多国的语言词汇。因此,高棉语的构词形态非常多样化。

宗教信仰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其中上座部佛教在泰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泰国宗教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等领域有重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的信仰。

佛教

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泰国北部地区已经有佛教流传。传说佛教最早是公元662年由占末苔薇公主从华富里带来的。13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兰甘亨国王专门从锡兰请来上座部高僧,在素可泰地区传授上座部戒律和仪轨,以此取代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相结合的密教,使上座部佛教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泰国的国教。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教义比较接近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教祖和传教师,在宗教修持上注重禅定,不看重早期佛教的某些戒律。素可泰王朝时期,第五代国王利泰王(Lithai,1347~1368年在位)从锡兰请来戒师,为国王受戒出家举行仪式。从那时起,泰国每位国王都要出家一段时间,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利泰王著有《三界论》一书,专门论述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三界轮回,该书被认为是泰人所著的第一部佛教著作。泰国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之美称,约有95%的人口信奉佛教(主要为小乘教)。截止到2021年全国共有佛寺3.2万多座,有僧侣约30万人。位于曼谷的玉佛寺、郑皇庙、卧佛寺、清莱的龙坤寺(也称白庙,Wat Rong Khun)、清迈的素贴山寺(Doi Suthep)是泰国五大著名寺庙。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泰国第二大宗教,占全国人口的3.8%,主要信徒为泰南马来人。泰国穆斯林中99%是逊尼派,1%是什叶派。邻近马来西亚的陶公、北大年、也拉和沙敦四府的穆斯林占4府总人口的70%以上。据统计,泰国截止到2021年有2300多座清真寺,穆斯林学校200多所。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天主教

基督教于阿瑜陀耶王朝拉玛提波迪二世(Ramathibodi Ⅱ)时期传入泰国。泰国的基督教徒绝大部分是天主教派信徒,其余则属于新教。天主教徒主要是曼谷及其他城市中的少数泰人,以及东北和东南部的越裔泰人。新教徒主要是曼谷、清迈、宋卡、惹拉、佛统等地的少数泰人,以及华裔、克伦等少数民族。公元1809年西方传教士在曼谷设立圣母升天主教座堂(Assumption Cathedral)。1965年后,泰国分为两大教区:曼谷大主教区和沙功那空大主教区。基督教机构包括“泰国基督教总会”“泰国基督教联合会”“青年基督教学生会”等,由于基督教在泰国处于边缘状态,社会影响不大。

泰国

印度教

15世纪以前,中南半岛出现过扶南(Phnom)、占婆(Champa)、真腊(Chenla)、高棉(Khmer)等以印度教为国教的政权。扶南、真腊和高棉的领土覆盖了今日泰国的局部区域,为泰国留下不同时期的印度教遗迹。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泰国的印度教文化由隐性变为显性。印度教在泰国的宗教文化中主要以大众信仰、语言文学、皇室文化礼仪、以独立宗教身份四种方式存在。梵文是现代泰语生成专业术语和文化词的首要源泉,《罗摩衍那》便是印度教文化影响泰国文学的体现。

经济

综述

2022年泰国全国GDP达到4953.4亿美元,人均GDP达到6908.8美元,同比增长2.6%,通货膨胀率约为6.1%。截至2021年9月泰国公共债务9.34万亿泰铢,占GDP的58.15%。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为0.9%。泰国的农产品出口是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市场主要水产制品供应国之一;泰国第二产业中主要为先进轻工业,以生产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而重工业方面泰国以汽车制造特色,汽车出口仅次于日本和韩国,是亚洲第三大汽车出口国,吸纳了本田、丰田等日本企业投资;旅游业在泰国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2019年到访的外国游客达39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622.89亿美元。截止2021年泰国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各自所占比重为8.53%(第一产业)、34.78%(第二产业)、56.69%(第三产业)。泰铢(代码:THB)是泰国的官方货币,由泰国银行责任发行。 截至 2019年1月,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将泰铢列为第 10 大最常用的世界支付货币。泰国税收共12项,主要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特别营业税。

泰国

第一产业

农业是泰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泰国全国耕地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1%。农产品是泰国重要出口商品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稻米、天然橡胶、木薯、玉米、甘蔗、热带水果。泰国是世界最大米、橡胶、木薯、甘蔗、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2019年,泰国水稻种植面积1040万公顷,生产稻谷2740 万吨、大米1800万吨,出口大米758万吨;天然橡胶种植面积350万公顷,生产天然橡胶480 万吨,出口397万吨;木薯种植面积139万公顷,生产木薯3110万吨、出口木薯241.5万吨,价值5.22亿美元。

泰国是亚洲家禽业发展最快、禽产品特别是禽肉出口最大的国家,是世界6大冻鸡肉出口国之一。泰国的家禽业是以出口创汇为特色。2008年泰国的鸡肉产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8%,达到113万吨。2008数据表明,泰国每周出栏的禽只数量达到了1,750万只。2019年的前4个月泰国完成出口总值12.948亿美元,同比增8.66%。其中,泰国鸡肉和猪肉等肉类出口中国同比暴涨1045%。

泰国渔业以海洋渔业为主,占到总产量的 90%,是继日本和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东侧的泰国湾是泰国最重要的渔业产区,渔场面积3428万公顷。西面的安达曼海也是优良的天然海洋渔场。国内还有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的淡水养殖场。龙仔厝、北榄、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水产品集散地。泰国淡水渔业主要集中在湄南河和中部平原的洪水区。其淡水鱼产量约占淡水渔业总产量的70%。泰国水产养殖以咸淡水和海水养殖为主,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85%。泰国淡水养殖面积约 11万公顷,中部地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70%,其次是东北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地区。同时泰国也是世界市场主要水产制品供应国之一,据2020年数据显示,泰国渔业供应链产品出口金额达到54.7亿美元,在2021年,该数值达到了54.4亿美元左右。

第二产业

泰国工业属出口导向型工业,重要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 汽车装配、建材、石油化工、轮胎等。目前泰国第二产业中主要为先进轻工业,以生产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综合泰国媒体消息称,泰国纺织品出口持续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出口价值攀升13.7%,得益于贸易伙伴国经济复苏,将加紧推广“泰国纺织品标签”(Thailand Textiles Tag),近3年来,泰国工业部已接到104家企业申请“泰国纺织品标签”,共计193款产品(2022年数据)。泰国食品工业出口侧重于使用国内的原材料,以促进国内原材料的使用,其比例达到75%,食品生产应更多面向高附加值和安全性,2020年食品工业出口总价值9807亿300万铢,在全球食品加工市场的比例占第13位。

泰国

重工业方面泰国作为东南亚第一汽车制造国,汽车生产条件优越,产业链齐全,马自达、本田、 丰田、日产、三菱等知名日系公司是在泰主要汽车产业的投资商,泰国是目前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汽车出口国。近年,中国上汽、长城汽车等也在泰国投资设厂。

电气和电子(E&E)设备是泰国最大的出口部门,约占出口总额的15%。2014年,泰国的电子电气出口总额为55亿美元。电子电气行业雇用了约000万名工人,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2015.12%。日韩的主要电器公司,如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星等都已落户泰国,并逐渐将生产基地搬迁到泰国。截至2020年,泰国是东盟最大的电脑及电脑零部件出口国。泰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硬盘驱动器(HDD)制造商,西部数据和希捷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国。

第三产业

泰国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和金融业,其中旅游业产值自2010年以来平均年增长率为13%,占GDP的15%左右,2019年泰国国际旅游收入位居全球第四。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有500多个景点,主要旅游地点有曼谷、普吉、帕塔亚、清迈、清莱、华欣、苏梅岛。旅游业是泰国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到访的外国游客达3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旅游业收入6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同时,泰国的医疗旅游业相当发达,截至2018年泰国医疗旅游总产值料同比增13.9%,达到264.36亿铢。

在金融业方面截止2007年,泰国有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五家国有专业银行、十五家泰国商业银行和十七家外国银行。商业银行是泰国金融体系的支柱,由泰国银行(BOT)负责监管。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泰国商业银行体系涵盖14家全功能银行、1家零售银行、4家外国银行子银行和11家外国银行分行,总资产232,970亿泰铢。其中以泰京银行(KTB)、盘谷银行(BBL)、汇商银行(SCB)、开泰银行(KBANK)和大城银行(BAY)规模最大,该五大银行的资产约占商业银行体系总资产的70%。政府储蓄银行(GSB)、农业合作银行(BAAC)、政府房屋银行(GHB)、泰国进出口银行(EXIM)、泰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SME Bank)和泰国伊斯兰银行(iBank)等特别金融机构,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泰国存款行专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达到74,732亿泰铢,占泰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5.65%。泰国银行监管的财务公司、房地产信贷公司,由保险业监管委员会和财政部监管的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由农业与合作社部监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消费信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存款金融机构在2020年第三季度,资产规模达到泰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30.25%。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2023年1月17日消息称,在大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推动下,2022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申请额为4339.71亿泰铢,占总投资申请额的65%,较上年增长36%,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排名第一,共计158个项目,项目申请额为774亿泰铢;其次是日本,项目申请额为508亿泰铢,美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分别以503亿泰铢、452亿泰铢和443亿泰铢的项目申请额紧随其后。

