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是1999年由浙江工程学院(后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创办;于2000年8月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2004年11月,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秋季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2011年11月,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9年4月,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占地面积550亩,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研讨室、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有纸质藏书76万册,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设有29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4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高级职称122人,博士学位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89%;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规模8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99年,浙江工程学院科技与艺术学院成立。
2000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
2006年,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
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2017年,学院搬迁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9月,学院整体从杭州市余杭区迁址至绍兴市上虞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办学。
2018年,当选中国百强区。
2019年,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设有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训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及图书馆1个直属单位。开设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
教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纺织服装学院 | 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应用化学 |
信息与控制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 |
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 | 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产品设计(产品、家居用品)、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 |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日语、英语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
继续教育学院 | |
体育军训部 |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
省市级专业和基地 |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 艺术与设计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 |
省级“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 |
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精品课程 | 管理学等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模拟电子技术A、信号与系统、新媒体文案写作、招贴设计、数字摄影、建筑设计-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方法、创意实训、建筑结构A等 |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 管理学 |
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 |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湿法制硫酸催化剂合成与性能研究虚拟仿真实验 |
省级众创空间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 |
市级重点专业 | 纺织工程 |
市级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 浙江灏宇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
市级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基地 | 绍兴市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基地 |
省级一流学科(B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 |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4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高级职称122人,博士学位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89%。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2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
优秀教师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 王刚强 |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 | 熊杰、王刚强 |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熊杰 |
浙江省教坛新秀 | 吴永杭 |
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 李传琪 |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学校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中国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以专业系为单位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乡镇街道建立合作关系、与上虞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转型合作工作、争取横向课题或有偿服务合作项目、争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联的专利申请或纵向科研课题、在上虞主办或协办公益性活动、引进在地方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从事专业转型教学等合作活动,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溪乡人民政府、绍兴市上虞公证处、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与崧厦街道、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与司法局、公证处、上虞区人大经委等合作开展培训活动;与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合作建设和运营抖音平台“小农看上虞”,合同经费81.96万元,组织学生参与上虞区陈溪乡环境卫生第三方评价方案研究及组织实施等多个相关课题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功能纺织纤维开发及工程技术应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工具书、期刊、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研讨室、3D艺术空间、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有纸质藏书76万册,共享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教学区设有122个多媒体教室,1个录播教室,总座位数12521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75个,15个通用机房、1个苹果机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9个实验中心(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2020至2021学年,学校有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5项、绍兴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目通过验收。截至2021年7月,学校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
项目名称 | 项目(获奖)类别 | 项目(获奖)时间 |
商务谈判 | 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 2010年 |
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 2010年 |
纺织艺术设计本科优秀生工作室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1年 |
基于校企合作的《JavaEE组件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 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年 |
运动机器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0年 |
以微游戏为导向的游戏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2021年 |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2014年中国296所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学院位列34位。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奖项18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4项、市级80项,在浙江省科技竞赛委员会组织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1项,共有6项市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通过结题验收,15项国家级、5项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中期检查,15项国家级、17项校级、38项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立项。截至2021年7月,学校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先后在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获奖,学校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浙江省内外多项比赛中获得多项成绩。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标志色彩采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征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征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标志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
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校园环境
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按照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以“省属高校先进水平”的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包括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
航拍校园
职务 | 名单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陈德虎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王雄杰 |
纪委书记 | 骆惠英 |
党委副书记 | 方水明、陈拥军 |
副院长 | 阳盛益、王莹 |
参考资料
注释
展开[a]截止时间2023.6.1
[b]以上内容为部分优秀教师,详细请参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