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恒嘉1944年4月16日生于彰化溪洲的散赤农家。父亲陈荣章,母亲陈詹惜云,兄弟姐妹八人,排行第五。1961年园林农校毕业。抗议当年大专联考开始分甲乙丙三组、剥夺农校毕业生投考文学院的新规定,罢考当年的大专联考。

人生历程
1962年
处女作〈橘子、鸡、毛线衣〉发表于员农后辈陈顺平、陈全寿等人合办的同人文艺刊物《东风》。
1963年
就读台中师专三年制小学师资科,结识陌上桑、洪醒夫、莫渝等文友。
1964年

散文《子夜的呢喃》发表于许达然发行的《文林》散文季刊。师专毕业,分发北投清江小学任小学教师。
1965年
入伍,在澎湖服十五期预官役,以“车亚夫”为笔名,在《中华日报》副刊发表等十数篇散文。
处女作〈橘子、鸡、毛线衣〉入选钟肇政主编,文坛社出版的《本省籍作家作品选集9》。
1966年
退伍,回清江小学,续任小学老师。开始以“乔幸嘉”笔名写短篇小说。
1968年
与同事陈月云女士结婚。
在桑品载先生主编的(《中国时报》前身)「人间副刊」大量发表短篇小说。
《横财》、《老师,人家也要升旗》入选该报年度小说选集《人间选集》。
1970年
在《台湾文艺》发表《日薄腌嵫》(后改名《一个球员之死》),获评为第二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奖。
与陌上桑、洪醒夫等复刊《这一代》杂志,六期后停刊。
1971年
插大入淡江大学中文系。

1972年
长女陈午安出世。
在《台湾文艺》以笔名“方死生”发表《影子》,获评为第五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奖。
1974年
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
1975年
出版短篇小说集《哗笑的海》,高雄:三信出版社。
1976年
长男陈长安出世。
在王理璜女士主编之《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中篇小说《古董田》等作品。
短篇小说《仙草冰》入选《中副选集》。
在《台湾文艺》发表,获评为第九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奖。
在《联合报》发表《落翅仔》,并入选《联副三十年小说选》。
赴日,进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修“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及“中国文字改革”。指导教授:竹内实。
1978年
返台,任洪健全文教基金会执行秘书并任《书评书目》副社长及总 编辑。
1980年
重大车祸,在台北仁爱医院被王德源医师拼力救回。长女午安因先天性心脏病于手术中往生。
1981年
发表书评《心惊动魄读“手记”》、《含泪的微笑》等《书评书目》。
1982年
好友洪醒夫车祸过世。在《中国时报》发表凭吊,后该文入选林锡嘉编选、九歌版的《七十一年散文选》。
1983年
担任《联合报》综艺版编辑。
转任台北市士林高商国文教师。
在吴锦发先生主编的《台湾时报》发表《一场肮脏的战争》,并入选李乔编选、尔雅版的《七十二年小说选》。
1985年
进《中国时报》任时报出版公司编辑主任。中篇小说《失踪》在儿童杂志第十九~二十六期连载。
1986年
翻译《死亡试车:产业间谍的勾心斗角》(?山季之原著),时报公司出版。
1987年
考入东吴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研究“日据时代的台湾闽南语教育”,指导教授:郑良伟。
翻译陈明台主编、圆神版之“日本文学名作系列6”随笔集《十一月的忧郁》(夏目漱石原著)出版。
翻译《背德的手术刀》(黑岩重吾原著)出版,台北:志文。
1990年
以台湾闽南语文在《自立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
1991年
华视“日日春”综艺节目台湾闽南语顾问、“日日春学堂”台湾闽南语教学单元编剧
1992年
发表《日据时代台湾闽南语著作目录》,《台湾闽南语文摘》,革新1(1992.1.15):36-39。
加入“番薯诗社”。
发表论文《母语、土语、国语、标准语及普通语》,《若够故乡的春天》,蕃薯诗刊,2。台北:台笠出版社,1992.4.1。
1993年
完成硕士论文《日据时期的台湾闽南语教育》,自东吴日研所毕业。指导教授郑良伟。
在台中师院语教系及淡江大学中文兼课,
台中师院开设“大一日文”课程
淡江大学开设“台湾闽南语概论”及“台湾文学”课程。
(淡江大学台湾闽南语概论课成为台湾第一所开设“台湾闽南语概论”为中文系选修课程学校恒嘉老师也为台湾第一位在中文系教授台湾闽南语文之学者)
入选钟肇政等编、前卫版之《台湾作家全集》短篇小说卷、战后第二代,出版《陈恒嘉集》短篇小说选。
1995年
5月,发表论文《以“国语学校”为场域,看日据时期的语言政策》,收入《台湾近百年史论文集》,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11月,发表论文《一次正式而完整的台湾语文教育经验/日据时代的台湾闽南语教育与台湾文学的关系》,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学院台湾文学系筹备处。
致力流浪动物公益活动
1996年
发表论文《对日据时代的语文运动看台湾作家的语文困境》,收入施正锋主编,《语言政治与政策》。台北:前卫。
《影子:陈恒嘉短篇小说集》出版,彰化市: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担任“GTV”有线电视“开心夫妻档”“台湾闽南语准准仔讲”单元编剧
1997年
论文《寒夜星光冷──五○至六○年代省籍小说家的出现》,发表于台湾现代小说史研讨会,1997.12.25。
担任“GTV”有线电视“新台湾乐园”“台湾情调”共同主持
1998年
5月,发表论文《台湾文学中的语文问题》,台湾语言及其教学国际研讨会,台湾语言学会主办。
10月,台湾闽南语散文《妈妈,请你保重》收入林央敏主编的《台湾闽南语散文一纪年》(台北:前卫)。
2000年
担任台北“绿色和平台湾文化广播电台”“绿色文坛”节目主持至2006年。
2001年
担任台北艺术大学共同学科兼任讲师至今,开设“台湾文学”、 “台湾闽南语概论”、“台湾闽南语文学”等课程。
编写《小学闽南语》读本,台北县:康轩文教。
论文〈从拱乐社剧本的语言看语言的演变〉,发表于? 宜兰佛光大学两岸歌仔戏发展学术研讨会,2001.9.1。
2002年

