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拼音是yóu zǐ,汉语词语,通常指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游手好闲的人。出自《汉书。高帝记下》,别称:浪子。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游子的:词语释义、游子吟、例句等介绍

外文名

Wanderer

别名

浪子

出处

《汉书.高帝记下》

释义

出门在外或者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游手好闲的人

别称

浪子

解释

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游手好闲的人。

拼音

yóu zǐ

词语释义

解释:

1,离家远游的人。

出处:《汉书。高帝记下》:“游子悲故乡。”杜甫《梦李白》诗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也作“游子”。《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2,游手好闲的人。

出处:《后汉书.樊晔传》:“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注释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诗中的“游子”指孟郊。

吟:吟诵。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例句

1. 这首诗抒发了海外游子怀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

3.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游子们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