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鄂伦春马的:产地分布、简介、国家标准、鄂伦春马的现状、所获荣誉等介绍

分布区域

加格达奇地区、莫力达瓦达斡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讷河县、嫩江县等地

食性

植食性

原产地

亚洲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奇蹄目

马科

马属

体长

雄性129.3~136.8厘米、雌性133.1~142.5厘米

高度

雄性128.19~131.01厘米,雌性124.6~135厘米

品种

索伦马 蒙古马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产地分布

鄂伦春马原产于大小兴安岭山区,主要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塔河、呼玛、爱辉县和逊克县鄂伦春族分布的地区。分布于产区附近的加格达奇地区、莫力达瓦达斡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讷河县、嫩江县等地。现有鄂伦春马仅数千匹。

鄂伦春马

产区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15~20℃,冬夏气温相差悬殊,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0℃。年平均气温0.2-3℃。冬季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大地冻结期长达3个月,冻土层深达2.5-3.5m,山区有终年冻土层;春季多晴天,风多雨少;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秋季多阵雨,易形成霜冻。无霜期80~138d,年降水量480—500mm。产区山峦起伏,地形地势复杂,河流较多,土质肥沃,深山多乔木林,素有林海之称,岗地多灌木丛和杂草,河谷地带多沼泽植物,以沙草和苔草为主。

简介

原产地:大小兴安岭山区

繁殖方式:胎生。鄂伦春马繁殖性能好,在小群自由交配的情况下,有些母马一年产一驹。生长缓慢,6~7岁时才能结束生长发育期。一般在3~4岁是开始使役,先用于驮载,至6~7岁时用于骑乘。最有效的经济利用期为7~15岁。

习 性:鄂伦春马性情温顺,步伐稳健,行动敏捷,在山地乘驮能力较好,持久力强。鄂伦春马由于长期生活在严寒的山区,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很强。冬季-40~-50℃,可以在露天过夜。登山能力很强,能迅速攀登陡坡,穿林越沟,横跨倒木,均很灵敏。特别是冬季在深雪陡坡下山时,背负骑手,采取犬坐姿势,可一滑而下。夏季遇沼泽地,可跳踏塔头(在沼泽地生长的草墩子)而过,并能走独木桥。常能忍饥耐渴,有的狩猎一天,无饲料时,夜间拴在树下,次日可照常狩猎。冬季在深雪山放养,能趴雪采草,吃雪解渴。其合群性好,公马护群、母马护驹能力很强,能与野兽搏斗。

体形特征:鄂伦春马属乘驮兼用型。体质粗糙。体格不大,头长中等,呈直头,眼较大,鼻翼开张。颈长中等,颈础较低,呈水平颈。鬐甲不明显。胸廓深宽,假肋较长,背腰平直,腰部坚实。四肢较短,多呈曲飞,蹄质坚硬。毛色以青毛最多,骝毛次之,其他毛色较少。鄂伦春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29.6±1.41厘米,133.0±3.8厘米,159.8±10.9厘米,18.2±1.4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29.8±5.2厘米,137.8±4.7厘米,159.3±7.3厘米,17.7±0.7厘米。

食 性:草食性

国家标准

标准号Standard No. :GB/T 24878-2010

中文标准名称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鄂伦春马

英文标准名称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Erlunchun horse

发布日期Issuance Date :2010-06-30

实施日期Execute Date: 2011-01-01

首次发布日期First Issuance Date :2010-06-30

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现行

计划编号Plan No. :20079754-T-326

采用国际标准Adop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无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65.020.30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B43

标准类别Standard Sort:产品

主管部门Governor:农业部

归口单位Technical Committees :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Drafting Committee :中国农业大学马研究中心、鄂伦春自治旗农牧业局、中国马业协会

鄂伦春马的现状

黑河市位于祖国北方边陲,属于边境地区开放城市。鄂伦春人世代沿袭着祖先遗留下来的狩猎习俗,马自然也成为鄂伦春人必不可少的狩猎工具。据调查,全市现存栏鄂伦春纯种马不足400 匹,基础母马不足200 匹,鄂伦春马的总体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马的种群质量也逐年降低,如何把这一优良品种马加以保护,是鄂伦春民族人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责任。鄂伦春马属于我国小型马类,因具有其他品种 马所不具备的灵活敏捷、耐寒、抗逆性强,冬季可在零下40 ℃~50 ℃露天过夜产驹,母性强;善穿越深山密林,能陡坡驮运,横过倒木,跋涉沼泽,走塔头而不陷;蹄质坚硬,具有常年不挂掌、行走灵活、持久力强和不择食、耐饥渴的特点。鄂伦春马是小型高山狩猎护林的优良品种。

鄂伦春马

饲养管理方式

解放前,冬季、春季因出围远,时间长,好草少,猎物较多,又不能晒肉干,此时多用野兽生肉喂马。平时不出猎,将多数马散放野外,无专人看管,每过3 至5 天,主人到山下看看,给马喂些盐,因为马多吃盐、能多喝水,不易患病。民国年间,开始习农的鄂伦春人,对常使役的马,或用木杆、或用柳条围起来,棚顶用草为盖,搭成简易马圈,以防雨雪。出猎时,常用的猎马不散放,多集中喂养,不用的驮运马可散放在草甸子上。鄂伦春人冬天骑的都是好骟马,这种马夏天不骑,在草甸子野放一夏天。秋天将马吊起来,每天喂少量精料和优质饲草,给点水,待马大便有油时,才算吊好了。据说吊起来是让它肚子小,跑的快,有长劲,跑起来不喘。解放后,多数鄂伦春人仍保留先人饲养马的方法,也有部分人家搭建简易马棚,但能进马棚的马只限主人喜爱或常用马,其他马匹仍野放山中。定居以后,马用上了土木结构的畜舍,除常年使役马采取圈养外,其他马仍是散放山里,保留着原始的饲养方式。

保护措施

211  鄂伦春马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应当引起国家、当地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建设鄂伦春马自然保护区,对现有的鄂伦春纯种马进行保护。

212  建设鄂伦春马繁殖场,组建合心群,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选种、选育,加快鄂伦春马的繁殖和发展。

213  加大对鄂伦春马的宣传力度,使这一优良良种马早日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成为畜牧业生产中的又一优势产业。

所获荣誉

2020年5月,鄂伦春马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