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国(印地语:Bhārat Gaṇarājya;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上的议会制共和国。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7位,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14.08亿(2021年),居世界第2位。首都是新德里(New Delhi)。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印度的:名称由来、历史、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军事、社会、国家标志、交通、文化、风景名胜等介绍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Bhārat Gaṇarājya;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是位于南亚次大陆上的议会制共和国。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7位,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14.08亿(2021年),居世界第2位。首都是新德里(New Delhi)。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印度的:名称由来、历史、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军事、社会、国家标志、交通、文化、风景名胜等介绍
印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ndia
印地语、英语
三色旗[1]
《人民的意志》(Jana-gana-mana)
1947年8月15日
8月15日
亚洲[18]
约298万平方公里
南亚次大陆
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注1]
UTC+5.5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新德里
孟买、德里、班加罗尔、加尔各答
多党制的议会制共和国
总理: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
IND
+91
1416570326(截止2023年3月16日)
2464人/平方千米(21202人/平方米)
印度斯坦族、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
印度教(80.5%)、伊斯兰教(13.4%)
3.2万亿美元(2021-2022年年)
2280美元(2021-2022年)
印度储备银行(RBI)
卢比
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泰姬陵、瓦伦纳西圣城
靠左行驶
德里英迪拉 • 甘地国际机场、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加尔各答国际机场、斋普尔国际机场
孟买港、帕纳吉港、芒格洛尔港等
共和国日(1月26日)、独立日(8月15日)、洒红节(每年公历3月、4月间)、灯节(在公历10月、11月间)
印度孔雀
莲花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全国划分为 29 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的伪“阿鲁纳恰尔邦”和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主要城市有孟买,德里,海德拉巴,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
印度的地理位置介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注1],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地形上整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山脉。海岸线长 7517 公里(4,700 英里)。气候温暖,南部是热带季风,北部是温带季风。多样的地理条件使印度具备了极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繁多,且许多为本土特有物种。
印度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400 年,印度教的兴起催生了种姓制度,随后各大宗教也陆续在印度地区出现。17世纪开始,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该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印度沦为殖民经济体。1858 年英国王室开启对印度的管辖,触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主义运动,该运动以非暴力抵抗著称,最终成为结束英国统治的主要因素。1947 年,英属印度帝国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土。同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1950 年起印度成为联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现代印度是联合国、世贸组织、金砖国家、G20 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
自独立后印度的经济有较大发展,农业、工业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该国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成长为了快速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印度人口从 1951 年的 3.61 亿增加到 2022 年的近 14 亿,识字率从 16.6% 增加到 74%。2021-2022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货币为印度卢比。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为稳定。农业占比约为13%-15%,工业占比约为27%-28%,服务业迅速发展,占比近两年超过50%,软件、金融是重要部门。
印度有着较深的文化氛围,出品的电影、音乐和精神教义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迅速而广泛。
印度是核武器国家,军费开支位居前列,与邻国巴基斯坦和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存在争端。土地种类繁多,自然资源丰富,有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占其面积的 21.7%,许多野生物种栖息其中。
印度还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知名景点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古特伯高塔、泰姬陵等。根据联合国3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290万,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India一词源自古典拉丁语 India,初指南亚及其东部地区。该名称由India(希腊语为Ἰνδία)演变为Indos(古希腊语Ἰνδός)、Hindush(古波斯语,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东部省份),最后到Sindhu(梵文)。古希腊人称印度人为Indoi(Ἰνδοί),意为“印度河的人民”。Hindustan 是印度的中古波斯语名称,最早出现在莫卧儿帝国时期,指包括当今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在内的一个地区或几乎整个印度。
Bharat是Bharatavarsha的现代名称,印度史诗和印度宪法都提及过该词,许多印度方言使用它的变体形式。它最初指北印度,19 世纪中叶开始被用来指代印度本土。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5000 年前,第一批现代人类或智人从他们较早进化的非洲来到印度次大陆。南亚已知的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可追溯至大约 30000 年前。公元前6500 年后,梅赫尔格尔和现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出现了粮食耕种、动物驯化、永久性结构的建造以及农作物储存,印度河流域文明逐渐发展起来。
古印度的商业也很活跃。古印度是丝绸,棉花,糖,宝石的主要出口国,也向西方出口香料,这些物品用以从其他国家换取金银。。
古印度历史上多分裂少统一,从公元前2300年直到4世纪,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古印度时代可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印度河文明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
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地,故又称“哈拉巴文化”。遗址中有城堡丘和拥有网格状街道的城市,城堡均受一块巨大的砖墙保护,城市废墟都坐落在河流附近,在下城区出现了专门从事不同工艺的家庭作坊。
吠陀时期(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
这个时期分为“早期吠陀”(公元前1500-前1000年)和“后期吠陀”(公元前900- 600年)。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开始,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创立了婆罗门教。整个早期吠陀时期,即在公元前1500 -1000年期间,是从游牧牧民过渡到定居的村庄社区混合牧民和农业经济的时期。 牛是占主导地位的商品,父权制的大家庭结构允许寡妇与丈夫的兄弟结婚。氏族集会很频繁,战争由酋长带领。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学者们把公元前900- 前600年这段时期称之为后期吠陀时代。在后期吠陀时代产生了种姓制度。
列国时期(公元前600 -400年)
古印度列国并举的时代,战争频繁,为统一打下基础。此时,古印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东移,恒河流域获得重要地位。耆那教和佛教成为主要宗教。列国为争取恒河谷的控制权而战,喀什、憍萨罗、摩揭陀等国斗争了一个世纪,摩揭陀取得了胜利,成为了该时期的一个强国。
孔雀帝国时期(公元前324-187年)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进入甘达拉,穿过旁遮普省一直到比斯河,此时军队中的马其顿和希腊士兵叛变,军队停止进军。公元前325年,旃陀罗笈多成为摩揭陀王,摧毁了难陀王朝的势力,公元前324年,他建立起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孔雀帝国。 帝国在阿育王时期进入繁盛时代,佛教成为国教。公元前185年,孔雀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布里哈达拉萨被将军弗沙密多罗所杀,孔雀帝国灭亡,弗沙密多罗建立巽伽王朝孔雀帝国解体成了许多小王国,尽管政治分裂,这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部分原因与中亚、中国、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创造了收入。此时印度出现了大批外来势力。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乌斯(公元前190–公元前167年)带着他的军队进入旁遮普邦,,控制了印度西北部,开启了“印度-希腊”统治。斯基泰人入侵塔克西拉,袭击了巴克特里亚王国,随后迁入印度。 中国汉朝的统治者决心将中亚游牧部落(匈奴、吴荪和越志)赶出中国,迫使这些部落向南和向西迁移,大月氏向西移动到咸海,涌入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 帕提亚国王密特拉达茨二世试图阻止他们,但在他死后(公元前88年),大月氏横扫帕提亚,继续进入印度河流域。
贵霜帝国时期(公元1世纪-3世纪)
大月氏是贵霜帝国的建立者。公元1世纪,月氏酋长库朱拉·卡德菲斯(Kujula Kadphises)征服了印度北部。 贵霜帝国首都是普鲁萨普拉(靠近今天的白沙瓦),王国向南延伸到桑奇,进入恒河谷直到瓦拉纳西。马图拉是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卡尼什卡,贵霜帝国最强大的皇帝,在中亚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影响,但他的继任者未能延续这种势力, 南部地区是第一个脱离的地区,到3世纪末,贵霜帝国被波斯萨沙尼亚王朝的国王降为附庸。
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6世纪)
笈多王朝位于印度东北部摩加达(今比哈尔邦)邦,公元4世纪初建立,延续到公元6世纪后期。该时期印度文学、艺术、建筑和哲学蓬勃发展,创立了伟大的梵文史诗和印度教艺术,在天文学、数学和冶金科学方面也颇有建树。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国家被划分为省份,这些省份又被划分为叫pradeshas或vishayas的较小单位,各省由帝国高级官员或王室成员管理。 王朝后期,随着匈奴人的入侵,帝国逐渐消亡。 到了6世纪中叶,王国规模大幅缩小,笈多王朝结束。
550年至1206年期间,印度的特征是王国的区域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时期没有统治者能够建立帝国并持续控制其核心区域以外的土地。公元 606 年至 647年,卡瑙杰的戒日帝国统治印度恒河平原大部分地区,向南扩张时被德干的西遮娄其统治者击败,向东扩张时被孟加拉的帕拉国王打败。当西遮娄其试图向南扩张时,他们被来自更南端的帕那瓦击败,后者又遭到潘地亚还有来自更南边的朱罗人的抵抗。为发展农业经济腾出土地的牧民被安置在种姓社会中,新的非传统统治阶级也是如此,种姓制度因此开始表现出地区差异。
6 世纪到7世纪,印度文化开始快速发展。泰米尔语诗作促进了印度教的复兴和次大陆所有现代语言的进化,首都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来自中国的佛教朝圣者玄奘从中国出发,穿越印度,在纳兰达的一个修道院呆了一段时间,他的作品全面地描述了这一时期,记录了马亨德拉瓦曼一世、哈沙和普拉克辛二世三位国王的领土的风貌。印度教受到来自皇室的支持,博学的婆罗门人得到土地。寺庙纷纷出现。 印度教寺庙的最早遗迹可以追溯到古普塔时期,结构极其简单,包括一个神殿房间,其中含有一个神像,门廊开放。经过几个世纪,寺庙增加了额外的结构,规模逐渐变大。壁画和雕塑的装饰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 佛教寺院壁画的时尚从印度传播到阿富汗和中亚,最终传播到中国。正是佛教图像的扩散促进了用标志性形式描绘印度教神灵的风尚。
8 世纪到 9 世纪,参与南印度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开始对外输出,印度商人、学者和军队参与了该过程。许多东南亚人寄居在印度神学院,并将佛教和印度教文本翻译成他们的语言。
8世纪印度的政治格局揭示了区域主义和新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重生。古尔加拉-普拉提哈拉帝国在印度西部崛起,拉吉普特王朝将中心设在梅瓦尔,在哈里亚纳邦地区,托马拉王朝于736年建立了Dhillika市,它是现代德里的发源地。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抵达信德,起初他们采取松散的控制,当地酋长几乎是独立的,但在724年,阿拉伯侵略者建立了直接统治,设立一位代表穆斯林哈里发的总督。彼时印度人尚未意识到阿拉伯人给他们带来的危险,在西海岸,阿拉伯人依旧被视为熟悉的商业伙伴。公元 10 世纪后,穆斯林中亚游牧部落的庞大军队多次占领南亚西北部平原,1206 年,伊斯兰德里苏丹国(约1206-1526)建立。苏丹国控制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涉足南印度。很大程度上让其庞大的非穆斯林臣民服从自己的法律和习俗。
13 世纪,苏丹国反复击退蒙古入侵者,将印度从西亚和中亚人的手中拯救出来,为往后几个世纪人们的迁徙奠定了基础,同时融合了印度和伊斯兰文化。苏丹国袭击南印度地区王国,为维查亚那加拉帝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帝国控制了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南印度社会。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年,他们在当时主要由穆斯林统治的北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6-1858)。莫卧儿帝国并没有消灭它所统治的地方社会,相反,它通过新的行政实践和多样化且包容的统治精英来平衡和安抚群众,从而实现更系统、集中和统一的统治,在阿克巴 (Akbar)统治下,莫卧儿王朝利用波斯化的文化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从而联合遥远的领土。帝国从农业中获得大部分收入,要求用监管良好的银币支付税款,农民和工匠需进入更大的市场。在这些措施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在 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帝国的相对和平帮助印度扩张经济,对绘画、文学形式、纺织品和建筑加大投入。印度北部和西部出现新的社会群体,如马拉松人、拉杰普特人和锡克教徒。商业扩张在印度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催生了新的印度商业和政治精英。
18 世纪初,随着商业和政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欧洲贸易公司,包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了沿海前哨基地。东印度公司对海洋的控制、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先进的军事训练和技术允许它维护其军事实力,并吸引了部分印度精英,这些因素帮助公司获得了对孟加拉地区的控制权并在与其他欧洲公司的争斗中占上风。它进一步获得了孟加拉的财富,增加了军队的实力和规模,在 1820 年代吞并和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不再像过去那样出口制成品,而是向大英帝国提供原材料。此时,随着英国议会严重削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经济实力,意图使其成为英国政府的一个分支,东印度公司开始更有意识地进入非经济领域,如教育、社会改革和文化。
葡萄牙人是较早进入印度地区的欧洲人,对印度洋的控制一直持续到16世纪。 在此期间葡萄牙迅速富裕起来。1580年葡萄牙王国被西班牙吞并,西班牙侵吞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利益。欧洲人对印度的深刻影响体现在罗马天主教的传播力上,至今,罗马天主教在印度拥有数百万天主教信徒、众多教堂、修道院和学院。烟草、土豆、菠萝、西红柿、木瓜、腰果和辣椒等也是在该时期被欧洲人携入印度的商品。
东印度群岛成为了荷兰人获取香料的主要来源,他们还在印度南部种植胡椒和豆蔻,在锡兰(今斯里兰卡)种植肉桂。 荷兰人企图控制东海,凭借优越的资源和更好的航海技术取得先机, 葡萄牙人被驱逐出大多数据点,英国人跟随荷兰人来到东印度群岛,刚开始英国人无法与荷兰人竞争,被排除在东印度群岛之外。1623年,荷兰人占领了安博伊纳(今安博)的工厂(贸易站),这一行动后来被英国人称为“安博伊纳大屠杀”。
英国将在印度的合资企业委托给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贸易垄断权。 该公司的初始目标和荷兰公司一样,为了进行香料贸易,起初贸易是在单次航行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在1612年这些零散的活动被联合股票所取代,1657年,一个永久性的股份公司成立了。17世纪中,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儿帝国进行和平贸易。后来,为了解决白银问题,英国人开发了一种与荷兰人不同的贸易体系,用利润支付每年的商品投资。通过马德拉斯和古吉拉特邦供应棉花,古吉拉特邦也供应靛蓝,丝绸、糖和盐(用于火药)来自孟加拉,鸦片被运往东亚,成为日后英中茶贸易的基础。17世纪末,该公司在约西亚·奇德爵士的鼓舞下决定攻击莫卧儿人,他们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16世纪初起法国人对印度也表现出了兴趣,法国财政部长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于1664年推出法国东印度公司。 167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从当地统治者手中收购了马德拉斯以南137公里的城市本地治里,1690-1692年期间从莫卧儿总督那里获得钱德纳戈尔(现在的钱德纳加尔)。 奥地利继承战争引起了印度的英国势力与法国势力之间的斗争,英国人担心法印贸易过于强大,双方都依靠海上力量搏斗,1746年9月,法国人伯特兰·弗朗索瓦·马埃(Bertrand-François Mahé)率领舰队将英国人赶到孟加拉并占领了马德拉斯。英国对本地治里的攻击也被击退了。 《艾克斯·拉·夏佩尔条约》(1748年)宣告战争结束,法国将马德拉斯归还给英国,以换取北美的布列塔尼角岛。1756年,欧洲七年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再次对立,双方都向东方发送了军备。1760年1月,英国在万迪瓦什战役中击败法国,法国于1761年1月投降,他们在印度的势力对英国暂时失去了威胁。
19世纪,英国在印度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力远超出商业领域。1849年,印度全境被英国占领。1857 年,印度发生叛乱, 叛乱席卷了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许多地区,动摇了东印度公司公司统治的基础。1858 年叛乱被镇压,东印度公司解散,但英国政府对印度实施直接管理。新统治者宣布实施单一制国家和渐进但有限的英国式议会制度,还保护王子和地主绅士,作为抵御未来动荡的封建保障。1885 年印度国大党成立。
19 世纪下半叶,印度境内的技术飞速发展,农业开始商业化,但经济遭遇挫折。大规模饥荒的数量有所增加,尽管印度纳税人承担了基础设施发展的风险,但为印度人创造的工业就业机会很少。商业种植增加了内部消费的粮食产量,特别是在新开通运河的旁遮普邦。铁路网提供了重要的饥荒救济,显著降低了运输货物的成本,并帮助新兴的印度民族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约有100 万印度人服役,印度要求自治的呼声更加尖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圣雄甘地成为其中的领袖和象征。 1930 年代,英国进行了缓慢的立法改革,印度国大党在随后的选举中取得了胜利。此后十年危机重重:印度参与二战,国会最后推动不合作,1942年8月,在这场运动开始之前,甘地和国大党最高统帅部的所有成员被捕。 在几个月内至少有60,000印度人填满了英国的监狱牢房,拉吉发动了大规模的力量,反对印度的地下努力,破坏铁路运输,并普遍镇压反英势力。比哈尔邦、西北边境和孟加拉的部分地区遭到英国飞行员的轰炸和扫射,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被杀和受伤,但抵抗仍在继续,穆斯林民族主义同样高涨。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规定在1947年8月14日至15日午夜之前划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两个边界委员会拼命地分割旁遮普和孟加拉,以便尽可能将穆斯林留在前者的西部和后者的东部,大约有1500万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从他们的新家园逃到他们认为的“避难所”的另一边,多达一百万人在流离颠簸中被屠杀。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