担任淡水社区大学“台湾语言概论”课程讲师。
翻译《台湾语常用语汇》(王育德原著)出版,台北前卫。
2004年
5月,台湾闽南语散文《妈妈,请你保重》收入方耀干主编的《台湾闽南语文学读本》II。
9月入成功大学台文系博士班,与方耀干同班。
2005年
担任第2届海翁台湾闽南语文学奖评审委员。
论文《文学的台湾闽南语教学—北艺大“台湾闽南语文学”课程教学实例》,发表于“艺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典范发展与实例探究”,2005.5。
担任前卫出版社总编辑。
11月,发表论文《望乡的牧神~台湾闽南语流行歌谣的形式美学》,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语文学习者的研究与分析,南台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办
12月,发表论文〈狂欢吧!诸神!许丙丁《小封神》的狂欢诗学〉,收入吴达芸、方耀干主编的《2005台湾闽南语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论文“文学的台湾闽南语教学──北艺大‘台湾闽南语文学’课程教学实例》,发表于《关渡通识学刊》,第1期(2005.12)。
担任第10届世界台湾闽南语文化营讲师(2005年8月12日~ 14日)。
2006年
担任第3届海翁台湾闽南语文学奖评审委员。
担任第11届世界台湾闽南语文化营讲师(2006年7月7日~ 9日)
担任台湾地区阿狗窝流浪动物教育协会秘书长
2007年
台湾闽南语散文《妈妈,请你保重》入选2007年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出版台湾闽南语语朗读文辑。
论文《台湾闽南语流行歌谣的美艺美学》,发表于“古典、现代与庶民重层景观:2007台湾文学学术研讨会”,台南女子科技大学主办,2007.4.14。
担任第4届海翁台湾闽南语文学奖评审委员。
8月入中山医学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担任专任讲师,当时系主任为廖瑞铭。
论文<充满“广场性格”的台湾“歌仔册”──用《乞食开艺旦》做例〉,发表于2007台湾闽南语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山医学大学主办,2007.10.6。
加入《台文战线》,成为社员。
加入中广宝岛广播网“早安台湾”、“宝岛曼波”节目共同主持。
2008年
担任台湾文学奖评审委员。
恒嘉老师饲养流浪犬之一阿德离世恒嘉老师特地北上关切探视另一爱犬乖乖由阿狗窝流浪动物教育协会悉心照料中
2009年
辞世前恒嘉老师依然亲力亲为关心推广流浪犬工作计划
2月25日中午12点7分,因流感引发肺炎等并发症病逝淡水马偕医院。
3月,台湾成功大学追认台湾文学博士学位
追思陈恒嘉
在台湾闽南语文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作家陈恒嘉,因「肺炎引发败血性休克并多重器官衰竭」,上月25日病逝于淡水马偕医院,享年67岁。陈恒嘉的骤逝,让学生感到不舍,即将在3月29日筹办追思会,希望陈恒嘉一路好走。

陈恒嘉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学生散布在真理、淡江、中山和台北艺术大学等校。因他平日个性随和,上课风趣,与学生感情深厚,常常一起唱歌、小酌。真理台文系的毕业生,集体发动治丧工作小组,合力协助家属处理陈恒嘉的身后事。
此外,真理学生还特地架设部落格来追念他,也让告别式、追思会等筹备活动,有对外的联络窗口。部落格中公开帐号和密码,希望陈恒嘉的学生或朋友,可以自由发表对他的怀念文章。
曾参加真理台文社的庄姓学生,在「追忆」一文中,回忆起陈恒嘉当年「要求进台文社的第一个考试,就是邀她干下一整杯高梁」。她形容,陈老师像个朋友,不像个老师,他的潇洒身影也让她至今难忘。
在「台湾闽南语文学」课程中,陈恒嘉教学生唱台湾闽南语歌。中山台文系李姓毕业生说:「看你听大家唱歌听了真入迷,嘴笑目笑,我知影你一定真爱听阮这班的学生唱歌。」
追思会将在台湾文学馆举行,因陈恒嘉热爱台湾歌谣,现场会准备歌唱设备。如欲以「歌唱、吟诗、读文章」等方式追念他,可和筹办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