泰国对银行业、金融业及相关业务、寿险、典当业和经纪业、房地产等行业征收特别营业税。其中,银行业、金融及相关业务为利息、折旧、服务费、外汇利润收入的3%,寿险为利息、服务费及其他费用收入的2.5%,典当业经纪业为利息、费用及销售过期财物收入的2.5%,房地产业为收入总额的3%,回购协议为售价和回购价差额的3%,代理业务为所收利息、折扣、服务费收入的3%。同时在征收特别营业税的基础上还会加收10%的地方税。

经济特区

泰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涵盖达府、达府、穆达汉府、沙缴府、达叻府和宋卡府中的10个区和36个分区;第二个阶段包括清莱府、廊开府、呵叻府、北碧府和那拉惕瓦府中的12个区和55个分区。经济特区的建设使泰国能够加强与邻国工厂之间的合作或伙伴关系,有助于加强该国在边境地区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竞争力。并为生活在边境地区的人们创造安全、福祉和更好的生活质量。2019年,泰国投资委员会制定了经济特区发展计划(参见)2023年1月31日泰国内阁会议根据2022年10月21日举行的经济特区发展政策委员会第2/2565次会议决议批准设立四个新经济走廊特区及第一批目标产业集群(如下表),同时调整设在沙缴府、宋卡府、廊开府、那空帕侬府、北碧府、那拉惕瓦府和清菜府等10府的边境经济特区目标产业,使之与2023—2027年泰国投资促进战略一致。

泰国

经济走廊

目标产业

北部经济走廊(Northern Economic Corridor)

覆盖清莱、清迈、南奔和南邦4府,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数字产业、保健养生旅游业(Wellness Tourism)以及农业和食品产业

东北部经济走廊(North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覆盖呵叻、孔敬、乌隆和廊开4府,重点发展生物产业以及农业和食品产业

中西部经济走廊(Central-Western Economic Corridor)

覆盖大城、佛统、素攀和北碧4府,重点发展农业和食品产业以及电子电器产业

南部经济走廊(Southern Economic Corridor)

覆盖春蓬、拉农、素叻他尼和洛坤4府,重点发展农业和食品产业、生物产业和保健养生旅游业

泰国

社会

教育

泰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为12年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等专科职业学校为3年制,大学一般为4年制,医科大学为5年制。泰国还是少数几个大学仍然强制要求穿校服的国家之一。

泰国是东盟第三大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著名高等院校有: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农业大学、清迈大学、孔敬大学、宋卡纳卡琳大学、玛希敦大学、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易三仓大学和亚洲理工学院等。此外,还有兰甘亨大学和素可泰大学等开放大学。其中朱拉隆功大学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响力排名为全球第92位;玛希隆大学排名256名。1975年中泰建交以后,泰国政府自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限制。一些公立大学,如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农业大学和诗纳卡琳大学等,先后办起了中文系。进入21世纪以后,泰国的华文教育飞速发展。在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或汉办)与泰国教育部的密切合作下,大批孔子学院在泰国出现。

朱拉隆功大学

朱拉隆功大学成立于1917年3月,是泰国第一所高等学府,由教育部大学事务部管理。学校成立之初只有380名学生,四个学院(分别是公共管理与工程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两个校区。到1929年,公共行政学院成为法律和政治学院。1933年,君主立宪制建立一年后,政府将教员转移到1934年成立的泰国国立大学。1934年至1958年,学校专注于本科教育的改进;因此,建立了更多的学院。1961年,该大学成立了研究生院,随后成立了许多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泰国

玛希隆大学

玛希隆大学自1888年建立“Siriraj医院”以来,已有129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于次年发展为医学院。这个名字是由已故国王普密蓬·阿杜德陛下以宋克拉王子玛希多尔殿下的名字命名的。该大学为学术发展、创新研究支持、大学物理系统和环境的改善以及国际化提供了担保。该大学目前的里程碑是被评为该地区顶尖大学和泰国第一大学。

体育

体育设施

泰国有一批设施良好的体育场馆,最著名的有法政大学体育中心、孟通他尼体育中心、华目体育中心以及一些体育场。其他主要体育场馆有清迈体育场、那空沙旺体育场、颂功体育场、西沙叻体育场、素叻他尼体育场、董里体育场、素帕差拉塞体育场、曼谷丁当体育场、素攀武里足球场、曼谷图巴代米体育场等体育场馆。

体育赛事

1996年以来,泰国体育代表团先后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第27届悉尼奥运会、第28 届雅典奥运会和第29届北京奥运会分别夺得1枚、1枚、3枚、2枚奥运金牌,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泰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4枚奖牌,泰国迄今为止举办过4届亚运会。第5届亚运会于1966年12月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在此次运动会上,泰国获奖牌总数为亚运会第3名,其中,金牌12枚、银牌14枚、铜牌11枚。第6届亚运会于1970年12月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泰国获奖牌总数同样为第3名,其中,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第8届亚运会于1978年12月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第13届亚运会于1998年12月6日至20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泰国运动员在此次运动会上参加了多项比赛,获得了24枚金牌、26枚银牌和40枚铜牌。2001年5月,泰国在曼谷法政大学体育中心举办了本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田径锦标赛。在2006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上,泰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13枚金牌、15枚银牌和26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5位,泰国还于1959年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了第1届东南亚运动会。2007年12月6日至15日,第24届东南亚运动会在泰国举行,共设立43种竞技项目,泰国选手共夺得183枚金牌。泰国还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单项国际运动会,如羽毛球赛、泰拳赛、田径运动会等。

医疗

泰国共有400多家私人医院(截至2021),泰国约有58000名医生,每1000名居民约有0.81名医生。泰国多发疾病主要有疟疾、登革热、肺炎、肝炎、艾滋病,还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乳糜微粒滞留症等疾病。泰国在医疗保障方面,主要分为3类保障制度:一是社会福利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针对政府公务员及其家属免费医疗的国家公务员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低收入家庭、6-11岁的小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和尚、退伍军人等实行免费医疗;二是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即对于正式部门、私营企业雇员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障计划以及对雇员因工受伤的工人补助计划;三是自愿医疗保险,包括私人健康保险和健康卡制度,后者主要针对没有参加前两项保障计划的其他泰国公民。2019年美国杂志《CEOWORLD》将泰国列为2019年医疗体系最佳国家的第六位,现有曼谷康民国际医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帕亚泰是拉查医院(Phyathai Sriracha Hospital)等都是兼具高科技设施和高水平医护队伍的国际化私立综合医院。

科技

1982年,泰国首次把科技发展计划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使泰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泰国在高科技如计算机、卫星、生化、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97年,“泰空三号”通信卫星在法属圭亚那卫星发射基地由阿丽亚娜火箭发射升空。“泰空三号”通信卫星造价2亿美元,重2650公斤,有24C频带转发器和14个KU频带转发器。泰国目前有3颗通信卫星,前2颗分别于1993年、1994年发射升空。2021年彭博创新指数对60个创新含量最高的经济体进行排名,其中泰国排名第36位,比去年上升4个名次。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居第43位。

泰国国家重要的科学基础设施和研究定居点有:泰国科技园,食品和饲料创新中心、泰国生物材料中心,食品创新城、泰国软件产业园。

媒体

电视媒体

泰国目前有14家电视台,其中86家分布在曼谷,8家在其他地区。分布在曼谷的主要是:电视九台,为泰国政府创办,是泰国第一家电视台;电视五台、电视七台是泰国陆军部主办电视台;电视三台、ITV电视台是私人商业电视台;电视十一台是泰国政府办的教育平台;泰国中文电视台。此外还有UBC电视台和Thai Sky电视台主要播放西方节目。

广播媒体

广播电台有230多家,其中由政府民众联络厅掌管的有59家。泰国广播电台为国家电台, 设有国外部,用泰、英、法、中、马来、越、老、柬、缅、日等语言广播。大多数波段由各 类政府机构管理并经营,包括军队、公立大学、邮政部门、公共关系部门和MCOT集团。

报纸媒体

泰文报刊主要有综合性日报《泰叻报》和《每日新闻》的发行量分列全国前两位。 英文报纸《曼谷邮报》和《民族报》等。 中文报纸主要有《世界日报》《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亚洲日报》 和《京华中原报》等。

治安

根据2021年数据表明泰国每100万居民中与生命、身体和性有关的犯罪案件约为17起,而每52万人中约有100起财产犯罪案件。总体上看自2017年以来,泰国这两个类别的犯罪率都在稳步下降。除了政治动荡的南部省份外,泰国一直被外国列为游客安全城市,根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的安全城市指数,曼谷以60.5分被列为世界上最安全的50个城市之一。2023年10月3日,一名14岁的泰国少年在曼谷百丽宫制造枪击案,造成2死5伤,事件发生后备受泰国社会各界关注。