独立后两个多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归属引发了第一次印巴冲突。在分治之前,王公们可以选择加入位于他们的领土的新统治集团,并获得丰厚的养老金,作为放弃主权的奖励,大多数王公同意这样做。 在大约570位王公中,只有3位拒绝加盟或立即前往巴基斯坦。 朱纳加德和海得拉巴都是穆斯林统治,而大多民众都是印度教徒。印度军队进入并控制了朱纳加德。 海得拉巴的统治者更加谨慎,希望在印度南部中心的广阔领地获得独立,但印度拒绝并于1948年9月派兵进入该州。 这两次入侵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两个州都迅速融入了印度的联盟。
中国和印度之间也存在关于边界若干地区的争端,最显著的是位于拉达克一个贫瘠高原的划界区,大部分地区被称为阿克赛钦,该区与北部的麦克马洪线接壤,该线从不丹延伸到缅甸,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的顶峰,印度声称这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一部分,但从未对其进行过适当的调查。
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印度宪法建立了一个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同时根据伦敦宣言,印度保留了英联邦的成员资格,成为其中的第一个共和国。始于 1990 年代的经济自由化创造了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增强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印度电影、音乐和精神教义在全球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印度也受到看似顽固的农村和城市贫困的影响、宗教和种姓相关的暴力、受毛主义启发的纳萨尔派叛乱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印度东北部的分离主义。
美国和英国对印度提供了迅速而广泛的军事支持,印度很快在北方部署了防御力量,1961年,印度以武力将葡萄牙果阿纳入领土,使得该国外交事务中“非暴力”原则的信誉下跌,“非暴力”原则被视为甘地政策的延伸,尼赫鲁在任总理期间努力将该外交政策与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主义联系起来。他还试图缔造印度作为和平维护者的角色。
1965年4月份,在喀奇县的牧场爆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小规模冲突,英联邦总理和联合国迅速说服双方同意停火并将部队撤出战前边界。 然而,巴基斯坦相信它已经赢了,印度军队很弱,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敦促在克什米尔进行另一轮谈判,8月中旬,巴基斯坦发起了"格兰德斯拉姆行动",希望能越过通往克什米尔的唯一一条重要的陆路路线,然而印度军队在9月初将针对拉合尔和锡亚尔科特的坦克袭击转移到旁遮普邦的国际边界。英国和美国立即决定停止对印巴所有的军事支持,两个国家的军队都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大选,由来自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领导人穆吉布尔·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在新议会中赢得多数席位,但西巴基斯坦首席戒严行政官兼总统将军阿加·穆罕默德·叶海亚·汗拒绝尊重选举结果。 1971年3月底,叶海亚·汗下令在达卡和东巴基斯坦其他地点进行军事屠杀。 穆吉布在西巴基斯坦被捕并被送往监狱,他呼吁他在东部的追随者站起来宣布独立为孟加拉国(“孟加拉人的土地”)。 在随后八个月中约有一千万难民越过边界从东巴基斯坦逃往印度。印度军队向孟加拉国边境移动,在12月初到达达卡,达卡在12月中旬投降。 穆吉布被释放,于1972年1月成为孟加拉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印度独立后长期由国大党统治,反对党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两次短暂执政。1996年后印度政局不稳,到1999年先后举行3次大选,产生了5届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瓦杰帕伊任总理。2004年至2014年,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执政,曼莫汉·辛格任总理。2014年4月7日至5月12日,印度举行第16届人民院选举,印度人民党赢得人民院过半数席位,成为第一大党,在中央单独执政,纳伦德拉·莫迪出任总理。2019年4月11日至5月19日,印度举行第17届人民院选举,印人党领导全国民主联盟赢得过半数席位,莫迪成功连任总理。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29个邦和 7个联邦领地组成。所有州,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本地治里和德里国家首都辖区的联合领土,都按照威斯敏斯特治理制度选举立法机关和政府。其余5个联盟领土由中央政府通过任命的行政人员直接统治。1956 年,根据《国家重组法》,各州在语言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在城市、城镇、街区、地区和村庄各级有超过26万个地方政府机构。
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划列表 | |
一级行政区 | 行政区名称 |
邦 | 安德拉邦 |
阿萨姆邦 | |
比哈尔邦 | |
恰蒂斯加尔邦 | |
果阿 | |
古吉拉特邦 | |
哈里亚纳邦 | |
喜马偕尔邦 | |
贾坎德邦 | |
卡纳塔克邦 | |
喀拉拉邦 | |
中央邦 | |
马哈拉施特拉邦 | |
曼尼普尔邦 | |
梅加拉亚邦 | |
米佐拉姆 | |
那加兰邦 | |
奥里萨邦 | |
旁遮普邦 | |
拉贾斯坦邦 | |
锡金 | |
泰米尔纳德邦 | |
泰伦伽纳邦 | |
特里普拉邦 | |
北方邦 | |
北阿坎德邦 | |
西孟加拉邦 | |
联邦领地 |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 |
昌迪加尔 | |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 | |
达曼第岛 | |
拉克沙群岛 | |
本地治里 | |
查谟—克什米尔 | |
国家首都辖区 | 德里 |
德里
印度首都,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 29,000人。 德里的历史悠久,在印度被认为是仅次于孟买的第二富有的城市。它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铁路与航空交通中心,位于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由新、老德里两部分组成。德里相传有近3000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英帝国主义占领印度,把首都迁到加尔各答。1911年德里再次成为印度的首都。随后在德里西南开始兴建新城,即新德里。1947年印度独立后定都新德里。新德里是印度联邦政府、最高法院和议会所在地。自独立以来新德里发展很快。不仅有传统的小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还陆续建起一些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工业,如纺织、化工、机械、电器和电子工业等。根据城市规划,工业区均在郊外。新德里也是印度文化教育中心,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纪念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著名的尼赫鲁大学就位于市郊。新德里还是全国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买
印度的金融之都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约2100万,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 21,000 人。 它以印度顶尖的金融、娱乐和经济产业而闻名,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是全国工商、金融中心。孟买原为一个小渔村,由7个岛屿组成,殖民时期英国人通过填海把7个岛屿连接成一个半岛。目前孟买面积为603平方公里(大孟买)。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前10名之一的城市,孟买经济占印度GDP的近十分之一,同时孟买工业产量占印度的25%,金融交易量占70%,集中了全国50%的现金流量,全国60%的集装箱吞吐。孟买也是印度电影业中心,著名的 “宝莱坞” 电影城年产上千部影视作品。孟买名胜古迹主要有象岛石窟、印度门、希瓦吉中央火车站(原维多利亚火车站)、希瓦吉博物馆(原威尔士王子博物馆)等。
孟买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Mumbai Chhatrapati Shivaji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于孟买大都会区的一个主要的国际机场,占地5.9平方公里,是印度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航空枢纽。
班加罗尔
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位于印度南部,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约800万,海拔922米,以其天气和夜生活而闻名。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的技术中心,有很多重要的 IT 公司都在该市设立。它集中了印度35%的IT人才,微软、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此设立办事处,有印度“硅谷”之称。 班加罗尔地处德干高原,气候宜人,全年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12月)21℃。年降水量924毫米,四季如春,有 “花园城市”之美誉。
加尔各答
西孟加拉邦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是印度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超过 22,000 人。该市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支流)的东岸,以其繁忙的街道而闻名,也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土地。 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6.8 摄氏度,夏季炎热潮湿,最高气温常超过40度。暴雨经常造成市内严重积水。 加尔各答的历史与英国在印度以及亚洲的殖民活动密不可分。169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当时还是渔村的加尔各答建立据点,随后兴建威廉堡,开始城市建设。从1772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该市迄今仍然保存有不少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号称“宫殿之城”。 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和东北部的主要商业和金融中心。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商港和军港,是该地区唯一拥有国际机场的城市。
海德拉巴
安得拉邦和特兰加纳邦首府,面积298.5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是印度第五大城市。位于德干高原,地处印南北交通要冲,是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文化交汇点。该市现在是印国防工业中心之一,拥有印俄合建的米格飞机电子设备制造厂、制造反坦克导弹的巴拉特动力有限公司、重型电器厂及核燃料厂等。20世纪90年代,该市积极推进软件业开发,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印信息产业中心之一。该市由海德拉巴和锡康达腊巴德(Secunderabad)两姐妹城组成。市内景色秀丽,古建筑融合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建筑艺术风格。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毗邻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北国土围绕孟加拉国,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有两个群岛:拉克沙群岛、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拉客沙是印度西南海岸附近的珊瑚环礁。安达曼和尼科巴是安达曼海的火山链。
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7位。位于赤道以北,在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注1],标准时间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相差5时30分。
根据柯本气候归类法,印度的东部和西海岸为热带草原气候,所有月份都在18°C以上,冬季为干燥期;南端为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北部为干燥的草原气候,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况;北部山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气候潮湿,最温暖的月份温度达22°C以上。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夏天非常炎热,高温从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初季风雨开始下降。 6月份温度达到峰值,北部平原和西部的温度可达45摄氏度以上。这一时期季风来袭,6月,季风从喀拉拉邦海岸出发,每天向内陆移动。时有暴雨和雷暴发生,有时可能非常严重,造成洪水和破坏。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约为11,430毫米。印度的雨季蚊虫滋生,易发疫病。1901 年至 2018 年间,印度的气温上升了 0.7 °C。喜马拉雅冰川的消退对包括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在内的主要喜马拉雅河流的流速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目前的一些预测,到本世纪末,印度干旱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将显著增加。
在印度的大多数地区,日照时长平均在3到5个小时之间。 印度北端日照时长最长的是阿拉哈巴德,年日照为2774小时,印度东边日照时长最长的是布巴内斯瓦尔(2429小时),南边是班加罗尔(2361小时),印度西边受到的日照最为充分,其中艾哈迈达巴德年日照时长最长,为3020小时。
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ICAR)将印度的土壤分为8类,它们是:冲积土、黑棉土、红黄土壤、红土土壤、山区或森林土壤、干旱或沙漠土壤、盐碱地、泥炭和沼泽土壤。冲积土壤广泛分布于北部平原和河谷,覆盖了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小麦、棉花、油籽、米粒、烟草、豆类主要种植在红黄土壤中,而棉花、豆类、米粒、柑橘类水果和亚麻籽等主要在黑土中栽培。红土土壤是典型的由印度的季风气候造成的土壤类型,石灰和二氧化硅被雨水浸出,富含氧化铁和铝的土壤被留下,导致红土土壤的形成。
印度位于印度构造板块之上,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7500 万年前印度板块(当时是南部超大陆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开始向东北方向漂移,这是由海底向西南、后来向南和东南扩展造成的。同时,巨大的特提斯洋壳在其东北部开始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这些由地幔中的对流驱动的双重过程既创造了印度洋,又导致印度大陆地壳最终向欧亚大陆下冲并隆起喜马拉雅山。在新兴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板块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月形槽,迅速充满了河流沉积物,构成了现在的印度-恒河平原。原始的印度板块首次出现在古代阿拉瓦利山脉的沉积物上方,该山脉从德里山脊延伸在西南方向。西面是塔尔沙漠,其东面被阿拉瓦里山谷阻隔。剩下的印度板块作为印度半岛幸存下来,它是印度最古老、地质最稳定的部分,向北延伸至印度中部的Satpura和Vindhya山脉。这些平行链从西部古吉拉特邦的阿拉伯海沿岸延伸到东部贾坎德邦煤炭资源丰富的乔塔那格浦尔高原。在南部,剩下的半岛陆地是德干高原,在西部和东部两侧是被称为西部和东部高止山脉的沿海山脉。高原上有该国最古老的岩层,有些岩层的历史超过 10 亿年。
印度处于印度板块中心部位,其地质构造框架比较清楚,北部为喜马拉雅褶皱带,分布于中印边界,占印度陆地面积不足10%;中、南部为印度半岛克拉通,占印度陆地面积约70%;之间为山前坳陷区,位于印度中北部,占印度陆地面积约20%,呈近东西向展布;西部是西塔尔瓦尔克拉通,以绿岩带发育为特征。由于地质和地理原因,绝大部分矿产及其开发地均集中在印度半岛克拉通上,已发现并开采了磷矿、重晶石、云母、蓝晶石以及煤炭、石油等大量非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主要集中在中部相当于戈达瓦里裂谷和西海岸孟买大陆架地区。
印度的主要地形有平原(恒河平原)、高原(德干高原、马尔瓦高原)、山地(东、西高止山脉、温迪亚山脉)。沿海地貌包括印度西部卡奇的沼泽和印度东部的孙德尔本斯三角洲,印度与孟加拉国共享该部分。印度整体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印度的巨大山脉源于8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的相撞。 北部边界的山区将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其他地区分开。它也是一些世界上最壮观的山脉的所在地, 这些高峰包括珠穆朗玛峰、达德维山等。 这些山脉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
印度恒河平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由印度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流域形成。这些河流每年泛滥,在土壤上沉积营养丰富的淤泥,造就了地球上最肥沃的地区之一,几乎完全被用于耕作。 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德干高原是由火山熔岩流形成的,有时它也被称为半岛高原。 它构成了印度最大的土地面积。 德干高原在北部上升超过300英尺,在南部超过1000英尺高,形成了一个倾斜的高原、低起伏的丘陵、大河谷和高地。 在高原的中部地区,黑土肥沃而湿润。
在印度长达 7517 公里(4700 英里)的海岸线中,5423 公里(3400 英里)属于印度半岛,2094 公里(1300 英里)属于安达曼、尼科巴和拉克沙群岛群岛链。根据印度海军海图,大陆海岸线由以下部分组成: 43%的沙滩;11% 的岩石海岸,包括悬崖;和 46% 的泥滩或沼泽海岸。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是由于缅甸小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它们由孟加拉湾东南边缘的两组岛屿组成。 安达曼群岛及其尼科巴群岛的山峰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向南延伸约1,000公里的弧线。 这条弧线构成了西边孟加拉湾和东边安达曼海之间的边界。 安达曼群岛由300多个岛屿组成,尼科巴群岛有19个岛屿。安达曼群岛地形崎岖,山丘包围着狭窄的纵向山谷,平坦土地稀缺,只有在少数山谷中可以找到。尼科巴的地形比安达曼的地形更加多样。 部分尼科巴的岛屿被珊瑚覆盖,阻止了大多数船只停泊。 其他岛屿,如大尼科巴,拥有丘陵和许多流速快的溪流。大尼科巴岛是领土上唯一一个拥有大量淡水的岛屿。
拉克沙群岛拥有约30个岛屿,分布在印度西南海岸阿拉伯海约78,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东端的岛屿距离喀拉拉邦海岸约300公里。该群岛是由珊瑚堆积形成的,数百万年来这些珊瑚一直围绕着印度洋山脊附近的海底火山。
水文
印度的河流系统可分为两种:喜马拉雅河和半岛河流。主要流经印度的喜马拉雅起源河流包括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它们都流入孟加拉湾。恒河由大量支流连接。戈达瓦里是半岛上最大的河流系统。主要河流有恒河、亚穆纳河(恒河支流)、印度河、戈达瓦里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长期淤泥沉积造成科西河的坡度极低,导致严重的洪水和河道变化。恒河起源于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甘戈特里冰川,全长2525公里,水系较发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从山上奔流到哈里瓦尔的平原,主要支流有亚穆纳河、科西河等。 印度河跨越了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度约为3,200公里。 流域面积约为1,165,000平方公里,发源于中国西藏西南部的马帕姆湖附近,海拔为5,500米。
印度几乎所有的州和联邦领土都有天然湖泊,湖泊类型包括淡水湖、咸水湖、牛扼湖、天然湖、火山口湖和人工湖。著名的湖泊有比姆塔尔湖、洛格德格湖、吉尔卡湖等。文伯纳德湖是印度最大的湖泊,位于喀拉拉邦,面积为230平方公里。
水利
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印度的水利资源充足,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都建有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也建有防旱贮水池。
恒河流域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有拉姆甘加工程(位于北方邦)灌溉面积约68万公顷;东亚穆纳运河灌溉工程(亚穆纳河与恒河之间),灌溉农田19万公顷,阿格拉渠灌溉工程,灌溉面积41万公顷;萨尔达萨哈亚克(位于印度北方邦)灌溉工程,灌溉农田面积117万公顷;根德格灌溉工程(位于比哈尔邦),灌溉农田150万公顷。南部也建有防旱贮水池。
印度河流域的灌溉设施为农业的成功提供了基础。 大约从1850年开始,在英国管理期间,印度河流域建造了大型运河系统,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地区的旧运河和渠道被重建和现代化。Bari Doab和Sutlej Valley项目的灌溉系统最初属于同一个设施,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时,印度与当时的西巴基斯坦之间的国际边界将其分为两部分。
印度最大的水库是位于印度中央邦坎德瓦区的Indira Sagar水库,容量为122.2亿立方米。 Nagarjuna Sagar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砌筑大坝,横跨克里希纳河,水库容量为114.72亿立方米,是印度第二大水库。Sriram Sagar是戈达瓦里河的水库项目,位于特伦甘纳邦尼扎马巴德区。容量为7.5亿立方英尺。
