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是刘军于2006年撰写的图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从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姆渡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文化前景。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河姆渡文化的:简介、内容简介、目录: 前言等介绍

作者

刘军

语言

简体中文

页数

192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出版时间

2006年7月1日

出版机构

文物出版社

定价

¥28.00元

ISBN

7-5010-1920-7

丛书名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简介

金桥价:¥26.60元

节省:¥1.40元

丛书名: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作者:刘军

ISBN: 7-5010-1920-7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内容简介

随着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变。但是,尽管耜耕农业和家畜业为河姆渡先民增加了产品,仍然还要靠渔猎和采集作为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出土动物遗骸数量巨大,其中仅能鉴别属、种者达六十一个门类,还有许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其数量肯定居国内外已发掘的同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之首。这表明河姆渡先民渔猎活动是非常频繁的。

河姆渡遗址北面有广阔的水域,沼泽湖泊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动物资源。南面有深山密林、灌木丛林和茵茵绿草,也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陆生动物资源。总之,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资源。

《尸子·广泽》记载:“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庖栖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渔猎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关遗物推测,河姆渡先民利用弹弓发射陶弹丸击落飞鸟,也有的用弓发射骨镞击落飞鸟。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有一种C型Ⅱ式骨镞。圆柱形长锋,锋尖多圆钝。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告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种习惯,为了猎取有美丽羽毛的鸟,怕伤它的身子,就用类似河姆渡这种箭镞。强弓可以发射箭镞击倒野兽。河姆渡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箭镞一

千七百件之多,这与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弓箭狩猎有密切关系。像鹿一类的动物抵抗力弱且数量多,喜成群结队外出觅食游闲,容易成为河姆渡先民的首选目标。这可以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的鹿类标本中可得到证实。而且鹿类的下颌骨大都十分残缺破损,意味着确实曾被食用。从出土的动物标本来分析,犀、象、虎、熊一类大型动物骨骼标本数量很少,说明这些动物的确凶悍无比,不易捕杀。

……

目录: 前言

一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

(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二)河姆渡文化的确立

(三)江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二河姆渡文化的初步研究

(一)河姆渡遗址的保存条件

(二)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内涵

1.丰富的遗迹

2.独具特色的文化遗物

(三)河姆渡遗址大量的动植物遗存

1.动物群

2.植物群

三河姆渡先民的生存环境

四河姆渡先民的经济生活

(一)河姆渡先民发达的耜耕农业

1.栽培稻谷的大量发现

2.农业生产工具

(二)河姆渡先民的家畜饲养业

(三)河姆渡先民的渔猎与采集活动

(四)河姆渡先民的生活习俗

1.生活用具

2.生活情况

(五)河姆渡遗址的建筑

1.建筑遗迹

2.木构建筑技术

3.干栏式建筑的复原推测

(六)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

1.雕刻

2.陶塑

3.彩陶

五河姆渡先民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

(一)中国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二)中国最早的织机

(三)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四)中国最早的漆器

(五)中国最早的木构水井

六河姆渡文化研究的发展

(一)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1.考古调查

2.考古发掘

3.分期与年代 4.与周邻原始文化的关系

5.河姆渡后续文化

(二)河姆渡文化的多学科研究

1.考古学文化研究

2.环境考古研究

3.稻作农业研究

4.原始艺术研究

5.原始织机研究

6.干栏式建筑研究

7.其他方面研究

七河姆渡文化前瞻

(一)开展聚落形态研究

(二)加强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多学科研究

(三)关注“环太平洋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