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城镇(Facheng Town)是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发城镇位于海阳市西北部,东邻郭城镇,南接朱吴镇,西连小纪镇,北靠徐家店镇,西与莱阳市交界。镇政府驻地发城村地处昌水河畔,东经120°59′、北纬36°05′,南距市区30千米。发城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根据2019年末的数据,发城镇户籍人口为38191人。 发城镇的地势大部分比较平坦,东北和东南部分较高。主要山脉有晶山、磨顶、帽庄山、寨顶和榆山,其中晶山海拔381米。主要河流有昌水河和红岩河。发城镇通过309国道、海莱公路和烟凤公路与外界相连。 发城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粮食种植业总产值为10198万元,林果业总产值为3469万元,畜牧生产总产值为4863万元,渔业总产值为14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01.44万元。发城镇还有22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个,综合商店或超市达到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有23个。 总体而言,发城镇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的一个重要乡镇,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为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发城镇的:镇情概况、历史沿革、城乡分类、产业资源、人口数据、中小学校、组织建设、所获荣誉等介绍

面积

143.23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西北部

行政类别

人口

37180人(2017年)

方言

胶辽官话

邮政区码

265100

电话区号

0535

下辖地区

辖63个行政村

车牌代码

鲁F、鲁Y

机场

莱山国际机场

火车站

烟台站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色产品

红富士、苹果、粮油、小麦、蔬菜、银杏、玉米、花生、大豆、板栗、樱桃

政府驻地

发城村

镇情概况

海阳市发城镇位于海阳市西北部,距城区距离30公里,幅员143.8平方公里,耕地9.4万亩,人口4.2万人,辖63个行政村,下设党支部73个,党员2773名。有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生1531人。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城镇北距烟台飞机场80公里。境内有纵贯海阳南北的重要交通动脉S306以及东西走向的国家干线公路G309,省道306线贯穿全境,2017年2月份开始对省道306海莱线海阳南柳至紫石夼段进行拓宽改建,预计于2018年完工。发城一方面迎来省道306改建通车后骤然提升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是“S16荣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莱高速将由东向西贯穿发城,涉及到发城镇10个村庄。

生态文化特色鲜明。全镇有果林面积7万亩,年果品总产9万吨,主要品种以红富士苹果、红提葡萄、海阳甜柿为主。2017年上半年,发城镇以“皇家牌”红富士、“忠厚”红提、“贵秋”甜柿等优质果业品牌成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为契机,成立发城镇果业种植协会,全面负责全镇果业种植产业管理、监督和指导,具体指导各村成立果业合作社。目前部分会员企业正与国外洽谈果品出口事宜。未来发城镇的苹果、葡萄将畅通无阻的销售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水文景观优美,特别是近年来,发城镇将河道综合治理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其中富水河河道清淤、主河槽护砌、堤防填筑等工程已完工,下一步将对富水河两岸进行绿化打造,各村庄的小河道治理也在有序推进中,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生态休闲旅游的基本要求,并显示出较大的开发价值。

历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年)牟航从四川省雅安市迁此建村,西汉之长广,东魏之观阳县治均设于此,同经裁置,唐贞观元年不再设县,故名废城,清初,秀才王枫胜取发达昌盛之义,改名发城。

西汉时为长广县治。东汉建安年间(196-219年)于长广县城设长广郡治。东魏兴和年间(539-542年)为观阳县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废观阳不复设,故名废城,后演变为发城。1958年9月设立发城公社。1984年4月分属发城镇、北埠后乡。1995年10月,将原战场泊乡的北姜格庄、周家沟、现子口、倪格庄、湖西等5个自然村划归发城镇;将泉水头乡的梁家庄、榆山夼、西土堆头等3个自然村划归北埠后乡。1996年,发城镇面积98.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发城、上上都、下上都、西菜园、东菜园、东坊坞、西坊坞、西夏屋庄、中夏屋庄、东夏屋庄、忠厚、顶家涝泊、姜家涝泊、东北涝泊、龙庄沟、姜家山后、王家山后、程沟、芦头泉、前埠前、后埠前、河南村、大山东夼、上山东夼、长宇、多英、北姜格庄、倪格庄、湖西、现子口、栾家、矿山、洪沟、南柳村、上屋庄、亭子口、古家兰、黄龙夼38个行政村;北埠后乡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北埠后、吉林、后儒林庄、中儒林庄、前儒林庄、西宋格庄、东宋格庄、北槐树底、苍山、铁口、前寨后、东车格庄、珠旺、南埠后、榆山后、北卧龙、吉格庄、西车格庄、北楼底、八夼、黄连夼、皇王寨等25个行政村。2000年12月,撤销北埠后乡,并入发城镇。2002年,发城镇面积142.9平方千米,4.88万人,辖63个村。

