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是一种节日,别名元宵节,起源时间是公元58年,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时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地域的色勒拉斯人当中,按例是在伊斯兰教历八月(每一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办,节期一共是二天,其庄重水平仅次塔吉克本族的新春佳节,而由于在巴罗提节的夜里,塔吉克人每家每户都关键点一种特别制作的灯烛,故也称作灯节。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灯节的:节日简介、节日风俗等介绍

别名

元宵节

相关饮食

吃元宵

农历日期

每年正月十五

节日时间

每年正月十五

民俗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起源时间

公元58年

风俗活动

挂灯

地区

中国以及其他中华文化分布区

意义

纪念新春

设立地点

中华文化圈

设立机构

中华文化圈

节日简介

塔吉克人居住在高原地带,除了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重大的节日有块尔邦节、肉孜节。但是除了穆斯林的节日外,塔吉克还有自己的节日,灯节、春节、播种节等,这些节日都具有帕米尔高原特色,饶有风趣。

塔吉克灯节,塔吉克人称为“巴罗提阿依”,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为节日特制的灯烛,故称之为灯节。每年都在斋月前一个月,要举行两天。

节日风俗

节日前,塔吉克族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制做多小灯烛,数量和自己家的人口相符合,最后还要做一只非常特大的火把。做灯和火把的原料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塔吉克人叫做“卡乌日”草,用这种草的草杆做灯芯子,等芯外裹上蘸过酥油或羊油的棉花,扎成想要得形状就可以了。

灯节

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家人们陆续要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沙盘中放着家庭每个人的酥油灯。当全家人到齐坐定后,由家中的长者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表示兴旺和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待油灯燃旺后,每个家庭成员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然后做“都瓦”,祈祷安拉保佑一年平安,祈祷仪式就此结束。

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饭后,各家将把最大的灯烛点燃,绑在木杆上插上房顶,名叫“天灯”,塔吉克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招来吉祥,让事事如意。这时全家人要肃立房前,仰望熊熊燃烧的火把,默默地祈祷。与此同时,在房前点起驱鬼的火堆,孩子们围绕着燃烧的篝火欢乐地跳跃。这一夜从山村到牧场,在火把的照耀下,各村各户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彻夜不眠,年轻人尽情欢乐、小孩子尽情戏耍,通宵达旦。

节日的第二天,一家人都到祖先坟上扫墓。到了墓地,先给每座坟墓点燃三、五支酥油灯,把招魂灯插在盘子里,摆上油馕、熟羊肉等准备好的祭品,并用一个盘子盛上麸皮、面粉、酥油等搅拌而成的“依德”。一家老少跪在坟前向亡灵祈告,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平安。仪式结束后,他们各家互相交换在墓地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围坐在一起进食,并互相祝贺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