印度有197个水力发电厂。1897年,在大吉岭建造了印度的第一座水力发电厂——Sidrapong水力发电厂。当今,Koyna水力发电项目是印度最大的已完工水力发电厂,它的功率容量为1960MW。Srisailam水力发电厂是印度第三大水电厂。Nathpa Jhakri水力发电厂是该国最大的地下水力发电项目。Tehri水力发电厂是该国海拔最高的水力发电厂,Tehri水坝也是印度最高的水坝。Sardar Sarovar大坝是世界第二大混凝土大坝。
土地资源
印度的土地资源由43%的平原、30%的山脉和27%的高原组成。 大部分平原作为农业和工业用地,山脉是旅游目的地,并为河流的流动提供了场所。 高原产出丰富的矿物、燃料,生长着大片森林。大约22.8%的土地被森林覆盖。8.61%的土地不可用于耕种。工厂和定居点等占5.57%。其他未开垦的土地占3.38%,主要由永久牧场和放牧地组成。
印度有1.3亿公顷土地面临退化风险。 其中56%是被水侵蚀的地区,28% 为森林退化区,6%为盐碱矿床,10%为风蚀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过度开采。 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土地因过度放牧而退化。在旁遮普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西部则是因为过度灌溉。
矿物资源
印度有矿藏近100种。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01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2亿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67亿吨,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756.79亿吨,磷酸盐1.42亿吨,黄金68吨,石油7.5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受地质条件限制,印度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贫乏,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0.3%,天然气储量占0.7%。由于储量和产量不足,目前印度油气消费对外依存度高达70%,预测到2030年还将达到90%。印度铀矿储量不多,2处正在运营的铀矿仅占世界储量的0.8%。国内铀原料不足、需要严重依赖于其他国家供应是制约印度核电发展计划的瓶颈。
印度主要的矿藏有:云母、煤和铁矿石。
印度的云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云母矿床主要位于措塔那各普尔高原的北部边缘、拉贾斯坦邦的阿杰梅尔和安得拉邦的内洛尔云母带。2022年,印度的云母产量约为16,000公吨,出口额约为6.48亿美元。
印度是世界上居中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产煤大国。从2022年4月到2023年1月,印度的煤炭产量为6.9825亿吨,去年同期为6.0197亿吨。著名的煤炭生产商有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IL)和Singareni煤矿有限公司(SCCL)。2021-22年度CIL煤炭产量为6.226.34亿吨,正增长4.43%。Singareni煤矿有限公司(SCCL)是南部地区煤炭供应的主要来源。 该公司在2020-21年度生产了5,058万吨煤炭。
印度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是除澳大利亚、巴西之外的第三大的铁矿石出口国,在产量方面排名全球第四。 2021财年,印度的铁矿石产量为20448万吨。 从2021年4月到2022年1月,印度的铁矿石产量为2.04亿吨。 在2020财年,印度共有878家钢铁厂生产粗钢。
森林资源
印度的森林覆盖面积估计为6783万公顷,占该国地理面积的20.64%,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温带到旱区森林不等。印度的国家森林政策规定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应被森林或树木覆盖。
印度森林生产多种木材,其中90%具有商业价值。硬木包括柚木、桃花心木、原木等,用于生产家具、货车、工具和其他商业产品。软木包括杨树、松树、冷杉,雪松、香脂等,重量轻,坚固,耐用,易于加工,适用于建筑工作和纸浆生产。70%的硬木被用作燃料,只有30%用于工业,而30%的软木被用作燃料,而70%用于工业。
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卡纳塔克邦、中央邦、喀拉拉邦等地区的潮湿森林中生长着大量甘蔗,甘蔗被用于制作绳子、绳子、垫子、袋子、篮子、家具、手杖、伞柄、运动用品等。 树脂主要生长在北阿坎德邦的森林中。中央邦产出最多的树脂,其次是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用于纺织品,化妆品,糖果,药品,油墨等,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和法国。 许多药物也从森林中获得。奎宁是最重要的药物,还有马钱子碱、附子、曼陀罗、甘贾等。森林还产出肉桂、豆蔻等香料。
水资源
印度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是该国4种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境内大约有10,360条河流及其支流,长度超过1.6公里,恒河、雅鲁藏布江和巴拉克河提供了60%的地表水资源。淡水资源19992亿立方米,印度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00亿立方米,为淡水的主要来源。天然的淡水来源还包括地表水、地下河流、地下水和冷冻水。人工淡水源包括处理过的废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地下水存量约为432立方公里。恒河和布拉哈马普特拉盆地约占46%的地下水总量。印度西北部及南部对于地下水的利用率较高。
尽管印度拥有世界可再生水资源的4%,但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约18%,所以印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用户,年均地下水用量达2300亿立方米,占全球地下水用水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农民依靠管井为庄稼提取地下水。尽管印度有大型水坝和运河系统,地下水占农民灌溉用水的63%,为60%的灌溉农业和85%的饮用水提供用水,运河只提供26%。据估计,如果印度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水,到2030年,该国的水资源将只有所需的一半。1960年以前印度农民使用几万台使用柴油或电力的机械泵来抽水。 截至2009年,每4个耕耘户中1个拥有一个管井,2个从管井所有者那里购买地下水。 激励措施和补贴(如免费电力)鼓励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
印度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有许多完全本土或特有的物种。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称,印度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却拥有7-8%的已记录物种。许多印度物种起源于冈瓦纳古大陆,其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引发了大规模的物种交换。火山活动和气候变化后来导致许多印度的特有物种灭绝。后来,哺乳动物通过喜马拉雅山两侧的2个通道从亚洲进入印度。
植物
印度大约有45,000种植物,约占世界总量的7%。 其中约33%是地方性的。开花植物有15,000种,占世界总量的6%。 大约有1500种植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种是当地特有的,如紫鸭拓草(Spider Wort)、鸟爪三叶草(Bird’s Foot)、马拉巴百合(Malabar Lily)等。
印度的树种丰富,印度楝树是印度次大陆著名的本土树木,被广泛用于印度农村的草药,还有茂盛的榕树和菩提树,据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寻求启蒙。西喜马拉雅地区有丰富的森林、松树、其他针叶树和阔叶温带树木。蓝松、云杉和银杉在更高的地方。高山地带从温带向上延伸,特色树木是高级银杉、银桦和杜松。 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向东延伸,包括大吉岭、库尔塞奥恩格和邻近的大片地区。温带有橡树、月桂树、枫树、杜鹃、桤木和桦树林。阿萨姆地区有常绿的森林,偶尔有茂密的竹子和高草丛。德干地区生长着从灌木丛林到混合落叶林的各种植被。喜马拉雅地区拥有丰富的地方性植物区系,许多是本土特有的种类。
动物
在印度栖息着世上8.6% 的哺乳动物、13.7% 的鸟类、7.9% 的爬行动物、6% 的两栖动物和12.2% 的鱼类。印度有 172 种IUCN指定的受威胁动物物种,占濒危物种的 2.9%。其中包括濒临灭绝的孟加拉虎和恒河豚。孟加拉虎是印度的国家代表性动物,它是继西伯利亚虎之后的第二大野猫种。印度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野生老虎,2018 年大约有 3000 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是唯一能找到亚洲狮的地方。极度濒危的物种包括鳄鱼、大印度大鸨和印度白腰秃鹰,由于摄入了用双氯芬酸处理过的牛的腐肉,它们几乎灭绝了。印度最后3只亚洲猎豹于 1947 年被枪杀。黑羚在印度已严重濒临灭绝,猎豹也已灭绝。
自然保护区
近几十年来普遍存在且对生态造成破坏的人类侵占已经严重危及印度野生动物。作为回应,最初于 1935 年建立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系统得到了大幅扩展。1972年,印度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老虎计划以保护重要的荒野。森林保护法于 1980 年颁布,并于 1988 年增加了修正案。截至2021年,印度保护区数量为987个,保护区面积有173050平方公里。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有:
巴德拉老虎保护区。
公园被落叶林和半常绿森林所包围,是探险爱好者体会大自然和荒野的魔力的好地方。 公园内的巴德拉河是所有野生动物爱好者和摄影师最喜欢的地方,丛林中的所有动物每天都来饮水。这是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该公园拥有的物种有:印度岩蟒蛇、眼镜蛇王、水鹿、野猪、翡翠鸽子、大黑啄木鸟、马拉巴尔鹦鹉等。
赤纳野生动物保护区
印度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位于西高止山脉,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接壤。 这个庞大而美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所有狂热的野生动物探险家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含有各种药材和植物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除了野生动物园之外,这里还有被森林覆盖的Thoovanam瀑布,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在此黑豹、斑点鹿、印度大象等。
国家公园
印度有103个国家公园。中央邦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各拥有9个国家公园,数量上并列首位。 印度的国家公园严格保留用于改善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不允许进行开发,林业,偷猎,狩猎和放牧等活动。著名的国家公园有:科贝特国家公园、卡齐兰加国家公园等。
科贝特国家公园
靠近奈尼塔尔,是印度重要的国家公园之一。它是印度第一个国家公园。公园分为4个独立的区域:Durgadevi,Dhikala,Jhirna和Bijrani,横跨520平方公里。著名物种有红狐狸、黑熊、豺狼。
卡齐兰加国家公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之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生物多样性热点,也是印度最多样化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占地378平方公里,拥有一些常见的丘陵动物和鸟类物种,是观赏犀牛、老虎、大象、野牛和沼泽鹿等野生动物的理想场所。
印度是全球75个灾害最为频发多发的国家之一,该国近60%的大陆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超过8%的地区容易发生洪灾,近76%的海岸线容易受到飓风袭击, 68%的面积容易发生干旱。灾害对印度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农业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灾害种类繁多,灾害类型交叉,因灾损失巨大。灾害类型包括地质、气象、生物等。在很多情况下灾害不是单一发生,而是多种灾害类型交叉,如干旱与高温灾害交叉,飓风、暴雨、海啸和洪水灾害交叉,地震与崩塌灾害交叉等都能加重灾害的影响程度。
地质灾害
印度拥有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它是由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印度板块向北向中国的运动对岩石造成持续的应力,使岩石易碎、脆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地震。 山体滑坡和雪崩是影响印度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除了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山脉、西高止山脉、尼尔吉里斯、东高止山脉和威达源也发生了许多次山体滑坡。近期较大型的山体滑坡发生在乌塔尔卡斯希区、皮托拉加尔区和大吉岭区。发生过的大型地震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科伊纳纳加尔地震(1967年,震级6.6级)、的乌塔尔卡斯希的加瓦尔地震(1991年,瞬间震级约为6.8级,768-2000人死亡,1383-1800人受伤)、阿萨姆地震(1897年,8.2-8.3级,1,542人伤亡)。
水文灾害
水文灾害是由于地球表面以下水的质量或分布或大气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海啸、火山爆发等。这些灾害会对农业和财产造成危害。印度南部沿海和平原地区容易受到飓风、暴雨和洪水的影响,中部沙漠地区是干旱和高温灾害的易发地区。2004年发生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附近的海啸由一场震级为9.1至9.3的地震造成,死亡人数超过227,898人。2016年,印度发生了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洪水席卷了2,800村庄,淹没了超过200,000公顷的作物,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并造成近30人死亡。2018年的喀拉拉邦洪水造成483人死亡。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雪、雨等极端天气条件。2022年,根据数据,88%的时间中印度都在经历极端天气事件,例如气候变化引起的热浪和洪水。2022年,印度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热的三月和第三热的四月。 中央邦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天数最多,该州每两天经历一次极端天气。在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极端天气夺走了印度境内2,755人的生命,影响了全国180万公顷的作物。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2023年3月16日,印度人口数为1416570326。印度人口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7.7%,是世界上人口第2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64人(每平方米21202人)。人均寿命为70.42 岁。
2020年,印度总人口的性别比为每100名女性对应108.18名男性。 女性人口的百分比为48.04%,而男性人口的百分比为51.96%,是男女人口数差异最大的国家, 按男女比例计算,印度在201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89位。 在亚洲国家中,它在51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42位。
总体而言印度人可分为北印度的雅利安人和南印度的德拉威人,后者是该国的原始居民,而前者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迁移到该国。两大人种中细分出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3%,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等。
印度雅利安人
据估计,印度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首次迁移到南亚印度次大陆,占印度人口的72%左右,主要位于印度北部和中部。印度雅利安人是印度最多样化的人群,由阿萨姆人、孟加拉人、古吉拉特人、印地人、克什米尔人、康卡尼人、马拉地人和旁遮普人构成。 印度的许多伟大王朝和帝国由他们开创,如孔雀帝国(公元前322-185年)、笈多帝国(320-558)、莫卧儿帝国(1526-1857)等,每个印度雅利安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德拉威人
印度雅利安人统治了整个印度,在印度南部以外,大多数印度人都是德拉威人,占人口的25%。主要民族有卡纳迪加人、马拉雅兰人、泰米尔人和特拉古人。印度古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被认为起源于印度北部的德拉威人,但当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北部,库鲁王国兴起时,德拉威人被驱赶向南方。之后南印度由三个德拉威人的王国统治,它们是基拉斯、霍拉斯和潘迪亚斯。 这三个王国推动了文学、音乐、艺术的发展,支持广泛的贸易活动,发展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这也是德拉威人拥有多元化宗教追随者的部分原因。
印地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在讲印度语的人中,74% 讲印支雅利安语,它是印欧语系的最东端;24% 的人讲达罗毗荼语,一种原产于南亚的语言,在印度-雅利安语传播之前被广泛使用;2% 的人讲南亚语或汉藏语。印地语是政府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最多。英语广泛用于商业和行政管理,具有“辅助官方语言”的地位,在教育中很重要,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媒介。每个州和联邦领地都有一种或多种官方语言,宪法特别承认 22 种“指定语言”:
语言 | 通行地区 |
阿萨姆语 | 阿萨姆邦 |
孟加拉语 | 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 |
博多语 | 阿萨姆邦 |
多格拉语 | 查谟-克什米尔 |
古吉拉特语 |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达曼-第乌、古吉拉特邦 |
印地语 |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比哈尔邦、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达曼-第乌、恰蒂斯加尔、德里、古吉拉特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贾坎德邦、中央邦、查谟-克什米尔、米佐拉姆、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北阿坎德邦、西孟加拉邦 |
卡纳达语 | 卡纳塔克邦 |
克什米尔语 | 查谟-克什米尔 |
贡根语 |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达曼-第乌、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贡根海岸) |
迈蒂利语 | 比哈尔邦、贾坎德邦 |
马拉雅拉姆语 | 喀拉拉邦、拉克肖普群岛、本地治里 |
曼尼普尔语 | 曼尼普尔邦 |
马拉地语 | 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达曼-第乌 |
尼泊尔语 | 锡金、西孟加拉邦 |
奥里亚语 | 奥里萨邦 |
旁遮普语 | 旁遮普(官方语言)、昌迪加尔(官方语言),德里(第二官方语言)、哈里亚纳邦(第二官方语言) |
梵语 | 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 |
桑塔利语 | 贾坎德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米佐拉姆邦、奥里萨邦、特里普拉邦、西孟加拉邦 |
信德语 | 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乌拉斯讷格尔 |
泰米尔语 | 泰米尔纳德邦、本地治里 |
泰卢固语 | 安得拉邦、特伦甘纳、本地治里 |
乌尔都语 | 查谟-克什米尔、特伦甘纳、贾坎德邦、德里、比哈尔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 |
在印度通行最广的语言有:
印地语
印度最常用的语言。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第四多的语言(在普通话、西班牙语和英语之后)。 目前印度有5.283亿印地语使用者。印度几乎所有州都使用印地语,包括北方邦、比哈尔邦、北阿坎德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喜马偕尔邦和德里。印地语是梵语的后裔,受德拉威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的影响。
孟加拉语
这是一种印度雅利安语,一开始是古印度雅利安人的世俗语言,受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影响,主要在南亚被使用。它是大多数州中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孟加拉语。在不同的状态下孟加拉语的用法、发音、单词和语音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在印度,孟加拉语主要在西孟加拉邦、贾坎德邦、阿萨姆邦和特里普拉邦的东部各州通行,使用人数超过9000万。它也是卡拉奇大学提供的课程的一部分。
马拉地语。
印度共有8300万人讲马拉地语,占总人口的6.86%。它是印度-雅利安语,是该国西部各州的官方语言,包括果阿和马哈拉施特拉邦。马拉地语又可划分为42种不同的方言。
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别占总人口的80.5%和13.4%。201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印度信徒最多的宗教是印度教(占人口的79.80%),其次是伊斯兰教(14.23%);其余为基督教(2.30%)、锡克教(1.72%)、佛教(0.70%)、耆那教(0.36%)和其他(0.9%)。印度拥有第三大穆斯林人口——在非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中是最多的。
印度的主要宗教有:
印度教
