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是由中国工业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共同制作,刘宝恒、戈飞、刘东生、白华、朱兰亭、岳政联合执导,李立宏解说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分为《大国重器第一季》和《大国重器第二季》。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大国重器的:剧情简介、纪录片制作、纪录片评价、播出与收视等介绍

导演

刘宝恒、戈飞、刘东生、白华、朱兰亭、岳政

首播时间

第一季2013年11月6日、第二季2018年2月26日

发行地区

中国

播出状态

全部播放完结

集数

第一季6集、第二季8集

单集长度

50分钟

播出电视台

CCTV-2

类别

纪录片

协助拍摄

中国工业报社

主题歌作词

姜诗明

主题歌作曲

吕远

主题歌领唱

田毅、空政歌舞团

主题歌

《天工开物》

童声合唱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简介

该片以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为线索,通过真实记录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艰辛历程。

《大国重器第一季》共6集,每集片长50分钟,分别为《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该片通过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向观众传递了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大国重器第一季》于2013年11月6日在CCTV财经频道首播后,不仅收视率高企,而且备受好评,央视财经频道出品的优秀纪录片不在少数,但《大国重器》在当时还是创下了央视二套纪录片收视的新高。《大国重器第二季》于2018年2月26日首播,该片共分八集,从2月26日至3月5日每天21:15分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剧情简介

《大国重器第一季》

第一集:《国家博弈》

工具制造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生存需求到战争年代的争霸,再到和平时期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工具制造。如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实体经济,而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加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至关重要,因为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它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大国重器

第二集:《国之砝码》

先进的机器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至关重要,中国的实业家们建立了装备制造基地,通过自主创新让装备制造能力崛起,打破了国际垄断,使昂贵的机器价格回归合理,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新的创造时代正在开始,中国的实业家们将继续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全球制造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国重器

第三集:《赶超之路》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富足。以高速铁路为例,其快速与安全性能在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另外,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高质量、高效率的制造工艺为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电力设备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大亮点,水电、火电、核电成套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制造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全球能源供应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中国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等领域的技术与设备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大国重器

第四集:《智慧转型》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经历转型和革命,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突破行业界限和“空壳化”,迈向高端制造。通过智能化技术和极致销售,中国制造业在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将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供需链条,剖析转型动机和变革的艰辛。

大国重器

第五集:《创新驱动》

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了取得世界级的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日以继夜的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同时,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克服种种苦难,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随着中国机器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球顶级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接纳中国机器,这将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超越提供更多机会

大国重器

第六集:《制造强国》

中国装备制造已今非昔比,从传统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制造总量全球第一,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和壮大。未来10年,中国将建立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政府和企业需共同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第二季》

第一集:《构筑基石》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助力经济创新发展。川藏铁路、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中国制造业实力。中国高铁、核工业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带动了高端装备行业的进步。

大国重器

第二集:《发动中国》

中国在空天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迈向航空航天强国。中国的大飞机、国产飞机发动机、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卫星制造装备等都有全新亮相,同时挑战太空密闭生存试验等全球极限。中国已全力以赴地迈向航空航天强国的目标。

大国重器

第三集:《通达天下》

通过一批强悍的基建神器,中国在极端工况下展示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世界上最长的86米长钢制臂架泵车之王、最强悍的高原装载机、最先进的全断面掘进机、最绿色高效的造楼神器、最长的地下管廊、最先进的万吨水泥生产线、中国人独创的穿隧架桥机等超级机器,都在极端工况下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

大国重器

第四集:《造血通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因此建设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对于中国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正在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通过建设各种超级装备来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大国重器

第五集:《布局海洋》

中国在海洋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包括成功进行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开发了海上粮仓和海上油气田,实现了海水淡化和海上风力发电。中国还依靠海洋富强,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蓝鲸系列,探索了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此外,中国还建成了全球第一座海洋牧场,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吹砂造陆神器和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海上巨无霸。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货船和世界上最完备的海洋运输舰队,这些大国重器帮助中国挺进深蓝。

大国重器

第六集:《赢在互联》

中国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网络的力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网民数量巨大,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自主开发了前沿的信息技术装备,从海缆、芯片制造到显示屏生产线,都彰显了中国实力。各种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如Pre5G通讯和人脸识别等,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强国。

大国重器

第七集:《智造先锋》

中国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和高端数控机床消费大国。中国企业正努力制造全新的智能装备,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领中国工业制造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大国重器

第八集《创新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蓝鲸一号、天眼、大飞机、国产航母,让国人自豪、让世界赞叹。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无一不体现着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有优势。机制、人才、金融,如同细密如织的神经网络和血管,不断滋养着中国的钢筋铁骨。一个个大国重器精彩亮相,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

大国重器

纪录片制作

创作背景

中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实现了重大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从依赖外国设计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同时,许多重大技术装备,如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这些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展现这些成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了6集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一季》。

2013年推出的第一季《大国重器》,在国内外引起了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同样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大批国之重器涌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配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届三中全会,《大国重器第二季》诞生。

拍摄过程

《大国重器第一季》纪录片历时两年多摄制,团队走访了北美、中东、亚太等地,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采访了18家行业领军企业,全面展现了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大国重器第二季》由8个摄制团队,历时一年半,行程30万公里,拍摄60余个核心重器故事,聚焦8大领域,呈现数百组成就数据。这里有首次向媒体开放的超级工厂,有首次披露的核心技术关键突破,有最先进的世界级试验平台,有最高水平的中外装备同台竞技。中国自主研发的16米立式机床用于加工核压力容器,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实现流水化作业的核压力容器生产工厂。中国制造的页岩气压裂车,全球体积最小,单机功率最大,拥有双倍于常规压裂车的实力。最新一代空中造楼机,一次可以举升总重接近4000吨,相当于3000辆小汽车,可以在5个小时内,整体顶升4.5米。通过全景式的“重器巡礼”,记录迈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制造故事。在拍摄手法上,为充分展现出“重器”的生命感,摄制组大量使用了航拍、高速摄影、水下摄影等手段,像200米长的盾构机,主轴速度为每分钟24000转的高端数控机床,全球最长的单根海底光缆铺设等场景,用全新视角,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底气和实力。