城乡分类

370687106:~201 121发城村 ~202 220程沟村 ~203 220王家山后村 ~204 220上上都村 ~205 220龙庄沟村 ~206 220上山东夼村 ~207 220姜家涝泊村 ~208 220下上都村 ~209 220姜家山后村 ~210 220后埠前村 ~211 220大山东夼村 ~212 220黄龙夼村 ~213 220西坊坞村 ~214 220东坊坞村 ~215 122西菜园村 ~216 122西夏屋庄村 ~217 122中夏屋庄村 ~218 122东夏屋庄村 ~219 220东菜园村 ~220 220忠厚村 ~221 220项家涝泊村 ~222 220东北涝泊村 ~223 220古家兰村 ~224 220芦头泉村 ~225 220河南村 ~226 220前埠前村 ~227 220长宇村 ~228 220多英村 ~229 220亭子口村 ~230 220上屋庄村 ~231 220矿山村 ~232 220南柳村 ~233 220洪沟村 ~234 220栾家村 ~235 220北姜格庄村 ~236 220现子口村 ~237 220倪格庄村 ~238 220湖西村 ~239 220北埠后村 ~240 220吉林村 ~241 220后儒林庄村 ~242 220中儒林庄村 ~243 220苍山村 ~244 220前儒林庄村 ~245 220西宋格庄村 ~246 220东宋格庄村 ~247 220北槐树底村 ~248 220铁口村 ~249 220前寨后村 ~250 220东车格庄村 ~251 220珠旺村 ~252 220南埠后村 ~253 220榆山后村 ~254 220北卧龙村 ~255 220吉格庄村 ~256 220西车格庄村 ~257 220北楼底村 ~258 220八夼村 ~259 220黄连夼村 ~260 220皇王寨村 ~261 220梁家庄村 ~262 220榆山夼村 ~263 220西土堆头村

产业资源

境内有原清代督捕右侍郎李赞元墓群,有620年之久的古藤攀杨,400余年的古银杏树以及许世友将军在胶东时期著名战 役榆山大会战的遗址。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全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肥沃。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苹果、板栗、大樱桃等农副 产品,是海阳市首批小麦千斤镇,烟台市首批吨粮乡镇。

发城镇

果业是这个镇的主导产业,全镇有果园面积2.6万亩,果品总产2.4万吨,主要品种以红富士、红将军、嘎啦等苹果为主,早在1990年被全国红富士专家推广小组誉为“全国红富士第一村”的王家山后村位于该镇北部。生产的“皇家”牌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果品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四届在中国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第一名、金奖、名牌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品尝“皇家”牌苹果后,欣然命笔挥毫题词“科技兴农又创辉煌,富士苹果为国争光”。全镇每年有1.2吨果品远销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境内现有果品冷风库九处,储存能力1.2万吨,有海阳市最大的交易市场发城皇家果品交易市场,有被专家誉为胶东面积最大1500亩红将军苹果基地。

矿产丰富,工业发达。现已探明有大理石、石灰石,主要工业产品有275#、32.5#火山硅水泥、石灰、彩色石子、建筑五金、制线、印染、纸箱等产品。和光(烟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日本和光株式会社在该镇投资650万美元兴办的独资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主要产品以建筑五金、线路五金、热浸镀平垫圈等十几个品种,全部销往日本和欧美国际市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09国道、海莱公路、烟凤公路、徐东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北距烟台飞机场80公里,烟青一级路、蓝烟铁路、海阳火车站10公里,南离青岛国际机场210公里,青威一级路、地方港凤城港30公里。程控电话、互联网、移动通讯全覆盖。

人口数据

常住人口37180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8279

14390

13889

家庭户户数

1023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731

家庭户男

13985

家庭户女

13746

0-14岁(总)

