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指由于脑部感染、变性、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又称脑器质性精神病。各种原因导致的闭合性与开放性颅脑损伤都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个体的素质特征及外伤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作用。发病机制不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等。治疗上以病因治疗及精神科专科治疗为主。本病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参考文献等介绍

别名

脑器质性精神病

是否传染病

症状表现

脑外伤性急性期为意识障碍、遗忘症;肿瘤导致为意识、记忆、智力、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等

就诊科室

精神病科

显状部位

脑部

原因

闭合性和开放性颅脑损伤,如感染、变性、血管病、外伤、肿瘤等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病因

  • 各种原因导致的闭合性与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个体的素质特征及外伤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作用。

  • 闭合性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尤为常见,开放性颅脑损伤则与远期或慢性精神障碍的关系密切。

  • 颅脑外伤越重,发生精神障碍的机会越大,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 意识障碍与间脑和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损害密切相关,额叶和颞叶损害易致人格改变和精神病样症状。

症状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 急性期精神障碍

    • 意识障碍。

    • 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

  • 后期精神障碍

    • 脑外伤后综合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

    • 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 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 脑外伤性痴呆:部分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 外伤性癫痫。

    • 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重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 意识障碍。

  • 记忆障碍:早期为近记忆减退或近事遗忘,后可出现定向障碍。

  • 智力障碍:表现为全面痴呆,联想缓慢,思维贫乏,定向障碍,记忆困难,计算、理解和判断不良。

  • 情感障碍:情绪不稳,易激惹。随病情发展出现焦虑,抑郁或欣快。后期则以情感淡漠为主,缺乏主动性,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对亲人冷漠。

  • 人格改变:与以往性格判若两人,表现为主动性丧失,羞耻感消失,低级意向增加,行为幼稚及不道德行为。

  • 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象及局限性的定位体征。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 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的脑血管意外发作史。

  • 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情感脆弱也是早期常见症状,随后出现近记忆障碍,尤以人名及数字的记忆缺损为著。晚期出现强制性哭笑,情感淡漠及痴呆等。

癫痫性精神障碍

  • 发作后意识状态

    • 除意识模糊外,还有定向障碍,反应迟钝,幻视或躁动狂暴行为等。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 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

    • 在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紧张不安、但意识清楚,颇似精神分裂样精神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 发作间歇期持续性精神障碍

    • 癫痫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在癫痫的病程中出现持续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可有:①紧张兴奋;②思维被洞悉或被夺;③幻觉妄想状态:以被害性幻听、恐怖性幻视多见;④抑制状态:表现动作缓慢、言语寡少、情绪淡漠或抑郁等。各种症状多数混合出现,有的在某一阶段单独发生。无意识障碍。起病较急,病程较长,有的迁延成慢性。

    • 癫痫性性格改变:表现为粘滞性或暴发性性格特征。

    • 癫痫性痴呆。

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 谵妄状态。

  • 木僵状态。

  • 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样状态。

  • 智力障碍。

  • 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颅神经损害、锥体束征、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肢体轻瘫、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征。

检查

  • 确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还需行精神状态检查、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

  • 详细收集病史,如:发热、感染、接触化学物质等。精神检查:包括意识、智能、定向、计算力、理解力、记忆力,幻觉妄想,人格改变等。

  • 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定位检查,肌力,共济平衡,病理反射,眼底检查等。

  •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生化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进行诊断。

  •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诱因。

  • 脑电图检查可见弥漫性慢波。

  • 韦氏智力测验(WAIs)、(H.R)成套神经心理学测定等量化患者的认知水平,评价精神障碍的程度。

诊断

  • 医生根据症状、体征、详细的询问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并排除各种神经症后明确诊断。

  • 首先确定有无脑外伤、肿瘤或其他疾病病史。

  • 详细神经系统检查:有无局限性体征。

  • 颅脑影像学检查有无引起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诱因。

  • 排除各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病态人格、癔症等。

鉴别诊断

  • 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等症状,容易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相混淆。这些疾病包括癔症、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

  • 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治疗原则不同。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 急性期

    • 以颅脑外伤的专科处理为主,并给予卧床休息和对症处理。对兴奋躁动并确诊为非颅内出血所致者,在密切观察瞳孔与意识状态情况下,予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或抗焦虑药。

  • 后期精神障碍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与神经症采用相应神经症的治疗。

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 病因治疗

    • 以手术治疗为主。

  • 对症治疗

    • 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与脱水降颅压治疗。

  • 药物治疗

    • 无意识障碍但出现精神兴奋状态时,可适当采用安定剂,如硝基安定。慎用抗精神病药物。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 积极控制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改善精神症状

    • 脑衰弱综合征可采用神经衰弱的治疗。

    • 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常选用抗精神药物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予以安定或氟哌啶醇,抑郁明显时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

    • 意识障碍时应给与促神经细胞代谢药。

    • 痴呆者可用改善脑代谢药物。

癫痫性精神障碍

  • 调整抗癫痫药的种类或剂量,以防止癫痫发作前后的精神障碍。

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 病因治疗。

  • 促进意识恢复:精神症状突出时可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作短期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危害

  • 常合并原发病相关的症状,晚期可致智能减退、痴呆、精神分裂症等。

预后

  • 本病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但预后不好。

预防

  • 积极治疗引起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原发病。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合理饮食,注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 [1] 李桂亮.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 2011(01):64-65.

  • [2] 冯婉霞, 陈婉珉, 莫翠英, et al.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当代医学, 2013(2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