环境保护

泰国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部门是自然资源和环境部( 英文简称 MNRE),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和规划,提出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措施并协调实施,下设有水资源厅、地下水资源厅、海洋与沿海资源厅、矿产资源厅、皇家森林厅、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和植被保护厅、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规划办公室、污染控制厅、环境质量促进厅等部门。泰国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如《2535年国家环境促进和保护条例》《2522年建筑物管理条例》《2535年国家环境促进及保护条例》《2535年公共卫生条例》等,对于空气和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和危险物质排放等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违法违规行为有相应的处罚。

交通

概述

泰国交通网以曼谷为中心,由河运、海运、公路、铁路和航空五部门组成。泰国主要以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各府、县都有公路相连,四通八达。拥有湄公河和湄南河为泰国两大水路运输干线。截至2021年泰国共有47个港口,其中海港26个,国际港口21个。主要包括廉差邦港(Laem Chabang)、曼谷港(Bangkok)、宋卡港(Songkhla)、普吉港(Phuket)、清盛港、清孔港、拉农港和是拉差港等。海运线可达中、日、美、欧和新加坡等。截至2021年泰国共有57个机场,其中国际机场8个。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取代原先的廊曼国际机场,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国际航线可达欧、美、亚及大洋洲40多个城市,国内航线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泰国还拥有当地特色的交通工具,如运河计程船、嘟嘟车、摩托车、双条车等。

公路

泰国公路里程公路网总里程180,053千米(截至2021年),各府、县都有公路相连,四通八达。泰国的公路交通运输业较发达,公路网覆盖全国城乡各地,分为国道及附属公路,地方 公路,特别高等级公路。据泰国交通部统计,2020年泰国全国公路总里程约70.22万千米, 其中:国道及附属公路10.05万千米,地方公路60.15万千米,特别高等级公路225千米。泰国东北部公路运输较为便捷。国家2号公路(友谊公路)自西南向东北横穿整个东北部,途经呵叻、孔敬、乌隆等重要城市,是连接曼谷与泰老边境城市廊开的重要交通干线。

铁路

泰国铁路主要为窄轨,总长4451千米(截至2021年),截至2021年泰国共有47府通火车。曼谷是泰国铁路运输枢纽,通过北线、东线、东北线、南线和全国其他地区相连,基本覆盖泰国大部分通车地区。泰国铁路系统相对较落后,据泰国交通部统计,2020年泰国铁路网里程约4952千米, 其中:4736千米为米轨铁路,覆盖全国47府;151千米为城市轨道交通,集中在曼谷及周边。4条主要铁路干线以曼谷为中心向北部、东部、南部及东北部延伸。泰国东北部地区有曼谷—廊开、曼谷—乌汶、曼谷—素林三条铁路线,府与府之间有呵叻—廊开、呵叻—乌隆、呵叻—乌汶铁路线。

泰国

华南蓬(曼谷)火车站位于曼谷的华人街(Yaowarat),距离湄南河350米。建成于1916年,具有意大利建筑师马里奥·塔马格诺的新古典风格。该车站有12个火车站台,每天处理约130列火车发车,运载约60000名乘客。2021年,泰国在曼谷北边修建了挽赐中央车站,华南蓬(曼谷)火车站结束了作为泰国铁路交通枢纽的使命,将逐步改建为铁路博物馆兼商业综合体。

大城(阿瑜陀耶)府火车站建于1921年,原始结构仍在使用,使其成为泰国最古老,最具吸引力的火车站之一,也是泰国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北线和东北线的所有列车都在这里停靠。

航空

泰国航空业比较发达。航空客运已成为外国游客入境泰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乘飞机入境泰国的外国游客人数占入境泰国的外国游客总人数约80%。在货物运输方面,由于航空货运的费用较高,航空货运总额仅分别占国内货运比重和国际货运比重的0.02%和0.3%。截至2021年泰国共有74个机场,包括36个商业机场和38个非商业机场。其中国际机场有6个。曼谷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共55个国家100家航空公司在泰设有固定航线,89条国际航线可达欧、美、亚及大洋洲40多个城市,国内航线遍布全国21个大、中城市。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是泰国最大、最重要的航空枢,素万那普国际机场(Suvarnabhumi Internatio Airport)通过机场轻轨同市区连接。清迈国际机场(Chiang Ma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泰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泰国南部是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共有7个机场,其中普吉、合艾、苏梅和甲米有国际航班。普吉国际机场(Phuket International Airpor)距离普吉市区36千米,是泰南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开通了前往欧、美、亚及大洋洲多个城市的航班。泰国东北部地区毗邻老挝、柬埔寨,是泰国面向狭义上的中南半岛门户,也是广义上的中南半岛中心。区域内拥有9个民用机场,其中孔敬、乌隆和乌汶机场为主要机场。

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

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又称为曼谷国际机场,是一座位于沙没巴干府的国际机场,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素万那普国际机场是曼谷主要的民用机场,也是东南亚乃至亚洲重要的航空枢纽,除了为泰国国际航空的枢纽机场外,国泰航空、中华航空及长荣航空等外籍航空公司也将之当作重点机场。素万那普机场于2006年9月28日启用。素万那普机场第一阶段提供两条跑道,可在每小时提供76班航班,每年总载客量达4500万人次,以及300万吨空运运货量,其航站楼为现今全世界第三大单体航站楼(56.3万平方米),整体为钢构玻璃帷幕建筑共7楼层,有360个报到柜台、124个入国证照查验窗口及72个出国证照查验窗口;第二阶段则可提供四条跑道,可在每小时提供112班航班,每年总载客量可达1亿人次,以及640万吨空运运货量,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空运转运中心。

泰国

清迈国际机场

清迈国际机场是一座位于泰国清迈的军民两用机场,机场在清迈市中心西南面约4千米,于1954年12月13日启用。是旅客前往泰国北部的重要机场,国际航班直接飞往新加坡、香港、台北等一些亚洲城市。而国内航班可以转载到其他泰国机场。在2005年客运量200万人,机场共有10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处理超过15000航班和16000吨货物。机场对国际航班旅客征收700泰铢、国内航班旅客征收100泰铢作机场建设费。由于2008年曼谷国际机场关闭,清迈机场成为了中华航空公司台北—欧洲的航班和瑞士国际航空公司新加坡-苏黎世的航班的中转站。

航运

泰国的水运分为海运和河运两种。

湄公河和湄南河为泰国两大水路运输干线,泰国的河运相当发达,20世纪以来虽然逐渐为陆路交通所取代,但大宗货物如沙、石、水泥、稻谷等的长途运输仍广泛使用河运。泰国雨季可通航的河道有4000千米,全年均可通航的河道为3701千米,但大多只能通行吃水在0.9米以内的船只。中部平原密集的天然河道和运河构成了泰国的主体水网,其中湄南河更是河运的主动脉。雨季时,吃水2米以内的船只可由泰国湾沿湄南河上溯约700千米直抵乌达功滴,不过旱季时仅能到达那空沙旺,通航能力只有雨季时的一半。汇入湄南河的巴塞河、挽巴功河、他真河和夜功河也具备较强的通航能力。此外,泰国东北部的湄公河尽管水浅流急,但仍有部分河段可以通航小型船只。

泰国共有47个港口,其中海湾26个,国际港口21个,其中主要的国际深水港有曼谷港、廉差邦港、宋卡港、普吉港、北大年港(Pattani)、梭桃邑港(Sattahip)、席拉差港(Si Racha)和玛达普港(Mab Ta Phut)。最主要的集装箱港有曼谷港和廉差邦港。曼谷港于1947年开港,位于泰国湄南河下游,距河口约16海里,濒临泰国湾北侧,曾是泰国最大的港口,港区主要码头泊位的岸线长1900米,最大水深为8.2米,拥有13万平方米的货棚、31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和2.9万平方米的集装箱货运站。

2013年,曼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50.9万标箱,全球排名第88位;廉差邦港位于泰国湾东岸及曼谷市东南方。该港北距席拉差港约5海里,距曼谷港约60海里;南距梭桃邑港约50海里,距宋卡港376海里,距新加坡港791海里;东北距中国香港约1450海里。廉差邦港于1991年开港后,很快就取代曼谷港成为泰国最大的国际港口,目前其集装箱运输量占全国的52%。2013年,廉差邦港集装箱吞吐量为603.2万标箱,全球排名第22位。

文化

饮食

综述

泰国人的饮食习惯较为随意,泰国温暖潮湿的气候特点、使得粮食物产十分丰富.有亚洲“三代谷仓”的美誉。在选料上追求自然朴实。调味以鲜、酸、香、辣为特色,鲜味主要来自海鲜制品,虾酱和鱼露是使用的最多的调味品;酸味主要来自于卡菲柠檬、柠檬叶等天然植物;辣味红辣椒、青辣椒以及辣椒干、辣椒粉。泰式菜肴又可分为开胃小吃、凉拌菜肴、汤、米饭河粉类、甜点等。同时各地还吸收外来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口味相异的特色美食,可分为泰北菜、泰东北菜、泰中菜、与泰南菜四大菜系。泰北地区偏爱各种糯米饭,泰东北部的居民喜欢重口味的食物,会在烹饪时加入草本植物或香料,泰国南部则主要以海鲜为主。