4789

0-14岁男

2433

0-14岁女

2356

15-64岁(总)

20617

15-64岁男

10583

15-64岁女

10034

65岁及以上(总)

2873

65岁及以上男

1374

65岁及以上女

14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430

中小学校

海阳市发城镇中儒林庄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南柳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忠厚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榆山夼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湖西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王家山后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初级中学

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铁口学区小学

海阳市发城镇长宇学区小学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7年,上上都村建立域内第一个党支部,姜延绪任党支部书记。1941年4月,建立中共海阳县五区(发城)委员会,驻地苍山村,吴禄仁、姜兆仁先后任区委书记。1942年2月撤销。1945年1月,建立中共牙前县发城区委员会,李泽民、矫宁治、王超、于振海先后任区委书记。1950年4月,中共牙前县发城区委员会改为中共海阳县十七区委员会,1955年5月撤销。1958年9月,成立中共发城人民公社委员会。辖党支部72个,有党员1893名。1965年8月,中共发城公社委员会改为中共发城区委员会。1969年10月,成立发城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3月撤销。1976年10月,恢复中共发城公社委员会。1984年4月,撤销中共发城公社委员会,设中共发城镇党委,全镇时有党支部45个,党员1238名。2000年,全镇有党支部83个,党员2990名。建国以来,曾任党委书记的有于振海、王富、辛吉亭、纪寿福、姜振芬、王元国、蔡永福、张志顺、王成官、王德芳、由智才、荣香亭、于贺年、纪悦毅、张庆淳、杨振波、刘学三、于瑞林、李富强。 1942年2月,建立中共海阳县七区(昌水)委员会,驻地苍山村。先后任党委书记的有姜兆仁、王鉴溪、栾新民。1945年1月,设中共昌水区委,驻地苍山村,栾新民、唐文章、王庆元、张振满、王富先后任党委书记。1950年4月,昌水区委改为中共海阳第五区委。驻地南埠后村,王庆元、张振满、王富先后任党委书记。1955年9月,第五区委复称中共昌水区委,王富、孙凤仪(代)先后任党委书记。1956年10月撤销昌水区委,设中共发城乡委、埠后乡委和亭子口乡委,辛吉亭、纪寿福、孙凤仪(代)、王元国、冷寿庆、王福春曾任党委书记,1958年9月撤销。1984年4月设中共北埠后乡委,杨寿坤、范振宁、孙林平、宋冠利先后任党委书记,2000年底撤销,并入中共发城镇党委。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1月,设发城区公所,隶属牙前县。王诺、萧树华、李洪义、徐京山、李恒彬、黄芝寿先后任区长。1950年4月,改为海阳县十七区公所。1955年5月撤销。1958年9月,成立发城人民公社管委会。1965年8月,改为发城区公所。1968年3月,成立发城公社革委会。1980年12月撤销,复设发城公社管委会。1984年4月,建立发城镇人民政府。建国后,曾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黄芝寿、郝占法、姜万庚、周吉学、李丛先、栾晋格、孙乐平、王克俊、姜忠淦、于仙国、张志顺、王成官、王德芳、由智才、荣香亭、徐世洲、于贺年、史安彬、纪悦毅、戴振杰、纪仁寿、杨振波、孙京健、王浩、高正基、张国义、姜作慈。 1941年4月,设立海阳县第五区(昌水)公所。先后任区长的有姜吉奎、于维国。1942年2月,改称第七区公所,先后任区长的有于维国、林鸣。1945年1月,设昌水区公所,林鸣、姜德仁、纪寿福、栾乐安先后任区长。1950年4月,昌水区公所改为第五区公所,徐希明、王芳美、唐孟桂先后任区长。1955年9月,第五区公所复称昌水区公所。1956年2月,改称昌水区人民委员会,姜万庚任区长。1956年10月,撤销昌水区人民委员会,设发城乡、埠后乡和亭子口乡人委,周吉学、姜万庚、姜炳义、侯云禄、丛玉太曾任乡长。1958年9月,三个乡人委撤销。1984年4月,设北埠后乡政府,胡法、王喜润、周振岭、包信勇、于成忠、尚仁玲先后任乡长。2000年12月撤销,并入发城镇政府。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入选山东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