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兰,女,汉族人,1933年7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门诊部特聘专家,鲍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首席专家 ,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鲍秀兰的:人物经历、学术兼职、著作与论文、相关事件、荣誉成就等介绍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上海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3年

职业

医生

任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科室

儿科

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

出生地

上海

毕业院校

北京医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本科

职位

主任医师

获得荣誉

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简介

1983年到1984年,鲍秀兰到美国进修引进并建立适合国情的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而后在1986年,鲍秀兰参加卫生部重点研究课题“垂体侏儒诊断治疗”的研究,在我院儿科开设矮小儿童专科门诊,用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垂体侏儒症获得显著疗效,为国内首先应用生长激素的医生之一。2001年,鲍秀兰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资助和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国29个单位大协作,完成<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3/4(3万名)。擅长治疗小儿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儿童矮小症、小儿癫痫、脑瘫等。

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等多个奖项。

人物经历

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当年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任住院医生,1962年调任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儿科教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儿科学会委员。现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首席专家 和卫生部《十年百项:儿童早期教育,高危儿早期干预实施和测查方法》全国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

鲍秀兰

1983~1984年鲍秀兰引进并建立适合国情的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该方法已被国内同行公认,并且被编入权威性儿科和产科书籍,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6年,鲍秀兰参加卫生部重点研究课题“垂体侏儒诊断治疗”的研究,在我院儿科开设矮小儿童专科门诊,用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垂体侏儒症获得显著疗效,为国内首先应用生长激素的医生之一。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一起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2007-2010年鲍秀兰还负责并开展了“八五”攻关课题分题:《0~3岁早期教育和窒息儿、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证明,早期教育促进正常儿的智力发育,有效防止因围产期窒息或早产所致的智力低下,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此外,发表论文90余篇,代表作有“正常新生儿行为测定”“中国12城市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预测窒息儿预后”及“垂体人生长激素治疗垂体侏儒”“早期干预促进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观察”和“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等,其中多篇获得中华儿科杂志或中华儿科学会的优秀论文奖

鲍秀兰

学术兼职

任职单位

任职岗位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

理事

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

全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

委员

健高-宝篮贝贝早产儿优化发展中心

首席专家

上述资料:

著作与论文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著作

2016年5月

《鲍秀兰家庭育儿丛书(1-4册)》

2016年5月

《鲍秀兰谈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

2016年5月

《鲍秀兰谈婴幼儿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

-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指南》

-

《三维养育全书》

-

《矮身材儿童264个怎么办》

-

《奇妙的新生儿行为》

-

《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

-

《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

-

《塑造最佳人生开始》

-

《0岁宝宝》

-

《让您的宝宝更聪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

-

《0~1岁神经运动检查与脑瘫早期诊断》

-

《0~2岁婴幼儿运动落后和姿势异常的家庭科学康复法》

-

《婴儿科学健身法》

主要论文

时间

备注

1988年

鲍秀兰,史轶繁,刘蓉,王慧敏,魏珉,郭异珍,厐汝彦,高素敏.垂体侏儒和非垂体性矮小儿童的临床鉴别[J].临床儿科杂志

1993年

鲍秀兰,虞人杰,李着算,郭异珍,孙淑英.新生儿行为测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3年

鲍秀兰.小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J].北京医学

2002年

鲍秀兰,董奇,孙淑英,陶沙,顾湲,恽君惕,郭俊良,赵萍,夏勇,姜红.婴幼儿早期干预与智力开发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

鲍秀兰.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年

鲍秀兰.0~3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年

鲍秀兰.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

鲍秀兰,李月萍.重视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5年

鲍秀兰,孙金涛,刘维民.医教结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J].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7年

鲍秀兰,刘维民.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观察在早产儿及小婴儿脑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相关事件

2023年7月,因网上“指甲上突然长了一条黑线”内容冲上热搜,纷纷引起讨论。而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发文科普:指甲上的黑线叫甲黑线,是甲母痣的一种常见症状。大家可以理解为:长在指甲里的色素痣。甲母痣很小几率会癌变为黑色素瘤,所以指甲出现黑线也别过于恐慌,但也别轻易忽视,应该密切观察黑线的变化。如果发现黑线的宽度超过了3mm,向皮肤位置扩散,并且颜色不均匀就要注意了,可能与黑色素瘤有关,需及时就医。

荣誉成就

时间

1984年

引进并建立适合国情的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1986年

参加卫生部重点研究课题“垂体侏儒诊断治疗”的研究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

《0~3岁早期教育和窒息儿、早产儿早期干预》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1990年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1991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4年

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

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项

——

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上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