饮食习惯

泰国的饮食内容和习惯非常独特,古时的泰人吃饭不用碗筷,用手捧着吃。在19世纪中叶,泰人像印度人和缅甸人一样,用手抓饭吃,用瓷制的或螺钿制的汤匙喝汤。后来叉子传入泰国,可由于人们不使用餐刀,所以会在烹调前将肉、鱼和蔬菜切成小块的。泰人开始使用叉匙饮食是从1870年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时期开始的,如今泰人大多已经摒弃了掬而食之的习惯,但在东北部泰国人中,仍然是习惯用手抓饭吃。泰式烹煮主要是在煤气灶或煤灶上面用一种深圆锥形的名叫“镬子”的锅进行的。

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泰国人多数喜欢食素,但是泰国人并不全是素食主义者,许多人还是要吃肉的,不过需要由非佛教徒宰杀。在泰国的餐桌上很少有正式的礼仪,泰国人吃饭常常没有桌子和椅子,人们都是环坐在垫子上,男性是盘腿坐,女性是把腿藏在后面跪坐着。盘子、碗、叉子、汤匙也是随便放在地上,上菜也没有特定的顺序,通常是一起上菜,而且米饭、鱼、肉、蔬菜和汤在用餐过程中都是可以随意食用的。泰国人在吃饭时每一小口就是一匙,而且每一匙中都包含了半匙米饭和半匙鱼或肉。泰国人也很少使用公共的大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汤匙舀菜,每一匙菜都要在共用的调料碗中蘸一下。

主要食材

现代泰国菜的成分很简单,主要有蔬菜、鱼和调料,主食是大米和面粉。在选料上追求自然朴实。以鲜、酸、香、辣为主要特色,鲜味主要来自海鲜制品,虾酱和鱼露是使用的最多的调味品;酸味主要来自于卡菲柠檬、柠檬叶等天然植物;辣味红辣椒、青辣椒以及辣椒干、辣椒粉。汤在进餐候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花样很多,从简单的加酱油的米汤到奢侈的的用香柠檬、柠檬草、酸橙汁和辣椒汁做成的汤等,大部分泰式汤的基本原料都是鸡肉或猪肉。水果在泰国的饮食结构中也是很重要的,泰国有“水果王国”的称号,盛产的水果很多,其中榴莲深受泰国人喜爱,但榴莲价格比较贵,而且味道很独特,通常水果都是属于餐后甜点附餐。由于泰国渔业比较发达,所以泰国人喜欢吃水产,因此在泰国的菜谱中,海产品和淡水产品的重要性仅次于大米,而且泰国人吃的鱼比肉要多得多。蔬菜对于泰国人来说也很重要,由于泰国自然条件优越,出产了各种蔬菜,有西红柿、南瓜、黄瓜等,而且还经常有新品种被引进到泰国来。除此之外,泰国人还很喜欢吃各种昆虫,蚂蚁、竹毛虫、蝎子、蚱蜢等都是泰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泰国的男人还喜欢喝酒,酒的种类不多,而且在传统的地方酒精饮料是一种棕榈的汁液,是一种烈性的乳脂状啤酒,另外就是各种米酒。

四大菜系

泰国菜有四大菜系,分为泰北菜、泰东北菜、泰中菜与泰南菜。泰北居民喜欢各种糯米饭,再搭配各种酱汁的菜吃,食物中会添加各种咖喱如黄咖厘、绿咖喱、红咖喱等,还有清迈传统的康托克餐宴(Khantoke Dinner);泰东北人喜食重口味的食物,受老挝影响经常在烹饪时加入草本植物或香料,口味偏向重酸重辣,如著名的泰式青木瓜沙拉,一般会加入鱼露和虾酱等来调味。泰国南部以优美的海滩及度假胜地出名,主要以海鲜为主,其中具有地区特色的有马萨曼咖喱(Massaman curry),食物中广泛使用椰子,通常在食物中用椰奶来中和辣汤、咖喱的热度,而果肉则用来当佐料。同时他们习惯在某些菜肴中加入豆蔻丁香和肉桂等香料,以及淋上花生酱的沙嗲。泰国菜以酸闻名,善于使用柑橘类作为原料调味,主要为泰国柠檬、柠檬草、柠檬叶。柠檬草又被称为香茅草,通常放在汤类和咖喱菜肴中以增加特殊香气和酸味。

特色菜式

围绕着湄南河的肥沃平原是泰国传统的中心地带,也是受外来影响较大的多元化菜肴所在地,泰式绿咖喱(Kaeng Khiao Wan)、泰式炒河粉(Phat Thai)等泰式菜能明显地体现泰国烹饪特色。

冬阴功汤

冬阴功汤(Tom Yum Kung)作为泰国的“国汤”,冬阴功汤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同时还是世界十大名汤之一。在泰语里,“冬阴“就是酸辣”,“功”则指虾,和在一起就是酸辣虾汤。其精髓就在于酸、辣、甜、咸之间的味觉平衡。这些口味都来自当地各种特色原料,加入了青柠、鱼露、朝天椒等,还有各种香料——南姜、九层塔、薄荷叶、香茅等,由于泰国处于热带,一年四季气温高、湿度大,或许更能让人体会到冬阴功汤的开胃感觉。

泰国

泰式炒河粉

泰式炒河粉(Kway Teow Phat Thai),是一种中式炒米粉,1774年暹罗首都从大城府迁往曼谷之前(在被缅甸侵略者洗劫后),中国移民在泰国社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大部分为商人阶级,并主导了猪肉和烟草种植等某些行业,同时中国移民也带来了需多在今天认为是泰国美食典型菜肴的菜肴,包括炒米粉。

泰国

青木瓜沙拉

青木瓜沙拉是泰国人很喜欢的一道开胃小菜,入口酸、甜,随后以辣椒带出青木瓜的鲜脆口感,搭配生菜与花生颗粒的嚼感,传统的作法会加上鱼露、虾酱与蒜头。

泰国

泰北—康托克餐宴

康托克餐宴是兰那泰王国时期的传统,而不仅仅是为游客娱乐而发明的东西。康托克餐宴主要在各种仪式或派对上为客人提供,例如婚礼、乔迁、庆祝活动或葬礼,以及寺庙大院内建筑物的寺庙庆祝活动。进食所需的基本工具是托盘、铲子、大勺子和食物容器。木材、竹子、藤条和椰子壳通常用作制作食品托盘和容器产品的原料。康托克是设置在用作桌子的基座上的圆形木托盘。最初由一块大实心柚木制成,采用车床和雕刻技术,并应用天然聚合物进行涂层。竹子和藤条也可以代替柚木。

泰国

马萨曼咖喱

泰国马萨曼咖喱是泰国南部一种常见的咖喱,受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影响,选用大量的八角、豆蔻、孜然等香料熬制,香味浓郁,甜中带辣,有“咖哩之王”之称。

泰国

历法

泰国计算年多用佛历,亦用公历。泰国佛历以佛陀迦牟尼涅槃后的一年为元年,比国际通用的历法早了546年。 公历2000年即佛历 2543年。“泰国阴历”也称“泰历” 。据学者盛建国考证:“ 泰 国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来计算日、月的,但泰国都以单月29天,双月30天计算。还 以一个月中的满月为准,把一个月分为上弦月、下弦月来称呼日子。

习俗

社交礼仪

泰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被誉为“微笑国度”。泰国人性情温和、注重礼仪,尊重长辈。 人们见面时通常将双手合十于胸前,互致问候,合十后也可不再握手。觐见王室成员时一般鞠躬致敬。见僧侣一般均以合十回礼。谈话时,忌用手指指对方。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洁,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该要双手奉上。与左手一样,脚掌也被认为是不净的。在入坐时,应避免将脚放在桌子上。用脚尖撞人或指人都会被严厉地呵斥,也绝对不能把脚掌冲向佛。泰国人认为脚部是卑贱的,只能用来走路,不能干其他事情,例如用脚踢门和用脚指东西等。坐着时,不要翘起脚和把脚底对着别人。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须并拢双腿,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文明,缺乏教养。泰国人视头部为最神圣的部位,忌讳别人触摸。长辈在座时,晚辈或下级必须绕道或弯腰穿行。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要做出有损风貌的举动,如拥抱、亲吻或握手,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另外,仅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晒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构成犯法,但是违背泰国人的佛教理念。泰国男女间讲究授受不亲,即使在公开场合跳舞时,身体也不可接触。到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时,须衣冠整洁,脱鞋。