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印度教文化的史前特征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几个世纪,体现在该地区使用金属的村庄文化中,随着祭祀日益庄重,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由此开启。约从公元4世纪开始,笈多王朝大力支持婆罗门教,该教教义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成为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印度教在东南亚占主导地位,持续了1000多年。印度教的主要神祇有创造神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湿婆(Shiva)。印度教结合印度境内各地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不同的宗派。数百个宗派各有不同的教义与信条,但有两个教义却普遍存在各个教派中,一为多神教的泛神论;另一为轮回(reincarnation),即灵魂的再生与转世。印度教修行者每天都参加宗教仪式,以崇拜神灵和净化自己。一些最常见的日常做法是:崇拜法会(一种仪式祈祷,以纪念神灵)、沐浴、火祭、赞美诗唱等等。
伊斯兰教
印度约有1.05亿穆斯林,占印度人口总数的15%。他们的人数实际上比整个中东穆斯林人口加起来还要多。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进入印度,1200年,穆斯林军阀征服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1206年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接下来的300年里德里苏丹国征服了远至泰米尔纳德邦和孟加拉的印度教王国。1526年,蒙古武士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他的孙子阿克巴尔将伊斯兰统治扩展到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1858年,当英国正式结束莫卧儿统治时,印度的一些地区(如旁遮普和孟加拉)已经在穆斯林统治下生活了几个世纪,通过皈依和通婚发展了大量的穆斯林人口。在印度东部的许多穆斯林都是相对较新皈依伊斯兰教的后代,其中许多人仍然坚持印度教的习俗,并向印度教神致敬,尽管古兰经禁止这种习俗。 伊斯兰教也对印度教产生了影响。印度主要的穆斯林节日和节日是:穆斯林斋戒月(在穆斯林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称为斋月)、Id-Ul-Fitr(标志着斋戒结束的节日)、Id-Uz-Zuha(一个纪念先知亚伯拉罕牺牲的穆斯林节日)、Ashura(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孙子伊玛目侯赛因的殉难的节日,为期10天)。
佛教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悉达多·乔达摩)在印度创立了佛教。现在世界上有大约5亿佛教信徒,被认为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其影响在东亚和东南亚最为突出,影响力在西方也日益增长。1956年,生活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数十万印度教徒纷纷皈依佛教,促成了当代印度的佛教复兴。
佛教不承认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宗教的创始人佛陀被认为是一个非凡的存在,但不是神。佛这个词的意思是"开悟”。而专注于实现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状态。启蒙之路是通过利用道德、冥想和智慧来实现的。佛教徒经常冥想,当他们到达一定的精神状态时即是经历了“涅槃”。佛教鼓励其人民避免自我放纵、克己。佛陀最重要的教义被称为四圣谛,对于理解宗教至关重要。每年佛教徒都会庆祝卫塞节,这是一个纪念佛陀出生,启蒙和死亡的节日。佛教的四个月圣日称为uposatha,这些日子是每个阴历月的新月和满月日以及新月和满月之后的第八天,起源于吠陀索玛祭祀之前的斋戒日。佛教平信徒和僧侣要在uposatha期间履行宗教职责。米纳克希安曼神庙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是印度著名的佛教寺庙。
印度是一个多党制的议会制共和国,其政体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组成。
印度政府的行政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和以总理为首的联盟部长理事会组成,内阁是其执行委员会。总理是政府首脑,行使大部分行政权力。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由在议会下院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治联盟支持。担任公职的任何部长都必须是议会两院的成员。在印度的议会制度中,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总理及其理事会直接对议会下院负责。公务员是常任行政人员,行政部门的一切决定都由他们执行。
印度的立法机关是两院制议会,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联邦院共250席,由总统指定12名具有专门学识或实际经验的议员,和不超过238名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的代表组成,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4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主席。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
印度的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现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钱德拉楚德(Dhananjaya Y. Chandrachud)。总检察长由政府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印度现行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印度是亚洲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存在政党较多的国家之一, 政党分为全国性政党和邦级政党。
全国性政党
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注册的政党方才被视为全国性政党:政党需在至少从三个不同的邦中赢得 2%的人民院席位;在人民院或立法议会选举时,该党在四个或更多邦中获取 6%的选票,该党还需赢得了四个人民院席位;政党必须在四个邦获得承认为邦党。 目前印度有8个受承认的印度全国性政党:
政党名称 | 缩写 | 创立年份 | 领导人 |
全印草根国大党 All India Trinamool Congress | AITC | 1998 | 玛玛塔·班纳吉 Mamata Banerjee |
大众社会党 Bahujan Samaj Party | BSP | 1984 | 马雅瓦迪 Mayawati |
印度人民党 Bharatiya Janata Party | BJP | 1980 | 阿米特·沙阿 Amit Shah |
印度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 CPI | 1925 | D. 拉贾 E. D.Raja |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 义)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 | CPI (M) | 1964 | 西塔拉姆·亚丘 里 Sitaram Yechury |
印度国大党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 INC | 1885 | 索尼娅·甘地 Sonia Gandhi |
民族主义大会党 Nationalist Congress Party | NCP | 1999 | 沙拉德•帕瓦尔 Sharad Pawar |
国家人民党 National People’s Party | NPP | 2013 | 康拉德·桑格玛 Conrad Sangma |
资料来源
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它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1996年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短暂执政。1998年至2004年两度执政。2014年成为第一大党,在中央单独执政。在2019年人民院选举中席位进一步增加,成功连任。
印度社会民主党(Bahujan Samaj Party),成立于1984年。BSP代表印度教社会制度最底层的人民以及其他宗教和社会少数群体。BSP的核心支助小组主要由贱民(在册种姓,以前称为贱民)组成。 除了反对种姓制度之外,该党不主张任何具体的意识形态,其主要原则集中在尊重和维护印度社会下层成员的宪法权利。
印度国民大会党(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12月,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选举中两次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在2014年人民院选举中遭受重挫,仅获得44个议席。在2019年人民院选举中稍有起色,获52席。
草根国大党(Trinamul Congress Party),1998年1月成立,主要政治力量在西孟加拉邦,主要代表中低阶层利益。在2019年人民院选举中位列第四大党。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成立。党员约100万(2018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曾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2011年5月结束在该邦连续34年的执政地位。
印度共产党(CPI),印度国家政党,总部设在新德里。该党于1925年底在坎普尔(现在在北方邦州)成立。印共的最初目标是将激进的反帝国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创造一个与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公民不服从(satyagraha)运动平行的运动。然而,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对共产党的活动实行了全面禁令,因此,建立初期,CPI在组织上仍然薄弱,只能秘密运作,直到在1942年该党被合法化。2004年选举中CPI赢得了10个席位,然而在2009年的Lok Sabha选举中,CPI只赢得4个席位,这是自1967年首次派出候选人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2011年西孟加拉邦议会选举中,左翼阵线也遭遇了失败,这是左翼自1977年以来首次在那里失去权力。2014年左派势力继续下滑。
邦级政党
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注册的政党方才被视为邦级政党:在立法议会中,政党应赢得至少 3%的席位,或者至少赢得 3 席;政党在分配给该邦的每 25 个人民院席位中,赢得至少 6%的席位,或符合该邦的比例;政党应获得或邦立法议会选举有效投票总数的至少 6%,并且在该选举中赢得至少 1 个人民院和 2 个立法议会席位。 另外,如果某一政党获得该邦的有效选票总数的 8%或以上,便有资格被承认为邦级政党。
印度的53个邦级政党包括:
缩写 | 全称 | 邦/中央直辖区 | 创立年份 |
AAP | 平民党 Aam Aadmi Party | 德里、旁遮普邦 | 2012 |
AIADMK | 全印度安娜达罗毗荼进步联盟 All India Anna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 | 泰米尔纳德邦、庞第皆瑞 | 1972 |
AIFB | 全印前进同盟 All India Forward Bloc | 西孟加拉邦 | 1939 |
DMK | 印度穆斯林联盟 All India Majlis-e-Ittehadul Muslimeen | 特伦甘那邦 | 1927 |
AINRC | 全印国大党 All India N.R. Congress | 庞第皆瑞 | 2011 |
AIUDF | 全印联合民主阵线 All India United Democratic Front | 阿萨姆邦 | 2004 |
AJSU | 全贾坎德邦学生联盟 All Jharkhand Students Union | 贾坎德邦 | 1986 |
AGP | 阿萨姆人民协会党 Asom Gana Parishad | 阿萨姆邦 | 1985 |
BJD | 比朱人民党 Biju Janata Dal | 奥里萨邦 | 1997 |
BPF | 波多兰人民阵线 Bodoland People's Front | 阿萨姆邦 | 1985 |
DMDK | 达罗毗荼邦民族进步党 Desiya Murpokku Dravida Kazhagam | 泰米尔纳德邦 | 2005 |
DMK | 达罗毗荼进步联盟 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 | 泰米尔纳德邦、庞第皆瑞 | 1949 |
GFP | 果亚进步党 Goa Forward Party | 果阿邦 | 2016 |
HSPDP | 山区人民民主党 Hill State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 梅加拉亞邦 | 1968 |
INLD | 印度国家人民党 Indian National Lok Dal | 哈里亚纳邦 | 1999 |
JD(U) | 人民党(联合) Janata Dal (United) | “阿鲁纳恰尔邦”[注2]、 比哈尔邦 | 1999 |
JD(S) | 人民党(世俗) Janata Dal (Secular) | “阿鲁纳恰尔邦”[注2]、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 | 1999 |
JCC | 切邦人民大会党 Janta Congress Chhattisgarh | 恰蒂斯加尔邦 | 2016 |
JKPDP | 查谟和克什米尔全国人民民主党 Jammu and Kashmir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 查谟-克什米尔邦 | 1998 |
JKNPP | 查谟和克什米尔全国豹党 Jammu and Kashmir National Panthers Party | 查谟-克什米尔邦 | 1982 |
JJP | 人民英雄民众党 Jannayak Janta Party | 哈里亚纳邦 | 2018 |
JKNC | 查谟和克什米尔全国会议党 Jammu & Kashmir National Conference | 查谟-克什米尔邦 | 1932 |
IPFT | 特里普拉土著人民前线 Indigenous People's Front of Tripura | 特里普拉邦 | 2009 |
IUML | 印度联邦穆斯林联盟 Indian Union Muslim League | 喀拉拉邦 | 1948 |
JMM | 贾坎德邦解放前线 Jharkhand Mukti Morcha | 贾坎德邦 | 1972 |
人民民主阵线 People's Democratic Front | 梅加拉亞邦 | 2017 | |
PDA | 人民民主联盟 People's Democratic Alliance | 曼尼普尔邦 | 2012 |
PMK | 劳动人民党 Pattali Makkal Katchi | 庞第皆瑞 | 1989 |
NDPP | 民族民主进步党 Nationalis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那加兰邦 | 2018 |
NPF | 那加人民阵线 Naga People's Front | 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 | 2002 |
MPC | 米佐拉姆人民会议党 Mizoram People's Conference | 米佐拉姆邦 | 1972 |
MNF | 米佐民族阵线 Mizo National Front | 米佐拉姆邦 | 1959 |
JVM(P) | 贾坎德邦开发前线(民族主义) Jharkhand Vikas Morcha (Prajatantrik) | 贾坎德邦 | 2006 |
MGP | 马哈拉施特拉过阿党 Maharashtrawadi Gomantak Party | 果阿邦 | 1963 |
MNS | 马哈拉施特拉复兴军党 Maharashtra Navnirman Sena | 马哈拉施特拉邦 | 2006 |
PPA | 阿鲁纳恰尔人民党 People's Party of Arunachal | “阿鲁纳恰尔邦”[注2] | 1987 |
LJP | 人民力量党 Lok Janshakti Party | 比哈尔邦 | 2000 |
KC(M) | 喀拉拉邦大会(M) Kerala Congress (M) | 喀拉拉邦 | 1979 |
UDP | 联合民主党 United Democratic Party | 梅加拉亞邦 | 1972 |
TDP | 泰卢固之乡党 Telugu Desam Party | 安得拉邦、特伦甘那邦 | 1982 |
RJD | 全国人民党 Rashtriya Janata Dal | 比哈尔邦、贾坎德邦 | 1997 |
TRS | 特伦甘那国家委员会党 Telangana Rashtra Samithi | 安得拉邦、特伦甘那邦 | 2001 |
SKM | 锡金革命阵线 Sikkim Krantikari Morcha | 锡金 | 2013 |
SDF | 锡金民主阵线 Sikkim Democratic Front | 锡金 | 1993 |
SS | 湿婆军党 Shiv Sena | 马哈拉施特拉邦 | 1966 |
SAD | 阿卡利党 Shiromani Akali Dal | 旁遮普邦 | 1920 |
SP | 社会主义党 Samajwadi Party | 北方邦 | 1992 |
RSP | 革命社会党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 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 | 1940 |
RLP | 全国民主党 Rashtriya Loktantrik Party | 拉贾斯坦邦 | 2018 |
RLD | 全国民众党 Rashtriya Lok Dal | 北方邦 | 1998 |
RLSP | 全国人民平等党 Rashtriya Lok Samta Party | 比哈尔邦 | 2013 |
YSRCP | YSR 国民大会党 YSR Congress Party | 安得拉邦、特伦甘那邦 | 2011 |
ZNP | 佐拉姆民族主义党 Zoram Nationalist Party | 米佐拉姆邦 | 1997 |
资料来源
主要政党:
德拉维达进步联盟(Dravida Munnetra Kazhagam)是主要的地区政党中,,1949年9月成立,泰米尔纳德邦地区性政党,主要政治力量在泰邦和本地治理中央直辖区。在2019年人民院选举中位列第三大党。
泰卢固语Desam党(TDP),泰卢固语民族党,于1982年3月由Nandamuri Taraka Rama Rao组建,是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的地区政党,有时也在新德里的国家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春天举行的州议会选举中,TDP再次与BJP结盟,赢得了多个席位。
印度的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议会两院及各邦议会当选议员组成选举团选出,任期五年,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现任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于1958年6月生于印度奥里萨邦,1997年加入印度人民党,2015至2021年任恰尔肯德邦邦长。2022年7月当选为印度第15任总统,系印历史上第二位女总统和首位出身表列部落的总统。
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印度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多数党的议会党团领袖担任,部长会议还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总理和内阁部长组成的内阁是决策机构,其中内阁部长共28人,独立主持部务的国务部长2人。
现任总理为纳伦德拉·莫迪,1950年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教徒,政治学硕士。1987年加入印度人民党,曾任该党古吉拉特邦分部总书记、全国书记和全国总书记。2001年起连续13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在2014年印第16届人民院选举中率人民党赢得过半数席位。2014年5月26日就任总理。在2019年印第17届人民院选举中率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2019年5月30日成功连任。
姓名 | 职务 |
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 总理,兼任人事、督察和养老金部部长、原子能署和空间署署长 |
拉吉纳特·辛格(Raj Nath Singh) | 国防部部长 |
阿米特·沙(Amit Shah) | 内政部、合作社部部长 |
尼廷·杰拉姆·加德卡里(Nitin Jairam Gadkari) | 道路交通和公路部部长 |
尼尔玛拉·希塔拉曼(女)(Nirmala Sitharaman) | 财政部、公司事务部部长 |
纳伦德拉·辛格·托马尔(Narendra Singh Tomar) | 农业和农民福利部部长 |
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 | 外交部部长 |
阿琼·蒙达(Arjun Munda) | 部落事务部部长 |
斯姆里蒂·祖宾·伊拉尼(女)(Smriti Zubin Irani) | 妇女和儿童发展部、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 |
皮尤什·高耶尔(Piyush Goyal) | 商工部、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纺织部部长 |
达蒙德拉·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 | 教育部、技能发展和创业部部长 |
普拉拉德·乔希(Pralhad Joshi) | 议会事务部、煤炭部、矿业部部长 |
纳拉扬·塔图·拉内(Narayan Tatu Rane) | 中小微企业事务部部长 |
萨尔巴南达·索诺瓦尔(Sarbananda Sonowal) | 港口、船运和水道部、传统医学部部长 |
维兰德拉·库马尔(Virendra Kumar) | 社会公平和权利部部长 |
基里拉吉·辛格(Giriraj Singh) | 农村发展部、乡村自治组织部(潘查亚特事务部)部长 |
乔蒂拉迪特亚·M·辛迪亚(Jyotiraditya M. Scindia) | 民航部、钢铁部部长 |
阿什维尼·维什瑙(Ashwini Vaishnaw) | 铁道部、通信部、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部长 |
帕苏·帕蒂·库马尔·帕拉斯(Pashu Pati Kumar Paras) | 食品加工工业部部长 |
加金德拉·辛格·谢卡瓦特(Gajendra Singh Shekhawat) | 水利和安全饮用水部部长 |
基兰·利吉居(Kiren Rijiju) | 司法部部长 |
拉吉·库马尔·辛格(Raj Kumar Singh) | 电力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部长 |
哈尔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 Puri) | 石油和天然气部、住房和城市事务部部长 |
曼苏克·曼达维亚(Mansukh Mandaviya) | 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化工和化肥部部长 |
布潘德·亚达夫(Bhupender Yadav) | 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劳动和就业部部长 |
马亨德拉·纳特·潘迪(Mahendra Nath Pandey) | 重工业部部长 |
帕索塔姆·卢帕拉(Parshottam Rupala) | 渔业、畜牧和乳品部部长 |
G·吉山·雷迪(G. Kishan Reddy) | 文化部、旅游部、东北地区发展部部长 |
