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外卖骑手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外卖骑手一般都由店家的伙计或者各家派人充当,主要从事为顾客提供送餐或配送其它货物的职责。到了宋朝,外卖骑手被称为“闲汉”,长年在酒楼等侯,会给顾客提供有偿跑腿的服务。到21世纪,外卖骑手,又被称为外卖小哥和“跑腿师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卖骑手的网约配送对象较以往更多样化,包括餐饮外卖、B2C零售、商超便利、生鲜宅配、C2C递送等。直到2020年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网约配送员就在其中,自此外卖骑手,明确了职业名称。
2021年7月,人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健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合理界定了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对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优化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加大协同监管力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历史沿革
起源
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外卖骑手,当时的外卖骑手一般都由店家的伙计或者各家派人充当,主要从事为顾客提供送餐或配送其它货物的职责。到了宋朝,外卖骑手被称为“闲汉”,长年在酒楼等侯,会给顾客提供有偿跑腿的服务。
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已不愁吃穿,许多人都把做饭当成一种负担。一些头脑活泛的人盯上了送餐这个大市场。1992年,生活中已经出现了送餐服务的雏形。当时就有了小贩蹬小三轮车出售盒饭的情况。1992年12月底,北京第一家专门从事送餐上门服务的企业“京氏绿环送餐公司”成立,公司抽调了20余人作为专业的送餐的工作人员。2000年,网上订餐兴起,外卖人员开始骑着自行车送餐。2009年饿了么成立,之后又陆续出现了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大型外卖平台。随着人们习惯通过使用这些平台提供的在线点餐、送餐服务等获取生活用品,外卖骑手这个职业也渐渐普及。
现状
自2015年以来,外卖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外卖小哥”和“跑腿师傅”的外卖骑手逐渐走入了人们视线。
2020年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网约配送员就在其中,自此外卖骑手,正式更名为网约配送员。同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网约配送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巨大的生活服务市场需求使得外卖骑手的就业群体规模增长迅速,每天跑在路上的外卖骑手已经达到百万级,外卖骑手职业发展也将迎来更大更好的成长空间。
2021年7月,人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健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合理界定了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对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优化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加大协同监管力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3年8月24日,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数据,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其中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主要包括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23年初,中国全国总工会发布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外卖骑手数量达到1300万人,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整体的15%。新冠疫情期间,外卖骑手人数陡增。以美团为例,从2020年到2022年,骑手人数从470万增长到624万,增幅达到32.8%。
职业概况
定义
外卖骑手,又称网约配送员,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接收、验视客户订单,并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卖骑手的网约配送对象较以往更多样化,包括餐饮外卖、B2C零售、商超便利、生鲜宅配、C2C递送等内容。
工作职责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接收、验视客户订单,并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处理无人接收、拒收、破损等递送异常情况;处理客户投诉及其他递送诉求。
技能等级认定
2021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网约配送员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六大技能,明确了各等级需掌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次年4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将对网约配送员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分为五个技能等级,分别是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用工类别
外卖骑手根据其用工性质和用工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外包、众包、自营三种模式。外包指受雇于劳务派遣公司的全职劳动者又分为“全日制骑手”、“劳务派遣骑手”、“非全日制骑手”;众包指通过平台抢单、自主进行零散送单的兼职外卖员,自营指餐厅自主雇用送餐的全职或兼职外卖员。
用工形式
“全日制骑手”是“配送合作商”直接招用的“外卖骑手”;“劳务派遣骑手”是劳务派遣单位招用并派遣至“配送合作商”工作的“外卖骑手”;“非全日制骑手”是在同一配送合作商的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外卖骑手”。 “配送合作商”与“非全日制骑手”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关系的,应当订立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众包骑手”如与“平台企业”或其“劳务外包企业”签订网约配送员协议,则属于灵活就业人员,其与“平台企业”或“劳务外包企业”建立劳务、承揽等法律关系。
职业特点
外卖骑手是点对点服务,无集中取送和中转接驳,相较于传统快递和仓储物流等其它职业,有时间自由、收入稳定的特点。
从业资格
初中毕业,具备一般智力、沟通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感和色觉。
价值影响
外卖骑手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础设施”和新业态吸纳就业的典型代表,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时代生活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外卖骑手工作时间灵活、自主性强,对于那些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劳动者,如农民、全职妈妈、“季节性工人”、创业者等,从事兼职允许他们在生活发生变动时调整工作节奏,承担家庭责任或维持本职工作的同时获得补充收入。同时,外卖骑手也能锻炼一系列实用技能,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等通用能力,识路、使用配送专用软硬件等专业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政策
2021年1月26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同时推进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
2021年7月,中国人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健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合理界定了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对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优化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加大协同监管力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后,中国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指导和督促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工作有序推进,大部分头部平台企业正在按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劳动者利益诉求表达和沟通协商制度,改进平台规则和算法,加大对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督。
中国人社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平台企业用工的跟踪指导,有序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发布典型新业态行业用工示范文本,加强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办案指导,适时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2021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直七部门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针对维护网络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从在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健全用工保障制度、优化公共服务措施等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
2022年6月,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总工会联合出台了《关于保障外卖送餐员权益和强化外卖配送行为监管的实施意见》。落实网络餐饮市场参与各方主体责任,保障送餐员权益。
相关事件
外卖骑手违章屡见不鲜
截至2020年12月28日,上海公安部门共查处快递、外卖骑手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3万余起;涉及快递外卖行业的道路交通事故423起,造成7人死亡,347人受伤。深圳自加大查处力度以来,全市2020年共查处电动车交通违法37.3万宗,其中送餐外卖电动车违法7.1万宗,同比上升1042.11%。
外卖骑手化身“食安哨兵”
山东省德州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让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更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骑手猝死,保险拒赔
2023年11月28日,外卖骑手老范突发头痛,被送往医院就诊,后不幸于当日5时因脑干出血死亡,其家人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金60万元,缺被拒绝赔付;后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在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向老范家人支付保险金60万元。
骑手冬季关怀活动
2023年11月23日,北京断崖式降温,美团平台启动了“严寒保护”应急机制,以及增加了天气补贴,北京各个站点已经陆续为骑手分发防寒物资包、冬季工装装备。包括电动车挡风被、车把套、手套、护膝、保温杯、暖宝宝等实用物资。
美团起诉假冒骑手
2023年11月初,社交媒体账号“小逗逗”等拍摄制作的多组擦边视频上传,一度冲上多个平台热搜,后平台为维护外卖骑手群体权益,美团外卖将对四名冒充骑手进行虚假摆拍、恶意造谣的网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向外卖员群体道歉,并赔偿损失。