婚姻

泰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年轻人追求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但是在农村地区,仍然有着具有民族色彩的婚俗习惯,存在一夫多妻的现象。在谈论婚嫁之前,泰国人要进行问婚。问婚是说媒的一种形式,在婚姻确定以后,就要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期的要考虑月份和星期几成婚。结婚的月份一般是双月,但是8月是守夏节的第一个月,不宜结婚。9月是泰国人可成婚的吉祥单月。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和星期六不宜结婚。还有一些日子不宜结婚。如每个月的上、下半月的第12天(凶日),佛日、月末等都不宜成婚。此外,有两个儿女的,不宜在同一年举行婚礼。在婚礼正式举行之前,人们还要举行槟榔盘迎亲游行。结婚的槟榔盘分为两个等级,甲级槟榔盘除了槟榔盘和彩礼盘外,还有食品盒、礼布盘数对。乙级的槟榔盘比其他的盘大,除此之外还有十篮以上水果和甜食。正式的婚礼大典一般是在黄昏时举行。婚礼仪式有:戴双喜纱圈、洒水、拜祖宗神灵、铺床守新房和入洞房等。在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娘要邀请一对老年夫妇为新房铺床。铺床仪式主要为,扫床铺,铺被褥,摆枕头,挂蚊帐。铺床仪式结束以后,新娘还不能马上入洞房,新郎必须空守洞房,3夜、5夜或7夜不等。守房结束后,新娘父母或长辈把新娘送进洞房,交给新郎。同时,父母教导新人相亲相爱。至此,婚礼才算真正结束。

服饰

泰国的传统民族服装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泰国地处热带,大多数地区终年闷热多雨,所以使得泰国人在衣着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泰国人有自己的传统服装,有些服装现在还流行,有些服装成了历史。以前的绊尾幔是泰国的一种传统下装,男女都穿,绊尾幔其实是一块布,穿着方法很简单,用布围住身体,向前拉并扭成一束,再从两腿间向臀部后拉紧,塞到腰背。虽然绊尾幔现在已经退出泰国人民的服装系列,但在表现泰国传统生活的戏剧中,人们也是可以领略该服装的风采的。而且泰国的宫廷人员对传统衣着有很多讲究,每周7日的衣着颜色不同,有黄、桃红、绿、橙黄、蓝、紫、红,其他上流人士也有这种习惯,但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这种习俗就不再流行了。泰国人的衣着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保留了一些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的式样,而且泰国人的服装比较简单,男子主要穿长裤和短袖衫,女子多穿筒裙,男女外出通常穿拖鞋,在家一律赤脚。

对于泰国的女性来说,披巾是很重要的服饰,主要是由女性的胸布发展而来,披巾的花色和质地多种多样,大约宽30厘米,长1米,有两种常见的披挂方法,一种是做上装用,女子将披巾围胸后,把多余的部分搭在肩上,从背后自然下垂。另一种是做装饰用,在上衣外面,把披巾由右腰斜搭到左肩,再从背后自然垂下。泰国的妇女喜爱穿下装筒裙,筒裙呈圆筒状,做筒裙的布料、花纹和色彩都是泰式的。现在流行的泰国筒裙样式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泰式女便装,这是人们在一般场合穿着的服装,由棉丝或丝绸制成,上装为圆领、半长袖、开襟、5个扣,筒裙长度到脚面。另一类是人们出席盛大宴会或隆重仪式穿的筒裙,主要是由精致而高档的布料做成的,例如丝织布料、提花丝织布、提花金丝绒布这类的布料,有的筒裙还配有华丽的装饰品,这些筒裙的样式大同小异,但在细节方面还是略有区别。对于泰国的男性来说,他们的服装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帕叻差他服”,主要用本地布料做成,是立领、开襟,5个扣,长短袖都可以。

泰国

虽然泰国人的服装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也表现有兼收并蓄的特征。今天的泰国人比较喜欢穿西装,而且服装的种类也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女性偏爱穿裙子、牛仔裤,男性尤其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则喜欢穿正式的西装。而且在泰国的一些公司、银行和饭店规定,职工必须穿制服上班,各个不同阶段的学生也有专门的制服,制服的颜色都是比较庄重的,主要是白、黑、黄、蓝等颜色。

宗教习俗

泰国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这是不成文的传统习俗,一般都在年届二十或要结婚前作短期出家,表示已成年并报答父母的恩情。出家的时间与年龄没有限制,有些父母也会在小孩7岁或8岁时就把他送到寺院出家当小沙弥。此外,出家不分阶级,即使是历届国王也会短期出家。出家之期可三日、七日、一月、三月、半年、三年不等(最终也可选择一生出家),短期出家者在寺院内,与正式出家人的日常生活并无二致。出家者赤身穿一条沙笼,双手合十听比丘诵经。诵毕,比丘即往其身上洒圣水。接着,开始剃度。作为一种福行,一般由父母剃第一缕头发,然后轮到亲戚长辈们,最后由比丘正式行剃发羯磨,即剃除头部全部毛发,包括头发和眉毛。剃后洗净,将一条白布围住下身,再穿上一件白色透明的礼袍。就此,成为一名出家候选人——泰语叫“Buat Na”,意为“小龙子”。仪式后,家人把“Buat Na”接回家,有些名望的家庭会在家里举行宴会,还会请全村的村民来一起庆祝,第二天早上是送行的时刻,村里的男女老少如过节一般,送“Buat Na”到寺院。先在大殿绕佛三圈,然后入室开始授戒羯磨仪式。正式成为出家人后,就必须严格按照戒律行事。出家人的着衣,按照戒律,只能有一套僧衣(三衣),分别是僧伽利(大衣)、主袈裟(上衣)和下衣,到了现代,为了方便整理,衍生出了腰带。

节假日

泰国节日较多,除国际性节日如公历新年外,许多与宗教相关的节日及王室纪念日都是法定假日。泰国华人众多,民间也庆祝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泰国的政府机关普遍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周六、日公休;部分企业周六需工作。

泰国法定假日

中文名

备注

1月1日

元旦

新年

2月12日

中国农历新年

2020年泰国将中国农历新年增定为法定假日

2月26日

万佛节

泰历3月15日

4月6日

却克里王朝纪念日

纪念却克里王朝的奠定

4月12-15日

宋干节

泰国传统的佛历新年、泼水节

5月

卫塞节(佛诞节)

泰历6月15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成道和出灭

5月

春耕节

皇室主持耕种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月4日

加冕纪念日

哇集拉隆功国王(拉玛十世王)加冕纪念日

6月3日

王后诞辰

素缇达王后(拉玛十世王后)生日

7月26日

三宝佛节

泰历8月15日,纪念佛祖成道后向信徒讲说之日

7月27日

入夏节

泰历8月16日,是为期3个月的佛教斋戒节首日

7月28日

国王诞辰

哇集拉隆功国王(拉玛十世王)生日

8月12日

母亲节

诗丽吉王太后(拉玛九世王后)生日

10月21日

出夏节

泰历11月16日

10月13日

九世王纪念日

普密蓬国王(拉玛九世王)逝世纪念日

10月22日

五世王纪念日

朱拉隆功国王(拉玛五世王)逝世纪念日

12月5日

父亲节、国庆节

普密蓬国王(拉玛九世王)生日

12月10日

宪法纪念日

纪念1932年立宪

参考资料

万佛节

万佛节(Magha Puja Day)是泰国的传统佛教节日,在每年泰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如逢闺年,则改为泰历四月十五日。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泰历三月十五日在摩揭陀国王舍城竹林园殿,向自动前来集会的1250名罗汉首次宣传教义,故称其为四方具备的集会。笃信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佛教徒视该次集会为佛教创建之日,进行隆重纪念。泰国的佛教徒早在阿育陀耶王朝时期就开始纪念万佛节,至曼谷王朝五世王时,官方开始举行庆祝仪式,并于1913年将这一天定为节假日并成为泰国人民传统的佛教节。政府也举行庆祝万佛节仪式,国王亲自参加。万佛节的早晨,泰国男女老少带着鲜花、香烛和施舍物品前往附近寺院,进行施斋、焚香、拜佛活动。在万佛节,有些善男信女还持受五戒或八戒以表示对佛教的虔诚。

宋干节

宋干节(Songkran)是泰国的传统的佛历新年。“Songkran”在泰语中的意思是“移动”或“移动”,也被称为泼水节。宋干节是根据太阳从黄道带中双鱼座的位置到白羊座新位置的运动来确定的。宋干节作为佛教复兴的象征,人们在佛像上泼水以求好运,年轻一代则为老人沐浴双手以获得他们的祝福。最后,人们聚集在街上,参加大型的“水上打斗”——有趣而庆祝的相互泼水。

泰国

入夏节

入夏节(Buddhist Lent Day)是泰国一个为期3个月的佛教斋戒节首日。按照佛祖的规定,入夏期间和尚不能远离寺庙,如果要出门也只能是早出晚归,所以叫做“守夏节”。过去在泰国的农村,熔制蜡烛是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守夏期间,老人要到寺里做功德,然后在寺里受戒一晚。那一天,老人只吃早、中两餐饭。下午或黄昏时,有和尚来念经讲道,让守戒人记在心。天黑后,儿孙们带来茶水给受戒的老人们喝。晚上,老人在佛堂里挂上蚊帐睡觉,早上又念一次经,然后各自回家。

传统运动

泰拳

泰拳的传统武术是泰国的民族运动。这是一种壮观的徒手格斗形式,伴随着传统的音乐合奏以及疯狂的擂台投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是公平的目标,只有头部不能用来打击。这项运动随着19世纪60年代昆斯伯里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规则的运用逐渐推广,远播西方,在那里它被称为跆拳道。其后泰国的拳击手包括1999年入选国际拳击名人堂的考赛银河(เขาทราย แกแล็คซี่),在世界拳击锦标赛大放异彩。

