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读音yú lóng,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泛指鳞介水族,比喻品质高下不同的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鱼龙的:出处、词语简介等介绍

出处

罗隐《西塞山》:“波阔鱼龙应混杂,壁色猨狖正奸顽。”

释义

泛指鳞介水族,比喻品质高下不同的人

例句

“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出处

《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汉郑玄注:“鱼龙之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词语简介

1.鱼龙,比喻品质高下不同的人。

罗隐《西塞山》:“波阔鱼龙应混杂,壁色猨狖正奸顽。”

2.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汉郑玄注:“鱼龙之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明·李贽《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饥。”

清·吴伟业《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3.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