阿努拉格·辛格·塔库尔(Anurag Singh Thakur) | 信息和广播部、青年事务和体育部部长 |
拉奥·英德吉特·辛格(Rao Inderjit Singh) | 统计和项目执行部国务部长(独立主持)、计划部国务部长(独立主持)、公司事务部国务部长 |
吉坦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 | 科技部国务部长(独立主持)、地球科学部国务部长(独立主持)、总理办公室、人事、督查和养老金部、原子能署、空间署国务部长 |
资料来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数据,2022 年印度经济名义价值为3.46 万亿美元,是第五大经济体。在过去二十年,印度的年均 GDP 增长率为 5.8%,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然而2021年该国的人均GDP为2256.6美元,在194个经济体中仅居第 144。印度试图加入自由市场体系,强调外贸和直接投资流入从而 ,自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00-2010年,印度的小时工资率是原来的两倍以上。自 1985 年以来,约有 4.31 亿印度人摆脱了贫困,到 2030 年,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预计将达到 5.8 亿左右。随着经济发展,印度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如信实工业(印度最大的公司,涉及电信、零售和自然资源)、塔塔集团 (市值为8,10,000亿卢比,是印度最大的跨国公司)、HDFC银行 (市值为841,984亿卢比,是著名的金融公司)、Infosys(印度的本土IT公司,是班加罗尔少数几家被称为印度硅谷的公司之一)。
经济学人智库(EIU) 发布的 2017 年全球生活成本报告通过比较 160 种产品和服务的 400 多个单独价格得出结论,物价最便宜的10个城市中有4个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第5)、孟买(第5)、钦奈(第5)和新德里(第8)。
在印度,服务业占GDP的55.6%,工业占26.3%,农业占18.1%。印度在 2022 年的外汇汇款额为 1000 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主要行业包括:纺织、电信、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钢铁、运输设备、水泥、采矿、石油、机械和软件。
发展历程
50年来印度经济发展经历了2个时期。
第1个时期从50年代中到80年代束 ,这一时期印度实行封闭性的半管制经济体制 。而在这以前,即从 1947年独立到50年代中的过渡时期,印度完成了一系列政治统一和经济调整的艰巨任务 。50年代中 ,在酝酿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61)期间 ,印度国大党和议会分别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决议,强调自力更生和社会公正 ,从而确立了封闭性的半管制经济体制。在这种制度下 国内市场竞争减少到最低限度 ,形成高价格和高利润 ,企业对技术创新 、扩大生产规模和 产品外销均缺乏热情。
1991年开始,印度经济发展来到第2个时期 ,即经济改革时期。印度在50-60 年代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6至 1966年期间完成了初步工业化,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形成了自我装备能力 ,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60年代中期的绿色革命初步解决了印度粮食自给的问题。
自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印度正在进入1个以发展知识经济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软件业为主要目标的新阶段。近年来印度政府在发展信息技术和软件业方面采取了重大步骤,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也是印度今后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
发展优势
印度经济及其发展具有某些优势:民主体制使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基础扎实、持久;发达的信息技术业;强大成熟的私营经济;市场化程度高等落后的农业、改革中的难题则是其经济发展的软肋。
截至 2017 年,印度拥有5.22 亿劳动力,是世界第二大劳动力市场。
尽管截至 2010 年,印度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第 68 位,但印度在金融市场成熟度方面排名第 17 位,在银行业排名第 24 位,在商业成熟度方面排名第 44 位,以及在创新方面排名第 39 位,领先于几个发达经济体。印度的消费市场是世界第十一大,预计到 2030 年将成为第五大。
2011 年普华永道(PwC) 的一份报告强调了印度GDP增长的关键因素:年轻且快速增长的工作适龄人口。由于教育和工程技能水平的提高,制造业增长;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带动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估测,2020/2021财年间,印度农业总产值36.16万亿卢比,农业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印增加值总额(GVA)的20.19%。尽管印度拥有大型的现代化农场,但是该田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的小型耕作为主。
2019 年,印度 4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55% 的印度女性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
种植业
种植业是印度农业的主要结构,种又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油籽、棉花、黄麻、茶叶、甘蔗和土豆。种植业内部结构是: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烟草占0.5%。
大米
大米是印度中南部地区最主要的食用粮食。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米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52%的水稻种植土地具有灌溉条件。全国约有 35000个现代化大米加工厂。自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出口大米。过去5年间,年均大米出口量超过200万吨。2007年,水稻收获面积为4400万公顷,稻谷 产量为14113万吨,大米产量为9 408万吨,出口 为250万吨,国内消费为9 100万吨,年终库存为 1 200万吨(高于政府所规定的400万吨战略缓冲库 存量)。2008年,水稻收获面积预计为4 450万公顷,稻谷产量预计为14 176万吨,大米产量预计为 9 450万吨,出口预计为250万吨,国内消费预计为 9300万吨,年终库存预计为1100万吨 。
小麦
小麦是印度国内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生长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恒河上游地区。在2020-2021年中,印度产出小麦109.59百万吨,创下了记录。2021-22作物年,因为热浪,小麦产量下降至106.84百万吨。据官方消息,2022-23作物年(7月至6月),该国小麦产量可能创下超过1.12亿吨的新纪录。
茶叶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茶叶生产国。截至2018年的一项调查,印度有6.37万公顷的茶叶生产面积。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之一,国内人口消费了该国生产的80%的茶叶。2022年1-9月,印度茶叶产量为9.8467亿公斤。印度北部约生产了该国2021-22年度茶叶产量的83%,南部生产的茶叶约占该国总产量的17%。
印度是世界五大茶叶出口国之一,占茶叶出口总额的10%左右。 2021年印度茶叶出口总值约为6.879亿美元。 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和尼尔吉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茶之一。 从印度出口的茶叶大部分是红茶,占总出口量的96%左右。 通过印度出口的茶叶种类有:红茶、普通茶、绿茶、凉茶、马萨拉茶和柠檬茶。 其中,红茶、普通茶和绿茶约占印度出口茶叶总量的80%、16%和3.5%。2022年印度茶叶出口额为7.5063亿美元。
棉花
棉花是印度最重要的纤维和经济作物之一,在国工农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是棉纺织业的基本原料,保障了600万农民的生计,提供了4000-5000万个工作岗位。印度棉花种植面积为120.69万公顷,约占世界的36%,居世界首位。2022年印度的产量为每公顷510公斤,居世界第38位。
畜牧业
随着收入增加,印度畜牧业不断发展。 畜牧业主要包括养牛业(32%)、养羊业(34%)、家禽业(24%)和养猪业(10%)。牛存栏量在世界上名列第2,仅次于巴西。畜牧业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27%,是小型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7~2012年间,政府计划支出42亿美 元用于支持畜牧业,以实现畜牧业生产增长5%一 10%。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拥有最多的牛群。2018 年,印度近 80% 的牛奶来自牛群规模在 1 到 2 头之间的小型农场,这些牛奶是通过手工挤奶收获的。
印度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 等。近年来,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足,未能有效带动就业。印度医药、汽车零配件、钢铁、化工等产业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印度国家统计局估测,2020-21财年,印度制造业增加值为25.86万亿卢比,工业增加值占全印增加值总额(GVA)的25.92%。
在印度,几乎每个工业领域都由家族私营本土企业把持,信实工业是印度企业龙,是印度最大的私营公司,企业经营触角遍及石油、石化、通讯以及电力事业。它拥有超过600亿美元的综合销售额。其他著名印度集团还有塔塔和贝拉。
汽车
得益于中产阶级收入的增加和庞大的年轻人口,印度的汽车工业增长率为世界第二快。2022年10月,乘用车、三轮车、两轮车和四轮车的总产量为2191090辆。2000年4月至2022年6月,印度汽车行业累计获得了约335.3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印度政府预计,到2023年,汽车行业将吸引80-100亿美元的本地和外国投资。 2022年10月,乘用车、三轮车、两轮车和四轮车的总产量为2,191,090辆。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 Limited)是印度第一大财团——塔塔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1945年,价值370亿美元,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其投资组合涵盖了广泛的汽车、SUV、公共汽车、卡车、皮卡和国防车辆。2021-22年度塔塔汽车售出1086734辆汽车。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10大商用车制造商之一。
制药业
截至 2021 年,印度拥有 3000 家制药公司和 10500 个制造单位,是世界第三大制药生产国、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供应非洲仿制药需求的50%以上,美国仿制药需求的40%和英国所有药品的25%,是DPT、BCG和麻疹疫苗的领先供应商,供应量高达全球疫苗需求的 50% 至 60%, 世卫组织70%的疫苗(根据基本免疫计划)来自印度,出口额高达 244.4亿美元。印度的生物技术在世界上排名前 12 。印度的制药业目前价值50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50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 2021-22财年印度药品、药用化学品和植物产品制造业的平均工业生产指数为221.6,增长了1.3%。印度制药行业在2014-22年间实现了103%的指数增长,从116亿美元增长到246亿美元。
信息技术
80 年代,当第一批跨国公司开始在印度设立中心时,他们选择了班加罗尔,因为该地区拥有大量熟练的毕业生,而周边地区的理工学院众多。截至 2009 年,全球排名前 15 位的信息技术外包公司中有七家位于印度,该国被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包目的地。2020-21财年,印度软件服务业出口预计达到1337亿美元。随着软件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形成了班加罗尔、金奈、海德拉巴、孟买、普纳和德里等一批著名的软件服务业基地。塔塔咨询服务(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威普罗公司(Wipro Technologies)和印孚瑟斯(Infosys Technologies)成为全球著名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
服务业
服务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占印度GDP比重约为53%,具体包括金融、房地产和专业服务、公共管理、国防和其他服务,以及贸易、酒店、运输、通信和与广播有关的服务。印度国家统计局估 测,2020-21财年,按照当前价格计算,印度服务业GVA为96.54万亿卢比,占比达53.89%。 印度服务业增长和外部市场进入能力的提升与国内市场化改革密切相关,正是通过对外国商业存在和直接投资的开放,带动了电信业的发展和软件服务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印度服务业未来的持续增长将继续取决于国际和国内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电信业
印度的电信业是世界第二大电信业,拥有超过 12 亿用户。它为印度的GDP贡献了6.5%。2017年第三季度后,印度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
金融业
印度的金融体系承袭于英国殖民地时期,体制基础比较完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进行了金融改革。改革后,印度金融体系的效率、竞争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印度的银行体系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和地区农村银行(RRBs)组成。印度储备银行(RBI)是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体系的管理者,同时负责制定国家的货币政策,负责实施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必要干预,也是印度国际货币储备的保管人。 印度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要部分,包括公营银行、区域农村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总数接近300家。从所有制看,可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 目前,印度有27家国有银行,控制着印度银行业约75%以上的资产和负债;私人银行的资本约占18%;外资银行约42家。主要国有银行有State Bank of India, Allahabad Bank, Andhra Bank等。主要私人银行有Axis Bank、HDFC Bank以及ICICI Bank等。外资银行主要有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汇丰银行(HSBC)、星展银行(DBS)等。
1980年以前,受到政策抑制等因素影响,印度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较慢。从1980年开始,尤其是自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加快。根据印度商工部统计,2020年,印度进出口商品总额为6486.5亿美元,同比减少19.6%;其中出口总额为2758.4亿美元,同比减少15.0%;进口总额3728.2亿美元,同比下降22.7%。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与阿联酋分别为印度第二与第三大贸易伙伴。 印度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依次为中国内地、美国、阿联酋、沙特、伊拉克、中国香港、德国、新加坡、 韩国和印尼。前十大出口市场依次为美国、中国内地、阿联酋、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孟加拉、荷兰和马来西亚。
2021年,印度是世界第九大进口国和第十六大出口国,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产品、纺织品、珠宝、软件、工程产品、化学品和皮革制品,主要进口包括:原油、机械、宝石、化肥和化学品。
目前,印度有173个特殊经济区在运营。但印度现行的特殊经济区规模小,也不要求具有综合开发和社会发展功能,部分单一投资项目也可申请成为特殊经济区。【特殊经济区(SEZ)法】于2006年2月正式实施。该法规定:
在特殊经济区内,经营单位无需获得许可或特定批准,即可进口或从印度国内购买建立特殊经济区及进一步经营所需的资本货物、原材料、消耗产品及办公设备等,且无需缴纳关税,进口或本地购买的免关税货物,批准的使用有效期为5年;
企业在特殊经济区的投资,其前5年的利润所得可获得100%的利润免税优惠,第6-10年 可得到50%的利润免税优惠政策,第11-15年可得到50%的再投资所得盈利的免税优惠;
除需要产业许可的产业外,特殊经济区的制造业允许100%的外商直接投资;特殊经济区 内允许建立境外金融业务单位,且在前3年可获得100%所得税减免,在其后的2年可获得50%所得税减免;
针对特殊经济区经营单位的外汇管制更具灵活性,上述经营单位每年的外部商业借款限额为5亿美元;
特殊经济区经营单位无需缴纳服务税;
被征土地1/4须用于生产和加工业,其他部分可用于任何目的;
简化申请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战结束后,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支持亚非非殖民化,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邻国巴基斯坦关系紧张,并曾在1947年、1965年、1971 年和1999年交战4次,其中3场战争是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领土上发生的。
印度与俄罗斯、以色列和法国建立了广泛的防务关系。近年来,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奉行“向东看”政策,旨在加强与东盟国家、日本和韩国的伙伴关系,尤其在涉及经济投资和地区安全的问题上。
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加强了与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战略和军事合作。2008年,印度和美国签署了民用核协议。尽管印度当时拥有核武器,也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缔约国,但它获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供应国集团的豁免,结束了早些时候对印度核技术和商业的限制,成为事实上的第六个核武器国家。印度随后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签署了涉及民用核能的合作协议。
尼泊尔和印度于1947年6月17日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自1952年起,印度在尼泊尔基础设施发展和人力资源能力发展领域提供援助。两国的双边关系政治、社会、文化、宗教和经济交往中。2015年4月和5月,尼泊尔发生大地震后,印度政府大力支持尼泊尔的重建。
印度和尼泊尔定期进行高层互访和互动。2016年9月,尼泊尔总理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普拉昌达(Pushpa Kamal Dahal'Prachanda)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共同商定了尼泊尔-印度联合监督机制,由尼泊尔外交大臣和印度驻尼泊尔大使共同主持,以审查印度经济和发展合作项目的执行进展并解决问题,规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2016年10月15-17日,尼泊尔总理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普拉昌达(Pushpa Kamal Dahal'Prachanda)参加了在果阿举行的第一届金砖国家(BIMSTEC)领导人峰会。2018年4月和5月,两国总理互相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同意推进农业方面的新伙伴关系,在印度的财政支持下扩大连接加德满都和拉绍尔的铁路连接,并开发内河货运航道,为尼泊尔提供更多的海上通道。
印度和尼泊尔在国防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印度通过提供设备和提供培训来协助尼泊尔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合作领域还包括灾害援助、联合军事演习、探险活动,“印度-尼泊尔营级联合军事演习SURYA KIRAN”在两国间交替进行。自1950年以来,印度和尼泊尔开始授予对方的陆军总司令荣誉军衔,以表彰两军之间的相互和谐关系。
在卡拉帕尼地区问题上,印度与尼泊尔间存在领土纷争。在廓尔喀战争/英尼战争(1814-16)之后,加德满都的廓尔喀统治者与东印度公司签署了苏高里条约,卡利河成为尼泊尔王国边界的标志。根据条约,英国统治者承认尼泊尔对卡利河以东地区的权利。因此尼泊尔主张卡拉帕尼为尼泊尔领土。2019年11月,卡拉帕尼边界问题爆发,印度将北阿坎德邦境内卡拉帕尼-利普莱克-林皮亚杜拉的三角形区域画进地图内。目前该区域处于印度管辖下。2020年,尼泊尔出版了一份经过修订的官方地图,将从卡利河的Limpiyadhura源头到三角区东北部的Kalapani和Lipulekh山口地区纳入尼泊尔领土。
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成为两国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1968年,印度与不丹开启外交往来。印度在廷布设立特别办事处。2018年,印度和不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不丹启动五年计划发展以来,印度一直在向不丹的社会经济提供经济援助。 印度是不丹的主要发展伙伴,对不丹援助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和灌溉发展、资讯及通讯科技、卫生、工业发展、道路运输、能源、民航等。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8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为922.77亿卢比。 印度对不丹主要出口矿产产品、机械及机械用具、电气设备、贱金属、车辆,蔬菜产品,塑料等,从不丹进口电力、化工原料、水泥熟料、木材、木制品以及其他果蔬产品。
印度是最受不丹学生欢迎的教育目的地,有大约4000名不丹学生在在印度大学就读,其中许多人由印度政府资助。
