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鼩鼹,拉丁学名为Scaptonyx fusicaudus Minle-Edwards,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虫目,鼹科,长尾鼩鼹属。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青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长尾鼩鼹的:正文、识别特征等介绍

拉丁学名

Scaptonyx fusicaudat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虫目

鼹科

长尾鼩鼹属

长尾鼩鼹

分布区域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青海

正文

拉丁目名:

INSECTIVORA

中文目名:

食虫目

中文科名:

鼹科

拉丁科名:

Talpidae

中文属名:

长尾鼩鼹属

拉丁属名:

Scaptonyx

拉丁种名:

fusicaudatus

定名人:

Milne-Edwards

年代:

1872

中文名:

长尾鼩鼹

原始文献:

Rech. H.N. Mamm., 278

模式产地:

四川和青海的交界处 (Borders of Kukunor and Sichuan)

生境:

山地森林,林缘草灌丛

国内分布:

陕西,青海,四川,云南

基本信息

拉丁名:Scaptonyx fusicaudus Minle-Edwards

英文名:Long-tailed Mole

分类地位: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食虫目 > 鼹科 > 长尾鼩鼹属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陕西,青海

识别特征

鼹型,地下生活型。体长81mm,尾长43mm。吻部覆以污白色短毛,体背于腹面覆以一致短而厚密的黑褐色柔毛,具金属光泽。尾部色较暗淡;四足背面棕褐色。吻尖而细长,眼退化,无外耳壳。前足较宽,具长而直的爪。尾长等于或超过体长之半,呈棍捧若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