藤球

传统的藤球(Sepak Takraw)游戏,参与者试图在不使用手的情况下防止编织的藤球接触地面,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目前作为了东南亚地区的一项国际竞技运动。

艺术

文学

泰国文学与泰文的发明和创造分不开。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国王在孟文和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泰文,奠定了泰国文学的基础。人们公认泰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素可泰王朝时的兰甘亨碑铭的碑文。素可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宗教文学著作《三界经》。《三界经》是素可泰王朝的里泰王(1347—不详)根据30部佛经编撰而成,专门在宗教节日和仪式上朗诵。阿瑜陀耶王朝统治的400 年期间 (1350—1767),泰国文学有3 种主要的文学形式:民间口头文学、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这一时期诞生了泰国非常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歌《坤昌坤平》,还产生了泰国歌颂国王业绩的第一部赋体文学作品《水咒赋》,创作了其他许多优秀作品,如《大世赋》《大世词》《拉玛坚》《銮巴塞本阿瑜陀耶纪年》等。

进入20世纪,泰国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诞生泰国新文学。新文学作者大多出身平民,有憎恶权贵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西巫拉帕(1905—1974)。西巫拉帕是泰国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被称为泰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向前看》《男子汉》《生活与战争》《画中情思》,后两部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克立·巴莫亲王。巴莫亲王是泰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和诗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四朝代》,被誉为泰国当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泰国有影响的当代作家还有:高·素郎卡娘,代表作有《妓女》《豪华世家的虚荣心》;都迈索,代表作为《老实人》《百人之首》《第一个错误》;初拉吉安克拉蓬亲王,代表作《国王和王》《生活的主率》;素婉尼·素坤塔,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他的名字叫甘》;马莱·初披尼,代表作《终身伴侣》《无声的美》《娜拉的心》;劳·康洪代表作短篇小说《政客》等。

戏剧

泰国的戏剧艺术起源于宗教仪式和民间庆典,印度佛教和印度尼西亚文化都对泰国的民间戏剧影响较大。泰国最古典的民族戏剧是孔剧(khon),来源于泰国的皮影戏、古典暹罗舞蹈和泰国武术,表演时,演员们要戴上假面具,所以又称为“假面舞剧”。孔剧专门演出泰国古典文学名著《拉玛坚》。表演时没有语言,乐队用音乐和诗歌伴奏,演员用手势和68种舞姿来传达心情。孔剧融舞蹈、音乐、诗歌、绘画、武术于一体,是泰国民间戏剧的精华。

泰国

18世纪后半叶曼谷王朝时期,泰国的戏剧有了较大的发展。此时除了面具舞剧《拉玛坚》外,另外产生了几种戏剧形式:无面具舞剧、娘剧和哑剧。舞剧又有3种:民间戏剧、宫内剧、宫外剧。民间戏剧是最流行的无面具舞剧,在泰国南部地区又被称之为“玛洛拉戏”演员只有男性,没有女性,表演手段为舞蹈、唱曲、音乐、对白等,剧目取材于史诗和宗教作品。宫内剧又称为“内洛坤”,是在宫廷和贵族府内演出的戏剧,由外洛坤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宫廷戏剧。内洛坤表演的内容主要是帝王将相的生活和佛教故事。宫外剧是在宫廷外演出的戏剧,又称外洛坤,是流行于民间的戏剧,演出形式比较自由,演员也比较少,主要反映民间的社会生活。官内剧和宫外剧都只有男性演员。洛坤剧与孔剧不同,演员不用戴面具,表演的空间比较大,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舞蹈的精神。娘剧就是影子戏、灯影戏。娘剧来源于印度。哑剧是戴着面具演出的无言戏剧,演员数量多,演出时只有形体表演,没有对白和唱曲,人物的性格和职能由各种不同的面具来表示。剧中的台词由后台的朗诵员代念,音乐由台边的乐队伴奏。

泰国的戏剧舞台因加入了外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泰国戏剧在服装设计、化装灯光和音响、剧院设计和建设方面都吸收了西方的精华,使现代戏剧与传统戏剧如孔剧相结合,使泰国戏剧获得了更广泛的观众。

音乐

泰国古典音乐最初是在宫廷演奏的,泰国古典音乐有三种类型的管弦乐团体:Piphat(วงปี่พาทย์),以管弦乐和打击乐为特点,在宫廷仪式和剧院表演;Wong kruang sai(วงเครื่องสาย),是泰国古典音乐中的一种以弦乐为主的合奏,是泰国古典音乐中最安静的一种,用于伴奏,通常在室内表演;Mahori(มโหรี)是古典合奏的另一种形式,与Wong kruang sai经常一起出现,作为混合合奏团。泰国古典音乐也经常被用作古典舞蹈的伴奏,古典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基本上使用七个等距音调的音阶,尽管没有固定音高的声乐家和乐器有时可能会使用额外的音调。然而,比泰国古典音乐更受欢迎的是phlaeng luk thung(เพลงลูกทุ่ง),这是一种起源于泰国中部农村的乡村音乐。同样受欢迎的还有西方流行、摇滚和说唱音乐的改良版本。由于曼谷和其他城市中心的大多数工人阶级最初来自泰国东北部的农村,泰国东北部传统音乐Mawlam(หมอลํา)和西方流行音乐的结合在城市中享有广泛的受众。泰国的乐器可分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弦乐器或弹或拉,有三弦琴、四弦琴、京胡、二胡、琵琶等。打击乐器很有民族特色,有架子锣、孟锣、掛锣、圆群锣、“彭朗”、团鼓、木琴等。吹奏乐器有箫、笛、芦笙、唢呐等,箫、笛除了用竹子制作外,还有用象牙制作的。这些乐器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乐队。演奏的乐曲,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都有不同的传统乐曲。

泰国

建筑

泰国建筑分为三类,包括佛教寺庙及其寺院、宫殿和传统民居。

宫殿建筑

泰国的宫殿建筑按照等级划分为皇宫、行宫、亲王宫(前宫)、王子宫(后宫)、王府等。自阿瑜陀耶王朝到曼谷王朝以来,各王朝都城都要建三座皇宫,即皇宫、亲王宫、王子宫。皇宫分为内、中、外三层,各层由围墙环绕,并建有炮台。皇宫内层为国王、王后及家属的住所;中层为国王办公和举行各种仪式的宫殿;外层为一些重要政府机构所在地。泰国早期的宫殿多用木头建造,周围用泥墙护卫,后逐渐开始采用砖打地基,直到阿瑜陀耶王朝纳莱王时期才完全用砖建造皇宫。建筑风格上多为分段遁落式多层屋顶,采用重檐多面式和细长的三角形尖顶,墙面装饰金碧辉煌、画栋雕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曼谷的大皇宫。

大皇宫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建于拉玛一世统治期间的1782年,为拉玛一世至拉玛八世的皇宫。大皇宫依湄南河而建,总面积约21.84万平方米,宫墙高约5米,总长1900米。大皇宫建筑群共28座,主要由玉佛寺、律实宫、却可里宫和玛哈蒙田宫等四个宫殿建筑群构成,宫殿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建筑风格以传统的泰式为主,墙体多为白色,绿色瓷砖屋脊、金色或红色琉璃瓦屋顶,三重屋檐,檐角处是高高翘起的“羊角”以及直塔尖,该建筑也吸收一些欧式的建筑和中式的亭台建筑,体现了泰国民族兼容并蓄、自由包容的文化。

泰国

泰国

泰国

佛教建筑

泰国的佛教建筑以佛寺为主,包括佛堂、精舍、佛塔、钟楼等建筑,其中尤以佛塔最具代表性。泰国的佛塔建筑风格多源于印度文化,并受到柬埔寨、缅甸等国的影响。泰国的佛塔从底部的基座到顶部的塔尖可以分为塔基、塔身、覆钵和塔刹四个部分。佛塔的基座为折角亚字形平面,塔身向上逐层细收。覆钵为圆形锥状,也有的覆钵下设折角亚字或圆形须弥座。泰国现存的佛塔建筑多以吉蔑式塔和覆钵式塔为主。吉蔑式塔,又称“巴朗”,是真腊王国时代留下的建筑。这种塔为石头或砖砌实心塔,多为长柱立式形状,由塔基、主塔和塔尖构成。塔基厚实稳固,且方形居多,塔尖逐渐变细,棱状的塔饰如玉米粒层层重叠,也有的建成菠萝瓣状,用彩陶或玻璃装饰;覆钵式塔,是源于印度塔的一种形式,堕罗钵底时期由孟人传入泰国。该样式的塔同样也为实心结构,但是形状为尖锥形,塔基十分宽大,覆钵形塔身,塔顶尖而平滑,呈伞状,由一圈圈的圆环套成。在泰国覆钵式塔有多种,一种为钟状塔。如堕罗钵底时期的佛统金塔,该塔于十九世纪重建,呈褐黄色, 塔高130米,整体为自上而下的倒钟形态,塔尖呈螺旋环状,塔的底座是两层巨大的圆形,直径57米,塔的下半部呈半圆形,在大佛塔下面还罩着三座小佛塔。第二种为尖顶多棱状塔,一般有5个棱角以上,根据棱角的多少被称为12棱、16棱、20棱或者更多。曼谷卧佛寺内的所有佛塔基本上都是这种尖顶多棱状塔。 另外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覆钵式塔样式,该样式上半部分为缩小版的钟状塔,而下半部分塔的主体是规模较大的可以安放佛骨的龛室。如清莱巴萨寺的佛塔、清迈清曼寺的象驮塔等。此外,在泰国素可泰府及周边还流行一种素可泰式的覆钵式塔,塔基与吉蔑式类似,为四方形,塔顶为芭蕉花蕾形状或呈含苞待放的莲花形。如素可泰旧城中央的玛哈泰寺佛塔。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传统民居