印度是斯里兰卡的近邻。 两者的关系已有2500多年的渊源,体现在知识、文化、宗教和语言方面。自两国独立以来,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双边关系围绕着四大问题:
国家安全。双边关系从斯里兰卡内战时期中看到了很大的改善。两国以名为“Mitra Shakthi”的军事演习和"Slinex"的海军演习的形式建立了几种防务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的国防部门还在印度的科伦坡安全秘密会议(CSC)会议上举行了会议,以加强他们的国防联系。
渔民争议。 虽然两国在1974年至1976年期间就帕尔克海峡12海里国际水域签署了四项海洋边界协定,但该协定几乎没有被认真遵守。斯里兰卡海军指责印度的渔民违反了划定的界线,在其领水中偷猎。 斯里兰卡还批评印度在帕尔克海峡使用底拖网渔船。
民族问题。 迄今为止,继1987年7月29日两国签署印度-斯里兰卡协议之后,斯里兰卡宪法的第13修正案尚未得到遵守。 自拉吉夫·甘地被暗杀以来,印度在斯里兰卡与其泰米尔少数民族的问题上退居幕后,但印度一直呼吁一个统一的斯里兰卡,要求给予泰米尔人口平等的权利。
投资氛围。 尽管政治反对派严厉批评,印度还是与拉贾帕克萨政权签署了昂贵的投资协议。 印度与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问题上的争论对其外交政策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里兰卡努力在中国与印度直接寻求平衡,中国在该岛进行“一带一路“倡议投资,这也影响了印度与斯里兰卡的关系。
近年来,伴随着这四个重点问题,两国关系更加体现在最高政治层面的密切联系、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对国际利益重大问题的共同理解。 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日益增长的国防联系建立在广泛培训和相互服务基础上,两国共同关切海上航道的安全和保障。斯里兰卡是印度政府发放发展信贷的主要对象之一。2022年印度超过中国和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贷款国,为该国提供了4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2022年1月,斯里兰卡与印度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翻新和开发亭可马里石油农场的协议这是一个占地850英亩的储存设施,容量近100万吨。可说,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关系虽存在摩擦, 然而,科伦坡政权的变化以及印度在斯里兰卡最近的金融和政治危机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1947年,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与巴基斯坦实现分治。自那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时而紧张。导致关系紧张的因素有:
跨境恐怖主义
2008年,与恐怖组织Lashkar-E-Tayyiba有关的十名巴基斯坦男子袭击了孟买的建筑物,造成164人死亡。印度认为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是双边关系的核心问题,强调巴基斯坦需要采取可信和可核查的行动结束针对印度的跨界恐怖主义。
贸易与商业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贸易协定也面临垮台。 2019年,普尔瓦马恐怖袭击发生后,印度将巴基斯坦出口关税提高到200%,巴基斯坦于2019年8月7日暂停与印度的双边贸易。
克什米尔问题
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印度宪法第370条承认克什米尔在自治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其赋与其为永久居民制定法律的能力。2019年8月,该条款被废除。 印度政府的这一举动收到巴基斯坦的高度反对,因为巴基斯坦渴望拥有克什米尔。
2004年至200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启多轮对话。2010年4月,时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和巴基斯坦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在南盟峰会上恢复双边对话的意愿。 2011年,两国外长会晤后,两国恢复了双边联系。2012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将两国签证制度自由化。2018年8月29日和30日,在拉合尔举行了印度河常设委员会第115次会议。 在两天的会议中,印度和巴基斯坦讨论了Pakal Dul水力发电项目(HEP),Lower Kalnai HEP以及对印度河流域两侧的相互考察。 随后,巴基斯坦代表团于2019年1月28日至31日期间视察了奇纳布河盆地的水力发电项目。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方交往密切。1959年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制定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签署《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继续向前推进,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两国在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扩大。
中印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俄印等机制中保持沟通与协调,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领域携手合作,维护中印两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1965 年与巴基斯坦开战后,印度开始寻求与苏联建立密切的军事和经济联系; 到 1960 年代后期,苏联是其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冷战期间,两国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关系,两国共同的军事理想以及总体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外交团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印度保持着同样的密切关系。 在国际上,两国有着特殊的关系。俄罗斯和印度都认为他们的相互亲和力是一种“特殊和特权的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的衰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秩序,各自成为一极而不是两极世界。 2000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印俄关系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取得了新的进展。
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五个主要部分之上:政治、国防、民用核能、反恐合作,以及外太空旅行的发展和探索。 印度是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第二大市场。 2017年,印度军队大约68%的硬件进口来自俄罗斯,俄罗斯成为国防装备的主要供应商。
多个制度化的对话机制已经建立落实到位,在政治和官方层面运作,并确保定期合作活动的互动和跟进。IRIGC(印度-俄罗斯政府间委员会)是在两国政府层面处理事务的主要机构。
印度政府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两国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在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促进全球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印度总理莫迪于 2014 年 9 月和 2015 年 1 月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两次进行会晤,两国于2016 年 6 月宣布建立“持久的21 世纪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莫迪总理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两次面对面的双边会谈,重申致力于建立一个有弹性、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主价值观,促进所有人的和平与繁荣。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与印度同行之间的2+2部长级对话是美国和印度之间首要的经常性对话机制。 美国和印度在数十个双边对话和工作组中进行了合作,涵盖人类努力的各个方面,从太空到健康 能源和高技术贸易合作。 其中包括 2000 年成立的美印反恐联合工作组,以及战略清洁能源伙伴关系、气候行动和资金动员对话、网络对话、民用空间工作组、教育和技能发展工作组、贸易政策论坛、国防政策小组和禁毒工作组。
印度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区域性大国,在世界各地具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该国已成为全球事务的重要盟友,不仅是一个地区大国,也是世界上强大的核大国。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印度与多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它是诸如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国,也是一些组织的创始成员。 印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上海合作组织等组织中发挥了关键和有影响力的作用。
联合国
1945年6月26日,含印度在内的50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10月30日,印度正式加入联合国。目前有26个在印度工作的联合国组织。联合国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持,根据全球商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印度也是向联合国特派团提供军事和警务人员的最大来源,派遣了第一支全是妇女的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警察特遣队。 自1948年以来,有20多万印度人在49个维和特派团中服役。
金砖国家
自2009年“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印度一直是该集团的一员,积极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和集团的其他活动,为金砖国家议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印度还和其他金砖国家共同进行了其他联合项目,例如旨在促进集团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2016年,印度主办了一次旅游会议,在2016年10月金砖国家果阿峰会上,会议的成果在峰会通过的一项公约中得以体现,进一步促进了五国之间旅游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2017年,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为欧亚大陆、南亚和中亚地区间区域和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贸易和人文联系做出贡献。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反恐怖机构(RATS)帮助印度进行反恐合作,为印度提供了启动全球和地区反恐措施以及打击非法毒品贸易的机会。印度印度为促进整个欧亚地区,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了认真的努力。 2022年9月16日,印度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 在本次峰会期间成员国讨论了全球挑战和威胁,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经济复苏的挑战、全球供应链的障碍以及能源和粮食危机。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985年12月,第一次南盟首脑会议在达卡举行,会议上通过了《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印度是南盟创始成员国之一,举行了3次日后的18次南盟首脑会议(第二个,于班加罗尔,1986年11月;第八个,于新德里,1995年5月;第十四届,于新德里,2007年4月)。2019年1月,印度总理莫迪领导了南盟货币互换安排的修订互换金额为4亿美元。印度还主办了南盟灾害管理中心临时单位。该单位从2016年11月开始运营,实施政策满足南盟所有成员国在系统开发、能力建设和培训方面对咨询、技术支持的需求,从而全面管理南盟地区的灾害风险。印度还是南亚大学(SAU)的所在地。 该大学在第14届南盟峰会(2008年4月)的政府间协议下建立,旨在培养世界一流的 南盟学生,为研究人员提供教育设施及专业教职员。
军事力量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统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统帅,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定、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现任陆军参谋长马诺杰·潘德(Manoj Pandey),空军参谋长维韦克·乔杜里(Vivek Ram Chaudhary),海军参谋长拉达克里希南·库马尔(Radhakrishnan Hari Kumar)。
印度实行募兵制。陆、海、空三军现役兵力为144.4万,其中陆军123.7万,海军6.7万,空军14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军人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5.94万亿卢比。
军事活动
印度武装部队在印度政府国防部的管理下进行了若干重大军事行动。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如下:
陆军 | 海军 | 空军 |
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1947年) | 维杰行动(1961年) | 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1947年) |
马球行动(1948年)-印度武装部队结束了海得拉巴尼扎姆的统治,印度南部的海得拉巴王侯邦并入印度联盟。 | Python行动(1971年) | 刚果危机(1961年) |
维贾伊行动(1961年)-印度军方的行动,收回葡萄牙殖民地占领的果阿、达曼和迪乌和安吉迪夫群岛。 | 仙人掌行动(1988年) | 中印战争(1962年) |
中印战争期间(1962年) | 恢复希望行动(1992-2003年) |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1971年) |
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1965年) | 持久自由行动(2001年) | 梅格纳赫利桥(1971) |
暹罗冲突期间(1980年) | 马达斯行动、海浪行动、蓖麻行动、彩虹行动、甘比尔行动和拉哈特-II行动(2004年,印度洋地震期间) | 梅格杜特行动(1984年年) |
梅格杜特行动(1984年)-印度军队占领了锡亚琴冰川的大部分地区。 | Sukoon行动(2006) | 仙人掌行动(1988年) |
帕万行动(1987年)-印度维和部队从猛虎组织控制贾夫纳,是印度-斯里兰卡协定的一部分,强制解除猛虎组织的武装力量。 | 探照灯行动(2014年) | 萨加行动(1999年) |
维拉特行动(1988年)--印度维和部队在斯里兰卡北部对猛虎组织发起的反叛乱行动 | 拉哈特行动(2015年) | 大西洋事件(1999年) |
特里舒尔行动(1988年)-在斯里兰卡北部对猛虎组织发起的一项反叛乱行动 | Nistar行动(2018年)-印度海军从被飓风袭击的索科特拉岛撤离印度公民。 | Rahat行动(2013)-乌塔拉坎德邦洪水中进行的行动。 |
将军行动-(1988年)-在斯里兰卡北部Vadamarachi地区对猛虎组织进行的一次反叛乱行动。 | Madad行动(2018年)-在被洪水袭击的喀拉拉邦许多地区进行救灾行动。 | Maitri行动(2015年)-印度军方在尼泊尔地震中的救援行动。 |
仙人掌行动(1988)-印度武装部队驱逐在马尔代夫的马累煽动政变的泰米尔民族主义雇佣兵。 | Sankat Mochan行动(2016年)-印度空军在南苏丹内战期间从南苏丹撤离印度公民和其他外国国民的行动。 | |
维杰行动(1999年)-在1999年卡尔吉尔战争中,印度成功地将渗透者从卡尔吉尔地区击退。 | Insaniyat行动(2017年)-旨在为移民罗兴亚穆斯林向孟加拉国提供救济包的人道主义援助。 | |
Sahyog行动(2018)–印度军队启动了Sahyog行动,在洪水袭击的喀拉拉邦救援人员。持续不断的降雨后,印度军队将其人员和机器部署到安全地带。 | 班达尔行动(2019年)-印度空军针对2019年2月14日普尔瓦马恐怖袭击事件进行的空袭,该袭击造成40名印度士兵死亡。 |
资料来源
传统的印度社会有时是由社会等级来定义的。印度种姓制度体现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社会分层和许多社会限制。社会阶层由数以千计的内婚世袭群体定义,通常称为jātis或“种姓”。印度于 1950 年通过宪法废除了贱民制度,此后颁布了其他反歧视法律和社会福利倡议。
家庭价值观在印度传统中很重要,尽管核心家庭在城市地区越来越普遍,但多代父系联合家庭在印度已成为常态。绝大多数印度人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由他们的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辈安排他们的婚姻。婚姻被认为是终身的,并且离婚率极低,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童婚很常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妇女在 18 岁之前结婚,这是她们的法定结婚年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的女婴杀戮造成了性别比例失调。根据印度政府的一项研究,有 2100 万女孩被遗弃,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尽管政府禁止针对性别进行选择性堕胎,但这种做法在印度仍然很普遍,这是男权社会偏爱男孩的结果。嫁妆虽然是非法的,但仍然普遍存在于各个阶级之间。 尽管有严格的反嫁妆法,但嫁妆导致的死亡(主要是新娘焚烧)仍在上升。
在 2011 年的人口普查中,约 73% 的人口识字,其中男性占 81%,女性占 65%,1981 年的比率为41%、53% 和 29%,识字率显著上升。
印度的教育体系是世界第二大。高等教育方面,以印度理工学院(QS排名世界174位)为代表的理工科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获得了高度认可,但其他专业性院校如医学类、经济类、管理类,以及综合性院校实力较弱,缺乏在世界范围内知名的顶尖大学。
印度有 900 多所大学、4万所学院和 150 万所学校。在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平权行动政策为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保留了大量席位。近几十年来,印度教育体系的改善经常被认为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硅谷近一半的工作岗位正通过外包的方式转移到了印度和其它亚洲国家 。近年来印度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大为加强,科技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规划的层面, 印度的科学出版物数量、专利申请量、科研机构数量等都有大幅增长。
印度的科研机构体系主要由中央政府、邦政府、 大学、企业和其他机构组成,其中政府机构在研究 人员和经费方面占比60%以上,企业科研机构数量较多,但总体实力比较薄弱。政府推出多项政策,旨在将印度作为一个科技强国,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参与研发实践。 因此,印度的研发总支出(GERD)多年来一直在增加。 政府还实施了若干研究金计划,以培养在该国进行高级研究的人的能力。到2025年印度的GERD预计将达到630亿美元 根据2022年经济调查,印度的国内研发支出(GERD)占GDP的百分比为0.66%。大量投入在近年成效凸显,人才井喷。2022年8月,数字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Coforge在印度开设了Metaverse和Web3技术卓越中心(CoE);2022年8月,三星宣布将其产业-学术界计划PRISM扩展到印度的70所工程学院。 该计划旨在培养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领域的人才。日本科技公司TechnoPro计划到2022-23年在印度雇用10000名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高通公司计划在印度投资850万美元的设计计划,其中包括为其在海德拉巴和班加罗尔的创新实验室提供研发资金。 此外,印度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的顶级国家之一,被定位为太空探索领域的五大国家之一。该国定期执行太空任务,包括登月任务和著名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印度很可能在为南盟国家发射卫星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其空间设施来创造收入。
印度的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在中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有较好的医院和药店,除公营医院外,新德里、孟买、金奈及海德拉巴等城市都有设备先进的私营医院。这些医院分布较广,规模大小不等,医疗设施与条件较好,但价格较贵,能提供各类普通及专业性服务。在农村或城乡交界地区,医疗条件十分有限。药品价格便宜,许多药品产自跨国公司,药品采用国际通用名称,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期。印度医疗卫生设施与卫生条件和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手术、输液等原因导致病菌感染的案例经常发生。
印度属热带气候,卫生条件较差,医疗及卫生设施相对落后,是奇难杂症多发地区。艾滋病、甲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每年有很多人因感染流行性疾病而死亡。较常发生的疾病有:因蚊虫叮咬引起的登革热、疟疾、流行性脑炎;由不洁饮食引起的肠道疾病,如腹泻、痢疾、霍乱;因高温酷暑引起的中暑等。
印度民众加入健康计划或医保比率很低。
印度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报业之一。 截至2019年,印度有超过100,000份日报,超过42亿卢比的50万卢比的人定期阅读报纸。 该行业拥有1000多万员工,年营业额超过20万亿美元。 该行业高度分散,超过80%的市场由地区和地方报纸提供服务。 排名前三的报纸集团是《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教徒》。 印度报业正面临着几个挑战。 数字媒体的增长导致印刷读者人数下降。 广告收入也受到打击,因为广告客户将预算转移到了数字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印度是移动数据的最大消费国和第二大电视市场。在2017和2021之间,Doordarshan和All India Radio在YouTube上累计增加了超过15百万数字用户,达到了1730万的用户群。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报告,印度的媒体和娱乐业预计将于到2026年达到539.9亿美元。2024年电视将占印度媒体市场的40%,其次是印刷媒体(13%)、数字广告(12%)、电影(9%)以及OTT和游戏行业(8%)。
