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十字架》是一幅基督下十字架题材的画作,由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安杰利科修士绘于1432年至1434年之间。这幅画现在保存在国立圣马可美术馆。乔治·瓦萨里曾说过,这幅画是“圣徒或天使画的”。安吉里科在这幅祭坛画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当时洛伦佐摩纳哥已经开始为佛罗伦萨天主圣三圣殿的斯特罗齐小堂绘画。画中描绘了基督被几个人抬着,玛利亚玛达肋纳握着他的脚,作为人类悔改的象征。右边有一个戴着红帽子的人物,展示钉子和荆棘冠冕,象征爱和牺牲。圣母玛利亚身穿深色衣裙,表现为传统的手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下十字架的:作品介绍、作品欣赏、作者简介等介绍

创作年代

1435年

作者

罗吉尔·凡·德·威登

现收藏地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规格

220×244厘米

作品介绍

罗吉尔·凡·德·威登的《下十字架》

约作于1435年,也是画在木板上的一种折叠式祭坛画,这幅代表作现藏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内,约为220×244厘米。

威登在这里摒弃了许多公式化构图(在《根特祭坛画》上这种公式化比较明显,还在一定程度上受泛神论观念的束缚),集中塑造耶稣被扶下十字架时所有人物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无风光景物,更无金色背景,突出的是成对角线地斜拉下来的基督尸体,与在他下面昏迷过去的马利亚,母子两人相同的曲线构成了轴心,展开了一幕因悲剧所引起的抚慰性情节。

作品欣赏

左侧穿鲜红披风的约翰,和革罗罢妻一起扶着圣母,他们的动作恰好与右侧的信徒撒罗米(穿皮袍并抱住耶稣双脚的人),及因痛苦而扭曲着双臂的抹大拉,构成对称。

在后面搀扶耶稣尸体的是一个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城议员。他身材高拔,情绪激越,白胡须的脸上现出悲痛,与耶稣垂死的脸构成了对比,而他一双穿红色长袜的腿一曲一伸地展现在耶稣那苍白的躯体下面,这种对比性处理,使画面十分动人。

整个场面是按祭坛平面的凸字形而安排人物的。所有人物的性格刻画是极其认真,作为尼德兰沿袭百年之久的传统祭坛画,它不愧是一幅最富肖像性的绘画杰作。按经书上说。耶稣被钉死后,朋友和信徒们纷纷来到各各他山来追悼。到了晚上,亚利马太城议员约瑟,受众人所托,去求见彼拉多,要求允许埋葬耶稣的尸体。获准后,把耶稣放下十字架,出现了上述规定的人物场面,这一题材在欧洲又称比哀他(Pieta,虔诚之意)。威登的肖像艺术素负盛名,从这一幅祭坛画上我们也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罗吉尔·凡·德·威登(Pogier Vander Wenyden,1400-1464年) ,活跃在15世纪30年代的尼德兰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