由于雨季来临时,会受到连日暴雨侵袭,洪水泛滥,泰国古代民居采用干栏式建筑为主,其楼板高出地面数尺,通常起到躲避水患的作用。 到了旱季,楼底可以饲养家畜,楼上住人。泰国一般居民的房屋建筑都比较简陋,以茅草盖屋顶或用竹片垫楼板,梁柱则用质地坚硬的树木制作。至于比较富裕的人家、村长或者社会的上层人物,则通常会修建一种称为“嘎来”的房屋,以便跟普通的民居相区别,这种房屋讲究雕刻装饰,会选用上等木材,并请名工巧匠雕刻。 继“嘎来”式的古典建筑之后‚又出现一种被称为 “木楼” ,其中板壁、 门窗和倾斜屋顶的设计,显示了民间工匠的才能,堪称木雕艺术的精品。但无论是“嘎来”或是“木楼”,大多都由楼梯、拴狗柱、供人活动的平台、放置水缸的地方(在兰那泰当地的方言里称为水店,供日常饮水)、卧室、厨房等几个部分组成。

泰国

雕塑

泰国雕塑主要为宗教造像,也是分辨宗教建筑的外观特征。从历史上看,泰国雕塑发展史上的八个时期(可见下表),即堕罗钵底艺术、三佛齐艺术、华富里艺术、昌(清)盛艺术、素可泰艺术、乌通艺术、大城府(阿瑜陀耶)艺术和曼谷艺术。

堕罗钵底艺术(6—11世纪)以石雕佛像为多,也有一些金属造像,但体积较小;三佛齐艺术(7—14世纪)造像多为菩萨,分为石雕和铜铸两类。佛塔的塔台为圆形,塔身四面突出部分设有佛龛,塔顶为方形尖顶;

华富里艺术(7—13世纪)多见于泰国东北部。主要是用岩石建筑的行宫、宫殿以及佛教、婆罗门教的塔。此时的佛像,面部呈方形,口微张,下巴平,眉直,发与额之间有一条线状,佛髻有如重叠的莲花瓣,头顶的佛光有如一朵含苞莲花或宝珠,左肩的袈裟垂在胸前,前端作横截式。佛像多作单盘禅定式,下有龙身蟠绕佛座;

昌(清)盛艺术(11—18世纪)又称兰那泰艺术,被视为泰国艺术的鼻祖,主要是小乘佛教派的佛像,前期(14世纪前)可能受印度巴腊艺术的影响,佛光作含苞莲花或宝珠状,螺状佛发较大,佛面如满月,带微笑状,下巴圆润稍突出像一结子,眉高鼻弯嘴小,身体壮硕,胸肚大,披在左肩的袈裟较短,前端作蜈蚣齿状。佛像多作双盘禅定式。佛座有莲花形与平整而前沿突出形两种;后期(15~18世纪)的佛像,佛光仍作含苞莲花状,但较大,或作火光状。螺状佛发较小,佛额与头发之间有一条线状细纹。佛面为鹅蛋形,袈裟长达肚脐,佛像姿势以单盘式结踟趺坐(即单以左足压在右腿上或右足压在左腿上而不作交叉状)居多,佛座平整而前沿突出;

泰国

素可泰艺术(13—15世纪)造像的眼睛轮廓似卵形或芒果形,眉似弓样,鼻呈钩状,嘴较小,下颏丰满,乳头隆起,僧衣较长,光轮较大,发髻呈莲花状。此时的舍利塔,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舍利塔的塔式比原来的更高,并增设塔龛。小乘舍利塔可分为三类:一为正宗素可泰类型,塔台呈方形,三层重叠式,塔身为十二棱角,顶端为一含苞莲花;二为锡兰覆钵形,顶部设有支撑“天界”的小天柱;三为三佛齐形,塔台方形,塔身呈悬钟状,较高,上端为圆形锡兰塔式,四边各有一小塔;

乌通艺术(12—15世纪)融合了堕罗钵底、华富里与素可泰艺术,佛像面部呈方形,额上有一条线状细纹,下巴平,鼻略扁,口微张,前面的袈裟较长并作横截式,姿势作单盘式结踟趺坐。佛座中间部分内缩如腰。舍利塔上作圆形锡兰式,但塔基为方形,四面凸出,还有三佛齐式小塔围绕;

大城府(阿瑜陀耶)艺术(14—18世纪)舍利塔可分为四期:第一期(1350~1488年)以华富里式或乌通式佛塔为佛寺的主要建筑。第二期(1491~1628年)以锡兰式覆钵形佛塔为佛寺的主要建筑。第三期(1628~1732年)以吉蔑式佛塔居多,开始出现十二棱角塔。第四期(1732~1767年)以十二棱角塔最为盛行;

至曼谷王朝时期,拉玛一世至三世新建的佛像较少,多为大城和乌通造像艺术的结合品。至拉玛四世时,开始创造新的佛像,使之更加接近实际人物,例如设有佛髻,袈裟有线纹,作双盘式结踟趺坐;

国家象征

国旗

19世纪泰国国旗是一面红旗,1916年改为红地白象旗。现在的国旗正式采用时间为1917年9月28日。三色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三色旗由红、白、兰三色五个平行长方形组成。中间为蓝色,其宽度为旗面宽度的1/3,等于两个红色的宽度和两个白色的宽度。蓝色居中代表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蓝色的上下方为白色,象征宗教的纯洁。旗面上下方为红色,代表民族和各族人民的力量和献身精神。其中红色代表民族和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白色象征佛教等宗教的纯洁;蓝色代表至高无上的王室。泰国国旗象征着泰国人民的骄傲。

国徽

泰国国徽为半人半鸟形象的迦楼罗(Garuda,即大鹏金翅鸟),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常用来装饰国王的节杖和皇家旗帜。泰国国王被认为是毗湿奴转世(泰王称号拉玛Rama即毗湿奴第七大化身的名称),故以迦楼罗鸟作为王权象征。1911年,泰王拉玛五世确定将现行图案作为国王印鉴、王室标志和泰王国国徽。社会团体、企业等私人部门可通过王室内务府或首相向国王申请使用该徽章,如获准被视作极大荣誉。

泰国

国花

金莲花,又称黄金雨,在泰国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它拥有独特的五花瓣结构,掉落时就像是细雨纷飞,所以被称为“黄金雨”。它枝繁叶茂,高大挺拔,在泰国各地都适合种植,经常用于泰国各种大型节日庆典。

国鸟

火背鹇(Lophura diardi),又名戴氏鹇,为泰国国鸟。身长可达80厘米。雄性面部裸露鲜红明艳,体色不如环颈雉靓丽,羽冠一簇一簇似孔雀翎,前段细小,末端则变大,但如丝线般柔软,非常有特点。

泰国

风景名胜

综述

泰国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现在已成为泰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和主要创汇行业。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有500多个景点,主要旅游地点有曼谷、清迈、清莱、普吉岛、苏梅岛等。旅游业是泰国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泰国旅游与体育部2019年数据显示,2019年到访的外国游客达3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旅游业收入6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

泰国被称为“亚洲最具异国情调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辉映,佛教文化与西方文明交融,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泰国的名胜遍布全国不过相对集中在14个府,即中部的曼谷,北部的清迈府、清莱府、彭世洛府,东北部的呵叻府、乌汶府,东部的春武里府,西部的北碧佛丕、巴蜀府,南部的宋卡府、普吉岛、素功他尼府。

重要景点

乍都乍周末市场

乍都乍(chatuchak)周末市场是泰国最大的周末市场,有超过 15000 个摊位, 囊括美食、小商品、服装、古董、油画和花鸟鱼虫等店铺,是最受当地人和外国游客喜爱的市场之一,几乎每一个到曼谷旅游、生活过的人都去过那里。

泰国

普吉岛

普吉岛位于马来半岛旁,泰国南部,距曼谷862千米。普吉北边有一座大桥将普吉府和攀牙府连接起来,东隔甲米海湾与甲米相望。普吉岛是泰国最大的岛屿,被称为安达曼海的“珍珠”,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度假胜地。岛屿的西海岸正对安达曼海,遍布原始幼白的沙滩。