印度的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目前印度面临的问题有: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2021年世界空气质量报告,印度在“污染最严重的100个城市”排名中排在第63位,的所在地,新德里被评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最差的首都,该国48%的城市的PM2.5浓度比2021年WHO空气质量标准指标高出10倍以上。空气污染的来源包括汽车排放、工业废物、烹饪产生的烟雾、建筑行业、农作物燃烧和发电。 该国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污染国,每年向大气排放超过26.5亿公吨的碳。
目前印度正在通过促进环境上可持续的电力发展的战略来解决与污染和处理来自印度发电站的大量灰渣有关的问题。煤电站是印度发电的主要支柱。 印度国家火电公司将环境管理作为公司的一个高度优先领域,并制定了一些政策,以确保绿色能源的产生,同时该公司也是联合国企业社会责任倡议全球契约的成员。它和国家其他中央电力部门联合设立了一个特殊目的机构,采取造林和环境措施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塔塔能源研究所(TERI)的服务已被聘请为电力部提供清洁发展机制方面的咨询服务以便解决与环境有关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改善环境业绩,其职权范围包括项目制定、每个项目的基准线调查、与清洁发展机制缔约方的谈判、确定发达国家清洁发展机制缔约方的对应方、二氧化碳排放量监测和核查的成本以及项目执行的监督。
水污染
另一个紧迫的问题是水污染。 近年来,印度经历前所未有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该国的水道也受到污水、淤泥和垃圾的严重污染,估计约有70%的地表水变得不适合使用。 每天有4000万升废水进入河流和其他水体。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处理。
印度已经开始通过采取措施来改善其水源质量,其中一个策略是建造水处理厂,用絮凝、撇渣和过滤等技术从水中去除毒性最大的化学物质。 该国最大的工厂之一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Panjrapur,每天生产超过1900万立方米的水,足以为大约9600万人提供清洁用水。政府还在研究通过开设处理厂来促进节约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再利用。在钦奈,2016年至2019年间,水资源回收量从36,000立方米增加到80,000立方米。2019年,在古吉拉特邦开启了经处理过废水再利用政策,旨在大幅减少纳尔马达河的消费。 该项目预计在全州安装161个污水处理厂,为工业和建筑部门提供处理过的水。
生物多样性减少
印度的生物多样性日趋减少。该国4个主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动植物物种正遭受来自人类的威胁。 根据科学与环境中心于2021年发布的报告,印度已经失去了这些地区近90%的区域,迄今为止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印度-缅甸地区。目前印度有1,212种动物受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监测,超过12%被归类为"濒危",25种物种近年来已经灭绝。水污染导致印度16%的淡水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ZSL)的数据,该国淡水生物多样性减少了84%。植被损失是该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自本世纪初以来,印度已经失去了总树木覆盖率的19%。2.8%的森林被砍伐,其他大部分损失都是野火的结果,野火每年影响超过18,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超过每年森林砍伐平均水平的两倍。
恢复植被是印度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承诺,到2030年,印度将通过增加森林和树木覆盖来创造额外的25-30亿吨碳汇。
废物污染
印度拥有近14亿人口,加上快速的城市化,每年产生2.77亿吨城市固体废物。专家估计,到2030年,印度都市可能产生3.878亿吨固体废物,到2050年,该数值将上涨到当前的两倍多。印度的废物管理事项极具挑战性。 目前,大约5%的废物被回收,18%被制成堆肥,其余的被倒在垃圾填埋场。印度平均每天产生超过25,000吨塑料废物,占该国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的近6%。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和恒河携带并排出了该国的大部分塑料碎片。为此,2020年,印度宣布将从2022年7月1日起禁止制造、销售、分销和使用一次性塑料。此外,印度计划将约有100个城市发展成为智能城市,通过智能技术和提高认识重新制定固体废物管理的长期愿景,以鼓励社区参与建立新的收集和处置系统的基础。
印度一些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州拥有较高的犯罪率,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和中央邦。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的数据,在印度频繁发生的犯罪类别包括:
经济犯罪,是指与金融欺诈有关,涉及使用金钱或财产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 包括洗钱,逃税,欺诈和挪用公款。
网络犯罪,是涉及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 包括黑客攻击,身份盗窃,网络钓鱼和网络欺凌。
对妇女的罪行,包括强奸、性骚扰、家庭暴力等罪行。
对儿童的罪行。包括儿童性剥削、贩卖儿童和童工等犯罪。
2019年度的"印度犯罪"报告指出,2019年,犯罪率最高的州是阿萨姆邦,每10万人里有76.6桩暴力犯罪、3.4谋杀、10桩强奸、21.6桩绑架、43.7桩针对儿童的犯罪、3.9桩勒索、5.4桩抢劫、4.2桩肇事逃逸、2.9桩贩毒。
印度社会经济构成复杂,文化多元,因此印度社会的犯罪成因具有多样性,主要成因有:
贫穷。这是印度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因缺乏教育、失业或缺乏基本设施。 该国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人用犯罪作为生存手段,从事小偷小摸、抢劫和其他犯罪活动以谋生。
社会不平等。印度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非常严重。 持续扩大贫富差距造成严重的社会压力,导致不公正和沮丧的感觉,驱使人们从事犯罪活动。它还可能导致种姓间暴力,宗派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暴力。
性别歧视。印度妇女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 近年来,针对妇女的犯罪不断增加,包括性侵犯、强奸和家庭暴力。 印度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使她们容易受到各种形式的剥削,并导致犯罪率上升。
政治腐败对印度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腐败将资源从公共事业转移到私人领域,导致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重要社会计划的资源匮乏。 腐败还可能导致法治不公,使罪犯和其他违法者逃脱惩罚。
城市化。印度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社会治安的新挑战。快速城市化刺激了贫民窟的发展,而贫民窟缺乏卫生和保健等基本设施,导致城市地区犯罪率上升。
20 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相继制定了针对煤矿及其茶种植地的劳工保障的相关法律,并建立了公共部门企业的养老金体系。196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建立了公共长期基金,在养老保障、社会救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颁布了各项法律,促进了印度社会保障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进程。
21世纪以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本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印度政府开始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陆续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制度与政策,在坚持专业性、系统性、和过渡性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加大了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印度的社会经济系统包括养老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福利国家理念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印度实际的经济、管理情况是与英国有很大不同的。印度的养老保障主要分为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养老保障两大部分。
印度无组织系统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93%。无组织系统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农业、建筑业、制造业、买卖、服务行业等部门,大多在家工作,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季节性,没有正式的雇主-雇员关系,缺乏社会保障的保护。只有早些年颁布的工人补偿法、妇女补偿法、最低工资法和生育保险金法等法律、法规直接或间接的对这些无组织系统的工人起某些保护作用。除此之外,中央政府也向一些无组织系统的劳动者如卷烟工、矿工等提供五福利基金(Five Welfare Funds)。
印度国旗,即三色旗(印地语:तिरंगा,转写:Tirangā),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心有一个含24根轴条的紫蓝色法轮。于1931年起草,并在1947年7月22日被定为印度联邦国旗,沿用至印度共和国。印度国旗的藏红花、白色和绿色条纹代表了这个国家独特的价值观,意味着勇气和牺牲、和平与真理、信仰和骑士精神。神圣的法轮象征运动中的生命和停滞中的死亡。
印度国徽的图案取自孔雀王朝的君主所立的阿育王石柱的柱头装饰。这根柱子的顶端雕刻着四只背靠背面向四方的雄狮,每只雄狮的脚下踩着一个法轮,四个法轮之间各有一个动物,分别是象、马、牛、狮。下方用天城文体写着梵文的格言“唯真理必胜”。
面向四方的这四只雄狮象征着力量、勇气、自豪和信心。法轮的底下是盛开的莲花,彰显着生命与灵感的来源。
印度的国歌为《人民的意志》(Jana-gana-mana),歌曲最初由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创作。1950年1月24日,印度制宪会议通过了印度国歌的印地语版本。整首歌由五个小节组成,完整版国歌的演奏时间约为52秒。
莲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是印度的国花。作为一种神圣的花,莲花在古印度艺术与神话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并且自古以来一直是印度文化的吉祥象征。
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是印度的国鸟。印度孔雀色彩鲜艳,如天鹅般大小,羽毛呈扇形,眼睛下方有一片白色,脖子细长。 该物种的雄性比雌性更加多彩,有一个闪闪发光的蓝色颈部和青青铜绿色尾巴,尾巴上大约有200条细长的羽毛。 雌鸟呈褐色,比雄鸟略小,没有尾巴。 求偶时雄鸟会精心编排求爱舞蹈,扇动尾巴和梳理羽毛。
印度的交通业庞大而多样。城市和农村地区良好的连通性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增长的经济是的对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如今印度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空中航线现也连通世界五大洲。但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时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公路路况较差,尤其是跨越邦际的道路。印度政府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确定了运输部门的各种赤字,包括公路破旧、技术陈旧、路线饱和、铁路缓慢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不足。
印度公路主要分国家、邦级和边境公路三种,以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金奈四大城市为中心,把全国各地大中小型城市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的巨大的公路网。根据印度政府统计,其全国公路里程数居世界前列。印度公路里程有31.2万公里(2021年)。印度公路网承担了85%的客运量和70%的货运量。而其中路况最好的要数国道。它们占据印度道路总长的2%左右,却承担着40%以上的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印度国道也有着像中国国道一样的编号体系。它将从北到南的国道,由偶数进行增量排列,从东到西的国道进行奇数排列。
印度道路路况较差,道路运输能力不足。国家高速公路岔口众多,路人可随便穿越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严重影响行驶速度。印度长途汽车车况普遍较差,受路况影响,行驶速度较慢。
印度铁路营业里程有6.8万公里(2020年)。2021/2022年铁路旅客周转量破万亿人公里,2020年受疫情影响只有2311亿人公里,铁路货运周转量7201亿吨公里(2020年)。
火车是印度最经济、便利的交通工具。印度是亚洲最早拥有铁路的国家,总长度雄踞亚洲第一位。目前不仅铁路网四通八达、电脑订票系统全国联网,还实行火车票实名制,票价相对低廉。因此,火车是普通印度人长途旅行时的主要选择。 印度火车一般分空调车(AC),普通卧铺(Sleeper)和坐席(Coach)。空调车安全舒适准时,车厢环境舒适,服务优良,车厢分为三等:一等车厢与中国国内的软卧相当,但列车员的服务更细致到位;二等车厢分上下两层铺位,每个铺位都装有布帘作隔断。普通卧铺也分一、二、三等。每年雨季(6-8月),印度易遭受洪涝灾害,灾区火车停驶、延误现象较多。凉季(12-1月),北方地区易受大雾困扰,列车晚点情况严重。
民航客运量2015年破亿人次,2019年达到1.64亿人次,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0.59亿人次,2021年0.82亿人次。有以下主要机场:
德里英迪拉 • 甘地国际机场 (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德里的国际机场,是该国主要的航空港,也是南亚第二繁忙的空港。运营包括所有的国际航线和服务周全的国内航线(主要航空公司包括 Jet Airways,Air India和 Kingfisher)。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均有航班飞往德里。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 Chhatrapati Shivaji International Airport(孟买国际机场):是印度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航空枢纽 , 第一航厦 Santa Cruz 营运国内线,第二航厦 Sahar 营运国际线。成都和香港有直飞航班。
加尔各答国际机场 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ternational Airport(CCU):印度东部最大的机场,也是西孟加拉邦唯一正在运营的两个机场之一(另一座是巴格多格拉机场)。它是所有飞往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的航班的主要出港中心。
斋普尔国际机场 Jai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斋普尔国际机场位于市区东南部,有发往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班,也有发往中东的少数几个航班,包括:迪拜 (Dubaii)、沙迦 (Sharjah)、马斯喀特 (Muscat)。 班加罗尔机场 Bengaluru airport:位于班加罗尔市中心以北 36 公里,是印度第四大繁忙机场,为翠鸟航空的主要枢纽,有航班每日来往香港。
印度拥有 7517 公里的海岸线,已经建成 13 个主要海港和 200 多个非主要海港,其贸易量占印度总贸易量的 90%,共同负担着印度的海洋运输和海上贸易。2018—2019 财年,除布莱尔港外的12个主要海港共同完成货物运输量 6. 99 亿吨,占印度全国货物总吞吐量的 60%,比上一财年增长 2. 9%,坎德拉港、帕拉迪布港的货物运输量位列前两名,都超过了 1 亿吨。
随着对外互联互通战略中心转移至海上, 印度提出了 《萨加玛拉计划》 ( SAGARMALA Project) 以推动海上 互联互通,已经确定了 574 个涉及港口现代化、 新建港口、 增强港口连接性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 印度规划了 92 个港口容量扩展项目,将在未来 20 年内逐渐扩展现有的 12 个主要港口,同时计划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奥利萨邦分别新建1个国家级港口。
在 12 个主要海港加入全球海港网络后,印度已经融入了全球海上航运系统,印度依靠其海港形成了联结全球的海上线路。
印度拥有 14500 公里的潜在通航水道,在《印度国家水道法》中提出要建设 111 条内陆国家水道 (National Waterway),其中 NW1、 NW2、 NW3 已经建成并通行, 其余线路都还在开发和探索之中。
作为有深远历史的国家,印度孕育出具有印度特色、历史悠久的一系列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印度与国外的不断交往与冲突中诞生了极具印度特色的民族习俗与艺术等。
印度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孕育了纺织、编织和染棉工业。在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时期,人们习惯穿着缝合和非缝合的衣服,主要是由白色棉制成的衣物,用腰带系在腰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贸易路线扩大了次大陆的纺织业。 罗马人买了靛蓝用于染色,与中国的贸易引入了丝绸纺织品。尽管全球化正在进行,印度人的服饰逐渐现代化,他们仍设法保留其传统服装,这是其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
常见的传统服饰有:
垂褶
从古代到现代,印度穿着最广泛的传统服饰都是垂褶。女性垂褶采用纱丽的形式,即一块长许多码的布。传统上,纱丽包裹在下半身和肩部。在其现代形式中,它与衬裙或印度衬裙相结合,并塞在腰带中以更牢固地固定。它也常与印度女衬衫或choli搭配穿着,后者作为主要的上半身服装,纱丽的末端——越过肩部——用于遮盖中腹部并遮盖上半身的轮廓。
裹裙
印度男人的下半身服装通常是裹裙(dhoti)。它包裹在臀部和大腿上,一端放在两腿之间,塞进腰带里,像一条宽松的及膝长裤。颜色通常是白色,边界是鲜艳的条纹为。 最初它被称为paridhana。 公元前2世纪的雕刻浮雕显示,在古代,男女皆穿裹裙,后来多为男性使用。
印度新娘装
印度新娘装(Lehenga Choli)诞生于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和库奇地区。这种服饰是一条长长的经剪裁的喇叭裙,配上露脐衬衫,带有各种颜色和阴影,拥有复杂而精致的刺绣。大量设计元素来自莫卧儿文化。印度新娘装最常见于婚礼和节日,常搭配一条明亮多彩的长布,包裹在头部和背部。
爱客坎
爱客坎是印度的传统及膝夹克,来源于中世纪的宫廷服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演变成现代服装。 爱客坎有一个正面开口和侧面开口,用绳子绑在一起。它加入了印度刺绣的元素。爱客坎常见于婚礼和庆祝活动,但人们也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穿它。
头巾
印度最着名的头饰是头巾,由布缠绕制成。 头巾是男人戴的,代表着尊重和荣誉。 人们在不同地区佩戴不同风格的头巾,如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戴Pheta头巾、在白沙瓦戴白沙瓦头巾。 尼赫鲁托皮是头巾上的常见头饰。
长袍
印度长袍在莫卧儿帝国期间被普及开来。它由一个紧身胸衣和一条从腰部突出的裙子构成,有长袖,领带系在腋下。衣服两端的装饰与其余部分不同。长袍主要出现在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卡奇地区,多年来被修改为不同形式的服装。
电影业
印度电影是印度娱乐的核心,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2019财年,印度电影的广告收入超过110亿卢比。2020财年,印度电影业的价值约为1830亿印度卢比。印度拥有巨大的电影市场,产出影片数量多、质量高,在国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不仅在印度国内,印度电影在英属加勒比地区、斐济、东非和南非、英国、美国、加拿大或是中东都有大量追随者。印度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电影业之一,作品种类包括印地语电影、地区电影和艺术电影。 1913年初,第一部印度电影《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公开上映,印度电影界最高奖项——达达萨哈布·法尔克奖,便是以该电影导演达达萨哈布·法尔克的名字命名。20世纪30年代初,电影制片厂开始在印度出现,最成功的早期电影是《戴夫达斯》(1935年),第一部获得国际认可的印度电影是《诗圣图卡拉姆》(1936年),制作于马拉地。宝莱坞制片厂是印度影业的标志,在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各地都建有制片厂,每年制作1000多部电影。
社会题材是印度电影的重要素材,批判关于婚姻、嫁妆和守寡习俗,以及由种姓和阶级差异造成的严重不平等。反映该类社会问题的著名电影是《不可触摸的女孩》(1936年),描绘了出身低贱的女孩和婆罗门男孩之间痛苦的爱恋。
歌舞元素是印度民族电影最耀眼的表征。印度电影几乎无片不歌、无片不舞,并形成了“三个舞蹈、六个歌曲、一个大明星”的电影模式。宝莱坞电影将爱情和歌舞场面相结合,此类形式被称为masah(马沙拉)形式,、其特点是将甜蜜的爱情故事、凶残的打斗场面加以欢腾的歌舞、滑稽表演和奇幻的想象,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排斥的元素熔于一炉。一部宝莱坞电影片长3到4个小时,包括10个以上的歌舞场面。较为熟悉的经典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等中就有大量的歌舞片段。
电视业
