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艺术的:基本解释、引证解释、范围和分类、语源等介绍

出处

《后汉书·伏湛传》

拼音

yì shù

含义

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

别称

蓺术

范围

戏剧、电影、曲艺、建筑

基本解释

(1) [art]

(2)文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雕刻艺术。

(3) 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领导艺术。

(4) [conforming to good test;artistic]∶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这个房间布置得挺艺术。

引证解释

1 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

《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 无忌 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李贤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后汉为方术,魏 为方伎,晋艺术焉。”清袁枚《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庾肩吾少事 陶先生,颇多艺术,尝盛夏会客向空大嘘,气尽成雪。”生活也包含的艺术的一种。

2 特指经术。

清方苞《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 周 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

3 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和语言等。

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当今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李二和《流浪的梦》:“艺术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浓缩与提炼,是最终表达与揭示生命真谛的灵魂奇遇。”

4 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徐怀中《西线轶事》八:“严莉把管理弟妹们的艺术运用到总机班长的职务上来了。”

5 谓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彩。

丁玲《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 浮生 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

范围和分类

艺术传统上包括以下种类: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等)、视觉艺术(绘画,素描,雕塑等)、图文设计、造型艺术(如雕塑,造型),装饰艺术(如马赛克等),表演艺术(戏剧,舞蹈,音乐)。

语源

英文art(艺)一词源自于古希腊拉丁语ars,大义为“技巧”,虽保有原意,却也衍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创造性学问。

art艺(多义词):艺指代创造性表现的作品,也指一门技巧,后天习得的技术

中文的艺术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的文苑列传上,刘珍篇有提到“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不过当时的艺术是指六艺和术数方技等技能的总称,和现代艺术的含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