主创团队

职位名

姓名

出品人

胡占凡

总顾问

苗圩

总制片人

魏地春、苏波

总监制

郭振玺、张相木、李巍

监制

韩青、陶少华、姜子琨

制片人

姜诗明、陈卫

总导演

刘宝恒

总撰稿

李洋

策划

王瑞华、张红宇、杨拴昌、杨青、王玲玲、张社生

导演

戈飞、刘东生、白华、朱兰亭、岳政

摄影

戈跃平、李京川、许红军、孙明进、王瑞涛、曹阳

剪辑

宗小兵、傅晓明、王艺霖、沈健、高书军、李欣

统筹

贾祯

责任编辑

赵研

音频监制

高宝喜

解说录音

王博

音乐编辑

王同、赵天一、张金鑫

三维制作

李臻

导演助理

胡鹏程、唐燕、齐建强、龙思夏

摄影助理

唐平、邹德鑫、伏茂、苏泽、宋汉宁、郭洋、张嘉新、陈牧旭、贾凯凯

录音

刘晨捷、唐平、齐建强、李海龙、孙海洋

灯光

曹鹏辉、邢迎宾、孙勇亮、于海理、魏治国、吴可飞

制片统筹

武鹏、秦伟

制片

王菁、宋荣梅、俞元康、章凤山、彭海出品人

总顾问

苗圩

总制片人

魏地春、苏波

总监制

郭振玺、张相木、李巍

监制

韩青、陶少华、姜子琨

制片人

姜诗明、陈卫

总导演

刘宝恒

总撰稿

李洋

策划

王瑞华、张红宇、杨拴昌、杨青、王玲玲、张社生

导演

戈飞、刘东生、白华、朱兰亭、岳政

摄影

戈跃平、李京川、许红军、孙明进、王瑞涛、曹阳

解说

李立宏

剪辑

宗小兵、傅晓明、王艺霖、沈健、高书军、李欣

统筹

贾祯、殷宏生

责任编辑

赵研

音频监制

高宝喜

解说录音

王博

音乐编辑

王同、赵天一、张金鑫

三维制作

李臻、于涛

导演助理

胡鹏程、唐燕、齐建强、龙思夏

摄影助理

唐平、邹德鑫、伏茂、苏泽、宋汉宁、郭洋、张嘉新、陈牧旭、贾凯凯

录音

刘晨捷、唐平、齐建强、李海龙、孙海洋

灯光

曹鹏辉、邢迎宾、孙勇亮、于海理、魏治国、吴可飞

制片统筹

武鹏、秦伟

制片

王菁、宋荣梅、俞元康、章凤山、彭海

参考来源:

精彩看点

济南二机床集团研发的最新冲压线在投入使用后,其生产效率超过了德国冲压线的速度,每天可以加工一万多个汽车外壳部件,效率达到了每分钟15次。这使得福特汽车破天荒地选用了中国设备,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成功案例。

中国造船业在拿下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地位后,意识到仅仅制造低附加值的散装船不是走向造船强国之路的全部。因此,沪东中华集团开始研发高附加值船舶,特别是LNG船,最终成功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纪录片评价

“《大国重器》向全国人民展示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广大工人、技术工人、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面貌,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的信心,是近年来反映我国取得的经济科技成就的精品力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化,可圈可点,可喜可贺,体裁广泛,希望中央电视台多出这样的精品力作。”(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宝国 评)

两会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通过记录一个个“国之重器”的故事,展现汇聚于其中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创新,呈现中国制造业在迈向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纪录片信息量大,细节展现精巧,视觉效果震撼,向中国人民介绍了中国制造业的巨大进步。《大国重器》第二季秉承了第一季震撼、宏大、人物结合的特点,立意高、画面美、内容新、解说好,让人感受到“历害了,中国的装备”。很多观众网友以“超燃”“追剧”评价该片,表示看后很过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央视网 评)

“大飞机,承载几代航空人的梦,亦是创新型国家之标志。《大国重器》,记述国人的创新精神,铸就中华强国的基石。感谢栏目组精益求精,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激励国人实现百年强国梦。”(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 评)

播出与收视

首播信息

《大国重器第一季》于2013年11月6日在CCTV财经频道首播。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第二季》于2018年2月26日首播,该片共分八集,从2月26日至3月5日每天21:15分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收视信息

《大国重器第一季》于2013年11月6日在CCTV财经频道首播后,不仅收视率高企,而且备受好评,一贯挑剔的豆瓣网友给出了8.8分的高评价,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也获得了骄人的点击量。央视财经频道出品的优秀纪录片不在少数,但《大国重器》在当时还是创下了央视二套纪录片收视的新高。由于收视率不断攀升,2013年11月27日,《大国重器》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重播。

《大国重器第二季》于2018年2月26日首播,该片共分八集,从2月26日至3月5日每天21:15分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纪录片播出之后,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创造了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收视率新高,节目首播之后经过数轮重播,每次播出的收视率都表现不俗,甚至超过了首播收视率,成为全民工业科普的教材式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