印度电视业也是印度娱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印度的电视产业价值约为7200亿印度卢比。 据估计,到2024年,印度电视业价值将达到8260亿卢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第一部印度电视剧是《我们人民》,于1984年首次播出,总长154集,是印度电视史上最长的连续剧集。
印度深夜电视肥皂剧的第一波蓬勃发展始于2000年,代表作品是《久基·萨亚斯·比希·卡比巴胡提》不仅火遍印度,还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播出,最后该剧持续了1833集。《这种关系叫什么?》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印度肥皂剧,拍摄超过2600集。
印度的社会剧专注于童婚、针对女性儿童的犯罪等社会问题。当下最受欢迎的该种题材的剧目是《被禁锢的女性》,描述女性如何被强迫结婚,《力量——感受存在》专注于变性人及其社会权利。
印地语历史剧还以著名人物的传记为题材,如阿育王的传记电视剧《转轮圣王阿育王》。
印度的第一部神话剧制作于1986年,该种类型的代表作是《拉玛史诗》和《婆罗多王朝史诗》。它们极其受欢迎,被多次翻拍。
在印度风行的其他题材还有悬疑剧、喜剧等。
印度有22种受官方承认的语言,因此印度文学包含各种语言的作品。最早的印度文学主要是规范的印度教神圣著作,被称为“吠陀”,用梵文写成。 公元前1500年左右诞生了梵文文学,并在公元1世纪至7世纪达到了发展的高度。 除了神圣和哲学著作之外,还出现了宫廷诗歌、戏剧和叙事民间故事等流派。从19世纪开始,在英国殖民下,西方文学对印度文学产生了影响,印度文坛引入白话散文的使用,印度作家开始创作小说,运用现实主义和对社会问题和心理描述, 并且开始用英语创作。著名的印度作家有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库什万特·辛格(《日落俱乐部》)、维克拉姆·塞斯(《金门》、《合适郎君》、《均衡的音乐》)等。
印度作为“节日之地”,大体分为四类:政治性节日、季节性节日、历史性节日和宗教性节日。重大节日每年有20多个,如共和国日、独立日、洒红节和灯节等。各地全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重要的节日有:胡里节(3月),湿婆节(2月),丰年祭(1月13日),白洒可节(4月),开斋节(5月),欧南节(8月/9月),杜尔迦女神节(9月/10月)等。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议会通过印度共和国宪法,遂确定当日为共和国日。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每年这一天,印度总理在老德里红堡城楼向全国人民致辞并主持升国旗仪式。全国各地悬挂国旗,举行庆祝集会和游行等活动。
洒红节(Holi):公历3、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是印度全国最受欢迎的印度教节日,处于印度春季收获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节日早晨,人们见面后互致问候并拥抱,相互泼洒红色的水或涂抹各色颜料。人们用Gulal(干粉色)和Abeer(用来给水上色的粉末)涂抹自己的爱人。孩子们玩水枪(pichkari)和装满彩色水的气球。
灯节(Divali):公历10、11月间。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类似我国的元宵节,全国庆祝3天。节日来临,家家户户点燃一排排的油灯,同时燃放烟花爆竹,四邻及好友相互串门祝贺并一同观赏花灯和焰火,其热闹景象与我国春节相似。
湿婆节:2月,是印度最著名和最广泛庆祝的印度教节日之一。Maha Shivaratri是献给湿婆神的,奉献者以糖果、牛奶、鲜花和水果的形式提供敬畏。数千名湿婆信徒在这一天参观乌贾因的Mahakaleshwar寺庙、古吉拉特邦的Somnath寺庙和瓦拉纳西的Kashi Vishwanath寺庙。
拥抱在印度是常见之礼。献花环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尤其是对于远道而来或是比较尊贵的客人,主人都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点吉祥痣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回答问题时,印度人头部向左右两边摆动,表示肯定的意思。
合十礼是印度最流行的习俗之一,是古代印度教经文《吠陀》中提到的五种传统问候形式之一。 意为“我向你鞠躬”,形式为折叠手掌并放在胸前。如今合十礼已不再局限于印度领土,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普及度。
斋戒是印度教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代表诚意和决心的方式,或表达对神和女神的感激之情。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各种宗教场合都守斋戒,有些人还在一周的不同日子里进行斋戒,以支持与该特定日子相关的特定上帝或女神。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对自我的惩罚,从而净化自己所犯的罪。
在印度南部和东部,用手吃饭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印度人认为手指可以感热,在吃食物之前检查一下温度,且当用手吃饭会吃得更慢,有助于消化。传统上,右手是用来吃饭的,左手被认为是脏的。进食前必须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在印度北部和西部,人们习惯用勺子吃饭,但用手指捏碎面包。
舞蹈
印度舞蹈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印度教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印度教所有的艺术形式中,舞蹈(Natyakala)是最崇高的表达。Natya Shastra是关于印度舞蹈艺术的最古老的文学文献,它又称《第五吠陀》,描述了舞蹈、音乐的细节,用手势、表演和哑剧的舞蹈艺术讲述了印度神话中的神圣故事。几个世纪以来,印度不同地区发展出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如北部的Kathak、Odissi和Manipuri,南部的Bharatanatyam、Kuchipudi和Kathakali,它们都以Natya Shastra为基础。
印度舞有不同流派:
印度民间舞蹈是活泼而快乐的,对杂技技巧要求高,讲述农民和动物的故事。 在印度的各个地区,民间舞蹈的形式非常不同,在服装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该舞蹈通常是在宗教节日或村庄的公共庆祝活动中表演。
婆罗多舞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和最着名的古典舞蹈风格之一。 以前它是由寺庙舞者在寺庙的宗教仪式中表演的。 从18世纪起,来自泰米尔纳德邦和卡纳塔克邦的舞蹈风格才被称为“婆罗多舞”。 它注重情感、旋律、节奏,用身体语言向观众传达表演者的情绪以及所代表的人物的情绪,特征是优雅和动态的身体动作、特殊的手势和面部模仿。传统主题往往是宗教。
宝莱坞舞
宝莱坞舞指出现在宝莱坞电影中的音乐和舞蹈场景。 这些电影通常是快乐和情感的,主要主题通常是爱情。因此宝莱坞舞常常是活泼和感性的,悠扬而有节奏,结合了古典和当代印度舞蹈以及西方舞蹈风格。
音乐
印度音乐一直与神话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产生了一种与西方音乐一样不同的艺术,就像印度教与基督教一样。 它通过相似性而不是通过变化来实现统一,并且基于更纯粹的感性方法。乐器由赤土、木材或金属制成的各种鼓组成,钹也用作打击乐器。最为人熟知的乐器可能是tabla,这是一个双鼓组,能够在声音中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
在印度有两种传统音乐流派,即北方(印度斯坦语)和南方(卡纳提克语)。 它们在使用的乐器、情绪和音乐表达的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少有音乐家同时掌握这两种传统。在此之下又可细分为彭戈拉(基于旁遮普音乐和舞蹈)、加扎尔(基于波斯诗歌)和拉加(基于印度鼓点旋律)
印度音乐的现代发展可以说是从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歌曲开始的。 他为2000多首歌曲作词人和作曲,他的灵感主要来自古典、民间的音乐。 随着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印度开始在电影中加入歌曲,直到今天,几乎所有成功的作品都与西方的"音乐剧"相似。 这些歌曲最初取自传统的印度民间和古典音乐,然而,电影中需要新的歌曲来适应情节和动作,所以逐渐引入了新的曲调和技巧。因为印度没有本土的管弦乐传统,所以西方音乐影响印度音乐的进程较慢。在现代印度电影歌曲中,旋律一般保留其印度特色,歌手经常使用传统的声乐技巧。 伴奏的管弦乐队表现出很大程度的西方特色,可能使用所有类型的西方乐器。 印度音乐学家正在抓住具有西方影响的现代印度音乐的趋势。现代印度的音乐在曲调和情绪上创造了微妙的差异,添加了曲调和更快的节拍的混合,有时融合了印度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来创造的。 印度的现代流行音乐与现代世界保持同步,由印度和西方流行音乐合并而成的。。A.R.拉曼是现代印度乐坛的代表人物,他为贫民百万富翁(The Slumdog Millionaire)和127小时创作的电影音乐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此外印度音乐界的著名人物还有世界音乐大师拉维·香卡、指挥家祖宾·梅塔等。
建筑
印度建筑植根于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在几种建筑风格和传统中,最著名的包括许多种类的印度教寺庙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特别是拉其普特建筑、莫卧儿建筑、南印度建筑和印度-撒拉逊建筑。许多印度建筑,包括泰姬陵、印度-伊斯兰莫卧儿王朝建筑的其他作品以及南印度建筑,都融合了古老的当地传统与外来风格。乡土建筑也具有地域性。印度堪舆采用精确的几何形状和方向对齐来反映感知到的宇宙结构,被应用在印度教寺庙建筑,受Shilpa Shastras的影响。Shilpa Shastras是一系列基础文本,其基本原则是vastu-purusha-mandala,这是三个梵文单词的复合体,Vastu 指基础结构,Purusha 是印度教中宇宙的普世原则,Mandala 指圆形。其中方形被认为是上天的象征,并代表了知识和人类的思想;圆形则是世俗的,代表人类和日常观测到的日月星辰、自然现象等。早期的印度建筑是由木材建造的,由于结构的腐烂和不稳定,这些木材没有保存下来。相反,现存最早的建筑是用印度岩石雕刻的建筑,包括许多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
印度的寺庙建筑别具一格,主要有三种风格:那加拉风格、德拉威风格和维萨拉风格。
那加拉风格
那加拉风格分布在印度北部,靠近喜马拉雅山脉,风格也与地域息息相关。那加拉包括两座建筑物,突出较高的神殿和相邻的矮的棚舍,在主神殿中有钟形结构。寺庙由四个房间组成。 平面图是正方形的,每边中间有许多渐进的呈十字形的凸起。寺庙内通常没有柱子,也没有精美的墙和大门。著名的那加拉风格寺庙是马斯鲁尔神庙。
德拉威风格
德拉维达风格始于朱罗帝国,发展于公元9–12世纪,在16世纪完善。大多数现存德拉威建筑位于印度南部邦的安德拉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特兰加纳。 德拉威寺庙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圣所有超过4个面;神殿上方的上层建筑或塔是金字塔状。寺庙包含门廊、门金字塔和柱式大厅。凯拉萨那塔神庙是该风格的代表建筑。
维萨拉风格
印度中部和德干的许多寺庙都是维萨拉风格,历史学家们认为,该种风格起源于今天的卡纳塔克邦。它是那加拉和德拉维风格的融合,建筑的层数不变,但塔的高度降低了。上层建筑的形状通常呈金字塔形,在平面图中,墙体和上层建筑是大致圆形的,或者是直边锥体。整体建筑较精细,有很多装饰和抛光。西遮娄其和曷萨拉的寺庙都带有维萨拉风格。典型例子有松那普寺庙。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菜肴便有了“区域”和“本土”之分,口味和质感随着季节和区域而变化,因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受到国内外群众的喜爱,根据Taste Atlas的排名,印度在2022年最佳全球美食排行榜中排名第五位,击败了墨西哥、美国、法国和中国等美食国家。跨国食品公司的进入、农业的工业化和口味的标准化使得印度各地区的食物风味趋于一致。但当今印度的饮食文化依旧存在地域文化、种姓制度、制作方法和宗教差异导致的不同。印度人认为煮熟或加工过的食物易受污染,例如,对于高种姓印度教徒来说,生米总是纯净的,即使它们来自低种姓供应商。宗教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因素,印度的穆斯林可以吃牛肉、羊肉和家禽,但不能吃猪肉或贝类;基督徒可以吃所有肉类和家禽;由于印度教在印度的主导地位以及许多较低种姓的人通过模仿较高种姓的倾向来争取阶级跨越,素食主义愈加流行,大多数膳食已将肉蛋白排除在外。
英国和其他西方列强的殖民也影响了印度食材的搭配,印度引进了土豆、西红柿和辣椒,它们成为日后印度美食的组成部分。 英国人提供香料、技术和植物材料,运送劳动力在西印度群岛生产糖。受过英语训练的印度厨师将面包,咖喱肉汤、肉馅饼、烤肉、布丁等融合一起, 这类菜肴后来成为印度军官和英印俱乐部菜单上的特色菜。外来影响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典型的印度餐,以简单烹制的谷类食品基础,辅以美味可口的菜肴。咸味菜肴可能包括扁豆、豆类和通常用生姜和大蒜调味的蔬菜,但也可能包括香菜、小茴香、姜黄、肉桂、小豆蔻和其他香料的组合,除此还享用家禽、鱼类或肉类菜肴。
chapati:一种薄薄的无酵面包,由小麦粉制成,有时也由玉米面制成,用干锅煎熟。
thali:用于进食的拼盘,中央位置用于存放煮熟的麦片,而外围位置则用于放置美味的佐料,这些佐料通常装在小碗里。谷物及其辅食是同时食用的,而不是零碎食用的,通过混合食材(例如大米和扁豆)或折叠、包裹、舀取或蘸取(例如薄煎饼和煮熟的蔬菜或扁豆)。
biryani:这是印度许多地区节日菜肴的一个特色菜。受波斯人将洋葱、大蒜、杏仁和香料添加到简单的波斯酸奶腌料中的做法影响,米饭被部分煮熟并与炒肉交替分层,锅密封严密,根据波斯烹饪技术慢煮,做出今天成为印度biryani的食物。
在印度,肉类在整体饮食中的消费比例很低,强大的饮食传统促使奶制品而非肉类成为动物蛋白消费的首选形式。
上个千年,印度最重要的烹饪技术进口发生在莫卧儿帝国时期。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时期开发的肉饭等菜肴、酸奶腌肉等烹饪技术从印度西北部地区传播到印度北部。
印度食物的多样性部分被旁遮普美食的主导地位所掩盖。印度烤鸡在印度烤炉中烹制,在旁遮普邦和德里地区的农村地区十分流行,但它最初来自中亚——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很大程度是因 1947 年印度分治而流离失所的旁遮普人的创造。
国际象棋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印度的chaturaṅga。 Viswanathan Anand于 2007 年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并一直保持到 2013 年。
板球是印度最受欢迎的运动,主要赛事包括印度超级联赛,这是世界上观看人数最多的板球联赛,在所有体育联赛中排名第六。其他职业联赛包括印度超级联赛(足球)和职业卡巴迪联赛。2010 年,印度板球运动员 Sachin Tendulkar在班加罗尔与澳大利亚队比赛时即将在板球测试赛中创下 14000 分的记录。印度赢过2次ODI 板球世界杯(1983 年和2011 年),并在2007 年成为首届Twenty20 国际板球冠军。
截止2023年,印度在25届届奥运会上获得了35枚奖牌。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Kd Jadhav获得了一枚摔跤项目的铜牌,这是印度人赢得的第一枚个人奖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Abhinav Bindra赢得10米气步枪冠军,带回了一枚历史性的金牌;Neeraj Chopra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印度的首枚田径金牌。曲棍球是印度的夺牌大项,印度曲棍球男子队总共赢得了8枚奥运金牌,在1928年到1956年的6届奥运会上连续包揽冠军,另外2枚来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印度在射击运动中具有较强的统治力,在奥运会、世界射击锦标赛和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了多枚奖牌。其他涌现优秀印度运动员的项目包括羽毛球(Nehwal和Sindhu是2名出色的印度女子羽毛球运动员)、拳击、和摔跤。
足球在西孟加拉邦、果阿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和东北部各州都很流行。
印度历来是南亚运动会的主导国家,在篮球项目上占有统治地位,印度队迄今为止赢得了4场比赛中的3场。
印度的北部和东北部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登山运动在印度的发展注入活力。印度的登山狂热者群体不断增长,干城章嘉峰的最高点超过8000米,然而许多登山者已经在7000米至8000米之间的山峰留下足迹。为了保障登山运动的发展,1957年印度登山基金会(IMF)成立,它隶属于国际运动攀登联合会,是印度登山运动的顶级机构,旨在组织、支持登山、滑雪、攀岩和高海拔徒步运动。
印度的旅游业对该国经济非常重要,而且正在迅速发展。据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会计算,旅游业在2021年创造了13.2万亿卢比(1700亿美元),占印度GDP的5.8%,并支持了3210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1年,该行业将以7.8%的年增长率增长至338万亿卢比(4200亿美元)(占GDP的7.2%)。2019年,超过1790万外国游客抵达印度,而2018年为1740万,增长3.5%这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第22个游客最多的国家,在亚太地区排名第8。《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喀拉拉邦评为“世界十大天堂”和“一生必去的50个目的地”之一2014年,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北方邦是最受游客欢迎的邦。德里、孟买、金奈、阿格拉和斋浦尔是2015年外国游客访问最多的五个印度城市。受欢迎的旅游地区如下:
旅游地 | 适宜旅游时长 | 适宜季节 | 娱乐项目 |
果阿 | 4-5 天 | 11月-2月 | 海滩跳水、水上运动、在跳蚤市场购物、参观葡萄牙风格的教堂、享受夜生活、品尝正宗的果阿美食 |
阿格拉 | 2 天 | 10月-3月 | 乘船游览亚穆纳河、观看阿格拉堡的灯光和音乐表演、参观法塔赫布尔西克里、在基纳里集市、苏巴什集市购物、品尝正宗的莫格莱菜肴和街头食品 |
拉贾斯坦邦 | 6-7 天 | 11月-2月 | 探索堡垒和宫殿、参观寺庙、参加民间舞蹈和音乐节(如比卡内尔骆驼节、普什卡节、大象节等)、参观野生动物园、品尝美味的拉贾斯坦菜肴 |
德里 | 3-4 天 | 10月-3月 | 在康诺特广场游玩、在沙罗基尼纳加市集闲逛、在迪利哈特市集购买手工艺品、纪念品、古董、体验德里的夜生活、乘坐HoHo巴士 |
慕那尔 | 3-4 天 | 9月-3月 | 在马图贝蒂大坝玩快艇和骑马、在昆达拉大坝乘船游览、攀岩、徒步旅行 |
库格 | 3-4 天 | 10月-6月 | 参观阿比瀑布、漫步于咖啡和香料种植园、享受漂流、在纳加霍尔国家公园进行野生动物狩猎、徒步前往塔迪安达莫尔峰 |
马纳里 | 3-4 天 | 10月-6月 | 玩高空滑索、滑翔伞等高空项目、在索朗谷跳伞和骑马、在罗唐山口滑雪和乘坐雪橇、徒步旅行、漂流、 |
乌堤 | 2-3 天 | 10月-6月 | 划船、观鸟,在乌堤湖和翡翠湖野餐和摄影、乘坐玩具火车、参观科塔吉里的茶园、徒步旅行 |
洛纳瓦拉和坎达拉 | 2-3 天 | 12月-2月、7月-9月 | 探索受欢迎的岩石切割的巴雅和卡拉石窟院、在Imagicaa主题公园游玩、在洛纳瓦拉湖野餐 |
西隆 | 4-5 天 | 9月-5月 | 野餐、购物,徒步旅行、悬崖跳跃、漂流 |
瓦拉纳西 | 2-3 天 | 11月-2月 | 在寺庙寻求祝福、享受美味的巴纳拉西食物和糖果、购买巴纳拉西丝绸纱丽 |
加尔各答 | 4-5 天 | 10月-2月 | 在尼科公园体验水上游乐设施和过山车、在生态公园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品尝美味的街头小吃、探索公园街 |
阿姆利则 | 3-4 天 | 11月-3月 | 尝试旁遮普美食和街头小吃、购买丰富多彩的纪念品、在阳光城娱乐和水上乐园玩、在哈里克湿地观鸟 |
锡金 | 4-5 天 | 3月-6月、10月-12月 | 乘坐缆车、漂流、滑翔伞、徒步旅行、购物、露营、在甘托克山谷乘坐直升机、在苍古湖骑牦牛 |
西姆拉 | 3-4 天 | 3月-6月 | 在西姆拉角咖啡馆品尝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和鸡尾酒、乘坐玩具火车、滑雪、徒步旅行、骑马 |
信息来源
印度地形广袤,历史悠久,拥有32处联合国文化遗产和7处自然遗产,著名景点有:
泰姬陵(Taj Mahal)
如果只有一个象征可以代表整个印度,那一定是泰姬陵。这座纪念碑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往阿格拉,在黎明前醒来,欣赏日出时散发出的壮丽建筑。但阿格拉在印度最佳旅游目的地名单上名列榜首,原因不仅仅是印度最著名的景点。这座位于北方邦的城市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莫卧儿王朝纪念碑,比如伊蒂马德·达乌拉墓和阿克巴陵墓,从上到下都装饰着催眠般的镶嵌大理石设计。此外,游客还可以看到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阿格拉堡。在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奇迹,阿格拉是印度游客必去的城市。
瓦伦纳西圣城(The Holy City of Varanasi)
瓦拉纳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作为印度教徒的主要朝圣中心,这座圣城长期以来一直与强大的恒河联系在一起,恒河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宗教象征之一。瓦拉纳西有很多参观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机会探索毗邻恒河的老城区,在那里你会发现建于1780年的Kashi Vishwanath寺庙。在恒河洗澡对印度教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被称为“ghats”的地方都有通往水的楼梯,信徒们在祈祷前在那里洗澡。
那烂陀寺(Archaeological Site of Nalanda Mahavihara at Nalanda, Bihar)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东北部的比哈尔邦,包括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世纪的修道院和学院的遗迹,如佛塔、神社、住宅和教育建筑等,是灰泥、石头和金属构筑的重要艺术品。纳兰达大学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大学在,在800年间不间断地进行有组织的知识传播。 该遗址展示了佛教如何发展以及修道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保护区(Great Himalayan National Park Conservation Area)
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保护区位于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占地90,540公顷,以高山山峰、高山草甸和河流森林闻名,拥有几条河流的高山冰川和融雪水源以及大片供水集水区,这对数百万生活在下游的人民至关重要。 公园内的森林和喜马拉雅前线的高山草甸是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的一部分,拥有25种森林类型和丰富的动物物种,其中一些是受危种,因此该公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突出的意义。
此数据包含与邻国争议地区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