泰国

普吉岛的重要景点有占士邦岛,是詹姆斯庞德岛(James Bond Island)的简称,位于泰国南部,是普攀牙湾国家公园一处著名观光景点。此处曾是1974年电影《金枪人》取景地;苏林海滩,位于卡马拉海滩的北侧,两个海滩中间隔着辛海岬,距离普吉城区约42千米。卡马拉海滩,位于芭东海滩以北6千米,苏林海滩以南,是普吉岛唯一一个保持原始渔村旧貌的主要海滩。

苏梅岛

苏梅岛是泰国东部岛屿,距离大陆约35千米,地理位置上属于春鹏群岛,是素叻他尼府的一部分,总面积254平方千米,是泰国仅次于普吉岛和象岛的第三大岛,岛屿上有安通海洋国家公园(Mu Ko Ang Thong)、大佛寺、玉普莱兰、考华珠寺等景点,2018年有近1万名游客

世界遗产

泰国世界遗产共有7处,包括4处历史文化遗址和3处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分别是:素可泰—是塞察那莱—甘烹碧历史文化公园(Sukhothai—Si Satchanalai—Kampaengpetch Historical Park)、阿瑜陀耶历史文化公园(Ayutthaya Historical Park)、班清考古遗址(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和西贴古镇及陀罗钵地古迹(The Ancient Town of Si Thep and its Associated Dvaravati Monuments)。自然保护区遗址包括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保护区、考艾国家森林公园和岗卡章森林保护区。

班清考古遗址

班清考古遗址位于泰国东北部乌隆他尼府农汉区班清分区的农业区,湄公河分水岭内,是一个500米×1350米、高8米的椭圆形人类聚居土丘。该遗址于1966年首次被发现,是一处史前人类居住地和墓地,在这里发现了公园数千年的陶器残片和青铜器残片,见证着东南亚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巫术信仰,可用来与中国仰韶文化遗址、越南东山文化遗址等进行比较研究。1992年⼊选为世界⽂化遗产,遗产编号为575。

素可泰—是塞察那莱—甘烹碧历史文化公园

1991年素可泰古镇相关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编号为574。该地位于今泰国北部较低的地区,是一个由三个物理上密切相关的古镇组成的系列财产。总物业面积为 11852公顷,包括素可泰7000公顷、是塞察那莱城(又名嵯良城)4514公顷和甘烹碧338公顷。素可泰城是13世纪泰族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的首都,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13—15世纪,是它最辉煌发达的时期。城中的主要建筑是王宫和众多的佛寺。是塞察那莱城是素可泰王朝利泰王(1347年—1369年在位)的国都,在中国古籍中称为“上水",交通方便,“可通云南后门”。现在是塞察那莱城还保留3处重要的遗址:永河流域古代居民遗址、四周用铁矾土筑的城墙围起来的旧城遗址、永河流域工匠聚居的遗址。现存佛塔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缅塔,状若覆钵;另一种称为“巴朗”,外观像玉米,源于印度和高棉。这里的人十分擅长泥灰雕塑,用泥灰雕塑佛像、神像、夜叉和各种动物。最享盛名的是宋加洛陶瓷。甘烹碧为泰北重镇,属素可泰王朝的统治范围。甘烹碧在泰语中是“金刚石城墙”的意思,至今仍保存约300米的城墙遗址。据说该城是1347年由素可泰王朝第四世王乐泰(1298年—1323年在位)所建。现存重要文物遗址有婆罗门教的大自在天神庙,曾经供奉过国宝玉佛的玉佛寺等。

泰国

阿瑜陀耶(大城府)历史文化公园

阿瑜陀耶城建于1350年,是暹罗王国的第二大首都,总面积为289公顷。1991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编号为576。阿瑜陀耶最负盛名的是王宫和佛寺的遗址,中国史籍《皇清通考》记载:“王居在城西隅,别建宫城,约周三里有奇。殿用金装彩绘,覆以铜瓦。室用锡瓦,增砌用锡裹砖,栏杆用铜裹木。”现存的宫殿遗址有3处:故宫、前宫和后宫。故宫的范围很大,包括现今的希讪派寺和7座不同时期建筑的寝宫。前宫是纳黎萱大帝于1577年修建的。他作为储君和登基后一段时间都住在这里。后宫也称皇家花园,是厄迦陀沙律(1605年—1610年在位)的寝宫。至于佛寺,最盛时期城中佛寺达400余座,金碧辉煌,穷极奢靡。现存佛寺遗址、佛塔和佛像,彰显出独具特色的阿瑜陀耶佛教艺术。寺遗址城外的帕南车寺,建于1324年,比阿瑜陀耶城的历史还早26年。明永乐七年(1409)郑和下西洋时曾来到这里。从帕南车寺以南,是日本人村、荷兰人村和阿拉伯人村。与帕南车寺隔河相望的是葡萄牙人村。这些外国人居住的地区,曾是阿瑜陀耶王朝与外国人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1984年,泰国艺术厅考古队对葡萄牙人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挖出许多葡萄牙人的骨骸、陶瓷制作的烟具,以及碗、碟、银元、贝币、铜钱,其中除了少数几枚越南铜钱外,大多数是中国铜钱,其中最早的是宋熙宁通宝,最晚的是清康熙通宝。

泰国

西贴古镇及陀罗钵地古迹

西贴古镇及相关陀罗钵地古迹由双城遗址(护城河环绕内外城)、规模宏大的考巴生(Khao Klang Nok)以及考塔莫拉洞穴(Khao Thamorrat Cave)3部分组成。这些遗址共同见证了6-10世纪陀罗钵地帝国在泰国中部蓬勃发展,展现了其建筑、艺术传统、宗教多样性,也反映了印度文化,包括印度教、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对该地区的影响。这些文化传统在当地人的改造下发展成独特的艺术传统,即后来影响东南亚其他文明的西贴(Si Thep)艺术流派。

考艾国家森林公园

2005年,考艾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考艾国家森林公园是泰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帕侬冬拉山脉,面积2168.64平方千米,覆盖北标、柯功、巴真和那空那育等4府的11个县。它是那空那育河和蒙河的发源地,森林面积广阔,品种多样,有混交林、原始旱林和原始雨林等。绿草碧茵,水源充沛。栖息着500多种动物,250种鸟类,5000种昆虫,216种蝴蝶。多处瀑布和湖泊构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泰国

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保护区

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保护区是位于泰国西部北碧府、达府和乌泰他尼府交界靠近缅甸的边境地带,该林地面积约622,200公顷,是东南亚大陆最大的保护区,也是泰国交通不便、受干扰最少的森林地区之一。保护区涵盖了东南亚几乎所有类型的陆地森林生境,庇护着该区域77%的大型哺乳动物 ,尤其是野象和印度虎,50%的大型鸟类,以及33%的陆生脊椎动物。

岗卡章森林保护区

岗卡章森林保护区位于丹纳沙林山脉的泰国一侧,是泰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于2021年3月2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植被以半常绿/旱常绿和湿润常绿林为主,混有落叶林、山地林和落叶龙脑香林。这里发现了许多地方性和全球性濒危植物物种,与2个重点鸟区重叠,以鸟类物种多样性闻名,其中包括8个全球濒危鸟类物种。该遗产地是极度濒危的暹罗鳄、濒危的亚洲野犬、爪哇牛、亚洲象、缅甸陆龟和靴脚陆龟的家园,这里还生活着几种易危鸟类和哺乳动物。值得关注的是,这里也是8种猫科动物的栖息地:濒临灭绝的孟加拉虎和渔猫、近危的豹和亚洲金猫、易危的云豹和纹猫,以及丛林猫和豹猫。

泰国

注释

[a]

在释迦牟尼佛涅槃约一百年后,僧团内部出现了分裂。以毗舍离为根据地的东部比丘,实行了一些与原始教规相违背的事,而西部(摩偷罗)的耶舍比丘对此加以反对,并且邀请东西方的七百位长老,在毗舍离举行第二次结集,被称为“七百结集”或“毗舍离结集”,由于双方意见不一,僧团公开分裂成了“大众派”和“上座部”,后汇编了巴利语三藏经典,由摩哂陀传入斯里兰卡,公元5世纪初又传入中国南部地区,被称为南传佛教。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末缅甸阿奴律陀国王和泰国兰甘亨国王进一步吸收上部座佛教使其成为国家的主要宗教。公元19世纪和20世纪,开始于西方意识形态、现代科学直接接触,开始了佛教的现代化。

[b]

泰国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政治中构建了“曼陀罗体系”。而越南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处理对外关系中也效仿中国,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朝贡体系”,也被称为“亚朝贡体系”。鉴于泰国和越南在中南半岛的实力和地位,这一地区形成了两种不同地区秩序构建的竞争。

[c]

三佛齐是公元7—12世纪称霸东南亚的一个强国,中国史籍中称其为“室利佛逝”,政治中心在苏门答腊岛上的旧港,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中记载“旧港即古名三佛齐是也。番名渤淋邦,属瓜哇国所辖”,三佛齐在强盛时期曾一度扩张到马来半岛,使其成为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